《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题(附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词阅读附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词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5b20e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0.png)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词阅读附答案——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
(4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气势?结合加点的字说一说。
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分)答案:9.这两句写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
“蒸——蒸腾”“撼——摇动”,都是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
10.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1分)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
(1分)(意思对即可) 许浑《与张道士同访李隐君不遇》、兰茂《题徐昭玉案山房》阅读试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
与张道士同访李隐君不遇(唐)许浑千岩万壑独携琴,知在陵阳不可寻。
去辙已平秋草遍,空斋长掩暮云深。
霜寒橡栗留山鼠,月冷菰蒲散水禽。
唯有西邻张仲蔚,坐来同怆别离心。
题徐昭玉案山房(明)兰茂美人高隐乐从容,宅近滇南第一峰。
喧枕泉声常似雨,傍檐云气或如龙。
长镵破雪寻黄独,曲几看山荫碧松。
此趣料应识者寡,抱琴何日逐游踪。
14.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许诗开篇“千岩万壑独携琴”就点出主人公的不同寻常,是一个品性高洁、格调高雅、学识高深、境界高远的人。
B.“喧枕泉声常似雨,傍檐云气或如龙”两句通过拟声绘形的形象比喻,渲染了徐昭山房景致的幽静、奇特与不凡。
C.兰诗指出想像朋友徐昭一样享受幽居在玉案山的乐趣的人很多,所以诗人也希望隐居在乡野以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75cdfed4d8d15abe234ef0.png)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班级:姓名:资料内容:【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精品习题及答案】【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作者】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汉族。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世称“孟襄阳”。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陈称“王孟”。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少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历与于吴越。
【背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
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借观洞庭湖而脱意的干谒诗.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寄托着希望张丞相援引的心情,表现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
【赏析】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
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
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
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
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如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与答案精全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与答案精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34d9870242a8956bece49d.png)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练习与答案精全版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最后四句写诗人想要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心情,说得很说得很委婉。
故选C。
)A.首联写得洞庭湖的湖水浩荡满溢,与岸齐平,天空倒映湖面,湖上湖中浑然一体。
“虚”和“太清”均指天空。
B.颔联写洞庭湖的水气蒸腾迷漫了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发出震天撼地的洪响,诗人直感城墙也在撼动。
C.最后四句写诗人想要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心情,说得很直接。
“端居耻圣明”表露出他的心迹。
D.这首诗在内容上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盛世出仕建功立业的心志;在写景上则于大处落笔,把洞庭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美。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引荐的心情。
故选C )A.首联写诗人远眺湖面的景色,突出了浩瀚的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的雄伟景象。
B.颔联描写了洞庭湖水汽蒸腾、波涛汹涌的景象,渲染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C.颈联写诗人欲渡湖无船为喻,表达自己无法实现政治理想而退隐江湖的决心。
D.尾联巧妙化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委婉含蓄地希望对方给予帮助。
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 “济”即渡,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空,“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4.对下面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有误,“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湖水暴涨后的浩瀚;B.有误,“波撼岳阳城”的意思是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不是真的摇摇欲坠。
C.有误,后两联委婉地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的表达了作者想要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05c49f783e0912a3162a22.png)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赏析【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意思1】坐着看那些垂钓的人,我没有钓竿,只是心里羡慕钓鱼者而已。
徒:空。
【意思2】我看到了那些钓鱼的人,空有羡慕的心情,可是手里没钓鱼工具。
婉转地表达了求人推荐提携的心情,但话说得曲折含蓄,不露痕迹。
“坐观” 二字,再加一个“羡” 字,已经把作者的心情全部写出,写得如此得体。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没有希望做某事,徒有羡慕之心,或形容只是袖手旁观别人做事,并不想参与其中。
[例] 一种是,面对大好形势,虽有动于衷,啧啧称赞,但只闻赞美,不见行动,在跃进声中立马踟蹰,在新长征中盼顾不前,颇类似唐诗写的那种人:“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李善阶《从“羡鱼”和“结网”谈起》)【全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全鉴赏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曾被人誉为“有唐五律之冠” (方回《瀛奎律髓》卷一引“无名氏”语)。
诗题一作《临洞庭湖》。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至十七年(728―729)曾西游长安,在京城结识了张九龄,两人结为忘形交。
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相,此诗即是张九龄为相期间孟浩然寄赠给他的一首干谒诗,表达了诗人自伤不遇,希望得到张九龄的推荐援引而出仕从政的心情。
首联两句写洞庭湖水面空阔,混茫无边。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境内,长约二百里,广约百里。
仲秋八月,湖水暴涨,渺无涯际,与岸齐平;在阳光的返照下,天空如同涵容在湖水中,浩瀚无垠的湖水仿佛与天空混而为一,水天一色,极为壮观。
“平”、“涵”、“混”三字用得极好,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秋水平湖,与天相接的景象。
“虚”与“太清”,均指天空。
颔联两句写洞庭湖的水气与波涛。
湖面蒸腾的水气,如同淡淡的薄雾,笼罩着茫茫的云梦泽一带;湖水掀起的波涛,声如擂鼓,势若雷霆,汹涌澎湃,震天撼地,连巍巍雄踞于湖边的岳阳城似乎也被波涛所摇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6d5ef5af1ffc4ffe47acf1.png)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作者】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汉族。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世称“孟襄阳”。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陈称“王孟”。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少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历与于吴越。
【背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
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借观洞庭湖而脱意的干谒诗.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寄托着希望张丞相援引的心情,表现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
【赏析】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
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
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
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
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如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51ee2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d.png)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翻译及赏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翻译及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代: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济:渡。
端居:安居。
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徒:只能。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赏析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
张丞相指张九龄。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
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
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
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3051ea33d4b14e852468f5.png)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①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集》)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张丞相(673-7400,即张九龄,时任丞相,同时也是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②涵虚混太清: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太清,天空。
③云梦泽:云梦,古泽名。
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
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
④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河。
⑥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⑦端居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
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⑧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眼睁睁的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
这里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坐观:坐视,旁观。
徒:白白地。
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
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
”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赏析】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
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
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
“涵”,有包含的意思。
“虚”,指高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_孟浩然阅读附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_孟浩然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8c94e071fe910ef02df842.png)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阅读附答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4.这首诗的颔联为众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扼要分析它的妙处。
(2分)【答案】(2分)颔联应用对偶的修辞手法,(1分),描述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澜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宏伟气概。
(1分),(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壮壮阔的博大气概,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现了洞庭湖丰厚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概宏大。
)(意思对便可)【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能力。
三四两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眼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听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
西南风起时,波澜飞跃,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两句被称为描述洞庭湖的名句。
但两句仍有区分:上句用宽阔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应湖的声势。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但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么的感情?请扼要分析。
(2分)【答案】(2分)本诗委宛地表达了诗人想仕进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1分)但愿能够出仕,一展才干,做一番事业。
(1分)(意思对便可)【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尝语言,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四句中可以得出作者想仕进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但愿能够出仕,一展才干,做一番事业。
诗中“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两句转入抒怀。
“欲济无舟楫”,是从面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仍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度过湖去却没有船只同样。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be805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6.png)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拓展阅读晴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________”字看出。
颔联中的“________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5.古诗阅读上元夜①(唐)崔液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题(附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bec72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7.png)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题(附答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B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颔联中“蒸”和“撼”字。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描写了洞庭湖雄浑壮阔和气势博大的特点5.赏析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运用典故,这里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6、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
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7.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的心愿.衬托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中考赏析(一)(3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62ca4a4ce2f0066f53322af.png)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班级:姓名:资料内容:【原诗】【翻译】【习题及答案】。
习题题型有——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题。
【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
“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B. 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张丞相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 尾联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7af50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3.png)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XXX《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班级:姓名:资料内容:【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精品题及答案】【原诗】八月湖水平,XXX混太清。
气蒸XXX,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XXX。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XXX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XXX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XXX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作者】XXX(689~740)唐代诗人,汉族。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世称“XXX”。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XXX并XXX称“XXX”。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XXX生于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少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历与于吴越。
【背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XXX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XXX仍是一名隐士。
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XXX,希望得到XXX的赏识和录用。
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主题头脑】这是一首借观洞庭湖而脱意的干谒诗.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寄托着希望XXX援引的心情,表现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
【赏析】墨客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述洞庭湖全景。
“八月湖程度,XXX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
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
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壮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述湖水声势。
“气蒸XXX,波撼岳阳城”,写XXX 水汽蒸腾,岳阳城遭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
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XXX,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0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0题)](https://img.taocdn.com/s3/m/e64b01a9ee06eff9aff8072e.png)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0题)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钓鱼成功。
2.主旨、情感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①本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②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
(或:寄寓了诗人的理想抱负,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的思想感情。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景象极其壮阔。
4. 请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的表达作用。
答:①点明时令;②从视觉的角度,运用夸张修辞手法,从正面写湖水,着意描状八月中秋湖水的浩瀚(湖水平)和景象的雄浑(混太清),展现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极富艺术感染力。
③情景交融,抒怀结合写景,含蓄不露。
5.请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作用。
答:混,“混同、浑然一体”的意思,形象贴切地描摹了水势浩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氛,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6. 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答: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
)(意思对即可)7.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气势?描写出洞庭湖怎样的特点?答:①这两句写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天门市中考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天门市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90054940cc7931b765ce15c8.png)
.
(一)古诗赏析(3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1)诗歌颔联着一“蒸”字,从视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水汽弥漫的样子;着一“撼”字,。
(1分)(2)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请结合诗句予以简析。
(2分)
答案:
(一)古诗赏析(3分)
8.(1)示例:从听觉或触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波浪汹涌(汹涌澎湃、博大、雄浑壮阔等)的气势。
(1分)(未答出角度,只答出“波浪汹涌的气势”可得全分,意近即可)
(2)示例:①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渴望有人引荐的心愿。
②尾联用典故,巧设喻,表达出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为国效力的情感。
③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委婉表达渴望得到引荐,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2分,答出一点或就某联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50b3e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e.png)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被吞没一般。
狂风大作,波涛奔腾,古老的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
(2)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详解】(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
描绘的文字切合情景,有画面感,意近即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思: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可根据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
示例: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地摇晃起来。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理解。
诗歌中“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对方原是丞相,“舟楫”就有了双关义,明指船和桨,暗指张丞相。
“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渴望有人引荐的心愿。
尾联中的“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
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
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另翻新意,表达了自己要求援引的心情。
本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及同步习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及同步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da1f7af43323968011c92f3.png)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同步习题【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作者】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汉族。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世称“孟襄阳”。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陈称“王孟”。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少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历与于吴越。
【背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
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借观洞庭湖而脱意的干谒诗.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寄托着希望张丞相援引的心情,表现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
【赏析】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
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
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
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
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如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
颈联转入抒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试题及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e7101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e.png)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对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描述了洞庭湖八月的景色B. 湖水平静,与天空相融C. 湖水清澈,能见度很高D. 表达了诗人对湖光山色的喜爱2. 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中的“波撼岳阳城”指的是()A. 湖水波涛拍打着岳阳城的城墙B. 湖水波浪声震撼了岳阳城的人民C. 湖水波浪影响了岳阳城的建筑D. 湖水波浪使岳阳城显得更加壮观3. 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中的“耻圣明”表达了诗人()A. 对自己才华的自卑B. 对圣明时代的赞美C. 对自己无所作为的愧疚D. 对时代的不满4. 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中的“羡鱼情”是指()A. 诗人对垂钓者的羡慕B. 诗人对鱼的喜爱C. 诗人对垂钓技术的羡慕D. 诗人对湖中生活的向往5. 下列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主旨的概括,不正确的是()A. 赞美洞庭湖的美景B. 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敬仰C. 抒发诗人对国家的忧虑D. 反映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涵虚()2. 太清()3. 蒸()4. 撼()5. 济()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2.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4.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__,涵虚混太清。
2. 气蒸________,波撼岳阳城。
3. 欲济无________,端居耻圣明。
4. 坐观________者,徒有羡鱼情。
五、内容理解概括(5分)请简要概括《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六、描写手法(5分)请分析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中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七、句子赏析(5分)请赏析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八、人物环境情感分析(5分)请分析诗人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所表达的人物形象、环境特点和情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0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0题)](https://img.taocdn.com/s3/m/766dc91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d.png)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0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0题)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钓鱼成功。
2.主旨、情感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①本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②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
(或:寄寓了诗人的理想抱负,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的思想感情。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景象极其壮阔。
4. 请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的表达作用。
答:①点明时令;②从视觉的角度,运用夸张修辞手法,从正面写湖水,着意描状八月中秋湖水的浩瀚(湖水平)和景象的雄浑(混太清),展现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极富艺术感染力。
③情景交融,抒怀结合写景,含蓄不露。
5.请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作用。
答:混,“混同、浑然一体”的意思,形象贴切地描摹了水势浩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氛,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6. 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答: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阅读附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816ae6192e45361166f56e.png)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阅读附答案
浏览下面古诗,完成9—10题。
(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写出了洞庭湖怎么的气概?结合加点的字说一说。
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么的感情?请扼要分析。
(2分)
谜底:
9.这两句写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西南风起时,波澜飞跃,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
“蒸——蒸腾”“撼——摇动”,都是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概。
10.本诗委宛地表达了诗人想仕进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1分)但愿能够出仕,一展才干,做一番事业。
(1分)(意思对便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B )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颔联中“蒸”和“撼”字。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描写了洞庭湖雄浑壮阔和气势博大的特点
5.赏析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运用典故,这里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
6、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
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7.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的心愿.衬托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中考赏析(一)(3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1)诗歌颔联着一“蒸”字,从视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水汽弥漫的样子;着一“撼”字,。
(1分)(2)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请结合诗句予以简析。
(2分)
答案:8.(1)示例:从听觉或触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波浪汹涌(汹涌澎湃、博大、雄浑壮阔等)的气势。
(1分)(未答出角度,只答出“波浪汹涌的气势”可得全分,意近即可)
(2)示例:①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渴望有人引荐的心愿。
②尾联用典故,巧设喻,表达出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为国效力的情感。
③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委婉表达渴望得到引荐,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2分,答出一点或就某联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中考赏析(二)(3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6.“,”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湖。
“”的意思是太平盛世。
(4分)
17.诗人描绘的洞庭湖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意图是什么?(4分)
答案:
16.(4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2分)。
圣明(2分)。
17.(4分)气势磅礴(意思对即可)(2分)。
寄寓自己的理想抱负,希望得到张丞相举荐(2分)。
中考赏析(三)
1、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2分)
【答案】(2分)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1分),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1分),(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