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稿)
学院校地(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
学院校地(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推动学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进一步规范学校校地合作办学的管理,理顺校地合作的不同类型,加大校地合作的资助力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校地合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项目运作的方式,加强学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其他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等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员工培训、企业挂职、兼职教授、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及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等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密切合作,不断创新校地合作的载体、模式和机制,增强合作的可持续性,提高合作质量。
第三条校地合作应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形成学校连接社会、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学、科研平台。
校地合作项目的选定和实施应符合学校定位和发展需求,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的运行或基本设置条件,同时满足合作单位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体现“合作、发展、共赢”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校地合作的管理按照“1+3+N”工作模式,由校地合作中心牵头协调,配合其他部门做好校地合作前期的论证和签约工作,教务处、科研处、招生就业处等三个部门按照校地合作的具体类型和业务范围在校地合作实施过程中进行归口管理,管理职责以学校现有部门的制度为依据。
校地合作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一)负责学校校地合作工作牵头和协调工作,制订校地合作学校层面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二)开拓与地方合作交流渠道,拓展合作区域和领域;(三)负责学校与企业合作初期事务的对外联络、协调、管理工作;(四)负责初审各类校地合作协议以及校地合作项目的合同管理、统计和总结等工作;(五)审核、管理校地合作项目合同,配合相关业务部门对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协调、评估和考核;(六)建立对外合作项目及相关工作信息库,牵头配合相关业务部门收集发布学校科教成果信息、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信息以及合作需求信息;(七)建立完善校地合作校级层面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有效运行机制,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校地合作工作模式。
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
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如今,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校企合作项目的频繁开展已成为大多数学校的常态。
为了更好地管理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合作项目的效果和效益,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至关重要。
二、项目策划与设计校企合作项目的策划与设计是项目管理的起点。
首先,学校应认真分析企业的需求,与企业密切沟通,确定双方的合作目标和期望。
同时,学校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就业需求,确保项目的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最后,项目的策划与设计应融入校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三、项目合作主体的确定校企合作项目涉及到多个主体,包括学校、企业以及学生等。
在项目管理中,应明确各个主体的职责和权利。
学校需要确定项目的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组织并主持项目的实施。
企业则需要提供实际的工作场所和指导师资,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
学生则是项目的受益者和参与者,他们需要积极参与项目活动,完成任务并获得实践经验。
四、项目实施与监控项目实施是校企合作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学校应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和监控体系。
通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分工和时间表,确保项目各项工作有序进行;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和检查调度,及时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和困难。
同时,学校也要建立学生的工作日志和评估机制,对学生的实践表现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项目的实施方向。
五、团队建设与沟通项目需要一个协调高效的团队来推动实施。
因此,在校企合作项目管理中,团队建设和沟通十分重要。
学校应加强对项目团队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同时,学校也要建立起与企业的良好沟通渠道,定期召开会议和座谈会,加强双方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项目的发展。
六、风险管理与问题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风险和问题。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识别并评估项目中的潜在风险。
同时,学校也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建立起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12.30•【字号】京技管〔2020〕110号•【施行日期】2020.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他规定正文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京技管〔2020〕110号经开区各用人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试行)》已经管委会研究通过,现予以印发实施。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20年12月30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人力资源建设,通过鼓励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缓解产业需求与人才教育供给结构性矛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校企合作,指在经开区依法注册、纳税、入统的企业与国内“双一流”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或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学、科研院所和省部级以上重点高职院校及社会事业局审核认可的国外院校(以下简称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第三条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可申请设立经开区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以下简称人才基地)。
经认定的人才基地开展符合该办法规定的校企合作项目,可享受经费支持。
第四条社会事业局负责人才基地的认定和日常管理以及资助经费的申请、受理审核和绩效评价等工作。
财政审计局负责资助经费的预算管理、资金拨付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二章人才基地的申请和认定第五条申请人才基地的认定应符合以下条件:(一)申报企业应为与大专院校有良好合作基础的经开区主导产业企业。
(二)申报企业应具有完备的用工管理体系,在劳动关系、职业安全、人员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无不良信息记录。
(三)申报企业应与大专院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开展下列一项或多项合作:1.开展科研项目合作。
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贯彻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学校建设意见》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的文件精神,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实现教育教学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特制定本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合作目的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校与企业在实习实训、人才培养、职业培训、科研及技术服务、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带动招生、教学、就业良性循环,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研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应根据所办专业主动与相关企业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学校及专业科、处室与企业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科研、技术开发与服务、培训、文化建设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
第三条合作的原则(一)服务企业原则.企业的需求就是学校的追求。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要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二)校企互惠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惠是校企合作的基础。
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与学校以服务换服务,共建共享、共赢共进。
(三)统一管理原则.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职责第四条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企业领导或企业代表、教务处、专业科、招就处、学生处、总务处等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全面领导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由学校校长担任,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统筹协调学院校企合作项目,实施归口管理。
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责是:(一)研究、确定同学校合作的企业以及合作的方式及步骤,加强对相关工作的宣传;(二)指导并协调校企合作的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科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审批重大校企合作项目;(三)督促、考核、宣传专业科及相关部门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过程和工作业绩;(四)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讨校企合作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五)对各部门校企合作工作进行考核,奖励校企合作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规范、保障学校的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育人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发布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领导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由实习就业办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三条校企合作管理部门应做好有关校企合作方面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其主要职责为:(一)开展有关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与理论研究,制订校企合作各项管理制度和评估考核标准。
(二)完善校企合作工作的运行与管理体系,制定校企合作计划,指导校企合作各环节工作,保证校企合作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统筹校企合作资源,积极协调、整合各方资源,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四)针对重大校企合作项目提出建设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审查、论证工作,对已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进行检查和跟踪。
(五)做好校企合作的合同管理、统计总结等工作。
做好校企合作有关文书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积累和归档工作。
(六)指导和督促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做好校企合作的协调和协作工作,拓宽合作范围,丰富合作内容,及时总结和推广校企合作先进经验。
(七)负责校企合作中的其他事项。
第四条各部门和负责同志在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中的职责:(一)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积极、主动拓展校企合作途径,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
(二)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引入和相关商谈工作,商定合作方案,明确合作运行与管理模式,起草校企合作协议,报经批准后,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三)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制度,并负责组织执行,确保校企合作协议的切实履行。
(四)对重大校企合作项目,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进行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
(五)负责本单位校企合作项目的运行、管理、总结、推广等工作,并形成文字材料,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
(六)负责本单位校企合作中的各项经费管理,各项收入及支出均应严格执行学校的财务制度,统一核算,统一管理,接受审计监督。
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
正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资料1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材料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一、指导思想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只有建立健全了校企合作机制,才能培养出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与企业形成资源共享、人员互动、双向介入、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学校本着资源共享、实现双赢的原则,通过引进企业的设备、技术、销售、培训业务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企业在实现自身工作任务的同时,接受学生的专业实训,使学生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尽快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角色的转化转换,更快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二、组织机构(一)校企合作委员会该机构是固定机构,由学校校长担任主任,委员由学校教师、企业负责人、行业负责人等人员组成。
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校企合作战略,筹集合作资金,发挥联合优势,加强校企联系,协调校企双方的互动,共同推进校企双方发展。
(二)校企合作办公室该机构为常设固定机构。
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落实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决定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负责合作项目的管理、协调。
建立和强化质量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自我完善机制,保证合作项目科学、规范地运行,更好地满足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校企合作项目组该机构为非固定机构,随项目立项而建,随项目结束而终止。
由学校或校企合作办公室指定人员担任。
小项目可由一人担任,大项目可由多人担任,但一般情况下不超过5人。
选派其中一人担任项目组长。
项目组长的选派要考虑该老师的任课任务不能太重,学期任课超过平均12节/周以上者不适宜担任组长。
一旦担任项目组长,将来学校排课时也要考虑不能任课太多。
学校在指定人员时要充分考虑组员在学期内的任课任务,以免负担过重。
三、校企合作的任务与方式(一)校企合作的任务1、合作开展师资培养:企业为学校进行教师培训。
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试行)
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宗旨,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方针,与企业在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习教学、教学评价、研究开发、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增强学院办学活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第二条合作原则(一)校企互惠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应坚持互惠共赢的方针。
(二)服务企业原则。
学院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目标,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三)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四)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与企业间以服务换服务,共建共享、共赢共进。
第三条使用范围本管理办法使用于学院、各系、各专业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就业、招生、科研、技术服务、职业培训、文化建设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
第四条机构设置和基本任务(一)机构设置学院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相关行政职能部门领导、各系主任、书记组成,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办公室设在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以下简称就业办)兼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学院校企合作项目,实施归口管理。
各系成立分院校企合作工作组,分管院领导组长,系主任任副组长,系书记、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为组员,具体负责本系的校企合作工作。
各系校企合作工作组下设以合作项目或专业为单位的校企合作专业(项目)组,专业(项目)组组长一般由学生带头人担任。
(二)任务分工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1、制定完善学院校企合作的总体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
做好校企合作的合同管理、成果管理、以及重大项目的运作及管理;做好统计、总结等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做好对各二级学院(系、部)校企合作工作的考核、评价,检查履约实施情况;完善院内校企合作工作的运行与管理体系。
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办法为鼓励和规范我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有效改变“企冷校热”的局面,大力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和科技服务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维护学校切身利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现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校企合作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建设与发展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毕业生就业、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提高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
为创新学校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加快校企合作建设,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师资队伍质量全面提升。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学校与中国内的企业、行业协会、事业单位等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方面开展的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成员由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和若干合作单位法人组成。
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从战略层面保证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入开展。
第五条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主要职能之一是统筹协调校企合作日常工作,其主要工作包括:1.制定中长期校企合作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从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确保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
3.组织开展校企合作调研,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联系,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提升校企合作项目内涵。
4.积极推动、协调学校与企业(用人单位)合作,整合校企资源,推进校企合作项目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5.负责审查常规校企合作项目协议,负责重大校企合作项目协议的调研。
6.负责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指导、跟踪、评估等。
7.定期调研校企合作运行状况,及时解决合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介好的做法和经验。
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载体。
为规范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校企合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校与企业在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本着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实现学校与合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校企合作的具体内涵表现为加强学校与企业在学生课程实习、顶岗实习、高质量就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技术开发与服务、生产经营管理、教师队伍和企业员工队伍建设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教、学、研紧密结合的校企深度合作基地,搭建先进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引进现代企业先进的理念、设备、技术、管理经验,为学校实践教学提供现代企业场景化的实验实训环境,提高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科研等方面能力水平。
第三条学校可采取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1.组建产业学院。
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教育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组建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在学校章程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2.开展订单培养。
按照企业需求的人才数量和质量标准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该企业工作,实现培养、实训、就业一条龙。
3.共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可由企业提供仪器、设备和技术的支持,建立〃教学型〃校内实训基地。
也可以根据企业生产和学校教学实际,在企业设立“产教型〃校外实习基地。
4•联合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和〃技师技能型〃兼职教师。
5.联合培训企业员工。
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帮助合作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校派遣教师授课,企业提供教学场所,在企业建立工学结合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
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稿)1.doc
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稿)1 精心整理示建领导小组成员、系主任(院长):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稿)已起草完毕。
请各位仔细审阅,如有修改意见请用红字在上面修改,修改后于2月14日前发回示建办,若没有意见也需回应表态注明“同意”。
谢谢合作。
学生到职业人角色的转化转换,更快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二、组织机构(一)校企合作委员会该机构是固定机构,由学院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由学校教师、企业负责人、行业负责人等人员组成。
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校企合作战略,筹集合作资金,发挥联合优势,加强校企联系,协调校企双方的互动,共同推进校企双方发展。
(二)校企合作办公室该机构为常设固定机构。
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落实校企合作委员1、合作开展师资培养:企业为学院进行教师培训。
每年安排部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学校为企业兼职教师培训,提高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2、合作开展专业建设:各专业应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学院不定期邀请企业代表举办专业建设研讨会、讲座,每学年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指导和考评。
3、合作开展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企业提供资金,用于学校的建设、专业改选、实验实训环境改善等方面。
包括:共建二级学院的建设资金、进入学校财务的建设实验实训场地资金、提供给学校用于购置专业实训及科研设备的资金。
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引进设备(软件)或资金,既可用于实际生产,又可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实习。
包括与校办工厂的合作。
(3)合作研发与技术服务方式引进设备(软件)或资金,或无需引进设备,合作研发企业急需的项目或技术攻关。
(4)综合方式除引进设备(软件)或资金外,成立合作机构,合作的功能呈多样性:可提供给学生实习;或提供面向社会的培训;或用于生产;或用于研发或技术服务。
(5)二级项目若合作金额超过30万元的,必要时可申请为一级交给相关的院系解决,此类项目属于二级项目。
由院系直接联系获得的此类项目,也需同时报校企合作办公室备案。
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一、背景介绍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
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和指导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确保双方合作顺利进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
二、项目管理流程1. 项目申报与立项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确定合作项目的目标、内容和时间,并填写项目申报表。
项目申报表应包括项目名称、参与方、项目目标、预期成果、资源需求等内容。
经学校和企业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项目正式立项。
2. 项目组建与分工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和资源情况,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项目团队,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项目团队应包括项目负责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管理。
3. 项目实施与监控项目团队按照项目计划和工作安排,开展具体的项目实施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及时进行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的监控,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4. 项目评估与总结项目完成后,学校和企业应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总结。
评估内容包括项目目标的实现情况、项目成果的质量和影响等。
评估结果可作为后续合作的参考,为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三、项目管理要求1. 合作协议学校和企业在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前,应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合作协议应包括项目目标、工作内容、资源投入、成果分配、保密条款等内容。
2. 项目计划项目团队应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项目的时间安排、工作任务、资源需求、风险管理等。
项目计划应合理、可行,并与学校和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相匹配。
3. 沟通协调学校和企业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交流项目进展、问题和需求,确保双方的利益和期望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满足。
沟通协调包括定期会议、项目报告、工作进展反馈等形式。
4. 资源保障学校和企业应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双方应合理分配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大化效益。
5. 项目风险管理项目团队应对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校企合作实验项目立项及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沪应院教〔2015〕85号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关于印发《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验项目立项及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印发《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验项目立项及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二级学院(部):为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决定把校级校企合作实验项目作为每年例行的常规建设项目。
为了规范管理,更好地实现项目建设目标,在总结近几年项目建设管理及经费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规定,经学校同意,特制定《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验项目立项及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12月18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验项目立项及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为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决定把校级校企合作实验项目作为每年例行的常规建设项目。
为了规范管理,更好地实现项目建设目标,在总结近几年项目建设管理及经费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校企合作实验项目的立项方式校企合作实验项目采取填写立项申报书进行立项建设的方式。
校企合作实验项目评审基本原则1.首轮立项以与一个企业共建一个实验项目、一名教师主持申报一个校企合作实验项目为原则;2.优先考虑建设必选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3.优先考虑与我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且基地利用率高、效果好,例如示范实习基地、有横向项目的企业;4.优先立项教学经验丰富、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年龄一般应在35岁以上;5.综合考虑二级学院对校企合作实验项目审核排序结果及各专业之间的均衡性;6.注重实验项目运行经费预算的合理性。
三、校企合作实验项目的建设期限校企合作实验项目的建设期限为1年。
四、校企合作实验项目的建设内容校企合作实验项目的建设应适应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技术进步、体现校企合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建设目标,注重引入企业专家参与指导。
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
连云港市技工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第一条(意义、适用范围)校企合作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学校办学优良传统和特色的重要体现。
为进一步利用好学校资源做大做强校企合作项目,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学校教学科研类校企合作项目。
其他合作项目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条(目标任务)校企合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在开发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先进技术信息平台,引进现代企业的先进理念、先进装备、先进技术、先进管理,重点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现代企业场景化的实验实训环境,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
第三条(基本条件)1.合作企业的基本条件校企合作的企业必须是持有执业资格的法人单位,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较好业绩,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
2.合作项目的基本条件合作项目应具有以下2项及以上基本条件:符合学校定位和发展需求;基本符合学校实验室、实训室基本设置条件;提供的设备和技术达到较为先进水平;具有持续提供同类产业先进技术信息的能力;提供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学、科研平台。
3.不适宜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范围拟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中含有国家或行业协会明令禁止的设备、材料、工艺、技术;单纯进行商业性生产经营;占有的学校资源量与其产、学、研项目效益明显不相一致。
第四条(合同管理)凡批准的校企合作项目,应签定合作协议(合同书),承担校企合作项目的系应按合同规定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1.合同基本内容校企合作项目合同(或协议)应具有以下基本内容:合作项目名称和合作范围;合作目的和合作目标;合作方式和合作具体内容;(包括合作双方科研人员比例和学生实践教学机位、人机时);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作企业投入方式和投入装备、技术的明细清单;合作项目占有学校资源(房屋资源、设备资源、动力资源、人力资源等)的明细清单;基本设施配套和运行成本承担方和承担责任;合作项目开放服务收入的分配方案和财务管理;合同终止条件及违约责任。
大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指导思想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能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根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包括“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顶岗实习”等模式,各系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探索其它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第三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必须围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并最终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为目标。
第四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又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及诚信教育,重视职业操守的培养。
第二章组织第五条实验实训中心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按照职责范围统一组织、管理、协调、考核学院各系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
学院各职能部门,应主动支持和服务产学合作教育教学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在对外交往过程中积极帮助教学单位联系合作单位。
学院将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对各职能部门以及教学单位的主要业绩考核范围。
第六条各系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主体和实施单位,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并明确专(兼)职工作人员;各专业教研室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主持者,应承担工学结合方面的主要职责,要明确相关责任人,切实解决工学结合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
各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的基本要求如下:(一)每学年初应制定明确具体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计划以及做好与工作任务相对应的经费预算。
一般性项目经学校审批后各项目实施主体由系落实具体工作;重点紧密型合作项目经学院审批后有专项经费支持,学院职能部门跟踪管理。
每学年度应认真全面地总结本年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成效和改进措施,形成详实的书面总结材料,计划、总结均应及时交实验实训中心。
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暂行)
校企合作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为推进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校企合作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和《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建设与发展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学校及各系(部)与国(境)内的企业、行业协会、事业单位等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方面开展的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第一章合作第一条校企合作的基本要求:(一)校企合作的企业必须是进行了工商注册、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较好业绩的法人单位;(二)校企合作应符合学校的定位和发展需求,有利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有利于促进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并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三)拟建设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使用国家或行业协会明令禁止的设备、材料、工艺、技术;2、占用学校资源量与办学效益明显不相一致;3、有关法律、法规明文禁止。
第二条校企合作的形式主要分为教育合作与技术合作两个方面。
第三条教育合作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合作的主要内容有:1、校企双方签订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协议;2、学校提供实训场地(设备),企业提供部分或全部生产设备、生产经费和技术指导,校企共同规划和建设;3、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及编写实训教材,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企业接受教师挂职实践,接受学生实训和就业;4、共同开展生产经营、技术开发及技术服务等活动。
(二)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厂中校”),可开设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等,合作的主要内容有:1、校企双方签订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协议;2、企业提供满足学生住宿和教学的宿舍及教室,安排学生轮岗实训,校企共同教育和管理学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企业优先录用本校毕业生;3、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实践性课程教学、生产实践中的技能培养等工作,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或挂职锻炼,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或生产问题。
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成为高校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
校企合作项目的成功管理对于促进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推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校企合作项目管理的方法与原则,以及项目开发、执行和评估等方面的策略,帮助各校和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合作。
一、项目立项与计划校企合作项目的立项应与校方和企业充分沟通,明确项目的目标、内容和时间。
校方需了解企业的需求,确定项目的可行性,确保项目能够贴近企业需求并符合教学目标。
在立项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各方责任和任务,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二、团队构建与协作校企合作项目需要建立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
团队成员由校方和企业共同组成,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能够紧密合作,共同推动项目的进展。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要保持及时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三、资源配置与管理校企合作项目的成功实施需要合理配置和管理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等方面,确保项目从开始到结束都能得到足够的支持和保障。
同时,校方和企业要制定合理的资源管理策略,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沟通与协调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是校企合作项目成功的关键。
校方和企业应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交流项目进展、困难和需求。
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及时解决问题,协调各方的利益,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五、风险管理与控制校企合作项目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校方和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通过风险评估和控制,降低项目的风险。
同时,项目执行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持项目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六、质量保障与监控校企合作项目的质量是其成功的基础。
校方和企业要建立相应的质量保障机制,制定质量标准和评估方法,确保项目的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要进行项目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改进问题,提高项目的执行效果。
七、知识产权保护校企合作项目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尤为重要。
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稿)
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稿)示建领导小组成员、系主任(院长):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稿)已起草完毕。
请各位仔细审阅,如有修改意见请用红字在上面修改,修改后于2月14日前发回示建办,若没有意见也需回应表态注明“同意”。
谢谢合作。
示范建设办公室/2009-2-10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稿)一、指导思想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只有建立健全了校企合作机制,才能培养出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与企业形成资源共享、人员互动、双向介入、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学校本着资源共享、实现双赢的原则,通过引进企业的设备、技术、销售、培训业务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学校用于购置专业实训及科研设备的资金。
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实验实训设施的投入,共建实验实训基地。
4、合作开展科研技术服务:发展校企科研开发项目,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提供共同参与开发科研项目、技术服务的机会。
5、合作开展培训: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社会培训,加大学生与企业的参与;不定期为企业生产一线技术骨干人员进行培训。
(二)校企合作的方式校企合作的方式分为一级项目与二级项目。
1、一级项目(1)合作培训方式引进设备(软件)或资金,既用于我校学生实习,又用于面向社会的培训。
(2)合作生产方式引进设备(软件)或资金,既可用于实际生产,又可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实习。
包括与校办工厂的合作。
(3)合作研发与技术服务方式引进设备(软件)或资金,或无需引进设备,合作研发企业急需的项目或技术攻关。
(4)综合方式除引进设备(软件)或资金外,成立合作机构,合作的功能呈多样性:可提供给学生实习;或提供面向社会的培训;或用于生产;或用于研发或技术服务。
(5)二级项目若合作金额超过30万元的,必要时可申请为一级合作项目。
2、二级项目(1)校企合作举行各类技能、体育、文化等比赛,一般不列入校企合作项目。
校企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办法
×××大学校教务处2023年5月2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校校企合作办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推动高等教育向社会开放、向产业开放,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人才需求对接,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深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校企合作质量、协同育人水平,根据《××省教育厅等5部门关于印发<××省高等学校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办法>的通知》(×教高发〔2022〕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校企合作办学,是指我校与优质企业合作开展的、执行校企合作办学全省统一指导收费标准的、以学历教育在籍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三条校企合作办学实行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
第四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坚持育人为本,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致力培养专业素质优良,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依法实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合作协议,保障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坚持平等自愿,调动校企双方积极性,实现共同发展。
第二章合作主体第五条学校是校企合作办学的责任主体,学校二级单位不得擅自开展校企合作办学。
在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前,校企双方须加强风险排查研判,做好教学质量、经费、就业、安全等多方面的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应急预案,切实保障学生、教师、企业员工等的合法权益。
校企合作办学专业要符合国家及××省教育和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的政策规定,主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注重服务全省“十强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区域主导产业,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合作办学专业应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
第六条企业也是校企合作办学的责任主体,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合作企业应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运行管理规范的优质企业;(二)合作企业应为技术先进的实体企业,具有较先进的管理体系、较高的技术水平、良好的社会信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较高的合作诚信度;(三)合作企业自身的主营产业领域,应与校企合作办学专业所属学科或专业大类基本一致;(四)合作企业应具有承担合作办学任务的教学能力,有足够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有充分接纳、容纳学生实习实训的条件;(五)合作企业与学校开展的合作内容不得含有国家或行业明令禁止的事项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
厦门理工学院校企合作教育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厦门理工学院校企合作教育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学院(中心):《厦门理工学院校企合作教育项目管理办法》已经校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厦门理工学院二〇一五年九月九日主题词:校企合作办法通知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2015年9月9日印发1厦门理工学院校企合作教育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校企合作教育规范管理,促进校企合作教育健康发展,构建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教育体系,进一步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时以立项的形式开展,现结合我校办学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合所有校企合作教育项目,这里所指的合作教育是一种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学生三方合作的教育方式,它将学校教育和企事业单位中实践教育有效结合。
第三条校企合作教育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这些条件也将是项目考核的重要依据:1、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课程不少于6门,其中至少3门课程有企事业单位承担教学、考核。
2、学生在企事业单位培养时间不少于1学期,其中学生工作经历的总时间不少于 1 个月,且学生数不少于10人。
每一个工作岗位需经认定,是与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培养结合的实际工作,而不仅仅是认知学习、顶岗实习;学生工作表现由企事业单位科学评价。
3、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实际生产过程,并主要有企业导师指导完成,当学年参入学生数至少达10人及以上,且学生论文答辩成绩均达合格及以上。
4、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编制省级或国家级规划教材1门及以上。
5、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学生工作室、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实践场地,场地单次接纳学生达5名及以上,其中学生连续实践时间不少于 1 个月。
6、其他校企合作教育项目,由二级学院申报,经学校评审并立项。
第四条学校鼓励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教育项目,并将项目的开展和落实情况作为二级学院年度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研究校企合作教育项目的规划和涉及项目其它重大问题,指导校企合作教育项目的开展,并为校企合作教育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决策咨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建领导小组成员、系主任(院长):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稿)已起草完毕。
请各位仔细审阅,如有修改意见请用红字在上面修改,修改后于2月14日前发回示建办,若没有意见也需回应表态注明“同意”。
谢谢合作。
示范建设办公室/2009-2-10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稿)一、指导思想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只有建立健全了校企合作机制,才能培养出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与企业形成资源共享、人员互动、双向介入、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学校本着资源共享、实现双赢的原则,通过引进企业的设备、技术、销售、培训业务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企业在实现自身工作任务的同时,接受学生的专业实训,使学生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尽快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角色的转化转换,更快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二、组织机构(一)校企合作委员会该机构是固定机构,由学院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由学校教师、企业负责人、行业负责人等人员组成。
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校企合作战略,筹集合作资金,发挥联合优势,加强校企联系,协调校企双方的互动,共同推进校企双方发展。
(二)校企合作办公室该机构为常设固定机构。
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落实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决定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负责合作项目的管理、协调。
建立和强化质量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自我完善机制,保证合作项目科学、规范地运行,更好地满足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校企合作项目组该机构为非固定机构,随项目立项而建,随项目结束而终止。
由院、系、部或校企合作办公室指定人员担任。
小项目可由一人担任,大项目可由多人担任,但一般情况下不超过5人。
选派其中一人担任项目组长。
项目组长的选派要考虑该老师的任课任务不能太重,学期任课超过平均12节/周以上者不适宜担任组长。
一旦担任项目组长,将来院系排课时也要考虑不能任课太多。
院、系、部在指定人员时要充分考虑组员在学期内的任课任务,以免负担过重。
三、校企合作的任务与方式(一)校企合作的任务1、合作开展师资培养:企业为学院进行教师培训。
每年安排部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学校为企业兼职教师培训,提高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2、合作开展专业建设:各专业应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学院不定期邀请企业代表举办专业建设研讨会、讲座,每学年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指导和考评。
3、合作开展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企业提供资金,用于学校的建设、专业改选、实验实训环境改善等方面。
包括:共建二级学院的建设资金、进入学校财务的建设实验实训场地资金、提供给学校用于购置专业实训及科研设备的资金。
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实验实训设施的投入,共建实验实训基地。
4、合作开展科研技术服务:发展校企科研开发项目,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提供共同参与开发科研项目、技术服务的机会。
5、合作开展培训: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社会培训,加大学生与企业的参与;不定期为企业生产一线技术骨干人员进行培训。
(二)校企合作的方式校企合作的方式分为一级项目与二级项目。
1、一级项目(1)合作培训方式引进设备(软件)或资金,既用于我校学生实习,又用于面向社会的培训。
(2)合作生产方式引进设备(软件)或资金,既可用于实际生产,又可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实习。
包括与校办工厂的合作。
(3)合作研发与技术服务方式引进设备(软件)或资金,或无需引进设备,合作研发企业急需的项目或技术攻关。
(4)综合方式除引进设备(软件)或资金外,成立合作机构,合作的功能呈多样性:可提供给学生实习;或提供面向社会的培训;或用于生产;或用于研发或技术服务。
(5)二级项目若合作金额超过30万元的,必要时可申请为一级合作项目。
2、二级项目(1)校企合作举行各类技能、体育、文化等比赛,一般不列入校企合作项目。
若数额较大(每年提供资金超过5万元人民币)并多年资助且年限较长者(五年或以上),可申请列入合作项目。
(2)学校鼓励教师积极联系企业,建立新的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新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校企合作的方式之一,但一般不列入一级项目。
学校将对开发实习基地进行奖励,前提是实习基地要同时达到如下标准:与企业签订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协议;每年能接收校我校学生实习;能派出兼职教师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指导;能对实习的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能接收学生就业。
(3)校企合作办公室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企业技术服务信息,提交给相关的院系解决,此类项目属于二级项目。
由院系直接联系获得的此类项目,也需同时报校企合作办公室备案。
(4)企业对学校小额度的捐赠包括奖学金(总额度在一万元/年及以上)、图书(总值一万元及以上)、设备(价值一万元及以上)、软件(总值一万元及以上)以及其它总值一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捐赠。
四、建立校企合作项目的原则与程序(一)“筑巢引凤”,引进企业到校内原则1、受校园环境的限制,引进企业的规模要适度,不能盲目引进。
凡有以下特征的企业不可引进入校:(1)产生废水、废气、废渣、噪音等污染,影响正常的教学、生活的企业;(2)大型的生产企业,人员多、能耗大、物流量大的企业;(3)产品不适合在学校生产的企业;(4)生产、经营与各种运作与专业教学没有关系的企业;(5)对在校师生安全存在隐患的企业;(6)其它不适宜引进的企业。
2、非占用学校场地项目的引进此类项目,一个专业可与多家企业合作,不存在重复引进的问题。
但属性相同而会影响原有企业合作的项目,则要慎重考虑。
3、引进项目的重要原则是允许学生免费使用所引进的资源。
引进的企业可不收租金。
但需要收取运行过程中与教学无关的电费与水费、网络、电话等费用。
若网络及电话不占用学校资源,可不收取该部分费用。
基本上不允许重复引进。
原则上一个专业不能有两家企业进驻学校,若确实需要,需提交论证报告,交校企合作办公室批准后方可引入。
4、“筑巢引凤”方式引进的项目,学校基本不收取合作企业占用学校场地的租金,没有涉及学校参与的生产,学校不参与生产所得利润之分配。
合作培训适量收其培训收益,以取得双赢为原则。
企业捐赠资金100%用于协议所规定的范围内。
5、所引进的企业与专业对口,有利于专业或专业群的发展。
愿意并且能够承担学校的教学、实训、技术服务、培训等工作。
6、、企业具有规范的营业执照,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有关安全、管理制度。
7、、企业就个别技术服务领域内的项目要求学校帮助解决的,可视为二级项目,谈判时需双方确认技术服务成功后企业需支付的费用。
8、、凡引进生产性的校企合作项目,能接纳学生在校内进行生产性实习的,需明确注明能同时接纳多少学生实习的人数。
9、凡引进培训性的校企合作项目,需明确注明一年内计划培训多少人。
若不能在签订协议时明确的,应在协议中规定,每年应向校企合作办公室提供培训计划,包括开设何种培训班与总人数。
10、引进企业的场地安排(1)广州校区:资源已高度紧缺,原则上不再引入,若出于教学需要引入,需事先与校企合作办公室联系。
基本按每平方米引入设备额5000—10000元的标准引入。
(2)南海校区:第四工业实训楼是作为引进企业的主体,第三工业实训楼及综合楼为辅。
(二)建立校企合作项目的程序1、谈判(1)以院系或部门为主,自主展开与企业的谈判。
谈谈判后的结果要与校企合作办公室进行沟通。
涉及到要占用场地的事项要征得校企合作办公室的同意。
涉及培训收益分配的事项要征得分管培训院领导的同意。
(2)以校企合作办公室为主,从全校的角度出发,展开相关的谈判,谈判后的结果与相关院系或部门进行沟通。
涉及培训收益分配的事项要征得分管培训院领导的同意。
(3)涉及科研、技术服务项目收益比例的标准,需征得分管领导的同意。
(4)其他不涉及场地、培训收益、科研与技术服务收益的项目,在不损害学校利益的前提下,可由院系、部门或校企合作办公室等部门作为主体与对方谈判。
(5)需要由院领导拍板的关键谈判,在征得分管院领导的同意下,由分管或主管院领导亲自参与谈判。
2、签订协议(1)校企双方需从合作目的、意义、内容、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方面撰写清楚。
(2)所签协议的蓝本由校企合作办公室提供,签署之前由项目负责人或院系、部门领导先审阅,再由校企合作办公室审阅。
如涉及到学院财务的事项要经审计处审计后方能签署。
作为急需开展的项目,可单独举行仪式,由院领导或分管院领导在前面部门审阅后与合作方共同签署;一般情况下可在产学研全作大会上由院长与合作方共同签署,亦可先行签署协议再在产学研合作大会上补办签字仪式。
(3)若工作需要而来不及签署协议,必要时可签订意向书,待条件成熟时再签订协议。
(4)每年的产学研合作大会是与企业集中签署协议、进行校企合作的一个平台。
产学研合作大会由校企合作办公室策划,会务由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院办协助。
团委、后勤办与各院系负责提供大会必要的协助。
3、立项(1)若项目由院系主导谈判,需由院系指定项目负责人填报校企合作项目立项表;若项目由校企合作办公室主导谈判,则由校企合作办公室通知相关院系或部门,由相关院系与部门负责人指定项目负责人填报项目立项报告书。
(2)由院系或部门负责人指定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成员。
一般项目组成员不适宜超过5人。
若项目负责人认为有必要增加或减少相关人员,经院系或部门负责人同意后获得批准。
项目涉及多系部或多部门人员者,由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协调,与相关系部或部门负责人协商,安排有关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成员。
(3)经系主任或部门领导批准,再经校企合作办公室批准及分管院领导批准。
(4)鼓励全校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
非专任教师行政人员担任项目组负责人或项目组成员需经分管院领导的批准。
(5)各院系的有关校企合作项目应在产学研合作大会上举行前一周便应完成立项的全部工作。
每年产学研大会公布一次新的校企合作项目。
4、实施(1)涉及财务的规定(a)引进企业利用学校场地进行生产,学校没有参与任何环节的,所得之利润学校不参与分配;若学校有教师参与,或使用学校的设备以及相关资源的,学校应收取所得之部分利润,具体收取额由项目组、校企合作办公室、财务处等共同与企业协商并写入协议中。
(b)引进企业利用学校场地进行培训,若学校教师没有参与、没有使用学校设备、全部由合作企业运作所得之培训收益,学校可参与少量分配,收取不少于培训费的5%以上;(c)引进企业利用学校场地进行培训,若学校教师有参与、有使用学校设备或部分由合作企业运作所得之培训收益,学校可参与适量分配,收取培训费的10%以上;(d)校方通过合作培训项目所得之收益,其中30%上交学校,70%由各项目组所在院系自行分配。
(e)通过校企合作所得之科研费用,由科研处统一进行处理。
(f)企业方提供给学校的奖教奖学金,全部用于奖励教师与学生,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