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语言魅力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要充满魅力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要充满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37c5895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0.png)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要充满魅力我们要注重声音的魅力。
语文教师的声音是语文课堂的第一道风景线,它直接决定了学生对课堂的第一印象。
我们要以清晰、响亮、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来讲课。
我们要把握好语速和语调,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在讲解课文、诵读古诗、解答疑问时,我们都要用娓娓动听的语音来展示语文的魅力,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要注重语言的生动性。
小学语文课堂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舞台,我们要通过生动的语言来营造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氛围。
我们可以借助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讲解课文,让语文知识在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中得到展示。
我们还可以通过讲解成语、歇后语等民间俗语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
我们要注重言行的一致性。
要成为一个魅力十足的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在语言上饶有趣味,而且在言行上也要具备一贯的魅力。
我们要用真诚、关爱的态度对待学生,用和蔼、亲切的语言与学生交流,用坚定、自信的行动展示自己的风采。
只有在言行一致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魅力教师。
我们要注重语言的情感色彩。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
我们要在语文课堂中注入对语文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对生活的热情,让这些情感在我们的语言中得到表达。
在讲授古文时,我们可以表现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在解读现代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表现出对当代作家的理解之情。
我们还可以通过展示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赞扬,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到爱与温暖,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向往之情。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充满魅力,就要注重声音的魅力、语言的生动性、言行的一致性和语言的情感色彩。
只有在这四个方面都做到位,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地方,让学生在我们的语言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爱上语文,走进语文的世界。
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的魅力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的魅力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135d40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f.png)
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的魅力研究语文课堂是小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字的重要场所,语文课堂中的语言丰富多彩,充满魅力。
语文课堂的语言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和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沟通、交流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的魅力,包括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的韵律美和语言的情感表达。
一、语言的表达能力语文课堂中语言的魅力主要来自于语言的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教师在教学中会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作文写作等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中的语言,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思维的表达和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体验,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得到展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除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语文课堂中的语言还可以激发教师的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语言丰富的表达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的表达能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
二、语言的韵律美语文课堂中语言的魅力还表现在语言的韵律美上。
诗歌、散文、故事等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特有的韵律美,这种韵律美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语文课堂中教师常常会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词、演讲名篇等活动,通过声音的起伏、速度的变化等表现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和韵律美,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语文课堂中的语言韵律美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朗读诗歌、散文时,需要通过语音语调、停顿和情感表达等方式来展现文学作品的内在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
语言之美,尽在课堂
![语言之美,尽在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1d8fc15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1.png)
语言之美,尽在课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它是人类思想和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联系世界的桥梁。
在语言的魅力和美丽中,尽在课堂中展现出来。
学生在语言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的基本知识,更是感受着语言之美。
语言课堂是学生接触语言的最主要途径,在这里,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了语言的规则,更是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和美丽。
语言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场所,学生在这里掌握了语法、词汇和语言技能。
老师在语言课堂上传授语法规则、词汇知识以及各种语言技能,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在课堂上学到了语言的基本知识,也学到了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语言课堂上,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各种练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功底。
语言课堂是学生感受语言美的重要场所。
语言是一种艺术,它有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在语言课堂上,老师会为学生播放各种优美的语言音频,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音调、韵律和美感。
老师还会给学生朗读各种美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与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之美,体会语言的魅力和韵律。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学会了语言的表达,更是懂得了用语言来感染人、感染世界。
语言课堂是学生接触并了解不同文化的窗口。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
在语言课堂上,老师会讲述各种文化故事,并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用法和表达方式。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去交流和理解世界,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语言课堂是学生培养语言兴趣和自信心的场所。
语言是一门艺术,学习语言需要学生们的热情和兴趣。
在语言课堂上,老师会设计各种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使用语言的乐趣。
老师会鼓励学生多多表达自己的想法,让每个学生均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天赋,树立起对语言学习的自信心。
四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
![四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0db98bd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9.png)
四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四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四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1四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是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9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四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2—、说教材1、《语言的魅力》是四年级下学期21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的是抓住文中重点段落、语句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它既是第四单元抓住人物特点描述的延续,又为第六单元抓住事物的特点打下基础。
2、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打动人心的好文章。
课文讲述的是在繁华大街的街头,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
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组成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打动人心富有诗意的语句,结果巴黎街头的行人变了,他们从开始对老人的冷漠无情,到后来的热情相助,老人获得帮助后,从心底显出了喜悦之情。
从故事中,人们可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相高发展的关键阶段。
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大纲要求,课文教学的规律以及《语言的魅力》这一课的特点,应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A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B明白语言运用的恰当,有非凡的感染力。
C教育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情感目标:A学生会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会用引号的用法。
B给课文分段。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启发学生创设更多有魅力的语言。
自制警上示语。
3、教学重难点体会春天到了。
我什么也看不见的魅力所在。
4、教具:CAI课件画面5、教学时间:1课时二、说教法远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
通过语言进行联想、想象,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
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情感”。
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
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美丽的春景之中,调动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可是盲老人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什么也看不见,利用课件出现的这两幅图画的巨大反差,强烈对比,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将他们的情融为一体,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深刻。
语言魅力 魅力语言
![语言魅力 魅力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b2817666168884868762d6bd.png)
语言魅力魅力语言肖营子高级中学唐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
”然而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唱主角,始终处于主宰地位,而学生只能当配角,永远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这种死板的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不高。
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活”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课堂语言要有亲和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沟通”“合作”的过程。
教师不能以“一言堂”的权威意志支配学生、支配课堂,而应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体现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与沟通。
教师要改变以前居高临下的施教者的形象,教师的角色要从“独裁”变为“朋友”,教学方式要从“独白”变为“对话”。
要把课堂教学语言由权威的、淡漠的、枯燥变为平等的、热情的、丰富的语言。
用亲切自然的教学语言,创设师生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和谐、愉悦、民主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较好地发挥智慧和才能。
课堂中,尽量使自己的语言亲切自然、生动形象,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欣赏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激励学生个性化的发言,如果学生胆子很小,学习缺乏信心,我们就要用语言激励他奋发上进。
作为教师应理所当然对学生倾注爱心,用真诚友善的语言给学生以帮助和开导,使学生能从教师亲切的语言中感到一种温馨、一种鼓励,从而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和体验。
二、课堂语言要有感染力。
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学习不仅能“动情”,而且能“动心”,在师生感情产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1、课堂语言要有激情。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魅力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e492dd67561252d380eb6e8d.png)
会成为课堂 中吸引 学生专 注 听讲 的不 可缺少 的一份力 量, 有美感 的语言风格也会成为 教师教 学特色不 可缺少
的一个大磁场 。
一
、
教师的教学语言“ 应 是 火 把 而 不 是 屠 刀”
要 点燃学生求 知 的火把 , 需要 教 师独 具 匠心 , 巧妙 地运用教 学语 言 , 激起 学生求 知 的欲望 。教师丰 富的语 言、 丰厚 的文化 、 绵绵 的情 思 、 深邃 的哲理 , 对 懵 懂 的学 生而言能启发 心智 , 增 长见识 , 陶冶性情 , 诱 发无 限的遐 想 。假如教 师 说话 不够 谨 慎 , 不 顾及 学 生 的 立场 和 感 受, 就会打击 学生 学 习的积 极性 。因此 , 教师 用语 无 小
肯定 学生 的质疑 精神 , 又善 于调动学 生 的思 维 , 引导 学 生对话 。但是 深究起 来 , 我话语 中的“ 硬伤 ” 也 很 明显 : 首先 , “ 你们班 ” 拉远 了我 和学 生 的距 离 , 让 学 生觉得 我
偏心 , 造 成 师 生 间 的 陌 生 感 。其 次 , 个 体 有 血 有 肉 的 “ 我” 并 没 有 参 与 到 教 学 中来 , 参 与 师 生 对 话 的 只 是 职 业
多 。 同是 上 语 文 课 , 这个 教 师善 于鼓励 学生 , 不 同 的语 言表达的效果就不一样 。
发智力 、 培养 品格 这些特 定条件 下使用 的语 言。教师在 整个教学 过程中 , 无论是 与学生进行 知识 信息 的传 达反 馈, 还是师 生之 间 的情 感表 达与 交流 , 或者 引导学 生观 察、 记忆 、 思维 、 想象 乃至 进行 创造 性 活动 , 都 离 不开 教 师语言 , 因此 教师 语 言是 指 教 师从 教 所 使用 的工 作 语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要充满魅力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要充满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6c57fe3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a.png)
2021·7
66 教学文萃 JIAOXUEW中的 情感,并和教师实现情感上的交流,使得 学生达到良好的情感体验效果。教师可以 首先为学生阅读文章,文章以毛泽东的思 想感情变化为线索,通过细节的描写渗透 情感,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情 感的起伏变化。阅读完一段内容之后,引 导学生思考此时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如何? 他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呢?教师具有丰富 情感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带 入自己的情感阅读文章,才更易于理解文 章内容。尤其是最后,毛主席写下了“青山 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来表达了 自己的态度,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理 解,朗读这两句诗,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情 感,以此来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在今 后的学习中,学生也能注重情感体验,实 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语言魅力
![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语言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5db4a0046c85ec3a87c2c58b.png)
本 的 问题 , 师必须 对所 教的 内容有充 分 的认知 , 教 做到
另外 , 在作业 的布置上也需 要讲究 。为 了和 开放式
课 堂相 匹配 , 师要 布置开放 型的作业 , 教 答案 丰富多样 , 让学生置 身于更 广阔的空间 中, 动全身 的每一 根思维 调 神经去解决相关 的一 系列 问题 。在教学 完《 想北 平 》 , 后 我 布置学 生完成 一篇小 作《 想 》 自己先 补充完 , 整题 目, 然后 写 出 自己对所 选 人 、 的感 情来 。学 生课 物 后 交上来 的作 业 , 批 阅后 觉得 很满 意 , 我 他们 在文 中都 表达 出了真挚 的情感 。其 实 , 学生 的感情并 不是那 么苍 白, 而是 丰富 多样 的 , 只是 教 师 没有 激 发 、 有 发现 而 没
认为 , 以下六个方面可 以有 效提升语 文教学 的语 言魅 从
力。
一
感 到教师语言 丰富 、 生动 、 文雅 , 就更 敬 重教 师 了, 也 从
而 营造 了 一 种 和 谐 的课 堂 学 习 氛 围 。
二、 言之有据 。 准确精练 所谓精练 , 简 明扼 要 , 简意 赅 , 如其 分 , 到 即 言 恰 恰
学 生 自己讲 、 自己探 究根 本找 不 出答 案 。事实 证 明 , 只 要 敢于把 课堂 交给学 生 , 做好 引导者 , 学生一定 会 给教
教师 的言语 行 为是影 响学 生认 知 和情感 学 习 的重 要 因素 。教师 的礼貌 行 为能 够促进 师 生 间形 成 和谐 的 关 系, 激发学生 的学 习热情 , 创造 良好 的学习环境 , 从而 提高教学质量 。巧妙地运用课 堂礼 貌策 略 , 有助 于师生 更好 地理 解 自身的言 语行 为 , 选择 恰 当的礼 貌用语 , 营 造最佳课 堂学 习气氛 , 功地 实现德 育渗透 。 成 礼貌用语不仅在社交 中运用 , 教学 中更 应加 以运 在 用 。教师 和学 生说 话 也 要讲 礼 貌 , 多用 “ ” 对 不 起” 请 “ “ 谢谢” 等礼 貌 用语 , 学 生 既感 到 与教 师 之 间 是平 等 让 生在教师 的积极倡 导与鼓励下 会逐渐大 胆起来 , 在课堂
谈在语文教学中彰显教师的语言魅力
![谈在语文教学中彰显教师的语言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3ff3650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3.png)
谈在语文教学中彰显教师的语言魅力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魅力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影响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态度。
教师的语言魅力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气质、语言智慧和语言情感,下面我将详细谈谈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彰显自己的语言魅力。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彰显语言魅力的核心要素。
教师应该有丰富的词汇量和准确的语法运用能力,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精确的表达。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地讲解故事、解读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和力量。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应注重锤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流利的口头表达能让学生更好理解教师的思想和观点。
教师的语言气质也是彰显语言魅力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该具备娴雅的仪态和优雅的举止,与学生的交流中应保持严谨、礼貌和亲和力。
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形象修养和外在形象的塑造,这样可以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的语言智慧也是彰显语言魅力的重要方面。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用智慧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学术造诣,能够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准确和全面的学科知识。
教师的语言情感也是彰显语言魅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应该用心关注每个学生,用温暖而真诚的语言与学生交流,给学生以安全感和归属感。
教师还应该用情感化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魅力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0e04eeab284ac850ad0242cb.png)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魅力摘要: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高中语文教师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贯穿到高中教学中来,进而培养出更多、更好地适应国家新形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笔者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魅力进行了研究,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教学课堂效率,还大大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语言魅力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
”但是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始终处于主宰地位,而学生只能当配角,永远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
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的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不高。
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出活力,从而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课本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进而使师生在思想上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富有魅力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文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如何运用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课堂教学语言要富有亲和力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沟通”“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
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一言堂”唱独角戏的角色,改变课堂上教师就是权威,教师就是法规,一味地去支配学生、支配课堂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应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语文教师要改变以前居高临下的施教者的形象,教师的角色要从“独裁”变为“朋友”,教学方式要从“独白”变为“对话”。
教师还要把课堂教学语言由权威的、淡漠的、枯燥的变为平等的、热情的、丰富的语言,用亲切自然的课堂教学语言,创设出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魅力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8be7b5db49649b6648d74768.png)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魅力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师要想讲好课必须讲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优秀的课堂语言,犹如一首动听的名曲,余音绕梁,又具有人文内涵,循循善诱。
优秀教师语言的魅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能给学生过“耳”不忘的感受,并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老师若能通过其教学实践探索语言艺术的路径,提高语言的启发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达到言之确凿,证之有据,推之有理,谈之成章,书之成文,学生就会像磁铁般被吸引着,与老师一同走进艺术的殿堂。
一、课堂语言的启发性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继诱导。
”有这样的一个比喻,它形象地说明了启发性的含义:如果把知识比作果实的话,那么“教师不把果实塞到学生的嘴里,也不把果实放在学生手里或伸手就能逮住的地方,而把它挂在学生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让学生自己费点神去摘取。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从惊奇和疑问开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创设问题的情境去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用语言把学生的心点亮。
为此,教师课前要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
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如讲授小说中的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应当以人物为主体,采用以“境”显人的启发手段。
教学《祝福》,应从祥林嫂反复念叨“我真傻”上,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祥林嫂傻在哪里,要启发学生从自然界的狼吃掉阿毛,进一步联想到封建的社会习惯势力的“狼”吞噬了祥林嫂。
二、课堂语言的形象性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化为具体,深奥讲得浅显,枯燥变得风趣。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b70b0dcd6f1aff00bed51e2a.png)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曾经说过:‚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战士,一切都取决于你这个教师的语言怎样,有的话语象患呆小病的人那样瘦弱难看,有的话语象枯草的影响一样没有力量和感情,有的话语则象永恒的星辰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着道路‛。
教师的语言就应该是指引航路的明星。
著名教育家于漪也曾说过:‚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加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而且能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语言,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要把课上得有感染力、说服力,必须下苦功学习语言,锤炼教学用语,讲究语言艺术。
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
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变得为学生所乐于、易于接受,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此进行了一点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略陈管见。
一、用充满激情、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增强课堂活力.从审美的角度看,语文课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丰富感情的课。
现行语文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
但是,由于其中相当一部分篇目的内容同当今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加上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十分有限,其认知水平、审美情趣又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想使这些作品的内容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就必须借助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力。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
‛这充分说明了语言就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武器。
重视感情是人的通性。
许多典范之作之所以典范,恰恰也是能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像诸葛亮的《出师表》、朱自清的《背影》、孙犁的《山地回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些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师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教师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62fa943beefdc8d376ee32eb.png)
教师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可见,教师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新时代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最基本的语言教学艺术和技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语文教学活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因此,我认为一位语文老师必须具备以下教学几个方面的技能:语言,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技能。
精确、优美的语言,让人赏心悦目,在教学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语言艺术技能。
要具备高超的语言艺术技能,首先必须提高自己教学口语艺术水平这一自身的修养。
1 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准确语文教师的语言不能单纯追求词汇丰富、语言生动形象。
教师的语言,关键不在多而在于精,语文教师的用语必须规范化,用词要求准确、符合科学性。
儿童正是积累词汇的最佳时期,表现出对词汇极大的兴趣,他们关注新词,愿意利用一切机会使用新词,因此,语文教师使用词语的水平,表达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语言表达。
2 教师的语言除表达清楚、准确外,还应该生动、形象善于进行恰如其分地描绘、夸张、形容和比喻,妙趣横生.娓娓动听,声情并茂,这样才能激起情感的共鸣。
因此,教师的语言艺术,需要讲究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必需在教学中以有趣的语言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上课传授知识,就像讲一件有趣的事情一样,做到轻松幽默。
教师的语言该柔则柔,该刚则刚,该利则利,要充满感情去上课,将自己的情感渗透于语言表达之中,传递给自己的学生,与学生一起享受上课的快乐。
3 教师不仅仅要注意外部的语言表达,还要讲究语言的内在多样性即语言表达要有新鲜感。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知欲望。
结合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运用富有新意的语言,尽量不要重复同样的一句话,如,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表扬学生的语言也应丰富多彩,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相同的意思,如“真棒”、“你真行”、“你真会读书”、“这位同学思维真敏捷”……甚至可以用面部表情——投去赞许的目光,肢体动作——点点头、竖起大拇指,声音表情等给学生示意。
谈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美
![谈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2f43a5d36f1aff00bed51e5c.png)
・关 注 ・ 【 语文与 威才 】
谈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美
广东
一
汕尾
● 叶石 友
因而在讲 课时 , 论是 范读 , 不 还 篇文章读 来是否能让人甘 之若饴 , 且 还可 以靠此 提高语 言 的感染力 、鼓 动 然不 同 ,
也有助于传情达意 。因此 , 语文教师要 是讲授 , 都要 用两种不同的语调 和语 速 , 回味悠长 ,除 了选材 立意 等诸 多因 素之 力 , 前一部分用欢快 、 活泼的语调 , 速度可稍 外 ,很 大程度 上还取 决 于作 者 的语 言素 注意用好教学语言 , 应使 自己的语 言尽 量
长短结合 , 密相间 , 慢 快一 点 , 疏 快 后一 部分用低沉 、 苦闷 的语 调 , 养 。同样 , 一堂语文课 , 听来是否能让人如 做到高低起伏 , 坐 春风 , 心情 舒 畅 , 也与其 语 文教师 的 口 适 宜 , 随着 教 学 内容 和 教 学 实 际 的需 要 时 速度可稍慢一点 。 这样 , 不仅使得课堂教 时缓时急 , 扬顿挫 , 板有 眼 , 学 富于变化 ,而且能启发 学生较好地把 抑 有 头功夫有着息息相关的联 系。成功 的课堂 轻时重 ,
一
四、 幽默 之 美
任何富有事业心 的教师 ,无不希望
心能 随着教 学语 言的声 波和声 调不断 得 自己 的教 学 语 言 生 动 形 象 , 满 活力 , 充 这
语文教学语言艺术魅力
![语文教学语言艺术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6f1c2dce8bd63186bcebbce1.png)
浅谈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摘要:语文教学是将课文中的那些事和人以及话语,通过教师教学语言告知学生,让他们能了解内容,学会分析,陶冶情操。
对于那些生动有趣的文章,应该如何在课堂上讲解从而让学生在听的同时也能与老师做好互动,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总的来说要做好四点,即规范用语、形象生动、声情并茂、和谐互动。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规范用语;形象生动;声情并茂;和谐互动语文教学是把课文中的那些具体生动的事,个性鲜明的人,深入浅出的话,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以闻于学生的耳畔,滋润其心灵,让他们能陶冶自己的情操,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分析鉴赏问题的能力。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写得很生动而又有趣的课文,但由于教师不善于口头表达,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沉闷,而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也很难起到该有的成效。
因此,在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后,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并试着总结出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四个特征:规范用语、形象生动、声情并茂、和谐互动。
一、规范用语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采用全国通行的普通话作为标准用语,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让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做好与人的交流。
不过,有的教师因为年纪大再加上普通话不熟练等原因,上课用方言,这样,使得学生整天沉浸在方言的语境中,普通话水平难以提高,而课文尤其是现代文多数是依据普通话说话规范所创作,这就给学生理解带来了不便。
因此,教师的语言要规范,要学会使用普通话,让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节。
二、形象生动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要规范,还要形象。
就像《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一样,达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王熙凤一句“我来晚了,未曾迎接远客”将她的性格展现得一览无余,符合她说话的习惯和身份地位。
在教学中,可以试着形象地说出这句话,让学生感受其韵味,让学生能在看文字、读描写中于脑海里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加深对课文和内容的了解。
语文课堂语言的魅力
![语文课堂语言的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c4a6f716c5da50e2524d7ffc.png)
语 言教 学 与 研 究 点是常把他自己放到段子中解嘲:掉
老虎洞里 了,关在电梯里了,进派 出
所又 “ 二进 宫” 了等。上 《 社戏》, 不妨说说 自己穿开裆裤时 的顽皮 ;分
描绘,他们不仅理解了这个定义,而
且还将其深深印人脑海 。
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 ,恰到 好处的点拨 ,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
来 。否则就纯属搞笑而不叫幽默 ,也
就失去 了课堂教学的意义。
情绪高涨 , 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
三. 声情并 茂的教 学语言 引起 感
情 “ 共鸣”
②运用的时间适 当。比如说在刚 上课 时 、学生疲倦 时 、不守纪律 时 、 课文 内容枯燥时 、 老师 为难时等 。而
苏霍姆林斯基说 : “ 学校里的学 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 装进另一个头脑里 ,而是师生之间每 时每刻都 在进 行心灵 的接触 。 ”在课 堂教学中 , 教师一定要用声情并茂的
刘勰 说 : “ 缀文 者情 动 而辞 夫
发 ,观文者披 文以人情 。 ”在教学过 程 中,教师 要用充 满感 情 的教学 语
言, 使学生在形式上内容上去接受知
析 《 故乡》 中的杨二嫂 ,不妨把 自己
当作 一个现成 的 “ 圆规” 。引起同学
殿堂 , 开启心智 ,获得精神上的满 并
面 。我断定 ,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 的杨梅 ,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 杨梅的情景 ,仿佛看到了那诱人 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 ,于是才
不 由得流出了 ‘ 哈喇子’……”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老师又郑重其事
地说: “ 如果读文章能像陆晓荣这样 ,在脑子里 ‘ 电影 ’ 过 ,把文字还原
生边听边想象情节。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 ,仿佛把大家带入了果实 累累的 果园。这个学生读完后 ,老师看了看全班同学,煞有介事地说: “ 这位同 学读得 多好 ,陆 晓荣 同学听得都人 了迷 了。我发 现他在边 看边 听的过 程 中,使劲蹰过两次 口水。 ”圆过昧来的同学∞都会心地笑起来。老师接着 说:“ 课文 中描 写的事物 ,肯定在他 的头脑 中变成 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
语文教师如何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
![语文教师如何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2e40b7b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7.png)
语文教师如何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毕竟,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思想,影响人生的过程。
下面,我将从语言的意义、语言的功能、语言的传递和语言的感染方面,谈一谈如何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
一、语言的意义语言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标志,人类是通过语言来交流、传递信息的。
在教学语言中,语言不仅是工具,也是一种文化的传递。
我们应该教给学生正确地表达语文的能力,更应该传递好的价值观。
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表现人类情感的媒介。
一位教师的说话方式和语气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会对学生的智力和心理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语言的使用在教学中尤为重要。
二、语言的功能语言除了传递信息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
在教学中,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等。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掌握引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的音调、语调、情绪、肢体语言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有些知识点需要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而有些知识点则需要用一些普通话闪光点进行理解。
因此,教师要善于使用一些成语、俗语或者故事等来协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三)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语文是学生语言思维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语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量化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语言的传递语言的传递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部分,在语文课上,教师需要通过语言的传递,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帮助学生发展到自主探究的层次。
教师的语言传递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语言的清晰程度教师要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传递知识,避免使用含混不清的词汇和句式,以免给学生带来学习障碍。
(二)语言的有序性教师在讲解知识时,要把握好知识点的逻辑顺序,避免出现散漫、冗长、不清晰的讲解模式,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
语文课堂应引导学生感悟语言魅力
![语文课堂应引导学生感悟语言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da62fb0803d8ce2f006623f0.png)
篇 阅 读 课 , 应 让 学 生 自 己 阅 读 , 仅 在 阅 读 中 学 习生 中所“ 理 不 张扬” 出来 的新理念 、 新思维和新方法却一点儿 也
多媒体从 大屏幕上就展示 一段精彩 的 字新词和重点语句 , 而且在阅读 中感悟拉 萨古城 的宗教 不逊色。一上课 , 春暖花开的视频 , 并伴以清亮的钢琴 曲, 像是 文化和现代生 活气 息 , 以及作 者叙述 和描写 的文字 美 , 草 长莺 飞 、 而这节课没有充分做 到这些 , 反而因过多的 图片和视 频
教 直
! Q垒勇
语 文 课 堂应 引导 学 生 感 悟 语言 魅 力
李舒 文
[ 济源市大峪中心学校 ,河南 济源 4 9 1 ] 50 7
在近年来 的教学实践和观课议课活动 中 , 我感 到语 脉络 ; 突破重点 , 分析 主要段落 ; 启发想像 , 展示 拉萨视 文课堂上有一 些很 “ 尚”的做 法 , 时看起 来 很 “ 时 一 美 频 ; 诱发感悟 , 抒发爱 国之思 。为了体现新理念 , 我不惜 观” 但是往语文教学 的本质和提 高学生语 文 能力 的深 在 “ , 电化教学 ” 下工夫 , 呈示课 文 内容 的课 堂 主要 上 在
” 要求学生 比较 以上两组句子 , 出在表达 上有 什么 的残酷与后文表现霍金的不屈 之间有什 么关 系? 一 问, 指 将全文结构打通 , 引导学 生不仅 从 内容上去 品悟 , 应 更 不同? 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两个被 动句 , 突出两个“ 被”
呼应 、 反衬等方面去理解 、 考。学 思 字, 来感 受命运对霍金 的残酷 , 人无奈 , 可抗拒 。为 从写作手法的铺垫 、 让 不 生在汲取人 物人 格力 量 的同时 , 升华了 自己的精 神境 下文反衬霍金 的不屈精 神作铺垫 。这样 , 在一连 串 “ 读
语文教学语言的魅力
![语文教学语言的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4e8c9ff8de80d4d8d05a4fd3.png)
语文教学语言的魅力《学记》中孔夫子对教师的讲述提出过二点要求:“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课堂上,语文教师凭借他渊博的知识、饱满的激情、睿智的思维,施展语言的法力:或要言不烦出语惊人;或措词严密风雨不透;或描龙绣风浮想联翩;或锋利辛辣入木入分。
有激情奔放昂然奋进的号召,有轻言软语热切中肯的启发,有月向风清如闻如睹的描绘,有充满期待催人进取的鼓励。
人们回忆鲁迅讲课时说:“他讲课的声音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充满着感情和威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有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每个接近过他的青年的纯朴的胸怀。
”诙谐有趣,浓烈的情,醇厚的意,使教学语言充满韵味。
鲁迅讲《中国小说史》时:“教宝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口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和校外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学生。
”有情、有得、有趣、过“瘾”!而今,语文老师,在读图时代,想让莘莘学子爱语文,你是求助于多媒体的包罗万象,是假力于新课程的合作探究,是甩手于新课堂的自主学习,还是托词于师生间的平等民主?我认为:语文课,就是语言弹跳的操场,是情感流泻的山川。
语文的魅力,永远植根于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特质。
一、准确,首当其冲的要求。
高尔基曾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悦耳,这种言辞描绘出作品中的图景、人物性格和思想。
……只有把这样一些词联结起来,而且按照他们的意义正确地排列起来,才能很好地体现作者的思想,创造鲜明的图景,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它们是如此具有说服力,似乎读者可以看到作者所描写的东西。
”语文教学语言准确性的要求也就首当其冲。
善于选用最准确的词语表情达意,是语文教师语言修养的根本标志。
特级教师钱俊元讲《梦游天姥吟留别》时,用绚丽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藻描述“梦游十景图”:“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他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梦境中名山大川的奇伟瑰丽作了精缕细刻。
这就是:明月镜湖的秀丽,剡溪胜迹的优美,海日天鸡的雄奇,云回雾绕的奇幻,岩泉深林的阴森,熊咆龙吟的恐怖,闪电惊雷的声威,空中楼阁的辉煌,云中仙子的飘忽,仙境鸟兽的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魅力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靠的是教学语言本身独有的魅力。
《学记》中孔夫子对教师的讲述提出过二点要求:“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课堂上,语文教师凭借他渊博的知识、饱满的激情、睿智的思维,施展语言的法力:或要言不烦出语惊人;或措词严密风雨不透;或描龙绣风浮想联翩;或锋利辛辣入木入分。
有激情奔放昂然奋进的号召,有轻言软语热切中肯的启发,有月向风清如闻如睹的描绘,有充满期待催人进取的鼓励。
人们回忆鲁迅讲课时说:“他讲课的声音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充满着感情和威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有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每个接近过他的青年的纯朴的胸怀。
”诙谐有趣,浓烈的情,醇厚的意,使教学语言充满韵味。
鲁迅讲《中国小说史》时:“教宝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口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和校外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学生。
”有情、有得、有趣、过“瘾”!而今,语文老师,在读图时代,想让莘莘学子爱语文,你是求助于多媒体的包罗万象,是假力于新课程的合作探究,是甩手于新课堂的自主学习,还是托词于师生间的平等民主?我认为:语文课,就是语言弹跳的操场,是情感流泻的山川。
语文的魅力,永远植根于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特质。
一、准确,首当其冲的要求。
高尔基曾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悦耳,这种言辞描绘出作品中的图景、人物性格和思想。
……只有把这样一些词联结起来,而且按照他们的意义正确地排列起来,才能很好地体现作者的思想,创造鲜明的图景,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它们是如此具有说服力,似乎读者可以看到作者所描写的东西。
”语文教学语言准确性的要求也就首当其冲。
善于选用最准确的词语表情达意,是语文教师语言修养的根本标志。
特级教师钱俊元讲《梦游天姥吟留别》时,用绚丽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藻描述“梦游十景图”:“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他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梦境中名山大川的奇伟瑰丽作了精缕细刻。
这就是:明月镜湖的秀丽,剡溪胜迹的优美,海日天鸡的雄奇,云回雾绕的奇幻,岩泉深林的阴森,熊咆龙吟的恐怖,闪电惊雷的声威,空中楼阁的辉煌,云中仙子的飘忽,仙境鸟兽的自由。
”词语的准确选择、巧妙搭配,使表达凝炼生动,如闻如见。
教学语言在学生心目中享有相当的威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常常模仿效法教学语言,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语言严格规范,具有示范性。
教师的一言一语,一招一式,书面语的一笔一划,一字一词,都会潜移默化给予学生深远的影响。
规范化语言要求干净利落,清除杂质。
无口头禅,少病句。
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咬字吐音,准确清晰,抑扬顿挫,铿锵悦耳,一下子便能抓住学生的心。
进一步注意语音的谐和、语调的自然、语速的合理、音响的适度,便可自然地形成教学语言庄重典雅、亲切和婉的基调。
这语调起伏变换,时而舒慢徐缓,时而间断蓄势,时而一泻千里,时而急促跳跃,会和学生思维的脉冲在同一谐频上产生共振。
二、明晰,理所当然的选择。
明晰是指简洁明白,条理,精约。
一言以蔽之:少而精。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平易简洁的教学语言,使深者浅之,难者易之,涩者润之,以细微浅近之语阐明至美至善之理。
教学节奏与学生心理节奏的契合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秘诀之一,只有简明才有利于学生快速、省力、有效地吸收、储存和提取信息。
魏书生一般只用两个月便授完整册教材,其余时间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精约,就是要简约条达,要言不烦。
高尔基在谈什么是最优秀的文学语言时指出,最主要的一点是用最少的话表现最多的事物,使人觉得:语言狭窄,思想宽广。
语文教学要抓住重点,突出精华,剔除冗词赘句,争取作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
”比如程红兵讲解《为了忘却的记念》一个关键句: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
其中的“不敢”、“不愿”、“不屑”是三个重点词语,程老师这样分析:对烈士被杀害这什事义愤填膺,本想披露真相,但摄于当局白色恐怖的淫威、反动派的残酷迫害,所以“不敢”;回避现实,怕招惹是非,立场情感不在革命一方,所以“不愿”:站在反动立场上,对革命者惨遭杀害熟视无睹,认为不值一顾,所以“不屑”。
总之“不敢、不愿、不屑”这三个词语凝炼地概括当时的舆论背景,点明了报界对革命者遇难的三种反映,深刻地揭露了时政的暗无天日:白色恐怖的猖獗,舆论内幕的阴暗,正义的不得伸张。
这样的分析点在要害处,讲在当讲时。
语言的条理性是它的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的前提。
典范的语文教学语言无不闪烁着逻辑的思维的光辉。
它眉目清晰,主次分明,起承转合,讲求章法。
各层语意,或领起、并列,或递进、转折,或对比、比较,或总括收结,无不从教材内在逻辑出发,巧妙穿插,各得其所。
于漪老师《孔乙己》一课有这样的开场白:“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造的短篇中,最喜欢《孔乙己》。
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已》?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呢?……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道理的。
《孔乙己》这篇小说写的是孔乙己的悲剧。
悲剧,往往令人泪下,而《孔乙己》读后,眼泪会往肚里流,心里隐隐作痛。
孔乙己的悲剧是怎样的悲剧呢?要认真咀嚼课文,深入领会。
”引言共分两节。
前一小节用递层推论的方法,提出问题:读过鲁迅书的都知道《孔乙己》这篇小说——读过《孔乙己》的都忘不了孔乙己这个人——连鲁迅本人也最喜欢孔乙己。
这里一步紧一步,一环扣一环,一古脑儿把孔乙己推到了众人瞩目的地位上来。
紧跟其后,是一连串紧接发问不一而足:为什么被人喜欢(指文)?他是怎样一个形象(指人)?怎样被塑造出来(指法)?这些发人深省的提问在学生头脑中挂起道道请战牌,吸引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卷,寻觅、探求、思索……。
第二小节陡上一个台阶——上升理论高度探求形象的典型意义。
此处使用对比推理法:以希腊悲剧、莎翁悲剧、易卜生悲剧作第六章教学语言和语文教育为类比,再度发问,引人深思:这种以“笑”作底衬的悲剧(小说《孔乙己》中持续不断的笑声)——孔乙己的悲剧形象是怎样的不同凡响?从而把对孔乙己典型性的探讨,推到显赫的位置上来,诱发学生在不懈的追求中寻觅问题的答案。
开场白凝炼精粹,掷地有声,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牢牢地扣住了学生的心。
三、形象,锦上添花的要素。
形象性是语文教学语言所独有的特征。
语言形象具体,真如亲眼目睹,学生便不知不觉欣然接受,从而取得“瞻高而见貌,披文以入情”的言语效果。
特级教师韩军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文时,有这样精彩的瞬间:“我们再展开想象来诵读。
在我们的大脑中,要想象,天空中万里无云,天和山都是青青的颜色。
我吴均坐在船上,跟随流水飘荡,随着水流任凭它把我带向东带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这一百来里呀,全是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我吴均真是看不够。
(情不自禁唱起来)船儿哟,你慢些走呀。
慢些走,让我把这美丽的富春江看个够……(学生响起热烈的掌声,还有笑声)。
”描之绘之,诵之歌之,声情并茂。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情是文章的核心、主宰和灵魂。
文章绝非无情物。
语文课文中处处流露着感人至深的真情实意,讲解分析语文课文哪能不动情?语文教学语言要求感情的含金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语文教师面对的、课文教材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叠彩纷呈的感情的海洋。
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男女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天地动容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愁……。
于漪老师在讲《雨中登泰山》时用了这样激情昂扬的导语:“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万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
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盈心头。
那具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的泰山就是这样的一序山。
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
杜甫的五律《望岳》就是其中之一。
杜诗中那“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登到绝顶,才能领略到无限风光。
今天,我们学习李健吾同志的《雨中登泰山》,请作者为向导,带领我们去攀登、游览那高耸雄伟的泰山吧!”豪迈、壮阔、激情、昂奇。
这字字情,声声意,吸引着、敲击着学生的心。
四、启发,继往开来的桥梁。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落实到教学上,就是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
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说得好:“谁想要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语言须做到导之以思,诱之以趣。
导之以思。
“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能摸到不懂的东西,使他们的面前出现疑问。
”生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每颗年轻的心灵里都储存着渴望的、好学的、求知的火药,教师要用语言的导火索去点燃它、触及它、引爆它,使学生产生疑虑、困惑、不解,激起他们思想的波澜,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探索、发现。
疑问是学生思维的开端,求知的起点。
生疑、质疑、解疑一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连续反复,始终围绕着:“为什么?”、“怎么样?”“干什么? ”“何以见得?”“后果如何?”等等进行。
诱之以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荀子也认为,人对学习喜好到极点之时,就会如“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
兴趣,有理趣、有情趣:语文教学语言要求既有准确练达,闪烁理趣的光泽;又要活泼机敏,流露情趣的韵味。
能反映新鲜的思想,闪烁哲理的、思辩的光芒,提出深邃的问题并一语道破本质;形象生动的描绘、新颖贴切的比喻、奇巧独到的构思、细腻柔婉的抒情,巧妙地拨动学生的心弦,给予学生浓炽的情趣。
如鲁迅在一次讲课中谈到:“我从前也很想做皇帝,后来到北京去看到宫殿的房子都是刻板的格式,觉得无聊极了,所以我皇帝也不想做了。
做人的趣味在和许多朋友有趣的谈天,热烈的讨论。
做了皇帝,口说一声,臣民都下跪,只有不绝声的yes,哪有什么趣味?”出其不意,妙手偶得,新颖奇特,意蕴深厚而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