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二章2.1.6点到直线的距离配套课件苏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 2.1.6.1点到直线的距离课件 苏教版必修2
解 BC 边上的高等于点 A 到直线 BC 的到直线 BC 的距离 d=|0-42+3|= 22,
即
BC
边上的高等于
2 2.
题型二 已知点到直线的距离求直线方程 【例 2】 已知点 P 到两个定点 M(-1,0),N(1,0)的距离之比 为 2,点 N 到直线 PM 的距离为 1,求直线 PN 的方程. [思路探索] 本题主要考查距离公式的运用和方程的思想,问 题的关键是确定 PN 的斜率或 P 点的坐标. 解 法一 由题可设 PM:y=k(x+1),即 kx-y+k=0,则 N 到 PM 的距离 d=|k-k20++1k|=1 得 k=±33, ∴直线 PM 的方程为 y=±33(x+1).①
题型一 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1】 求点P(3,-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3x-4y-1=0; (2)y=6; (3)y轴. [思路探索] 本题主要考查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直接代入点 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
解 (1)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 d=|3×3-324+×--422-1|=156. (2)由直线 y=6 与 x 轴平行,得 d=|6-(-2)|=8. 或将 y=6 变形为 0·x+y-6=0, ∴d=|0×3+02+-122-6|=8.
(3)若点 P0 在直线上,点 P0 到直线的距离为零,距离公式仍 然适用.
(4)若直线分别是 x 轴、y 轴、y=a、x=b,则 ①点 P0(x0,y0)到 x 轴的距离 d=|y0|; ②点 P0(x0,y0)到 y 轴的距离 d=|x0|; ③点 P0(x0,y0)到与 x 轴平行的直线 y=a (a≠0)的距离 d=|y0 -a|.当 a=0 时,d=|y0|; ④点 P0(x0,y0)到与 y 轴平行的直线 x=b (b≠0)的距离 d=|x0 -b|.当 b=0 时,d=|x0|.
高中数学2.1.6点到直线的距离精品课件苏教版必修
(2)当 l⊥x 轴时,显然 x=2 成立. 综上,满足条件的直线 l 的方程为 3x-y- 3 +2=0 或 3x-y- 3-2=0 或 x- 3y+1=0 或 x=2.(14 分)
【名师点评】
本题作了两次分类,第一次
以l是否垂直于x轴为标准分类,第二次以A, B是否在l同侧为标准分类.
变式训练
名师微博
理清分类标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②l 过线段 AB 的中点,即 A,B 在 l 异侧,线 段 AB 的中点坐标为(2, 3).(7 分) 设 l: y- 3=k(x-2), 即 kx-y+ 3-2k=0, |k+ 3-2k| 3 d= =1,求得 k= ,∴l:x- 3 2 3 k +1 y+1=0. (10 分)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例2 求两平行线l1:3x+4y-5=0和l2:6x +8y-9=0间的距离.
【解】 法一:在直线 l1:3x+4y-5=0 上任 取一点,不妨取点 P(3,-1), 则点 P(3,-1)到直线 l2:6x+8y-9=0 的距 离即为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3×6-8×1-9| 1 因此,d= = . 2 2 10 6 +8
方法感悟
方法技巧 1.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时,应先将直线的方程化 成一般式,并要注意公式的分子中含有绝对值. 2.点 P(x0, y0)到直线 x=a 的距离为 d=|x0-a|, 到直线 y=b 的距离为 d=|y0-b|.
|C1-C2| 3.利用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 d= 2 A +B2 时,一定要先将直线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且两 条直线中 x,y 的系数要保持一致.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1.6 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会直接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进行计算. 2.会根据已知的若干点到直线的距离大小 (或 关系)求点的坐标或直线的 方程,渗透方程思想. 3.掌握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求法.
高中数学必修2苏教版配套课件:2.1.6 点到直线的距离
变 式 训 练
1.(1)已知点 A(a,2)到直线 3x-4y-2=0 的距离等于 4,求 a 的 值; (2)在 x 轴上求到直线 3x+4y-5=0 的距离等于 5 的点的坐标.
栏 目 链 接
|3a-4×2-2| 解析:(1)由 d= 2 2 =4, 3 +-4 10 解得 a=10 或 a=- . 3
栏 目 链 接
(2) 灵活应用点 P(x0 , y0) 到几种特殊直线的距离公 式,即:①点P(x0,y0)到x轴的距离d=|y0|;②点P(x0, y0)到y轴的距离d=|x0|;③点P(x0,y0)到直线y=a的距离
d= |y0 - a|;④点 P(x0, y0)到直线 x= b的距离 d = |x0- b|.
栏 目 链 接
再用公式求距离.
栏 目 链 接
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Ax0+By0+C| 点 P(x0,y0)到直线 Ax+By+C=0 的距离为 d= . 2 2 A +B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解析几何中的又一基本公式,它解决了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一点到一已知直线的距离问题,此方法也可 以用来判断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在直线外或点在直线上,在 学习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若给出的直线方程不是一般式,则应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式, 然后再利用公式求距离;
栏 目 链 接
方法二
由平面几何知识,l∥AB或l过AB中点,
1 1 若l∥AB,则kAB=- ,设直线方程为y=- x+b, 2 2 代入M(-2,1),得b=0. 则直线l的方程为x+2y=0. 若l过AB的中点N(1,1),则直线l的方程为y=1. ∴所求直线方程为y=1或x+2y=0.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省优获奖课件 2.1.6点到直线的距离课件 苏教版必修2
数学建构
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P(x0,y0)是平面上任意一点,直线l是平面上任意一直线,
(1)直线l平行于x轴(如图),记直线l的方程为y= b,
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y0-b|. (2)直线l平行于y轴(如图),记直线l的方程为x= a, 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x0-a|.
y
P(x0,y0) Q l O x
数学建构
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P(x0,y0)是平面上任意一点,直线l是平面上任意一直线, y (3)直线l与x轴、y轴都相交, 第一步:先求直线l过点P的垂线方程; 第二步:解方程组得交点坐标; O 第三步: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定义法 l x Q P(x0,y0)
数学建构
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P(x0,y0)是平面上任意一点,直线l是平面上任意一直线, y (3)直线l与x轴、y轴都相交, 第一步:分别作PM⊥x轴, PN∥x轴; 第二步:确定M,N的坐标,求出MN的长;
高中数学 必修2
问题情境
前一节课我们判断了以A(-1,3),B(3,-2),C(6,-1),D(2,4) 为顶点的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呢? y
D A E O C B x
我们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可以求出边 AB或的BC长,需要求出点D(或C)到边AB 的距离,或者是点D(或A)到边BC的距离.
离为________.
数学建构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l1:Ax+By+C1=0,l2:Ax+By+C2=0(C1≠C2)间的距离为d,
则 d=
| C1 C2 | . A2 B 2
数学应用
例2.求两条平行线x+3y-4=0和2x+6y-9=0的距离.
(1)与两条平行直线2x+y+1=0和2x+y+5=0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 为__________. (2)两点A(1,0),B(3,4)到直线l的距离均等于1,则直线l的方程为___. (3)若直线l1过点A(5, 0),直线l2过点B(0, 1),且l1 // l2,l1 和l2间 的距 离为5,求l1 ,l2的直线方程.
苏教版数学必修二点到直线的距离(共43张PPT)
By0 A
C
2
Ax0 By0 C 2
AB
Ax0 By0 C 2 g
AB
A2 B2 Ax0 By0 C 2
AB
A2 B2 Ax0 By0 C
A2 B 2
Ax0 By0 C
A2 B2
特别地,当A=0,B0时, 直线By+C=0
ba x
a2 b2
a2 b2
P到BC的距离:PF bx ab b a x
a2 b2
a2 b2
x A到BC的距离:h ba ab 2ab
a2 b2
a2 b2
ba x ba x
PE PF
2ab
h
a2 b2
y
AB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3 x 1, A
13 31
即:x y 4 0
令y 0,解得D 4, 0
因此,SABC SACD SBCD
C
O
1 53 1 51 5
2
2
B
x
D
知识延伸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是指?
y p l1
l2 两平行线间的
x x1
x0
x1
x
y P0
O
当AB0时
思路一: 直接法
S1.求P0Q所在直线的斜率; S2.求P0Q所在直线的方程; S3.联立直线l和直线P0Q的方程求出点Q的坐标;
Q S4.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线段P0Q的长。
l
x
依1 题意设直线 P0Q 方程为B x-Ay+D =0且过P0
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2.1.6点到直线的距离课件苏教版必修2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1.点 P(x0,y0)到直线 Ax+By+C=0 的距离为 __d_=__|A_x_0_+_A_2B_+y_0_B+_2 _C_|_____. 2.我们定义“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度 称为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若两条平行线分别为 l1:Ax +By+C1=0,l2:Ax+By+C2=0,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__d_=___|C_A2_-2_+_C_B1_|2_____.
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解析几何中的又一基本公 式,它解决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一点到一已知直线 的距离问题,此方法也可以用来判断点与直线的位置关 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在直线外或点在直线上,在学习中应当特别注 意以下两点:
题型 1 点到直线的距离
[典例 1] 求点 P0(-1,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2x+y-10=0; (2)x=2; (3)y-1=0. 分析:解答本题可先将直线方程都化成一般式,然后
直接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1.点 P(x0,y0)到直线 Ax+By+C=0 的距离为 __d_=__|A_x_0_+_A_2B_+y_0_B+_2 _C_|_____. 2.我们定义“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度 称为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若两条平行线分别为 l1:Ax +By+C1=0,l2:Ax+By+C2=0,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__d_=___|C_A2_-2_+_C_B1_|2_____.
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解析几何中的又一基本公 式,它解决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一点到一已知直线 的距离问题,此方法也可以用来判断点与直线的位置关 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在直线外或点在直线上,在学习中应当特别注 意以下两点:
题型 1 点到直线的距离
[典例 1] 求点 P0(-1,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2x+y-10=0; (2)x=2; (3)y-1=0. 分析:解答本题可先将直线方程都化成一般式,然后
直接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苏教版数学必修2课件:第2章 2.1.5+2.1.6 点到直线的距离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D是BC的中点,∴Dx2+2 3,y2+2 4. 而点C在直线CE上,点D在直线AD上,
2x2+3y2-16=0, ∴2·x2+2 3-3·y2+2 4+1=0, 解得xy22= =52, , ∴C(5,2).即|AC|= 5-12+2-12= 17.
P的坐标为(a,a+4),已知PM=PN,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
[a--2]2+[a+4--4]2
= a-42+a+4-62,
解得a=-32,从而a+4=52,
所以点P的坐标为-32,52.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与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的应用
(1)若点(2,-k)到直线5x+12y+6=0的距离是4,则k的值是_______.
阶
阶
段
段
一
2.1.5 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三
2.1.6 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
阶 段 二
业 分 层 测
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2.熟练掌握中点坐标公式. 3.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易错点)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阅读教材P97~P98,完成下列问题. 平面上P1(x1,y1),P2(x2,y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P1P2=___x_2_-__x1__2+___y_2_-__y_1_2 __. 特别地,当x1=x2=0,即两点在y轴上时,P1P2=|y1-y2|;当y1=y2=0,即两点在 x轴上时,P1P2=|x1-x2|.
上一页
返回首页
高中数学 2.1.6点到直线的距离课件 苏教版必修2
于
(1).距离改为(ɡǎi wéi)1; (2).距离改为(ɡǎ5i wéi) ; (3).距离改为(ɡǎi wéi)35(大于 ). 想一想?在练习本上画图形做.
第十五页,共34页。
例2的变式练习
(liànxí)
(1).距离(jùlí)改 则用上述(shà ngshù )方法得4(y-
为1,
或2x)==-31((x易+漏1)掉)
第八页,共34页。
一般(yībān)情况 A≠0,B≠0时
解:设A≠0,B≠0,过点P作L的垂线
L1 P(x0,y0)
(chuíxiàn)L1,垂足为Q,
设由Q点点(斜f的ā式n坐g得c标hLé为1n的g()x方1,程 y1).y又- yQ(0 x1,ABy1()x - x0 )
是L1与L的交点,则
例3 求y平行线2x-7y+8=0与2x-7y-6=0的距离(jùlí)。
O
l1:2x-7y+8=0
l2:
2x-7y-6=0 x
两平行线间的距 离(jùlí)处处相等
P(3,0)
在l2上任(shàng rèn)取一点,例如P(3,0)
P到l1的距离等于l1与l2的距离
2 3 7 0 8 14 14 53
2=k(x+1)
即 kx-y+2A+(k1,2=) 0
2
由题意(tí | 0 0 2 k | 2
yì)得
k2 1
2
∴k2+8k+7=0
-1
2
2
2
2
解得k1 1 k2 7
∴所求直线(zhíxiàn)的方程为x+y-1=0
或7x+y+5=0.
(1).距离改为(ɡǎi wéi)1; (2).距离改为(ɡǎ5i wéi) ; (3).距离改为(ɡǎi wéi)35(大于 ). 想一想?在练习本上画图形做.
第十五页,共34页。
例2的变式练习
(liànxí)
(1).距离(jùlí)改 则用上述(shà ngshù )方法得4(y-
为1,
或2x)==-31((x易+漏1)掉)
第八页,共34页。
一般(yībān)情况 A≠0,B≠0时
解:设A≠0,B≠0,过点P作L的垂线
L1 P(x0,y0)
(chuíxiàn)L1,垂足为Q,
设由Q点点(斜f的ā式n坐g得c标hLé为1n的g()x方1,程 y1).y又- yQ(0 x1,ABy1()x - x0 )
是L1与L的交点,则
例3 求y平行线2x-7y+8=0与2x-7y-6=0的距离(jùlí)。
O
l1:2x-7y+8=0
l2:
2x-7y-6=0 x
两平行线间的距 离(jùlí)处处相等
P(3,0)
在l2上任(shàng rèn)取一点,例如P(3,0)
P到l1的距离等于l1与l2的距离
2 3 7 0 8 14 14 53
2=k(x+1)
即 kx-y+2A+(k1,2=) 0
2
由题意(tí | 0 0 2 k | 2
yì)得
k2 1
2
∴k2+8k+7=0
-1
2
2
2
2
解得k1 1 k2 7
∴所求直线(zhíxiàn)的方程为x+y-1=0
或7x+y+5=0.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二《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6点到直线的距离3》课件
2.1.6
点到直线的 距离
数学北师大版 高中数学
一、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
过点 P 作直线l 的
垂线,垂足为 Q 点,线
段 PQ 的长度叫做点P
到直线 l 的距离。
用 d 表示。
0
y
Q·
·
P
O
x
问题一、求点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点P(3, 4)到直线l : x 0 (2)点P(3, 4)到直线l : y 3 (3)点P(3, 4)到直线l : Ax C 0( A 0) (4)点P(3, 4)到直线l : By C 0(B 0)
(1)y=-2x+10;(2)3x=2;(3)2y+1=0
解:(1)化为直线的一般式:2x y 10 0,
| 2 (1) 2 10 |
d
2 5.
22 12
(2)d | 2 (1) | 5
3
3
y
x 2 3
P O x
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先 将直线方程化为一样式。
(3)d | 2 ( 1 ) | 5 22
l : Ax By C 0
点 P(x0 , y0 ) 到直线
( Ax By C 0 )的距离为
其中A、B不同时为0
d Ax0 By0 C A2 B2
提问:
①上式是由
条件下得出,
对
成立吗?
②点P在直线上成立吗?
③公式结构特点是什么?用公式时直线方程是什么情势?
例. 求点P(=1,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B A
求过点 P且垂直于 l 的直线 l 的方程
求 l 与l 的交点Q 求出点 P与点 Q 的距离
方法二、利用等面积法(算法以下)
点到直线的 距离
数学北师大版 高中数学
一、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
过点 P 作直线l 的
垂线,垂足为 Q 点,线
段 PQ 的长度叫做点P
到直线 l 的距离。
用 d 表示。
0
y
Q·
·
P
O
x
问题一、求点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点P(3, 4)到直线l : x 0 (2)点P(3, 4)到直线l : y 3 (3)点P(3, 4)到直线l : Ax C 0( A 0) (4)点P(3, 4)到直线l : By C 0(B 0)
(1)y=-2x+10;(2)3x=2;(3)2y+1=0
解:(1)化为直线的一般式:2x y 10 0,
| 2 (1) 2 10 |
d
2 5.
22 12
(2)d | 2 (1) | 5
3
3
y
x 2 3
P O x
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先 将直线方程化为一样式。
(3)d | 2 ( 1 ) | 5 22
l : Ax By C 0
点 P(x0 , y0 ) 到直线
( Ax By C 0 )的距离为
其中A、B不同时为0
d Ax0 By0 C A2 B2
提问:
①上式是由
条件下得出,
对
成立吗?
②点P在直线上成立吗?
③公式结构特点是什么?用公式时直线方程是什么情势?
例. 求点P(=1,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B A
求过点 P且垂直于 l 的直线 l 的方程
求 l 与l 的交点Q 求出点 P与点 Q 的距离
方法二、利用等面积法(算法以下)
高中数学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1.6 点到直线的距离课件10 苏教版必修2
则a的取值范围
A.0,10
B.0,10
D. ,0 10,
设 P(x0 , y0 ) 是直线 l2 上任意一点,
则 Ax0 By0 C2 0
即 Ax0 By0 C2.
于是点 P(x0 , y0 ) 到直线 l1 : Ax By C1 0 的距离
d Ax0 By0 C1 A2 B2
C1 C2 A2 B2
注意用该公式时应先将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
(2)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d C2 C1 , A2 B2
注意用该公式时应先将两平行线的x,y的系数整理 为对应相等的形式。
作业:
课本110页: A组的9题、10题。 B组2题、4题、5题。
•
1.若点(4,a)到直线 4x 3y 1的距离不大于 3,
.
PN
y2 y0
Ax0 By0 C B
P(x0, y0 )
N (x0 , y2 ) Q
O
l
PQ是RtΔ PMN斜边上的高,由三角形面积可知
M (x1, y0 )
x
PM PN
PQ
PM PN
Ax0 By0 C .
MN
PM 2 PN 2
A2 B2
由此我们得到,点 P(x0 , y0 ) 到直线 l : Ax By C 0
的距离(其中A,B都不为0)
d Ax0 By0 C . A2 B2
该公式对A=0或B=0是否成立?
结论 点P (x0 , y0)到直线 l: Ax+By+C=0的距离为:
d | Ax0 By0 C | A2 B2
年高中数学 2.1.6点到直线的距离课件 苏教版必修2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l x
数建构
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P(x0,y0)是平面上任意一点,直线l是平面上任意一直线, y
(3)直线l与x轴、y轴都相交,
P(x0,y0)
第一步:先求直线l过点P的垂线方程; Q
第二步:解方程组得交点坐标;
第三步: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点到直线的距离.O —定义法
x l
数学建构
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P(x0,y0)是平面上任意一点,直线l是平面上任意一直线, y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8/14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4
谢谢欣赏!
2019/8/14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5
数学建构
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P(x0,y0)是平面上任意一点,直线l是平面上任意一直线, (1)直线l平行于x轴(如图),记直线l的方程为y= b,
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y0-b|.
(2)直线l平行于y轴(如图),记直线l的方程为x= a,
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x0-a|.
y
P(x0,y0)
Q O
则点P(x0,y0)到直线 l: Ax+By+C=0的距离d为: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l x
数建构
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P(x0,y0)是平面上任意一点,直线l是平面上任意一直线, y
(3)直线l与x轴、y轴都相交,
P(x0,y0)
第一步:先求直线l过点P的垂线方程; Q
第二步:解方程组得交点坐标;
第三步: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点到直线的距离.O —定义法
x l
数学建构
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P(x0,y0)是平面上任意一点,直线l是平面上任意一直线, y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8/14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4
谢谢欣赏!
2019/8/14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5
数学建构
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P(x0,y0)是平面上任意一点,直线l是平面上任意一直线, (1)直线l平行于x轴(如图),记直线l的方程为y= b,
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y0-b|.
(2)直线l平行于y轴(如图),记直线l的方程为x= a,
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x0-a|.
y
P(x0,y0)
Q O
则点P(x0,y0)到直线 l: Ax+By+C=0的距离d为: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问题情境] 构成平面图形的基本元素为点和直线,就距离而言有两点 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及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上 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点之间的距离,本节我们来研究点 到直线的距离及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探究点 问题 1
点到直线的距离 我们已经证明了下图中的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跟踪训练 1 已知点 A(1,3), B(3,1), C(-1,0), 求三角形 ABC 的面积. 解 设 AB 边上的高为 h, 1 则 S△ABC= · AB· h, 2 AB= 3-12+1-32=2 2, AB 边上的高 h 就是点 C 到 AB 的距离. y-3 x-1 AB 边所在直线方程为 = , 1-3 3-1 即 x+y-4=0. 设点 C 到 x+y-4=0 的距离为 h,
形,如何计算它的面积?
答 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得 AB= 41,因此,只要知 道 AB 边上的高,即点 D(或点 C)到直线 AB 的距离,就能 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问题 2 如何计算点 D(2,4)到直线 AB:5x+4y-7=0 的距离?
答 过点 D 作 DE⊥AB, 垂足为 E, 则点 D 到直线 AB 的距离就是线段 DE 的长(如图).
2.1.6
【学习要求】
点到直线的距离
1.了解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方法. 2.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并能应用于求平行线间的距离 等问题. 3.掌握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求法. 4.进一步掌握解析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学法指导】 通过点到直线距离及两平行线间距离公式的探究,领会寻 找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思维过程以及推导方法,体验数形 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研究探索的能力.
|Ax0+By0+C| 所以 d= . 2 2 A +B
可证明,当 A=0,或 B=0,上述公式也成立.
小结 点 P(x0 , y0) 到直线 l : Ax + By + C = 0 的距离 d = |Ax0+By0+C| . 2 2 A +B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例 1 求点 P(-1,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2x+y-10=0;(2)3x=2.
填一填· 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 P(x0,y0)到直线 Ax+By+C=0
|Ax0+By0+C| 2 2 A + B 的距离 d= .
2.设直线 l1:Ax+By+C1=0,l2:Ax+By+C2=0(A,B 不
|C1-C2| 2 2 A + B 同时为 0),则两直线间的距离 d= .
|-1+0-4| 5 则 h= , 2 2 = 2 1 +1 1 5 因此,S△ABC=2×2 2× =5. 2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例2
求两条平行直线 x+3y-4=0 和 2x+6y-9=0 之间的
距离.
解 在直线 x+3y-4=0 上任取一点,例如取 P(4,0),
则点 P(4,0)到直线 2x+6y-9=0 的距离 d 就是两平行直 线之间的距离, |2×4+6×0-9| 1 10 ∴d= = = . 40 20 22+62
解 (1)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1+2-10| 10 得:d= = =2 5; 2 2 5 2 +1 (2)因为直线 3x=2 平行于 y 轴, 所以
2 5 d=3--1=3.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小结
本题 (1)直接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到相应
的距离;(2)可以运用公式(B=0),亦可利用该直线平行于 y 轴的性质求解.
于是有
Ax0+By0+C PR=|x0-x1|= , A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Ax +By +C 0 0 PS=|y0-y2|= . B
2 2 A + B RS= PR2+PS2= |AB| ×|Ax0+By0+C|.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 d· RS=PR· பைடு நூலகம்S.
答 有,求法如下:
如图,设 A≠0,B≠0,这时 l 与 x 轴、y 轴都相交,过点 P 作 x 轴的平行线,交 l 于点 R (x1,y0);
作 y 轴的平行线,交 l 于点 S(x0,y2),将 R 点纵坐标代入 l By0+C 的方程,得 x1=- A , Ax0+C 将 S 点横坐标代入 l 的方程,得 y2=- B .
通过求点 E 的坐标,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 4 DE.由 DE 垂直 AB,可知 DE 所在直线的斜率为5; 4 写出 DE 所在直线的方程: y-4= (x-2), 即 4x-5y+12=0; 5 解 由 AB 和 DE 所 在 的 直 线 方 程 联 立 的 方 程 组 13 88 5x+4y-7=0, 得垂足 E 的坐标-41,41; 4x-5y+12=0,
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点 D 到直线 AB 的距离 DE= 13 88 19 2 - -2 + -42= . 41 41 41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问题 3
你能说出求点 P(x0,y0)到直线 l:Ax+By+C=0
(AB≠0)距离的一个解题思路吗?
A 答 由 PQ⊥l,以及直线 l 的斜率为- ,可得 l 的垂线 PQ B B 的斜率为A, 因此,垂线 PQ 的方程可求出.
解垂线 PQ 与直线 l 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得点 Q 的坐标, 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 PQ,
即为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问题 4 问题 3 中求点 P 到直线 l 距离的思路十分清晰, 但运 算量较大,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小结 本题将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了灵活运用,使我们 通过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算出了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跟踪训练 2 求证:对于任意两条平行直线 l1:Ax+By+C1 |C1-C2| =0,l2:Ax+By+C2=0 (C1≠C2)之间的距离为 d= 2 . A +B2 证明 设 P0(x0,y0)是直线 l2 上任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