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富营养化产生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中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会导致水体中藻类、浮游生物等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得浑浊,甚至会引发水华等问题,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会随着雨水流入湖泊中,导致湖泊富营养化。

2.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排放的污水、垃圾等会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湖泊中,导致湖泊富营养化。

3.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会导致降雨量和温度的变化,进而影响湖泊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和分布。

为了防止湖泊富营养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环境监测。

对湖泊的水质、营养物质含量等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加强农业生产管理。

加强对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的管理,减少对湖泊的污染。

3.加强城市污水处理。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减少对湖泊的污染。

4.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意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湖泊保护的重视程度。

湖泊富营养化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只有加强环境监测、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和加强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地保护湖泊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

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

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一、引言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域广阔,贡献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长江流域中蕴含有大量的湖泊,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对于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的湖泊面临着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给湖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二、富营养化的原因1. 农业活动排放的农业废水长江流域的农业非常发达,大量的农药、化肥等农业废水排放到湖泊中。

这些废水中的营养物质直接导致湖泊水体中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2. 工业废水的排放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长江流域的一些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废水。

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化学物质,对湖泊水质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加剧了湖泊富营养化的速度。

3. 生活污水的排放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长江流域的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

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废水和有机物,直接排入湖泊,加重了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

三、富营养化的影响1. 水质下降湖泊富营养化会导致湖泊水质下降,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容易引发水华现象。

水华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质恶化,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 水生生物减少富营养化会导致湖泊中大量的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藻华。

藻华所释放的毒素对水生生物产生严重危害,导致湖泊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数量大幅减少。

3. 湖泊生态系统崩溃湖泊富营养化会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失衡,水生植被大量衰退,湖泊中的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

长江流域的一些湖泊甚至出现了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崩溃的情况。

四、富营养化防治措施1.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政府应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倡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2. 加强工业废水治理政府应加大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力度,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鼓励企业进行环境友好型改造,减少废水的排放。

湖泊富营养化分析

湖泊富营养化分析

湖泊富营养化分析湖泊富营养化导致的藻类暴发一直是我国最为突出的水环境问题之一. 藻类过度生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括水温、光照、风速等自然因素,也包括氮(N)、磷(P)、铁(Fe)等营养物过量排放的人类活动因素. 在诸多因素中,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水温变化与高强度人类活动所引起的N、 P排放增加被认为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最关键因素,因此,同时考虑水温、 N、 P因子变化的湖泊富营养化相关研究在逐渐增多,但温度与营养物对湖泊藻类生物量的交互作用等还需要深入研究[7],比如水温、 N、 P促进藻类生物量增长的相对重要度的长期变化规律和季节性特征.富营养化湖泊的藻类生长是自然界中一个非期望或非平均的现象,藻类生物量数据异质性很强,水华期间的藻类数据会呈“高峰厚尾”的分布,或存在显著的异方差等情况. 近年来在环境科学和生态学领域受到重视的分位数回归(quantile regression)方法特别适合处理这种波动性大、异质性很强的环境数据. 该方法可针对回归变量任何一个分位点进行回归分析,且在存在极端值或重尾情况时仍能保持较好的稳健性,适宜处理应变量对自变量的极端响应,而不只是平均水平的响应,因此能更加全面地反映藻类生物量对水温、 N、 P 等环境指标的响应特征. 本研究基于云南洱海长时间尺度(1990-2013年)的水质观测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按不同年份区间和不同季节分别分析洱海藻类生物量[以叶绿素a(Chl-a)表征]对N、 P、水温的定量响应关系,探讨营养物因子与水温因子相对重要性的长时间尺度演变规律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对制定洱海富营养化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域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为滇西最大的断陷湖,跨洱源、大理两县市,处于东经100°06′-100°17′,北纬25°36′-25°55′之间. 水面面积249.80 km2,汇水面积2 565.0 km2,最大水深21.0 m,平均水深10.5 m,库容28.8亿m3(图 1). 洱海是沿湖人民生活、灌溉、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地,是整个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4]. 洱海湖面多年平均海拔1 965.8 m,光照充足,辐射强,气温温和,为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区年均气温15℃左右,年均降雨量1 055 mm,年均蒸发量1 970 mm. 流域水系发达,入湖河流大小共 117条.图 1 洱海流域及水质监测点分布示意1.2 数据来源从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大理洱海湖泊研究中心等环境监测和研究部门收集了洱海1990-2013年的水环境常规监测数据,全湖水质监测点为13个(图 1),经纬度依次为:25°51′36″N 100°10′12″E,25°51′18″N 100°11′24″ E,25°51′00″N 100°12′36″E,25°41′42″N 100°12′54″E,25°42′00″N 100°13′48″E,25°42′18″N 100°15′00″E,25°37′48″N 100°13′48″E,25°36′0″N 100°15′0″E,25°37′60″N 100°15′50″E,25°55′30″N 100° 6′54″E,25°54′54″N 100°8′42″E,25°54′36″N 100°10′48″E,25°47′29″N 100°11′43″E. 水质指标主要包括总氮(TN)、总磷(TP)、水温、藻类叶绿素a(Chl-a),采样频次为一年6次或12次. 各水质指标的主要测试方法如下:TN为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TP为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水温为温度计现场实时测定,Chl-a为四波段分光光度法[15]. 数据主要统计特征见表 1,TP的变异系数最大(239.7%),其次是Chl-a和TN,这可能与各指标的年份间差异和季节性差异有关. 各指标数据的Kolmogorov-Smirnov正态分布检验,除了水温数据呈正态分布以外,所有指标的数据都呈非正态分布.表 1 洱海水温、总氮、总磷及藻类叶绿素a的统计值(n=1 419)1.3 分位数回归方法分位数回归模型(quantile regression)是依据因变量的条件分位数对自变量进行回归,得到所有分位水平的回归模型.假设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为F(y)=Prob(Y≤y),Y 的τ分位数为满足F(y) ≥τ的最小y 值:F(y)的τ分位点Q(τ)由最小化关于ξ的目标函数得到:其中ρτ(u)称为检验函数:假设因变量Y和自变量X 在τ分位的线性函数关系为Y=X′β+ε,给定X=x时,Y的条件分布函数为FY (y | x),则τ分位数为:线性条件分位数通常表示为:分位数回归能在不同的分位数τ得到不同的分位函数,残差计算方法不同于最小二乘法,具体如下:1.4 数据处理与分析考虑长时间尺度变化,将1990-2013年的监测数据按照相同年限(6 a)分成4组:1990-1995年、 1996-2001年、 2002-2007年、 2008-2013年,分别对这4组进行三元分位数回归分析. 为分析季节变化,将所有监测数据按春、夏、秋、冬四季分成4组,按不同季节分别进行三元分位数回归分析,比较各因子的斜率值变化,并计算95%置信区间(CI),CI覆盖0(包含0),表示相关性“不显著”,而CI未覆盖0(不包含0),说明相关性“显著”. 为便于比较3个因子的斜率值变化,在进行多元分位数回归之前,所有原始数据取对数(lg) 处理.使用统计软件STATA V.12.0进行分位数回归分析和参数估计.2 结果与讨论2.1 水质指标的年际变化与季节变化2.1.1 年际变化从TN变化趋势图看,2001年之前,TN浓度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总体处于较好的Ⅱ类水质. 在2001-2003年期间有一次跳跃式增长,从Ⅱ类区跨入Ⅲ类区,近10年(2003-2013年)TN浓度维持在Ⅲ类水平,达到2001年之前浓度水平的近2倍[图 2(a)]. TP浓度年均值的变化趋势表现为有升有降,基本在Ⅱ类水平线上下浮动,浓度高峰出现在2002-2004年区间和2013年. 近10余年(2002-2013年)的TP浓度水平比前10年(1990-2001年)的浓度水平总体高出15%左右[图 2(b)]. 洱海的年平均水温在16-19℃之间周期性波动,未见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图 2(c)].图 2 洱海TN、 TP、水温和藻类Chl-a的逐年变化(1990-2013年)从藻类Chl-a变化趋势看,2000年之前洱海全湖Chl-a维持在低浓度水平,变化范围为1.0-3.5 mg·m-3. 2000-2002的3年期间,Chl-a浓度呈直线上升,藻类生物量从低水平跨越至较高水平. 2003年之后的Chl-a平均浓度达到2000年之前的10余倍[图 2(d)].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藻类Chl-a与TN以及水温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而与TP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2.1.2 季节变化4项水质指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均表现为夏、秋两季较高,且两季数据接近,而春、冬季数值较低. 8-10月TN浓度最高,5月是一年中TN上升的起点,11月是TN开始下降的拐点[图 3(a)]. 一年中TP浓度在4-7月是洱海上升速率最快的时段[图 3(b)]. 水温在夏季和秋季最高,分别为23.3℃和20.2℃,很适宜藻类生长[图 3(c)]. 藻类Chl-a 浓度在6-7月出现跳跃式上升,平均值由10 mg·m-3跃升至20 mg·m-3,在7-11月维持在最高水平[图 3(d)].图 3 洱海TN、 TP、水温和藻类Chl-a的季节变化2.2 藻类对氮、磷及水温的长时间尺度响应特征通过三元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洱海N、 P和水温对藻类Chl-a的耦合效应随时间变化特征. 4个年份区间的lg(TN)、 lg(TP)和lg(水温)的斜率值随分位点的变化谱图见图 4,斜率值及其95%置信区间的统计特征见表 2.表 2 不同年份区间的多元分位数回归的斜率参数统计图 4 4个年份区间的三元分位数回归中lg(TN)、 lg(TP)和lg(Temp)的斜率变化4个时间段lg(TN)、 lg(TP)和lg(水温)的平均斜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03-0.20、-0.30-0.80、 0.44-2.70,3个因子对藻类的促进效应依次为水温>磷>氮. 各因子的斜率值随时间变化很大,水温的斜率值逐渐下降,从1990-1995年期间的2.05-4.78快速下降至2008-2013期间的0.15-0.75,说明水温对藻类生长的正效应在持续相对下降. 水温斜率的95%置信区间(CI)在2007年之前的时间段全未覆盖0,而在2008-2013年期间只有部分区间(0.45<τ<0.71)未覆盖0,说明水温与藻类Chl-a之间相关性总体表现为极显著,但在2008年之后显著度出现下降. 相反,TP的斜率值逐渐上升,从1990-1995年期间的负值(-0.42--0.05)快速攀升至2008-2013年期间的0.52-1.07,说明P对藻类生长的正效应逐渐在相对增强. 除了1996-2001年时间段,TP斜率的95%CI在绝大部分位点均是未覆盖0,说明TP与藻类Chl-a之间相关性总体呈极显著. 在过去20余年中TN的斜率值比较低,但在绝大部分分位条件下表现为正效应,在1996-2001年和2002-2007年两个时段的数值略高,而在2008-2013年的正效应达到最低. TN斜率的95%CI只在1996-2007年期间的部分分位点未覆盖0,说明TN与藻类Chl-a之间相关显著度较低.总体上看,水温和营养物共同支撑着洱海藻类生物量,这与国内外其他富营养化湖泊的研究结果类似. 营养物和水温对藻类生物量变化的耦合效应比较复杂,据1980-2014年的洱海陆域大理站气象资料,当地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以及日最低气温均存在缓慢上升的趋势,近30余年日最低气温上升幅度为0.05℃·a-1,有气候变暖趋势. 而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水温是洱海藻类增长的重要限制因素,但其相对重要度随着时间推移(富营养化程度加重)明显下降,而P的相对重要度明显持续上升,P比N对藻类的限制作用更强. 与水温相比,营养盐浓度可能是影响洱海藻类生物量的更重要因素. 这与Jeppesen等提出的亚热带到温带区域的35个湖泊中浮游藻类生物量与结构主要是由营养物决定,而气候变暖的作用较小的结论基本一致.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洱海藻类属于N、 P共同限制,这与N/P比值有关. 一般当N/P质量比在10∶1-25∶1的范围时,藻类生长出现氮磷共同限制的概率大. 洱海N/P质量比值一般在10-30之间波动,平均值为23,中位数21(表 1),符合藻类出现N、 P共同限制的条件. 藻类Chl-a对营养物和水温的响应关系可能与藻类群落结构演替有很大关系. 洱海的富营养化演进过程是藻类群落结构逐渐从硅藻门占优势向蓝藻门占优势的演变过程. 不同藻类对N、 P和水温的响应程度差别会很大,硅藻的最主要限制因子可能是水温等气象条件,其次是营养盐,而蓝藻一般受N/P质量比值的影响显著,还有水温、光照、气压等条件[29]. 洱海N/P质量比值现状适合微囊藻、鱼腥藻等蓝藻门在藻类竞争中占优势.2.3 藻类对氮、磷及水温响应的季节性特征不同季节中lg(TN)、 lg(TP)和lg(水温)的斜率值随分位点的变化谱图见图 5. 春季,TN和水温的斜率值均始终保持为正值,两者的95% CI在绝大部分分位条件下均未覆盖0(极显著). TP斜率在大多数条件下(τ<0.85)为负值. 在较高分位时(τ>0.7,Chl-a>5.4 mg·m-3),水温和TN的斜率值同时下降,而TP斜率值明显相应上升,当τ>0.85处(Chl-a>8.0 mg·m-3)TP的斜率值转为正. 这说明N和水温是支撑春季藻类生物量的重要因素,但出现高生物量的决定性因子是P.图 5 分季节的三元分位数回归中lg(TN)、 lg(TP)和lg(Temp)的斜率值变化夏季,水温的斜率值在所有分位点全部为负值,数值范围为-2.27-0.03,而TN和TP 斜率平均值分别为0.51和0.26,在较高分位时两者的95% CI均未覆盖0(极显著). 当τ<0.40(Chl-a<3mg·m-3),TN斜率持续上升,而TP斜率相应下降. 而当τ>0.40,TN斜率持续缓慢下降,而TP斜率持续快速上升,说明夏季藻类是N、 P共同限制,但随着藻类生物量增长,TP对藻类的正效应逐渐强于TN.秋季,TN和水温的斜率全部为正值,平均值分别为0.66和4.59,两者的95% CI在所有分位点都未覆盖0(极显著). TP斜率总体是大于0,平均值0.16,而95%CI在绝大部分分位条件下是覆盖0(不显著). 秋季藻类增长的限制因子重要度排序为:水温>TN>TP.冬季,TN斜率始终为负值,TP斜率虽然在绝大部分条件下为正值,但其95%CI全覆盖0(不显著). 温度的斜率始终保持正值,其95% CI在绝大部分条件下(0.22<τ<1.52)未覆盖0(极显著),说明水温是冬季藻类增长的主导限制因子.TN、 TP、水温、 Chl-a的数值季节性变化表现出高度一致,均是在夏、秋两季达到最高(图 3),这反映了营养物与水温共同促进洱海藻类生物量变化. 但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藻类对各因子的响应关系在夏季和秋季完全不同,夏季日平均气温最高,普遍达到藻类生长所需要的最佳温度,因此水温不属于夏季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 夏季降雨量大,暴雨径流携带更多营养物进入湖体,促进藻类暴发,N、 P成为藻类共同限制因子. 夏季持续高温还会加速下层水中有机物质的耗氧分解,造成溶解氧浓度急剧下降,容易出现缺氧状态,促进底泥中大量氨氮和磷酸盐加快溶出,致使水中TN、 TP含量升高,支撑全湖藻类出现暴发性增长. 秋季,经过夏季藻类暴发已消耗了大量N、 P,而且秋季气温昼夜温差加大,水温数据的离散度明显大于夏季,藻类生物量对水温变化表现可能更加敏感,使水温成为藻类主要限制因子. 春季和冬季,营养物浓度水平较低,湖水呈相对清洁状态,水温的波动对藻类生物量影响也比较大.洱海藻类群落的季节性特征很明显,在春季以硅藻和蓝藻占优势,冬季以绿藻和蓝藻占优势,而蓝藻在全年绝大部分时间占优势,尤其是在夏秋两季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水华发生时蓝藻数量高达107 cells·L-1. 夏季水温能普遍达到蓝藻生长最理想水温(20℃以上),营养物浓度则成为藻类生物量的决定性因子.具体参见污水宝商城资料或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湖泊富营养化产生原因分析

湖泊富营养化产生原因分析

湖泊富营养化产生原因分析
一是人类活动。

在进行农业发展、工业建设、城市建设过程中,人类将大量的有机废物、无机废物、污染物和污染废水直接排放到湖泊中,使溶氧量下降,导致湖泊富营养化。

此外,人类还会通过一些活动,如河道改造、湖泊开发、河流淤积、沉积物污染等,直接危害湖泊的生态环境,损害湖泊的水质,从而导致湖泊富营养。

二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影响全球水环境的重要因素,对湖泊富营养化也有影响。

一方面,降水量会增加,而湖泊的水量也随之迅速增加,从而加剧湖泊的富营养化现象。

另一方面,温度上升可以加速营养物质的挥发,从而加剧湖泊富营养化。

三是生物活动。

生物活动也是影响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水体中存在的动物入湖摄食,会释放出大量的磷和氮等有机物质,加剧湖泊的富营养化。

另一方面,水体中存在的植物,其生长特性使得湖泊环境中有机物质的积累,从而也导致湖泊的富营养化。

四是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湖泊富营养化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解答:原因:1)化肥流失;人类使用的合成氮肥是进入沿海水域的营养物质的最要紧来源。

根据全球的统计数据,在施用于土地的氮肥中,平均12%的合成氮肥直接流入了沿海水域。

而在某些高流失量地区,比如在降水量较多的农耕地区,这个统计数字可能高达30% 。

2)生活污水输出过量营养物质;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增加了污水的排放,由此也增加了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营养物质。

3)畜禽养殖输出过量营养物质;畜禽养殖也会输出过量的营养物质。

中国90%的养殖场根本没有垃圾与污水处理设施,使得大量营养物质输入水体。

4)含磷物质的排放;在当今的工业产磷量里,80%-85%者用于制造化肥,另一个用磷相对少得多的工业行业是洗涤剂行业。

从某一地区来看尽管工业的磷排放所占比重较大,但总体上看,流入水体的磷要紧还是来自于城市污水与农业。

农业磷排放中,又要紧来自养殖业与使用化肥。

5)工业污染排放;很多工业制造与加工工厂使用氮与磷化合物作为基础产品,如:化肥厂、农药厂、食品加工厂、含磷清洁剂、使用尿素作为基础产品的行业。

6)6矿物燃料的燃烧;矿物燃料燃烧过程(既包含交通工具燃烧汽油,也包含电厂的发电过程)产生的氮化合物(NOx)能够直接沉积进入水体,或者者先存在土壤中,间接地被冲刷入水体里。

防治计策(1)操纵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2)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输入到湖泊等水体的营养物质在时空分布上是非常复杂的。

氮、磷元素在水体中可能被水生生物汲取利用,或者者以溶解性盐类形式溶于水中,或者者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与生物作用而沉降,并在底泥中不断积存,或者者从底泥中释放进入水中。

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负荷,有效地操纵湖泊内部磷富集,应视不一致情况,使用不一致的方法。

要紧治理方法:1)物理方法:包含挖掘底泥沉积物、进行水体深层曝气、注水冲稀与在底泥表面敷设塑料等。

挖掘底泥,可减少以至消除潜在性内部污染源;深层曝气,可定期或者不定期采取人为湖底深层曝气而补充氧,使水与底泥界面之间不出现厌氧层,经常保持有氧状态,有利于抑制底泥磷释放2)化学方法:包含凝聚沉降与用化学药剂杀藻的方法。

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中营养物质过度富集,导致水体中藻类、浮游生物等生物量急剧增加,水体透明度下降,水质恶化的现象。

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主要有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

一、人类活动
1.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会通过农田排水、雨水径流等途径进入湖泊,导致湖泊富营养化。

2.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排水、污水处理厂的排放等都会导致湖泊富营养化。

3.工业活动: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水、废气等也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自然因素
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会导致湖泊水温升高,湖泊中的藻类等生物繁殖速度加快,导致湖泊富营养化。

2.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的变化会导致湖泊水深度、水流速度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湖泊的富营养化。

针对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环境监测:加强对湖泊水质的监测,及时发现湖泊富营养化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

2.控制污染源:加强对农业、城市化、工业等活动的监管,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减少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

3.生态修复:通过植被修复、湿地修复等方式,增加湖泊的自净能力,减少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

4.加强科学管理:加强湖泊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加强湖泊保护,减少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

总之,湖泊富营养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
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治湖泊富营养化,保护湖泊生态环境。

水生生态系统中富营养化的原因与防治

水生生态系统中富营养化的原因与防治

水生生态系统中富营养化的原因与防治水生生态系统是指水生环境中所有不同等级的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循环所构成的复杂系统。

这种系统的健康程度受到水体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质含量的影响。

水体中的富营养化是一种慢性的生态问题,它会引发多种物种的生存问题,影响水生生态平衡。

以下是本文探讨水生生态系统中富营养化问题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一、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原因1. 水源污染水源污染是导致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废水、化学品、农药等污染物进入水体,这些污染物都含有营养元素,它们被转移到水中后将极大地促进富营养化的发展。

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不仅产生恶臭的气味,还能影响生境中的动植物的繁殖和地表水的水质。

2. 过度饲养与养殖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过度饲养和养殖都会使营养物质的释放增强,随之而来的是水中营养物过剩,构成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循环。

现代的水产养殖饲料中常含有大量氮和磷元素,这些营养物质无法完全消耗掉,进入水中后会增强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现象。

3. 水体的流动过程水体的流动过程也是造成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在流水的过程中,水体中含有的氮和磷元素会逐渐搬运到下游地区形成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使得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更加严重。

二、富营养化的防治1.丰富优化自然湖泊的生态系统自然湖泊与浅滩、湿地等是大型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水体能够自我净化,但对富营养化问题来说,减少化学物质和污染物的排放是必要的。

同时在湖泊周边的开发过程中,应以保护湖泊的环境为主。

2.实行污水的处理目前,在城市排水处理方面,收集和净化排放水的能力仍处于初级阶段。

要保护水生生态系统,必须使整个城市都执行污水处理,确保清洁的废水得到回收利用。

3.提高水产品养殖的节能技术水平饲养和养殖水产品在导致水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同时,也造成能源和物质的浪费。

完善养殖的配套设施,促进远程数据采集和作物种植等技术的普及,可使养殖业在水资源利用、绿色化和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进展。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是水体中含有过多的溶解性营养盐类(主要是NH3-N、NO3-N、NO2-N、PO4-P),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生长繁殖,而引起微生物旺盛的代谢活动,耗尽了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变质,从而破坏了水体中的生态平衡现象.一、富营养化的成因水体富营养化可分为自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

天然的湖泊都有一个从贫营养向富营养的发展过程,从贫营养过渡到富营养,进而发展到沼泽,直至死亡,是湖泊的自然发展规律,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但是人类活动会大大加速这个进程1.天然富营养化的成因湖泊营养物质通过天然富集,使得营养物质浓度逐渐增高而发生水质营养变化的过程就是通常所称的天然富营养化。

2.人为富营养化的成因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城市化”现象愈加明显,使得不断增加的人口,集中在一些水源丰富的特定地区。

人口集中的城市排放出的大量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废水流入湖泊、河流和水库,增加了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

同时,在农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的化学肥料和牲畜粪便逐年增加,经过雨水冲刷和渗透,使一定数量的植物营养物质以面源的形式最终输送到水体中。

据估计,农业地区输出的总磷可达森林地区输出量的10倍以上,而城市径流中的总磷量又可以是农业集水区径流量的7倍左右,城市农业森林地带的地表径流都可能是某种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天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由于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最终导致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

天然富营养化是湖泊水体生长、发育、老化、消亡整个生命史中必经的天然过程,这个过程极其漫长,常常需要以地质年代或世纪来描述其过程。

人为富营养化则是因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它演变的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期内使水体由贫营养状态变为富营养状态。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和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和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和影响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中的氮、磷等养分含量过高,使水中的营养盐浓度超过正常范围,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的失衡。

这种现象不仅对水生物造成巨大威胁,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详细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和影响,并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原因:1. 农业活动:农业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中含有丰富的氮、磷等养分,这些养分会通过降水和灌溉水进入水体,引起富营养化。

2. 工业活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污染物,这些物质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 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中富含的有机物和养分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之一。

4. 河流入海:河流将含有养分的土壤和废水输送到海洋中,进一步加剧了海洋水体的富营养化。

二、影响:1. 水生态系统失衡:水体富营养化会引发藻类和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形成大量藻华和水生植物覆盖层,阻碍水中氧气的交换。

这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破坏水生态平衡。

2. 水质下降:过多的藻类繁殖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

同时,藻华和水生植物的分解也会释放大量有机物,使水体富含有机污染物,水质下降。

3. 渔业生产受损:富营养化会引发水中藻类繁殖,造成浮游生物的死亡,从而影响鱼类的食物链,严重影响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水资源供应困难: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源水质下降,给饮用水和农业灌溉水的获取带来困难,给水资源管理造成巨大压力。

三、应对措施:1. 加强管理: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管理,减少养分进入水体。

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对违规排放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2. 推广绿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制作有机肥料,减少养分的排放。

3. 加强污水处理: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投入,使得污水的有机物和养分得到有效去除。

4. 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大湖泊、河流和海洋等水体的生态修复力度,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和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水体生态平衡。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成因及防治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成因及防治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成因及防治分析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某些营养物质过量积聚,导致水体生物过度生长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已成为全球水环境问题的主要之一,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活动: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尤其是氮、磷等营养元素经过灌溉水流入水体,成为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田径流和农业污水的排放使富营养物质直接进入水体,刺激藻类等富营养植物的过度繁殖。

2. 工业排放: 工业污水中的有机废水和含磷废水,通过排水系统进入水体,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富含营养物质,如磷、氮和有机物,进入水体后,使水中的富营养植物过度生长,破坏了水生态平衡。

3. 城市排污: 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直接或通过排水系统进入水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排污有明显增加,给水体带来了严重威胁。

4. 水体基础环境变化: 水体污染、水体枯水期和枯水期过度开采等因素会导致水体环境的恶化,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

这种环境变化会加强富营养化现象,使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积聚。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我们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恢复和维持水体的健康状况。

1. 农业管理: 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建立农田防渗漏系统,阻止农田径流进入水体。

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作物和养殖业的有机循环。

2. 工业控制: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建立和完善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使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使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质得到有效去除。

对于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要进行合适的处理和处置,以防止其进入水体。

3. 城市污水处理: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可能是自然变化导致的,湖泊大多都是从贫营养化,经历几百年的变化成富营养化,吸收雨水中的氮、磷元素,土壤侵蚀、淋溶,为浮游植物和水生动物提供养分。

也可能是.工业废水随意排放导致的,钢铁、化工、制纸工业的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元素。

还可能是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导致的,污水中的洗涤剂残液,会含有氮。

磷元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可能是自然变化造成的,由于湖泊、河流都是从贫营养化,慢慢变化而来,在自然活动的过程中,湖泊、河流会吸收降
雨中的氮、磷元素,水中土壤也会遭受腐蚀,为浮游植物和动物提供充足的养分。

水体富营养化也可能是.I业废水随意排放导致的,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元素,在排放到江河、湖
泊前,处理并不完全,废水中氮磷元素的含量还是相对较高,不断在水体中形成堆积。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体中营养盐浓度过高,导致水体中富集各种营养物质的现象。

富营养化不仅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还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以及治理研究。

一、来源1.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随着雨水或灌溉水进入湖泊水体,导致水体中富集营养物质,从而引发富营养化。

特别是过度施肥和错误施肥导致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输入水体中,是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磷、氮等营养物质,直接排放到湖泊水体中,也会加剧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3. 湖泊周边开发建设湖泊周边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水排放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湖泊水体受到了更多的营养物质的输入,加速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

二、危害1. 生态环境破坏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会引发蓝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导致水质恶化。

水华会阻碍光照,对水生生物生存造成威胁,破坏湖泊的生态平衡。

2. 饮用水安全受威胁湖泊水体受到富营养化影响后,水体中富集的藻类等微生物有可能释放出毒素,严重威胁饮用水的安全,甚至危及人类健康。

3. 河湖景观退化湖泊富营养化后水质变差,水藻过度生长会使湖泊水体呈现绿色或黄褐色,严重影响了河湖的景观价值,对旅游业和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三、治理研究加强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管理,推广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合理运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湖泊水体的影响。

加大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减少城市和工业污水对湖泊水体的直接排放,有效减少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3. 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对于净化水质、调蓄雨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作用,加强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对于减缓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

湖泊富营养化

湖泊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修复包括人工强化自然修复与人工 重建水生植被两条途径。前者是指通过对湖泊环 境的调控来促进湖泊水生植被的自然恢复。后者 则是对已经丧失了自然恢复水生植被能力的湖泊, 通过生态工程途径重建水生植被。
重建水生植被是在已经改变了的湖泊环境条 件基础上根据湖泊生态功能的现实需要,根据系 统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理论,重新设计和建设全 新的能够稳定生存的水生植被和以水生植被为核 心的湖泊良性生态。
当然 ,细菌不能降解泥土、岩石、砂子或其 它无机物质, 也不能在起伏不定的极端温度和 pH下或在高浓度金属和杀菌剂下存活,这是生 物清淤的限制条件。
(三)水生植物修复
富营养化湖泊的生物修复,除了微生物修 复作用外,还应包括水生生物的修复作用。
以生态工程形式出现的水生生物对湖泊富 营养化修复有巨大功效;尤其是它们强大的根系 和植株,对磷的摄取和同化有着微生物所无法替 代的作用。据报道,被制成浮床的大榕草、香根 草、水芹、水蕹草、多花黑麦草等对去除水体氮、 磷和抑制藻类孳生均有明显的作用。这些植物发 达的根系及与根系共生或混生的微生物往往共同 对水环境起着净化作用。
(一)富营养化湖泊的微生物修复
2、理论依据 (1)氨氮的脱除 A. 硝化作用: NH4+→NH2OH→NO2-→NO3-
湖泊水体中,使NH4+转化为NO2-(亚硝化阶段) 的菌有欧洲亚硝化单胞菌、亚硝化单胞菌、亚硝化球菌 属等;使NO2-转化为NO3-(硝化阶段)的菌有活跃硝 化杆菌、维氏硝化杆菌、硝化囊菌属等。
(B)水源性湖泊:恢复水生植被的目标是保护水质。应尽可能扩 大水生植被面积,且以沉水植物为主。不影响水面开阔度和风浪 搅拌作用;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与湖水有较大接触面积,可以成 为“生物膜”附着基;直接吸收湖水中营养盐;有饲用价值。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因过量的营养物质输入,导致水体中富集了过量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使水质变得浑浊、富有浮游植物和藻类,从而对水体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活动。

农业中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饲料等,这些化学物质通过农田排放、农业废水流入水体,导致水体中大量的营养物质输入。

2.城市化进程。

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覆盖和改变,这些活动会导致大量的土壤和建筑垃圾进入水体,污染湖泊、河流等水环境。

同时,大量人口增加导致污水排放增加,对水体造成更严重的污染。

3.工业废水。

工业制造过程中,大量的废水排放到水体中,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类,会进一步促进湖泊水体中富营养化的程度。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生物以及人类健康都有严重的影响。

首先,它会使水体产生藻类大量繁殖,堵塞水道、堤坝及供水管道;其次,富营养化会使水质变差,产生臭味和嗅觉不适,使人们难以使用这些水源;还会导致水生生物失去栖息地和生存条件,人工饲料的过量投放甚至会导致其死亡。

为了解决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治理方法:1.提高环保意识。

每个人都应当有环保意识,不乱扔垃圾、减少化学物质的排放、推广有机农业,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科学的废水处理系统。

城市和工业部门应当建立完备的废水处理系统,将废水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减少污水排放和对水体的污染。

3.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农业部门应该推广无化学物质耕作技术,降低化学物质的使用量,实现绿色农业发展。

4.湖泊水体管理。

加强对湖泊水体的有效管理,管理人员应当制定有计划、科学的管理方针,加强巡查和监管,对违规排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从而保护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

淡水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与防治策略

淡水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与防治策略

淡水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与防治策略淡水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堆积,导致水体营养物浓度过高,进而引发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的一种现象。

淡水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有多种复杂因素,包括人类活动、环境变化、自然因素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总结并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

一、工业与农业活动工业和农业活动是导致淡水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工业排放的废水、化学品和农药等物质都会被直接或间接排入湖泊中,增加了湖泊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

此外,农业中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

过量的氮、磷流入湖泊,使营养物浓度上升,从而促进了藻类的生长。

二、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积的扩大带来了更多的污水排放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污水、垃圾和废弃物进入湖泊,富集湖泊中的营养物质。

此外,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土地破坏和河流改道等行为也会增加湖泊富营养化的风险。

三、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对淡水湖泊富营养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湖泊中水温升高,水体环境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生物多样性和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

湖泊水温升高会加速藻类的生长速度,进一步加剧了湖泊富营养化的程度。

四、防治策略为了有效应对淡水湖泊富营养化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防治策略。

1.加强环保意识全社会应加强环保意识和教育,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提高人们对于湖泊生态系统保护的认识,减少工业和农业排放对湖泊水体的污染。

2.加强农业管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进灌溉管理制度,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输入。

提倡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3.建立湖泊保护区建立湖泊保护区并划定严格管理区域,加强湖泊周边地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力度。

限制湖泊周边城市建设,防止城市化进程对湖泊水体产生过多的压力。

4.加强污水处理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水进入湖泊的情况。

建立科学的污水处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对湖泊的污染程度。

5.加强生态修复对已经出现淡水湖泊富营养化的地区,采取适当的生态修复措施。

人工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控制措施

人工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控制措施

人工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控制措施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增加,人工湖泊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一些人工湖泊普遍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这不仅会对湖泊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也会威胁周边居民的健康。

本文将从原因和控制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人工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1.过度施肥:城市周边农田对作物的施肥需要使用大量化肥和有机肥料,这些肥料中的氮和磷元素容易通过径流进入人工湖泊,从而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2.城市污水排放:城市污水中富含含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经过处理无效或者直接排放入湖泊,会极大地促进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的发生。

3.农田灌溉水排放:农田灌溉水中残留的化肥和农药,通过排放进入人工湖泊,会导致湖水营养含量过高。

4.乱倒垃圾:许多人把垃圾随意倾倒在湖岸边,这些垃圾中含有大量有机可分解物质,这些物质在湖泊中会分解产生养分,继而导致人工湖水体富营养化。

二、人工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措施:1.加强农田管理:加强对农田施肥的管理,合理控制化肥和有机肥的使用量,避免过度施肥现象的发生,减少营养物质进入湖泊的量。

2.改善城市污水处理:对城市污水进行有效处理,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防止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直接流入湖泊。

3.加强农田灌溉管理:对农田灌溉水的排放进行检测和管理,避免枯水期排放、化肥残留等现象,降低对人工湖富营养化的负面影响。

4.加强环境教育宣传: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保护湖泊水质的认识,引导公众养成爱护环境、不乱倒垃圾的良好习惯。

5.增加湖泊水体流动性:通过增加湖泊的流动性,如增设水泵、喷泉等,能够有效减少富营养水位的发生,带走湖泊中的养分。

6.监测与应急处理:建立湖泊水质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并及时发现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如氧化剂喷洒等,防止富营养环境加剧。

综上所述,人工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与过度施肥、城市污水排放、农田灌溉水排放和乱倒垃圾等因素有关。

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是什么

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是什么

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是什么在我们的生态环境中,湖泊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美丽的景观,还在水资源调节、气候调节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近年来,湖泊富营养化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给湖泊生态系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湖泊富营养化,简单来说,就是湖泊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藻类等水生生物过度生长,水的透明度降低,水质恶化。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湖泊的富营养化呢?首先,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当雨水冲刷农田时,这些化肥和农药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就会随着水流进入湖泊。

而且,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如果处理不当,也会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污染源。

其次,工业废水的排放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一些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有高浓度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废水。

如果这些废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湖泊中,就会给湖泊带来巨大的营养负荷。

再者,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大。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没有经过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就会直接进入湖泊。

除了以上这些人为因素,湖泊自身的水文和水动力条件也会对富营养化产生影响。

比如,水流缓慢的湖泊,水体交换能力弱,营养物质容易积累。

湖泊富营养化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大量藻类的生长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死亡,破坏湖泊的生态平衡。

另一方面,藻类的大量繁殖会使水的透明度降低,影响湖泊的景观和旅游价值。

此外,一些藻类还会产生毒素,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威胁。

既然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如此之大,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呢?首先,要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

对于农业面源污染,可以推广科学施肥和合理使用农药,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流失。

同时,加强对畜禽粪便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避免其直接进入水体。

对于工业废水,要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加强监管,确保企业对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后再排放。

富营养化现象的原理

富营养化现象的原理

富营养化现象的原理富营养化是指水体或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的浓度过高,导致水体或土壤中生物过度繁殖和产生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当人类活动过度释放营养物质到环境中,而环境无法将这些营养物质有效去除或贮存起来时发生的。

以下是富营养化现象的几个主要原理。

1.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是导致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业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膜含有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当农田不适当施肥或不足够处理废水时,这些营养物质就会被冲刷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从而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

2. 工业活动:工业活动也是导致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工业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如氮化合物、磷化合物等,会被排放到水体中。

特别是一些工业废水处理不当或没有进行适当的处理,导致富营养化现象发生。

3. 生活污水:人类生活中产生的污水也是导致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酒店、医院等人口密集的地方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养分。

如果污水没有经过充分的处理,其中的养分就会进入水体,引起富营养化现象。

4. 水体流动性:水体自身的流动性也是导致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

当水体流动缓慢或局部停滞时,营养物质在水体中的浓度就会增加,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

例如,湖泊中的浅水区域更容易出现富营养化问题,因为水深较浅,流动性较差,使得养分难以被有效稀释和稀释。

富营养化现象的原理包括这几个方面,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富营养化的发生。

富营养化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带来负面影响,如水体蓝藻水华的爆发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引起水中生物大量死亡;同时,富营养化也会降低水体的可利用性,影响水体的生态系统,影响渔业和旅游业等。

为了解决富营养化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减少农业和工业活动中的养分排放,改善施肥和废水处理方法,并加强对农业和工业废水的监控。

其次,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确保生活污水经过有效处理后再排放。

此外,加强水体流动性的管理,如定期清理河道、湖泊等,增加水体的流动性,减少养分积累的可能性。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体中营养盐含量过高,导致水质恶化、藻类过度生长的现象。

富营养化是当前全球湖泊面临的普遍问题,对水体生态系统、饮用水安全和周边社会经济等方面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1. 土地利用变化: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被广泛使用,导致了土地径流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输入湖泊,成为导致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大量排放到湖泊中,使湖泊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升高,为湖泊的富营养化提供了源头。

3. 河流输运—河流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之一。

湖泊附近的河流对富营养化的贡献很大,河水中的营养物质会随水流输入湖泊,进而影响湖泊的水质。

4.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会影响湖泊的水文变化、水体温度等,而这些变化会影响湖泊富营养化产生的速率和程度。

1. 水质恶化: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水质恶化,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色变绿,严重影响湖泊的美观度和生态环境。

2. 水产资源丧失:过度的藻类生长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湖泊水体缺氧,造成湖泊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使水产资源受到严重损失。

3. 供水安全受威胁:湖泊是人们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中富含有害物质和致病菌,影响饮用水安全。

4. 社会和经济影响: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会影响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和渔业发展,降低了当地的经济效益,对周边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

1. 加强水域管理:制定和严格执行湖泊水域管理条例,加强对湖泊周边区域的监管,限制农业化肥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减少湖泊受到的污染和营养物质的输入。

2. 推广环保意识:大力宣传环保理念,引导广大市民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鼓励绿色农业发展,减少化工企业的废水排放,降低对湖泊水体的污染。

目前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由排放的大量氮和磷所造成

目前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由排放的大量氮和磷所造成

目前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由排放的大量氮和磷所造成近年来,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重大影响。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浓度过高,导致水体中的植物和藻类生长过盛,甚至形成大规模的藻华。

这一现象主要是由排放的大量氮和磷所造成的,以下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首先,农业活动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活动中广泛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品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在农田中往往过量施用。

随着降雨和灌溉的作用,这些营养物质被冲刷到附近的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此外,农田排水、农作物残渣的堆肥和农业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也会导致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

其次,工业排放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学试剂和工业原料,会产生大量含氮、磷的废水和废气。

如果这些废物没有经过充分处理,就会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工业排放对水体造成的污染通常更为严重,因为其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更高,污染程度更严重。

此外,城市化进程中的快速发展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随着城镇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建设用地的扩大和水泥化程度的提高,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表面裸露、城市排水体系的完善和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

这些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污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的处理,就会直接排放入水体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最后,生活污水排放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进程,生活污水产生量也大幅增加。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没有经过充分处理,就会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综上所述,当前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农业活动、工业排放、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污水排放等。

为了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加强农田管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和排放控制,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强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回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泊富营养化产生原因分析
摘要:湖泊富营养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探寻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化学、物理、水生态系统以及内源污染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湖泊富营养化;内源污染
湖泊、水库等封闭型水体的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化水环境污染问题。

据统计,全球约有75%以上的封闭型水体存在富营养化问题。

中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全国共有1km2以上的湖泊2759个,总面积达91019km2,占国土面积的0.95%,由于近2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不适当的湖泊资源开发利用,使这些湖泊的多数已经处于富营养化或正在富营养化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围绕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收效并不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对湖泊富营养化机理方面的基础研究不够和认识不足有关。

因此,有针对性地寻找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20世纪初期,国外部分生态专家、湖沼学家已经开始对富营养化的成因进行初步探索。

由于富营养化的发生、发展包含一系列生物、化学和物理变化的过程,并与水体形状、湖泊形态和底质等众多因素有关,演变过程十分复杂,研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总结。

1、自然条件下湖泊的富营养化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富营养化,但这是一种漫长的自然过程,随着河流夹带各种碎屑和生物残骸在湖底的不断淤
积,湖泊会从贫营养湖过渡为富营养湖,进而演变为沼泽和陆地,湖泊就自然消亡了。

关于自然状态下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尚未有明确的定论,一般认为是气候导致的。

特别是浅水湖泊,在自然状况下比深水湖泊更容易产生富营养化,这是由于其浅水区常常有茂盛的水生植物发育,在大洪水期间,持续一定时间的高水位将导致水生植物大面积消亡,而洪水泛滥所带来的大量的悬浮物
都沉降在这些水域中,这些悬浮物所携带营养盐也都伴随悬浮物而沉入湖底。

在以后的数年中,没有水生植物覆盖的沉积物将在风浪作用下大量悬浮,并带入大量的营养物质到上覆水
中,导致湖泊逐步趋于富营养化。

当然,洪水径流所携带的营养物质的多少与上游集水区域内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状况、植被类型和覆盖度等有关。

2、湖泊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和机理
湖泊是一个生态系统,对湖泊富营养化形成机理的分析也应该从多角度进行,本文对湖泊富营养机理的解释主要分化
学、物理学、生物学3个角度。

2.1化学角度
营养物质主要是磷,其次是氮,还有碳、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等。

根据生态学原理,在正常情况下,磷等元素在湖泊中的存量很少,是水生植物生长、繁殖的限制因子,使湖泊各物种间在数量比例上形成平衡。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外来的营养物质大量输入湖泊,使湖泊营养盐在短时间内大量蓄积,藻类的生长限制因子被解除,从而导致藻类的过量繁殖。

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面源(非点源污染),如农业施肥中农田渗漏水、家禽蓄养殖污水、塘河水产养殖中过量施肥、大气沉降的尘埃及其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进入水体中的氮、磷和矿质盐类。

至今点源污染已得到较好地控制与治理,而非点源污染所造成地表水污染的问题则日趋严重。

湖泊水体中pH、溶解氧和碳的平衡是维持湖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保障。

大量污染物进入湖泊后造成湖水pH值上
升,其结果有利于水华藻类的生长,而藻类大量繁殖又进一步提高湖水的pH值,进而为水华藻类如微藻囊等的疯长提供了
适宜的生长环境。

根据湖水中光合作用产氧和污染物氧化降解的耗氧过程可知,水体溶解氧下降有利于蓝藻的生长,而对其他藻类生长不利,另一方面导致鱼类和浮游生物缺氧死亡。

CO2在水中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降低,当湖水氮、磷对藻类生
成已达到饱和情况下,碳也有可能成为限制性因子,此时水体增加碳源有利于水华藻类的生长。

2.2物理学角度
光照和温度是影响藻类生长的最重要的物理因子。

水温在25℃~30℃时,最可能发生富营养化。

藻类为中温性微生物,在夏季、无风且阳光充足时繁殖得很快。

有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在氮、磷和水中营养盐不过剩的情况下,也能促进藻类大量繁殖,可能造成富营养化;反之,即使氮、磷和营养盐出现过剩,如果光照和温度条件极其恶劣,那么藻类个体恐怕自身难保,其生长繁殖自然会极大限制。

水动力过程对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也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人为地围湖造田、不合理的水产养殖、周边区域的水土流失、地下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因素加速了湖泊的淤积程度和沼泽化,造成水体面积的明显减少,如滇池水体面积从多年前的330km2减至现在的260km2,这种变化带来的生态恶化和社会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营养盐角度来说,因参与循环的可溶性营养盐含量不会自然降低,必然导致其浓度的提高,这也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2.3生物学角度
水体界面中的水生动植物、浮游生物、微生物及其外界环境构成水生生态系统,系统内稳定、流畅的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协调与平衡的关键,营养物质循环是系统平衡的基
础、当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剩时,湖体浊度增加,使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光能总量减少,部分藻类(特别是蓝
藻)由于在光能利用上占有优势而形成优势种群。

蓝藻的生物有机组成不利于其他动物对它的摄食,从而使蓝藻在湖泊中大量富集,扰乱了湖泊内食物链的循环。

藻类的大量繁殖使湖泊中的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影响湖泊植物物种的组成,并使水生动物的组成发生改变,最终导致湖泊的可利用率降低。

鱼类也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影响包括湖泊的生物群落结构、营养物质的状态和水平等。

具体影响有:①鱼类可以通过摄食控制其食物生物种群的数量,并沿食物链下
传,影响食物链中的各个环节;②鱼类通过排泄、释放,加速水体营养盐的循环,增加内源负荷;③鱼类在底泥表层的摄食活动能够使湖泊沉积物再悬浮,增加水体的浑浊度、降低水体光照、影响水生植物生长。

3、湖泊沉积物内源释放机理
许多湖泊的调查资料表明,在湖泊环境发生变化时,湖泊仍然可以发生富营养化,甚至出现“水华”,这一现象在浅水湖泊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受湖泊沉积物的影
响。

湖泊沉积物是湖泊营养盐的重要蓄积库,在一定条件下,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可能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

大量污泥的淤积不仅加速湖泊的沼泽化,而且对湖泊水质及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沉积物中营养盐释放进入上覆水的途径主要有分子扩散、风浪等动力扰动、底栖生物的扰动、气泡溢出、浮游植物的上浮及水生植物根部的传递等。

影响沉积物内源释放的外部因素很多,主要有温度、pH、氧化还原电位、以及一些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等。

对于浅水湖而言,沉积物中的磷的释放除了受上述因素影响之外,还有风浪的影响。

风浪过程可以导致底泥的悬浮,将沉降在湖底的浮游植物悬浮起来,也将位于沉积物最顶部底泥中的可溶性氮、磷和藻类细胞等释放出来、浅水湖泊中的水流由于湖面的风动力,在湖区产生许多形态各异的环流,随着风向和风力的不同,环流的形态和强弱会对污染物在湖水中的迁移、扩散途径产生重要影响。

4、结论
湖泊富营养化既可以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也可以是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快速发展过程。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程度比西方国家严重,而已治理成功的例子却比较少。

因此,预防其营养化远比富营养化后去治理更经济可行,这也应该成为湖泊生态环境管理者的共识。

必须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和机理有深入的认识,这方面这有待国内外学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应该制定出长期合理的研究计划,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分层次、有目标地逐步实施。

参考文献
【1】秦伯强.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初探[J].湖泊科学,2002,14(3)
【2】张国华,曹文宣,陈宜瑜.湖泊放养渔业对我国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1997,21(3)
【3】李锦秀,杜斌,孙以兰.水动力条件对富营养化影响规律探讨[J].水利水电技术,2005,(5)
【4】秦伯强.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及其水环境安全[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3)
【5】秦伯强,杨柳燕,陈非洲,等.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J].科学通报,2006,51(16)
【6】李传红,谢贻发,刘正文.鱼类对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及其富营养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6(9)
【7】刑广彦,胡长春.利用水动力条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J].人们黄河,2006,28(7)
【8】金相灿.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管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