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阶段
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阶段
[ ] 建 军. 命 与 教 育 [ . 京 : 育 科 学 出版 社 ,0 4 7冯 生 M] 北 教 20.
[ ] 思乐 . 育 走 向 生 本 [ . 京 : 民教 育 出版 社 ,0 4 8郭 教 M] 北 人 20.
[ ] 洪 彬 . 现 代 主 义 视 野 中 的学 生 观 研 究 [ . 春 : j 1张 后 D] 长 东 E
师 范 大 学 ,0 2 20. 『 ] 艳. 中 国 三代 基 础教 育课 程 改 革 的教 育 目的 及 学 生 观 2孙 新
[ ]英 ) .汤 因 比 , 日 ) 田大 作 . 望 2 世 纪 — — 汤 因 比 9 ( AJ . ( 池 展 1
与 池 田大 作对 话 录 [ . M] 北京 : 国际 文 化 出 版 公 司 ,9 5 18 . [ O 阎 亚 军 , 月 芬 . 课 程 改 革 中 的 学 生 观 反 思 [ ] 育发 1] 王 新 J. 教
第 5期
饶跃进 : 近年 来 我 国学 生观 研 究 的述 评
・ 3・ 4
反 思 的力 度 . 深 入 教 学 实 践 当 中 , 握 新 型 学 生 要 掌
观 的实 施 状 况 、 响 因素 和 遇 到 的 困难 , 而 研 究 影 进 如 何克 服这 些 困难 , 成更 加 规 范 的学生 观 。 达
头 : 至能 用 简 单 的“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 ” 回答 问 题 。 甚 是 或 不 来
二语习得理论中文
二语习得理论--中文
————————————————————————————————作者:————————————————————————————————日期:
ﻩ
二语习得定义
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
二语习得(英语)四个阶段
各阶段的教育技巧
The definition of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ﻫOverview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ﻫCritical period of second langu age acquisition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English)infour phases
ﻫVariousstagesof education skills
二语习得理论
目录
二语习得定义
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
二语习得(英语)四个阶段
各阶段的教育技巧
第一阶段:沉默期
第二阶段:英语语法干扰期
第三阶段:学术英语提高期
二语习得定义
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
二语习得(英语)四个阶段
各阶段的教育技巧
第一阶段:沉默期
第二阶段:英语语法干扰期
第三阶段:学术英语提高期
•第四阶段:学习曲线上升期
展开
目录
二语习得定义
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
二语习得(英语)四个阶段
各阶段的教育技巧
编辑本段二语习得定义
1960年代开始,有人研究人们获得语言能力的机制,尤其是获得外语能力的机制,综合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语言教育学、社会学多种学科,慢慢发展出一门新的学科,叫“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二语习得(5-7)
4-5.助动词/冠词the;
6.不规则动词过去式;
7-9.规则动词过去式/第三人称单数s/es/所有格’s。
4、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包括哪两个方面?
一是学习者习得某个特定语言项目时所经历的动态发展过程;
二是学习者习得多个不同语言项目时的次序。
5、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顺序研究得出了哪些结论?
第五讲
1、中介语
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并且随着学习的进展逐渐向目的语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2、中介语理论的三位先驱
Corder科德
Nemser奈姆瑟
Selinker赛林克(中介语之父)
3、输入和吸纳
输入指外在的环境所能提供给学习者的语言材料。
2、强化虽然是儿童学习语言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3、儿童言语行为具有的创造性,儿童能理解、说出从未听过和说过的句子。
4、深层的语义关系不可能只靠模仿来获得。
2、什么是“语言习得机制”?有哪些特点?
乔姆斯基提出人脑中存在一个“语言习得机制”,它有以下一些特点:
1.具有遗传性,为人类独有。
2.能使儿童加工语言材料,判断语言体系的发展,建立抽象规则。
3.否定结构的发展过程:“不”和“没”否定结构的习得过程是有序的。呈现出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发生期、高涨期、稳定期。
第二语言习得复习整理
一、名词解释
1、母语:“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家庭或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幼儿出生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2、目标语:“目标语”,也称“目的语”,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这种语言可能是他的第二语言、第三语言甚或第四语言。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美国学生无论在美国学习汉语,还是在中国学习汉语,其目的语都是汉语。如果他们同时在学习法语,那么法语也是他们的目的语。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母语对其目的语的习得具有重要的影响。
3、第二语言:相对于第一语言而言,指在母语之后再学习另一种语言。第二语言习得可能发生在自然环境,也可能在正规的课堂环境中。在课堂环境下学习的第二语言被称为外语。Ellis (1994)“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因此,“第二语言”自然包含第三、第四或更多的其他语言。
4、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是把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比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预测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即第二语言学习者受母语干扰可能会出现的错误,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
5、第二语言习得:人们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或者课堂环境中潜意识地或者有意识地获得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
6、中介语:“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是由语言学家塞林克
(L.Selinker)于1969年提出来的。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1、“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家庭或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因此,母语通常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2、"第一语言"是我们从小学会的语言,简称"一语",也叫"母语"(mother tongue)。“第二语言”在掌握第一语言之后,人们还可以继续学习并在不同程度上掌握的语言,简称“二语。
3、第二语言习得: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也称之为:第二语言习得。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者在非目的语国家(作为外语)来学习目的语。也称之为:外语习得。
4、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Chomsky (1965)认为,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是一种“潜在的”而不是一种“明晰的”语言知识。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依据的就是这种语言能力。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的知识。母语者在具体的语言表达中,由于各种非语言因素,不可能生成上面的句子。母语者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所生成的语言仅仅是整个话语的一部分,而且这些实际生成的话语有些可能是不合语法的。也就是说,这些实际运用的话语并不一定能够反映那种理想的语言能力。
5、corder和selinker文章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起点:Corder第一次从理论上阐述了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偏误对语言教学、习得过程研究以及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重要意义。Corder的观点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人们对待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偏误的看法和态度。Selinker关于“中介语”理论假设的提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对象,即“学习者的语言系统”。这在当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语习得理论
第一阶段:沉默期
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的理论,儿童在习得母语时,总是经历一个为期大约一年的“听”的过程(沉默期),然后才开口说出第一个词。这一
规律同样适合于第二语言习得。第二语沉默期的长短因人而异,有的只要
一天,有的则要半年或更久。
Krashen认为“沉默期”是使习得者建立语言能力的一个非常必要的
时期。在沉默期这段时间里,儿童通过“听”来提高语言能力,也就是说,通过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来发展语言能力。
第二阶段:英语语法干扰期
刚从沉默期走出来的孩子,刚刚学会开始应用第二语言,但是错误非
常多,不习惯第二语言的规则。
语法干扰期是掌握语言的必经阶段。孩子尝试着把语言按照一定规则
组织起来,创造出大量的表达方式(其中有很多错误)。这是儿童掌握语
法规则,建立语感的必然方式。
第三阶段:学术英语提高期
孩子可以讲英语了,家长就认为完成了英语学习任务,其实这只是证
明日常口语学习部分达到了一个水平,但是掌握的不全面。许多中国孩子
进入美国课堂学习时发现课本看不懂,学科词汇听不懂。原因在于他们并
没有掌握学术英语知识。而这方面知识对于孩子的学科应用水平和日后的
工作交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好学术语言可以为孩子搭建另一片广阔天地,可以让中国孩子更深
入的理解异国文化,可以训练孩子的多元学科思维,也可以使孩子更快融
入国际交流,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国际人!
作为家长要暗示孩子继续探索学习,鼓励他们多了解学科知识,让他
们对学术英语感兴趣。
第四阶段:学习曲线上升期
达到英语学习一个阶段后孩子的提高水平趋于缓慢,多数家长这时看不到孩子有明显进步就会施加很大压力给他们,担心孩子英语水平下降。专家提醒家长不要焦虑学习中出现的曲线期,这是每个学习者遵循的自然规律,只要坚持不懈,按照既定的目标发展会突破平缓期,继续提高英文水平。
二语习得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
【论文关键词】二语习得英语教学输入假说方法应用
【论文摘要】二语习得理论经过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近年来其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研究工作日益深入,并取得一批可喜成果,尤其在英语教学方面。如何把英语教学工作做好是英语教学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就从二语习得理论的习得—学习假说、输入假说等五个方面出发,重点以输入假说为例进行介绍,通过它的理论简介、特点等几方面的问题,探讨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和对英语教学的指导。
一、二语习得理论简介
(一)习得—学习假说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习得-学习假说主要是说明成年人发展外语能力的两条互相独立的途径,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语言习得是学习者潜意识过程中的产物,是其在用目标语言进行交流,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注重语言的形式,而只关注交流的内容。语言学习则是学习者有意识学习的产物,以获得和语言相关的知识为目的。通过研究发现,这种潜意识的语言习得者在日常交流过程中不能流利的使用语言,而语言学习者则能够在实际中将语言运用自如。
(二)监控假说
这一假说说明语言习得系统才是真正的语言能力,而语言学习系统要想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三方面的因素:
1.时间充分,即语言使用者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语法规则。
2.懂得语法规则,即语言使用者必须具有所学语言的语法概念及语言规则知识。
3.关注语言形式,即语言使用者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所使用语言的形式上,也就是说,必须考虑语言的正确性。
(三)情感过滤假说
这一假说强调,语言的输入必须要通过情感的过滤,才能够被语言学习者所掌握,影响习得语言的情感因素是:
二语习得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母语习得理论(Theories of Acquisition of the Maternal Language)关于儿童对母语,主要是口语中的听和说的能力之获得的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理论,“先天伦”和认知理论等。
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urist theory)的基础是“强化”论或刺激--反应论,代表人物有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和心理学家斯金纳等人。这种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人类行为,要观察语言行为就必须找出话语和产生它的环境之间的规律,找出话语和对它做出反应的话语之间的规律性,以便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母语习得理论。斯金纳在他的代表作《语言行为》一书中认为语言不是一种思维现象,而是一种行为。儿童母语习得要经过模仿--强化--成形三个阶段。儿童首先模仿自己周围的语言,对环境或成人的话语做出反应。如果反应是正确的,即说出的句子符合语法规律,成人就会给予赞扬或以其他方式进行鼓励,以便强化儿童的语言,增加儿童说话的正确性。为了得到更多的赞扬和鼓励,儿童会重复说过的话,逐步养成习惯,并把它巩固下来。这样,儿童言语行为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其习惯与成年人的说话方式相吻合。
行为主义理论并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出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和心理特点。行为主义者所理解的语言无非是声音的刺激和反应,而且把语言和思维(思想)等同起来。布龙菲尔德的公式S(实际刺激)—r(言语反应)……s(言语刺激)R(实际反应)就表明了这一点。行为主义语言观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反映了母语习得阶段的阶段性成果,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它解释了一些母语习得的现象,特别是“语言时习惯”这一观点是不容易被否定的。
第二语言习得 (中文版)
第二语言习得 (中文版)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在已经谙熟自己的母语后开始接触学习另外的一门语言。这种语言习得与母语习得不同,因为母语即是个人的文化和生活背景的一部分,而第二语言则需要通过各种学习环境、工具和方法才能够完成。
第二语言的学习有其特殊性,因为它需要不同的學習技巧或是包含不同的学习过程。而且,因为第二语言的习得通常是在成人的时期开始的,所以这种语言习得需要分析并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习惯。就像一个中国人学英语,需要用到英语的语法规则,同时又逃不掉中文惯用的方式和表达方式。
为了掌握第二语言,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和学习它。这些途径包括学校、网上资源、语言交流等等。最好的途径当然是去一个使用第二语言的国家,并在那里生活,这样可以最好的体验到语言的环境,也能适应新的生活和文化。对于那些没有这个机会的人,透过各种在线资源来学习和练习也是同样有效的。
第二语言习得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通过学习这门外语,我们可以认识不同的语言文化和习惯,扩宽自己的眼界。同时,通过不同语言的丰富表达方式,也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描述世界。
第二语言的习得也会对我们的就业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因为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已经成为商业和学术合作的重要语言。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这种第二语言,我们的就业机会和工
作效率也会更高。
总之,第二语言习得是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这种习得需要时间、耐心和努力。不过通过积极的学习和交流,我们能够顺利掌握一门外语,并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认知。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通常被认为是相对困难的,原因在于以下一些方面。首先,个体的母语背景、学习历史和文化习惯对于学习另一门语言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因素往往会阻碍个体从母语中摆脱出来进入到新学习的语言环境中。其次,学习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除了需要内化表达方式外,学习者还需要理解并适应新的文化习惯和社会背景。而这种适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后一个原因是,与母语习得相比,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是在成年人时期开始。这意味着大多数学习者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已经形成,并且难以改变。
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阶段
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阶段
第 5 期饶跃进: 近年来我国学生观研究的述评?43? 反思的力度.要深入教学实践当中,掌握新型学生观的实施状况,影响因素和遇到的困难,进而研究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达成更加规范的学生观. 参考文献:
[1]张洪彬.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学生观研究[D]. 长春:东jE 师范大学,2002.
『2]孙艳.新中国三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育目的及学生观审视[J].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05,(8).
[3] 郭元祥.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观的重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3).
[4] 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5] (法)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 周南照,陈树清等译.北京:中国翻译出版公司,1985.
『6]李政涛.在表演和观看中生成的生命——表演视角下的学生观[J].教育科学,2004,(2).
[7]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9] (英)A.J.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21世纪一一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10] 阎亚军,王月芬.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观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5,(61.
责任编校: 祝子萍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阶段汪珍珠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62)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过程,比较公认的一种理论就是.从对一种语言的一无所知到像母语一样的精通程度,往往要经历五个阶段:
克拉申关于二语习得的五个假说
克拉申关于⼆语习得的五个假说
三、克拉申关于⼆语习得的五个假说
克拉申是⼆语习得研究领域内最有影响⼒的学者,他所提出的语⾔习得理论,是近⼏⼗
年来影响⼴泛、解释全⾯以及引发讨论最多的理论。
克拉申的理论主要由以下五个假说组成:
(1)习得---学得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习得”和“学得”有什么区别?它们在学习者形成第⼆语⾔的过程中分别发挥什么作
⽤?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是克拉申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克拉申认为,习得和学得是两个独⽴的过程,它们在⼼理过程、发⽣环境、知识性质和
知识在⼤脑中的储存等诸多⽅⾯都各不相同,并且这两个过程也不能互相转化。“习得”是
下意识(subconscious)的过程,类似于⼉童获得母语的过程。习得者的注意⼒放在语⾔所
传递的信息上,⽽⾮语⾔本⾝的形式上。通过⾃然交际,习得者下意识地将语⾔进⾏内化,
⾃然⽽然地获得语⾔能⼒。“学得”则是有意识(conscious)的过程,学习者将注意⼒放
在语⾔形式上⽽⾮语⾔所传递的信息上,学习者通过听教师讲解语⾔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
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习得”
来的语⾔,储存在⼤脑的语⾔区;学得来的语⾔,则不在语⾔区存储。
“习得”与“学得”的区别
习得学得
获得⽅式⾃然交际
关注语⾔传达的意义
对语⾔的正式学习
关注语⾔形式
⼼理过程下意识、内隐学习有意识,外显学习
知识类型隐形的语⾔知识
难以⽤语⾔表达的程序性知识
显性的语⾔知识
可以明确阐述的陈述性知识
储存⽅式⼤脑左半球语⾔区在左半球,不⼀定在语⾔区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
埃利斯(1994)明确地将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的概念区分开来。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外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本国学习目的语。
学习者的目的语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这种语言学习基本上是在课堂上进行的。
“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简单地说,语言能力是
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这种语法是一种隐性的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包括:
1)能指出哪些声音或语素的组合是母语中可能存在的,哪些可能是不存在的。
2)能区别符合语法的句子和不符合语法的句子。
3)能区别出一些结构相同或相似,但实际意义却不同的句子。
4)能辨别出结构不同但意义有联系的句子。
5)能辨别出句子的歧义,即同一结构具有一个以上的释义。
6)能意识到句子之间的释义关系,即结构不同的句子具有相同的语义。
“语言表达”指的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表现。关于
语言运用的知识。
理想的母语者根据“递归规则”生成无限递归的句子。
第二节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
一、发展阶段
(一)20世纪50-60年代:理论初创阶段
(二)20世纪70年代:理论大发展阶段
1.偏误分析
2.中介语理论假设
3.习得顺序研究
4.监控模式
5.文化适应模式(三)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熟阶段
1.语言学视角
2.社会语言学视角
3.认知视角
4.社会文化视角
二、理论成熟的标志
1. 调查研究的领域和涉及的领域扩大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
1、母语: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一般情况下,母语
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
2、目的语:也称“目标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这种语言可以指正在学习的母语
或第一语言,也可以指他正在学习的第二语言、第三语言甚至第四语言。
3、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4、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任何一种其他语言。
5、习得: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儿童大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母语。
6、学习: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即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
7、第二语言习得: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8、外语习得:指学习者在本国学习除母语外的目的语。
9、语言能力:指是一种反映交际双发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10、语言表达:指的是交际双发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的语法运用。
11、对比分析: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兴盛于60年代。初衷是为了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预
测学习者的难点,预防学习者的语言偏误,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
12、母语负迁移:这一假设的实质是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问题,主张对比分析的学
者认为。学习者的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如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外语
大都有母语的“口语”。
13、内隐学习:是通过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方式来获得语言知识,外显学习是在有意识的状
态下通过规则学习,来获得语言知识。
14、通过学习获得的“显性知识”不能转化为“隐性知识”
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跨学科特点:
语言学与心理学有着交叉与重合,构成了心理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密切相关,但是在学科的划分上,它并不属于语言学,同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语言学也密切相关,但他既不属于心理语言学也不属于心理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五语言学习与习得)
第五章 语言学习与习得
第一节 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一、学习和习得概念之分 (一)(吕必松)
语言学习:学习语言的行为,包括自然环境中学习 和在学校里的课堂上学习。
语言习得:习得就是学会或获得。语言习得就是通 过学习而学会或获得语言。习得强调学 习行为中的一种过程。
失误—— 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没有规律 ,不反映说话 者的语言能力
偏误—— 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 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 水准。
偏误分析——就是集中对学习者所产生的这一类语言错 误(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从而发现第二语言 的习得过程。这种规律性的偏误也是中介语特征的反 映,是偏误分析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对比分析的应用:
普拉克特(C.Practor)的“难度等级模式” 零级到五级——级数越高难度越大
零级:正迁移 相同成分
一级:在第一语言中分开的两个或几个语言项 目,在目的语中合并成一项( her she——她 is are......——是)
二级:第一语言中有而目的语中没有的语言项 目,必须避免使用(英语中咬舌音the)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
1.18世纪末德国学者蒂德曼以记录的方式对其 小儿子心理和语言的发展进行观察和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复习考试题
第二语言习得复习考试题
第二语言习得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第二语言:指相对于第一语言来说,除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在此后习得的语言就是第二语言。
2. 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3. 母语: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也称作“本族语”。
4,目的语:也叫目标语,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5,第二语言习得:简称SLA,是指人们在获得母语(第一语言)的基础上习得另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过程。也叫“二语习得”
6,语言习得机制:乔姆斯基提出人脑中存在一个“语言习得机制”(LAD),它有以下一些特点:1.具有遗传性,为人类独有。2.能使儿童加工语言材料,判断语言体系的发展,建立抽象规则。3.可能已经具备一些普遍的语言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在所有人类语言中找到,因此,许多语法属性可能是先天存在于人类的大脑中,无需学习。7,工具型动机:学习者对目的语群体没有兴趣,学习目的语只是为了掌握一个工具,用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改善社会地位。
8,习得与学习:克拉申认为“习得”通常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而“学习”一般是指“有意识”的语言获得。前者称为“内隐学习”,后者称为“外显学习”
9,中介语: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拥有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结构上既不是学习者的母语也不是目的语,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中介语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都有表现。但它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的发展,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
10,普遍语法:乔姆斯基认为普遍语法是由一些原则条件和规则构成的系统,这些所有人类语言共有的因素是或特性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原则系统和规则系统。
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
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部分。从一开始的咿呀学语到日后的流利交流,儿童的语言习得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家长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 听觉期:儿童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里主要通过听觉来接收和感知语言。他们通过聆听来自父母和其他人的语言输入,开始建立语音、节奏和语调的感知能力。儿童在这个阶段会开始模仿并尝试发出一些声音。
2. 唇舌期:大约在儿童出生后6个月至1岁之间,他们开始尝试产生一些简单的音节,如“ba”、“ma”等。这个阶段是儿童语言习得的重要关键,他们逐渐掌握语音器官的运动,并尝试组合音节来表达更多的含义。
3. 单词期:儿童通常在1岁到2岁之间进入这个阶段。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和使用一些简单的单词,如“妈妈”、“爸爸”等。在这个阶段,他们通过模仿和重复来学习新的单词,并逐渐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4. 语义期:2岁至5岁是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建立起语言和概念之间的联系,能够使用更多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他们逐渐学会使用简单的语法结构和句子,并开始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5. 句法期:大约在5岁至10岁之间,儿童开始学习和掌握更复杂
的语法规则和句子结构。他们能够理解并使用更多的语法概念和词汇,能够组织和表达更复杂的思想和观点。
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长期而言,儿童的语言水
平逐渐提高,并不断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这个过程受到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阶段
第5期饶跃进:近年来我国学生观研究的述评?43?
反思的力度.要深入教学实践当中,掌握新型学生
观的实施状况,影响因素和遇到的困难,进而研究
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达成更加规范的学生观.
参考文献:
[1]张洪彬.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学生观研究[D].长春:东jE
师范大学,2002.
『2]孙艳.新中国三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育目的及学生观
审视[J].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05,(8).
[3]郭元祥.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观的重建[J].天津师范大学学
报(基础教育版),2003,(3).
[4]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5](法)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周南照,陈树清等
译.北京:中国翻译出版公司,1985.
『6]李政涛.在表演和观看中生成的生命——表演视角下的学
生观[J].教育科学,2004,(2).
[7]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9](英)A.J.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21世纪——汤因比
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1O]阎亚军,王月芬.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观反思[J].教育发
展研究,2005,(61.
责任编校:祝子萍
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阶段
汪珍珠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62)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过程,比较公认的一种理论就
是.从对一种语言的一无所知到像母语一样的精通程度,往往要经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沉默/接受或产出前阶段(TheSilent/Keceptive orPreproductionStage)
此阶段可以持续1O小时到6个月.学生有500个"接受"
单词,即能理解但不能自如使用的单词,并且他们能明白通过解释达到可理解程度的新单词.在这个阶段,学生虽然不能开口说句子.但可以做出一些反应,比如通过用手指某一个具体的物体,图片或者人物:做出比如站立,关门等动作;点头或摇头:甚至能用简单的"是"或"不是"来回答问题.
在此阶段,教师不能强迫学生说话,可以采取一些教学技
巧:使用辅助的视像材料,使用手式或身体语言,放慢语速,强调重点单词,并将重点单词写在黑板上,鼓励齐声朗读.TPR 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合这一阶段的学生.
第二阶段,早期产出阶段rrheEarIvProductionStage)
此阶段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再持续6个月的时间.学生
有将近1000个能理解并能使用的单词.学生能说两到三个单词的短语.并能通过回答"是"或"不是","或者"以及"谁/什
么/在哪里"等问题来展现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在此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猜字谜,进行角色游戏,使用
图表等概念性视像材料,鼓励两人或三人同时阅读,提供句子的前半段.让学生完成后半段等等.
第三阶段,语言出现阶段(TheSpeechEmergenceStage)
此阶段要再持续一年,学生已经拥有大约3000的词汇
量,可以使用短语和简单的句子,也能说较长的句子,但往往会出现语法错误,甚至阻碍交流的顺畅进行.
在此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加短剧的表演;在课堂活动
中运用音乐,电视和广播等辅助手段,还可以观看电影片段,
让学生组成小组将剧本听写下来:鼓励个人阅读,并进行相互之间的理解检查.
第四阶段,中等精通阶段(TheIntermediateLanguage ProficiencyStage)
此阶段可再持续一年,学生已经有6000的词汇量,开始
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来陈述观点,分享不同的想法.
第五阶段,高级精通阶段(TheAdvancedLanguage ProficieneyStage)
要达到此阶段得花5到7年的时间.在此阶段,学生已拥
有了与专业内容相关的词汇,可以参加与年级相符的课堂活动,当然,有可能偶尔也需要额外的帮助.但总体上来说,学生使用语法与词汇的程度已经和同年龄的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差不多了.在此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一定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或是让学生对某一社会事件阐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