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及靶控输注系统
丙泊酚TCI指南解读ppt课件
– 丙泊酚的注射痛易导致小儿严重躁动,应采取措 施减少注射痛,预防和减少躁动的发生。
丙泊酚TCI用于特定人群
肥胖病人手术TCI 使用
– 肥胖病人和非肥胖病人丙泊酚的初始分布容积没有差别,没 有确切证据表明麻醉期间丙泊酚在肥胖病人体内有蓄积现象
– 降低初始血浆靶浓度(如1μg/ml),每隔1-2 分 钟增加血浆靶浓度0.5-1μg/ml,直至病人意识 消失后行气管内插管
– 诱导过程要密切观察和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丙泊酚TCI用于特定人群
ASA III-IV 级成年病人麻醉
– 代偿期肝肾功能不全病人的丙泊酚半衰期和清除率与肝 功能正常者相似
– 是以药代动力学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 由计算机自动控制输注速率,从而达到所需要的麻醉、镇静 和镇痛深度的技术
TCI应用的优势
– 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 麻醉水平更易控制 – 从麻醉复苏更迅速 – 减少麻醉医师的工作负荷
TCI相关概念简介
药代动力学
血浆浓度
输注控制计算
计算速率 实际速率
– 肥胖病人应用丙泊酚TCI 时建议输入体重修正值,体重修正 值=理想体重+[0.4×(实际体重-理想体重)]
– 肥胖病人应注意心肺、肝肾功能情况,并做好困难气道插管 和防反流误吸的准备
丙泊酚注射液说明书-阿斯利康
‘Diprifusor’TCI 系统假定患者中初始丙泊酚血药浓度为零。因此,如患者之前接 受过丙泊酚治疗,在开始使用‘Diprifusor’TCI 时,应选择一个较低的初始靶浓度。类 似的,如泵出现关闭,不推荐即刻重新开始使用‘Diprifusor’TCI。
重症监护期间的镇静 A、成人
当作为对正在接受人工通气的重症监护病人的镇静药物使用时,建议持续输注本 品。大多数患者的输注速率为每小时 0.3~4.0mg/kg 可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患者在接 受本品用于 ICU 镇静时,不应超过每小时 4.0mg/kg,除非患者的获益大于风险(参见 【注意事项】)。
6
重症监护时的镇静 需逐步将靶血药浓度设定在 0.2~2.0g/ml 范围。用药开始应设定一较低的靶值,
然后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达到需要的镇静程度。
【不良反应】
以本品进行麻醉诱导通常是平稳的,极少出现兴奋。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为麻醉
剂药理学可预期的不良作用,如低血压。考虑到麻醉的特性以及患者在接受重症监护,
对于 55 岁以上和 ASA3 级和 4 级患者需较低的初始靶浓度。随后靶浓度每隔 1 分钟增加 0.5~1.0g/ml 以达到逐步麻醉诱导。
一般还需辅助镇痛药,并且维持麻醉所需的靶浓度可随辅助用药量而改变。通常 情况下,丙泊酚靶浓度在 3~6g/ml 之间可维持满意的麻醉效果。
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模型性能比较及妇科患者群体药动学研究
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模型性能比较及妇科患者群体药动学研究目的1.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法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2.评价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系统Marsh参数(M参数)模型与Schnider参数(S 参数)模型的性能差异与系统的准确性。
3.建立妇科手术患者丙泊酚群体药动学(PPK)模型。方法1.HPLC-UV法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色谱条件: Waters Nova-pak C18(3.9×150mm,4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0.8:0.1,V/V)、流速0.9mL·min-1、检测波长270nm、柱温30℃。
2.接受丙泊酚TCI的妇科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配入M参数组(M组)和S参数组(S组),于TCI期间和TCI结束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用建立的HPLC-UV 法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应用SPSS19.0软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比较各时间点的实测浓度(Cm)与预设靶控浓度(Cp)的差值(△C),评价两组参数模型的性能差异。
3.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M组和S组TCI期间的血样浓度数据,分别计算两种参数模型的系统偏离度MDPE、精确度MDAPE和摆动度MDADPE,评价模型的准确性。
4.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法建立丙泊酚PPK模型,定量考察年龄、体重等固定效应参数和随机效应参数对丙泊酚PPK参数的影响,采用图形法、非参数自举验证(Bootstrap)、直观预测检验(VPC)和正态预测分布误差(NPDE)等方法验证最终模型。结果1.HPLC-UV法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标准曲线方程=0.453x-0.0497(r=0.9991,n=7);线性范围0.1~40μg·mL-1;灵敏度0.05μg·mL-1(S/N≥3);方法回收率99.80%~100.02%,RSD<1%;日内和日间RSD均<5%;血中内源性物质和常规合并用药均不干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
TCI(靶浓度控制输注)
TCI使静脉麻醉的控制变得简单易行
以药代动力学为基础 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 由计算机根据药代动力学模型自动计算并控制药物输注速度 达到需要的麻醉、镇静和镇痛深度的技术
丙泊酚TCI操作简单,易于调控
丙泊酚是目前最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
ASA III-IV级成年病人手术麻醉
麻醉诱导和维持时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应该酌减,建议采用
“分步TCI”的方法给药:
降低初始血浆靶浓度(如1µg/ml) 每隔1-2分钟增加血浆靶浓度0.5-1.0µg/ml,直至病人意识消失后行气
管插管 ➢ 诱导过程要密切观察和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 代偿期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丙泊酚半衰期和清除率与肝功能正常者相
(EC50-EC95)
麻 醉 诱 导 剂 量 1.5-2μg/kg(30s 内 推 注 ) , 诱
导后20min 内以13-22μg/kg/h速率输注,
此后以12-19μg/kg/h速率输注
丙泊酚(EC50-EC95) 2.5-2.8μg/ml
恢复时间
7-11min
Jaap Vuyk et al. Anesthesiology. 1997; 87:1549-62
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mg/ml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插管
结论: ✓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mg/ml复合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6ng/ml诱导,迅速使病
得普利麻靶控输注技术——Diprifusor(TCI)
得普利麻靶控输注技术-
TCI的定义
为什么使用TCI 基本出发点
使静脉麻醉深浅
标准
使用方便•
•
•
•
麻醉的控制•
•
•
什么是“Diprifusor”TCI •
Diprifusor/TCI都包括什么?•
•
•
•••
••••
PFS的识别标记药物识别与安全使用
•
•
•
‘Diprifusor’TCI 软件安装
装载Diprifusor的输注泵商业
•
•
•
信息键( 效应部位浓度、达到靶浓度
的时间)
微调
微调输入得普利麻的总量
TCI 模式提示
TCI 模式提示
靶血药浓度
计算的血药浓度
液晶显示
Graseby 3500 的面板设置
调节键计算浓度的趋势图
效应部位浓度
得普利麻输注量
泵工作状态
计算的血药浓度
靶血药浓度预计的清醒时间
ALARIS IVAC TIVA TCI 的面板显示
输注速率(m l /h )
计算的血药浓度
(泵自动计算并显示〕靶血药浓度麻醉医生设置
4
3
2
1
5
商业化的TCI泵的一般特征9
9
9
9
9
9
9
9
TCI的意义•
•
•
靶浓度与诱导时间
源于‘Diprifusor’TCI 的临床验证结果
根据病人反应滴定而达到所需麻醉深度•
•
•
•
•
诱导期的初始靶浓度
40%75%
90%
3 µg/ml
4 µg/ml
5 µg/ml
20406080
55
(SD 10.6)
p < 0.01
75
(SD 18.8)
The initial infusion rate was higher with `Diprifusor
The initial infusion rate was higher with `Diprifusor ´TCI (1,200 ml/h) than with manual control
丙泊酚和TCI
浓度 (ug/ml )
红线为血浆药物浓度 t1/2Ke0 = 5 min t1/2Ke0 = 10 min 黄线为效应室药物浓度
10 5 0 0 30
60 时间(min)
90
120
可以看出,不管Keo的值是多少,模型基本相同,血药浓度几乎在瞬间达 到峰值,然后平稳下降;效应部位的药物浓度逐渐增加,直至与下降中 的血药浓度相等,之后效应部位也开始下降。
t1/2CS1min 1h 3h 8h
稳态
50
80
200
300
60
100
药代动力学参数—表观分布容积
• 分布容积(Vd) • 药物进入机体后,以不同浓度分布于各组织中。为 了药代动力学计算方便,设想药物均匀地分布在体
液中,该体液的容量称为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 • 影响分布容积的因素:药物脂溶性;药物血浆蛋白 结合率;药物分子大小,解离度及病人体积大小等 个体因素。
三室模型中的表观分布容积(Vd)
• 总表观分布容积 VT = V1+V2+V3
• 当药物在中央室和周边室的分配达到平衡时,则得 出稳态表观分布容积(Vdss) • 进行一个无限长的输注后,各个室的稳态药物浓度 变成相等,三室容积总和就是总稳态表观分布容积 (Vdss)
药物的作用部位
丙泊酚靶控输注的临床应用
丙泊酚靶控输注的临床应用
丙泊酚靶控输注的临床应用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广西南宁,530021)
郝佳刘敬臣
吸入麻醉药分压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平衡后,蒸发器设定值可成比例的反映血浆和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位点的浓度,而且呼出气药物浓度可通过监测仪测量和证实,确保药代学的准确性。最后,药物浓度可用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标化。然而,静脉麻醉药输注速率不能反映血药浓度,也无法实时测量血药浓度,因而药达到药代学精确性是不可能的。即使可以实时测量血药浓度,麻醉药也并无类似于MAC的标准化参数,其药效学准确性也无从谈起。由于静脉麻醉药的这一局限性,静脉麻醉药的使用受到限制,全凭静脉麻醉也受阻。为了弥补静脉麻醉药使用中的这一缺陷,目标控制输注技术便应运而生。Schwilden 以BET方案为基础,于1983年首次报告运用计算机辅助指数衰减输注方式进行依托咪酯和阿芬太尼静脉麻醉[1]。1985年Alvis在BET方案的基础上,报道了基于三室药代动力学模型的目标药物浓度可调的TCI系统[2]。1986年,Maite对BET方案提出了质疑,其认为BET 方案要求初始药量必须为0,而且仅适用于目标药物浓度固定的控制输注,当静脉输注给药一定时间后再调整目标药物浓度时,由于体内药物的清除和再分布,外周室与中央室之间的药物转运可对实际血药浓度产生影响。此后,Shafer采用药代动力学模型模拟实现了目标血药浓度随时可调的给药方案[3]。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药代动力学模拟的TCI技术已渐成熟,这一技术拓宽了静脉麻醉药的使用范围,增强了静脉麻醉药的可控性、安全性。然而,TCI技术本身的误差,药代学参数的匹配性,反馈系统不完善等因素仍然是其临床应用中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住院医教学之:丙泊酚TCI原理与临床
住院医教学之:丙泊酚TCI原理与临床
靶控输注系统(TCI)能够按照麻醉医师所设定的血药浓度,自动调整药物输注速度,从而达到靶浓度。丙泊酚TCI药理学概要三室模型的基础上,丙泊酚的TCI药代学模型主要有以下三种,包括Marsh, Modified Marsh, Schnider,,因此在使用TCI泵之前,应首先确定其嵌套的是哪种模型,才能实现Target controled infusion,而不是Totally confused infusion。例如Graseby 3500泵使用Marsh original模型,需4-5min才能达到设定的效应室浓度,而Aglia使用Marsh Modified模型则可以在1-2min内快速达到效应室浓度。
药效动力学的差异远大于药代动力学的差异,不同个体的药物代谢相差不多,而个体效果差异则很大
TCI具有诱导快、术中平稳、苏醒快的特点,同时操作简便
丙泊酚TCI临床建议根据2011年中华麻醉学会所提出的指南,在使用TCI时,需要在开始诱导后持续判断患者意识水平,知道每一个患者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即LOC,且意识消失浓度(LOC)和意识恢复浓度(ROC)线性相关。注意:此时的LOC是指单纯丙泊酚作用,无其他药物干扰,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再给予镇静镇痛肌松药物。选择肘窝大静脉或在丙泊酚中加入利多卡因可有效缓解丙泊酚的注射痛。
在预防术中知晓方面,指南推荐麻醉维持期间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6μg/ml,并以LOC为参考指标,需要探测个体化的效应室浓度,术中维持在靶浓度在LOC浓度以上较为安全。同时使用其他镇静镇痛药可适当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同时推荐进行麻醉深度监测。
靶控输注和恒速输注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
靶控输注和恒速输注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
关注
本公众号每天分享一篇最新一期Anesthesia & Analgesia等SCI 杂志的摘要翻译,敬请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
Comparison of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and manual infusion for propofol anaesthesia in children
摘要
1背景与目的3结果2方法4结论
背景与目的:小儿全凭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的一项重要考证指标就是延长苏醒时间。由于靶控输注不需要人为计算输注速度,应用靶控输注能更好的满足临床需求,减少使用剂量和缩短苏醒时间。
方法:招募ASA分级I级,年龄1到12岁的儿童,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和恒速输注组。靶控输注组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恒速输注组以2.5mg/kg为负荷剂量,随后以15、13、11、9mg/kg/h的速度输注。术中麻醉医师调整丙泊酚的剂量使BIS值保持在40到60之间。
结果:74个儿童完成了研究。靶控输注组和恒速输注组的小儿停止丙泊酚输注后拔管时间分别是15.1(5.1)和16.2(6.1)分钟。靶控输注组和恒速输注的丙泊酚平均输注速度为16.7mg/kg/h(标准差为4.2)和14.6mg/kg/h(标准差为3.1).靶控输注组的BIS值大于60的时间百分比显著的低于恒速输注组[10.2% (18.4%) vs 23.2% (26.3%), P¼0.016]。
结论:对比恒速输注,使用靶控输注可增大丙泊酚剂量,但是不会延长小儿苏醒时间,这与BIS值在正常范围内所占的时间比有关,这也可能也是一个在麻醉或镇静期间较为简单的丙泊酚用药滴定法。
靶控输注丙泊酚
执笔: 俞卫锋 张富军 金善良
专家组:(按姓氏笔画顺序) 于布为 马虹 田玉科 李文志 李天佐 李立环 刘进 连庆泉 闵苏 吴新民 杨拔贤 杨承祥 岳云 郭曲练 赵国栋 祝胜美 钟泰迪 姚尚龙 陶国才 黄文起 韩如泉 薛张纲
• 定义:靶浓度控制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是以药代动力学为基础,以 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由计算 机根据药代动力学模型自动计算并控制输 注速率,从而达到所需要的麻醉、镇静和 镇痛深度的技术。
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 床应用及推荐意见
ASA I-II级成年患者手术麻醉 1)诱导期用法用量及低血压的防治 • 单纯丙泊酚诱导时血浆靶浓度一般设定为4-6μg/ml • 复合用药诱导时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可设定为3-3.5μg/ml • 待患者意识丧失后丙泊酚血浆靶浓度降至2.5- 3.5μg/ml • 低血压的防治: - 保证输液通道的安全有效 - 诱导过程中应适度补充血容量 - 根据血压变化适时调整丙泊酚血浆靶浓度 - 必要时合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 优点:丙泊酚TCI使麻醉从诱导、维持到苏 醒成为一个连续过程,且操作简单,易于 调控。
血浆(靶)浓度、效应室(靶)的特点
• 丙泊酚TCI可分为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两 种靶控方法 。 • 效应室靶浓度输注丙泊酚时,有一过性血 药浓度的峰值明显高于效应室浓度设定值 的“超射”现象,容易引起外周血管扩张、 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 • 以血浆靶浓度输注丙泊酚虽然麻醉起效缓 慢,但诱导平稳,因此本指南推荐应用以 血浆浓度靶控输注丙泊酚的方法。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
的快捷指南
执笔:俞卫锋张富军金善良
专家组:(按姓氏笔画顺序)
于布为马虹田玉科李文志李天佐李立环刘进连庆泉闵苏吴新民
杨拔贤
杨承祥
岳云
郭曲练
赵国栋
祝胜美
钟泰迪
姚尚龙
陶国才
黄文起
韩如泉
薛张纲
目
1. 概述
2. 丙泊酚TCI 泵的使用步骤录
2
2
3. 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及推荐意见
4.参考文献
5. 附录2 5 6
1
一. 概述:
1. 定义:靶浓度控制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是以药代
动力学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由计算机根据药代
动力学模型自动计算并控制输注速率,从而达到所需要的麻醉、镇静和
镇痛深度的技术。
2. 优点:丙泊酚TCI 使麻醉从诱导、维持到苏醒成为一个连续过程,且操
作简单,易于调控。
3. 血浆(靶)浓度、效应室(靶)的特点
1)丙泊酚TCI可分为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两种靶控方法[1]。
2)效应室靶浓度输注丙泊酚时,有一过性血药浓度的峰值明显高于效应室浓度设定值的“超射”现象,容易引起外周血管扩张、低血压等不良反
应[2] 。
3)以血浆靶浓度输注丙泊酚虽然麻醉起效缓慢,但诱导平稳,因此本快捷指南推荐应用以血浆浓度靶控输注丙泊酚的方法。
二、丙泊酚TCI 泵的使用步骤
1)正确装载充满丙泊酚的注射器
2)按BOLUS或PURGE键将输注管道注满丙泊酚
3)选择丙泊酚TCI的模式
4)选择1%或2%浓度的丙泊酚
5)输入患者年龄(岁)、体重(kg)和初始血浆靶浓度(μg/ml)(此为关键点,见下述)
6)开始输注
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性能评价与群体药动学研究
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性能评价与群体药动学研究
目的1.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HPLC-ECD)法测定丙泊酚(propofol)血药浓度。2.评价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系统性能。
)法研究国人丙泊酚TCI群体药动学
3.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
(PPK)特征。方法 1.HPLC-ECD法。
色谱柱:Waters Nova-Pak phenyl(3.9mm×150mm,4μm);流动相:甲醇-磷酸盐缓冲液(pH2.8)(65:35,v/v,含0.02mol·L<sup>-1</sup>NaCl),流
速:0.9mL·min<sup>-1</sup>;柱温:20℃;工作电压:+900mv;电化学检测器(ECD)。
2.收集丙泊酚TCI全麻手术患者47例395份血样,应用建立的HPLC-ECD法测定
丙泊酚血药浓度,并应用Microsoft Excel 2000软件对其中血浆-效应室浓度达
平衡状态的血样229份进行系统性能评价。
法对丙泊酚TCI血药浓度数据进行分析,定量考察固定效应和
3.应用NONMEM
随机效应对丙泊酚TCI的药动学(PK)参数影响。结果 1.HPLC-ECD法测定丙泊
酚血药浓度:标准曲线方程(?) = 0.2911x - 0.0259(r = 0.9993,n = 6);
回收率为98.5%~102.5%,RSD<2%(n = 5);日内和日间RSD均<3%(n = 5);
线性范围为0.1~40μg·mL<sup>-1</sup>;灵敏度为0.04pg·mL<sup>-1</sup>(S/N≥3)。
丙泊酚及靶控输注系统
(ng/ml)
唤醒患者
血浆
时间(分钟)
缝皮
稳态
调整剂量
切皮
诱导
0
10
20
30
40
50
60
0
2
4
6
Propofol TCI, Plasma Target (丙泊酚TCI,血浆靶浓度)
丙泊酚浓度
(mcg/ml)
唤醒患者
时间(分钟)
缝皮
稳态
调整剂量
切皮
等待
术前
诱导
0
10
20
30
40
50
60
Struys et al, Anesthesiology. 95:6-17, 2023
BIS
Systolic
Heart Rate
closed-loop control classic-control 闭合回路掌握 标准掌握
CATIA: 第一靶控输注系统 (Schwilden et al, Bonn)
“Diprifusor” 第一商业靶控输注系统 …
TCI Variability (靶控输注系统的变异性)
Biological variability exists (生物变异性的存在) TCI devices cannot increase biological variability (靶控输注系统不增加生物变异性)
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分 的超射现象 明显 , 超射时实际测定 的丙泊酚浓度为预测浓
度的 1~ . 2倍 ,随后实际测定的血浆浓度逐渐稳定 在一个恒 5
定 的水平 , 仍高于 T I 但 C 系统预测的血浆丙泊酚浓度 。超射
的存 在主要是 由于下列 原因 : 中央室容积 的减少 ; ① ②药代
动力学分析 中通常假定药物静脉注射后 在瞬间均 匀分布 . 实 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S o 等 _ hr 2 t _ 使用同样的药动学参数 . 对靶 控输注在国人应用 的准确性进行 了相似的研 究。我们的结论
维库溴铵 0101 gk 诱导 , 吸复合维持麻醉。 . . I /g  ̄ 5x 静 在开始靶
控 输注及 每次改 变靶浓度后 1~ 0m n从左侧桡 动脉取 血 5 3 i 样 3次 . 每次 2m 。 l 整个研究过程中记 录下列指标 : 诱导开始 后 3 n内血压 和心率的变化 ; 0mi 意识 消失时间 ; 每次取样 时 的靶控丙泊酚浓度及精确 的采血时间。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 法检测血浆 中丙泊酚浓度 。 1 统计学方法 : S S 1 . . 2 用 PS0 0处理数据 , 计量 资料采用 检 验 , 数资料 t 计 检验 ,< . P O0 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整个麻 醉过程保持相 对稳定 .与 I组 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 意 义。2 组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2 。 表 ) 21 意识恢复 : .. 3 停用所 有麻醉药后 。 I组 自主 呼吸恢复 时 间为 6 1 i, ~ 0m n 苏醒时间为 1 —0m n Ⅱ组 自主呼吸恢复时 2 2 i; 间为 3 5mi, ~ n 苏醒时 间为 5 1 n ~ 0mi.与 I组 比较差 异有统 计学 意义 ( 3 。 表 ) 2 靶控输注组 . 2 2 . 实测 与预测浓度关 系 :所有 1 .1 2 5例患者靶控浓度与实 测浓度呈直线相关关系 ( 08 ,< .1 。 r .1P 00 ) =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
的快捷指南
执笔:俞卫锋张富军金善良
专家组:(按姓氏笔画顺序)
于布为马虹田玉科李文志李天佐李立环刘进连庆泉闵苏吴新民
杨拔贤
杨承祥
岳云
郭曲练
赵国栋
祝胜美
钟泰迪
姚尚龙
陶国才
黄文起
韩如泉
薛张纲
目
1. 概述
2. 丙泊酚TCI 泵的使用步骤录
2
2
3. 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及推荐意见
4.参考文献
5. 附录2 5 6
1
一. 概述:
1. 定义:靶浓度控制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是以药代
动力学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由计算机根据药代
动力学模型自动计算并控制输注速率,从而达到所需要的麻醉、镇静和
镇痛深度的技术。
2. 优点:丙泊酚TCI 使麻醉从诱导、维持到苏醒成为一个连续过程,且操
作简单,易于调控。
3. 血浆(靶)浓度、效应室(靶)的特点
1)丙泊酚TCI可分为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两种靶控方法[1]。
2)效应室靶浓度输注丙泊酚时,有一过性血药浓度的峰值明显高于效应室浓度设定值的“超射”现象,容易引起外周血管扩张、低血压等不良反
应[2] 。
3)以血浆靶浓度输注丙泊酚虽然麻醉起效缓慢,但诱导平稳,因此本快捷指南推荐应用以血浆浓度靶控输注丙泊酚的方法。
二、丙泊酚TCI 泵的使用步骤
1)正确装载充满丙泊酚的注射器
2)按BOLUS或PURGE键将输注管道注满丙泊酚
3)选择丙泊酚TCI的模式
4)选择1%或2%浓度的丙泊酚
5)输入患者年龄(岁)、体重(kg)和初始血浆靶浓度(μg/ml)(此为关键点,见下述)
6)开始输注
BIS反馈下的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系统的研究与进展
BIS反馈下的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系统的研究与进展
发布时间:2021-05-12T12:54:25.61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期作者:赵思文左明章通信作者
[导读] 传统的麻醉给药方式没有反馈机制,麻醉医生多根据手术刺激程度和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指标来进行药物调整。
赵思文左明章通信作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麻醉科 100730
传统的麻醉给药方式没有反馈机制,麻醉医生多根据手术刺激程度和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指标来进行药物调整。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技术也在不断改进,研究人员将临床麻醉监测技术和药物靶控输注技术、设备结合起来,开发了麻醉闭环自动控制系统。CLAN的出现让临床麻醉更接近ASA提出的麻醉5项目标(避免术中知晓、最佳的麻醉恢复质量、维持理想的血流动力学、避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避免围手术期死亡)。
一、BIS反馈下的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系统的背景
新型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由于其起效迅速、血浆清除率高、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靶控输注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以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位基础,利用药室模型计算与编程,再与多中心大样本人体药物代谢数据相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药物输注技术。麻醉医生设定药物目标浓度或目标效应后,由计算机控制输注泵改变药物输注速率以维持和设定药物浓度相契合的血浆或效应室浓度。与人工控制输注方案相比,靶控输注丙泊酚可以提高麻醉质量,麻醉过程更平稳,麻醉过深、切皮及麻醉维持阶段的体动率明显减少。同时减少了麻醉医生的工作量,使得麻醉深度更易控制[1]。然而靶控输注系统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靶控输注浓度计算值与实测浓度的差值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①药代动力学参数②输注系统工作的准确性③麻醉医生对所选择的麻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熟悉程度和使用经验。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点,目前的靶控输注药代动力学参数大多数采用某一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输注方案的基础。具体个体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与模型参数的选择的符合程度对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临床中应用的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所选用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多数来源于欧美人群,与国人,欧美人群的中央室分布容积较大,清除率较慢[2]。除了种族差异,老年人、儿童、合并肝肾功能异常或其他丙泊酚代谢异常疾病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均与临床上常用的模型参数有差异。为了弥补靶控输注丙泊酚的不足,有学者将临床上最常用的监测麻醉深度工具BIS作为麻醉深度反馈指标加入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系统,研究出了BIS反馈下的丙泊酚闭环靶控环输注系统。自其出现,便立刻成为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诱导
血浆
6
切皮
4
术前
调整剂量
缝皮
2
等待
稳态
0 0
10
20
30
40
时间(分钟)
唤醒患者
50
60
Three compartment model with effect site (三室模型与效应部位)
静脉注射
单次给药后的时程(分钟)
Opioid Half-Lives (minutes) (鴉片類製劑的半衰期 --分钟)
半衰期
迅速 中间 慢
芬太尼 1 19
475
阿芬太尼
1 13 111
舒芬太尼 1 23
562
Opioid Pharmacokinetics (鴉片類製劑药代动力学)
100
阿片药物浓度占峰值浓度的百分比
(第一代靶控输注系统)
Target = Plasma (以血浆为靶部位)
CATIA: 第一靶控输注系统
(Schwilden et al, Bonn)
“Diprifusor” 第一商业靶控输注系统 …
TCI Variability (靶控输注系统的变异性)
Biological variability exists
Conflict of Interest (利益冲突)
I’ve consulted for propofol
(我为丙泊酚做过顾问)
– AstraZeneca
I’ve consulted for remifentanil
(我为瑞芬太尼做顾问)
– Glaxo, Abbott
I’ve consulted for companies interested in TCI
(我为对靶控输注系统感兴趣的公司顾问)
– Alaris, B Braun, Medex
Pharmacokinetic Concepts (药代动力学概念)
Volume of Distribution
(分布容积)
容积
浓度=
药量 容积
容积=
药量 浓度
Clearance (清除率)
血浆
新陈代谢器官
120 240 360 480 600
静脉输注时间
清醒所需时间
Minutes Required for Emergence
Propofol/opioid vs. isoflurane/opioid
(丙泊酚/鴉片類製劑 vs.异氟醚/鴉片類製劑)
120
90
50-67%丙泊 酚减少量
60
30 60-80%异氟醚减少量
TCI and Propofol
(丙泊酚及靶控输注系统)
Steven Shafer (史蒂文宪佛) Editor-in-Chief, Anesthesia & Analgesia (总编辑,麻醉与镇痛) Professor of Anesthesia, Stanford University (麻醉教授, 斯坦福大学)
Propofol Pharmacokinetics (丙泊酚 药代动力学)
浓度降低50%所需的时间(分钟)
50% effect site decrement curves (效应部位浓度50%衰减曲线)
120
120
90
90
阿芬太尼
60
60
30
0 0
30
瑞芬太尼
0 120 240 360 480 600 0
10
芬太尼
1
舒芬太尼
阿芬太尼
0.1
0
120
240
360
480
600
单次给药后的时程(分钟)
Context-Sensitive Half-Time (时效相关半衰期)
浓度降低50%所需的时间(分钟)
120 90 60 30
0 0
芬太尼
阿芬太尼
舒芬太尼
120
240
360
480
600
单次给药后的时程(分钟)
清除 =药物完全被 去除所需的血浆流 速
Half-Life (半衰期)
The time required for drug concentrations to decrease by 50%. (药物浓度降低50%所需的时间)
分布容积 清除
三室模型
浓度
100
迅速
10
中间 慢
1
0
120 240 360 480 600
(生物变异性的存在)
TCI devices cannot increase biological variability
(靶控输注系统不增加生物变异性)
TCI Can Reduce Variability (靶控输注系统能减少变异性)
TCI removes time as a confounding variable between the device setting and the patient response
(靶控输注系统去除了时间这一存在于设备设置和病人反 应之间的混杂变量)
TCI can incorporate patient covariates to individualize drug dosing
(靶控输注系统可以结合个体因素,实施个体化给药):
– Weight, height, gender, ethnicity (体重, 身高, 性别, 种族) – Diseases (疾病) – Drug interactions (药物之间相互作用) – Pharmacogenetics (药物基因组学)
for Drug Concentration
(靶控输注系统解决了药物浓度的微分方程)
C x1 V1
dx1
dt
x2k21
x3k31
注射 x1
k10 k12 k13
dx2 dt
x1k12
x2k21
dx3 dt
x1k13
x3k31
First Generation TCI
0
0
120
源自文库240
360
480
600
Duration of Anesthesia
麻醉时间
丙泊酚 药代动力学
Schnider et al, Anesthesiology 1998;88:1170-82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靶控输注系统
TCI Solves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Second Generation TCI
(第二代 靶控输注系统)
Target = Effect Site (效应部位为靶部位)
STANPUMP 靶控输注系统
(Shafer, Stanford)
Fentanyl TCI, Plasma Target
(芬太尼TCI,血浆为靶浓度)
10
芬太尼浓度
(n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