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地质年代

合集下载

第6章 地质年代

第6章 地质年代

2.地质年代单位(国际通用地质年代): 宙-代-纪-世-期-时 年代地层单位(国际通用年代地层): 宇-界-系-统-阶-时间带
(Geological time unit: aeon-era-period-epoch-age-chron
Time-stratigraphic : aeonthem- erathem- system- series- stage-chronozone)
生 物 演 化 简 表
螺旋式的生命演化体系
原 始 生 命
三叶虫
舒良树摄
三叶虫 (王冠虫)
单体贵州珊瑚
群 体 笛 管 珊 瑚
鹗 头 贝
鹗,俗名鱼鹰
颠 石 燕
中华狼鳍鱼
鱼和虾化石
舒良树摄
两 米 直 径 的 菊 石
(
德 国
)
菊石(T2, 法意边境阿尔卑斯山)
舒良树摄
海 百 合
(
Q(0→1.81)→N(1.81→5.3→23.0)→E(23.0→33.9→55.8→65.5)→K(65.5→99.6 →145.5)→J(145.5→161.2→175.6→199.6)→T(199.6→228.0→245.0→251)→P( 251→260.4→270.6→299)→C(299→318.1→359.2)→D(359.2→385.3→397.5→ 416)→S(416→418.7→422.9→428.2 →443.7)→O(443.7→ 460.9→471.8→ 488.3)→∈(488.3→501→510 → 521→542)→NeoPt (542→ 630→850→1000) →MesoPt (1000→1200→1400→1600)→PaleoPt(1600→ 1800→2050→ 2300→2500)→Archeen(2500 - >4000) (据国际地层委员会,2008)

普通地质——地质年代

普通地质——地质年代

第十七章地质年代地质年代:指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分为:1、相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2、绝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时距今多少年(由同位素年龄确定)。

在描述地球历史或地质事件的年代时,两者都很重要。

第一节地层年代的确定研究地壳历史的依据地壳是在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互相矛盾斗争中不断演变和发展的。

研究地壳的历史,就是研究各种地质作用的演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历史。

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地壳运动。

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可以形成不同的地质构造;产生不同的古地理(沉积环境);引起不同的内、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可形成不同的沉积岩和外生矿床。

内力地质作用可形成不同的岩浆岩、变质岩以及不同的内生矿床和变质矿床。

内外地质作用的演变还影响着生物的演化史。

所以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生物化石、地质构造是我们研究地壳历史的依据。

也是地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的岩石性质和分布特点(恢复当时的形成环境)二、生物化石的特征(时代和环境)三、地质构造(产生的时间、形成时的环境)因通过它们的研究,分析它们产生的时间、形成时的环境及其变化规律,可以了解内外力地质作用发生的时间和发展、演化历史。

例如:①某地区有大片玄武岩分布,说明这个地区曾经发生过地壳运动,产生了深大断裂,使来自上地壳幔的基性岩浆上升到地表,形成玄武浆的喷溢活动;②沉积岩分布区,可说明该地原来可能为河流、湖泊、海洋等洼沉积区,从而说明该地区曾发生过地壳下沉或构造运动;③若有大面积片麻岩出露,则说明这里过去曾处于地下深处,可能经受过大规模的强烈褶皱运动、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以后又经过上升剥蚀,才得以出露地表。

④各种生物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的。

自然环境又是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之中,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其本身也在不断的演化中,它们的演变与发展是遵循从量变到质变,从渐变到突变的规律。

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生物,老地层中生物化石比较低级、简单;新的地层中,生物化石比较高级、复杂。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
宙…………………………宇 代…………………………界 纪…………………………)
★38亿年前,海洋中开始有了生命的活动。从出 现最原始的原核细胞生物-蓝绿藻。 ★ 32-29亿年前能起光合作用的藻类开始繁殖, 后者能消耗二氧化碳,产生出氧气。 ★大约到27亿年前,游离氧在海洋中出现。绿色 植物的大量繁殖,更加快了大气和海洋环境的变 化,使其有利于高等喜氧生物的发展。
第二节 同位素年龄测定
1.具有不同原子量(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 同种元素的变种称为同位素。有的同位素其原子 核不稳定,会自动放射出能量,即具放射性,称为 放射性同位素。如238U,235U, 234U,232Th,87Rb, 40K等。经过放射性衰变(放出 a粒子,β粒子,r射 线)变成稳定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都具有固定的蜕变速度。某一放射 性元素蜕变到它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 半衰期。它是一个常数。如 238U- >206Pb半衰期为 4.49×109年,234Th的半衰期为24.1天。
岩石地层单位可分为群、组、段等不同级别: 群(group)-是岩石地层的最大单位。包括厚度 大、成分不尽相同的但总体外貌一致的一套地 层。如青龙群、黄马青群等。 组(formation)-是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它由 一种岩石组成,也可以由两种或多种的岩石互层 组成。如栖霞组、龙潭组等。 段(member)-是组内次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 代表组内岩性相当均一的一段地层。如栖霞组中 的梁山段、臭灰岩段。
“宙”:是最大一级的地质年代单位,它往往反 映了全球性的无机界与生物界的重大演化阶段, 整个地质历史从老到新被分为冥古宙、太古宙、 元古宙和显生宙4个宙,每个宙的演化时间均在5 亿年以上。 “代”:是仅次于“宙”的地质年代单位,往 往反映了全球性的无机界与生物界的明显演化阶 段。每个代的演化时间均在5000万年以上。 “纪”:是次于“代”的地质年代单位,它往 往反映了全球性的生物界的明显变化及区域性的 无机界演化阶段。每个纪的演化时间在200 万年以 上。

地质年代及地质年代表_普通地质学.

地质年代及地质年代表_普通地质学.

四、地层单位简介二)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在实际工作当中,还常用到岩石地层单位(地方性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分层,并建立起地层系统和层序。

一般分为:群、组、段、层。

群:比组高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常用的最大岩石地层单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经常伴随在一起而具有某些统一的岩石学特点的组联合构成的,或由一大套厚度巨大,岩类复杂的地层组成。

群在必要时可以再分成亚群,或合并为超群。

群的名称通常取自典型剖面附近的地名。

如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
二)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组:是最重要的基本岩石地层单位。

其含义在于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

组由一种岩石构成,或者以一种岩石为主;或者由两三种岩石交替出现所构成;还可能以很复杂的岩石组合为一个组的特征,而与其它比较单纯的组相区别。

组的厚度无固定的标准,可以由1m到几千米不等。

段:是低于组的岩石地层单位,必须具有与组内相邻岩层不同的岩性特征,且分布广泛,对研究区域地层有用。

组是否要分段应根据其内部有无分段的岩性条件和区域地层研究的需要来定。

二)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层:等级最低的岩石地层单位。

它一般由岩性、成分、生物组合等特征显著而又明显区别于相邻岩层的地层构成。

它的厚度不大,可以从数厘米、数米至十余米。

层是组内或段内的一个特殊单位层(unit layer,在岩性上与相邻岩层显著不同。

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

第一章绪论一、地质学概念:地质学(Geology)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组成(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内部构造、表面特征)、形成和演化规律。

二、研究对象:固体地球部分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目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地壳和地幔上部。

三、地质学的特点1、时间漫长地球年龄46亿年。

地质年代的记时单位是百万年(Ma)。

地球自形成以来,地质作用无时无刻不发生,地质学问题涉及时间漫长。

最老的岩石至少已经历了38亿年。

一些地质作用过程持续时间长,如海陆变迁,山脉隆起,矿物、岩石的形成、煤、石油资源的形成等。

2、空间广阔横向: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南极、北极、赤道、山地、平原、陆地、海洋等)纵向:大地圈——上地幔(整个岩石圈)目前,人类活动还只限于地壳表层,尚不能直接进入深达数十千米的地壳深部,更不能到达数百乃至上千千米深的地幔。

3、现象复杂性质上:包括物理的(崩塌、泥石流)、化学的(钟乳、滴石)、生物的(煤、石油形成)等各种变化。

规模上:小到原子、分子的微观过程(矿物形成、化石形成),大到整个地球乃至太阳系形成的宏观现象。

范围上:从无机到有机界、有机界与无机界的相互转化。

环境上:常温、常压到高温高压,地表环境、地下深处环境。

4、无法再现众多地质现象对人类来说是无法再现阶段,生物演化,海陆变迁、煤、石油形成过程(非再生资源)人类只能根据留在地壳中形形色色的岩石纪录和古生物纪录,推断发生的一些地质现象5、实践性强地质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在时间上、规模上、内容和条件上,不可能在实验室内简单地模拟再现。

如火山爆发、古生物演化、海陆变迁、山脉的生成等在野外我们可大量观察到地质作用的变化过程。

因此,地质学只能把地球作为“自然的大实验室”,在野外调查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第二章矿物一、矿物(mineral): 是天然产出的(自然作用形成的)元素单质或无机化合物。

普通地质学-地质年代表

普通地质学-地质年代表

海盆
寒武纪开始下陷成海洋盆地
志留纪发生加里东运动
西部龙门山地槽继续下陷,其余抬升为陆
石炭纪,第二次海浸
二叠纪海陆交替形成重庆附近的一些煤矿
湖盆
二叠纪末盆地西部岩浆喷出,生成峨眉山小金顶及清音阁一带玄武岩
距今1.9亿年的三叠纪,“印支运动”使盆地边缘逐渐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逐渐上升成陆,由海盆转为湖盆.当时湖水几乎占据现今四川盆地的全境,称为“巴蜀湖”,从此结束了海浸的历史.在中生代漫长的1亿多年里,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到处生长蕨类、苏铁和裸子植物,是又一个成煤期,永荣煤矿即在三叠纪和侏罗纪时形成.东起长寿、垫江,西到江油、邛崃,北抵大巴山麓,南到贵州赤水,还是天然气富集区.这一时期爬行动物恐龙称霸一时.1957年在合州发现的“合州马门溪龙”身长22米,高3.5米,是我国亚洲最大和最完整的恐龙化石.
白垩纪末,燕山运动,产生大断层,巴蜀湖缩小
新第三纪,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
第四纪,地壳再次发生构造运动,形成长江三峡。

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 第二章 地质年代

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 第二章 地质年代

组合带对比 延限带
顶峰带:指某 些化石属、种 最繁盛时期的 一段地层(并 非该属种全部 时间分布范 围) 。
生物地层单位
生物地层各单位之间不存在大小级 别关系; 并非所有地层都能用生物地层学方 法进行划分对比; 但是生物地层仍是目前进行远距离、 高精度(古生代以来)地层对比所普 遍采用的、较为可靠的方法。
组可以由多种岩石交替出现所构成,也可由成 因关系密切的两三种基本层序构成。
岩 石 地 层 单 位
粘土层
殷 坑
PTB
黑粘土层 白粘土层

长 兴 组
二叠三叠系界线粘土层(煤山剖面)
层的划分
青海循化,2008.06
岩石地层单位的等时性和穿时性
• 组成地层的沉积物的加积方式是随沉积环 境及沉积作用的不同而变化的。可分为垂 向加积和侧向加积。
地磁地层单位
–根据地层记录中古地磁极性变化所
建立的地层单位。
–可分为极性超带、极性带和极性亚
第二章 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
–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依据 – 地质年代和多重地层单位
– 其他地层单位
同位素地质年龄
– 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
– 地质年代表
确定地球的发 展历史和发展 阶段,查明各 种地质事件的 时间,是地质 学研究的任务 之一; 为了便于全球 对比,必须有 统一的时间系 统

相对地质年代(relative age)
younger
older
older younger
但是,由于多变的沉积环境、强烈的地壳运动,可使地层 褶皱、断裂,甚至倒转和缺失。因此,为了建立区域乃至 全球性的地层系统,需对地层中所含化石进行研究和对比, 掌握生物演化规律。

普通地质学 第四章 地质年代PPT课件

普通地质学  第四章 地质年代PPT课件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早 古 生 代 腕 足 动 物
志留纪海绵动物
志 留 纪 棘 皮 动 物
晚古生代
泥盆纪生物登陆,蕨类植物、总鳍鱼 石炭纪裸子植物,到处是绿色的世界,是煤炭形 成的主要地质年代。 二叠纪以生物大量灭绝为特征,可能是由于环境 的变迁。
泥盆纪甲胄鱼
泥盆纪鲨鱼 泥盆纪总鳍鱼
晚古生代腕足动物
晚 古 生 代 珊 瑚
早古生代
进入早古生代,生物 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些大型的古生物相 继出现,如三叶虫、 鹦鹉螺等。出现了生 命演化史上的第一次 繁荣景象。
在中国云南澄江发现 的寒武纪古生物是最 有代表性的 动 物
奥陶纪牙形石
奥 陶 纪 笔 石 ( 脊 索 动 物 )
三 叠 纪 菊 石
三叠纪派克鳄
三 叠 纪 黄 昏 鳄
三叠纪腔骨龙
侏罗纪雷龙
侏罗纪喙嘴龙
中华龙鸟
白垩纪无齿翼龙
白垩纪霸王龙
白垩纪鸭嘴龙
白 垩 纪 鱼 龙
新生代
第三纪开始出现哺乳动物和灵长类。 第四纪人类出现。
来 自 非 洲 的 拉 玛 古 猿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第四章 地球的年龄 和地质年代学

普通地质学课件第六章地质年代

普通地质学课件第六章地质年代
地层对比与地层界线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历史上的板块运动、气候变化等信息。
生物地层学与古生物化石
生物地层学是利用古生物化石来 确定地层时代和研究古生物演化
的科学。
古生物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 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是研究地 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重要证据。
生物地层学与古生物化石的研究 有助于了解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多
总结词
地质年代的命名通常采用古生物、气候、事件等特征作为名 称,以反映该时期的特点。
详细描述
地质年代的命名通常采用古生物、气候、事件等特征作为名 称,如寒武纪、侏罗纪、白垩纪等。这些名称反映了该时期 的地质特征和演化历程,有助于人们对地球历史的了解和认 识。
02 相对地质年代
地层学原理
地层是地球历史上形成的地质 体,记录了地球演化的历史。
地质年代的划分
总结词
地质年代的划分是根据地层、化石、岩石等特征的变化,将地球历史划分为不同 的时间阶段。
详细描述
根据地层、化石、岩石等特征的变化,可以将地球历史划分为不同的时间阶段, 如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这些时间阶段反映了地球上生 物、环境、气候等方面的演化历程。
地质年代的命名
裂变径迹法测年
总结词
通过测量岩石中铀的裂变径迹,确定岩石的形成时间。
详细描述
裂变径迹法测年是利用岩石中铀的裂变径迹来计算岩石的年龄。铀在自然条件下会发生裂变,产生一 系列的径迹,这些径迹可以被用来计算岩石的形成时间。这种方法可以用来确定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 年龄,也可以用来确定地层中不同岩石的相对年代。
原理
应用范围
通过测量沉积岩中沉积层的厚度和沉积速 率,结合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证据,推算 沉积岩的年龄。

地质年代及地质年代表_普通地质学

地质年代及地质年代表_普通地质学

生物演化规律:低等→高等;简单→复杂,是不可逆的。 生物层序律:
一方面:年代越新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进化德越复杂、越高级; 另一方面:不同时期的地层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时 期相同环境中所形成的地层(只要原来海洋或陆地想通),都含有相同化 石及其组合。
恐龙倒下死去
软体腐烂, 骨骼存留
水面上升;沉 积物将骨骼和 足印埋藏
化石可用于对比相距很远的地层
地层层序和化石层序是相辅相成的,根据地层层序律确 定地层新老,可以帮助确定化石的新老;反过来,根据地层 中化石的新老,也可以确定地层的新老。这样经过多年的对 比积累就能建立起地层顺序(相对年代)。
地层划分与对比及综合地层柱状图
(一)相对年代的确定
三)切割律或穿插关系确定地质年代
的,因此正常的地层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下老上新), 这是确定地层新老顺序的一般规律,叫地层层序律。


若未经构造扰动(断裂、掀斜、褶皱),沉积岩层将保持其 原始水平状态
若岩层是倾斜的,就意味着在岩层沉积后可能发生过某 种构造扰动。
原始水平原理:沉积岩层在沉积时呈水平状或近水平状。
原始水平原理:沉积岩层在沉积时呈水平状或近水平状。
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的放射性同位素
母体同位素 子体同位素 铅-206(Pb208) 铅-207(Pb207) 铅-208(Pb208) 半衰期 45亿年 7.13亿年 139亿年 母体同位素 铷-87(Pb87) 子体同位素 锶-87(Sr87) 氩-40(Ar40) 氨-14(N14) 半衰期 500亿年 15亿年 5692年
(二)同位素年龄与古地磁法测定岩石绝对年龄
古地磁年龄的测定:地质历史中地磁的南北极是不断变 换的,每一磁性的延续时间也不相同。因此,测定岩石的极 性,确定该极性的延续时间,并通过与已知的标准值对比, 就可以推算该岩石的形成年代。 该方法只能用于中生代以来的岩石年龄测定,因为对更 老的岩石尚未建立起可比较的“标准”。

普通地质学第四章 地质年代

普通地质学第四章 地质年代

统和层序。一般分为:群、组、段、层。
群:比组高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常用的最大
岩石地层单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经常伴随在一起
而具有某些统一的岩石学特点的组联合构成的,或 由一大套厚度巨大,岩类复杂的地层组成。 群在必要时可以再分成亚群,或合并为超群。 群的名称通常取自典型剖面附近的地名。
如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
原始水平原理:沉积岩层在沉积时呈水平状或近水平状。
湖泊或海洋中的沉积
这些岩层在其沉积之 后的某个时候受构造 扰动而变成倾斜状
沉积物呈水 平层状沉积
二、生物层序律(化石层序律)
化石——埋藏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
恐龙足迹(遗迹化石)
生物的演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岩层 中所含的化石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岩石年代越老生物化石越原始、 越简单、越低级。岩石年代越新、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级。
钾-40(K40) 碳-14(C14)
而碳-14半衰期较短,专用于测定最新的地质事件和考 古材料。 同位素年龄具有一定的误差,但对于无化石的前寒武纪 以及岩浆岩、变质岩等的年代是非常重要的依据。
14C法年代测定的原理
活着时:
While alive: 既吸收12C也吸收14C Assimilates both C12 and C14
地层划分与对比及综合地层柱状图
化石可用于对比相距很远的地层
三、切割律或穿插关系
1.喷出岩相对年代确定——根据地层层序和其上、下地层中的
化石来确定。 2.侵入岩相对年龄确定:根据侵入、
包裹、切割或穿插关系来确定。 侵入关系:侵入者年代新、被 侵入者(围岩)年代老。 切割或穿插关系:切割或穿插 者年代新、被切割或被穿插者年代 老。 包裹关系:包裹者年代新、被 包裹者年代老。

普通地质学之地质年代

普通地质学之地质年代

第六章地质年代地质年代的概念用于地质学的二种计时方法相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绝对年龄——用测定某种岩石样品中所含放射性同位素获得,用距今有多少年来表示。

第一节相对年代的确定成层的沉积岩不仅记载了它生成时地球表面的自然状况,而且严格地按照先后顺序自下而上地依次重叠。

在地质学中把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称地层,而层状岩石称岩层。

确定相对年代的三条定律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一、地层层序律地层的原始产状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沉积物层层叠置,较老的地层在下面,较新的地层在上面。

只要地层没有发生构造变动,上面地层形成的年代一定比下面的地层新,这就是地层层序律或称地层叠覆原理。

地层在受到构造运动后发生倾斜,其地层的新老关系:地层倾斜(层序正常)顺倾斜方向地层新,反倾斜方向地层老。

地层倒转(层序不正常)地层层序出现上老下新现象。

要利用沉积岩的指向性沉积构造(斜层理、泥裂、粒序层理等),判断岩层的顶与底,恢复原始层序。

二、生物层序律不同地层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或化石组合,地质年代较老的地层含有较古老的生物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是同年代地层,称为生物层序律。

根据这一规律可以把不同地区,甚至相隔较远的地层间的先后顺序整理出来。

综合地层柱状图三、切割律或穿插关系主要用于侵入体与围岩的关系以及侵入体之间相互侵入顺序的确定。

一般说,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时代老。

这一原理还可用于有交切关系或包裹关系的任何地质体,判断其形成顺序。

第二节同位素年龄的测定用相对年代方法只能确定地质年代的先后顺序,而无法知道地质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1896年贝克莱发现了放射性以后,1905年卢瑟福(1871-1937)根据放射性衰变原理提出了用铀、钍和它们的衰变产物铅和氦来测定矿物年龄的设想。

两年后,波特伍德取得了第一个铀-铅法年龄。

原来大自然并没有忽略自已的年龄和经历,它早就不动声色地为自己留下了记录。

放射性同位素是天然的时钟,利用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规律来研究地质计时的学科就是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3.地质年代

3.地质年代

2.3 地质年代
④ 地层的接触关系
地层的接触关系,是指层状堆积、上下叠置的 岩层彼此之间的衔接状态。沉积岩层之间的接触关 系,一般可分为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种状况。 a、 整合接触 同一地区上、下两套岩层之间产状一致、相互 平行,而且在岩性、时代及古生物特征上都是连续 的,这种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表明该地区长时 间连续不断地接受了沉积 。
工蕨化石 广西 泥盆纪 泥岩
2.3 地质年代
工 蕨 化 石
2.3 地质年代
鱼化石 泥盆纪 湖生 动物
2.3 地质年代
鱼化石 泥盆纪 湖生 动物
2.3 地质年代
鹗头贝 泥盆纪 湖生 腕足 动物
2.3 地质年代
石炭纪
是古生代的第五个纪,当时陆生植物从滨海 地带向大陆内部延伸,形成了大规模的森林和沼 泽,给煤炭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石炭纪的 森林中,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密的灌木。鳞 木是高大的树形石松,高达40m或更高,具特征的 鳞片状树皮。石炭纪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中以蜓类 的出现和发展为其特征。中国的石炭系以海相灰 岩和海陆交互相的含煤沉积为主,含有煤、铁、 锰、黄铁矿、铝土矿等矿产。
2.3 地质年代
三 叶 虫
2.3 地质年代
奥陶纪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
奥陶纪是早古生代海侵最广泛的时期,海生 无脊椎动物门类和属种都很丰富,其中以笔石类 和鹦鹉螺类十分繁盛为其特征。
2.3 地质年代
笔石 奥陶纪 海洋中 的漂浮 动物
2.3 地质年代
震 旦 角 石
角 石
2.3 地质年代
志留纪
是古生代的第三个纪。 由于强烈的造山运 动,志留纪时海洋面积缩小,陆地扩大,但海 洋中各种无脊椎动物仍继续繁盛,以单笔石的 兴起,珊瑚类和腕足类的大量繁育为其特点。

普通地质学-第6章地质年代

普通地质学-第6章地质年代

普通地质学-第6章地质年代第6章地质年代一、名词解释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同位素(绝对)地质年代地层层序率生物层序率地层切割率岩层地层化石标准化石指相化石沉积相海相陆相过渡相海进层序海退层序沉积旋迥生物地层年表岩石地层单位宙代纪世宇界系统群组段二、是非题1.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门类的化石及化石组合。

()2.古生代是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代。

()3.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叫三叠系。

()4.三叶虫是水下底栖固着生物。

()5.地层剖面中,沉积物质由下而上呈由粗到细的变化层序称海进层序。

()6.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是裸蕨植物。

()7.最早的爬行动物出现于三叠纪初期。

()8.第四纪是人类出现和发展的时代。

()9.半衰期愈长的同位素,在测定地质年代时作用也愈大。

()10.只有在沉积岩中才能找到化石。

()三、选择题1.假设石炭纪中期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时期,下列表达方式中正确的是()。

a.中石炭统是重要的成煤时期;b.中石炭系是重要的成煤时期;c.中石炭纪是重要的成煤时期;d.中石炭世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2.只能用作测定第四纪地层年代的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是()。

a.钾-氩法 ;b.14C法 ;c.铀-铅法 ;d.铷-锶法 .3.地球上已找到的属于原核生物的微体化石(即最原始的形式)距今的年龄是()。

a.4.5Ga;b.3.8Ga ;c.3.5Ga ;d.3.0Ga .4.世界上目前所发现最原始化石的地点是()。

a.英国 ;b.苏联 ;c.中国;d.南非 .5.真正陆生植物最初出现的时代是()。

a.寒武纪 ;b.奥陶纪 ;c.志留纪 ;d.泥盆纪 .6.三叶虫是()。

a.节肢动物 ;b.软体动物 ;c.原生动物 ;d.棘皮动物 .7.石炭二叠纪最重要的标准化石是()。

a.三叶虫、腕足类 ;b.笔石、海绵等 ;c.蜒、珊瑚等 ;d.鱼类 .8.下列几种放射性同位素中半衰期最长的是()。

a. 238U ;b.235U ;c.232T h;d. 87Rb .9.已知最古老岩石的同位素年龄是()。

地质年代简介

地质年代简介

• 按地层的年龄将地球的年龄划分成一些单位,这 按地层的年龄将地球的年龄划分成一些单位, 样可便于我们进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 样可便于我们进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人们 习惯于以生物的情况来划分,这样就把整个46亿 习惯于以生物的情况来划分,这样就把整个 亿 年划成两个大的单元, 年划成两个大的单元, • 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被称做隐生 宙, • 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做是显生宙。 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做是显生宙。 • 隐生宙的上限为地球的起源,其下限年代却不是 隐生宙的上限为地球的起源, 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字,一般说来可推至6亿年前 亿年前, 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字,一般说来可推至 亿年前, 也有推至5.7亿年前的 亿年前的。 亿或5.7亿年以后到现 也有推至 亿年前的。从6亿或 亿年以后到现 亿或 在就被称做是显生宙。 在就被称做是显生宙。
• 莱尔曾经将古生代称第一纪,中生代为第 莱尔曾经将古生代称第一纪, 二纪,新生代为第三纪, 二纪,新生代为第三纪,1829年德努阿耶 年德努阿耶 在研究法国某些地区的地质时按魏尔纳的 分层方案从第三纪中又划分出来了第四纪, 分层方案从第三纪中又划分出来了第四纪, • 这样,新生代便由这两个纪所组成。从前 这样,新生代便由这两个纪所组成。 的第一纪则由纪升代含六个纪, 的第一纪则由纪升代含六个纪,同样第二 纪也升代含三个纪。 纪也升代含三个纪。
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层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动、 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层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动、植 物的标本化石。各类动、 物的标本化石。各类动、植物化石出现的早晚是 有一定顺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现得越早, 有一定顺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现得越早,越是 高等的,出现得越晚。 高等的,出现得越晚。 绝对年龄是根据测出岩石中某种放射性元素及其蜕 变产物的含量而计算出岩石的生成后距今的实际 年数。越是老的岩石,地层距今的年数越长。 年数。越是老的岩石,地层距今的年数越长。 每个地质年代单位应为开始于距今多少年前, 每个地质年代单位应为开始于距今多少年前,结束 于距今多少年前,这样便可计算出共延续多少年。 于距今多少年前,这样便可计算出共延续多少年。 例如,中生代始于距今2.3亿年前 止于6700万 亿年前, 例如,中生代始于距今 亿年前,止于 万 年前,延续1.7亿年 亿年. 年前,延续 亿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地质年代两层含义:
1.相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2.绝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事件发生距今的年龄。

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所以又称
为同位素地质年龄。

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两者结合,才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代的完整认识。

第一节相对年代的确定
一、地层层序律
沉积岩的原始沉积总是一层一层叠置起来的,其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
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
地层层序律(叠置原理)。

地层: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

在岩层未受变动或变动不强烈地区,地层层
序律是完全可以使用的。

当岩层受到强烈变动,如发生倒转、错动等现象时,就不能简单
使用。

二、生物层序律
生物层序律(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不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代的
地层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愈简单,则地层
的时代愈老,反之则愈新。

其实就是进化论原理的具体运用,即生物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生物种属由少到多,而且这种演化和发展是不可逆的。

因而,各地质时期
所具有的生物种属、类别是不相同的。

时代越老,所具有的生物类别越少,生物越低级,
构造越简单;时代越新,所具有的生物类别越多,生物越高级,构造越复杂。

三、切割律或穿插关系
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结果,使不同时代的岩层、岩体和构造出现彼此切割穿插关系,利
用这些关系也可以确定岩层、岩体和构造的形成先后的顺序。

切割律(穿插关系):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或者说切割者新、被切
割者老。

第二节同位素年龄的测定(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自然界的矿物和岩石一经形成,其中所含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就开始以恒定的速度蜕变,这
就像天然的时钟一样记录着它们自身形成的年龄。

当知道了某一放射元素的蜕变速度后,
就可根据这种矿物晶体中所剩下的该放射性元素(母体同位素)的总量(N)和蜕变产物(子体
同位素)的总量(D)的比例计算出来。

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原理: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不稳定,一定时间后必然衰变为其他原子。

且衰变的速率不受外界温度
和压力的影响。

同位素测年的计算公式: t = 1/λ•ln(1+D/N)
第三节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特征:
(1)各代和纪的延续时间不同。

年代老者长、新者短,原因年代新者保留下来的地质记录全、生物进化的阶段性缩短;
(2)纪以下一般分早、中、晚三个世,而C(石炭纪)、K(白垩纪)、N(新近纪)、 Q (第四纪)为二个世;Є(寒武纪)、S(志留纪)为四个世;
(3)前寒武纪由于时间老,研究难度大,故划分较粗糙,而且很难得到统一。

年代地层单位代号的确定:
宇的符号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如:
冥古宇(Hadean) HD
太古宇(Archaean) AR
元古宇(Proterzoic) PT
显生宇(Phanerozoic) PH
界的符号用两个字母表示,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如:
古生界(Paleozoic) Pz
中生界(Mesozoic) Mz
新生界(Cenozoic) Cz或Kz
系的符号一般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
志留系(Silurian) S
泥盆系(Devonian) D
统的符号一般在系的符号右下角加阿拉伯数字1、2或1、2、3字样,分别代表下统和上统,或下统、中统和上统,如:
二叠系(Permian,P)上二叠统 P2
下二叠统 P1
三叠系(Triassic,T) 上三叠统 T3
中三叠统 T2
下三叠统 T1
岩石地层单位:
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将地层分层,建立起地层系统和层序,这样划
分出来的地层单位称为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分为群、组、段、层等不同级别,属于地方性地层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是以年代为划分依据而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不是以
化石为依据,它与年代地层单位之间,没有对应的关系。

只有在岩石地层单位中找到了可
以确定时代的化石,或者可以通过精确定年之后,岩石地层单位的年代才可以确定。

第四节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爆发与灭绝
在地球表层系统地质演化过程中,有两类重大的生物事件是不能忽视的:生物大爆发、生
物灭绝。

一、生物大爆发
发生在寒武纪初期(542-530Ma)的全球重大生物事件。

大量海洋无脊椎动物突然涌现,且种属繁多,个体较大。

以我国云南省澄江县下寒武统最早发现的“澄江动物群”为标志。

生物大爆发的原因可能与基因突变和大气中氧气增加有关,目前尚无定论。

二、生物大灭绝
由于气候与环境突变等原因,地球上的生物丧失了赖以生存的条件,或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最后导致大量种属的消亡与灭绝。

大灭绝:有些时期大量生物类群在很短的时间内消亡,而且波及全球,造成突然灭绝的现象。

1.奥陶纪末期: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该事件导致了当时生物界85%的物种灭绝。

绝大
部分三叶虫物种惨遭灭绝。

原因:推测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冷所致。

2.泥盆纪后期:发生在距今
3.6亿年前。

导致笔石、三叶虫等生物物种的灭绝。

原因不详。

3.二叠纪末期:发生在距今2.5亿年前,是地史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

导致了当时
生物界96%的物种灭绝。

为恐龙类等爬行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4.三叠纪末期:发生在距今2.05亿年前。

导致了当时生物界76%的物种灭绝,海洋生物的
物种基本灭绝。

原因可能与气候、环境变化有关。

5.白垩纪末期:发生在距今6500万年前。

导致了当时生物界75-80%的物种灭绝,使陆地
上的恐龙时代终结,海洋中的菊石类灭绝,从而为哺乳类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条件。

原因推测与陨石撞击、气候变化、环境变化等因素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