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观察法

合集下载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四章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评定的方法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四章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评定的方法
5.完善记录表 行为检核法通常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具有稳定性的描述项目,如
观察对象的年龄、性别、家庭情况和物理环境的特点等。这些项目可以 打破时间与情境的限制,随时做记录。另一部分是活动式检核项目,即 观察的重点——行为。如果幼儿在观察时段内出现检核表中的行为项目, 就在表中相应位置做记录。
15 第 四 章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方 法 — — 评 定 的 方 法
17 第 四 章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方 法 — — 评 定 的 方 法
第二节 等级评定法
一、行为检核法的含义
例如,教师想了解本班幼儿 的社会适应能力,于是设计了表 “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观察记录 表”。
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观察记录表
18 第 四 章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方 法 — — 评 定 的 方 法
(2)等级评定法适用范围较广泛,不管是对幼儿每日生活各个环 节行为表现的了解,还是对幼儿能力等方面的探究,都能运用此方法。
21 第 四 章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方 法 — — 评 定 的 方 法
第二节 等级评定法
1.等级评定法的优点 (3)等级评定法能保证个人感知与现实的一致性,它是先对幼儿
做出评定,然后再进行实际观察,因此等级评定法常配合时间取样法使 用。
第一节 行为检核法
4.根据观察目标编制记录表 每位观察者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观察目标,因此在编制行为检核表时
一定要体现出观察者的观察目标。 在检核大班幼儿语言能力时,王老师有两个观察目标:一是观察幼
儿进入大班时是否具备这些能力;二是如果幼儿进入大班时不具备这些 能力,则要观察记录该能力出现的时间。
13 第 四 章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方 法 — — 评 定 的 方 法
9 第四章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评定的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第三 四章 研究问题的确定 观察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第三  四章 研究问题的确定 观察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第三四章研究问题的确定观察法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第三--四章研究问题的确定观察法第三章是对研究问题的界定和解释问题是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疑难和矛盾,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认识的不足。

研究课题是在专业学习或实践活动中,经过反复思考和验证,从许多理论或实践问题中选取的,作为某项研究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科学研究过程是科学地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和实践验证。

文献法是指通过查阅、整理、分析文献资料,了解某一研究的相关信息,探索某一研究问题的方法。

文学一般是指所有使用文字、图形、符号、视听和其他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有价值的经典著作,包括手稿、书籍、报纸、文物、电影、录音录像、幻灯片、缩微胶片和各种形式的计算机软件。

课题论证是对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研究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以避免其盲目性。

简短回答问题正确选题的意义?①研究问题的确定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环节,②所确定研究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研究活动的方向和内容;③正确的选题有助于研究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

研究人员在确定研究问题时应遵循哪些原则?① 确定的研究问题必须有价值;② 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可行的;③ 确定的研究问题应具有创新性;④ 确定的研究问题应符合科学性原则。

要研究的问题是可行的。

必须满足哪三个条件?① 必须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② 必须具备相应的主观条件,以及研究者自身的专业知识、理论修养、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

③ 研究人员应善于把握现实,根据相关理论、研究工具和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及时提出研究课题。

研究问题确定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哪几个基本步骤?①初步选定研究问题;②对初步选定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③对所选的问题进行陈述;④对选定的研究问题进行论证,并撰写课题论证报告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研究问题?(1)从学前教育实践中表现出的问题中,找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四章 第三节观察法(讲稿)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四章 第三节观察法(讲稿)

第三节观察法(讲稿)一、观察法的概念和特点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能动地进行系统的考察和描述,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进行体育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和感性认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形成、发展和检验体育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

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工具对所观察事物的一种定量描述方法;摄影法则是先利用照相机、录像机、电影摄影机记录所观察的事物或现象,然后再进行深入、细致观察的一种记录事实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从本质上来说,都属于观察法的范畴。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对于某些特殊的自然现象,实验室观察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但多数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一般只能在自然环境下进行观察。

观察法(或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推动体育科学乃至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第十六届世界杯足球赛刚落下帷幕,中国足协便在全国范围组织了“世界杯与中国足球”研讨会,通过观看的64场决赛阶段比赛,了解世界足球技、战术发展变化特征,把握世界足球发展趋势,明确我们应向世界杯学什么?针对当前我国足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尽快解决的措施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出我国足球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我国足球尽快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观察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观察法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而不是盲目的简单反射式感觉。

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是观察者通过看、触、尝、嗅等方式消极地接受外界对感官的刺激,而科学观察在科学研究中还包括理解或从理性上领会的含义。

科学观察有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有着具体而严密的观察计划;是为了揭示自然现象中的规律而积极地、主动地对客观事物进行考察和描述。

第二,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对象是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现象。

这一特点也是观察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主要标志。

第四章 观察法

第四章 观察法

第四章观察法第三节观察的类型(p70)本章说明了观察法的概念、特点及基本原则,介绍了观察法的几种主要类型,讲述了观察法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记录阶段的内容及方法,指出了观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纠正方法,并对观察法的优缺点做了简要的评价。

其中重点和难点是掌握观察法的类型、实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观察误差产生的原因等。

前课复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简单回顾观察法的涵义,观察法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中的地位,观察法的基本原则等。

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s)是指研究者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人、物体或事件进行系统感知观察并记录、分析有关感性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学前教育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应用最普遍,并且对于作为学前教育研究对象的幼儿而言,也是较适宜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要遵循的原则:观察要有严密的组织计划,观察要有一定地知识准备,观察记录要系统、准确,正式观察之前要先进行预观察。

讲授新课: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者们将观察法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根据观察的对象不同)直接观察:是指对当前所发生的事或人的行为的直接观察和记录。

间接观察:是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来追溯和了解过去的社会情况和过去所发生过的事情。

实物是指反映过去社会现象的各种物质载体,例如写实性绘画、古迹或遗址、各种腐蚀性或积累性物质痕迹,以及反映一定社会现象的物体或环境等。

例如观察一定时期内幼儿园阅览室中哪些书籍磨损严重,由此看出这一时期幼儿的阅读倾向;间接观察法比较复杂,需要观察者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有时还需要有科学的鉴定手段和方法,而且在推论时也可能发生种种误差。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间接观察法应用很少。

2、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根据观察的情景与条件的不同)自然观察是在一般的日常现实生活场景中,观察行为或事件的自然发生与进程。

简单举例说明:在幼儿园中观察一个班幼儿的一日活动,可以从幼儿入园至午睡或从下午起床至离园作观察。

第四章 取样观察法

第四章 取样观察法

【操作练习】
1.操作下定义 很新概念 分类定义 2.观察表格设计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操作性定义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婴幼儿对其他人大喊 大叫,表现出愤怒的情绪,并伴随拍、推、 踢、戳及用东西打人的行为,以及破坏物 品的行为。
序号 1 2 3 4 类别 操作性定义 破坏物品 踢桌子、扔玩具、破换玩具等 攻击他人 推、拍、戳及用东西打其他人 语言辱骂 用不文明的言语辱骂其他人 乱发脾气 冲他人哭闹、尖叫、踢打、扔东西
【例如】
婴幼儿吮吸手指行为: 是指两岁以上婴幼儿经常有吸吮手指、衣 角、或是被角等行为。 幼儿同伴交往: 指幼儿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 的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 信息,沟通情感并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例如】
【练习】
社会性游戏操作性定义
游戏类型 操作定义
无所事事 没有做游戏,只是碰巧观望暂时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玩弄自 己的身体,走来走去,爬上趴下,东张西望。 旁观 观看他人游戏,有时凑上来跟玩游戏的儿童说话,提问题,出 主意,但自己并未直接参与游戏。 单独游戏 独自一人游戏,只专注于自己的活动,不注意别人在干什么。 平行游戏 在同一个地方玩,各玩各的,互不影响,互不干涉。
时间取样观察法
时间取样法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 间隔由两种: 规律性间隔, 随机性间隔。 时间间隔:事先确定观察时间,选定具体时段, 用一定的时间间隔来观察。 例如: 每周一、三、五下午3~4点,对大班10名幼儿 每名观察6分钟,持续6周。
使用条件


只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 只适用于外显行为,不宜于观察内在行为; 必须确定观察目的、被试的数量、观察的范围 和时间等; 必须对观察的行为与事件给以明确的操作定义; 应当制定时间取样观察记录表。

第四章观察法

第四章观察法

2.轶事记录法
轶事记录法与日记法同是描述性的,但 它不像日记法那样连续记载儿童的新行为 的发生、发展,而是着重随时随地记录某 种有价值的行为及研究者感兴趣的事例。 轶事记录法不受时间限制,不需要特殊 的情境,不需要特殊的步骤。这种方法无 一定框架,简单易行。
3.连续记录法
连续记录法是对自然发生的顺序事件或 行为在一定时间内作连续不断的记录,其 记录要求描述足够详细精确和有足够完整 的情节。此外连续记录法观察时间通常为 一天、半天。一般比轶事记录法更完整。
例:
②事件取样
事件取样顾名思义是以事件为单位进行 观察,是研究特定类别的完整行为事件, 它的测量单位是行为本身而不是人为的 时间间隔。
儿童的争吵行为观察
➢ 戴维在秋季和冬季4个月的时间内,观察幼儿 在自由游戏阶段中所发生的争执行为,观察对 象是2~5岁的19名女孩和21名男孩。并预先 确定所要记载有关争吵的6种类别:①争吵的 时间长度;②争吵时发生的情况;③争吵时出 现的行为;④争吵时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 ⑤结果如何;⑥后果如何。即按争吵发展的过 程,把争吵分为6段或6类来记录。他共花了 58.75小时,观察记录了200个案例。
2.非参与观察
(二)结构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观察
1.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事先制定好观察计划并严格
按照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实施的观察。
2.无结构式观察
无结构式观察是指对观察的内容、程序事
先不作严格规定,依现场的实际情况随机决定
的观察。
(三)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1.直接观察:直接通过感官考察各种心理 活动和行为表现,收集有关科学资料的一种方 法
1.取样观察法的操作程序
①对观察内容进行分类 ②给每种类别下操作定义 ③设计记录表单

教育研究方法:第四章 教育观察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第四章 教育观察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第四章教育观察研究一、教育观察研究概述(一)教育观察的含义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

“观”是看,“察”是分析研究。

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感性认识活动,它强调“自然发生”。

观察法,就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分为一般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两种。

一般日常的观察,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偶然性;科学观察,研究者按照预定的计划,对于观察对象的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选择,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处于自然条件下的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等外部表现,搜集事实材料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对问题的较深入的认识。

教育观察则属于科学观察。

(二)教育观察的基本特点教育观察的基本特点是:1.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教育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一教育问题而进行的。

因此,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并确定了观察的范围、形式和方法。

2.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教育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即不改变观察对象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过程,使研究者能够考察研究对象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的一般的、典型的行为表现。

在观察过程中一般不需要有特殊环境或使用复杂工具,能较客观真实地搜集第一手资料。

3.有翔实的观察记录观察是在自然状态条件下,直接观察某教育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综合运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对观察结果作明确、详细、周密的记录,力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并以科学理论分析、判断和理解观察结果。

(三)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原则运用教育观察研究,根本在于如何提高观察效率,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使观察得到的经验事实材料与被观察研究对象的客观事实保持最大限度的一致。

1.目的性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研究者必须知道每次观察的重点和方式,特别是要按照研究的目的认真选择典型观察对象、环境条件和工具。

也就是说,要以研究课题确定的目的为标准,使研究的主要对象及其主要过程得到充分的表露。

第四章 教育观察法

第四章 教育观察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四章 教育观察法
课程回顾
第三章
1、某一研究者想快速了解国内教育界对“差异教学”问题的研究动向,最好的办法是查一次文献 。 2、就某一教育问题做系统深入阐述,论述较为系统、形式较为规范的书籍是教育专著。 3、调查报告属于三次文献,而论文索引属于二次文献。 4、在教育文献检索方法中,计算机检索有在线检索和数据库检索两种。
二、教育观察法的记录方式
(1)描述记录法: 描述记录法的定义:指对观察对象的整体作全面的
或者某一方面的观察记录。 分类: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
二、教育观察法的记录方式
(2)取样记录法: 取样记录法的定义:指一种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
较之描述观察,具有更好的客观性、可控性和有效性。 分类:时间取样法、活动取样法、事件取样法。
教育观察法的优点: (1)资料真实可靠;(2)操作简便易行;(3)不受语言限制; (4)机动性强。
教育观察法的局限: (1)缺乏控制;(2)只适用于研究外在行为,无法直接了解人的内 心活动;(3)短期的观察可能 会有疏记;(4)观察本身可能会影响 观察结果;(5)难于用数量表示;(6)不适合大规模的宏观调查, 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
谢谢大家!
主要内容
• 一、教育观察法概述 • 二、教育观察法的记录方式 • 三、教育观察法的实施
一、教育观察法概述
观察法的定义: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感官或辅助仪器, 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对事物的认识和 理解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分为两种:一般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 教育观察属于科学观察。
1、教育观察法的实施
教育观察法的实施,一般按照准备工作——实际观 察——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形成研究结果四个步骤进行。

第四章 观察法

第四章 观察法

指标、几个主要时间和场合等等对象上,才有可能达到科学观察的目的。

3. 客观性即要使观察所获得的现象和过程能正确反映客观事实。

观察所获得的事实材料是认识事物的依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即获得事实材料的观察是否具有客观性的品质。

观察中获得的结果,实际上是观察者通过观察手段对观察对象的现象或过程的一种反映和描述。

科学的观察就在于观察的客观性。

首先,要确保观察在自然存在条件下进行,绝对不能影响被观察者的常态,这样才能得到自然条件下的真实情况,否则所得到的事实材料反映反常的情况,就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也有这样一种情况,观察对象意识到自己在接受观察,这就有可能使观察对象预先考虑给予观察者以一定的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消除对观察者的陌生感,以尽量控制观察对象的异常状态。

例如,某校对一名曾经失足的女学生进行观察。

尽管失足已成为过去,又从工读学校回到原校,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但是,她的心灵已受到严重的创伤,对生活失去希望。

为了唤起她的生活信心,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较为系统的教育措施。

同时进行教育措施与激发自信心相关性的研究。

一方面绘制了为时一年的教育措施序列表,另一方面派两名好学生,与她生活在一起,进行一年的观察,绘制出她情绪升降变化的曲线图。

在被观察者保持自然常态的情况下,观察记录了很有价值的资料。

然而,由于观察者的不慎,被观察对象意识到自己被跟踪观察,一下子情绪变化的曲线就变得毫无意义,已经获得的教育效果也几乎化为乌有。

观察只好终止。

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好不容易,她才恢复了常态。

其次,观察要如实地反映现实情况,观察者不能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不允许掺杂个人的偏见,否则就会掩盖了对观察对象的情况的真实反映。

观察要取纯客观的态度,不许有丝毫主观的偏见搀在心头,若有一点,所观察的便会走了样子了。

第三,观察要在重复出现的情况下进行,要对观察的现象或过程进行反复的观察。

一方面是被观察的现象或过程只有在重复出现的情况下,观察才有客观性。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四章 第三节观察法(讲稿)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四章 第三节观察法(讲稿)

第三节观察法(讲稿)一、观察法的概念和特点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能动地进行系统的考察和描述,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进行体育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和感性认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形成、发展和检验体育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

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工具对所观察事物的一种定量描述方法;摄影法则是先利用照相机、录像机、电影摄影机记录所观察的事物或现象,然后再进行深入、细致观察的一种记录事实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从本质上来说,都属于观察法的范畴。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对于某些特殊的自然现象,实验室观察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但多数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一般只能在自然环境下进行观察。

观察法(或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推动体育科学乃至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第十六届世界杯足球赛刚落下帷幕,中国足协便在全国范围组织了“世界杯与中国足球”研讨会,通过观看的64场决赛阶段比赛,了解世界足球技、战术发展变化特征,把握世界足球发展趋势,明确我们应向世界杯学什么?针对当前我国足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尽快解决的措施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出我国足球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我国足球尽快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观察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观察法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而不是盲目的简单反射式感觉。

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是观察者通过看、触、尝、嗅等方式消极地接受外界对感官的刺激,而科学观察在科学研究中还包括理解或从理性上领会的含义。

科学观察有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有着具体而严密的观察计划;是为了揭示自然现象中的规律而积极地、主动地对客观事物进行考察和描述。

第二,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对象是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现象。

这一特点也是观察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主要标志。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三讲--观察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三讲--观察法

帕顿于1932——1933年发表的“儿童游戏 的研究”,是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最著名 的早期成果之一。帕顿用8个月时间观察了 2岁至5岁的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性行 为,根据参与的情况将游戏分为6种,即无 所事事、旁观、个体、平行、联系、合作 游戏,并确定各类游戏的操作意义 。
6种游戏力、离散倾向、人 际关系等。
5.学校管理。包括学校常规管理,学校办学特色,改革 举措等。
6.其他教育因素的影响。包括不同教材、教学手段、校 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等。
在具体应用中,教育观察法往往不是单独发生作用,而 是与其他研究方法一起协同作用;教育观察法的成果也 往往不是单独发挥某项作用,而可以综合发挥出多种功 能。
帕顿选择在儿童不受干涉的自由游戏的时 间,依次观察每个儿童一分钟的游戏活动, 按照游戏类型的操作定义,检验或判断他 所从事的是哪一类参与性行为,见下表。 通过长达9个月的连续观察分析,帕顿认为 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呈现出发展的顺序性: 较小的幼儿最初更多地是个体游戏、平行 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为社会 参与性程度较高的联系游戏与合作游戏。
事件取样观察法记录表
儿 年 性 争执 争执发 争执什 参与者的 争执特 结果
后果
童 龄 别 持续 生背景 么(争 角色(争 殊语言、(被迫 (高

时间 (起因) 玩具、 吵爆发者, 动作 让步、 高兴

争领导 主要侵犯
自愿让 兴愤
权等) 者,报复、
步、和 恨不
反抗、被
解、旁 满)
动接受等)
观儿童
干预解
事件取样观察法的前提与要求是: (1)事件取样观察一般只适用于定性资料,较
难顾及定量指标。 (2)观察者要事先确定所要研究的行为或事件,

第四章 观察研究(1)

第四章 观察研究(1)

第一月 第一星期 第一天 (1)这个小孩子是在民团十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上午雨点九分生的。 (2)生后雨秒钟就大哭,一直哭到两点零十九分,共持续的哭了十分钟,以后 就是间断地哭了。 (3)生后四十五分种,就打呵欠。 (4)生后雨点四十四分,又打呵欠,以后再打呵欠六次。 (5)生后的十二点钟,生殖器已经能举起,这大概是因为膀胱盛满尿的缘故, 随即就小便了。 (6)同时大便是一种灰黑色的流汁。 (7)用手扇他的脸,他的皱眉肌就皱缩。 (8)用指触他的上唇,上唇就动。 (9)打喷嚏两次。 (10)眼睛闭着的时候,用灯光照他,他的眼皮就能皱缩。 (11)两腿向内弯曲如弓形。 (12)头发是青的,皮肤是带红色的,四肢能动。 (13)这一天除哭之外,完全是睡眠的。 第二天(14)这一天的工夫,差不多完全是睡眠。 (15)嘴唇对于外界的刺激感觉格外灵敏。 (16)吸乳的动作已经完全发生/ 第四天(17)吸乳后打喷嚏。
轶事记录分为有主题的轶事记录和无主题的轶事记录。
有主题的轶事记录:可以将儿童最喜欢模仿哪些成人的行为和 如何模仿记录下来。 3岁的却利和他姐姐在玩过家家。却利说他自己是爸爸。当他走 进厨房,他的大姐姐要给他一块蛋糕,姐姐知道他很爱吃蛋糕。 但却利拒绝了,说:‚我要蛋糕做什么?大人是在吃饭时才吃它 的。‛十分钟后,却利来了,说:‚姐姐,我现在可以吃蛋糕吗? 我现在不是爸爸了,是却利。‛ 轶事记录也可以是没有主题的,例如,收集一段时间里发生的 事情。观察者也可以运用轶事记录法观察记录某个特定儿童,积 累有关他的一些典型事例或异常的行为事件的资料,留待日后进 行分析研究。
二、观察法的分类 1、自然观察与控制观察(按观察的情境条件) 自然观察(现场观察)指在现场自然的情境中,对观察对象不 加以控制的一种观察。 自然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能收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 缺点(1)费时、费力 (2) 主观选择性。只记录观察者感兴趣的东西。(3)观察到的往往 是外部行为表现 控制观察(实验室观察),指研究者控制条件的过程中,对现象 或行为进行的观察。

班班幼儿园第四章内容解析

班班幼儿园第四章内容解析

班班幼儿园第四章内容解析1. 引言班班幼儿园是一所专注于幼儿教育的学校,根据教育要求,第四章是幼儿园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班班幼儿园第四章的内容进行详细解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2. 教学目标第四章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幼儿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兴趣;•开发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教学内容第四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科学探索在科学探索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来认识自然界和科学现象。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察花朵的生长过程,体验植物的生命力;通过实验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等。

3.2 社会与环境教学内容还包括社会与环境教育,通过故事、图片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社会和环境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3.3 艺术创造艺术创造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手工制作、音乐和舞蹈等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3.4 健康与安全教学内容中还包括健康与安全教育,通过讲解身体健康、个人卫生和消防安全等知识,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安全意识。

4.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在第四章的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4.1 观察法观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观察实物、昆虫、动物等,引导幼儿发现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4.2 实验法实验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幼儿进行小规模实践,从中获取科学知识。

4.3 故事法故事是引起幼儿兴趣和想象力的良好媒介。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4.4 游戏与合作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自然方式。

第四章 文献调查法与实地观察法

第四章 文献调查法与实地观察法

(3)标准化观察:统一设计、 统一手段与严格按照计划实施的 观察。标准化手段包括:观察项 目清单、观察表、观察卡、观察 仪器。
4、按观察的具体形式划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4 5 10 3 9 6 10 7 8 12
(四)自杀研究
杜尔凯姆 Durkheim《自杀论》
利用当时法国和其他5个欧洲国家的 官方公布的自杀统计资料,详细分析2万 6千多个自杀事件的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 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
对自杀分类:利已型、利他型、失范型

2、按观察的内容和要求 ( 1 ) 控制观察:指观察对象、观
察范围处在某种程度上人为控制的环 境中的观察,适用于因果性调查。 ( 2 )无控制观察:指观察对象处 在完全自然的环境当中的观察,适用 于机会调查或探索性调查,或有深度 的专题调查。

3、按观察的内容和要求
(1)非标准化观察:根据研究目的对观察 对象进行扩散性观察的一种方法。 ( 2 )半标准化观察:在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对象的基础上,确定若干观察标志, 并根据详细的观察提纲进行观察的一种方 法。详细的观察提纲一般包括四项内容: 观察对象、观察时间与场合、观察程序、 实施观察的注意事项。
当代文献的最大特点,是数量急剧增加。 当代文献的另一个特点是,分布异常分散。 当代文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质量下降,水分增多。 翻译文献增多,语言障碍增加,新陈代谢加快,发表 “时滞”拉长, 文献来源情况复杂,记录手段和载体形式更加多样, 等等
三、 文献的搜集
(一)搜集文献的要求
知识的有用性。 在内容上要尽可能丰富
(二)文献的种类
1、按不同的载体形式和记录技术 文献可分为:手工犁,印刷型、缩微 型、机读型、视听资料、卫星资料六类。

第四章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
实验观察法是最常用的研究有机反应机理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反应物和产物的实验观察,可以推断出反应的机制和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通过X射线结构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反应中间体的结构信息,从而推断出反应的机理。

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有机反应机理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通过标记反应物或反应中间体中的同位素,可以追踪同位素标记物在反应过程中的转化情况,从而推断出反应的路径和机理。

常用的同位素标记方法包括氘代反应、碳-14标记反应和氢-3标记反应等。

过渡态测定法是用来研究反应活化能和反应速率常数等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通过测定反应的速率常数和温度变化情况,可以计算出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推断出反应的机理。

常用的过渡态测定方法包括动态封闭体系法、曲线拟合法和线性自由能关系法等。

理论方法是利用物理与化学理论来研究有机反应机理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键能法,通过计算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键能差,可以推断出反应的路径和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是一种计算化学方法,通过求解系统的电子结构和能量函数,可以得到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和能量信息,从而推断出反应的机理。

量子力学方法是一种基于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能量差和势能面,可以推断出反应的路径和机理。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四章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评定法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四章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评定法
遗漏一些数据
二、 等级评定法的运用
(一)制定等级评定量表的注意事项 1.描述的语句应尽量简单、明了,尽量使用
短而容易理解的语句 2.确定用语和提示都与被评定的项目一致 3.表述用词严谨清晰
(二)使用等级评定量表的注意事项 1.明确等级评定量表的适用范围 2.尽可能避免观察者自身的主观性错误
【本章小结】
❖等级评定法的主要量表
l 数字等级量表 l 图形量表 l 标准化量表 l 累计点数量表 l 强迫选择量表
1.数字等级量表
❖数字等级量表是以事先定义好的阿拉伯数 字加到行为类别上,每一个数字都代表某 一行为的程度,观察者根据观察对象的实 际情况进行评定,选择与该行为最适合的 数字作出记号。数字等级量表最常用的是 五点量表,即每一行为分别有五种等级的 表现,并相应地用五个数字表示。
2.图形量表
❖图形量表是以一条横线来表示一个行为维度 ,在横线上按照行为表现的程度依序由高至 低排列,观察者根据观察对象的实际情况, 在横线上确定与观察对象行为描述相应的点 ,并标上记号。
❖图形量表因为具备直观、形象等特性,是等 级评定各种量表中最被经常使用的一种。
3.标准化量表
❖标准化量表是呈现一组标准让观察者去判 断幼儿的行为表现是属于哪一个群体。
行为检核法

运用步骤


概述
等级评定法
运用步骤
第一节 行为检核法
一、概述 (一)涵义 什么是行为检核法? ❖又称清单法、检测表单法,是依据观察目的、
情境特性与观察者的特性等,事先将一系列行 为项目进行排列,并标明关于这些项目是否出 现的两种选择,供观察者在观察现场判断后逐 一检视幼儿行为表现的观察方法与记录方法。
二、 行为检核法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标描述法是指通过陈述测量操作标准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象的测量手段、测量指标、判 断标准做出规定。例如,“学习成绩”界定为某种标准化考试所测得的分数;“差生”界定为在标准化成就 测验中的分数低于个人智力所预测的成就分数或者两门主课不及格的学生。“幼儿意外伤害”可以界定为“伤 害后起码需要家长或老师进行简单处理;或到医疗单位诊治,诊断为某一种损伤;或需要因伤请假 0.5 天 以上(包括 0.5 天);或必须由家长、教师对受伤者进行紧急处置和陪护”。
二.观察法的类型 1.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 自然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控制而进行的观察。如对幼儿饮食行为习惯的 观察,就可以选择每天的中午用餐的时间进行观察;对幼儿同伴合作与处理同伴冲突方式都 可以在幼儿游戏中的自然表现进行观察。 实验观察是在实验室有控制的条件下采用标准化手段进行的观察。如在对幼儿自我控制 能力的研究中,研究者设计一个人为的环境,在室内为幼儿提供了可爱的玩具和可口的食物, 告诉幼儿如果能在研究人员离开后不碰房间的玩具和食物,那么等研究人员回来就会给予更 大的奖励。然后研究者在双向玻璃后观察幼儿的表现。 2.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是观察者不同程度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群体和组织中,共同生活并参与日常活动, 并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与活动过程。如 非参与观察是观察者不参与观察活动,以局外人的身份从外部观察并记录观察对象的行
边,靠近小凯,想和小凯一起玩,但小凯还是低头拼积木, 木十分感兴趣,注意力全
没理小强。
部放在了拼积木上。一点
玩了一会儿,小凯手上只剩下一件小熊衣服和小熊裤 也没注意到与周围小朋
子,他就去找小熊头,找不到,他又低下头继续拼积木。 友的交往。
12:03-12:08
小凯围着桌子拼积木,当靠近小丽时,抬头看到小丽拼的 小凯是一个比较会动脑
时间,我们等会儿再睡好吗?”他点点头,从床上下来, 应幼儿园新环境、新生活
没有任何反应。过了一会儿,老师叫小凯去吃桂圆,他一 出小凯的自制力很强,没
边接过桂圆一边对老师说:“我家也有的。”然后让认真地 有采取抢夺的手段。
吃桂圆,吃完后继续去拼小熊积木,拼得很认真。
12:08-12:10
拼了一会儿,他放下积木,走向床边,他脱了一只鞋子, 这一系列动作可以看
并单脚踩在床上。老师看了对他说:“现在还没到睡觉的 出小凯已经能较好地适
小熊,指着小丽的小熊大声说:“它头太大。”小丽也大声 筋的孩子,为能得到他想
说:“是我的”。小凯有点生气了,但还是低头继续拼,一 要的小熊的头,先后五次
会儿又看着小丽指着一个小熊说:“看它穿的鞋子,熊妈 用不同的策略向小丽提
妈对不对?”小丽看着小凯,小凯继续拼小熊积木,小丽 出要求。虽然最后也没有
不小心碰到了放图片的盘子,发出了很想的声音,小凯却 得到小熊的头,但可以看
(1)观察课题研究的意义与背景; (2)观察研究内容:确定观察重点和范围,一般重点不能多,范围不能太广; (3)观察提纲,列出需要通过观察获得材料的要目; (4)观察过程,包括选择观察的途径、安排观察的时间,次数和位置、选择观察的方法 和掌握观察的密度等等; (5)观察的注意事项,根据观察的特点,列出为保持观察对象常态的有关规定; (6)观察的记录表格,速记符号,规定有关的统一的参照标准; (7)观察仪器; (8)观察人员的组织分工; (9)观察的应变措施。 3.设计好观察表格 确定选题后,要进行有效的观察,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从理论 上对观察问题定下可操作性的定义并确定进一步考察的指标。 如要研究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的告状行为、交往策略,就应对告状行为、交往策略进行操 作性定义,并确定告状行为、交往策略考察的具体行为表现。 “告状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在自由活动中,幼儿之间发生矛盾,用语言和行为寻求教 师的支持和帮助;幼儿向教师反映自己没有直接参与的情况;幼儿为了引起教师注意而发生 告状行为。行为具体分五类:和其他幼儿观点不一致引起的告状行为;因自身利益受到侵害 而引起的告状行为;其他幼儿违反行为准则而引起的告状行为;强者先发制人的行为;为引 起教师注意而发生的告状行为等。 “交往策略”的操作定义: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个体为达到特定的目标,对自己的情
三.观察法的操作程序 1.确定观察的选题 开展观察研究,首先要依据幼儿教育中的实际以及个人研究的需要,确定研究的课题。 一个好的选题对研究的成功意义重大。确定了观察的选题就能明白在观察中应该观察什么。 讨论:幼儿教育中有哪些可供观察的行为或现象? 2.制定观察计划与观察提纲
确定了观察目的,又收集了有关观察对象的材料,并进行试探性的观察后,就应深思熟 虑地制订出观察计划,使观察有计划、有步骤、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计划一般应包括如下 内容:
定性观察记录的方法主要有:描述体系、田野笔记、日记描述、轶事记录和样本描述。 描述体系:是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比如, 文字、个人化的速记符号、通常还辅之以工艺学记录。描述体系往往抽取较大的事件片段, 并对行为的多方面进行记录。这种方法的运用考虑更多的是背景因素,即要在具体的情景和 条件下考虑行为的意义。以下表格对教学技能几个方面的观察就属于描述体系。
行为描述法是指通过陈述测量结果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象的动作特征进行描述,对可观测 的行为结果进行描述。例如,“合作”可界定为是指对别人的活动给予支持,并直接参与活动,成为其中一 员。“协同教学”界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并实际从事同一班学生的教学的一种教 学活动。“强化”界定为学生的某种行为出现时,教师加以称赞或对之微笑。 “吸烟者”可定义为:每天 吸烟且每天吸烟量在 1 支以上者。
观察者进入实际观察场景时要做到尽量不要干扰幼儿的活动,也可以采用隐蔽的方式进 入,这样幼儿可以在活动中展示真实的信息,观察者获得的信息也比较可靠;观察时,研究 者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观察,先从大处着眼,注意转换观察角度,尽量减少误差。 (3)做好观察记录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观察记录主要两种:定性记录和定量记录。实际研究中可以综合应 用,但在记录中要求做到:具体清晰、朴实详尽和客观忠实。
空间:物理位置或场所。 时间:观察的时间及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 环境:现场呈现的物质环境。 行动者:介入的人们。 事件、活动:人们所作的系列相关行动。 行动:人们所做的单一行动。 目标:人们正在完成的事情。 感情:观察者的感受和被观察者所表达的情绪等。
田野笔记:是用书面语言形式记录,观察者针对一个较大主题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尽
感、思想、意图和行为进行整合而表现出来的交往方式。具体方式表现为协调、给予、顺从、
支配、逆反五个策略。据此可以设计以下观察表 4-1:
表 4-1 幼儿交往策略观察统计表
协调
Hale Waihona Puke 给予顺从支配逆反
合计

小班

中班

大班

合计

小班

中班

大班

合计

小班

中班

大班

合计
总计
结果分析:以次数为统计指标,对结果进行百分比和卡方检验
【知识链接】下操作性定义的方法
操作性定义,指根据可感知、可测量或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的定义,即将研究变量的抽象化 形式转变为可以观察、测量和操作性的具体形式。 “聪明”可定义为学识渊博、语言词汇量大、思维敏捷; “好学”可定义为经常上自习、进图书馆、进书店、看报纸和电视等。下操作性定义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 种:
表 4-2
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观察记录表
观察项目
记录内容
呈现或者导入
间接教学
直接教学
声音
提问策略
反馈
学科问题
期待
(资料来源:Dvid Hopkins, A Teacher' s Guide to Classroon Research, p. 89.)
描述体系还可以用于研究者进入研究场所的初期,研究者可以按照下列问题来观察描 述一个社会场所:
条件描述法是指通过陈述测量操作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象的特征或可能产生的现象进行 的描述,对要达到某一结果的特定条件做出规定,指出用什么样的操作去引出什么样的状态,即规定某种 条件,观察产生的结果。例如,如“疲劳”可定义为连续工作 8 小时后个体存在的状态;“智力”可定义为 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CR)测量所得的分数;“青少年”定义为 7 岁以上 18 岁以下的人。
可能详细记录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表现。要求观察者记录在现场所观察到的人、行为、事件
和交谈,并对行为背后的意义进行解释。见下列案例。
表 4-3 田野笔记
时间
幼儿行为
解释和评价
11:55-12:03
小凯和小丽各自在桌子前拼小熊积木,小凯始终自己低
头拼积木,与小朋友没有说任何话,不一会儿小强走到桌 小凯对崭新的小熊积
(参照张宝臣,李志军.《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37~39)
4.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 开展学前教育研究的观察方法多样化,有质性的,也有量性的,如叙述性观察法、取样
观察法、评定法等,这些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因此,研究时应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目的、 观察对象活动特点与观察者的观察条件进行灵活选择。
5.进行实地观察 (1)做好观察的准备
观察者应做好观察的各种物质与技术准备,具备必要的人、财、物等条件。对观察者的 培训非常重要。因为观察记录的获得是通过观察者的观察获得的,观察者的主观性和反应偏 差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根据研究需要对观察者进行培训,如为观察者提 供课题研究的基本资料,进行类似情境的观察训练,了解观察对象、熟悉观察场景等,对于 提高观察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 (2)进入观察现场实地观察
为表现与活动过程。如在幼儿园开放日,教师可以观察幼儿与家长在互动,以了解其亲子关 系;教师可以通过听课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