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大众生活消费趋势洞察报告-上书房信息咨询
2017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调查分析-上书房信息咨询
![2017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调查分析-上书房信息咨询](https://img.taocdn.com/s3/m/6cac19dc9ec3d5bbfd0a74c1.png)
2017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调查分析以下数据源于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1650个县(市、区)16万居民家庭户的抽样调查。
一、居民收入情况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增长8.3%(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增长7.3%,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6.3%。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834元,增长7.2%,是平均数的9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969元,增长7.4%,是平均数的89.1%。
按收入来源分,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4620元,增长8.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3%;人均经营净收入4502元,增长6.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7.3%;人均财产净收入2107元,增长11.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1%;人均转移净收入4744元,增长11.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3%。
二、居民消费支出情况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45元,增长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55元,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5374元,增长 4.3%,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3%;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238元,增长2.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8%;人均居住消费支出4107元,增长9.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2.4%;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121元,增长7.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1%;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2499元,增长6.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6%;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086元,增长8.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4%;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451元,增长11.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7.9%;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447元,增长10.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4%。
2017年度家电市场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分析-上书房信息咨询
![2017年度家电市场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分析-上书房信息咨询](https://img.taocdn.com/s3/m/da3acc53c850ad02de8041b0.png)
2017年度家电市场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分析(1)电视互联网电视概念减弱,传统品牌优势呈现。
互联网电视的兴起得益于其经营理念,即免费送硬件以内容获得利润。
经过市场历练,以小米、乐视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电视热度已不在,2017年互联网电视企业的生态竞争逐渐退热,究其原因是模式的盈利能力基础不存在,最本质的问题是低成本硬件产品质量对用户观看体验不利的影响。
2017年调查结果显示,小米电视用户感知质量得分79.5分,位列所有被调查品牌倒数第二位,低于行业平均得分1.7分。
当互联网电视概念退热后,硬件、生产制造开始重新成为各品牌竞争优势主要源泉。
一直以技术、供应链为核心优势的海信、长虹、TCL以及国外的三星、夏普等传统品牌的竞争力开始呈现。
2017年海信、长虹、TCL、三星、夏普等品牌的品牌形象、用户满意度等指标得分相对都有较为明显提升。
今年用户抱怨率上升,与产品功能和质量没有满足消费者需求有很大关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用户对电视的功能性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用户对电视的播放内容、格式及不同外接设备的兼容能力和标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当新购入的电视不能及时满足用户变化的需求时,就会带来用户的抱怨和不满。
2017年,34.1%的用户认为产品功能设计方面需要改善,23.2%的用户认为产品质量需要改善。
产品功能设计方面,用户反映的操作简便、应用程序兼容性等问题比较多;而在产品质量方面,图像清晰度依然是用户重点反应的问题。
(2)冰箱2017年我国冰箱市场销量数据未见大的起色,相对其他家电行业来说是发展比较缓慢的一个行业。
今年上半年冰箱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冰箱厂家也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用户感知价值得分80.9分同比下降0.6分,表明在冰箱厂家面临较大成本压力时通过产品售价已经传导给了最终用户。
此外,冰箱行业用户感知质量得分同比也出现了下降。
整体上产品质量、产品价格等方面出现不利影响情况下,各品牌冰箱厂家对品牌、用户反馈问题解决等方面做出了不少改进,使得2017年用户抱怨率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用户忠诚度得分提高了1分。
智能电视用户市场分析-上书房信息咨询
![智能电视用户市场分析-上书房信息咨询](https://img.taocdn.com/s3/m/6c123ec833d4b14e852468b0.png)
智能电视用户市场分析自从1928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电视机诞生开始,电视机显示从黑白到彩色,从显像管到液晶屏,从模拟机械信号到互联网云数据,电视行业市场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大屏显示、轻薄机身以及低成本控制等关键指标数据地逐步优化,电视机的设计方向逐渐从外形变化转向硬件与内容并重。
互联网时代又可被称为智能看图时代,如今,具备智能操作系统的电视机逐渐普及开来。
市场现状分析国内电视企业迎合时代潮流趋势,纷纷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智能电视产品,要向“平台+内容+应用+终端”转型。
相对于传统的电视机,智能电视具有其与生俱来的独有优势,不仅仅只是一个传媒工具,还兼备自主拓展、功能齐全等特点。
从传统电视向智能电视转变,这一过程,不仅仅要求技术的进步,更是需要传统电视企业的运营方式转型。
传统电视企业不能仅仅依靠硬件销售这种单一的营销模式,更需要向应用商店、开放平台这种靠功能内容获利、靠社交运营推广的智能数据时代思维模式转型。
大家为什么要纷纷转变,其实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争抢内容通路,以此获得更多的用户,包括之前的手机大战也是如此。
电视行业是一片为数不多的互联网公司还没完全深入的“屏幕”市场。
电视机作为一种大众商品,必然会以占市场份额最大的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作为支点进行设计,以此符合最普遍的用户需求。
如今电视机的功能和种类快速变更,品牌也越来越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保证自己的品牌优势成了企业面临的难题。
产品本身便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而设计就是促使消费者购买的媒介物。
目标用户分析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与兴盛,同时新兴的80后与90后用户队伍的壮大,原有的传统电视观看方式正在逐步发生改变,年轻用户将会是最先抛弃传统电视观看方式的群体,这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
原有的电视用户逐步分化为传统用户群、便捷用户群、个性用户群。
传统用户群――指向只使用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的用户群体。
该用户群体是目前电视的主要收视群,他们习惯了固有的“下一个再按下一个”的切换操作模式,在好几百个频道中一圈又一圈的轮翻转换来寻找自己可能会喜欢的电视节目。
中国消费者餐饮报告-上书房信息咨询
![中国消费者餐饮报告-上书房信息咨询](https://img.taocdn.com/s3/m/89f85f07650e52ea551898d7.png)
中国消费者餐饮报告报告基于美团点评平台上包括团购、外卖、评价等领域的海量数据,从城市、商圈、品类、品牌、消费时段、消费频次、客单区间、支付路径、消费者口碑等数十个维度,进行了撒网式扫描。
报告显示,从行业规模上看,餐饮收入从2012年的2.3万亿发展到2017年的3.5万亿。
2017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额11万亿,餐饮业规模已相当于房地产这个支柱型行业的三分之一。
从总体增速来看,2017年中国餐饮行业同比增长11.3%,不仅高于中国GDP7.5%的水平,也以两位数的增速成为各行业中的翘楚。
从行业能见度来看,越来越多的餐饮广告出现在央视广告、机场航站楼、高铁站和城市的大街小巷。
然而,也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餐饮业像今天这样竞争激烈、快进快出。
从美团点评线上新增收录率和停止收录率来看,高开店率、高淘汰率成为行业新常态。
以北上广深四大热门城市为例,一边是餐饮新店暴增,每天新开100多家餐饮店,一边是餐厅的换手率大大加快,每个月餐饮店的倒闭率有10%,年复合倒闭率超过100%。
品类大趋势:小吃是大赛道火锅仍是吸金王2013年,餐饮业开启了“大众化元年”,大众创业有30%-40%都进入到餐饮业,全国餐饮从业人数持续攀升。
从业者的激增,带来竞争的加剧和餐饮品类的持续分化。
报告显示,从门店数量的收录情况来看,小吃简快餐、面包甜点、火锅、川菜、烧烤几大品类门店数量排名前五。
由于进入门槛低,刚需特征明显,小吃简快餐类门店占餐饮门店总数的近1/3。
随着下午茶、聚会等休闲场景的兴起,面包甜点也成为餐饮业最为重要的业态之一。
在一线城市面包甜点店铺最为密集,广州地区面包甜点的数量全国最高,超过26000家。
火锅是标准化程度最高、赢利能力最强的品类,是有一定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的经营者优先考虑的进入领域。
而从交易额的角度来看,火锅依旧是餐饮业的第一大品类。
美团点评餐饮交易额当中有超过20%来自于火锅品类。
而值得注意的是,火锅店铺逐渐呈现出存量高、阵亡率高的特点。
2017消费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7消费市场调研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a18c43ea5e9856a56126045.png)
2017消费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目录事件 (6)1.我国大消费领域正处于转型升级期 (6)1.1 消费贡献率超六成,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6)1.2 需求供给两侧协同,助力消费升级 (7)1.3 服务消费增加、海外消费回流,国内消费结构正在转型升级 (13)1.4 白酒、酒店板块率先发力,景气度持续回升 (25)2.历史上日本的消费转型升级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27)2.1 为何选择 80、90 年代的日本作为对比参照对象? (27)2.2 日本八九十年代消费升级带来的投资机会 (31)3.从消费观“代沟”中发现消费领域投资新机遇 (60)4.新消费时代下我国消费转型升级带来的投资机会一览表 (78)图目录图 1:我国消费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长期处于低位, 13 年后明显增长 (6)图 2:美国、日本、中国人均 GDP 对比图(中国对应次坐标轴) (7)图 3: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人均 GDP 增速 (7)图 4:上层中产家庭数量快速增长 (8)图 5:上层中产及富裕阶层消费增速强劲 (9)图 6:新一代消费者消费需求旺盛 (10)图 7:新一代消费者是未来消费主要贡献者 (11)图 8: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快速 (13)图 9:1990 年中国城镇居民现金消费占比图 (14)图 10:2015 年居民消费结构较 1990 变化明显 (14)图 11:内地奢侈品市场回暖 (15)图 12:2016 年中国境外消费呈现负增长 (16)图 13:LVMH 近年在亚太地区业绩 (17)图 14:开云集团近年在亚太集团业绩 (18)图 15:年轻新贵成奢侈品网络消费主力 (19)图 16:奢侈品网络消费者大多受过良好教育 (20)图 17:奢侈品线上市场销售份额持续上涨 (22)图 18:未来 10 年线上销售份额将成倍增长 (22)图 19:2016 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 20 万亿 (23)图 20:天猫上线奢侈品频道 Luxury Pavilion (24)图 21:2016 年 2 月起至今白酒指数一路走好 (25)图 22:主要酒店标的近期表现抢眼(华住对应主坐标,锦江、首旅为次) (26)图 23:1995 年日本年龄结构分布图 (27)图 24:2015 年中国的人口年龄比例 (27)图 25:中国、日本 GDP 总量变化 (28)图 26:中国目前人均 GDP 类似日本 80 年代水平 (29)图 27:日本 80、 90 年代的消费升级促使相关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 (31)图 28:80 年代日本家庭旅游支出一路走高 (32)图 29:90 年代后期日本国内旅游市场保持稳定 (32)图 30:国内游客旅游人次数及增速 (33)图 31: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旅游人次数变化对比 (34)图 32:农村游客旅游消费增速远高于城镇游客 (35)图 33:近年来国内旅游总消费稳定增长 (36)图 34:国际旅游创收外汇涨幅惊人 (37)图 35:日本家庭医疗保健品消费支出及增速图 (39)图 36:日本家庭保健医疗用品器具消费支出及增速图 (39)图 37:1995 年日本家庭医疗保健产品消费支出分布 (40)图 38:2004 年日本家庭医疗保健产品消费支出分布 (41)图 39: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阶段 (42)图 40: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 (43)图 41:中国家用医疗器械规模高速增长 (44)图 42: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增长快速 (44)图 43:中国保健食品销售渠道分布 (45)图 44:1964-2006 年日本家庭各类化妆品消费支出 (47)图 45:我国人均年化妆品消费额远不及美、日、韩,发展空间大 (47)图 46:我国化妆品市场近年来一路走高 (48)图 47:日本家庭教育支出增长图 (49)图 48:日本家庭补习教育支出增长图 (49)图 49:日本家庭课外补习占教育支出比重图 (50)图 50:日本家庭课外补习占教育支出比重增速图 (51)图 51: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重持续上升 (52)图 52:家长对中小学课外辅导支出意愿强烈 (53)图 53:中小学生在校规模庞大 (54)图 54:日本老龄化程度十分严重 (55)图 55: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 (57)图 56:老年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 (58)图 57:养老床位数量 (59)图 58: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 (61)图 59:一代消费增长速度快于老一代 (61)图 60:各年龄城市消费人群对“消费追求个性体现”认同度统计图 (63)图 61:各年龄城市消费人群对“消费追求彰显社会地位”观念认同度统计图 (63)图 62:各年龄段消费人群对“品牌主导”和“价值主导”观念认同度统计 (64)图 63:各年龄城市消费人群每周至少网购一次人群所占比例 (64)图 64:年轻一代是珠宝消费的主力 (65)图 65:钻石在我国婚嫁市场的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66)图 66:85 后是目前出境游的主力 (67)图 67:2016 年较 2015 年各年龄段出境游涨幅图 (68)图 68:境内外购物消费额变化 (69)图 69:境内外人均文化体育娱乐消费额变化 (70)图 70:整形目的 (71)图 71:医美用户日益年轻化 (72)图 72:月收入普遍较高 (73)图 73:90 后倾向于超前消费 (74)图 74:95 后更愿意赴海外整形 (75)图 75:医美市场增速强劲 (76)图 76:中国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 (77)表目录表 1:日本养老产业政策一览 (57)表 2:相关行业投资机会一览表 (79)事件在整个大消费领域面临消费转型升级的热点浪潮中,通过研究日本 80 年代末 90年代初这一与现阶段我国具有相似经济发展阶段和年龄人口结构的特定时期,为我国消费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探索未来十年我国消费升级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
2017年新时代新消费分析报告
![2017年新时代新消费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829e4c07f1922791688e849.png)
2017年新时代新消费分析报告2017年11月目录一、从经济增长的贡献看,消费从配角走向主角 (5)1、2010年以来我国消费支出年化名义增速达12.3%,但消费占GDP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 (5)2、消费需求正快速增长,服务消费正蓬勃发展,自主品牌消费初步崛起 (6)(1)2016年我国人均GDP为8145美元,中产崛起进一步推动消费 (6)(2)80、90后成为消费新主力,边际消费倾向更高 (7)(3)新业态不断涌现,满足更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8)二、新时代新兴消费:品牌化、服务化 (9)1、展望未来,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发展新兴消费:品牌化、服务化 (9)2、品牌消费:质量提升和性能改善巩固品牌的护城河,自主品牌加速崛起 (11)3、服务消费:我国服务业方兴未艾,相当于发达国家1980s年代初水平 (12)三、品牌消费 (14)1、食品饮料 (14)(1)行业由“增量”逐步转向“提质”,龙头优势愈发凸显 (14)(2)优选景气行业,龙头壁垒更强 (16)2、批发零售 (17)(1)电商龙头增速回落但边际份额稳定,实体零售商增长分化 (17)(2)新零售变革:龙头引领业态创新,提供更高效率、更优体验、更高性价比 (19)(3)在新零售下实体店的价值体现在:用户与数据,营造消费场景引流,最后1-3 公里的配送价值 (20)3、品牌服饰 (21)4、家用电器 (24)四、服务消费 (28)1、游戏娱乐 (28)2、餐饮旅游 (31)(1)我国旅游行业迎来黄金十年 (31)(2)看好有改革机遇的传统景区和快速扩张的休闲旅游 (33)3、医疗服务 (34)(1)医疗服务行业保持高增长,医改进入深水区带动医院收入结构调整 (34)(2)产业基本面持续向好,关注创新药、连锁、体检和保健品 (35)4、现代物流 (36)消费从GDP贡献中的配角走向主角:中产崛起提高消费能力,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的80和90后成为消费主力,新业态涌现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深圳调研:哪些城市有望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书房信息咨询
![深圳调研:哪些城市有望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书房信息咨询](https://img.taocdn.com/s3/m/2ae0eb2eb90d6c85ed3ac614.png)
深圳调研:哪些城市有望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通过对2017年全国重点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进行梳理,有11个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5000亿元,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成都、武汉、深圳、天津、杭州、南京和苏州。
结合上述城市2017年的GDP(专题阅读)总量可以发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5000亿元的城市,其GDP总量均超过1万亿元。
这表明经济发展与消费能力有着必然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当地居民的消费能力越高。
上书房信息咨询市场调研中心致力于市场调查研究十余年之久,拥有一流的专业调研执行团队,已累计为500余家各类客户提供了研究咨询、调研执行、数据分析等专业信息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可和支持。
衡量一座城市是否有资格成为国际性消费中心城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并非唯一标准。
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者人均消费、实际利用外资额度、国际及地区航线数量等,均是需要关注的指标。
在入境旅游者人均消费额度中,北京、天津、南京和苏州均超1000美元,尤其是南京和苏州在GDP并非十分靠前的背景下,入境旅游者人均消费额度却排名全国前列,表明当地可以提供给旅游者更国际化、更丰富的旅游消费产品。
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5000亿元的城市均有望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外,青岛、西安、厦门因其他数据突出,亦在有力竞争者之列。
其中,青岛市全市累计有130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255个项目,在全国排名前列。
此外,青岛市早在2017年初便争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显示了当地政府的前瞻性。
西安市2017年GDP为7469.85亿元,虽然距迈入万亿元门槛还有一定差距,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4330亿元,与上述11个城市比较接近。
可以看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消费潜力不凡。
厦门常住人口仅401万人,2017年入境旅游者的人均消费达到833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0亿美元,这两项数据均排名全国前列,显示了厦门市的旅游产业丰富度和对外开放度。
2017年中国消费升级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消费升级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b751c926fff705cc170aa8.png)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正文目录一、现状:“消费升级”仍是主旋律 (4)(一)驱动:收入水平提升和人口结构变化 (4)1、收入水平提升,中产阶级迅速崛起 (4)2、人口结构变化,80、90后成为新一代消费主体 (7)(二)表现:追求个性化、高品质、安全健康及精神需求满足 (9)1、更追求精神层面需求的满足 (9)2、追新逐异,追求个性化、差异化需求 (10)3、对专业性、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 (11)二、展望:以邻为镜,从日本历史看中国的消费升级 (13)(一)未富先老:1979年的日本经济,1985年的日本人口结构 (13)(二)幅员辽阔:不同区域处于不同消费时代 (15)1、日本消费经历四个时代 (15)2、中国:总体处于第三消费社会,加速向第四消费社会转变 (16)图目录图1: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4)图2:上层中产阶级和大众中产阶级消费支出结构差异 (4)图3:不同家庭月消费(千元) (6)图4:消费人口组成变化(百万户) (6)图5:中产阶级人口中三、四线城市占比将显著提升 (7)图6:中国近年来老年人口和青少年人口比例趋升 (7)图7:中国劳动力人口占比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8)图8:泛90后消费意愿和信心指数 (8)图9:近年来食品类产品消费占比迅速下降(%) (10)图10:近年来体验式消费兴起(%) (10)图11:淘宝消费者主要消费需求调查(%) (11)图12:淘宝商家自身核心卖点调查(%) (11)图13:Under Armour在我国业绩连年大增 (12)图14:2016年京东母婴市场各细分品类品牌排行 (12)图15:天猫国际2016健康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速(%) (13)图16:天猫国际消费品种母婴类产品占比大幅提升(%) (13)图17:中国和日本人均GDP变化 (14)图18:中国和日本的消费率变动 (14)图19:中国和日本人口结构变化 (15)图20:日本各时期消费特征及中国当前所处阶段对比 (17)图21:近年来一线城市精神/物质消费比提升 (18)图22:共享单车用户及行业渗透率快速上升 (18)图23:三四线城市汽车销量占比提升 (19)图24:2016年三四线城市网购消费额占比超过一二线城市 (19)图25:不同城市人群海淘购物占比差异(%) (20)图26:日本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 (21)图27:日本生活消费支出指数 (21)一、现状:“消费升级”仍是主旋律(一)驱动:收入水平提升和人口结构变化1、收入水平提升,中产阶级迅速崛起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消费能力的高低,并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消费信心、消费欲望和消费潜能。
2017年中国消费者报告-5页文档资料
![2017年中国消费者报告-5页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4df9e95aa00b52acfc7ca66.png)
2017年中国消费者报告随着中国经济温和增长,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的中国城市消费者都面临着生活各方面的压力,从而促使他们在消费上更趋保守,英敏特报告《2017年中国消费者报告》指出,与上一年相比,被访的中国城市消费者在支出增加上,如在各细分消费市场的支出上升的消费者平均比例从43%下降到36%,同时,他们趋向于节约开支,近一半(49%)的受访者称他们在2016年的花销控制在“基本不变”。
不过,尽管中国城市消费者整体上对未来财务状况持有乐观态度,但他们已经倾向于未雨绸缪,且试图判断每次购物的性价比。
英敏特数据显示,2016年消费总支出增长10.5%,达到335,110亿元人民币,其他快速增长的支出方面包括交通、旅游度假、娱乐、非处方药和医药。
英敏特预测,未来五年消费支出将继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放缓到8.4%(相比2011-2016年间的10.4%)。
届时,旅游度假将超过服装,成为第三重要的消费市场。
同时,交通、休闲和娱乐以及美容在排位上也会向前提升。
英敏特研究总监顾菁表示,“更多选择、更高质量和更为便利的整体消费升级将推动2017年消费稳定增长。
未来五年至2021年,消费产品和服务市场预计将保持积极发展,其中健康和体验是两大主题。
当然,一到三线城市消费者的花销趋势比较接近,他们最舍得在旅游度假方面花钱,而在酒精饮料上的开销最少。
他们花在家庭消费食品、服装及配饰和外出就餐方面的支出也显著变多,虽然在这些方面全国消费者整体支出增幅并不高,这或也说明较低线城市以及乡镇消费者可能尚未将这些方面作为升级生活品质的一部分,因此,这些方面的未来支出持续增长的空间非常广阔。
”事实上,消费者依旧渴望更健康和更精彩的生活方式,从而促使他们对于消费上更趋向明智,在购买前判断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以达到享受生活方式的升级。
“拥有更健康的?食习惯”(80%)和“进行更多的锻炼活动”(75%)是中国消费者2017年一定要去实现的前两大目标。
2017年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上书房信息咨询
![2017年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上书房信息咨询](https://img.taocdn.com/s3/m/0cbba7cf3186bceb19e8bb92.png)
2017年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SM (C-CSI )品牌排名和分析报告,据悉,该指数2015年首次推出即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品牌政策专项资金的扶持。
本年度C-CSI得分71.3分,下滑1.5分。
快消、耐消和服务三大行业满意度接近。
耐用品中家电类,特别是厨房相关电器(整体厨房、净水器、电烤箱、微波炉)和信息通讯类产品(笔记本电脑、手机)得到消费者较高评价,而中介、培训、汽车后市场和母婴相关的一众服务品类受到较多诟病。
从C-CSI第一名的品牌归属地来看,中国品牌占比60.0%,相对去年增长显著。
以手机行业为例,华为首次成功逆袭苹果,摘取C-CSI桂冠。
vivo也超越三星,占据品类第三名的位置。
从代际看,50后的年长者满意度最低。
银发浪潮中市场机会的把握仍需更多着眼于用户需求的真正满足。
从区域看,经济发展水平与满意度依然关联密切。
以长三角和京津冀为核心的东部地区满意度整体较高,而陕甘宁和云贵广西地区满意度偏低。
十多年以来,上书房信息咨询建立并完善一整套完整的满意度调查模型,并成功运用于餐饮、医院、服务等多种业态,完成案例8,000例,有效样本1,000,000份。
中国顾客满意度调查2017年度结果显示,中国整体C-CSI得分为71.3分,相较去年有小幅回落。
和增长中的美国与韩国相比,差距再度扩大。
更具意味的是,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并非用户对产品和服务表达了更多的不满,而是相同满意表述下,越来越少的忠诚承诺。
消费者满意度最高和最低的行业是哪些?家电,特别是厨房家电满意度提升;中介、培训、汽车后市场和母婴类满意度垫底与整体趋势一致,快消品、耐消品和服务业的C-CSI得分均有所回落。
去年表现相对领先的服务业,今年未能延续优势,得分回归平均水平,三大行业之间已无明显差距。
调查涉及的145个品类中,耐消品类满意度表现最佳。
得分处于前列的20个品类中,近半数为家电和信息通讯产品。
家电行业成熟和良好的竞争环境,保证并持续改善着用户的满意度水平。
2017年中国家具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上书房信息咨询
![2017年中国家具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上书房信息咨询](https://img.taocdn.com/s3/m/ede2eb347375a417866f8fe8.png)
2017年中国家具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为了解消费者对家具行业的满意度状况,研究分析引起消费者投诉的主要原因,引导家具企业改善服务质量,促进家具行业健康发展,中国权威家具产经媒体组织开展了2017年中国家具消费者满意度调查。
本次调查自2017年3月1日启动,截止至2017年3月12日,工作人员通过相关网站、实地及微信等渠道,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10000份。
问卷内容涵盖家具产品质量、购买渠道、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家具消费者对各个环节的满意度状况。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受访者基本情况问卷显示,受访者中,女性消费者居多,年龄主要集中在18~30岁之间,现在使用的家具多为3年内购买的,受访者分属多个省份,既包括一线城市、直辖市,也包括边疆地区,以广东、湖南、北京为主。
总的来看,受访对象比较符合当前我国家具消费者的总体特点,他们是当前家具消费的主力,年龄背景、地域分布以及性别特征决定他们的评价和态度能较全面地代表大部分家具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感知。
二、家具消费体验和满意度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对家具行业基本满意,但整体满意度水平较低。
在10000名被调查者中,仅有10%的被调查者表示“很满意”。
在性别差异方面,男性被调查者的不满意率(11.11%)略高于女性被调查者(3.64%)约7.5个百分点;同时男性被调查者的整体满意度水平略高于女性被调查者。
在年龄方面,31—50岁年龄段的被调查者的不满意率要高于其他年龄段的被调查者;其中以50岁以上和26—30岁年龄段的被调查者的满意度水平最高。
在产品风格方面,4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中式风格,2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欧美风格。
男性被调查者中选择中式风格的达到了55.56%,30岁以上年龄段的被调查中选择中式风格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60%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再次购买正在使用的家具品牌,无明显性别差异。
而26—30年龄段的消费者忠诚度相对较低,这比较符合年轻消费者追求潮流新品及更好服务的现实情况。
2017年最新版中国消费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展望分析报告Word版
![2017年最新版中国消费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展望分析报告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34f7dd2cc58bd63186bd73.png)
2017年中国消费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6月出版文本目录1、消费升级之幼教 (8)1.1、增长迅速,支撑强劲 (8)1.2、规模庞大,集中度低 (9)1.3、一线大城市幼儿园整体供不应求 (10)2、消费升级之 K12 教育培训 (12)2.1、行业增长逻辑之一:高考改革启动 (12)2.2、行业增长逻辑之二:义务教育阶段竞争激烈,课外培训需求旺盛 (15)2.3、千亿市场,集中度低 (20)2.4、新民促法对 K12 教育培训行业影响不大 (23)2.5、国内主要 K12 教育品牌对比 (24)3、消费升级之宠物经济——消费溢出效应 (24)3.1、美国宠物行业发展现状 (24)3.2、宠物产业链分析 (29)3.3、国内宠物产业方兴未艾,千亿蓝海亟待开拓 (37)3.4、国内重点公司分析 (51)4、消费升级之精神消费——付费新趋势 (55)4.1、付费视频 (57)4.2、付费动漫 (61)4.3、付费音乐 (64)5、消费升级之医养结合:人口基数支撑万亿投资空间 (68)5.1、理想化的医养结合产业生态 (69)5.2、具体路径下的选择 (70)5.3、政策下的几点期待与突破 (71)5.4、相关上市公司分析 (72)5.5、康复医疗站在风口 (74)5.6、坚实的人口消费者基础 (74)5.7、行业拐点已然来临 (75)5.8、从“湘雅模式”看康复医疗共赢之路 (78)图表目录图表 1:我国民办幼儿园数量稳定增长 (8)图表 2:我国在园人数和毛入园率稳步增长 (8)图表 3:我国人口出生率企稳回升 (9)图表 4:北京、上海、深圳幼儿园数量均在 1500 家左右 (11)图表 5:一线大城市幼儿园平均容纳人数偏多 (11)图表 6:浙江省考试时间安排 (13)图表 7:上海市民办小学规模稳中有降 (16)图表 8:上海市民办中学规模下降 (16)图表 9:上海民办小学、初中录取率 (17)图表 10:北京民办小学前期增长快,14 年下降 (18)图表 11:北京民办中学在校生人数下滑 (18)图表 12:北京重点小学资源不均衡 (19)图表 13:北京学区房紧张 (19)图表 14:学区房均价比非学区房高出 15% (20)图表 15:K12 教育市场蛋糕切分示意图 (21)图表 16:小学在校人数开始回升 (21)图表 17:0-14 岁人口抽样数近年来平稳 (22)图表 18:二孩出生率上升明显 (22)图表 19:大众富裕阶层数量接近 1500 万人 (23)图表 20:大众富裕阶层以 30-39 岁人群为主体 (23)图表 21:北美宠物经济产值最大 (24)图表 22:美国家庭养宠比例高达 65% (25)图表 23:美国宠物产业支出增速快于人均 GDP 增速 (25)。
2017年中国消费升级现状及投资预测研究咨询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消费升级现状及投资预测研究咨询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0b7ee52cf84b9d528ea7acd.png)
2017年中国消费升级现状及投资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7年10月正文目录1. 如火如荼——中国消费升级现状 (6)1.1消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6)1.2第三次消费升级浪潮 (11)1.3政策积极推进消费升级 (12)2. 他山之石——消费升级海外经验借鉴 (13)2.1美国消费升级经验 (13)2.2日本消费升级经验 (19)2.3韩国消费升级经验 (24)2.4 海外消费升级经验总结及借鉴 (30)3. 需求引领——消费升级逻辑框架及路径选择 (31)3.1消费需求 (31)3.1.1 经济特性:收入水平、消费分配和城镇化推动消费升级 (31)3.1.2 生理属性:人口年龄结构推动消费升级 (33)3.1.3 社会属性:消费观念、社会阶层和消费渠道合力推动消费升级 (34)3.2消费供给 (36)3.3消费升级路径 (37)4.浪沙淘金——消费升级投资机会分析 (39)4.1定性分析:三角度掘金消费升级投资机会 (39)4.2定量分析:消费升级细分行业配置 (40)图目录图1 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 (6)图2 中美日韩四国消费率 (6)图3 食品类、服饰类、日用品类消费占比 (7)图4 石油及制品、汽车类消费占比 (8)图5家用器材、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消费占比 (8)图6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消费占比 (9)图7服务业支出细分占比 (9)图8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10)图9 城乡消费水平对比 (10)图10城乡各项支出年复合增长率 (11)图11美国人均GDP和消费率 (15)图12 美国三大消费品占比 (16)图13 美国耐用品消费支出占比 (16)图14 美国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占比 (16)图15 服务型消费支出占比 (17)图16 美国人口年龄分布 (17)图17 美国城镇人口比重 (18)图18 美国联邦财政支出和占GDP比例 (18)图19 美国三大产业占比 (19)图20 日本人均GDP和家庭消费 (21)图21 日本三大消费品占比 (21)图22 日本耐用品支出占比 (22)图23 日本非耐用品占比支出 (22)图24 服务业支出细分占比 (23)图25 日本人口年龄分布 (23)图26 日本科研支出占比 (24)图27 日本三大产业结构 (24)图28 韩国人均GDP和消费率 (26)图29 韩国各类消费品支出占比 (26)图30 韩国非耐用品支出占比 (27)图31 韩国耐用品支出占比 (27)图32 韩国服务业各项支出占比 (28)图33 韩国人口年龄分布 (28)图34 韩国城镇人口占比 (29)图35 韩国科研支出占比 (29)图36韩国各产业对GDP贡献率 (30)图37消费升级逻辑框架 (31)图38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2)图39 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32)图40中国城乡年度消费支出和城镇人口比重 (33)图41 中国人口年龄分布 (33)图42 新世代消费潜力巨大 (35)图43 未来上层中产和富裕群体对消费增量的贡献巨大 (36)图44 中国三大产业占比 (37)图45 马斯洛需求层次规律 (39)图46 净资产收益率和年度股息率散点图 (41)图47 市盈率和PE (42)图48 行业集中度 (42)表目录表1:消费升级对比 (12)表2:消费政策 (12)表3: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 (31)表4:老一代与新一代消费者消费观念对比 (35)表5:各行业PE、股息率和ROE (42)表6:各行业数据 (43)1. 如火如荼——中国消费升级现状1.1消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消费成为稳增长压舱石:近年来,消费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2016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4.6%,连续三年回升。
2017年零售市场评估调研-上书房信息咨询
![2017年零售市场评估调研-上书房信息咨询](https://img.taocdn.com/s3/m/157fe9b8284ac850ad0242d7.png)
2017年零售市场评估调研2017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7409亿元,增长6.7%。
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0613亿元,增长8.1%。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2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754亿元,同比增长9.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981亿元,增长10.1%。
2017年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4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972亿元,增长11.8%。
按消费类型分,12月份,餐饮收入3689亿元,同比增长10.1%;商品零售31045亿元,增长9.3%。
2017年全年,餐饮收入39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商品零售326618亿元,增长10.2%。
在商品零售中,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6417亿元,同比增长6.8%。
2017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50861亿元,比上年增长8.2%。
2017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06亿元,增长2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0%;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8.6%、20.3%和30.8%。
2017年全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7.3%、6.7%、9.1%和8.0%。
增速虽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平稳增长;而且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业态继续快速发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增速比上月略降0.2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比上月有所收窄,表明消费品市场总体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1.网上零售继续快速增长。
全国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0.3%,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9.9个百分点。
2017年国民生活总体满意度调查-上书房信息咨询
![2017年国民生活总体满意度调查-上书房信息咨询](https://img.taocdn.com/s3/m/833c89c2d15abe23482f4dd3.png)
2017年国民生活总体满意度调查百姓投资意愿趋于稳健,保险成投资首选调查发现,2017年中国百姓投资心态整体呈现“稳健”、“保守”状态,“保险”成为了人们投资的“香饽饽”,投资意愿2017年上升到了八年来的最高点。
2017年百姓股票投资意愿基本与去年相当,略有上升,并且是近六年来的相对高位。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中,三线城市的投资方式更“勇敢”再选择“激进”投资的选项中,三线城市(58.41%)的意愿明显高于二线城市高于一线城市。
调查发现2:30万“高收入”成拐点,再多未必就幸福调查发现,虽然“收入多少”与“幸福感”基本呈“正相关”,但我们发现:年收入在30万形成一个幸福的拐点。
超过三十万的家庭随着收入越高,幸福感逐渐下降。
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幸福感低于8-12万的家庭。
他们当中,感觉到“不幸福”的人群比例几乎与低收入群体(年收入1-3万元)相当。
“钱”真的不是万能的。
调查发现3:小城最温暖,幸福感“十项全能”“小城市”幸福感来自哪里?简言之就是“十项全能”——对目前生活状态的打分,从收入状况到食品安全,从住房条件到交通出行,调查列出的10个选项地级市全面超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小城”居民不仅感受幸福,对未来也更有充满信心。
调查发现,有56.73%的地级市受访者认为2017年他们的收入将会增加,远超过大城市。
预计收入会减少的比例,也低于大城市。
调查发现4:一线城市“忙充电”二线城市“重养生”70后成为2017年更愿意投入“自身大脑建设”的主力,有着强烈的教育培训需求;不同收入的人群中,年收入在3-8万和20-30万的受访者在教育培训上的消费意愿最高。
从区域看,一线城市在“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上,表现出了明显高出二三线城市的消费意愿;以北京为代表的所有一线城市均在“教育培训”消费意愿的前十位。
调查发现5:“情感生活”上升为影响幸福的主因素!什么影响着人们的幸福?调查用10年时间寻找着答案,我们发现,过去10年,影响中国人幸福感的因素正在发生变化。
2017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上书房信息咨询
![2017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上书房信息咨询](https://img.taocdn.com/s3/m/dc4700ca49649b6648d747d9.png)
2017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伴随消费观念升级,消费者日益呈现出多元细分的消费诉求;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科技加速产业应用,切实进入到消费层面;“信用服务”成为消费生态的重要支撑,为共享经济等新模式赋能;线上线下消费渠道边界愈发融合,形成以“消费者数据”为核心的零售新生态。
消费观升级,消费者需求呈多元细分趋势随着互联网消费人群主体的改变和我国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进一步提升,国内消费需求出现较多新变化。
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等新消费需求爆发,不同年龄层消费者也呈现出愈发多元、细分的消费诉求。
追求健康也成为消费观升级的表现之一。
其中90后注重加强自身的形象管理:重视皮肤状况,偏爱基础型自然护肤产品,更关注口腔清洁与牙齿美白等健康细节。
同时也注重局部塑形,偏爱家庭类小型健身器材。
而80后更在意吃得健康,追求健康均衡的饮食。
杂粮成为他们健康食品中偏好最高的食物;新鲜水果和沙拉颇受80后小白领的喜爱,他们在选择外卖商户时,也更偏爱品质商家。
需求升级的背后,是消费者不断升级、趋于成熟的消费观,重要表现之一则是理性消费的观念日益显现。
一方面,国别、品牌这些标签正在被弱化,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进口或者大品牌,而更注重产品本身的品质。
另一方面,消费者更理性看待消费需求,更愿意接受二手产品的买卖,也间接推动了闲置交易市场繁荣。
据报告显示,闲置分享平台呈高速增长,年增长率达79%,90后年轻群体是闲置物品交易主力军。
3C数码、个护美妆和手机等小件闲置物品,通过二手交易平台有效发挥二次作用。
理性消费观的升级也促进二手车市场高速增长,根据数据,从人群分布来看,年轻人对二手车的接受度更高,他们也更偏爱紧凑型车和中型车等实用型车。
看来新旧不重要,经济实用才是关键。
此外,据报告显示作为消费升级的主力,80后和90后不仅消费潜力不容小觑,根据挖财数据,收入来源也更多元。
相对其他年龄群体,他们更愿意接受互联网理财等新型理财方式和产品,投资理财金额增速更高。
2017年消费升级分析报告
![2017年消费升级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be258245727a5e9856a61cc.png)
2017年消费升级分析报告2017年12月目录一、收入提升消费潜力,未来路在何方 (5)1、中国当前收入概况 (6)(1)城镇居民收入概况 (7)(2)农村居民收入概况 (8)2、我国居民消费现状 (9)(1)城镇居民消费现状 (9)(2)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10)3、消费升级之路在何方 (11)二、历史经验借鉴 (11)1、日本是中国消费升级的最好借鉴 (12)(1)恩格尔系数中日可比性更强 (12)(2)中日同样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 (13)(3)文化特征决定消费共性 (14)2、日本的消费升级经验 (15)(1)7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消费结构演变 (15)(2)细分消费品增长潜力 (17)(3)日本的消费升级之路 (20)3、美国的消费升级经验 (20)三、具有消费升级潜力的行业 (22)1、文化娱乐满足年轻群体新潮流体验 (23)2、课外教育需求爆发 (24)3、医疗健康消费升级确定,关注老龄化两面性 (25)4、加工食品注重便捷化、品质化 (27)5、旅游消费迎来分层升级 (28)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人口结构的转变,消费升级将成为我国未来消费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
就全国情况来看,人均收入的稳步提升,为我国消费升级提供了潜在动力。
同时,城镇和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虽然下降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较高水平,未来消费升级的空间巨大。
为了探寻中国的消费升级路径,我们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入手,分析发达经济体的消费变迁过程,希望从中寻找到中国未来消费升级的变迁方向。
在中国消费升级的参照国家选择上,我们对比了美国、日本两大经济体,认为日本可能是中国消费升级过程中更容易借鉴的对象。
得出这一结论,既源于消费数据的可比和可得性,也源于人口结构和文化方面的因素。
总的来看,在1975-2000年这段时间内,日本家庭消费呈现出必选消费占比下降、可选消费占比提升的特点。
在日本消费升级前期(1975-1995年),加工食品、教育、光热水、交通、通信增速较高,对应我国农村人口未来消费升级的主要方向;而日本消费升级后期(1980-2000年),更广泛品类的加工食品、光热水、交际美容、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增速更高,对应我国城镇人口消费升级的方向。
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报告 2017 35页
![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报告 2017 35页](https://img.taocdn.com/s3/m/a3ea2988b8f67c1cfad6b864.png)
随手记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报告 Consumer Trends Report& SUISHOUJI 2017总览篇C h a p t e r.012016年,全国年轻人人均收入为6726元/月,月均支出为4386元/月,月收入在8500元以上的占比达到53%,而这类人群可谓是消费转型的中坚力量,中产阶级的崛起并非空穴来风。
年轻人挣了多少钱? 花了多少钱? 月平均收入8500元以上占比收入支出6726元4386元月收入8500元以上53%100020003000400050006000全国年轻人人均收入和支出年轻人还存钱吗?全国年轻人人均收入为6726元/月,月均支出为4386元/月,收支比为3:2。
2015年至2016年,年轻人月存款从2030元,增加到2340元。
这样的实际情况和人们对年轻人不存钱的刻板印象形成反差,随着80、90后的逐渐成熟,年轻人的消费已经越来越趋理性。
2030元2340元5001000150020002016年2015年1530元2014年月存款平均数3:2收支比用户更在意哪一个方面的支出?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年轻人消费领域TOP3为:金融保险、居家物业、衣服饰品。
金融保险居家物业衣服饰品年轻人消费领域TOP3年轻人财务行为有什么特点? 9月份记账用户数最多,与部分学生群体开学后开销多,开始记账有关系。
每天记账高峰期发生在晚上10点前后,用户对今天一天的开销作总结。
每月平均记账次数在41笔左右。
年轻人在人情往来上平均花了多少钱?去年年轻人在人情方面的支出金额总共超过100亿,请客吃饭、孝敬父母和发红包是支出最多的前三个类目。
其中,去年人均发出2903元的红包,其中有超过60%的年轻人使用微信、QQ、支付宝等在线支付方式发红包。
在金钱往来方面,2016年年轻人共向外借出26.6亿元,收回的金额为10.7亿元,还钱率不及五成。
总借出总收回1.请客吃饭2.孝敬父母3.发红包人情支出排行榜top310.7亿26.6亿100亿人情支出总超过使用微信红包、QQ红包等在线支付方式60%共享经济已经让国民养成习惯?2016年网约车用户数量相比2014年上涨17倍,人均金额也翻番,从每人年均62元上涨到681元。
美团点评:2017年度大众生活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美团点评:2017年度大众生活消费趋势洞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95416e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9.png)
美团点评:2017年度大众生活消费趋势洞察报告2018年1月31日,美团点评营销研究中心正式发布《2017年度大众生活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该报告立足于本地化生活服务领域,基于平台数据研究和消费洞察能力,通过“生活消费”、“城市亮点”、“商业力量”三大版块的数据呈现,透视主流人群消费变化,呈现本地生活商业趋势。
洞察摘要•报告显示,中国大众消费呈现出了多元化、品质化的特点。
在吃喝玩美的日常生活领域,体验和个性成为大众热门搜索关键词,而在婚家孕娃学的新生活领域,专业和品质则成为广受欢迎的新方向。
•2017消费关键词【品质生活】:吃——上得格调厅堂,下得深夜食堂;喝——喜新不旧;玩——极致体验;美——内外兼修、男士也爱美;婚——个性秀场;家——化繁为简;孕——精细科学;娃——全面呵护;学——学会生活。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亮点】:北京——活要文艺;上海——活要情调;深圳——活要尽兴;广州——活要休闲;西安——活要包容;成都——活要洒脱;杭州——活要出彩。
•报告也洞察了【商业力量】:包含全国十大热门商圈;最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六大国外菜系、六大国内菜系;中国消费者最热衷的三类休闲活动;消费者连续消费行为频次最高;线上交易线下服务前五名等。
1)消费升级,小众变大众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进入加速阶段,消费者倾向于追求一种自我价值实现,更多关注生活的品质化,前几年看似小众的新消费市场,如今受到更多消费用户群体的欢迎。
从美团点评营销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大众消费呈现出了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
在吃喝玩美的日常生活领域,体验和个性成为大众热门搜索关键词,而在婚家孕娃学的新生活领域,专业和品质则成为广受欢迎的新方向。
以“吃”为例,传统美食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追求,以Brunch 为代表的健康美食,在不同于传统饮食习惯的当下,成为年轻人追崇的风向标,该报告显示,“Brunch”关键词在美团点评平台的搜索量同比提升137%,而源自于日系文化的“居酒屋”在平台上的搜索量同比提升更是高达355%。
2017新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2017新消费趋势洞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9aabef60975f46527d3e15f.png)
中国各产业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化
单位:亿元 384220.5 346149.7 282040.3 296236.0 18.8%
2010-2016年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8.5% 零售总额增速(%)
14.5%
13.2%
12.0%
10.7%
10.4% 332316
300931 271896 60862.1 242843 214433 2015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6 187206 158008
2017/9/26
2
1
新消费兴起
2017/9/26
3
不同国家在相似的经济发展阶段,发生消费特征的转变
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完成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后,居民消费亦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个性化消费崛起;从人均GDP、城镇化水平、 人口结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等各方面来看,现阶段我国正经历与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相似的发展阶段,我国消费 者发生转变,步入新消费阶段。 我国现阶段与七八十年代日本的社会发展情况对比
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为新消费搭建高效和高体验的消费链条
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物流、销售等社会消费品产业链各环节,打通各个环节的信息流通,增加各个环节的协同效应,提升整 个消费链条的效率和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数字化平台
商品数字化
大幅提升商品的触达性,同时可以让消费者 更多参与到商品的设计环节
消费场景数字化
21810
24565
26955
28844
31195
33616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度大众生活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大众消费呈现出了多元化、品质化的特点。
在吃喝玩美的日常生活领域,体验和个性成为大众热门搜索关键词,而在婚家孕娃学的新生活领域,专业和品质则成为广受欢迎的新方向。
2017消费关键词【品质生活】:吃——上得格调厅堂,下得深夜食堂;喝——喜新不旧;玩——极致体验;美——内外兼修、男士也爱美;婚——个性秀场;家——化繁为简;孕——精细科学;娃——全面呵护;学——学会生活。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亮点】:北京——活要文艺;上海——活要情调;深圳——活要尽兴;广州——活要休闲;西安——活要包容;成都——活要洒脱;杭州——活要出彩。
报告也洞察了【商业力量】:包含全国十大热门商圈;最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六大国外菜系、六大国内菜系;中国消费者最热衷的三类休闲活动;消费者连续消费行为频次最高;线上交易线下服务前五名等。
1)消费升级,小众变大众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进入加速阶段,消费者倾向于追求一种自我价值实现,更多关注生活的品质化,前几年看似小众的新消费市场,如今受到更多消费用户群体的欢迎。
从美团点评营销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大众消费呈现出了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
在吃喝玩美的日常生活领域,体验和个性成为大众热门搜索关键词,而在婚家孕娃学的新生活领域,专业和品质则成为广受欢迎的新方向。
以“吃”为例,传统美食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追求,以Brunch为代表的健康美食,在不同于传统饮食习惯的当下,成为年轻人追崇的风向标,该报告显示,“Brunch”关键词在美团点评平台的搜索量同比提升137%,而源自于日系文化的“居酒屋”在平台上的搜索量同比提升更是高达355%。
此外,随着外卖业务的普及,数据显示22:00~02:00的凌晨时段,外卖整体订单量同比提升315%,“夜食族”抛弃方便面,选择更优质的食物也足以证明,“上得格调厅堂,下得深夜食堂”成为美食消费的大势所趋。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该报告首度以数据化方式,诠释大众消费对于生活之“美”的需求趋势。
数据显示,美容焕肤的在线团单数环比提升486%,与“微整形”相关的信息搜索也同比增长141%,可见消费者对于美的关注,在2017年出现爆发式增长。
即便如“冰点脱毛”这样以往相对小众的服务需求,其相关搜索环比也高达88%。
与以往认知中“美”是女性专属,而男性禁忌话题的观点不同,美团点评大众生活消费趋势洞察报告的数据显示,男士爱美俨然成为另一种现实状态,专属的“男性祛痘”品类交易额增长315%,果然是“小鲜肉”大行其道的时代,而更man的“男性造型”关键字搜索量稳居第一,可见无论是“时尚鲜肉”还是“直男需求”大家对于美的取向是一致的。
随着社会消费能力的逐步提升,大众消费趋向于个性化、品质化,该报告选择“品质生活”作为2017年的消费关键字,通过吃喝玩美与婚家孕娃学的品质全面提升,精致生活俨然成为消费主流。
2)消费分布,调性成气质
该报告第二部分则侧重于一二线城市的个性气质,通过本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呈现出独特的城市文化风韵。
以“北京”为例,数据显示,北京地区在“体验剧院”和“场馆”类别中,数量领先于其他城市,从侧面反映出,北京地区消费者对于文化娱乐拥有较大的需求,而这也和我们一般认知中,北京众多的相声会馆、艺术剧院、话剧场等情况是相符合。
另一方面,北京地区消费者搜索“SPA”相关的信息量也是排名领先,显然北京的消费者,在精神和物质层面的消费,都有较高的要求。
有趣的是,“杭州”则呈现另一种不同的趋势。
报告从婚庆角度切入,随着定制婚礼、创意婚礼的风靡,使得如今婚礼市场整体的费用水平水涨船高,而杭州地区更是全国婚庆花费排名第一的城市。
有趣的是,杭州另一个消费关键词则是“男生也爱美”,数据显示,杭州男士消费者在“美”相关领域的交易额占全国整体的排名第一,有趣的是,这与某电商平台公布的数据有着相同的结论。
关于地区的生活消费趋势,本次发布的报告甄选具有标杆意义的数据,并对其他数据互相印证分析,从而对样本城市赋予不同的个性关键词。
无论是“活要情调”的上海,“活要休闲”的广州,抑或是“活要洒脱”的成都,它们都反映出,城市文化的根基从未动摇,而
生活消费的趋势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这种改变既保持文化的传承性,又具有文化的多样性。
以往这种城市文化将我们生活的细节包裹起来很难洞察,而美团点评营销研究中心,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将人、地域、消费和文化相结合,帮助我们透过现象洞察到了细微。
3)消费迁移线下融合线上
2017年度大众消费趋势洞察报告的第三部分是“商业力量”板块。
该板块分别从“商圈”“中国消费者喜好度”“线上消费线下服务”的不同维度,呈现大众消费的现状。
报告显示,“全国十大热门商圈”中北京和上海地区占据前top5的席位,而南京新街口、杭州武林广场与深圳福田中心区,则排入前十。
在消费趋势上,“最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国内菜系”分别是排名第一的川菜与紧随其后的粤菜、江浙菜,南方菜系的热度在回暖。
而川菜的主力依然是其特色的“川味火锅”,前几年较热的湘菜和东北菜依然上榜。
“最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国外菜系”排名第一是日料,其中人气推荐的菜品包括了三文鱼刺身、烤鳗鱼和海胆。
第二名的泰国菜凭借风味独特的“冬阴功汤”异军突起,持续多年大红后,终于拥有挑战日料的资本。
遗憾的是,传统格调西餐意大利菜和法国菜则继续保持第三第四名,并没有太亮眼的表现。
休闲娱乐方面,养生、量贩式KTV和三美(美发美容美甲)领军休闲娱乐消费的前三甲。
而消费者连续消费频次最高的是“用餐+电影”的组合方式,这显然和我们生活感知是相同的,其次“用餐+美甲”和“用餐+美发”则让我们看到,女性消费对于线下实体消费的影响依然举足轻重。
最后从全量的数据来看,“美食”依然保持线上消费者消费频次最高的类别,“电影”和“养生保健”则继续保持其影响力,三者占据了大众消费生活的总要部分。
此外“量贩式KTV”随着互联网经济助推下的“mini KTV吧”如雨后春笋般成为线下体验式经济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