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敏感因子的筛选研究!
GIS实验报告: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
《建筑与规划数字技术(2)》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报告专业名称:城乡规划课程名称:建筑与规划数字技术(2)开课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实验室:建筑城规学院计算机实验室学生姓名:王迪沈恩穗指导教师:实验时间: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课程名称建筑与规划数字技术(2) 实验项目名称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实验项目类型验证演示综合设计其他指导教师韩贵锋成绩√教师评语教师签名:年月日一、实验目的以重庆某县为例,在对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县域的空间管制分区。
通过练习,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理并熟练在ArcGIS环境下的实现矢量和栅格的坐标转换,基于DEM的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的计算,栅格数据的重分类,带权重的空间叠加方法。
二、实验内容县域生态敏感性评价时需要考虑多个要素。
首先,单要素出发,依据对建设的适应性或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的重要性出发,进行单要素评估区划。
其次,根据重要性权重进行空间叠加,再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区,结合总规编制的要求,提出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
结合地形和行政区划图对综合叠加结果进行说明,重点说明敏感区评价与空间管制的关系,以及评价结果如何引用到县域城乡规划之中。
结合评价结果说明县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实验方法:(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单因素评价-------确定权重--------综合叠加1.导入文件shp,找到地形的经纬度,在网站上找到四张dem图片,导入。
2.使用mosaic to new raster工具,把四张dem图拼贴在一起。
点击生成的图层,右键data, export data。
3.使用project 工具转化平面坐标系,分辨率默认30米。
4.在工具箱里搜索。
Mask,使用extract mask,第一个下拉菜单加入生成的图层,第二个下拉菜单选择shp,保存输出。
5.使用Special analyst工具,在里面选择surface analysis, slope生成坡度图。
6.打开新生成的坡度图的属性表,点击classify,reclassify,将数据分成四个级别。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及利用研究
第48卷第6期 林 业 调 查 规 划Vol.48 No.6 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3.06.007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及利用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邱雯1,黄启堂2(1.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353000;2.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0)摘要: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因子进行选取和等级划分,从地形因子、气象因子和地表因子方面对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敏感性调查分析,构建森林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
采用自然间断法将所得数据划分为生态极度、重度、中度、轻度和不敏感区域5个等级,对森林公园整体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表现出较高的生态敏感性,大部分处于生态重度至轻度敏感区域。
对2015—2020年福建省生态敏感性分布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森林公园生态极度、重度、轻度和不敏感4个方面的森林面积整体保持增长趋势,不敏感和轻度生态敏感的森林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0%,中度生态敏感森林面积呈下降趋势。
建议在今后森林公园资源开发利用中注重对生态敏感性的调查分析,对生态中度敏感区域进行基础设置优化和特色开发,减少对生态极度和重度敏感区域的开发,实现对森林公园生态的进一步保护。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森林公园;生态保护;自然间断法;生态因子;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中图分类号:S759.91;Q14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23)06-0034-07引文格式:邱雯,黄启堂.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及利用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林业调查规划,2023,48(6):34-40.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3.06.007 QIU Wen,HUANG Qitang.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Forest Park Based on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 [J].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2023,48(6):34-40.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3.06.007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Forest Park Based onEcologic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A Case Study of Fuzhou National Forest ParkQIU Wen1,HUANG Qitang2(1.Fujian Forestry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Nanping,Fujian353000,China;2.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350000,China)Abstract:The ecological factors of Fuzhou National Forest Park were selected and classified to conduct ecological sensitivity investigation from topographic factors,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surface factors, and construct an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forest ing the natural discontinui⁃ty method,the obtained data was divided into five levels of ecological extreme,severe,moderate,mild sensitivity and insensitivity areas to analyze the overall ecological sensitivity of the forest park.The results收稿日期:2022-04-05.基金项目:2021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T210769).第一作者:邱雯(1989-),女,福建南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康复性景观规划研究.责任作者:黄启堂(1963-),男,福建尤溪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应用研究.showed that Fuzhou National Forest Park showed high ecological sensitivity,and most of th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was between severe and mild.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sensitivi⁃ty in Fujian Province from2015to2020showed that the forest area of different forest parks maintained an overall growth trend in terms of ecological extreme,severe,mild sensitivity and insensitivity,the forest area of insensitivity and mild sensitivity accounted for about10%of the total area,while the forest area of moderate sensitivity showed a downward trend.This paper recommend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ecological sensitivity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orest park re⁃sources,optimize the basic settings and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ly moderately sensitive ar⁃eas,reduce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ly extremely and severely sensitive areas,and further protect the ecology of forest parks.Key words:ecological sensitivity;forest park;ecological protection;natural discontinuity method;eco⁃logical factor;Fuzhou National Forest Park 福建省位于我国沿海地区,因雨量充足、气候适宜,造成当地森林资源及其丰富,目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
生态敏感性分析
生态敏感性分析本实习需使用\data\shp\中除china外的另外4个shape文件,分别为“高程”,“范围”,“景观”,水体。
1,在ArcMap中打开“高程”文件,在主菜单的geoprocessing下拉菜单下打开arctoolbox,点击其中的spatial analysis tool 下的interpoation 中的IDW, 建立DEM,如下图2,建立坡度图 arctoolbox---raster surface—slope3, 对坡度图进行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按0到3度,3度到8度,8度到15度,15度到25度,25度以上五类获得坡度图,对其分别赋值1、3、5、7、9, 得到坡度分级图备用4.对“景观”图按500米、1000米、1500米做缓冲区,分别对保护区本身赋9、500米范围内赋7、500~1000米范围内赋5、1000~1500米范围内赋3,1500以外赋1。
具体步骤:arctoolbox---analysis tool---proximity---multiple ring buffer,如下图结果如下:再与“范围”图叠加,叠加后删除边界之外的部份,结果如下:在table表中找到其distance字段对应改成以下值转换成栅格数据,在Field选项下选distance字段这时虽然其图例显示如图但其表中Value值已变成所要求等级值,可直接参与栅格叠加运算。
5.同样的方法对水体按500米、1000米、1500米做缓冲区,分别对水体本身赋9、500米范围内赋7、500~1000米范围内赋5、1000~1500米范围内赋3,1500以外赋1。
6.使用weighted sum (如下圈划命令),对前面3,4,5步的结果图进行叠加操作,对其等级值加权求和,7.使用reclassity(如下圈划命令),进行重分类操作,5以下赋1,6~9赋2,9~27赋3,分别表示生态非敏感区,生态一般敏感区,生态敏感区,形成最后成果。
生态敏感性
3.1.4 德尔菲法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评判法,是依据既定的程序,通过多轮次的专家意见收集,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正,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的管理技术方法[95]。
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为可靠。
具体步骤包括:第一轮,根据研究主题,由专家提出评价的指标;第二轮,专家对汇总结果进行评价,阐述理由,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确定具体评价指标和相对重要性评分。
3.1.5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它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
而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96]。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①通过对系统的深刻认识,确定该系统的总目标,弄清规划决策所涉及的范围、所要采取的措施方案和政策、实现目标的准则、策略和各种约束条件等,广泛地收集信息。
②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递阶结构,按目标的不同、实现功能的差异,将系统分为几个等级层次。
③确定以上递阶结构中相邻层次元素间相关程度。
通过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及矩阵运算的数学方法,确定对于上一层次的某个元素而言,本层次中与其相关元素的重要性排序,即相对权值。
④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进行总排序,以确定递阶结构图中最底层各个元素的总目标中的重要程度。
⑤根据分析计算结果,考虑相应的决策[96]。
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取值标准采用T L Saaty 1-9标度法[96],见表3-1。
表3-1 T L Saaty 1-9标度法的含义Tab.3-1 Signification of T L Saaty 1-9 index注:公式F ij=C i/C j,如果C j比C i重要,则取F ij的倒数,即F ij=1/F ij。
生态敏感性评价
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定义: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可以以此确定生态环境影响最敏感的地区和最具有保护价值的地区,为生态功能区划提供依据。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要求:(1)敏感性评价应明确区域可能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类型与可能性大小。
(2)敏感性评价应根据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特定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与可能程度。
(3)敏感性评价首先针对特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评价,然后对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特征。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内容(1)土壤侵蚀敏感性(2)沙漠化敏感性(3)盐渍化敏感性(4)石漠化敏感性(5)酸雨敏感性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方法:敏感性一般分为5级,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
如有必要,可适当增加敏感性级数。
应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绘制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布图。
制图中,应对所评价的生态环境问题划分出不同级别的敏感区,并在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敏感性分布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分区。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在评价中应利用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空间模拟等先进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评价方法如下:(1)土壤侵蚀敏感性:建议以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SLE)为基础,综合考虑降水、地貌、植被与土壤质地等因素,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来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具体方法、步骤与指标参见附件。
(2)沙漠化敏感性:可以用湿润指数、土壤质地及起沙风的天数等来评价区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具体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附件。
(3)盐渍化敏感性:土壤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可根据地下水位来划分敏感区域,再采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等因素划分敏感性等级。
具体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附件。
生态敏感性研究
求取评价结果值及分级标准确定
求取评价结果值
进行了权重计算后,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空间分析叠加计算。其基本原理就是应 用加权叠加法,将各个单因子地图与各自所占权重相乘,对加权后的准则地图直接进行 GIS的算术叠加,最终得出规划区域中每个空间地块的综合得分值。
加权叠加法的计算公式为:
分级标准确定
综合评价值即代表了该空间地块的生态敏感程度,一般此分值相比较越高,则生态 敏感性越强。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区划,将区域的生态环境按生态敏感性分为最敏
社会经济 统计数据
实地踏勘 调查资料
地形图,地质图, 城市规划图,
土地利用图等
利用遥感图像处 理软件解译
标准化处理
矢量化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因子的地理信息数据库
人为因子分析
进行单因素分析
自然因子分析
。建 。成 。区
多因子叠加分析 评价区域的土地
生态适敏感性分析图
对结论进行分析
水自
坡 水农高源 然 。 度 域田程保 保 。
研究意义
城市生态敏感区是城市中极易出现生态环境问题, 是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及进行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关键。区域划分和建设城市生态敏感区, 发展和控制相结合, 合理使 用土地, 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 是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深入分 析和评价区域生态敏感性,了解其空间分布状况,能为预防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政策 提供科学依据。
单因子分级及评价
这一步骤,需要将上一步骤选择出的各生态评价因子的原始信息(文字或不同比例图) 统一标准,进行等级化、数量化。根据空间分析目标的需要,确定所需的评价标准。例 如评价等级可定为V-(Vl,V2,V3,V4)=(最敏感,敏感,低敏感,不敏感)4个等级表 示。将每一个定量化的单因子都用一张具有属性的图层表示出来。在实际应用中,单因 子的图层可以是栅格的,也可以是矢量的,但是多以栅格图像为主,这是由于栅格图像 更便于图层进行叠加操作。依据因子分级标准做出单因子分析图。
生态敏感性分析
冻融侵蚀敏感性评价方法
•土壤冻融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 分级 一般地区 轻度敏感 中度敏感 高度敏感 极敏感
评价结果表明,冻融侵蚀敏感区面积为46.1万km²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南 <25 25-100 100-400 400-600 >600 部,海拔普遍高于4500m,且坡度大多在30°以上,主要包括阿里,冈底斯山 粗砂土、细砂 面砂土、壤 砂壤土、粉黏 砂粉土、 脉以南,巴青、比如、丁青三县交界处,以及甘孜、色达、炉霍交界处,九龙、 土壤质地 石砾、沙 土、黏土 土 土、壤黏土 粉土 松潘、康定、金川等也有零星分布。高度敏感区集中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 0-20 20-50 51-100 101-300 >300 地形起伏度( m) 祁连山脉北部、昆仑山脉北部、横断山脉以及大兴安岭高海拔地区;中度敏感 区分布在祁连山南部、阿尔金山以南、可可西里山以东、冈底斯山以北、三江 ≥0℃持续日数 30 90 120 150 180 源东南部以及大兴安岭等地区;青海高原西部以及怒江源头高原区域为冻融侵 蚀轻度敏感区;其他东部低海拔区域为冻融侵蚀一般地区。
分级赋值(D)
分级标准(DS)
沙漠化敏感性评价方法
1
1.0-2.0
3
2.1-4.0
5
4.1-6.0
7
6.1-8.0
9
>8.0
土地盐渍化敏感性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结果,盐渍化敏感地区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极敏感区,除
滨海半湿润地区的盐渍土外,大致分布在沿淮河-秦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临界水位深度 喜马拉雅山一线以北广阔的半干旱、干旱和漠境地区,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 地区 轻沙壤 轻沙壤夹粘质 粘质 周边、和田河谷、准噶尔盆地周边、柴达木盆地、吐鲁番盆地等闭流盆地、罗 1.8-2.4m 1.5-1.8m 1.0-1.5m 黄淮海平原 布泊、疏勒河下游、黑河下游、河套平原西部、阴山以北浑善达克沙地以西、 2.0m 东北地区 呼伦贝尔东部、西辽河河谷平原、三江平原以及环渤海、江苏沿海滨海地低平 2.5-3.0m 陕晋黄土高原 原等地区。高度敏感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哈密地区、北山洪 2.0-3.0m 河套地区 积平原、河西走廊北部、阿拉善洪积平原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东部、海河 4.0-4.5m 干旱荒漠区 平原、阴山以北河谷区域、东南沿海地区、大兴安岭、东北平原河谷地区以及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 青藏高原,主要为洪积湖积平原区域。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额尔齐斯河、伊 犁河形成的冲积洪积平原、塔城、青海湖以西布哈河流域平原地区、河西走廊 敏感性要素 一般地区 轻度敏感 中度敏感 高度敏感 极敏感 南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黄淮平原、锡林浩特地区、江苏南部以及江西中部、 <1 1-3 3-10 10-15 >15 蒸发量/降雨量 广东南部和三江源等。轻度敏感区分散在西北部及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等地。 <1 1-5 5-10 10-25 >25 地下水矿化度g/l 其余地区均为盐渍化一般地区区域。
生态因子的测定与观测.
(6)补偿作用: 生态因子不可替代,但可局部补偿。例如光照不足可用 CO2来补充。
生态因子综合测定
学习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的测定,了解相关测量仪器的使用及安装
了解干湿表的安装及测定,了解干湿球温度表的基本原理及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掌握便携式风速、风向仪的安装及使用
掌握光照度计的使用原理和测量
1. 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测定
角内所辐射的光量。一般情况:夏日阳光下为100,000 lux;阴天室外为
10000 lux;室内日光灯为100 lux;距 60W台灯60CM桌面为300 lux;电 视台演播室为1000lux;黄昏室内为10lux;夜间路灯为 0.1lux;烛光 (20CM远处)10~15lux。在40W白炽灯下1m处的照度约为30lm;加一搪 瓷伞型罩后照度就增加到73lux;阴天中午室外的照度为8000~20000lux; 晴天中午在阳光下的室外照度可高达80000lux~120000lux 照度的英制单位为英尺烛光(fc),它等于1lm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 方英尺的表面上,由于1平方米=10.76平方英尺,所以1fc=10.76lux
工作 原理: 在一定风速下,湿球外边的湿纱布的水分蒸发带走湿球温
度计探头上的热量,使其温度低于环境空气的温度 ;干球温度计测量的 是实际温度。湿球与干球之间的温度差与环境的相对湿度有一个相应的关系,
但该关系是非线性的,但它们关系复杂且不呈线性。Βιβλιοθήκη 干球温度计读数湿球温度计读数
3. 便携式风速、风向仪的安装及使用
光照度计、大气温度计、地表温度计、土壤温度计、空气湿度测量仪、
土壤温度测量仪、土壤温度计、风速测量仪。
实验步骤:
(1)在农学院前的小山坡上随机选取5个裸地和4个植物群落样地。(每组不同,
环评:生态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
受影响对象评价因子物种:分布范围、种群数量、种群结构、行为等生境:生境而积、质量、连通性等生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等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生产力、生物量、生态系统功能等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等生态敏感区:主要保护对象、生态功能等自然景观:景观多样性、完整性等自然遗迹:遗迹多样性、完整性等生态影响评价因子筛选:1.应按施工期、运行期以及服务期满后(可根据项目情况选择)等不同阶段进行工程分析和评价因子筛选。
2.影响性质主要包括长期与短期、可逆与不可逆生态影响。
3.影响方式可分为直接、间接、累积生态影响,可依据以下内容进行判断:a)直接生态影响:临时、永久占地导致生境直接破坏或丧失;工程施工、运行导致个体直接死亡;物种迁徙(或洄游)、扩散、种群交流受到阻隔;施工活动以及运行期噪声、振动、灯光等对野生动物行为产生干扰;工程建设改变河流、湖泊等水体天然状态等;b)间接生态影响:水文情势变化导致生境条件、水生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地下水水位、土壤理化特性变化导致动植物群落发生变化;生境面积和质量下降导致个体死亡、种群数量下降或种群生存能力降低;资源减少及分布变化导致种群结构或种群动态发生变化;因阻隔影响造成种群间基因交流减少,导致小种群灭绝风险增加;滞后效应(例如,由于关键种的消失使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发生变化)等;c)累积生态影响:整个区城生境的逐渐丧失和破碎化;在景观尺度上生境的多样性减少;不可逆转的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持续退化等。
4.影响程度可分为强、中、弱、无四个等级,可依据以下原则进行初步判断:a)强:生境受到严重破坏,水系开放连通性受到显著影响;野生动植物难以栖息繁衍(或生长繁殖),物种种类明显减少,种群数量显著下降,种群结构明显改变;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生态系统稳定性难以维持;自然景观、自然遗迹受到永久性破坏;生态修复难度较大;b)中:生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坏,水系开放连通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或生长繁殖)受到一定程度干扰,物种种类减少,种群数量下降,种群结构改变;生物多样性有所下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干扰;自然景观、自然遗迹受到暂时性影响;通过采取一定措施上述不利影响可以得到减缓和控制,生态修复难度一般;c)弱:生境受到暂时性破坏,水系开放连通性变化不大;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或生长繁殖)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基本维持现状;自然景观、自然遗迹基本未受到破坏;在干扰消失后可以修复或自然恢复;d)无:生境未受到破坏,水系开放连通性未受到影响;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或生长紧殖)未安到影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现状;白然景观、自然遗迹未受到破坏。
生态敏感性分析法、重要性评价方法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之一:生态敏感性分析法文中内容多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定义: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可以以此确定生态环境影响最敏感的地区和最具有保护价值的地区,为生态功能区划提供依据。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要求:(1)敏感性评价应明确区域可能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类型与可能性大小。
(2)敏感性评价应根据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特定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与可能程度。
(3)敏感性评价首先针对特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评价,然后对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特征。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内容(1)土壤侵蚀敏感性(2)沙漠化敏感性(3)盐渍化敏感性(4)石漠化敏感性(5)酸雨敏感性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方法:敏感性一般分为5级,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
如有必要,可适当增加敏感性级数。
应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绘制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布图。
制图中,应对所评价的生态环境问题划分出不同级别的敏感区,并在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敏感性分布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分区。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在评价中应利用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空间模拟等先进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评价方法如下:(1)土壤侵蚀敏感性:建议以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SLE)为基础,综合考虑降水、地貌、植被与土壤质地等因素,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来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具体方法、步骤与指标参见附件。
(2)沙漠化敏感性:可以用湿润指数、土壤质地及起沙风的天数等来评价区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具体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附件。
(3)盐渍化敏感性:土壤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可根据地下水位来划分敏感区域,再采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等因素划分敏感性等级。
生态环境敏感等级分析
生态环境敏感等级分析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评估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科学家们提出了生态环境敏感等级的概念,并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和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生态环境基本评价主要通过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进行评估,确定生态环境的基本质量。
评估指标通常包括生物多样性、水质、土壤质量、大气质量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采集样本、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等方法进行测定和监测。
评估结果可以用来描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趋势,并为后续的敏感性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是在基本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评价生态环境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确定生态环境敏感等级。
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恢复能力、适应性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模型模拟、实验研究和专家评估等方法进行测定和评价。
评估结果可以用来确定生态环境的敏感性等级,划分不同区域的保护优先级,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生态环境敏感等级的分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并进行科学、准确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此外,还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和标准,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生态环境敏感等级的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评价生态环境的状况,还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敏感等级进行评估和比较,可以确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合理规划资源利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态环境敏感等级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准确的分析和评价,可以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和推进。
同时,也可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05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05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是指在环境评价过程中,根据具体项目特点和环境
特征,识别并确定环境影响因子。
通过对环境影响因子进行评价因子筛选,可以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大、与项目关系密切、易于监测和控制的因子,制
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达到更好的环境绩效。
评价因子筛选是在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
和需求,对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和评估的过程。
主要目的是选择对环境
影响较大、与项目关系密切、易于监测和控制的因子,制定相应的环境管
理措施,降低环境风险。
评价因子筛选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则:
1.与项目环境影响关系密切:选择与项目环境影响最为相关的因子进
行评估,有效地识别和评价环境影响。
2.环境影响程度大: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因子进行评估和管理,以
确保环境保护的效果。
3.易于监测和控制:选择易于监测和控制的因子,可以更好地掌握环
境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
4.切实可行:选择可以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的因子,使环境管理措施具
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评价因子筛选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来进行。
定性方法主要侧重于
对环境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和描述,确定影响因子的种类和影响程度。
定量
方法主要是对环境影响因子进行量化和评估,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数
值计算和分析。
对于环境影响因子的评价因子筛选,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特点、环境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因子筛选,可以提高环境评价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GIS的吴江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
基于GIS的吴江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1. 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吴江东部地区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得该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吴江东部地区的生态敏感性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吴江东部地区的地理、气候、土壤、植被等基础数据,建立了区域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原理和敏感性评价方法,选取了包括地形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等在内的多个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选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采用适宜的模型和算法,对各因素的敏感性进行了量化评估。
通过叠加分析和综合评价,确定了吴江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并识别出高敏感区域,为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提出了吴江东部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建议,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GIS在生态敏感性分析领域的应用,也为其他类似区域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本文通过对吴江东部地区的生态敏感性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吴江东部地区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开展该地区的生态敏感性分析,对于科学评估生态环境状况、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实验三 若干生态因子的调查
若干生态因子的调查作者:(天津农学院园艺系,天津,300384)摘要:从早晨6:30到晚上18:30,每隔两小时测量金叶女贞灌丛和裸地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在一天之中,光照强度先上升后下降,中午12:30左右达最大值;温度先上升后下降,中午12:30左右达最高值;湿度先下降后上升,中午13:30左右达最低值。
关键词:光照强度;温度;湿度;金叶女贞灌丛;裸地实验原理:植物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可通过对不同环境条件或同一环境条件不同部位以及不同时间生态因子(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的质量与数量的比较,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照度计,温湿度计1.2 试验方法选择金叶女贞灌丛和裸地两个不同的环境,确定好测量地点,从早晨6:30到晚上18:30,每隔两小时分别测定金叶女贞灌丛和裸地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
其中,金叶女贞灌丛位于天津农学院二号教学楼西南侧小花园;裸地位于天津农学院二号教学楼南侧停车场。
2. 结果与分析2.1 光照强度的变化图1. 一天中光照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由图表可看出:在一天之中,随时间的推移,光照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在中午12:30左右达最大值;并且裸地的光照强度大于金叶女贞灌丛。
分析:a.灌木丛有遮阴的效果,因此灌木丛的光强低于裸地;b.因为测量当天上午为晴天,而下午转阴,所以下午测量的光强值下降幅度较上午大,傍晚时分光强是一天测量值中最低的;c.灌木丛较矮,并且不够集中,因此得到的光强值与裸地的较为接近,这对结果分析较为不利,应选择高一些的灌丛或是林地,调查结果可以更明显。
2.2图2. 一天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由图表可看出:在一天之中,随时间的推移,温度先上升后下降,在中午12:30分左右达最高值;并且裸地的温度大于金叶女贞灌丛。
分析:a.一般来说,灌丛地区夜间温度比裸地高,白天温度比裸地低,因此,在清晨6:30测得的温度灌丛高于裸地,出现了图中两条曲线交叉的现象。
生态敏感性分析法、重要性评价方法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之一:生态敏感性分析法文中内容多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定义: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可以以此确定生态环境影响最敏感的地区和最具有保护价值的地区,为生态功能区划提供依据。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要求:(1)敏感性评价应明确区域可能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类型与可能性大小。
(2)敏感性评价应根据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特定生态环境问题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与可能程度。
(3)敏感性评价首先针对特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评价,然后对多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特征。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内容(1)土壤侵蚀敏感性(2)沙漠化敏感性(3)盐渍化敏感性(4)石漠化敏感性(5)酸雨敏感性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评价方法:敏感性一般分为5级,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
如有必要,可适当增加敏感性级数。
应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绘制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布图。
制图中,应对所评价的生态环境问题划分出不同级别的敏感区,并在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敏感性分布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分区。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在评价中应利用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空间模拟等先进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评价方法如下:(1)土壤侵蚀敏感性:建议以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SLE)为基础,综合考虑降水、地貌、植被与土壤质地等因素,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来评价土壤侵蚀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具体方法、步骤与指标参见附件。
(2)沙漠化敏感性:可以用湿润指数、土壤质地及起沙风的天数等来评价区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具体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附件。
(3)盐渍化敏感性:土壤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可根据地下水位来划分敏感区域,再采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等因素划分敏感性等级。
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管理对策研究
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管理对策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日益加剧,生态环境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对生态管理对策的制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如何实现对不同生态环境进行规划与管理是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通过介绍对于不同的生态环境系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的不同评价研究方式,分析其保护措施与管理对策,致力于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法与依据。
关键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环境保护;管理1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但是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并没有给予重视。
生态环境恶化依然在发生,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现象依然严重,据此情况,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以保障生态环境恢复政策的实行,但是将政策落实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明确需要优先采取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而评价某一特定区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被认为是确定重点区域的有效方法。
自古以来,人类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土地生态系统会对人类活动作出一定程度的反应,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正是评价土地生态系统的反映程度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某一特定区域发生生态环境变化的可能性。
所以,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实质是,假定无人类活动影响,在自然情况下某一生态区域可能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
敏感性越高,则说明可能产生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越大,越需要重点关注,优先保护。
2研究方法现阶段,国际上对生态系统敏感性的研究的主要对象,依然是侧重于某一种单一的生态环境问题。
而针对城市的生态问题这一对象的分析方法主要是两种:第一种是利用GIS技术,结合生态因子评分,对城市区域进行评价。
其优点在于,对于划分过后不同敏感性等级的区域的评价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展现方式相较而言更为直观,可操作性更强,便于大众理解;缺点则是,这种评价方式多带有主观因素,受评价者的主观意向影响较大,现阶段依然无法完全定量研究,处于半定量研究状态。
第二种评价方法是借助ArcInfo系统作为分析平台,从而对城市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
生态适宜性与敏感性分析
生态适宜性分析的程序
土地利用生态适应性评价的分析程序 刘天奇
生态适宜性分析的程序
•麦克哈格的七步法
•1、确定研究分析范围及目标 •2、收集自然、人文资料; •3、提取分析有关信息; •4、分析相关环境与资源的性能以及划分适宜性等级; •5、资源评价与分级准则; •6、资源不同利用方向的相容性; •7、综合发展(利用)的适宜性分区。
生态敏感性分析
•等级划分: •敏感性一般分为5级,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 如有必要,可适当增加敏感性级数。
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方法
•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方法 [识别容易形成土壤侵蚀的区域,评价土壤侵蚀对人类活动的敏感程度。] •影响因素 1)降水侵蚀力(R) 2)土壤质地因子(K) 3)坡度坡向因子(LS) 4)地表覆盖因子(C)
2)观察者与景点之间的距离 原理:距离直接决定观察者对景点观察的仔细程度。距离与易见性和清晰度 成反比。
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方法
•公式:d<=D,Sd=1 d>D,Sd=D/d
注:D值为能清楚观察景点的最远距离;d为观察者与景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注:D值根据对景点评价的不同要求而定
3)景点在视阈域内出现的概率 原理:景点在观察者视线内出现的概率大,延续时间长,表明敏感性越大, 人类干扰活动的影响也就越大。 方法:假设观察者匀速运动,景观敏感性St=t/T
① 确定规划目标及所涉及的因子,并建立规划方案和措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表。
② 调查各因子在规划区域的分布状况,建立生态目录。 ③ 将各单要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宜性图。 ④ 土地利用分区。
因素叠置法实例 ——里士满公路选线生态适宜性评价
•(1)确定评价因子以及适宜性等级。
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与研究
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与研究生物活性物质(B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是指能够对生物体产生一定效应或作用的化合物,常见的包括植物活性成分、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荷尔蒙、细胞因子等。
这类物质在医药、化妆品、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如何筛选与研究生物活性物质?这个问题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如生物学、化学、分析学等。
在这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选择合适的样品来源生物活性物质的类型、含量、来源及提取难度等均因样品的不同而异。
样品来源有植物、微生物、动物等多种,其中以植物和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最为常见。
在选择样品时,应根据需要的生物活性物质种类、数量以及所在物种的地理和生境特性,综合考虑。
以植物为例,可从天然植物中筛选,如选用中草药、常见蔬菜、草原植物等;也可依靠现代植物育种技术,筛选高含量目标物质的植物品种。
微生物方面,则可以从泥土、水、动物体内、自然界中等广泛的环境中分离筛选。
二、寻找合适的生物活性物质筛选方法筛选生物活性物质需要使用合适的技术手段,以有针对性地寻找目标物质,同时避免产生假阳性结果或遗漏。
根据不同的目标物和研究需求,可以采用生化分离、荧光筛选、生物传感器等多种技术手段。
常用的生物活性物质筛选方法包括:1.静态浸提法首先需要用不同溶剂分别浸泡植物或微生物样品,从中提取大部分化合物。
然后通过进一步分离、纯化、结晶等,分离出目标物质。
2.分子筛选技术分子筛选技术常用于寻找小分子化合物的作用靶点。
先合成一批具有共同特点(如靶点相同)的具有荧光修饰的小分子库。
然后利用荧光筛选方式,寻找与目标靶点相互作用的小分子,进而探究其作用机理等。
3.细胞生物法细胞生物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生物活性物质筛选技术,可用于药物、化妆品等领域的筛选。
其基本原理是,将潜在的生物活性物质直接加入研究对象的细胞内,检测该物质是否会导致细胞生理或形态学的变化,进而判断该物质是否含有目标生物活性成分。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针对区域生态敏感性特征,开展生态敏感性评价与等级划分,将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数据准备收集评价区域范围内基础图件和数据,包括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土壤侵蚀强度、水环境功能区划、地形、土地利用、野生动植物分布、开发建设活动、气象数据(气温、降水、风力、蒸发等)等,进一步采用遥感影像解译与GIS 空间分析技术,完善生态敏感性评价所需的数据资料。
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土地沙化敏感性评价。
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根据土壤侵蚀发生的动力条件,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
以风力侵蚀为主带来的水土流失敏感性将在土地沙化敏感性中进行评价;本节主要对水动力为主的水土流失敏感性进行评价,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功能区划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取降水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坡长和地表植被覆盖等评价指标,并根据研究区的实际对分级评价标准作相应的调整。
将反映各因素对水土流失敏感性的单因子分布图,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乘积运算,公式如下:4R i i i i i C LS K SS ⨯⨯⨯=式中:SS i 为i 空间单元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评价因子包括降雨侵蚀力(R i )、土壤可蚀性(K i )、坡长坡度(LS i )、地表植被覆盖(C i )。
不同评价因子对应的敏感性等级值见表B1。
R i —降水侵蚀力值可根据王万忠等1利用降水资料计算的中国100多个城市的R 值,采用内插法,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R 值分布图。
根据表B1中的分级标准,绘制土壤侵蚀对降水的敏感性分布图。
LS i —坡度坡长因子:对于大尺度的分析,坡度坡长因子LS 是很难计算的。
1王万忠, 焦菊英, 1996, 中国的土壤侵蚀因子定量评价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16(5):1-20这里采用地形的起伏大小与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关系来估计。
在评价中,可以应用地形起伏度,即地面一定距离范围内最大高差,作为区域土壤侵蚀评价的地形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修复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探讨&H>QQ4W! F’’F")>?Q@B!"#$!F’;;"VQ77D=>@!F’;’"1>@X75! $%%%’已成为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 许多学者就生态修复研究引伸的有关生物栖息地 与环境因子适应性的定量分析(评估模式与方法 开展 了 较 为 深 入 的 研 究 和 探 讨 &9?Q\75!"#$! $%%$"V?75D?@K!"#$!F’’G"9?Q\75!"#$!$%%F" M457+D7E!"#$!$%%%"+PE!>P>J>!"#$!F’’G’!并 从污染生态学角度开展了生物生态敏感度研究及 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李宏文等!$%%F"杜虹等! $%%!"*Q?PBB4@!F’’:’!但以上工作仅局限于采用常 规毒性试验的方法而无明确的敏感度定量指标!有 关干扰人控经济群落危害性目标生物生态敏感因 子的定量筛选方法迄今国内外尚未见有报道$
婆罗囊螺盐度耐受极限范围为 "6%#:"6%!较 适宜范围为 FG6%#!"6%$观察发现!婆罗囊螺对 高盐度环境表现出很强的耐受力!虽足畏缩不动! 反应十分微弱!甚至出现壳肉分离现象!但在 :L 内 :"6%以前高盐度条件下婆罗囊螺仍具较高的 成活率"随着盐度的下降!婆罗囊螺对低盐环境的 适应性明显下降!足部膨胀程度明显提高!当盐度 降至 F%6%!$L后!足部因膨胀变白!肌肉失去弹 性!且伸缩困难!活动十分微弱"盐度下降至 "6% 以后 :L内个体死亡率为 F%%c$
研究用 海 水 均 为 自 然 海 水 经 脱 脂 棉 双 重 过 滤(煮沸(冷 却 后 备 用!用 粗 盐 和 蒸 馏 水(9)5和 ,>(9调节各试验梯度的海水盐度和酸碱度$采 用 !%B45?@?YJE4@DXEY?‘?@KY7=87Q>YXQ7型温盐度计( N92<!)型精密 89计测定其水温(盐度和酸碱度$
和敏感特征的比较 由表 F可见!婆罗囊螺对温度(盐度及酸碱度的 生态敏感指数呈酸碱度 n温度 n盐度!泥螺对温度( 盐度及酸碱度的生态敏感指数呈温度 T盐度 n酸碱 度!彩虹明樱蛤则表现为温度’酸碱度’盐度$
实验生物 婆罗囊螺
泥螺
彩虹明樱蛤
表 %&各实验生物生态因子耐受特性的观察 0>O6F#(OB7Q‘>Y?4@4Z7E454K?E>5Z>EY4QBY457Q>@E74@YL77e87Q?=7@Y>54QK>@?B=B
################################### ##
##!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资助!$%%!*+G%%F%&号"浙江省科技厅计划项目资助!$FF%$%";号"浙江省教育厅科 研项目资助!$%%F%:"’号"舟山市科技局科研项目资助!%F$$&号$王志铮!副教授!*<=>?5%W\\rF$$"AF:!6E4=
面存在如下共同点%&F’数量密度均随潮位降低而
提高!数 量 以 中(低 潮 带 为 最 多"&$’摄 食 习 性 相
似!主要以底栖硅藻为食"&!’垂直分布表现为退
潮后多出没于泥表!涨潮前夕多钻潜入泥"&&’繁
殖期相近$婆罗囊螺的繁殖期为 "#’月!以 :#G
月为盛期"泥螺的繁殖期为 !#FF月!盛期分别为
没有泥螺发达!因此逃逸能力明显弱于泥螺!也即
其抗外界干扰能力不如泥螺"&!’栖息分布$与
泥螺(彩虹明樱蛤相比较!婆罗囊螺喜阳!晴天落
潮后多集中分布于较为干燥的涂表!故其更易受
外界环境因子的干扰$
’6’&婆罗囊螺对温度"盐度及酸碱度的适应性与
耐受性
观察发现!在 F%#!%k各水温梯度组中!随着
水温升高!婆罗囊螺的活动能力加强!爬行速度加
快!针刺 反 应 灵 敏 度 增 强!未 发 现 有 死 亡 个 体$
&!&
海##洋##与##湖##沼
!"卷
F%k以下!足 缩 反 应 迟 钝!运 动 减 慢$%k 时 多 呈 休眠状$水温达到 !"k时!!L后 !%c个体呈假死 状&复水仍能存活’!水温超过 !"k!死亡率明显 上升!至 &"k!&L后所有个体便全部死亡$由此 判定其极限水温生态幅为 %#&%k!适应范围为 F%#!%k$
^=E#^=K F%#!% FG#!" "6"#’6% "#!; :6"#&% &6%#F% ;#!$ F$#&" "6%F#F%
^K 3]&\’
&%
"%
:"
!%
’6"
;’
"#:月和 F%月"彩虹明樱蛤的繁殖期为 :#;月$
各实验动物生活习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F’
受外界 干 扰 强 度$ 彩 虹 明 樱 蛤 属 完 全 的 底 内 生
物!外界对其干扰比较小"泥螺(婆罗囊螺为底上
生物!受外界干扰明显要大于彩虹明樱蛤"&$’抗
外界干扰 能 力$ 婆 罗 囊 螺 个 体 小 于 泥 螺!腹 足 也
%6*6’&婆万罗方囊数螺据与泥螺(彩虹明樱蛤生态因子耐
受特性的比较观察## 以婆罗囊螺生态因子的
适应性与耐受性等观察结果为基础!为保证试验
的代表性和同一性!以同时期该海涂实验生物壳
高优势组为试验对象$按婆罗囊螺生态因子的适
应性与耐受性急变实验方法!开展泥螺(彩虹明樱
蛤同期壳高优势组生态因子适应性与耐受性急变
第 !"卷#第 "期 $%%&年 ’月
海# 洋# 与# 湖 #沼 ()*+,(-(./+*0-/1,(-(./+2/,/)+
3456!"!,46" 2786!$%%&
浙江北部沿海婆罗囊螺$,*?&’(A7"8**8’#’! 生态敏感因子的筛选研究!
王志铮#史海东#张义浩#严世强
&浙江海洋学院 #舟山#!F:%%&’
壳高范围&==’ 平均壳高&==’ G6;%#F$6$: F%6!;s%6’$’;
G6F;#F$6%; ’6G; sF6$%G:
G6":#F%6;F ’6G& sF6%$;:
生态因子 温度&k’
盐度 酸碱度&89’
温度&k’ 盐度
酸碱度&89’ 温度&k’ 盐度
酸碱度&89’
^E % " !6’$ b! !6! $6’F F !6: $6G$
##收稿万日期方%$数%%据!<F$<!%!收修改稿日期%$%%&<%!<FF
"期
王志铮等%浙江北部沿海婆罗囊螺&,!"E/#;F)5!!5/?/’生态敏感因子的筛选研究
&!!
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并以此就抑制婆罗囊螺生存( 繁衍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从而在生态机理上 为婆罗囊 螺 敏 感 药 物 选 择 与 区 域 应 用 试 验 结 果 &王志铮等!$%%!O’提供理论支撑!旨为养殖滩涂 敌害生物的安全(高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提要##根据 $%%F年 &月&$%%$年 ’月间对浙江北部沿海婆罗囊螺资源生态调查与实验生 态观察$生物学特性研究$敏感药物选择与区域应用实验所获资料#以婆罗囊螺繁殖盛期优势 群体与同时期滩涂养殖主要经济种类泥螺$彩虹明樱蛤优势群体间生态耐受特性比较为基础# 通过建立基于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和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基础之上的婆罗囊螺生态敏感因子 确定方法#对婆罗囊螺生态敏感因子及其敏感度指数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婆罗囊螺 :L内温度$盐度及酸碱度的最大生态幅分别为 %&&%k$"&:"和 !6’$&’6"#最适生态幅分别 为温度 F%&!%k$盐度 FG&!"和酸碱度 "6"&’6"(各实验动物对温度$盐度及酸碱度的生态敏 感度指数分别为’婆罗囊螺呈酸碱度 n温度 n盐度#泥螺呈温度 T盐度 n酸碱度#彩虹明樱蛤 则表现为温度’酸碱度’盐度(各实验生物间对温度$盐度及酸碱度生态敏感度指数分别表现 为#温度呈彩虹明樱蛤’婆罗囊螺 n泥螺#盐度呈泥螺 n彩虹明樱蛤’婆罗囊螺#酸碱度呈婆 罗囊螺 n泥螺 n彩虹明樱蛤%在讨论并设定酸碱度作为婆罗囊螺生态敏感因子的同时#为不 影响涂泥底质安全#保证泥螺和彩虹明樱蛤的正常存活#确定酸碱度对婆罗囊螺的有效作用水 平为 ’6"&F%% 关键词##婆罗囊螺#泥螺#彩虹明樱蛤#生态耐受性#生态敏感因子#浙江北部沿海 中图分类号##l’"’6$F$
%&材料与方法
%6%&实验动物 研究用婆罗囊螺&,!"E/#;F)5!!5/?/’(泥螺&9E$Z
$#H"#!V#)#"#’和彩虹明樱蛤&3F!)!$$#?)K!/H!5/’均采 自浙江省岱山县岱西镇仇江门养殖滩涂$ %6’&野外观察
$%%F年 &月#$%%$年 ’月在浙江省岱山县 岱西镇仇江门养殖滩涂!通过现场逐月测量各实 验生物的优势鲜重与壳高!比较观察各实验动物 的栖息分布(摄食方式(移动节律和繁殖活动等生 活习 性!了 解 婆 罗 囊 螺 与 泥 螺(彩 虹 明 樱 蛤 在 繁 殖(生长时序上的差异以及栖息分布和行为习性 的异同!初步确定开展婆罗囊螺生态敏感因子筛 选的适宜时机和有效途径$ %6*&室内生态因子耐受特性的观察 %6*6%&婆罗囊螺生态因子的适应性与耐受性 # #将采集到用于实验的表层油泥和婆罗囊螺优势 壳高组带回实验室!养殖于玻璃钢容器&F$%%==d G"%==d&"%==!内铺表层油泥高度 "%==’内!稳 定 F天后!开展婆罗囊螺生态因子的适应性与耐 受性急变实验$具体方法为%经预备实验!在确定 单因子 :L急变致死大致范围后!各因子分别以自 然状态&自然海水盐度 $!6;(酸碱度 ;6%&(平均水 温 $G6!k’为对照!设置若干梯度&根据预备实验 结果!以因子对照组为界!在其前后按需设置等差 梯度间隔’!在直径为 F$E=的玻璃培养皿内!各 放试验对象 $%个为一组!设 $个平行组!连续 :L 观察受试对象的活动状况!确定婆罗囊螺优势壳 高组各因子的极限耐受范围与存活适宜范围$每 FL记录一次 死 亡 率!并 及 时 取 出 死 亡 个 体 &以 针 刺法和复水法来鉴别存活(假死与死亡个体’!实 验动物均用游标卡尺&精度 %6%$==’测量!大小 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