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概论》(植物)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BOTANY TEACHING PROGRAM)

执笔者:洪宇

审核人:曹毅刘家友卢博彬

编写日期:2017年8月

二、课程简述

植物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系统性地介绍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生和发育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构成植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组织、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与发育等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了解植物界进化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技能,及一部分被子植物常见的科、属特征,并能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为识别、利用和改造植物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 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类群的基础知识以及植物界演化规律,了解植物个体发生、发育、生长、生殖等生命活动规律。2. 使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基础知识,及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

专业课以及从事园艺产业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3.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学的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目标

掌握植物种子的结构和主要类型,掌握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结构与发育过程,掌握雌蕊和雄蕊的结构与发育,掌握被子植物传粉与受精的过程,掌握被子植物基本类群与分科。

(二)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三)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占30%。其中:

出勤考核:占10%。

作业成绩:占20%,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定。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Botany

一、课程基本信息

— 1 —

(一)知识目标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长发育与生殖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是生科、生技、农学、园林、园艺、植保、种子等十几个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二)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对植物外部形态结构和各器官内部结构进行独立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校园及附近城区主要植物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 2 —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发展史,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这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逆境生理》、《作物育种学》、《观赏园艺》及《生物化学》等课程打下基础。

(2)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一)了解

(1)了解花的形成和发育。

(2)了解植物界的发生和演化。

(3)了解流行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二)理解

(1)理解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

(2)理解植物各营养器官之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三)掌握

(1)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

(2)掌握植物组织的起源和类型。

(3)掌握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过程和形态结构。

(4)掌握植物的各大类群,关键科、属及其特征,分布,系统学意义以及经济价值,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植物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植物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植物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草业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植物生物技术是草业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选修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涵盖学科范围广,综合性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紧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五大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技术;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前沿知识;系统掌握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主要方法;了解并熟悉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食品、人类健康、能源、环境等各领域的实际应用;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综合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将理论技术与应用技术结合的能力,具备继续学习与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牧草育种学习及从事该领域科研、创业和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 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知其目的主要是为植物育种学和生物类有关专业学科打基础;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识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

3. 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实践,特别是草业科学领域的应用

四、课程学时分配的建议

五、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基本内容:包括生物技术的含义、生物技术发展简史、生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

响、我国生物技术现状、面临的问题;其中重点讲授:生物技术定义、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物技术的特点,生物技术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章重点:生物技术定义、种类及其相互关系,生物技术的特点,生物技术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Botany

课程编码:181064

课程类别/性质:学科基础/必修

学分: 4 总学时/理论/实验(上机):64/40/24

开课单位:农学院适用专业:农学类本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生物学

一、课程简介

《植物学》属于学科基础课,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生物学各专业的的必修基础课程。通过《植物学》的学习,将为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学其它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植物从形态结构、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各个过程(包括各种植物的生活史特点、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独特性、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生长发育规律);系统学习植物系统进化及自然分类的基本理论和植物识别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掌握种子植物常见科的主要特征及识别要点。

二、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植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知识。

2.能运用植物学的知识解释常见的植物学现象(毕业要求1.2),掌握植物学基础知识,能进行相关试验的设计(毕业要求1.5)。

3. 通过植物学理论课的学习,具备绿色发展的意识、生态环境、植物多样性保护等意识;应用植物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现代植物工厂、现代生物技术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掌握相关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及时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终生学习意识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48 学时 3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植物学是农艺系园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由植物形态解剖学(Plant Morphology and Anatomy)、植物系统分类学(Plant Taxonomy)两大部分组成。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花卉学、观赏树木学等奠定必要的专业课基础。同时,通过指导学生查阅近期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研究方面的期刊和文献,使学生掌握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和近期的重大研究成果及学科动态,培养学生进行植物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

在学习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并通过实验,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识别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特征,细胞的主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徒手切片以及染色、装片等方法和技术。对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应用和相关的制片技术,应鼓励学生加以了解。在讲授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结合中学所学知识,对植物细胞可略讲,着重强调细胞壁、液泡、质体特别是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对植物的组织要详细加以讲授,这样在讲授器官发育涉及这些组织时可略讲。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为本课程的重点,重点放在根和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叶的结构,花药的结构和发育,胚囊和胚胎发育的规律。在讲授各大类群时,要求学生掌握各类群的一般特征,并要指出各类群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同时应注意有关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获得较完整的系统分类概念。了解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在被子植物分科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关键科特征,代表植物及分布,系统学意义以及经济价值,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了解真花说和假花说的观点;掌握有关的名词术语,基本概念。

《植物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植物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植物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堂教学大纲

1、教学目的

该课程系统地论述了植物生物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既介绍了基本知识,也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全课程共分三大部分:植物组织培养、植物基因工程和植物分子标记及应用。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理解各部分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概念;融会贯通三大部分的内容,并能运用所学技术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习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尤其要求学生具有将植物生物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改良植物、培育新品种、设计高新技术产业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系统利用专业知识的综合素质。

2、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生物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植物生物技术与农业革命

•植物生物技术在未来农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章植物细胞培养实验室建设与操作技术(2学时)

本章重点、难点:植物组织培养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培养基的组成、特点和用途;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建设;无菌操作的原理与技术等。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的设置

•主要仪器设备、用途和使用方法

•无菌操作器械

•培养基及其制备

•培养基的成分组成

•常用培养基及其特点

•培养基的改良与效应分析

•培养基的制备

•植物组织培养离体操作技术

•培养用品的清洗与洗涤液的使用

•灭菌与消毒

•无菌操作技术

•无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第三章胚胎培养(2学时)

本章重点、难点:胚培养、胚珠培养和胚乳培养的意义,在育种工作中的实用价值。

•胚培养

•胚培养的意义和用途

•胚培养的方法

•影响胚培养效果的因素

•培养条件下的胚发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学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

学分:3

适用对象: 园艺(观赏园艺)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植物学课程是生物技术、农学、园艺、环境科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的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的分布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利用的一门科学。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植物的亲缘关系。提高学生对学习植物学的认识,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理解植物形态特征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态特征与功能的统一性;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各部分(植物细胞、植物组织、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以及功能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学基础;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植物各大类群的基本特征和代表植物。熟悉被子植物起源、演化和主要分类系统,分类的新方法。建立植物演化的基本观点。

14.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

植物的起源与演化规律;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

化;植物分类与系统学研究的进展。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绪论

重点: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难点: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

重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壁和细胞核的结构。

第二章、种子与幼苗

重点:种子和幼苗的类型。

第三章、植物组织

重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形态及功能。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和植物组织培养原理方法及胚胎培养201309最新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和植物组织培养原理方法及胚胎培养201309最新

The ancient Egyptians made wine using fermenta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biological processes that occur in the absence of oxygen. Egyptians also applied fermentation technologies to make dough rise during breadmaking. Due in part to this application, there were more than 50 varieties of bread in Egypt over 4,000 years ago. In wetter parts of the Nile Valley, Egyptians also bred geese and cattle to meet their society's nutritional and dietary needs.
The History of Biotechnology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gricultural expert Henry Wallace applied the principles of hybridization to develop new, higher-yielding seeds. Wallace went on to apply his scientific innovation to a business model as one of the early leaders of 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 Inc., today a DuPont business. A precursor to more advanced cross-breeding and eventually biotechnology, hybridization is the process of crossing plant varieties to produce crops with more favorable traits — or combining genes from two or more varieties of a plant species to produce improved seed. For example, a breeder might eliminate a plant's thorns by cross-breeding with a thornless variety. The often imprecise process of traditional plant breeding takes years to control for desired traits.

《生物技术概论》教学大纲(精)

《生物技术概论》教学大纲(精)

《生物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一,简介

本课程以宋思扬主编《生物技术概论》为教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各项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是非生物学专业的本科生能够了解生物技术基本知识框架,促进其他学科的本科生对生物技术的关注,促进化学,物理,数学,地理等专业学生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工作,促进文科有关专业的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生物学对社会,文化,道德,伦理等的影响。

二,主要参考书:

⒈宋思扬,楼士林,《生物技术概论》,1999,北京,科学出版社

⒉马大龙,《生物技术制药》,2001,北京,科学出版社

⒊莽克强,《农业生物工程》,1998,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⒋翟礼嘉,顾红雅,胡苹等,《现代生物技术概论》,1998,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三,主要内容:

第一章生物技术总论(2学时)

1.1 生物技术的含义

1.2 生物技术发展简史

1.3 生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基因工程(6学时)

2.1 核酸的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2 基因工程工具酶

2.3 基因克隆载体

2.4 目的基因

2.5 目的基因导入受提细胞

2.6 克隆的筛选

2.7 基因工程进展隆的7基因工程进展

第三章细胞工程(4学时)

3.1 细胞工程的基本知识

3.2 植物细胞工程

3.3 动物细胞工程

3.4 微生物细胞工程

第四章发酵工程(5学时)

4.1 发酵工程基本知识

4.2 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

4.3 发酵设备概述

4.4发酵产物的加工

4.5发酵工业概况

第五章酶工程(5学时)

5.1 酶的基本知识

5.2 酶的发酵生产和分离纯化

5.3酶分子的改造

5.4酶和细胞的固定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概论》(植物)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技术概论面向专业:全校本科专业

理论学时:36学时实践学时:0

课程代号:RX035007 大纲执笔人:刘学春等

总学分:2.0学分大纲审定人:郑成超

一、教学目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生物技术内容多,综合性强,与其它学科交叉性大,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性课程,是生物类等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具有其它课程无法代替的作用。课程适应了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飞速发展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临床医学、环境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日益深入发展的要求。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全面讲授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术语、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在科技教育、科学研究和生产领域中的应用,使学生全面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并与相关学科有机衔接,使其融会贯通,进一步系统化而形成完整的知识和技术体系。

三、大纲改革说明

1、总体设想

生物技术概论是面向21世纪现代生物科技与生产飞速发展而开设的应用性课程,科学系统地讲授了现代生物技术方面的最新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对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整体优化、完善和发展,不断吸收新的内容,使其适应现代农业及生物技术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强化理论教学,调动和挖掘教与学各方面的潜能;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锐意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2、学时数的改革

现代生物技术内容繁杂且与其它学科多交叉,学时数的分配主要依据高效、精讲、博采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益,充分利用学时,系统讲解基本知识与技术重点、难点及关键环节精解细讲相结合,广泛地采收最新的知识信息,为课堂教学输入新鲜血液。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生物技术概论必需的最低学时数为36。

3、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生物技术概论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以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为先导,贯彻新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人才培养方针,全面适应21世纪现代生物科技生产发展的需要,做到目的明确,体系完整、重点突出。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应精选经典教学内容,删去陈旧落后的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思维动向,注意多学科间知识的交叉与渗透,加强与其它相关学科的有机联系而又避免重复。

四、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

1 生物技术总论(3学时)

1.1 生物技术的含义

生物技术的定义;生物技术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生物技术涉及的学科。

1.2 生物技术发展简史

传统生物技术的产生;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1.3 生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改善农业生产、解决食品短缺;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解决能源危机、治理环境污染;制造工业原料、生产贵重金属;生物技术的安全及其对伦理、道德、法律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生物技术的概念

思考题:

1、现代生物技术的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生物技术,它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它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3、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什么关系?

4、简要说明生物技术的发展史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关系?

5、.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哪些领域?

建议教学方法:精讲基本概念,阐述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应用前景。

2 基因工程(6学时)

2.1 DNA重组技术

DNA;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片段化;特异性DNA片段的PCR扩增;DNA片段的化学合成;DNA片段的连接重组。

2.2 基因克隆载体

质粒克隆载体;病毒(噬菌体)克隆载体;染色体定位整合载体;人工染色体克隆载体;几种特殊用途的克隆载体。

2.3 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的来源;获得目的基因的途径

2.4 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受体细胞;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的途径;克隆子的筛选。

2.5 重组子的鉴定

根据重组DNA分子特征鉴定重组子;根据目的基因转录产物(mRNA)鉴定重组子;根据目的基因翻译产物(蛋白质、酶、多肽)鉴定重组子。

2.6 基因工程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基因工程的概念;DNA重组原理与技术。

思考题:

1、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简述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

3、简述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机制。

4、在什么情况下最好使用质粒载体或λ噬菌体载体或cosmid载体?

5、简述定位整合克隆载体的应用价值。

6、简述各种特殊用途克隆载体的特点。

7、从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中获得的目的基因有什么不同?

8、如何采用PCR技术从生物材料中分离出目的基因?

9、什么样的细胞可用作受体细胞?10、阐述外源基因转入受体细胞的各种途径。11、筛选克隆子有哪些方法?12、.阐述基因工程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建议教学方法:精讲基本概念与技术;注重技术的应用。

3 细胞工程(6学时)

3.1细胞工程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

细胞工程的基础知识;细胞工程的基本操作技术。

3.2 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培养和次生代谢物的生产;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制备与融合;单倍体植物的诱发与利用;人工种子的研制。

3.3 动物细胞工程

细胞组织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单克隆抗体技术;细胞核移植与动物克隆;染色体转移;干细胞研究。

3.4 微生物细胞工程

原核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真菌的原生质体融合。

重点与难点: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

思考题:

1、如何从一片嫩叶经组织培养培育出众多的完整植株?

2、如何从植物细胞培养中获得较高的次生代谢物产量?

3、单倍体植株形单体弱,为什么还有不少科学家热衷于诱发产生单倍体植株?

4、什么叫植物原生质体?如何进行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

5、人工种子包括哪几部分?如何制备人工种子?

6、如何获得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