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下重点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知识点

归纳总结全册

本文档将对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复备考中考。下面是全册的知识点概述。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的运动与地球的四季变化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经度和纬度

- 地图的绘制和使用

第二单元:水资源与利用

-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 水的循环和水的污染

-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第三单元:气候与天气

- 气温和气候

- 气候对人类的影响

- 气候区划和气候变化

- 天气预报和防御气候灾害

第四单元:中国的自然地理

-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境

- 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

- 中国的地貌和水系

- 中国的气候和植被

第五单元:人口与城市

- 人口与人口问题

- 人口与城市

- 城市与农村的对比

-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

第六单元:工业和农业

- 工业的发展和分类

- 中国的工业布局

- 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区划

- 农业对人类的重要性

以上是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知识,为中考做好准备。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地理资料大全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2、

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 中的图 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4 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 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3、

纬线和经线(P5 中的图 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 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 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二、四大地理区域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

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

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

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

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3)黄土地农业发展

制约条件措施

发展方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跨流域调水如南水

北调等

节水农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

三省

1.自然环境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地理资料大全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2、

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 中的图 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4 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 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3、

纬线和经线(P5 中的图 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 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 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区域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地理基本知识点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是一个近于椭球形的球体,其赤道略大于极半径。

- 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结构组成,其中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固态岩石层。

二、地球的运动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约为24小时。 -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约为365.25天。

2.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

- 地球的地轴倾斜约23.5度,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 地球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产

生了季节的变化。

三、陆地和海洋

1.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 陆地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29,海洋占71。

- 陆地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南半球较少。

2. 大洲和海洋的分布

- 大洲主要有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

极洲。

- 海洋主要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四、自然地理环境

1. 气候和气候区划

- 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态,包括温度、降水、风

力等。

- 气候区划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将地球划分为不同气候带。

2. 地形和地貌

- 地形是指地表的起伏变化,包括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地

貌特征。

- 我国的主要地形包括秦岭-淮河线、长江-黄河线。

五、人文地理环境

1. 人口和人口分布

-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的居民总数,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以下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的知识点概述:

第一单元:亚洲

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地形、气候、水系等

3. 亚洲的人文地理特点:人口、宗教、文化等

第二单元:中国的地理环境

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地形、气候、水系等

3.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点:人口、民族、宗教、文化等

4. 中国的主要地理区域: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中部地区等第三单元:中国的交通运输与通信

1. 中国的交通运输:公路、铁路、航空、水上运输等

2. 中国的通信:电话、邮政、互联网等

第四单元:中国的资源与工业

1. 中国的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

2. 中国的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制造业等

第五单元:东亚地区的国家与地区

1. 东亚地区的国家地理特点: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台湾等

2. 东亚地区的经济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第六单元: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与地区

1. 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地理特点: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2. 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第七单元:南亚地区的国家与地区

1. 南亚地区的国家地理特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

2. 南亚地区的经济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第八单元:西亚与北非地区的国家与地区

1. 西亚与北非地区的国家地理特点:土耳其、伊朗、阿拉伯国家、埃及等

2. 西亚与北非地区的经济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第九单元:南非地区的国家与地区

1. 南非地区的国家地理特点:南非、刚果、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

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

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

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

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环

水绕、沃野千里”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四大地理区域

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

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降水

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

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或气候)

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6)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7)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

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3)黄土地农业发展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

(1)春季少雨;

(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

(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五、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四大区域划分: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地理特点。

2.界线:

(1)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3)青藏地区: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

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1.位置范围:以东渤海、黄海,以南秦岭、淮河,以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

2.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判别:湿润、半湿润。

3.农业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4.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运动项目:溜冰

5.生态环境及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6.主要城市: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南方地区:

1.位置范围:以东东海,以南南海,以西青藏高原,以北秦岭、淮河

2.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判别: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要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要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要点

对于有了一定地理知识基础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八年级下册的地理课本不是什么难事,重要稍微花点时间和精力就能学好。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必备的地理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青藏地区

一、青藏地区

1.自然特征:

(1)世界屋脊

①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②地形地势: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显著特征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③气候特征: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④河流:是长*、黄河、澜沧*、雅鲁藏布*等众多大*大河的发源地。

(2)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①高寒牧业。

牧场类型

特殊高原环境

优良畜种

高寒牧场

高寒、缺氧、低气压等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②河谷农业。

a.主要农业区:雅鲁藏布*谷地、湟水谷地。

b.优越条件: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肥沃。

c.主要农作物:青稞和小麦。

③生活习惯。

a.饮食:糌粑、牛羊肉、青稞酒。

b.服饰:藏袍。

c.民居:牧民居住帐篷,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名师点睛】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强烈,因此很多藏族朋友脸上都有可爱的“高原红”。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因此制约其种植业发展的因素是热量。

2.高原湿地——三*源地区:

(1)位置范围: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

(2)补给水源:雪山和*川的融水是*河的最初水源。湖泊和沼泽是三*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3)环境问题与保护。

人教版初中八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初中八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着

1.自然环境差异显着: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着: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

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降水

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

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或气候)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

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

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

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

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3)黄土地农业发展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地理资料大全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2、

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 中的图 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 千米;赤道周长=4 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 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3、

纬线和经线(P5 中的图 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 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 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人教版初中八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初中八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笔记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着

1.自然环境差异显着: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着: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

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降水

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

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或气候)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

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

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

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

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

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全整理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全整理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全整理

五、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四大区域划分: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地理特点。

2.界线:

(1)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

(3)青藏地区: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

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1.位置范围:以东渤海、黄海,以南秦岭、淮河,以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

2.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判别:湿润、半湿润。

3.农业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

4.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

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运动项目:溜冰

5.生态环境及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6.主要城市: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

南方地区:

1.位置范围:以东东海,以南南海,以西青藏高原,以

北秦岭、淮河

2.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判别: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初中地理8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8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区域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自然景观的差异

1月平均气温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少(一般低于800毫米)多(一般高于800毫米)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南北差异不明显。

二、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

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

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400mm 降水

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

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800mm 气温、降水(或气候)位于季风区的是西北与北;受台风影响最大的是南方地区;藏族聚居于青藏地区.

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如长江三角洲—自然区域

京冿唐工业基地—经济区域

九寨沟旅游区—文化区域

珠江三角洲-----自然区、文化区

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耕地类型旱地400mm800mm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

1月气温低于0度高于0度

温度带中温带、暖温带、寒温带亚热带、热带

河流流量小、季节变化大、

汛期短,冬结冰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汛期长、冬季不结冰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干湿地区以半湿润区为主湿润区

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水稻、油菜

居民特征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传统主食以面食为主以米饭为主

体育活动溜冰、骑马游泳、划船

冬季河流结冰不结冰

交通运输陆路运输为主,汽车为主要交

通工具

水运是常用的运输方式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是与其它地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3)黄土地农业发展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应发展节水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东南方

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我国的朝鲜的界河。北是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这是中俄界河。山地之间是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积雪期长,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

林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

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

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

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

较短,东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3)、东三省气温只能一年一熟,且在春秋经常受寒潮影响,易发生低温冻害。东北平原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盛

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气温是限制东北平原发展的主要因素,东北平原的优势人文条件在于:人均耕地面积大。

(4)问题与措施: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停止开荒、

建立自然保护区。

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河流从山地流出,由于坡度骤降,流速减慢,对碎石和泥沙的

携带作用减弱,使碎石和部分泥沙分带堆积成一种扇形地貌---冲积扇。形成了北京、开封、邯郸一批古城。

4、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三江平原分

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鸡嘴处)。东北平原湿地面积锐减(这是发展农业带来的问题),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国家建立了一

批自然保护区。。

5、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1953年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

1956年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上车在吉林长春生产下线

1958年我国第一艘万吨无洋货轮—跃进号在大连造船厂建成下水

1960年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投入开发建设

6、东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目前东三

省形成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

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

主要工业城市主要工业部门

黑龙江哈尔滨化学、造船工业

齐齐哈尔钢铁工业

大庆机械工业、石油

吉林长春汽车、机械工业

辽宁沈阳电力、石化工业

旅顺机械、化学工业

鞍山石油、化学工业

大连石化、煤炭工业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文明的摇篮:

(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如传统民居是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

歌等;吃小米:秦岭兵马俑

(3)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

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如陕西省黄陵具的黄帝陵。

(4)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拨在1000-2000米,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

2.风吹来的黄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