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备课资料

合集下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中学语文教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中学语文教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章节:一、前言二、袁隆平的生平三、杂交水稻的研制过程四、袁隆平的科学成就五、袁隆平的精神品质一、前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袁隆平先生的敬仰之情。

教学方法:讲述引入,图片展示。

教学内容: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简介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袁隆平的生平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经历,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教学方法:讲述、图片展示。

教学内容:介绍袁隆平先生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学习经历和事业经历。

三、杂交水稻的研制过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研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方法:讲述、图片展示、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介绍袁隆平先生如何发现杂交水稻的潜力,并经过多次试验最终成功研制出高产杂交水稻的过程。

四、袁隆平的科学成就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科学成就,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讲述、图片展示、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介绍袁隆平先生研制出的高产杂交水稻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他获得的荣誉和奖项。

五、袁隆平的精神品质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袁隆平先生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方法:讲述、小组讨论、分享感受。

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袁隆平先生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他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并引导学生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六、杂交水稻的推广与应用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杂交水稻在国内外推广应用的情况,认识到其在解决粮食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讲述、图片展示、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介绍杂交水稻在我国以及全球的推广情况,分析杂交水稻对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七、袁隆平的社会影响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社会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方法:讲述、图片展示、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通过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科研成果,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激发学生关注社会、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意愿。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认识到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3.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

2. 教学难点:袁隆平先生是如何发现和培育出杂交水稻的,他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研究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杂交水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引导学生了解他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精神。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袁隆平先生是如何发现和培育出杂交水稻的,从中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袁隆平先生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热情。

五、课后作业2. 让学生搜集其他科学家的故事,与同学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展示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研究的过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袁隆平先生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精神。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科学研究所,实地了解杂交水稻的研究和种植过程。

2. 邀请农业科学家或袁隆平先生的同事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袁隆平先生的贡献和科研精神。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教案: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目标:1. 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

2. 学习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农业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袁隆平的生平和成就。

2. 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和原理。

教学难点:1. 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PPT或其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袁隆平,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二、生平介绍(10分钟)1. 介绍袁隆平的生平背景,如出生、教育经历等。

2. 介绍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动机和初衷。

三、杂交水稻研究(15分钟)1. 向学生解释杂交水稻的概念和原理。

2. 通过PPT或其他课件展示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

3. 讲解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关键发现和突破。

四、成就和影响(10分钟)1. 介绍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

2. 讨论杂交水稻对我国农业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的成就对国家和世界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反思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3. 鼓励学生学习袁隆平的爱国情怀和对农业科学的热爱。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杂交水稻研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 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杂交水稻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和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并鼓励学生思考袁隆平的成就对国家和世界的影响。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六、杂交水稻的原理与技术(10分钟)1. 深入讲解杂交水稻的原理,包括基因重组和杂种优势的概念。

2. 介绍杂交水稻的主要技术步骤,如亲本选择、杂交和种子生产等。

3. 通过示例和图解,帮助学生理解杂交水稻的遗传特性和育种过程。

五年级《杂交水稻之父》语文教案

五年级《杂交水稻之父》语文教案

五年级《杂交水稻之父》语文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杂交水稻之父》是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农学家袁隆平先生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高产杂交水稻品种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杂交水稻的培育历程;–掌握杂交水稻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熟悉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尊重科学家的努力和创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分析文中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杂交水稻的培育原理;–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学时安排•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法;–合作学习与个别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学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预习课文;–第二课时:学习课文内容,分析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第三课时: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型,讨论课文中的问题;–第四课时: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课文内容;–第五课时:进行综合评价,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预习课文1.导入:–通过引入植物培育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杂交水稻的兴趣。

2.预习课文:–发放《杂交水稻之父》阅读材料;–学生自主阅读,标记不懂的词语、句子。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内容,分析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1.导入:–师生互动,回顾上节课预习内容。

2.学习课文内容:–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理清文中人物、事件和事理关系。

3.分析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杂交水稻培育的过程图,介绍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方法。

第三课时: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型,讨论课文中的问题1.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型:–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进行示范操练。

2.讨论课文中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杂交水稻的优点和应用,展开小组讨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三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三篇

【导语】我国有句古话,叫作“民以⾷为天”,离开了粮⾷,也就没有了我们这个活⽣⽣的世界,那么,为我们解决吃饭问题的⼈,得到⼤家的尊敬与关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袁隆平就是这样⼀位伟⼤的科学家,为了杂交⽔稻的增产增收,他耗费了⼤半⽣⼼⾎,从他的⾝上,我们能真正理解⼀个⼤写的“⼈”字的含义。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杂交⽔稻之⽗——袁隆平》教案 教学⽬的 1、了解袁隆平为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奉献的精神,感受他的可亲可敬。

2、阅读课⽂,学会加⼩标题。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内容,学习以抓主要内容加⼩标题的⽅法。

教学准备 师⽣:搜集袁隆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 中国的万⾥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可是,另外⼀个奇迹却少有⼈知。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仅⽤了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且惠及了全世界。

这伟⼤的奇迹是怎样实现的呢?这完全依靠袁隆平为科学事业的认真奉献、执著追求。

为此,国家重奖了他。

他是怎么获得如此殊荣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学杂交⽔稻之⽗——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引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交流资料,初步了解袁隆平 你们课前搜集了袁隆平爷爷的相关资料,现在分⼩组交流。

说说通过这些资料,你对袁隆平有哪些初步的了解。

(给时间让学⽣充分交流) 三、⾃由读⽂,运⽤抓住中⼼句阅读课⽂的读书⽅法读懂课⽂ 1、⾃由读课⽂,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中哪⼀句最能概括课⽂的内容,体现⽂章的思想?请⽤笔勾画出来,多读⼏遍,并写出⾃⼰的体会。

2、交流读⽂后的收获。

教师出⽰主要问题:袁隆平为什么学农?杂交⽔稻是如何培育成功的?为什么说袁隆平还是⼀位可亲可敬的长者?⽂章分为三部分,每部分的中⼼句是哪⼀句?请找出来做上记号。

(让学⽣围绕主要问题和中⼼句进⾏交流,感受围绕中⼼句展开描述,使⽂章条理清晰的写作特点) 3、结合阅读感受和搜集的资料,说说你⼼⽬中的袁隆平爷爷是怎样的⼀个⼈? 只要学⽣⾔之有理,⾔之成理,教师就给以⿎励。

2024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2024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2)谁能用简单的话介绍一下袁隆平的情况?同学发言后,老师进入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默读课文,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从课文的结构上你还发现了什么?(5分钟)
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的汇报:
知道:袁获得的荣誉(如果学生说到了就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不说就不出示)课文主要内容(可以就全文说,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说。)等。
6、小结归纳学法: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说说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列小标题、解题、抓各部分段意等。
四、抒发情感,赞颂袁隆平
1、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这篇报告文学,认识并了解了这位出自中国的世界之父——袁隆平,我相信你们和老师一样,深深地为他的爱国热情,超人的智慧等所感动。在阅读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哪一点深深地触动了你?如果你能结合课文内容来说一说就更好了。(也可以出示课件:我最敬佩袁隆平。)
发现:全文先写袁研究杂交水稻的结果,后写研究过程;虽是写人文章,但不像以往学的写人文那样——详写人物言行、神态、心理;文章篇幅长,课文自己标出四个部分等。
三、拟定小标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了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概括课文各部分主要内容。
1、学法提示:这么长的课文,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把握课文内容哪?(引导学生说出先了解每部分的内容)
2024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1
1、认读11个生字和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世人称颂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3、能给课文各部分拟定小标题。
1、理解世人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2、能给课文各部分拟定(角度基本一致的)小标题。
1、查找“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相关资料。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袁隆平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态度。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理解课文主题。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袁隆平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态度。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理解课文主题。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术语和概念。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理解课文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袁隆平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袁隆平有什么了解?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深入分析1.分析袁隆平的精神风貌a.学生找出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

b.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分析袁隆平的科学态度a.学生找出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科学态度。

b.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的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和注重实践的科学态度。

3.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a.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并理解其含义。

b.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关键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关键句理解课文主题。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结合袁隆平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态度,谈谈自己的感想。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学习袁隆平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态度。

五、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袁隆平的读后感。

2.搜集袁隆平的其他事迹,了解他在我国农业领域的贡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袁隆平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一个科学家在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仍需注意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课文内容。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1【教材分析】:课文以“访谈录”的形式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作者主要从袁隆平决定研究杂交水稻的原因,研究过程的艰辛以及他乐观开朗的个性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这几个方面进行采访的。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本课时,可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

【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自己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搜集和运用有关资料。

3.感受袁隆平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访谈录”的体裁,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搜集和运用资料补充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搜集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20世纪初期,我国人民还过着饥肠辘辘的贫困生活。

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个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解决了人民的饥饿问题,为了感谢他为人类做出重大的成就,中国还以他的名字发射了一颗卫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袁隆平)。

对了,他就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悟1.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认生字,纠正读音域(yù) 峻(jùn) 僻(pì) 挫(cuò)穗(suì) 杆(gǎn) 摄(shè)(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严峻:严厉,严肃。

童心不泯:泯,消灭,丧失。

本课形容袁隆平平时乐观开朗的个性。

老骥伏枥: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3)指明轮读课文,师生评议三、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①指名读学生搜集的资料②师补充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

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

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中学语文教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中学语文教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目标:1. 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

2. 掌握相关术语,如杂交水稻、超级水稻等。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学习袁隆平的精神品质,如执着、创新、奉献等。

教学重点:1. 袁隆平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2. 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和相关术语。

教学难点:1. 理解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2. 学会从阅读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有效表达。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袁隆平的照片,让学生猜测是谁。

2. 引导学生关注袁隆平的眼神,感受他的坚定和执着。

二、生平介绍(10分钟)1. 利用PPT介绍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他的成长经历。

2. 引导学生关注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艰辛历程。

三、成就展示(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如杂交水稻的培育、超级水稻的研发等。

2. 解释相关术语,如杂交水稻、超级水稻等。

四、精神品质学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了解袁隆平的精神品质,如执着、创新、奉献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袁隆平精神品质的理解和感悟。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袁隆平的精神品质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袁隆平生平和成就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相关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对袁隆平精神品质的认同和感悟。

六、深入探讨杂交水稻的重要性(10分钟)1. 通过PPT展示杂交水稻对我国农业的意义,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杂交水稻研究对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作用。

七、袁隆平的创新精神(10分钟)1. 分析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创新举措,如选种、育种新技术等。

2. 引导学生从袁隆平的创新精神中汲取灵感,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教学设计的教材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该教材主要以袁隆平科技园为背景,介绍了袁隆平先生的成长经历、科研成果以及杂交水稻的意义和优势。

本教材适用于初中生素质教育课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的成长历程和科研成果,掌握杂交水稻的概念、意义和优势。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中生应当培养科学探究的思想和习惯,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事物间的关系,提高运用科学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

3. 价值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袁隆平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树立追求卓越、勤奋好学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个人修养和爱国意识。

三、教学过程1. 预热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科研成果,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2. 导入环节请学生查找有关杂交水稻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袁隆平的科研成果,让学生自主了解杂交水稻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杂交水稻。

3. 操作实验环节请学生进行“杂交水稻生长时间的观察实验”,即:将不同的水稻品种杂交种在同一个盆中,在相同的环境下观察生长情况,比较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时间,让学生发现杂交水稻在生长时间上的显著优势。

4. 知识讲解环节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讲解杂交水稻的概念、意义和优势,介绍袁隆平先生的成长历程和科研成果,让学生对杂交水稻和袁隆平有更深刻的认识。

5. 分组探究环节请学生分组探究杂交水稻在地理环境上的适应性,比较不同地区对杂交水稻的推广效果,让学生理解杂交水稻的推广问题和挑战。

6. 总结反馈环节通过互动答题、小组演讲等方式,要求学生总结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反馈个人的感受和收获,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和方法。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主要通过学生上课表现、实验结果、小组探究和总结反馈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精讲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精讲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精讲【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籼xi ān:籼稻,水稻的一种。

灵光:神异的光辉。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

径,门外的小路。

庭,堂外的院地。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

矢,发誓。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

鉴jiàn于:考虑到。

冷言冷语:含有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颁bān:发布;颁发。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谭士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知名作家,怀化地区文联主席。

2、关于袁隆平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被授予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还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育成“超级稻”一直是世界育种专家的梦想。

中国一九九六年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由袁隆平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展开对“超级稻”的协作研究。

袁隆平和课题组其他人员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使“超级稻”连续三年在全国近十个省大范围试种,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

基于这一成果,中国在1999年宣布在世界上率先育成超高产杂交水稻——“超级稻”。

在云南试种的50亩“超级稻”,有一亩产量高达1137公斤,创下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如今,袁隆平身兼多职,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

这位自称农民的杂交水稻专家,1930年9月生于北京。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之后,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曾任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协常委;曾被聘为农业部杂交水稻技术顾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

60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

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400公斤左右提高到600公斤左右,近20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3000多亿公斤。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中学语文教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中学语文教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看视频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教育学生学习袁隆平无私奉献、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袁隆平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

2. 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袁隆平的研究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袁隆平的图片和播放一段关于杂交水稻种植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的兴趣。

2. 介绍袁隆平:讲解袁隆平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他的家庭、教育经历和科研道路。

3. 讲解杂交水稻:介绍杂交水稻的原理、优点以及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

4. 学习袁隆平的科研精神:通过分析袁隆平在研究过程中的创新点和坚持不懈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习他的科研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袁隆平的贡献和科研精神。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如何将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对青少年成长的启示。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杂交水稻研究和农业科技的重要性。

3. 安排学生参观农业科技展览或实地考察杂交水稻种植基地,增强学生对农业科技的认识和兴趣。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国家科学家成就的认同感。

【教学内容】1. 介绍袁隆平先生的出生背景。

2. 引导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成长经历。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播放袁隆平先生的介绍视频。

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背景。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袁隆平先生的了解。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对袁隆平先生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杂交水稻的发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发现过程。

2.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袁隆平先生发现杂交水稻的过程。

2. 引导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优势和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回顾上一章的内容。

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杂交水稻的发现过程。

3. 观看相关视频,展示杂交水稻的优势和重要性。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杂交水稻的认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对杂交水稻的了解程度。

第三章:袁隆平先生的科研成就【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领域的科研成就。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尊敬。

【教学内容】1. 介绍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领域的研究成果。

2. 引导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科研精神和态度。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回顾上一章的内容。

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科研成就。

3. 观看相关视频,展示袁隆平先生的科研精神和态度。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袁隆平先生的尊敬之情。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对袁隆平先生的尊敬之情。

第四章:杂交水稻的推广与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推广与应用情况。

2. 培养学生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

【教学内容】1. 介绍杂交水稻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情况。

2. 引导学生了解杂交水稻对我国农业的贡献。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1. 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背景及其对杂交水稻研究的贡献。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2 教学重点1. 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对杂交水稻研究的贡献。

2. 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3 教学难点1. 理解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研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4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1.5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背景,引发学生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兴趣。

2.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袁隆平先生的照片或相关研究场景,让学生对袁隆平先生有更直观的了解。

3. 阅读教材或相关材料:让学生阅读教材或相关材料,了解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贡献。

4. 讲解与讨论:讲解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5. 思考与反思:让学生思考科学研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第二章: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2.1 教学目标1. 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背景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家事迹的兴趣和尊重。

2.2 教学重点1. 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发展历程。

2. 强调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和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2.3 教学难点1. 理解袁隆平先生在科学研究中的坚持和努力。

2.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事迹对自身的启示。

2.4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2.5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背景,引发学生对科学家事迹的兴趣。

2.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袁隆平先生的照片或相关事迹,让学生对袁隆平先生有更直观的了解。

3. 阅读教材或相关材料:让学生阅读教材或相关材料,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发展历程。

4. 讲解与讨论:讲解袁隆平先生在科学研究中的坚持和努力,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目标:1.了解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袁隆平先生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和贡献。

3.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杂交水稻的介绍和基本原理。

2.袁隆平先生的生平和研究成果。

3.学生小组讨论袁隆平先生的贡献。

4.学生设计杂交水稻实验,并进行实践。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简单介绍杂交水稻的概念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杂交水稻的产量高于传统水稻?二、学习杂交水稻的基本原理(20分钟)1.分组向学生讲解杂交水稻的基本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杂交水稻与传统水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三、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和研究成果(30分钟)1.向学生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生平和研究背景。

2.以PPT形式展示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研究成果及其影响。

3.学生自主阅读袁隆平先生相关的论文或文章。

四、小组讨论袁隆平先生的贡献(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袁隆平先生对杂交水稻的贡献和影响。

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并分享讨论结果。

五、学生设计杂交水稻实验(30分钟)1.引导学生根据杂交水稻的原理和袁隆平的研究成果,设计一个简单的杂交水稻实验。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学生讨论并总结实验结果,与全班分享。

六、课堂总结与反思(10分钟)1.学生回答几个问题:为什么杂交水稻的产量高于传统水稻?袁隆平先生对杂交水稻研究有何贡献?2.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并对学生进行激励和鼓励。

教学评估:1.学生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估学生对袁隆平先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学生设计实验和实验结果的记录,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3.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回答,评估学生对杂交水稻和袁隆平先生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PPT:袁隆平先生的生平和杂交水稻研究成果。

2.袁隆平先生的相关论文或文章。

3.杂交水稻相关的图表和数据。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一步调研和了解杂交水稻在中国和全球的应用和影响。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备课素材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备课素材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备课素材知识梳理: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他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是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就是袁隆平。

今天,我们将赏读作家沈英甲的这篇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认识这位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人物通讯的重点就是通过对先进人物事迹的报道表现人物的崇高思想。

本节课我们的重点是在梳理概括袁隆平先进事迹的基础上,探究并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思想品质。

重点之二是研读这篇通讯刻画人物的方法(人物行动、语言,矛盾冲突、细节描写)。

而其中作者选择细节的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学习。

人物通讯作为实用类文体的一种,是阅读考试中必须掌握的考点,今天我们将从其文体特点入手,学习怎么阅读鉴赏人物通讯。

课文人物事迹品质概括:①2001年春节后第二天,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人物品质: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②1961年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人物品质:善于发现,勇于实践,敢于探索③1964年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人物品质: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④1992年发表文章驳斥有关杂交稻的不实文章。

人物品质:实事求是,勇担责任⑤1986年以来,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

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⑥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人物品质:立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课文精讲:一、重点研读:多角度刻画人物1. 通过描写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行动,是展示人物的性格、塑造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其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是在千变万化的行动中体现出来的。

恩格斯曾说过:“一个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

”例如文中第三部分,面对“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贬斥杂交稻的文章的做法,袁隆平选择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而他采取的方式不是冲动愤慨,而是“用平和的语气”理性解说,并且列举了一系列详实的数据,如“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目标:1. 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

2. 学习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袁隆平的生平和主要贡献。

2. 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1. 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的理解。

2. 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传承。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科技的发展,引入袁隆平的话题。

2.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是谁吗?”二、生平介绍(10分钟)1. 介绍袁隆平的基本生平,包括出生背景、教育经历、工作历程等。

2. 强调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执着和奉献精神。

三、杂交水稻研究(10分钟)1. 讲解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通过实例解释杂交水稻的优势。

2. 介绍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关键发现和突破。

四、意义与影响(10分钟)1. 分析杂交水稻对我国农业和世界的贡献,强调其在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杂交水稻研究对解决饥饿问题的意义。

五、袁隆平的科研精神(5分钟)1. 总结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如执着、乐观、合作等。

2. 引导学生学习袁隆平的精神,培养自己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袁隆平的生平和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到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和重要性。

通过学习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科技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六、杂交水稻的种植与推广(10分钟)1. 讲解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要点。

2. 介绍杂交水稻在我国的推广情况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

七、袁隆平的科学态度(10分钟)1. 分析袁隆平在科学研究中的严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2. 引导学生学习袁隆平的科研方法,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八、袁隆平的团队合作(10分钟)1. 介绍袁隆平在科研工作中注重团队合作的事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基础知识精讲】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籼型(xiān)笼罩(zhào)雄蕊(ruǐ)繁殖(fánzhí)
大相径庭(jìng)矢志不移(shǐ)坛坛钵钵(bō)搅拌(jiǎo)劫后余生(jié)秧苗(yāng)
兵不解甲(jiě)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四、词语积累
籼型水稻:一种水稻的品种。

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收效甚微:收到的效果非常微小。

父本:参与杂交的亲本之一。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

径,门外的小路。

庭,堂外的院地。

披挂上阵:指亲自参加具体的试验工作。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绝不改变。

矢,发誓。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

劫,灾难。

兵不解甲:指没有半点儿休息直接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自豪:引以为豪的人或事。

经久不息:(声音)经过很长时间不停止。

?五、写作背景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在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水稻杂交的研究。

1980年~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

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

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担任首席顾问,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世界着名的水稻杂交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000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给了袁隆平崇高的荣誉,另一方面,我们更应看到,袁隆平作为一名农业科学家,在进行农业科学试验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艰辛。

几十年如一日,执着地进行科学实践活动。

这期间有来自于同行的怀疑,有来自于实验失败的苦痛,更有来自于社会的打击,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更是受到史无前例的重创。

但是,袁隆平仍然矢志不移地进行他的科学实验,表现出一位科学家超人的素质和崇尚科学的品质。

本则新闻正是集中表现了袁隆平的这种精神和品质。

六、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

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农业的卓越贡献。

通过生动的细节,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纯朴、实干、敬业、执着的老科学家的形象。

赞颂了袁隆平严谨认真、坚定执着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兢兢业业的科学精神。

?七、结构分析
文章大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11段),介绍袁隆平的简单材料,以及他产生研究杂交水稻的想法。

面对纯朴农民向福财的苦难经历,面对这个纯朴农民普通而又真诚的期盼,袁隆平心情格外沉重。

因为他的工作就是教授农作物栽培学和遗传育种学,但是他却只能看着农民兄弟,为了换稻种要“饿着肚子爬高高的八面山”,而且,“一个来回就是四十公里”,正是这些所闻、所感,坚定了他以后几十年坚持不懈搞科研,终于研究出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思想感情基础,开启了下文。

第二部分(第12~16段),简单介绍杂交水稻研究的一些内容以及袁隆平长期以来矢志不移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开始写他初期是如何开始工作的,以及研究工作遇到的困难。

通过思考他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杂交水稻的研究。

在这部分中,作者运用了相当数量的专业术语,如对于“三系”的论述,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强调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是多么的难以开展,同时更是突出了袁隆平进行科学实验的矢志不移与坚定信念。

“三系”理论的提出遭到众多的反对与质疑,同时“文化大革命”的来临也使袁隆平的试验近于夭折。

但是袁隆平依然执着,近于疯狂地进行着科学实验。

这部分的文章中,通过一些细节的描述,生动地体现了袁隆平的执着与坚定。

如“落下伤心的泪”、“像慈母似的守护”、“狂奔乱跑”、“跳了下去”等等,均突出了袁隆平对科学的坚贞,对事业的崇尚。

第三部分(第17~40段),在党的关怀下,袁隆平的试验取得巨大成功并赢得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因而获得几项科学大奖。

这部分开头就说明了在党的关怀和全国的大力协助下,袁隆平的试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他“兵不解甲”立刻投入到新的攻关之中。

另外这部分课文中还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说明袁隆平的实验给国家的农业带来的巨大成果,与普通水稻相比,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同时列举了袁隆平实验取得巨大成功后,国家及国际社会对他的极高的评价,以及给予他个人的各种奖励和荣誉。

这是袁隆平努力实践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的荣誉。

?八、重点语句分析
1.他披挂上阵,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扑面而来。

但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辩,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实验。

提示:在任何科学实验刚刚开始的阶段,都会有许许多多的阻碍,袁隆平也不例外。

这句话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表现了袁隆平面对众多的怀疑与不解,没有犹豫,而是坚定不移地搞科学实验,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2.袁隆平讲演结束以后,幻灯映出“杂交水稻之父”的字幕和他的头像,全场为之欢呼,掌声经久不息。

提示:袁隆平的成功是他多年来奋斗努力的结果,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的钻研,使他终于走在了国际科研的最前列。

他的成就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这是他多年努力的最好的汇报,他用实际行动赢得大家对他的尊敬。

“杂交水稻之父”是对袁隆平最好的评价,是他事业成功的真实写照。

3.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提示:文章列出详细的各组数字,表现了袁隆平通过艰辛的研究和不断努力,终于试验成功了。

他用他的行动和勇气震撼了国际科学界,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具体的数字说明了袁隆平以
及他的实验的价值。

再次用事实证明,只有他才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相匹配。

九、写作特色
1.运用典型事例来写人。

这篇人物通讯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

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

随后,他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

经过严谨的思索,又提出了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他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严谨的态度、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

尤其是写他在文化大革命这特定环境中的一段极不寻常的遭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当奋斗九年,解决了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课题后,他“又带领人马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

作者精心选择的这些典型事例,鲜明地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2.生动的细节描写。

于细微处见精神。

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动人的魅力。

文中写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
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

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出来,令人久久难忘。

3.用数字说话。

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物通讯中,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

文中在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

如“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

根据农业部统汁,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这几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十、课后习题解答
(一)1.因为他就是教授农作物栽培学和遗传育种学的,但是,并没有培育出适合山民种植的优良稻种,看到农民的生活状况,内心充满了内疚。

2.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解决异花授粉的问题。

为此袁隆平提出了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设想,并付诸实施。

3.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

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二)课下进行自主学习。

(三)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