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概论》(植物)教学大纲
2024版《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概述与目标•植物细胞与组织结构•植物生长发育与调控•植物遗传变异与进化目录•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目录课程概述与目标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性质课程地位植物生物学是生物科学、农学、林学、园艺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植物细胞与组织结构植物细胞基本结构位于细胞最外层,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包裹在细胞质外的一层薄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位于细胞膜内,包含各种细胞器和细胞内液。
控制细胞生长、分裂和遗传的中心。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组织类型与功能01020304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植物器官形态与解剖茎花支持植物体,输送水分和无机盐,储存营养物质。
繁殖器官,吸引传粉昆虫,完成受精作用。
根叶果实和种子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固定植物体。
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
保护种子,传播种子。
植物生长发育与调控植物生长过程及影响因素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等阶段。
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和空气等。
植物生长的生理基础细胞分裂、细胞伸长和细胞分化等。
1 2 3植物发育的主要阶段植物发育的调控机制植物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植物发育阶段及调控机制植物激素作用及信号转导途径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01植物激素的信号转导途径02植物激素在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03植物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物质基础及遗传规律遗传物质遗传规律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类型及来源变异类型变异来源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进化理论与证据进化理论进化证据进化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分类学基础知识分类学的定义和目的研究生物分类、命名、鉴定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旨在认识和了解生物多样性。
分类等级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用于对生物进行分类和命名。
生物技术概论 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概论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80207X10课程名称:生物技术概论/Introduction to biotechnolog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学时/学分:16/1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适用专业:医学各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1.生物技术概论(第4版),宋思扬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2.生命科学导论(第3版),张惟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现代生物技术概论,马越,廖俊杰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生物技术,也称为生物工程,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并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高新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农林牧渔、轻工、食品、化工、能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对人类社会有着深远的革命性影响。
生物技术概论涉及的内容多,综合性强,与其它学科交叉性大。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术语、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在科学研究、医药和工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使学生获得对生物技术的初步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尤其是对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基本知识与技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加强学生在食品、能源、人类疾病诊疗等方面应用生物技术的能力培养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要求掌握和熟悉:1. 生物技术的概念,生物技术对健康及环境的影响。
2.细胞工程的概念,细胞培养。
3.生物技术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4. 生物术提高产能及开发新能源的有效方法。
5.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6.发酵工程概况;微生物发酵过程;液体深层发酵;固体发酵。
7. 蛋白质工程的概念;蛋白质结构基础;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
8.酶的发酵生产;酶的分离纯化;酶分子的改造;生物催化剂的固定法;酶反应器;生物传感器要求了解: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和一些重要生物技术应用的实例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无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教学大纲一、背景介绍生物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生物技术教学质量,制定一份科学、完整的生物技术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生物技术教学大纲的制定,从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生物技术教学,使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运用生物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生物技术实验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使他们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小组实验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生物技术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生物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
介绍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让学生深入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影响和争议。
3. 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
介绍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和植物离体培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 蛋白质工程技术。
介绍蛋白质工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蛋白质工程在医药和生物材料领域的重要性。
5. DNA测序技术与基因组学。
介绍DNA测序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6. 生物信息学与生物计算。
介绍生物信息学和生物计算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
通过教师讲解、课堂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技术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 项目实践。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项目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4. 阅读讨论。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生物技术文献,组织学生进行文献讨论,培养他们的科研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英文名称:Botany课程编码:181064课程类别/性质:学科基础/必修学分: 4 总学时/理论/实验(上机):64/40/24开课单位:农学院适用专业:农学类本科各专业先修课程:生物学一、课程简介《植物学》属于学科基础课,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生物学各专业的的必修基础课程。
通过《植物学》的学习,将为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学其它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植物从形态结构、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各个过程(包括各种植物的生活史特点、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独特性、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生长发育规律);系统学习植物系统进化及自然分类的基本理论和植物识别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掌握种子植物常见科的主要特征及识别要点。
二、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植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知识。
2.能运用植物学的知识解释常见的植物学现象(毕业要求1.2),掌握植物学基础知识,能进行相关试验的设计(毕业要求1.5)。
3. 通过植物学理论课的学习,具备绿色发展的意识、生态环境、植物多样性保护等意识;应用植物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现代植物工厂、现代生物技术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掌握相关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及时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终生学习意识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课堂研讨、课堂及课后习题三部分,包括10章的理论教学及8个实验教学。
课内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24学时(详见本大纲第四部分)。
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如下:课程教学内容及学习要求注:在“要求”栏内以高、中、低来表示对学生学习程度的要求,高为最高要求。
理解指能对所学的内容作归纳、分类、解释、总结、推断和一定程度的发挥。
《植物学》Ⅰ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Ⅰ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植物学Ⅰ2、课程英文名称:Botany3、课程编码:011199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7、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应用生物科学8、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形态解剖部分)9、学时:总学时50(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14学时)10、学分:2.5学分二、课程教育目标本课程是生物技术、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的形态、结构、分类及类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基本知识,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各类群的基本特点,以被子植物为主,兼顾其他类群的植物,提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观察、实践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内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目的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教学内容:细胞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理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细胞生长、分化,植物细胞死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植物细胞死亡;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原生质,植物细胞生长、分化;掌握真核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及细胞的分裂。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的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教学内容:植物组织的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的类型。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2)《植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6)《观赏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20)《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6)《基础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4)《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36)《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47)《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5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59)《林业生物控制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67)《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70)《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77)《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84)《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500097、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84(60/24)、周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6(4/2)、学分:5、开课学期:秋季学期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生物教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林业技术专业、应用生物专业等。
植物学是生物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包括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系统分类两部分内容。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
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打下基础。
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
系统分类要求学生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结构特点、分类和系统演化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侧重分类和系统演化的内容,重点掌握云南以及普洱地区常见的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的科属特征,代表植物主要精选农业、林业、园林、园艺、药用和国家保护植物及在植物系统学上具有重要价值的植物。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多媒体教学。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 园艺(观赏园艺)专业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植物学课程是生物技术、农学、园艺、环境科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的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的分布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利用的一门科学。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植物的亲缘关系。
提高学生对学习植物学的认识,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理解植物形态特征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态特征与功能的统一性;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各部分(植物细胞、植物组织、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以及功能等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学基础;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植物各大类群的基本特征和代表植物。
熟悉被子植物起源、演化和主要分类系统,分类的新方法。
建立植物演化的基本观点。
14.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植物的起源与演化规律;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分类与系统学研究的进展。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绪论重点: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难点: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重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壁和细胞核的结构。
第二章、种子与幼苗重点:种子和幼苗的类型。
第三章、植物组织重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形态及功能。
难点: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形态及功能。
第四章、营养器官――根重点:根尖的分区及结构,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难点:根尖的分区及其组织结构特征,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根的区别第五章、营养器官――茎重点: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特征。
第六章、营养器官――叶重点:单、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植物学课程名称(英文):Botany 课程编码:01151015 开课学期:第1或2学期学时数、学分数:64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林学、园艺、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中药学等专业后续课程:树木学、种子植物分类学、观赏树木学、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森林生态学、花卉学等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界和植物体的生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的基本任务是认识和揭示植物界所存在的各种层次的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包括结构、功能、生长发育、进化、分布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等各种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植物形态建成和植物界系统演化的规律,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同时为从事相关行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第一章绪论 2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植物学定义及重要性、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植物与人类关系以及植物学发展概况。
第一节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植物的分布极为广泛,自然界几乎处处都有植物,而且形态结构上表现出多样性,一般可以分为六个大类群;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第二节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力;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与生产力平衡中的作用(碳素循环、氮素循环);植物界是植物种质保存的天然基因库;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第三节植物学的发展概况及分支学科植物学发展简史;植物学研究内容及分科;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及与林业、园林等科学的关系。
重点: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
难点: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
第二章植物的细胞 3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植物细胞的有关知识,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裂方式。
第一节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发展;细胞的多样性;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非细胞结构的生命。
《生物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概论】教学大纲一,简介本课程以宋思扬主编【生物技术概论】为教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各项生物技术的根本原理和根本知识,是非生物学专业的本科生能够了解生物技术根本知识框架,促进其他学科的本科生对生物技术的关注,促进化学,物理,数学,地理等专业学生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工作,促进文科有关专业的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根本知识,了解生物学对社会,文化,道德,伦理等的影响。
二,主要参考书:⒈宋思扬,楼士林,【生物技术概论】,1999,北京,科学出版社⒉马大龙,【生物技术制药】,2001,北京,科学出版社⒊莽克强,【农业生物工程】,1998,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⒋翟礼嘉,顾红雅,胡苹等,【现代生物技术概论】,1998,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三,主要内容:第一章生物技术总论〔2学时〕1.1 生物技术的含义1.2 生物技术开展简史1.3 生物技术对经济社会开展的影响第二章基因工程〔6学时〕2.1 核酸的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2 基因工程工具酶2.3 基因克隆载体2.4 目的基因2.5 目的基因导入受提细胞2.6 克隆的筛选2.7 基因工程进展隆的7基因工程进展第三章细胞工程〔4学时〕3.1 细胞工程的根本知识3.2 植物细胞工程3.3 动物细胞工程3.4 微生物细胞工程第四章发酵工程〔5学时〕4.1 发酵工程根本知识4.2 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4.3 发酵设备概述4.4发酵产物的加工4.5发酵工业概况第五章酶工程〔5学时〕5.1 酶的根本知识5.2 酶的发酵生产和别离纯化5.3酶分子的改造5.4酶和细胞的固定化第六章生物技术与农业〔3学时〕6.1 植物生物技术6.2 动物生物技术第七章生物技术与食品7.1 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7.2 生物技术与食品检验第八章生物技术与医疗〔5学时〕8.1 生物技术与疫苗8.2 生物技术与疾病诊断8.3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8.4基因治疗8.5人类基因组方案第九章生物技术与能源〔2学时〕9.1 微生物与石油开发9.2 生物技术与新能源第十章生物技术与环境〔4学时〕10.1 生物技术与污水处理大气净化10.2 基因工程与污染治理10.3 生物技术与环境监测10.4 生物技术的平安性及对社会的影响共计36学时四,任课教师简介:杨建雄,男,1954年生,生命科学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教授,高校教龄23年,多年承当本科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生物化学】等课程,研究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高级生物化学】等课程,出版的著作有:【生物化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科学出版社,2002〕,【人体营养与食品卫生】〔陕西教育出版社,1992〕,曾任教育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指导组成员,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现任陕西省生物化学学会常务理事,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生科院教学直到委员会委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
《植物学(上)》教学大纲
《植物学(上)》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上)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目的植物学(上)是研究种子植物形态结构和发育规律的科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掌握种子植物体各部分(根、经、叶、花、果实、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及植物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发展成新的植物体的发育规律;使学生学会植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在科学态度、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初步锻炼;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植物学知识,说明和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中等学校生物学课程中相关植物学教学工作。
二、课程教学要求课程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植物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并对植物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动态有所了解,为后续课程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结构学、遗传学等课程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及特点;根、茎、叶的结构及发育蕊及胚珠的发育;胚的发育及果实的形成。
教学难点:根、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大小孢子的形成及发育;胚的发育。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埋和专题讨论,加深对植物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掌握植物学的发展动态。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掌握植物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1. 教学内容一、植物界1.生物界的划分2.植物的类型和分布3.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4.植物界的发生和发展二、植物学的内容和方法植物学的研究的对象、分支学科、发展简史、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学习方法。
2. 重、难点提示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方法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4学时)1. 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一、植物细胞的发现,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一、原生质体1. 细胞核结构(核膜、核仁、核液、染色质),生理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概论》(植物)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技术概论面向专业:全校本科专业理论学时:36学时实践学时:0课程代号:RX035007 大纲执笔人:刘学春等总学分:2.0学分大纲审定人:郑成超一、教学目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生物技术内容多,综合性强,与其它学科交叉性大,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性课程,是生物类等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具有其它课程无法代替的作用。
课程适应了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飞速发展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临床医学、环境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日益深入发展的要求。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全面讲授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术语、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在科技教育、科学研究和生产领域中的应用,使学生全面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并与相关学科有机衔接,使其融会贯通,进一步系统化而形成完整的知识和技术体系。
三、大纲改革说明1、总体设想生物技术概论是面向21世纪现代生物科技与生产飞速发展而开设的应用性课程,科学系统地讲授了现代生物技术方面的最新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对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整体优化、完善和发展,不断吸收新的内容,使其适应现代农业及生物技术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强化理论教学,调动和挖掘教与学各方面的潜能;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锐意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2、学时数的改革现代生物技术内容繁杂且与其它学科多交叉,学时数的分配主要依据高效、精讲、博采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益,充分利用学时,系统讲解基本知识与技术重点、难点及关键环节精解细讲相结合,广泛地采收最新的知识信息,为课堂教学输入新鲜血液。
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生物技术概论必需的最低学时数为36。
3、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生物技术概论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以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为先导,贯彻新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人才培养方针,全面适应21世纪现代生物科技生产发展的需要,做到目的明确,体系完整、重点突出。
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应精选经典教学内容,删去陈旧落后的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思维动向,注意多学科间知识的交叉与渗透,加强与其它相关学科的有机联系而又避免重复。
四、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1 生物技术总论(3学时)1.1 生物技术的含义生物技术的定义;生物技术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生物技术涉及的学科。
1.2 生物技术发展简史传统生物技术的产生;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1.3 生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改善农业生产、解决食品短缺;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解决能源危机、治理环境污染;制造工业原料、生产贵重金属;生物技术的安全及其对伦理、道德、法律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生物技术的概念思考题:1、现代生物技术的特征是什么?2、什么是生物技术,它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它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3、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什么关系?4、简要说明生物技术的发展史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关系?5、.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哪些领域?建议教学方法:精讲基本概念,阐述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应用前景。
2 基因工程(6学时)2.1 DNA重组技术DNA;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片段化;特异性DNA片段的PCR扩增;DNA片段的化学合成;DNA片段的连接重组。
2.2 基因克隆载体质粒克隆载体;病毒(噬菌体)克隆载体;染色体定位整合载体;人工染色体克隆载体;几种特殊用途的克隆载体。
2.3 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的来源;获得目的基因的途径2.4 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的途径;克隆子的筛选。
2.5 重组子的鉴定根据重组DNA分子特征鉴定重组子;根据目的基因转录产物(mRNA)鉴定重组子;根据目的基因翻译产物(蛋白质、酶、多肽)鉴定重组子。
2.6 基因工程的应用重点与难点:基因工程的概念;DNA重组原理与技术。
思考题:1、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简述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
3、简述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机制。
4、在什么情况下最好使用质粒载体或λ噬菌体载体或cosmid载体?5、简述定位整合克隆载体的应用价值。
6、简述各种特殊用途克隆载体的特点。
7、从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中获得的目的基因有什么不同?8、如何采用PCR技术从生物材料中分离出目的基因?9、什么样的细胞可用作受体细胞?10、阐述外源基因转入受体细胞的各种途径。
11、筛选克隆子有哪些方法?12、.阐述基因工程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建议教学方法:精讲基本概念与技术;注重技术的应用。
3 细胞工程(6学时)3.1细胞工程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细胞工程的基础知识;细胞工程的基本操作技术。
3.2 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培养和次生代谢物的生产;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制备与融合;单倍体植物的诱发与利用;人工种子的研制。
3.3 动物细胞工程细胞组织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单克隆抗体技术;细胞核移植与动物克隆;染色体转移;干细胞研究。
3.4 微生物细胞工程原核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真菌的原生质体融合。
重点与难点: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
思考题:1、如何从一片嫩叶经组织培养培育出众多的完整植株?2、如何从植物细胞培养中获得较高的次生代谢物产量?3、单倍体植株形单体弱,为什么还有不少科学家热衷于诱发产生单倍体植株?4、什么叫植物原生质体?如何进行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5、人工种子包括哪几部分?如何制备人工种子?6、如何获得能在体外大量生长、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7、如何用体细胞克隆出一只哺乳动物?克隆动物有什么积极意义?8、开展干细胞研究对人类有何积极的意义?9、有什么方法可以分别去除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壁?建议教学方法:精讲细胞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详细介绍操作技术。
4 发酵工程(3学时)4.1 发酵工程概况发酵类型;发酵技术的特点;发酵技术的应用。
4.2 微生物发酵过程发酵工业中的常用微生物;培养基;发酵的一般过程。
4.3 液体深层发酵发酵的操作方式;发酵工艺控制;发酵设备;下游加工过程。
4.4 固体发酵4.5 典型产品的发酵生产抗生素发酵生产;氨基酸发酵生产;维生素发酵生产重点难点: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原理思考题:1、微生物发酵产物有哪几种类型?2、发酵培养基由哪些成分组成?3、比较分批发酵、连续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的优缺点。
4、下游处理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相应的分离方法有哪些?5、简述青霉素的生产工艺。
建议教学方法:精讲发酵工程的概念与原理,展示其产业化的前景。
5 酶工程(3学时)5.1 酶的发酵生产优良产酶菌种的筛选;基因工程菌(细胞)的构建;微生物酶的发酵生产。
5.2 酶的分离纯化酶制剂的制备;酶的纯化与精制;酶的纯度与酶活力;酶制剂的保存。
5.3 酶分子的改造酶分子修饰;酶的蛋白质工程。
5.4 生物催化剂的固定化酶的固定化方法;细胞的固定化方法;固定化酶(细胞)的性质;固定化酶(细胞)的指标。
5.5 酶反应器酶反应器的基本类型;酶反应器的设计原则;酶反应器的性能评价;酶反应器的操作。
5.6 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的原理;生物传感器的分类;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前景5.7 酶的应用酶应用的领域;酶应用的典型例子。
重点与难点:酶工程、酶固定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原理思考题:1、酶有何特性?何谓酶工程?2、为什么要进行酶的修饰,酶的蛋白质工程是如何进行的?3、酶固定化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4、如何维持酶反应器恒定的生产力?建议教学方法:精讲酶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细胞酶的固定化技术。
6 蛋白质工程(3学时)6.1 蛋白质结构基础蛋白质结构基础;蛋白质结构的基本构件;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6.2 蛋白南工程的研究方法蛋白质工程的研究策略;蛋白质全新设计;改变现有蛋白质的结构。
6.3 蛋白质工程的应用实例胰蛋白酶;金属硫蛋白;人白细胞介素-2;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枯草杆菌蛋白酶。
6.4 蛋白质组学重点与难点: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思考题:1、简单叙述蛋白质结构的基本组件。
2、简述氨基酸的基本理化性质。
3、简单描述反向生物学的途径。
4、举例说明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
5、什么是蛋白质组学?建议教学方法:精讲蛋白质工程的概念与原理。
7 生物技术与农业(3学时)7.1 生物技术与种植业植物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利用;植物抗逆性研究;生物农药及生物控制;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水稻基因组计划。
7.2 现代生物技术与养殖业动物转基因技术与分子育种;动物繁殖新技术;生物技术在动物饲料工业上的应用;畜禽基因工程疫苗;动物生物反应器;核移植技术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胚胎干细胞技术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生物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结合点。
思考题:1、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比有何突出优越性?试举例说明。
2、基因工程抗虫棉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同时也造成食棉昆虫的耐受性,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3、简述开展水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
4、动物转基因常用的外源基因导入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5、动物胚胎工程的主要技术包括哪些方面?6、生物技术在动物饲料工业上有哪些应用?7、畜禽基因工程疫苗有哪些类型?8、何谓动物生物反应器?其应用前景如何?9、核移植技术将来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上哪些主要方面?10、干细胞技术在动物生产上有何应用前景?建议教学方法:重点介绍生物技术与农业科研教学及生产上的结合点。
8 生物技术的应用(7学时)8.1生物技术与食品生产生物技术与食品;生物技术与食品检测;转基因食品的检测;生物技术与未来食品工业。
8.2 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生物技术与疫苗;生物技术与疾病诊断;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生物技术与生物疗法;人类基因组计划。
8.3 生物技术与能源微生物技术与石油开采;未来石油的替代物——乙醇;植物“石油”;甲烷与燃料源;未来的新能源。
8.4 生物技术与环境污水处理;大气净化;固体废弃物的生物处理;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环境污染监测与评价的生物技术。
8.5 对生物技术发明创新的保护专利保护;商业秘密;其他保护形式;对生物技术发明实施保护的紧迫性;生物技术保护的负面影响。
8.6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及其影响微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与食品;世界转基因作物贸易的安全管理;动物克隆;生物武器;人类基因的研究、应用与影响。
8.7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
重点与难点:重点讲解生物技术应用的原理及新颖和特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