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解题方法: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
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题型二: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1)文首: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第一篇: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散文的表现手法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整理了散文的表现手法,欢迎大家学习!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1、描写是指作者用形象化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事件、环境的多方面面貌和特征。
描写手法从对象上可分为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描写,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从方式上可分为概括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从风格上可分为白描,细描等。
描写可使表现对象形象化,产生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直接感受到,从而引起激动,得到某种程度的美感享受。
散文的描写,并非纤毫毕现的机械客观的描摹,而是渗透着作者的见解,灌注着作者的情感,显示着鲜明的倾向性。
2、叙述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如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经历、事件的进展、环境和摆设等等。
在叙事性散文中,它经常与描写交错使用。
以苏轼的《前赤壁赋》为例,其第一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这一句就是典型的叙述语言。
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地点:赤壁。
人物:苏子与客。
环境:大江(因有“泛舟”二字)、赤壁。
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即按照事物在时间上发生、发展的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有倒叙,即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最突出的部分提前记述,然后再叙述事件的发展经过;有插叙,即在叙述中,暂时把顺叙的线索中断,插入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方法。
3、抒情是指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有感触而流露出来的情感和思想。
在散文创作中是常用的表达方式。
可直抒胸臆,叫作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通过议论和感叹方式来表达的。
也可以寓情于景,叫作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表达的。
它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并反映一定时代、一定人群某种共同的感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好的抒情能深化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在散文创作中,抒情手法通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使用,以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设置悬念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设置悬念1、草根募捐晚会①老李突患重病的消息在老街炸开了。
②老李的病情牵动着老街人的心。
③老街,城之一隅,多是出租房,租住者皆为外来务工者,平素大家多有交集。
老李五十来岁,在老街的外来工子弟校教体育,他热心善良,喜爱游泳,水性尤佳。
老街边上是东江河。
在老李的召集下,组建了水上义务救援队。
平日里,救援队轮流在江边巡逻,劝导玩水者,救援了数十名溺水者,深受老街人敬佩。
④老李家境普通,不堪承受巨额手术费,加上病痛难忍,他决定放弃治疗。
老街人自发组织捐款,无奈大多数人收入不高,只筹得五万多元,仍旧是杯水车薪。
⑤晚上,老街古榕树下,一群人围坐着,又说起了老李。
翻着手机新闻的出租车司机小陈突然抬头,说:“要不,咱们也像新闻里一样,搞个募捐晚会,为老李筹集医药钱。
”⑥“主意倒是好,可搞晚会要有舞台、音响设备,还要排练文艺节目,我们这些土包子,怎么弄得了?”卖豆腐的老王一声叹息。
“无论怎样,咱们一定要想办法救老李。
”清洁工陈老太说。
⑦三天后,老街人又在榕树下聚集。
我昨天去文化馆收破烂,把老李的情况跟他们说了说,他们愿意无偿借给我们音响设备,收破烂的老陈说;舞台设计可以交给我孙子,他学设计的,设计舞台背景应该没多大问题,卖菜的丁奶妈说;我表演一个街舞,念书时我可是被街舞团成员,酒店服务生小胡说……⑧大家都热切地建言献策,只有卖包子的方姨沉默着不插嘴,半响,她深吸一口气,有点犹豫地说:“我唱首歌吧!”⑨“方姨,你会唱歌?平时没见你出过声儿啊?”大家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方姨凝神想了片刻,小声说:“我……我还是唱吧,我也要为晚会出份力,草根晚会嘛,观众不会在意我唱得好坏的。
我最后唱,估计那会儿现众走得差不多了,影响不了晚会的。
”⑩一周后,“救助好人,传递爱心”草根募捐晓会在文化广场拉开了序幕。
老街人把老李也搀扶到了晚会现场。
老李虚弱地坐在观众席中,被病魔折磨得只剩下一把骨架,看着就让人心疼。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考纲解读】《xx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及主要表现手法;主要考查知识点中要求能够“分析作品题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分析表达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已是屡见不鲜了。
例如“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主要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
一是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问题只是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指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行文布局(篇章结构)等。
从高考实际考查来看,一般不要求学生判断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往往要求体会赏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
【考点综合】“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往往会在以下知识点上命题:1、针对行文的人称运用、人称变化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例子2】辽宁卷第20小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2、针对写作上具体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报秋》第28 题,作者在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自然段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有何作用?【例子2】安徽卷第17小题问:文中画线部分所描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例子3】江苏卷第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针对语句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命题;【例子1】福建卷第13小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高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鉴赏艺术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鉴赏艺术技巧知识精炼表达技巧,首先是一个非定性概念,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在高中阅读术语指称中,均可视为表达技巧。
其次是内涵,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各有定指。
其实我们只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即可:凡是能提高文章表达效果、增强文章表现力、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技术手段都属于表达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有部分交叉,比如对比既是修辞名称,又是表现手法称谓。
表达技巧的分类及作用1.常见的修辞手法2.常见的表达方式(1)记叙类型方式与作用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使表达更加贴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相互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对比鲜明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使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反复写景抒情时感染力强;承上启下,使层次清楚;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反问使语气强烈,感情强化反语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讽刺嘲笑,语中含刺,能增强批判性;具有幽默感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能增强抒情性;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调动读者的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2)描写a.人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鉴赏角度分类作用记叙人称第一人称使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有对话效果,增强文章的亲切感和感染力。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1、淡竹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
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甚至动物。
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
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要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
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
高考语文专题散文阅读
高考语文专题散文阅读高考语文专题:散文阅读考纲考点解析【考点透析】依照《考纲》规定,散文阅读从三个别同的能力层级考查学生,考点分三大类,共八个考点。
散文的要紧特点是“形散神别散”。
散文别像小讲,有完整的故情况节可循,它的内容广泛,跳跃性非常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计民生,花鸟虫鱼等诸多方面。
“形散”要紧表如今:1、时刻跨度大。
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谢谢土地是上苍的赏赐。
2、空间转换广。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怎么听雨,自个儿童年怎么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怎么听雨……3、事件牵涉多。
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XXX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XXX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XXX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别暇。
4、表达方式活。
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跑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神别散”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环绕一具中心,贯通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形散神别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别知所云,别得要领,如此硬着头皮去答题,结果自然是答别到要点上去,多为无效答案。
“形散神别散”的特征更是命题人设题咨询题时必须思考的因素,考生惟独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干明白文章,提高答题准确率。
一、梳理文脉《考纲》要求考生“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C。
散文往往“形散”,笔墨似随意挥洒,为了做到“神别散”,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通成一具有机整体,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它能够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实际的物体,也能够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固然,也能够是人物。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11、独树①常常想起红旗路尽头的那棵香樟树,独立于青龙桥头的那棵古树。
②我在这棵古树的城市求学,工作,离开,回来,再离开,一晃就是二十多年。
每次回去,我都忍不住去看看它,就像探访一个从未忘却的老朋友。
作为一棵树,我认为它应该是幸运的。
经历了那些久远的年代,很多沉淀了岁月的古物几乎荡然无存。
唯有它,洗尽铅华,历经沧桑存活了下来,如今依然葱茏茂盛。
而我,已是一身红尘,两鬓斑霜。
③红旗路之末,东风路之始,一桥相连,熙来攘往。
这棵香樟树伫立于桥头,“十”字路中,站成了这座古城最繁华路段的一道奇异风景,成为邵水之滨的中心地标。
多少年来,无以数计的行人,南来北往的车辆如过江之鲫,在它身边自然分流。
有时道路变得并不顺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交通事故。
哪怕有一起,它早已陷入斧斫之厄运。
我想,它定是一棵神奇灵性的树,有一双能指挥交通的慧眼。
也许正是它横亘路中,提醒那些上快车道的车主有所迟疑,便放慢脚步,彼此礼让。
驻足看看桥头的风景,内心更加从容淡定。
④其实,它就是一棵其貌不扬的香樟树,与其它林荫树相比,并不庞大。
它的身躯大约只有两三米高,根部占地不过四五平米,枝干的上部有三个分权。
其中两杈较细,唯有伸向青龙桥面的那杈显得威武,枝枝相通,叶叶相盖,形成一个硕大的圆穹。
它以绿意盎然了季节,以青翠划破了迷蒙,以摇曳惊醒了恍惚,让靠近它的人神清气爽,怡然宁静。
一切自适其位,自取其道,自安无恙。
多少喧嚣热闹从它眼皮底下流走,多少功名利禄在它身边悄然消逝,多少霓虹灯火在它头顶盛开湮没,多少喜怒哀乐在它心里淡然消融。
在繁华里坚守内心,在喧闹里选择静默,在辉煌里接纳寻常,在孤独里锤炼品质。
头顶天空,有蓬勃的希望;根扎大地,有葳蕤的节操。
不忧一时之失,不喜一时之得,不扬一时之快,不悲一时之伤。
看得惯云卷云舒,扛得住暴风骤雨,耐得住蜚语流言,经得起苦雨秋霜。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表现手法在散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特殊语句组织方式。
在散文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接下来我们将梳理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
首先,象征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它利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通过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特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例如,在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中,作者通过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在大海上飞翔的雄姿,表现了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从而联想到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无畏”。
其次,衬托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做衬托。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例如,唐代诗人___的《赠汪伦》中,他用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___的友情更深。
第三,对比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它通过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
对比能够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例如,在___的《巴黎圣母院》中,作者通过对比外貌丑陋、内心善良的加___与外表道貌岸然、内心险恶的___,更好的突出了___的善良和___的丑陋。
最后,先抑后扬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
它指的是为了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这种手法能够更好的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___与想象,是一种通过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来深化作品意义和情感表达的手法。
作家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产生共鸣。
例如,___的小说《狂人日记》中,狂人对于社会的批判和自我意识的觉醒,通过他对于一只鸟的想象和___得到了深化。
狂人看到鸟笼里的鸟,想象自己也像鸟一样被困在社会的笼子里,无法自由飞翔。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
核心突破四赏析表达技巧-—答准技巧,夸尽效果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方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艺术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修辞方法散文常用的修辞方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这九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的修辞方法,极其形象、真切地描写了荷花的形态、清香,尽情展现了月光下的荷花之美.(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练案[16]第三板块专题五散文类文本阅读学案四分析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白玉盅林清玄①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②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
“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
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
③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白玉苦瓜”表现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觉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
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
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
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④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
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台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
偏偏家里就种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逼着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瓜生产过剩。
⑤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乐相杂,难以析辨。
⑥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瓜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菜比得上。
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完美版)
文学类文本复习教学案——散文散文鉴赏的基本常识一、散文鉴赏的基本要求(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分析散文的基本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关于散文鉴赏的要求: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尝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观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推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散文的基本特征散文的构思特征是“形散神不散”,就是散文的材料零碎、大跨度;所谓“神不散”就。
所谓“形散”是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选材特点:典型、新奇、真实。
表达方式的特点:敏捷运用记叙、描写、争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线索:散文的线索经常就是文章的中心,散文的凌乱材料就是被一根中心线,或者思想线索,或者情感线索,或者时间线空间线牢牢地牵引着。
找出线索,就简洁理清文章的构思和中心。
三、散文的类型(一)抒情散文(《荷塘月色》《春》)《白杨礼赞》抒情散文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情感的散文样式。
表现手法主要有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象征)。
抒情散文类型主要有写景类散文和状物类散文。
(1)写景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形写声写色味、情态,以描写为主,辅之以记叙、抒情、争论、说明等手段来抒发感情,采纳的手法,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依据时间、空间的转换为依次,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景物加以生动的描绘,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的作用。
(2)状物散文是以某一种物件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写貌传神,从而达到托物寄意的写作目的,表现手法多托物言志、象征、人格化手法。
这类散文的特点是有对详细事物的记叙和描绘,具有剧烈的抒情性。
有的自然景物,被作者给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写法_关于散文的高中作文指导
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写法_关于散文的高中作文指导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11.3 分析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专题十一
第三讲
分析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类题演练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核心考点
-8-
答案:①“养猪送猪”的细节,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为猪搔痒梳毛、 垫麻袋的动作描写,“于心不忍”的心理描写,呼唤“猪娃子”的语言描写,以及 猪肥膘颤动、晃荡的形象描写等,细腻逼真,生动形象。②细节具体而形象 地呈现出人们参与粮食生产的完整过程及与粮食的密切联系,表现了爷爷 奶奶对猪的深厚感情,与后文大机器时代人们对粮食的态度形成对比。
专题十一
第三讲
分析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类题演练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核心考点
-3-
(2014·湖南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粮 学 群 食
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 :吃饭了吗 ?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 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 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 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 它们就是我 们的粮食。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 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 的东西。 ..
第三讲 分析散文的基本特征 和主要表现手法
专题十一
第三讲
分析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类题演练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核心考点
-2-
散文的基本特征表现在题材上灵活自如,可大可小;语言上风格多样, 以形传神;情感上真挚浓烈,布局构思巧妙等。散文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各种 表达方式、表现技巧、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 主要表现手法是散文阅读的基本能力,是进行鉴赏、品评的基础,同时也是 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欲扬先抑2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欲扬先抑2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作用:①使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情节波澜起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②为后文做铺垫;③丰富了文章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⑤突出了文章中心。
1、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①有一次,作家周晓枫到河北作协开讲座。
开讲前,主持人先做介绍,周坐在台下第一排座椅上,我就坐在她身后,此时的我,作为听众,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极为放松,可我前面的周晓枫,却没将身体向后倚靠,她自始至终将身体离开椅背两个拳头的距离,正襟危坐,从后面看,她的双臂应该是整齐地叠放于胸前,绝对是那种芭蕾舞演员的身姿,朴素安然,雕像般一动不动。
②这种坐姿,显现的是一种自律。
这种自律唤醒我记忆深处的一个“孩子”。
③那个“孩子”,当时是西安某大型集团总裁助理,27岁,清瘦、文弱,眼神悠悠淡淡,声音细细微微,神情羞羞涩涩,一举一动,生怕惊动了什么。
扎在叔叔阿姨辈的人堆里,特别是在那群德高望重的行业老前辈面前,“乳臭未干”这个词,像是为他定制。
④在周一例会上,我所带的实习团队一律坐到后排,观摩并等待集团为我们举行的欢迎仪式。
那“孩子”与那群久经沙场的老前辈一起围坐,研讨上周工作,总结一周得失,言谈举止间,仍是静悄悄的青涩模样。
⑤如果不是仪式后他坐到后排时那个腰板笔直的姿势,我至多仅记住这样一个安静谦恭的背影。
例会结束,欢迎会开始,我们的实习团队围坐到会议桌前,那“孩子”与集团领导则退居会议桌后面——只留三两个中层领导致欢迎词。
⑥前一分钟,他们还在汇报上周各自分管的工作,谁都明白,这一次的例会大有不同,因为后面坐着我们这些外人,他们虽非首次“登台”,可是有“观众”在场,毕竟有别于平时的“例行公事”,每人都极为“重视”,一板一眼,生怕在外人面前出错,此刻坐到后面,可以稍事放松,允许紧绷的状态分神懈怠。
⑦然而,我还是从会议桌对面一眼看到了他:就在一片静悄悄的松懈中,那“孩子”依然像国旗班士兵一样身姿挺直。
高中生散文阅读有哪些表现手法,如何理解
高中生散文阅读有哪些表现手法,如何理解
高中生散文阅读是高中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经常碰到的一种阅读类型,很多同学反映听不懂,特别是表现手法赏析题更是显得手足无措。
接下来小编就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聊聊高中生散文阅读有哪些表现手法?
散文表现手法是语文考试散文阅读中最常碰到的一种题型,我们想要在这类题拿到高分,就要从理解它们上入手。
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具体分析一下常见散文表现手法:
第一,象征手法。
象征是散文阅读中较难理解的一种表现手法,象征就是说这篇文章中出现的事物或者景物代表着什么什么具体意义。
主要是一种意义的象征,利用象征手法更加形象表现出该事物或者景象特征。
利用象征让这种事物或者景物更加深入到读者心中,就是象征的作用体现。
第二,托物言志。
这种手法是写景散文阅读过程中常常碰到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常是通过具体事物表明作者的具体志向或者情感。
此手法多是表明作者身上某种品质,是一种引发读者探究兴趣的手法。
利用托物言志,将情感抒发得更加自然及给人留下印象更加深刻,强调这种事物背后的代表意义,深化文章主题。
第三,借景抒情。
这种手法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
但是往往做题也是会陷入混乱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就是借助一段景物描写,表达作者心中最想要抒发的感情。
你可以这么理解:美景美在内在,而不是外表。
主要你要理解的是内在体现是什么,你可以结合整个文章中的感情基调去分析。
从作者的切身感受去理解,体会那种深厚的情感。
最后,表现手法的分析主要就是从每种手法表现形式的不同特点出发,一定要结合其语言描述和作者情感去理解。
【高考速递】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散文常见表现手法鉴赏教案8
散文常见的艺术手法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2015年山东卷高考试题)四堡雕版冯骥才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
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
我喜欢建安①图书的民间感。
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
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
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
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
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
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
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
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
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
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
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
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
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
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
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课件ppt
12
《卖茶老妇》
⑩想到了龙山寺的改建,驱逐了老妇和她的茶摊,我的心痛 是那尊金色巨佛所不能了解的。在细雨中,我一个人毫无目的 在街上走着,回忆龙山寺和我年少时的因缘,以及和我在茶桌 边喝过茶论过艺的一些老友,心情和雨一样的迷惘。不知不觉 就走到淡水高尔夫球场,在餐厅里叫了一杯咖啡,却一口也喝 不下去。这是富人的地方,穿着高级名贵运动衣的中年男子, 冒雨打完球回来休息,正谈论着一个人一生能一杆进洞的机率 有多少。一位微胖的男子说:“我打了十几年的高尔夫,还没 有打过一杆进洞。”言下不胜感慨。
散文阅读
之表现手法
完整版课件ppt
1
学习目标
1、掌握散文阅读有关表现手法题型的答 题技巧。
2、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学会规范答题。
完整版课件ppt
2
【知识储备一】
现代文阅读涉及表达技巧,有下列五个方面: 1.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 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 写、环境描写等。
内容。 3、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效
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
完整版课件ppt
6
《都江堰》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 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 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 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 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 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 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 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⑾我想着,一个人一生能找到一个清洗心灵的地方,像龙山寺 的老人茶座,机率有多少?即使能找到相同的地方,年岁也大 了,心情也不同了。裤袋夹一本诗集,买一张车票跳 上火车的心情恐怕也没有了。
⑿龙山寺改建对我是不幸的,它正像一轮金色的太阳往海中坠 去,形象的美还清晰如昨,可是夕阳沉落了,天色也暗了。
完整版课件ppt
完整版课件ppt
8
【都江堰】
一、文章为什么开头要写长城,而且在第二 段中又说“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
二、在第二节中,作者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 法?作用是什么?
完整版课件ppt
9
《都江堰》
1、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说明这两个工 程都有非常伟大,但作用不同,长城的社会 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至今为无数民众输 送清流,永久地灌溉着中华民族。
完整版课件ppt
10
《都江堰》
2、总结:凡是一篇文章中出现了和文章叙 写的主体内容表面上没有关系的事物、事情, 而题目又设计成问题来问作用,一般就是使 用了某种表现手法。
完整版课件ppt
11
3、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去都江堰
之前的懒散、无所谓的心情,然后再写面对 都江堰的强烈感受。这样写更能让人强烈地 感受到都江堰的急流浩荡的特点。也设置悬 念,吸引读者。
生活的留念之情。(2分)引出下文“我对
寻觅一个清洗心灵的地方几率少”的感慨。
(2分)
3、(4分)结尾运用比喻(1分),将龙山
寺改建一事比作金色的太阳向海中坠去,虽
美而不存在(1分)(或渲染了一种怅惘、
落寞的气氛);揭示出文章中心,表达对最
可贵的记忆逝去的感完整伤版课。件ppt(2分)
15
《湖泊》
和德国人比,中国的激情实在太高涨了。这几年旅游业兴起, 每逢旺季,或举家出行,或单位公款出游,大小车辆涌向这里, 成群地挤满湖边。东北宾馆里的人说,来这儿的客人多数是彻夜 打麻将,有时候下湖一会儿,主要是打鱼。谁看湖?拔凉拔凉的 水有什么好看?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 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 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 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 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 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完沉整版着课地件pp提t 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7 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 说明的技巧。
完整版课件ppt
3
【知识储备二】
2.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如联想、想象、象征、对 比、烘托、反衬、铺垫、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以及人称的变化等。
3、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
4.布局谋篇的技巧:如抑扬结合、线索设置、过 渡、承上启下、前呼后应、伏笔、层递等。
《都江堰》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 太大的游观价值。连葛洲坝都看过了,它还能怎么样?只是要 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 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 一心只想看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 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向更滋润、更 清朗的去处走。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 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 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 紧张得急于趋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 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5、材料安排,主要有:主次、详略、繁简等,术
语有详略得当、以小见完大整版课、件p点pt 面结合等。
4
【常见命题形式】
1.……的作用是什么? 2.……的好处是什么? 3.请分析……的表达效果。 4.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 简要分析。Βιβλιοθήκη 完整版课件ppt5
【答题步骤】
1、点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
13
《卖茶老妇》
2、文章第10段中写一群中年男子打高尔夫 球的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简要分 析。(6分)
3、文章的结尾耐人寻味,请从修辞与表达 效果等方面作简要分析。(4分)
完整版课件ppt
14
《卖茶老妇》
2、(6分)用富人与自己对比,突出自己寂
寞的心情(或迷惘的心境);(2分)用咖
啡厅与过去的茶摊作对比,突出对往日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