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言志诗鉴赏

合集下载

课件:诗歌鉴赏之咏物言志诗

课件:诗歌鉴赏之咏物言志诗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 与志。(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
合点 )
遭嫉妒而依旧吐香的 梅花
契合点
受排挤而矢志不渝的 诗人
诗人以梅花自况,表现自己虽遭不幸、前 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 即使粉身碎骨而矢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 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 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 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 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
然。
5.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 ?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分析物象 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抓 物与志的“契合点” 。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 感情。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 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词的上阕着力描写梅花开放的环境特点—断桥
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以侧面烘托梅独
自绽放的落寞凄清和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下
阕以梅自喻,托物言志:表现出陆游性格,不
与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傲岸的形象和坚贞不屈
的傲骨。
• ②对比
• 例: 画眉鸟 宋·欧阳修

古诗:咏物言志诗180104

古诗:咏物言志诗180104


李商隐②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 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 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 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 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 倦的幕府生涯。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 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 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 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 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
课前十分钟
1、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2、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3、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爆竹


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咏物诗鉴赏

垂緌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①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 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②緌:是 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 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小松》: 这首诗托物言志,以小松喻 人,刻画生长于深草、蓬蒿中却有顽强的 生命力,最终挺拔高耸,有有凌云之志的 “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 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批评 “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 势。

诗歌鉴赏之题材--咏物言志诗

诗歌鉴赏之题材--咏物言志诗
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 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 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 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 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比喻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 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 社会风浪。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严冬群芳纷谢,独有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 歌咏了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禾, 直待凌云始道高。
生长在普通环境却出类拔萃,赞美出身低微 而终成大业的人,批评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 陋。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 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 在热闹非凡的游苑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 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 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 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3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 途多舛的悲凉心境。怀才不遇)

高考复习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高考复习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 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 “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 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 保持自己的节操。
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 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 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 ③“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 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 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自 • • • •北京卷
红 梅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 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注] 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 春的品性。
B .“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 愿趋时的情感。 C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 无奈。 D .“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 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 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 比喻 ,后者主要用了____。 拟人 要用了___

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

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

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咏物诗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咏物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

《严郑公宅同咏竹》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如下: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翻译】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

嫩绿的颜色映侵著书套,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

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

《咏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古诗如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翻译】“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咏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

其全文古诗如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竹石》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

其古诗全文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咏柳》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曾巩。

其古诗全文如下: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翻译】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a/24392htm,气势更加猖狂。

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咏物言志诗》课件

《咏物言志诗》课件

晚唐李商隐《无题》
总结词
李商隐的《无题》以爱情为主题,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详细描述
《无题》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爱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通过对爱情的描绘,展现了爱情的美丽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
短暂的感慨。
05 咏物言志诗的影响与价值
对后世的启示与影响
传承文化
《咏物言志诗》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咏物言志诗的定义与特点 • 咏物言志诗的创作手法 •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 • 咏物言志诗的代表作品与诗人 • 咏物言志诗的影响与价值
01 咏物言志诗的定义与诗人内 心情感和志向的诗歌。
定义解释
这类诗歌通常以自然界或生活中 的具体事物为对象,通过细致入 微的描绘,展现出诗人的情感世 界和人生追求。
理解诗人情感表达
总结词
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是鉴赏咏物言志诗的关键。
详细描述
咏物言志诗中,诗人常常借助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在鉴赏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其 喜怒哀乐,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主题。
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总结词
体会诗歌的艺术美,是鉴赏咏物言志诗的重要环节。
象征手法
总结词
通过象征性的事物或形象来表达某种意义或情感。
详细描述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具象化,使得读者在欣赏诗作的同时, 能够领悟到象征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对比手法
总结词
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形象来突出表达 某种意义或情感。
详细描述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相反或相对的 事物或形象进行比较,使得读者在欣 赏诗作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 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咏物诗就是“咏物诗”,是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划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

咏物诗可分两类,一类单纯状物,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的《咏柳》;一类则于状物之外,别有寄托,也就是“托物言志”,如于谦《石灰吟》。

咏物诗除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外,还兼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象等修辞,达到亦物亦人、形神兼备的佳境。

咏物诗导源于《诗经》中的咏物描写,但一般认为第一首咏物诗是屈原的《橘颂》。

唐代以前咏物诗以追求形似为主,物态描摹有余,传神造境用力不足。

到了唐代,咏物诗有迅猛的发展,无论题材的开拓,表现手法的运用,抑或托物寓意传情,都超越了前代,杜甫是唐代咏物诗的集大成者。

宋元明清,咏物诗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苏轼、陆游、元好问、龚自珍等都是咏物诗的重要诗人。

【鉴赏指津】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体察物态,形神兼似描摹物态是咏物诗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所处环境,追求贴切逼真,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住了物的哪些特征,更要体察诗人的描摹物态之妙。

如骆宾王七岁就写了著名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人通过白描的手法将鹅的形态、动作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四种颜色搭配起来,画面鲜艳明丽: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诗人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也表现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咏物诗在思想内容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所以描摹物态不能仅止于“形似”,更要追求“神似”。

如林逋《山园小梅》诗中二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横斜”写临水梅花之姿态,紧扣梅花稀疏的特点和姿态,状其影入水中,美妙至极;“暗香浮动”写月下梅花之神韵,写尽梅花的清幽淡雅,沁人心脾。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咏物言志诗鉴赏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咏物言志诗鉴赏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咏物言志诗鉴赏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一、基本特点1、标题:直接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2、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3、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4、分类(1)描摹情态类这类诗歌诗人往往满怀喜悦之情对事物的形、神、意进行描摹,字里行间往往洋溢着诗人的喜爱。

(2)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3)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

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4)以物喻人类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5)托物言理类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4、写作技巧(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2)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3)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比喻、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二、鉴赏方法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一)注意“三读”1、读标题咏物诗以动植物名称作为标题,如《蝉》(李商隐)、林逋《山园小梅》、《鹧鸪》(郑谷)、《金钱花》(罗隐)、《石灰吟》(于谦)、《小松》(杜荀鹤)。

从标题中我们明确了作者所描述的对象,理解作者所选取的事物的特性和寓意。

诗歌鉴赏之咏物言志(教师)

诗歌鉴赏之咏物言志(教师)

诗歌鉴赏之咏物言志诗一、概述诗歌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即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一般分三类:一是人物形象造的人物形象(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也可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

二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三是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大自然中的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的描绘或欣赏,来抒发作者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的诗歌。

这类诗有的以物喻人,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如曹邺的《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也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用大老鼠来比喻、讽刺剥削者。

有的托物言志、咏物抒怀,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用象征、比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的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

如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表达了作者追求清廉正直,不为浊世之风污染的高尚情操。

有的描摹情态,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中海棠就是诗人本人,其爱花、惜花之情极为深切,可感触到诗人豁达洒脱的胸襟。

(二)咏物诗常见物象:1.蝉:悲凉或品行的高洁。

2.梅花:代表高洁人格。

3.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4.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为隐者所爱,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

5.菊花:傲霜之花,隐逸、高洁、脱俗。

6.莲花:代表高洁、雅致、宁静等。

7.东风:旷达、欢愉、希望。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10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和鉴赏 托物言志的古诗词

10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和鉴赏 托物言志的古诗词

10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和鉴赏托物言志的古诗词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一、二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句句又暗示着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诗人自许清高,不肯屈就,结果只落得生活困顿,这不就是“高难饱”吗?他曾向令狐绹等当权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可最终还是不被人理会,依旧无法摆脱仕途坎坷的困境,这难道不是一场“徒劳”吗?在这里,蝉已经完全人格化了,诗人分明是借其表达自己艰难的身世和处境。

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几近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依然是那样的苍翠,并不为蝉的哀鸣而悲伤萧疏,显得是那样的冷酷,没有一点一滴地同情。

蝉的操守高洁正与我的廉正清贫相应。

烦劳你蝉君最能让我警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也当坚持操守,玉洁冰清,这让我不免有了归乡的念头。

用拟人手法写蝉。

尾联“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结合起来,呼应开头,首尾圆融,意脉连贯。

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作者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就像陈毅元帅的《松》所说:“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

咏物言志诗鉴赏

咏物言志诗鉴赏
• 4、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 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 5、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咏物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 托物言志 • 比喻、象征 • 对比、烘托 • 拟人等
六、实战演练
找出下列各诗中具有明显标记的诗题标志、意象,并分析感悟。
教 材 诗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 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 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 诗歌。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托物言志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对比 拟人
菊 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托物言志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对比 比喻
• 三、常见意象---花草类:
最后两句赞美山泉的品格,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 又表现了山泉 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寄托了 诗人清雅的人格追求 。
3.下列对《咏山泉》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此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
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
然。
B.诗人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单纯咏物
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 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最多表 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 知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 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
如何鉴赏咏物诗?
• 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咏物言志诗鉴赏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咏物言志诗鉴赏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刻画了梅什么形象?表达了词人 什么思想感情?
外在
物 特征
的 特
内在 特征

生长在荒僻之处,寂寞开放, 无人欣赏,备受风雨摧残
不慕虚荣, 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行
寓意: 表达了诗人虽遭排挤打压,但仍然坚持操
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赏咏物绘言源自寄 寓尽 天 下志 诗
世 间
万 物

感态


一、含义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
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 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 情(精神、品格、理想、情感) 的诗歌。
咏物&写景
区别 类别
描写对象
作用
咏物 一般只有一个主体 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
描写对象,主要描 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
写此物的特点。 情。
谢谢观赏!
写景 大多是由多个景物 通过一幅画面,渲染
构成一幅总体的画 一种气氛,从侧面烘
面,没有主次之分。 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考查方向
➢形象 ➢手法
描写(正面、侧面)、抒情、 对比、衬托、象征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思想情感 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借物讽世、借物喻理
➢语言
赏牡丹 刘禹锡 (唐)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释】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 (今江苏徐 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 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 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咏物言志诗咏物诗

咏物言志诗咏物诗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传统意象——“柳”
六、“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 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卧 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妓女。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传统意象——“柳”
七、“寒食柳”。据 《荆楚岁时记》载: “寒食日,皆折柳插 门。”张炎诗云: “折得一枝杨柳,归 来插向谁家?”以柳 寄思亲恋乡之情。倪 瓒“旧家应在,梧桐 霞井,杨柳藏门。” 以柳感怀游子乡情。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传统意象——“柳”
八、“金雪柳”。李 清照《永遇乐》中云: “铺翠冠儿、拈金雪 柳,簇带争济楚。” 以柳妆扮,更添女儿 几分娇美。常言道 “清明不戴柳,红颜 成皓首”,就是这个 道理。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传统意象——“动物”
猿猴
哀伤 凄厉
鸿鸽 (瘦)马 鱼
理想 追求 奔腾 追求 漂泊 自由 惬意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1、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 的夏蝉。
2、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 须任何外在凭借。
3、手法:托物言志
三、由物到人,由实到虚,把握作者在描摹事 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从以上三首诗歌,我们可以读出青松的 “坚贞不屈、傲岸高洁”、梅花的“不 畏严寒 、清雅高洁”、石灰“不怕牺 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光明 磊落的襟怀”,当然,物的品质实际上 也是作者的品质体现,是作者的人格写 照。
咏物言志诗咏物诗
咏物诗
咏物诗是借对自然界中万物的 细致描摹,寄托诗人自己的思想感 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 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 或咏物怡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 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表明洞中蝙蝠“远害全身”最生动的两个词语是 表明洞中蝙蝠“远害全身” _ 藏 避 _____、_______。 3.“—生幽暗又如何?”这个反问句表明作者对洞中蝙 生幽暗又如何? 蝠怎样的态度? 蝠怎样的态度? 否定、贬斥 否定、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对这首诗的分析, A.“千年”指洞中蝙蝠活得长久,表面上是称赞羡慕, 千年”指洞中蝙蝠活得长久,表面上是称赞羡慕, 实际上是为下文否定蝙蝠的生活方式预作铺垫。 实际上是为下文否定蝙蝠的生活方式预作铺垫。 B.“全身远害”中“全身”二字的意思是保存、保护 全身远害” 全身”二字的意思是保存、 自己,作者在诗中并不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自己,作者在诗中并不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C.“诚得计”中“诚”字本义是“的确”,这里有 诚得计” 字本义是“的确” 固然是”的意思,其作用在于引出下文的转折。 “固然是”的意思,其作用在于引出下文的转折。 D.末句“又如何”是问在黑暗的洞中,蝙蝠是怎样度 末句“又如何”是问在黑暗的洞中, 过一生的呢?反映了作者追根问底的探究精神。 过一生的呢?反映了作者追根问底的探究精神。 D(“又如何”的意思是“又有什么意义呢” D(“又如何”的意思是“又有什么意义呢”,表 明作者的贬抑态度。 明作者的贬抑态度。)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对这首诗的分析, 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 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 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 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 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 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 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 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 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 红的美景。 红的美景。 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 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 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C (并非层层写实,末联是虚拟。) (并非层层写实 末联是虚拟。 并非层层写实,
2.“毛血洒平芜”是想象之词,还是实写之景?为什 毛血洒平芜”是想象之词,还是实写之景? 么? 想象之词,因为作者所咏是画中的鹰。 想象之词,因为作者所咏是画பைடு நூலகம்的鹰。 3.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品格气质? 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品格气质? 飒爽英豪之气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对这首诗的分析, A.首联“素练”二字可以看出所咏之鹰是画中之物。 首联“素练”二字可以看出所咏之鹰是画中之物。 风霜起”是作者在看画时的想象, “风霜起”是作者在看画时的想象,渲染了画鹰的气 势。 B.颔联“身”、“侧目”两词描写了鹰的神情动 颔联“ 侧目” 思狡兔”是设想画鹰时时准备着攫取狡免, 态,“思狡兔”是设想画鹰时时准备着攫取狡免,表 现了画鹰的栩栩如生。 现了画鹰的栩栩如生。 C.颈联描写画鹰身边的物件,侧面烘托画中的鹰形 颈联描写画鹰身边的物件, 态逼真, 两字又紧扣“ 字之题。 态逼真,而“可”、“堪”两字又紧扣“画”字之题。 D.尾联描写画面上的鹰正在搏击凡鸟,毛血洒落原 尾联描写画面上的鹰正在搏击凡鸟, 画面上场面激烈,间接流露了诗人的英豪之气。 野,画面上场面激烈,间接流露了诗人的英豪之气。 D(句中 何当”表明是假设想象, 句中“ D(句中“何当”表明是假设想象,不是画面的情 景。)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山蓬蒿。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山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 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 士 不甘埋没 __________的精神 同时也批评“时人” 的精神, 人____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 目光短浅 的__________。
咏物言志诗鉴赏
广东佛山市南海一中 曾绍根 E-mail:nhzsg@ mail:
一、阅读下面13首咏物言志诗,完成以下题目。 阅读下面13首咏物言志诗,完成以下题目。 13首咏物言志诗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 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 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拟人手法。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 拟人手法。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 人们深刻的印象。 人们深刻的印象。
4.对这首元代散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对这首元代散曲的分析, A.“夯”字本来指使用打地基的工具砸地的动作,这 字本来指使用打地基的工具砸地的动作, 里移用为形容大鱼砸碎风浪, 里移用为形容大鱼砸碎风浪,极其夸张地描写大鱼的力 量。 B."轻负着"是说大鱼即使背负蓬莱岛也轻而易举,川蓬 轻负着"是说大鱼即使背负蓬莱岛也轻而易举, 莱岛的重量反衬鱼的体积之大和力量之巨。 莱岛的重量反衬鱼的体积之大和力量之巨。 C."犹恨东洋小"是说人鱼怨恨海洋太小,容不得它翻身, 犹恨东洋小"是说人鱼怨恨海洋太小,容不得它翻身, 实际上是作者对小人当道、 实际上是作者对小人当道、难有作为的现实世界的愤怒 抨击。 抨击。 D.最后一句用的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 最后一句用的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 以大鱼喻人,刻画了一个抱负非凡、不受羁束、 以大鱼喻人,刻画了一个抱负非凡、不受羁束、不受诱 惑的形象。 的意思不是“怨恨”而是“遗憾” 惑的形象。 的意思不是“怨恨”而是“遗憾”。) C(“ C(“恨”
洞中蝙蝠 自居易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罗网。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罗网。 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 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 1.试解释“远害全身诚得计”一句中“远害全身” 试解释“远害全身诚得计”一句中“远害全身” 的意思。 的意思。 远离祸害,保全自身(注意使动用法) 远离祸害,保全自身(注意使动用法)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足 对这首诗的赏析, A.第一二句生动地刻画山小松由小而大,发展变化的 第一二句生动地刻画山小松由小而大, 情景。一个“ 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情景。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的必然结果,也是它未来“凌云” “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它未来“凌云”的先 兆。 B.第三句由描写转入议论,讽刺社会上的一些小人见 第三句由描写转入议论, 风使舵,前倨后恭,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时弊。 风使舵,前倨后恭,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时弊。 C.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山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山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 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D.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 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 精练传神,描写和议论,抒情和哲理,达到了有机统一。 精练传神,描写和议论,抒情和哲理,达到了有机统一。 B(应是艺术地表现了社会上的一些人目光短浅 应是艺术地表现了社会上的一些人目光短浅, B(应是艺术地表现了社会上的一些人目光短浅,缺乏远 在新事物刚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不去关注, 见,在新事物刚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不去关注,待到长 成气候,才去重视。) 成气候,才去重视。
画 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① 苍鹰画作殊。身思狡兔② 素练风霜起①, 苍鹰画作殊。身思狡兔②, 侧目似愁 绦镟光可摘④ 轩栅势堪呼⑤ 何当击凡鸟, 胡③。绦镟光可摘④, 轩栅势堪呼⑤。何当击凡鸟, 毛血洒平芜。 毛血洒平芜。 (s6ng):挺立。 注:①素练:白色的生绢。②(s6ng):挺立。③胡: 素练:白色的生绢。 这里指猢狲。 说指胡人。愁胡:典出孙楚的《鹰赋》 这里指猢狲。—说指胡人。愁胡:典出孙楚的《鹰赋》: 深口蛾眉,状如愁胡。 丝绳。 铜环。 “深口蛾眉,状如愁胡。” ④绦:丝绳。 镟:铜环。 轩楹:堂前廊柱。 ⑤轩楹:堂前廊柱。 1.此诗写的是画中的鹰,而非活的鹰,因而描写时处 此诗写的是画中的鹰,而非活的鹰, 处扣着“ 的特点,即画中之物静止不动、 处扣着“画”的特点,即画中之物静止不动、寓静于 动的特点,试从二、 动的特点,试从二、三联中找出最能体现这个特点的 词语。 词语。 思、似、可、堪
双调·拨不断· 双调·拨不断·大鱼 王和卿 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 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 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神鳌: 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注:神鳌:传说中海 上的神物人鳖。 列子·汤问》 上的神物人鳖。《列子·汤问》说,大帝曾命令十五只巨 人的神鳖,用头顶起五座大山。 蓬莱: 人的神鳖,用头顶起五座大山。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 太公怎钓:姜太公钓鱼的典故。姜太公即吕尚, 山。 太公怎钓:姜太公钓鱼的典故。姜太公即吕尚,辅 助周文千建立周朝。相传他在遇到文王、受到重用之前, 助周文千建立周朝。相传他在遇到文王、受到重用之前, 曾垂钓于渭水,川的是直钩,意谓“愿者上钩” 曾垂钓于渭水,川的是直钩,意谓“愿者上钩”。) 1.“胜神鳌,夯风涛”中的“夯”字的本义是指使用 胜神鳌,夯风涛”中的“ 打地基的工具砸地的动作,请指出在诗中“ 打地基的工具砸地的动作,请指出在诗中“夯”字的 意思和作用。 意思和作用。 形容大鱼砸碎风浪,极其夸张地描写大鱼的力量。 形容大鱼砸碎风浪,极其夸张地描写大鱼的力量。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