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分子结构——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离子极化理论

合集下载

大学基础化学--工科-04化学键与分子结构PPT课件

大学基础化学--工科-04化学键与分子结构PPT课件
决定离子化合物的什么性质? 3. 各元素离子半径的变化有哪些规律? 4. 离子的电子构型有几种?分别是何种构型? 5. 什么是离子极化?决定离子极化的因素是什
么?离子极化影响物质. 的什么性质? 4
➢ 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 同一周期的正离子半径随离子电荷增加而 减小,负离子半径随电荷增加而增大,正 离子半径小于负离子半径 r (S2–) > r (Na+)
.
22
4.2.2 杂化轨道(Hybrid orbital)理论 — 价键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基本要点:
➢ 成键时能级相近的价电子轨道相混杂, 形成新的价电子轨道——杂化轨道
➢ 杂化前后轨道数目不变 ➢ 杂化后轨道伸展方向、形状发生改变
.
23
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 ➢ sp杂化 气态BeH2分子:直线型
.
44
注:③ 惰性气体元素的原子作中心原子时,最外 层电子均看作价层电子
例:计算SO42–、NH4+、IF2–的 价层电子对的数目。
VP (S) = [6 + 4×0 – (– 2)] / 2 = 4
VP (N) = (5 + 4×1 – 1) / 2 = 4
VP (I) = [7 + 2×1 – (–1)] / 2 = 5
(1)极化作用增强使化合物的熔沸点降低
NaCl
离子键
MgCl2
AlCl3
共价键
m.p. 801°C 714°C . 192°C
9
(2) 极化作用增强使化合物溶解度降低
AgF AgCl AgBr
AgI
s大
s小
(3) 极化作用增强使化合物颜色加深
AgF 白色
AgCl 白色

分子结构价键和杂化轨道理论

分子结构价键和杂化轨道理论
但不能说明一些分子的几何构型。
无法解释甲烷分子实测的立体构造是正四面体, 4个C-H键是等同的。因碳原子的3个2p轨道相互正交 (90 ), 而2s轨道是球形的。
为了解决许多分子构型的理论分析和实验不符 的矛盾, 更好的解释分子的实际空间构型和稳定性, 1931年由鲍林等人在价键理论的根底上提出了杂化 轨道理论。
晶格: 面心立方; 配位比: 6 : 6
0.732 > r+/r- > 0.414
体心立方晶型 配位比: 8 : 8
r+/r- = 0.732
三、离子键的强度 ——用晶格能〔Lattice Energy, U〕表示.
〔通常不用“键能〞表示〕。 晶格能定义 ——互相远离的气态正、负离子结合生成1 mol 离子晶体的过程所释放的能量的绝对值。
(三) 共价键的类型
按成键方式划分: 键, 键 1. 键: 原子轨道以“头碰头〞(head to head)
方式重叠成键
(三) 共价键的类型 (续) 2. 键:“肩并肩〞 (side by side) 成键。
键轨道较 键重叠程度小, 键能小 于后者, 所以 键的稳定性低于 键, 键电子活性较高, 是化学反响的积 极参加者。
(五) 杂化轨道理论 (hybrid orbital theory) —开展了的VB法
20世纪30年代, 由L.Pauling提出,
1.要点:
(1) 原子轨道杂化: 同一原子的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以互相叠加, 重新 组成能量相等的杂化原子轨道 (Hybrid Orbitals);
(2) 轨道数目守恒: 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目=组成的杂化轨道数目;
(9 - 17)e: Fe2+, Fe3+ , Mn2+[(n-1)s 2(n-1)p 6(n-1)d 1-9]

分子结构-化学键理论概述

分子结构-化学键理论概述

共价键的本质——从上面分析可知, 共价键依然是电性的,本质是轨道重 叠和电子共用,但这时是共用电子形 成的负电区域的引力,而不是库仑静 电引力。
11-2-3 现代价键理论(电子配对法) 的要点
1 共价键的形成
鲍林等人将海特勒-伦敦氢分子方法推 广到其他复杂分子系统中,认为共价键的形 成必须符合以下原理:
11-1 离子键理论
11-1-1 离子键的形成
1916年德国化学家柯塞尔(科塞尔) 根据稀有气体具有稳定结构的事实提 出了离子键理论。
离子键的形成机制
稳定倾向——活泼金属原子和活泼非金属原子接近 时,都有达到稳定稀有气体结构的倾向。
电子转移——这时活泼金属原子易失去价电子,成 为带正电荷的正离子 (阳离子);活泼非金属原子易 得到相应电子,成为带负电荷的负离子 (阴离子), 即电子转移。一旦形成正负离子,两者继续靠近时 电子结构变化不大。
d = r++r就可以得到其他离子的半径。
离子半径(pm)
离子半径变化规律
同主族上下同电荷离子半径增加; 同周期中,正离子电荷越高越小, 负离子电荷越高越大。
同元素:正离子<原子<负离子。
对性质的影响——离子半径越小,引力 越大,熔点和沸点越高(限于典型的离 子晶体)。同时影响化学性质,如I-、 Br -、Cl -、 F-的还原性依次降低。
计算——晶格能难以直接测量,可应 用玻恩-哈勃循环间接测量得到(实际
得到的是ΔH,但和ΔU相差不大,因此忽略 了差别 )。
玻恩-哈勃循环(重要) Q Na ( s ) + 1/2 F2 ( g )
S
D/2
Na ( g )
F (g)
I
E
NaF ( s ) U0

结构化学知识点归纳

结构化学知识点归纳

结构化学知识点归纳结构化学是研究分子及其化学性质的一门学科,旨在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反应机理和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对结构化学常见的知识点进行的归纳。

1.分子结构与键-原子和分子的电子排布决定了它们的分子结构。

共价键形成时,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来相互结合,并形成分子的骨架。

-单、双、三键分别由1、2、3个电子对共享而成。

-极性键是由两个不同电负性的原子之间形成的键,其中一个原子更具电负性,吸引电子密度,形成部分正电荷;而另一个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

-非极性键是由两个电负性接近的原子相互作用形成的键。

2.分子构象-分子构象是分子在空间中可采取的不同形状和结构。

分子可以通过旋转化学键和自由旋转的化学键来改变其构象。

-分子内部的官能团之间的键角、键长和孤对电子的位置是决定分子构象的重要因素。

3.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化学物质的两个或多个形式,它们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构造异构体是同分异构体的一种类型,它们在分子结构中的连接方式不同。

-空间异构体是同分异构体的另一种类型,它们的分子结构在空间中三维排列不同。

4.分子间力- Van der Waals力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类型。

它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和离子-离子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是分子间由于电子的瞬时分布而产生的吸引力。

-氢键是分子间弱的相互作用力,它包括一个原子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原子上的具有独立电子对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离子-离子相互作用是由带正电荷的离子与带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5.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描述了分子中电子的行为。

它是通过将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来形成分子轨道。

-通过具有不同形状和能量的分子轨道,可以解释分子的化学性质,例如化学键的形成和分子的反应性。

-前线分子轨道是分子中电子占据的能量最低的、决定反应性的分子轨道。

以上是结构化学的一些常见知识点的归纳。

结构化学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性质,进而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研发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4章化学键与物质结构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4章化学键与物质结构
➢ 当活泼金属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原子接近时,它 们有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稀有气定结构的趋势, 由此形成相应的正、负离子。如
Cs + F
Cs+ + F
➢ 正负离子靠静电引力相互吸引而形成离子晶体。
6
离子键的要点
➢由于离子键是正负离子通过静电引力作用相 连接的,从而决定了离子键的特点是没有方向 性和饱和性。
*若A﹑B两原子各有一未成对电子且自旋反平行, 则互相配对构成共价单键,如H—H单键。如 果A、B两原子各有两个或三个未成对电子,则 在两个原子间可以形成共价双键或共价三键。 如N≡N分子以三键结合,因为每个N原子有3个 未成对的2p电子。
*成键原子轨道最大程度重叠,重叠越多,越牢 固。
18
3. 共价键的特征
离子半径越小,正、负离子间的引力越大,离子键的强度越
强,其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11
4.2 共价键
离子键理论能很好解释电负性差值较大的离 子型化合物的成键与性质,但无法解释其 他类型的化合物的问题。
美国化学家路易斯(G N Lewis)提出了共价键 (covalent bond)的电子理论:原子间可共用 一对或几对电子,以形成稳定的分子。这 是早期的共价键理论。
两个同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不具有极性,称为 非极性键。
32
键的极性的大小可以用键矩( )来衡量: = q l
q:电量
l:通常取两个原子的核间距 :单位为库仑米(Cm)。
键矩是矢量,其方向是从正电荷中心指向负电 荷中心。
键矩也叫“偶极矩”
33
键的类型小结:
成键原子间电负性差值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键的离子性的大小。
107.3 109.5°

分子间作用力概述

分子间作用力概述

分子间作用力概述范德华力是最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它是由于分子中电子云的不对称分布而产生的。

范德华力分为两种类型:极化力和分散力。

极化力是由于一个分子的电子云被另一个分子的电荷所扰动而产生的吸引力。

当一个极性分子靠近一个非极性分子时,极性分子的负电荷会吸引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从而使非极性分子的一个一侧带有负电荷,而另一侧带有正电荷。

这种分子间的极化力被称为近距离极化力。

分散力是非极性分子之间产生的吸引力。

非极性分子没有明显的正负电荷,但其电子云仍然会不断地随机地分布。

在一些时刻,一个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可能稍微更靠近分子的一部分,导致在该区域产生一个暂时的负电荷。

这个暂时的负电荷会影响附近的分子,使它们靠近,并产生吸引力。

这种分子间的分散力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分子间的导向作用力和分子间的诱导作用力。

静电作用力(或称作库仑力)是由于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而产生的。

当两个分子具有相反的电荷时,它们之间会有一个静电吸引力,如果两个分子具有相同的电荷,则会有一个静电斥力。

静电作用力在离子化合物中非常重要,例如在氯化钠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使得这种化合物具有盐的特性。

氢键是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之一、氢键是指一些特殊分子之间的强烈化学键。

在氢键中,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如氮、氧或氟)之间形成极化的键。

这种键的特殊性在于氢键的强度大于一般的范德华力,但比共价键和离子键要弱。

氢键在生物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DNA、蛋白质和许多其他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些分子间作用力决定了许多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例如沸点、熔点、溶解度、表面张力、粘度等。

例如,溶解度取决于溶质分子之间和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如果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强,溶质能够很好地溶解在溶剂中;如果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溶质可能不容易溶解。

总的来说,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特性和行为至关重要。

深入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和机理对于解释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以及设计和合成新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离子键

第四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离子键

4、熟悉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及键参数的关系。 5、掌握分子间的作用力及氢键对物质的物理性质 影响。
二、教学时数:12学时 三、典型习题: P210-211 : 6、7、9、10、11、13、 14、15、19、22、23
化学键理论是当代化学的一个中心问题。 因为参与化学变化的基本单元是分子,而分子的 性质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因此,研究分子的 内部结构,对探索物质的性质、结构与功能等具 有重要的意义。
并认为离子间的亲合力是电即静电引力。
(2) 1916年,德国化学家Kossel.W.提出电价理论
Kossel.W.根据稀有气体具有稳定结构的 实验事实提出: 活泼的金属原子与活泼的非金属原子相互 接近时都有达到稳定稀有气体结构的倾向。 稳定的阴、阳离子所带的电价等于得失电子数。
离子键( ionic bond )的本质是: 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第四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本章的内容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和有关化学键 理论,以及分子的结构和物质性质的关系。
Chapter 4. The Structure of Molecules and Chemical Bond Theory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离子键理论,能用离子极化理论解释 非典型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2、掌握有关共价键理论,并能比较其优缺点。 ①VB法,激发成键原理,配位成键原理; ②轨道杂化理论; ③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法); ④分子轨道理论对同核双原子分子结构的处理; ⑤金属键理论——自由电子理论,能带理论。 3、从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基本特征比较它们之间 的区别。
6
NaCl型
0.732 ~1
8
CsCl型
CsI ,TlCl, CsCl ,CsBr, NH4Cl ,TlCN 等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1. 引言分子间作用力是指分子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它对物质的性质和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

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分为离子作用力、共价作用力和范德华作用力等多种类型。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几种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 离子作用力离子作用力是带电粒子(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常见的有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作用力。

在化学反应中,离子作用力可以促使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这种结合常常伴随着能量释放。

离子作用力还导致溶解在水中的离子化合物能够形成电解质溶液,从而产生电导。

3. 共价作用力共价作用力是由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引起的相互作用力。

在共价键中,原子之间的电子被共享,共享电子云使得原子之间形成强大的相互作用。

共价作用力可以使得原子结合成分子,并决定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4. 范德华作用力范德华作用力是一种瞬时的、暂时的非共价作用力,也被称为分子间引力。

范德华作用力的产生是因为分子内部的电子分布不均,导致在某一时刻分子呈现出一定的极性。

这种瞬时的极性会引起附近分子的极性,从而产生范德华作用力。

范德华作用力的强度较弱,但在大量的分子间作用下,它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

范德华作用力是物质的凝聚态和相变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气体冷却时,当范德华作用力大于分子间的动能时,气体就会凝聚成固体。

5. 分子间作用力的应用分子间作用力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材料科学中,研究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帮助人们设计新材料,并理解材料的性质。

在化学工业中,分子间作用力的控制能够改善催化剂的效率,并提高反应的选择性。

此外,分子间作用力还在药物设计和生物化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开发出更有效的药物。

在生物化学中,研究分子间作用力有助于探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6. 结论分子间作用力是物质世界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离子作用力、共价作用力和范德华作用力是最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类型。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是指物质中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其大小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现象。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离子作用力、氢键、极性作用力等,它们是物质存在、相互作用和反应的基础。

不同种类的分子间作用力在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范德华力是物质中非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范德华力是一种弱的作用力,但是它的作用范围广,几乎存在于各种物质中。

范德华力的产生是由于分子中的电子云的运动导致的。

电子云在分子内部不断运动,会使分子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匀。

由于电子云运动的随机性,瞬时产生了电偶极矩。

这时,瞬时的电偶极矩会引起周围分子的极化,并产生引力作用。

范德华力的大小与分子的极性、大小和形状有关。

如果分子比较大且形状对称,范德华力会更强。

离子作用力是带电粒子之间的作用力。

当物质中存在有正负符号的离子时,它们之间会通过电磁作用力相互吸引或排斥。

离子作用力的大小与离子的电荷和距离有关。

电荷越大,离子作用力越大;离子距离越近,离子作用力越强。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它是带有氢原子的分子与带有电负性较强的原子(如氧、氮、氟)之间的作用力。

氢键的产生是由于氢原子与带有电负性的原子之间的较强电荷差引起的。

氢键的强度介于范德华力和共价键之间,相比于范德华力更强。

氢键在生物分子如DNA、蛋白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稳定分子的结构。

极性作用力是由极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作用力。

极性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电荷差有关,电荷差越大,极性作用力越大。

极性作用力可分为极性-极性作用力和极性-非极性作用力。

在极性-极性作用力中,两个极性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或其他电荷引力,相互吸引。

在极性-非极性作用力中,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电荷分布差异引起的作用力。

极性作用力是物质溶解、相互作用的重要基础。

总结起来,分子间作用力是物质中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现象。

范德华力、离子作用力、氢键、极性作用力等是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它们在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ppt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ppt
分子间力具有以下特性:
(1)它是存在于分子间的一种电性作用力。 (2)作用能的大小只有几个千卡/摩尔,比化学键 能(约为30-150千卡/摩尔)小一二个数量级。 (3)作用力的范围很小。三种分子间力都与分子间 距离的七次方成反比,即当分子稍为远离时,分 子间力迅速减弱。 (4)一般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5)在三种作用力中,色散力是主要的,诱导力通 常很小,只有少数极性较大(如水、氨)的分子之 间,取向力才占一定的比例或占优势。
CH4
NH3 H2O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
分子间力和氢键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
分子的极性
由于共价键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给共 价型分子带来了性质上的差别。
当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时,这种分 子叫做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的 分子叫做极性分子或偶极分子。
CO2
H2O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
分子极性和键极性的关系
间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则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例如,氨、丙酮和乙酸等溶质分子中有电负
性较大的原子N或O等,可以和水中的O-H形 成氢键,这些物质都易溶于水。
如,一体积的水在20 ℃时能够溶解700体积 的氨。
11:34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
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溶解度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溶质分子能够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在极
离子间极化越强,核间距缩短 离子间极化越强,物质熔点、沸 点就越低 离子间极化越强,物质颜色越深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
晶体
内部的原子、分子、离子等质点有规则排列的一 类固体物质统称为晶体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晶 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
晶体
一般而言:三种晶体在熔点、沸点、硬度上有: 原子晶体 > 离子晶体 > 分子晶体

分子间作用力课件

分子间作用力课件
由于分子之间的瞬时偶极之间 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力。
诱导力
由于一个分子的诱导磁场与另 一个分子的磁场的相互作用产
生的力。
交换力
由于分子之间的电子云的相互 重叠和交换产生的力。
分子间作用力的物理意义
01
分子间作用力是决定物 质物理性质的重要因素 ,如熔点、沸点、溶解 度等。
02
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影响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密 度、粘度、表面张力等 。
极性分子由于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会产生电偶极,使得极性分子之间存在 较强的相互作用。
非极性分子间作用力较弱
非极性分子之间的电性对称,相互之间的作用力较弱。
电荷分布影响
电荷分布越不均匀,作用力越大
分子中电荷的分布情况对分子间作用力有显著影响。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匀 ,会引起其他分子电荷的强烈响应,从而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
互作用。
分子束实验
将单分子或分子束定向射向表面 ,通过观察射向表面和反射的分 子分布,研究分子与表面相互作
用的机制。
理论计算方法
量子化学方法
利用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析分子间的电子 结构和能量变化。
分子力学方法
基于经典力学原理,构建分子模型,通过计算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和 受力情况,分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复合不同性质的材料 ,实现多功能性,进一步 揭示分子间作用力的多样 性和复杂性。
对分子间作用力的深入理解
基础理论
01
深入研究分子间作用力的基础理论,如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
,为理论预测和模拟提供更准确的模型和算法。
跨学科研究
02
结合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全面
揭示分子间作用力的机制和规律。

第四讲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PPT课件

第四讲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PPT课件
对大多数极性分子,取向力 仅占其范德华力构成中的很小分 额,只有少数强极性分子例外。
13
取向力的产生
14
诱导力 在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诱导下,临近它的分子会产 生诱导偶极,分子间的诱导偶极与固有偶极之间的电性 引力称为诱导力。
诱导偶极矩的大小由—固有偶极的偶极矩(m)大小 和分子变形性的大小决定。极化率越大,分子越容易变 形,在同一固有偶极作用下产生的诱导偶极矩就越大。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2010全国竞赛大纲】
初赛: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数量级(不要求分解为 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P P
P P
m=0
_ _
O O+O m=0 D
HC +
N_
m= D
10
色散力 相对于电子,分子中原子的位置相对固定,而分子 中的电子却围绕整个分子快速运动着。
于是,分子的正电荷重心
与负电荷重心时时刻刻不重合,
产生瞬时偶极。分子相互靠拢
非极性分子
时,它们的瞬时偶极矩之间会 +_ 产生电性引力,这就是色散力。 色散力不仅是所有分子都有的 最普遍存在的范德华力,而且 经常是范德华力的主要构成。 _ +
15
偶极和诱导偶极 偶极-诱导偶极相互作用使单质分子部分溶于水
16
离子和偶极
偶极和偶极
偶极和诱导偶极
17
教材链接 :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量,它对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这些作用力影响着液体的表面张力、气体的压强、固体的熔点和沸点等物理性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间作用力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率。

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分为几种主要类型: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和共价键。

范德华力是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弱作用力,它是由于电子在空间中的不均匀分布而产生的。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静电相互作用力,它发生在一个电负性较高的氢原子与一个电负性较低的原子之间。

离子键则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产生的。

共价键则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形成的。

这些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例如,范德华力较弱,因此非极性物质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熔点。

氢键较强,使得水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以及较大的表面张力。

离子键较强,导致离子晶体具有高熔点,而共价键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熔点。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间作用力也可以影响反应的进行。

例如,在溶剂中,分子间作用力可以使溶质分子离解,促进化学反应的发生。

此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子间作用力可以调节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总而言之,分子间作用力是决定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过程的重要因素,它们的强弱和类型对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课件分子间的作用力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课件分子间的作用力

氢键形成条件与性质
形成条件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它通常存在于含有氢原子的分子之间。氢键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条 件:一是必须存在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如F、O、N等)与氢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二是氢原子与另一个 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之间存在足够的接近距离。
性质
氢键是一种比范德华力更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它对于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着重要影响。氢键的存 在可以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同时也可以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
06
分子间作用力在生活生产中应用
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原理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
具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能在液体表面定向排列,降低表面张 力。
降低表面张力的原理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液体表面形成一层单分子膜,使液体表面分子间 的距离增大,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降低表面张力。
应用实例
洗涤剂、乳化剂、润湿剂等。
在材料科学中,分子间 作用力对于材料的物理 和化学性质有着重要的 影响。例如,聚合物的 性质和行为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其分子间的相 互作用。
在化学工程中,了解和 利用分子间作用力对于 优化工艺流程和设计新 的化学产品具有重要的 意义。例如,在催化剂 的设计和选择中,需要 考虑催化剂与反应物之 间的相互作用。
产物的生成与分离
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影响产物的生成和分离。在某些情况下,产物分子间的强作用力可能导 致产物难以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此时,可以通过调节反应条件或加入适当的分离剂来 改变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度,从而实现产物的有效分离。
05
实验方法与技术手段研究分子间作用力
红外光谱法研究范德华力和氢键
红外光谱法原理
其他实验方法简介
01
02

高考化学分子结构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分子结构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分子结构知识点总结在高考化学中,分子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理解分子结构对于掌握化学物质的性质、反应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部分内容。

一、化学键化学键是将原子结合成分子的一种作用力。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1、离子键离子键通常存在于由活泼金属元素(如钠、钾)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如氯、氟)组成的化合物中。

活泼金属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活泼非金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2、共价键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根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共价键又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1)极性共价键:在不同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如氯化氢(HCl)中的 HCl 键。

(2)非极性共价键:在相同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例如氢气(H₂)中的 HH 键。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其方向性使得原子间形成特定的空间取向,以达到最大程度的重叠,从而使分子具有一定的空间构型。

饱和性则决定了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量。

3、金属键金属键存在于金属单质或合金中,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形成。

金属键决定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二、共价键的参数了解共价键的参数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1、键长指两个成键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2、键能指断开 1mol 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 1mol 共价键所释放的能量。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越稳定。

3、键角指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三、分子的空间构型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该理论认为,分子的空间构型取决于中心原子周围的价层电子对的数目和相对位置。

价层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

(1)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的计算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个数孤电子对数=(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 ×结合原子个数)÷ 2(2)常见分子的空间构型①直线形: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 2,如二氧化碳(CO₂),键角为 180°。

高中化学复习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高中化学复习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高中化学复习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化学物质中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力,它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行为。

此外,化学键的形式也决定了分子的结构。

本文将对化学键以及分子结构的相关概念进行复习和总结,帮助高中化学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静电力所形成的键。

通常出现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如氯化钠(NaCl)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键。

在离子键中,正离子与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力非常强,使得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的电导性。

二、共价键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电子的共享形成的键。

当两个非金属原子共享电子时,形成了共价键。

共价键可细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1. 非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是指原子间电子的共享是均匀的,电子云的密度在两个原子周围分布均匀。

例如氧气(O2)和氢气(H2)中的键。

非极性共价键通常形成于两个相同元素之间或电负性相近的元素之间。

2. 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是指原子间电子的共享是不均匀的,电子云的密度在其中一个原子周围分布较高。

例如水分子(H2O)中的氧氢键。

在极性共价键中,电负性较高的原子会吸引更多的电子,导致该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而电负性较低的原子则带有部分正电荷。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中原子之间的键。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电负性,因此它们倾向于失去电子而形成阳离子。

这些阳离子被自由移动的电子云所包围,形成了金属键。

金属键的存在使得金属具有高熔点、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四、分子结构分子结构指的是由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

分子结构对物质的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1. 线性分子结构线性分子结构是指分子中的原子呈一条直线排列。

例如二氧化碳(CO2)中的碳氧键是线性排列的。

线性分子通常是非极性的。

2. 扁平分子结构扁平分子结构是指分子中的原子排列在同一平面上。

例如苯分子(C6H6)中的碳碳键是扁平排列的。

扁平分子可以是极性的也可以是非极性的。

3. 非线性分子结构非线性分子结构是指分子中的原子排列在不同平面上,不在一条直线上。

中学化学 分子间力、氢键王 课件

中学化学  分子间力、氢键王  课件

4、分子变形性: ➢由于外电场的作用,会使分子中的电子和原子核发生 相对位移,使分子发生变形,分子中原有的正负电荷中 心发生改变,分子的极性也随之改变,这种过程称分子 的极化。 ➢即分子中因电子与原子核发生相对位移而使分子外形 发生变化的性质,叫做分子的变形性。 ➢分子变形性的大小可用极化率来衡量。
分子极性的判断: ➢同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非极性分子。 ➢异原子组成的分子: •双原子分子—必是极性分子 •多原子分子—取决于分子构型。如NH3是极性分子,而 BF3是非极性分子。
多原子分子的极性与构型
分子 杂化形式 分子构型 分子极性 示例
AB
线形
极性
AB2 sp
线形
非极性
AB3 sp2
平面三角 非极性
角形 四面体 直线形
O3
1.67 角形
HF
6.47 直线形
HCl 3.60 直线形
HBr 2.60 直线形
HI
1.27 直线形
BF3
0 平面正
三角形
二.分子的极化和变形
q
+-
μ= 0 极性分子
d
μ=q·d
1、固有偶极矩:极性分子在没有外电场作用下所具有的 偶极。只有极性分子才有固有偶极矩。(也称永久偶极)
▪若分子的电偶极矩为0,分子为非极性分子,若大于 0,分子为极性分子,电偶极矩越大,极性越大,电 偶极矩还可以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
如:
NH3, μ>0,三角锥型; BCl3, μ=0,平面三角形;
CO2, μ=0,直线形;
SO2, μ>0,V型。
测定分子电偶极矩是确定分子构型的一种重要实验 方法,德拜因此而获得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
非极性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键的极性的增大 离子键向共价键的过渡 图4-55 由离子键向共价键的过渡
(1) 离子的极化力和变形性 离子的极化力 极化力和
极化力( 极化力(φ )—— 一种离子使邻近的异性离子极化而
变形的能力,通常阳离子极化力占主导 阳离子极化力占主导。 变形的能力,通常阳离子极化力占主导。
Z* φ 极化力 ∝ r
表4-14 分子间的作用能 ⋅mol-1)的分配 分子间的作用能(kJ⋅ 的分配
范德华力对共价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影响: 范德华力对共价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影响: 物理性质的影响
分子间范德华力的大小可说明共价化合物间 分子间范德华力的大小可说明共价化合物间 范德华力的大小可说明共价化合物 的物理性质差异: 的物理性质差异: 熔点、沸点的高低,溶解度的大小, 如,熔点、沸点的高低,溶解度的大小, 液化、 等等。 液化、结晶现象及相似相溶原理 ••• 等等。
d→偶极长→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的距离。偶极长 、 →偶极长→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的距离。偶极长d、 偶极子电荷q 是无法测定的, 偶极子电荷 是无法测定的,但偶极矩 µ 可通过实验测得
µ 的单位为 德拜 , 1D = 3.33×10-30 C·m。 的单位为D(德拜 德拜), × 。
因为一个电子的电量是1.6× 因为一个电子的电量是 ×10-19C,分子的直径在 -10 m ,分子的直径在10 数量级,所以,分子电偶极矩大小数量级为10 数量级,所以,分子电偶极矩大小数量级为 -30(C·m)。 。
极性分子的这种 固有偶极叫做 叫做永久偶 固有偶极叫做永久偶 极矩µ 。 外电场影响下所 外电场影响下所 产生的偶极叫 产生的偶极叫诱导偶 诱导偶极矩(∆ 极。诱导偶极矩 ∆µ) 的大小与外电场强度 成正比。 成正比。
(4) 分子的极化与瞬间偶极: 分子的极化与瞬间偶极:
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在外电场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 在外电场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 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在外电场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
一些分子的偶极矩: 一些分子的偶极矩: 偶极矩
表4-13
分 子 H2 N2 BCl3 CO2 CS2 H2S SO2
一些分子的偶极矩
分 子 H2O HCl HBr HI NH3 CO HCN µ/D 1.85 1.03 0.79 0.38 1.66 0.12 2.1
µ/D 0 0 0 0 0 1.1 1.6
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是否一定是极性分子? 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是否一定是极性分子? 是否一定是极性分子
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分子是否 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 有极性,还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 有极性,还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 若键的极性在分子中可相互抵消,则为非极性分子。 若键的极性在分子中可相互抵消,则为非极性分子。 如:BF3、CH4、CCl4、CO2 •••等。 等 若键的极性在分子中不能相互抵消,则为极性分子。 若键的极性在分子中不能相互抵消,则为极性分子。 如:NH3、H2O、PCl3、SO2 •••等。 、 等
+ +
-
取向力 - + - +
- +
- +
±
+
+ + 诱导力
±
−+
色 散 力
−+ −+
分子间范德华引力的特点: 分子间范德华引力的特点:
(a) 永远存在于分子或原子间的一种静电作用力。 永远存在于分子或原子间的一种静电作用力 存在于分子或原子间的一种静电作用力。 (b) 它是吸引力,其大小比化学键能小 它是吸引力 吸引力, 大小比化学键能小 比化学键能小1~2个数量级。 个数量级。 个数量级 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c) 一般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一般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d) 作用范围只有几pm。 作用范围只有几 。 (e) 范德华力有三种。除强极性分子外,色散力永远是主要的。 范德华力有三种。除强极性分子外,色散力永远是主要的。
§4-4 分子间作用力
4-1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1) 键的极性
的极性由两元素的电负性差∆ 决定或由键矩决定 决定或由键矩决定。 键的极性由两元素的电负性差∆x决定或由键矩决定。 ∆x越大,键的极性越大。 越大,键的极性越大。 越大
(2) 分子的极性
极性分子: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不互相重合的分子。 极性分子: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不互相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分子:两个电荷重心互相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分子:两个电荷重心互相重合的分子。 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分子→ 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分子→ 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单质多原子分子: 如,单质多原子分子:H2、Cl2、S8、 P4 •••等。 等
18e 、(18+2)e 、氦(Li+) 壳层结构的阳离子

(9~17)e 不规则 构型的离子(d 构型的离子 区)

8e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 构型的离子
(c) 复杂阴离子的极化作用通常较小 如 SCN-),但电荷高 复杂阴离子的极化作用通常较小(如 , 的复杂阴离子有一定的极化作用(如 的复杂阴离子有一定的极化作用 如 SO42-和 PO43- )。 。
18e、(18+2)e 壳层结构的低电荷阳离子除有强 、 壳层结构的低电荷阳离子除有强 的极化力外,还容易变形、 的极化力外,还容易变形、容易引起离子间的相 互的附加极化作用。 互的附加极化作用。 附加极化作用
同族中: 同族中: 18e壳层结构的→Cu+、Ag+;Zn2+、Cd2+、Hg2+; 壳层结构的→ 壳层结构的 (18+2)e壳层结构的→ Sn2+、Pb2+ 壳层结构的→ 壳层结构的 与易变形的阴离子(S 间的附加极化作用 与易变形的阴离子 2-、I-)间的附加极化作用 间的 自上而下递增。 自上而下递增。
非极性分子
±
µ=0
+ +
− +
∆µ
− −
非极性分子被极化 产生诱导偶极 后,产生诱导偶极 极性分子在电场的 诱导下, 诱导下,也能产生 诱导偶极, 诱导偶极,且总偶 极矩增大。 极矩增大。
极性分子
− +
µ
无外电场时
− +
µ+∆µ
有外电场时
图4-51 外电场对分子极性的影响示意图
分子在外电场中(或正、负离子本身的电场中 发生变形 发生变形, 分子在外电场中 或正、负离子本身的电场中)发生变形,产生 或正 诱导偶极的过程→ 分子的极化。 诱导偶极的过程→叫分子的极化。 即使没有外电场存在,在某一瞬间, 即使没有外电场存在,在某一瞬间,分子的正电荷重心和负电 荷重心也会发生不重合现象,这时产生的偶极称瞬间偶极。 荷重心也会发生不重合现象,这时产生的偶极称瞬间偶极。 瞬间偶极
未极化
正负离子都有极化对方的能力和被对方极化的可能。 正负离子都有极化对方的能力和被对方极化的可能。 但通常把正离子视为极化者、负离子为被极化者。 通常把正离子视为极化者、负离子为被极化者。
离子极化的结果: 离子极化的结果:
负离子的电子云发生变形,变成非球状离子, 正、负离子的电子云发生变形,变成非球状离子, 电子云发生部分重叠,表现出一定的共价性, 电子云发生部分重叠,表现出一定的共价性,正、负离 间的引力增强。 子间的引力增强。 极化导致键长缩短,键能增加;配位数下降, 极化导致键长缩短,键能增加;配位数下降,结构 向层型、链型、岛型过渡;溶解度降低,等等。 向层型、链型、岛型过渡;溶解度降低,等等。 离子相互极化的增强
(2) 离子的极化作用的一般规律
(a) 高电荷、小半径的阳离子有强的极化力。 高电荷、小半径的阳离子有强的极化力 有强的极化力。 如:H+、Li+、Be2+、Sn4+、Fe3+ 等; Fe3+ > Fe2+ ,Sn4+ > Sn2+ ; Be2+ > Mg2+ > Ca2+ > Ba2+ 。 (b) 阳离子的壳层结构对极化力大小的影响: 阳离子的壳层结构对极化力大小的影响 对极化力大小的影响:
(3) 偶极矩 偶极矩(dipole moment)→ µ →
分子极性的大小 可由偶极矩来衡量: 偶极矩来衡量 可由偶极矩来衡量:
偶极矩→ 偶极矩→ µ = q · d
- •q
d
+ •+ q
µ 是一个矢量,方向在化学中是从正极到负极。 是一个矢量 方向在化学中是从正极到负极。 矢量, 在化学中是从正极
(3) 离子的变形性的一般规律
(a) 大半径、高电荷的简单阴离子变形性大。 大半径、高电荷的简单阴离子变形性大。 如:S2-、 I-、 Se2- ••• 等等。 (b) 18e、(18+2)e 壳层结构的低电荷阳离子,其变形性比 壳层结构的低电荷阳离子, 、 相近半径的稀有气体构型阳离子大得多。 相近半径的稀有气体构型阳离子大得多。 等等。 如: Hg2+、 Ag+ 、Pb2+ ••• 等等。 (c) 复杂阴离子的变形性通常不大。复杂阴离子的中心原 复杂阴离子的变形性通常不大。 子氧化数越高,变形性越小。 子氧化数越高,变形性越小。如:ClO4- 、SO42- ••• 等。 (d) 电子构型相同的离子,半径越大,变形性越大。 电子构型相同的离子,半径越大,变形性越大。 如:Li+ < Na+ < K+ < Rb+ < Cs+ F- < Cl- < Br- < I-
(4) 相互极化作用 附加极化作用 相互极化作用(附加极化作用 附加极化作用)
有一定变形性的阳离子(如 有一定变形性的阳离子 如,Ag+、Hg2+、Pb2+、Cu+•••等) 等 与高电荷、变形性大的阴离子 如,S2-、 I-、 Se2- •••等) 高电荷、变形性大的阴离子(如 等 之间有很强的相互极化作用 有很强的相互极化作用。 之间有很强的相互极化作用。 阳离子变形后,相互极化作用更强, 阴、阳离子变形后,相互极化作用更强,离子间的 引力更大。 引力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