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祖先的摇篮》2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点大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诗歌朗诵、古语经典、作文大全、诗歌鉴赏、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knowledge points,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reflection, poetry recitation, classical Chinese, essay collection, poetry appreciation, lesson plan collection,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1.出示儿歌,学生认读大森林,像摇篮,绿树荫,遮蓝天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帼姻,美好回忆多遥远2.齐读儿歌二、品词析句,想象说话1.整体感知第二、三小节,回顾在森林里做的这些有意思的事情第一组:摘野果掏鹊蛋挖野菜第二组:逗松鼠逮蝈蝈捉蜻蜓第三组: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2.进行多种形式朗读要点:可以采用做动作、拍手读的方式读出接走、读出趣味。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文本解读】这篇课文选自第八单元,整个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主题。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文中2、3小节各含有两个问句,像“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等问句,都生动地描绘出了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
同时疑问的句式,凸显了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能读好疑问的语气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本篇诗文中许多动词,如“摘、掏、逗、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它们构成的“摘野果、掏鹊蛋”等动宾短语,给学生们的积累做好了铺垫。
在积累表示动作的词组后,也会后面的仿写做好了铺垫。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而本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就要求学生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这是对“读句子,想象画面”训练的发展和提升。
【学情分析】关于祖先和原始森林,低段的孩子们都很感兴趣。
而学生刚开始对“祖先的摇篮”理解会有些困难,所以教师应注意引导和提示。
本课是一首诗歌,诗歌的语言往往比较凝练,内容较为抽象,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补充,但是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要允许学生们大胆地想象。
还有,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了解甚少。
因此,教师要适当补充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要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感知。
【教学目标】1.通过字理识字、比较识字、形声识字等方法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浓”等9个字,通过展示、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蔷薇、苍苍茫茫”等词语。
2.积累“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等短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通过想象,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写一写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什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积累含有动词的短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五篇

【导语】《祖先的摇篮》是⼀篇充满童趣的⼉童诗。
作者以⼉童的视⾓,对“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充满了好奇,想象祖先在古⽼的原始森林⾥质朴、⾃由的⽣活场景,勾勒出⼈与⾃然和谐相处的画⾯。
下⾯是⽆忧考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祖先的摇篮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字新词。
培养学⽣联系上下⽂理解词语的能⼒。
2、理解课⽂内容。
3、继续培养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的能⼒。
(⼆)、过程与⽅法: 1、充分发挥学⽣学习的主体性,开展⼩组讨论,理解、感悟课⽂。
2、运⽤已有的识字⽅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热爱⼤⾃然和热爱⽣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录⾳机、舒缓的⾳乐磁带、字词卡⽚ 三、教学过程 (⼀)激趣引⼊: 1、配着舒缓的⾳乐进⼊新⼀课的学习?板书课题。
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配着这么美妙的⾳乐你们想读吗? 评:上课伊始是学⽣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乐的美,配乐的美,是学⽣产⽣读⽂的欲望。
(⼆)初读课⽂: 学⽣⽤⾃⼰喜欢的⽅式尽情地读⽂。
在读⽂的过程中完成下⾯⼏个任务。
1、⾃读课⽂,⽤你认为的⽅法认识本课⽣字。
2、把诗歌读熟。
3、⼩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
4、认读词语卡⽚(做找朋友的游戏) 5、⽼师检查认字情况(开⽕车读⽣字) 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让学⽣⽤⾃⼰喜欢的⽅式认读⽣字。
采⽤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认字,激发学⽣学习⽣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遍课⽂,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的想法先在⼩组内说⼀说。
3、派代表说⼀说。
(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四)教师适时点拨下⾯⼏点: 1、摇篮在⽂中指什么?(祖先⽣活成长的地⽅)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动作的词语。
“摘、掏、跑、看、逗、采、捉、逮。
”让学⽣模仿祖先的样⼦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活的快乐。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恰当使用动词的好处。
【教学重点】1.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2. 体会“摘、采”等动词恰当使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1.婴儿摇篮、原始森林。
2.原始人狩猎、打造石器、建房搭窝等生活场景。
3.草原、大海。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浓、忆、啊”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初解题意,设问引读1.认识“祖先”。
(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祖先是指什么人呢?有没有人向你提到“祖先”这个词?预设:祖先一般是指离我们年代很久远的先人。
在这首诗歌中,是指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类。
(2)出示原始人狩猎、采野果、生活的,看图帮助学生了解“祖先”。
(3)请学生说一说认识“祖”字的方法。
预设:“组—祖”,注意偏旁“礻”和“衤”的区别。
2.理解“摇篮”。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摇篮吗?(2)出示摇篮图,提问:摇篮是做什么用的?给你什么感受?预设:摇篮是给小婴儿睡觉用的,让人觉得舒服。
3.导入。
(1)题目《祖先的摇篮》是指祖先睡觉用的摇篮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2)齐读课题。
开始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首先利用原始人生活场景,拉近久远的原始时代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从而让学生理解“祖先”,再联系生活渗透对“摇篮”本义的理解,以上两步均通过“搭桥建梁”巧引学生初解题意。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教学案二

二年级《祖先的摇篮》语文经典教学案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二年级《祖先的摇篮》的教学,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的特点,了解祖先在生活中的贡献。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诗句中的意义,顺畅地阅读和口头表达。
3.情感目标通过《祖先的摇篮》的教学,让学生明白祖先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贡献,增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先的思想和文化,理解祖先的贡献,并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思想开发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课程设计(一)课堂导入1.轻快的音乐响起,班级里的欢声笑语逐渐静下来。
2.学生:老师,我们今天学什么呀?3.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二年级中的《祖先的摇篮》这篇经典教材,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祖先的贡献吧。
(二)课文呈现1.第一遍阅读(1)让学生自己静下心来,边看边听,把自己融入到课文的氛围当中。
(2)学生可以先独自默读,以老师志愿者为主,由学生依次朗读出课文,让全班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第二遍阅读(1)让学生阅读《祖先的摇篮》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边读边想,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2)学生阅读完后,教师可以对每一个语句进行解释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解文化内涵。
3.第三遍阅读(1)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边读边思考,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进行概括和总结。
(2)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旨和意义,回归思考祖先的贡献及其对现今社会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就《祖先的摇篮》这篇课文所呈现的祖先特点、贡献等方面展开热烈的讨论。
2.教师可以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引导学生的思考,同时也可以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相互启发,思维方法也更灵活。
3.教师在讨论之余,也可以配合讲解相关的知识作为补充,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文化的内涵。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共分四小节。
第一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由此,“我”产生了许多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儿吗?”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并与诗歌的开头彼此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
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树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整幅画面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脑子里有很多的为什么,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思想里充满了童真童趣,而这篇诗歌就是以孩子的语气在追想远古时代祖先们质朴自然的生活,所以非常适合他们学习,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里,每天被繁重的作业包围,难免缺少这样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所以他们欠缺相应的生活体验,而且本文的主旨也是非常深奥难懂的,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永远永远不被污染?【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并体会文中动词的恰当使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第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3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教案

23 祖先的摇篮教学目标:1、认识7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7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文导入: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原始森林里,他们以天为盖,以地为席,与果木为伴,与日月为友……2、你有这样的体验吗?小组之间或同学之间交流。
3、今天这堂课,咱们共同学习——《祖先的摇篮》。
(播放音乐欣赏:热闹的森林)4、齐读课题《祖先的摇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观察一下这篇课文和前面学到的课文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不是自然段的结构,而是从中间空行断开。
每断开一次就是一个小节。
)认识小节。
2、学生尝试找出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并在每一个小节前面标出序号。
3、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结构有4个小节组成。
4、朗读诗歌,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小节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7、读一读课文,思考: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8、努力把诗歌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祖、掏、逗、蔷、薇、逮、忆。
(1)比较认知“蔷”和“薇”: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比较容易识记。
(2)“忆”字强调偏旁是“忄”,左右结构。
想一想还见过哪些“忄”的字呢?(预设:惊、怀……)(3)“逮”字强调读音为三声。
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结合图片,拆解汉字掌握识记。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一首有趣的儿童诗,以儿童的视角表达了作者对原始森林的歌颂以及对童年生活的赞美。
全诗一共有四节,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布局。
第一节是总起,用“爷爷”的口吻赞美了原始森林,将原始森林比作我们祖先的摇篮。
这个比喻多么贴切多么温情啊!因为人类在森林里诞生、在森林里成长,人类的进化离不开森林,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宝库,所以将森林比作“我们祖先的摇篮”。
至于这个祖先是多少年前的祖先呢?我们无从考证,也许应该算到人类出现那一段历史吧!这个对于诗歌理解而言,不太重要。
第二节、第三节是“我”的遐想,“我”根据经验丰富的爷爷的那个比喻,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想到我们的祖先到底会在森林里生活、玩耍、嬉戏、成长……这两节充满了儿童的天真和烂漫,把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或者说最渴望做的事情全部“安”到祖先头上。
第四节回到现实,用风儿吹动树叶的声音将“我”从遐想中拉了回来,最后以感叹句作结,照应开头,表达了作者对“爷爷”观点的认可。
整首诗很押韵,适合训练学生朗读。
第一节的韵有“篮”“边”“天”,第二节的韵脚有“先”“蛋”“伞”,第四节的韵脚有“远”“篮”,指导朗读时要注意韵脚的处理。
这首诗的第一节和第四节有好几个感叹号,朗读时要突出赞叹的语气;第二节第三节有好几个问号,用孩子们的猜测和疑问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读出那种情态。
在第二三小节里,还有很多动宾结构的短语,这些短语的铺排,让诗歌充满了鲜明的节奏感。
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积累。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只有七个,但是要求会写的字较多,这些字笔画还偏多,需要细心指导。
另外,这首儿童诗是节选,编入教科书时对原诗进行了删改。
我们认为原诗的结尾更有意义。
所以建议大家在教学中将原诗结尾链接进来,可以深化诗歌的意义。
【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逗、蔷、薇、逮、忆”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浓、望、蓝、摘、掏、赛、忆”等9个生字。
《23祖先的摇篮》(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23 祖先的摇篮》(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祖、辛”等10个生字,会写“蓝、篮”等8个字,会写“祖先、摇篮”等8个词语。
2.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先的生活环境,体会诗歌表现的原始、纯朴的美,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诗歌《23 祖先的摇篮》2. 生字词的学习与认读3. 诗歌朗读与感悟4. 祖先生活环境的了解5. 诗歌表现的自然美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悟祖先的生活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生字卡片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论祖先的生活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习生字词:通过图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认识生字词,理解词义。
3.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讨论诗歌描绘的祖先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5. 感悟祖先生活: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祖先的生活环境,体会诗歌表现的原始、纯朴的美。
六、板书设计1. 课题:《23 祖先的摇篮》2. 生字词:祖、辛、蓝、篮、掏、鹊、逮、猛、掏、忆3. 诗歌内容:祖先的摇篮、生活场景、自然美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描绘一幅祖先生活的画面。
4. 家长协助,了解更多关于祖先生活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23 祖先的摇篮》,让学生了解了祖先的生活环境,感受到诗歌表现的原始、纯朴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同时,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祖先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加强诗歌的感悟与理解。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祖先的摇篮》部编版

《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祖、辛”等9个生字,会写“蓝、摇”等8个字,会写“祖先、摇篮”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祖先的摇篮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原文《23祖先的摇篮》。
2. 生字词的学习。
3. 诗歌意境的体会。
4. 朗读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3)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歌意境的体会。
(2)朗读技巧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领读生字词,学生跟读。
(3)学生齐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3. 理解诗歌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诗歌描绘了祖先的摇篮的哪些景象?(3)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4. 体会诗歌意境(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引导。
5. 朗读诗歌(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挑选学生朗读,点评、指导。
(3)全班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23祖先的摇篮》2. 内容:(1)祖先的摇篮(2)诗歌意境(3)朗读技巧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3. 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23祖先的摇篮》,让学生了解祖先的摇篮的景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
诗歌共有4小节,结构清晰明朗。
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写出了森林广阔无边、绿荫蔽日的特点。
第二、三小节具体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的情景,这些想象都源于真实的生活。
第四小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我”对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深深的慨叹,真挚的感情由衷表露,强调辽阔丰茂的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摇篮,与开头彼此照应。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
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
“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范例。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
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郁郁葱葱。
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草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鲜明,与课文描述的事物一一对应。
整幅画面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三、重点难点1.正确、有感情地读好儿童诗,读好文中的问句,读好带动词的词语。
2.能仿照诗中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理解课题,识记生字解读课题,认读“祖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祖先的勤劳与智慧,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课后拓展: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查找有关祖先生活的资料、采访家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7.情感反思:思考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撰写一篇日记,表达自己如何在学习、生活中传承和发扬祖先的优秀品质。
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对待每一次学习机会。教师将关注同学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助力大家不断提高。期待同学们在作业中展现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成长历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祖先生活场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祖先生活的想象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么生活的吗?他们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祖先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先的摇篮。”
2.学生观看图片,分享自己对祖先生活的认识和想象。
4.学会运用观察、想象、联想等方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导入、课堂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仿、表演、创作等活动中,体验祖先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3.教师强调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将祖先的优秀品质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祖先的摇篮》2教学设计教案

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祖先的摇篮》2教学设计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祖先的摇篮》2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按要求预习课文。
掌握预习方法。
2、自学生字新词。
积累相应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预习要求:(1)朗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大意是什么;(4)提出疑难问题;(5)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6)尝试背诵课文。
二、导入。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8课《祖先的摇篮》。
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朗读课文。
齐读。
指名读。
(2)检查字词。
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3)提出问题。
你在预习课文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同学们很好地预习了课文。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课件显示)齐读。
预习课文的方法:a) 读通课文。
b) 自学字词。
c) 理解内容。
d) 质疑问难。
e) 搜集资料。
三、学习课文。
1.解题。
问:“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看,这就是“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这是多大的摇篮呀,一望无边,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神奇的森林,齐声朗读《祖先的摇篮》。
2.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
(1)指名回答。
问:“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2)小组讨论。
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4.交流。
预习课文时,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人类保护环境、反对破坏生态的资料。
大家来交流一下。
5.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保护我们祖先的摇篮,让大自然永远美丽。
四、课堂练习。
1.词语连线。
注意题目要求:可以多种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3 祖先的摇篮2》 【省一等奖】优质课优质教案.doc

教学内容:23、祖先的摇篮执教教师:江英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过程: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1、出示原始森林的图片,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师: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2、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3、齐读课题。
二、新课教学 1、作者简介。
2、复习词语。
(学生齐读、分男女生读、开小火车读。
)3、听课文朗读,注意字的读音,说说课文有几个小节?4、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齐读第一小节,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原始森林)(2)、从哪个词语知道了原始森林很大。
(一望无边)(3)引导学生用词语说短语、句子。
5、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小节。
(1)找一找,圈一圈:我们的祖先可能会做些什么?(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2)齐读第二小节。
6、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读一读,圈一圈:那时候的小孩子们会些什么呢?(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指名读本小节。
(3)师:祖先那时候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有趣,多么令人向往啊!引导学生说话,我想去原始森林做什么? 7、学习课文最好一个小节。
8、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9、课后延伸。
展示收集关于保护森林的宣传标语。
10、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保护我们祖先的摇篮,让大自然永远美丽。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23 祖先的摇篮》研讨课教案_17

23 祖先的摇篮(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写“掏、摘”。
2、积累“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等词语。
3、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儿童诗,能仿写2、3小结,自编小诗。
一、引入新课: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原始森林,捕捉祖先原始的生活。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
2.指名回答。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三、巧用动词:
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1)掏鹊蛋
①“掏”可以换成“拿”吗?
②想象画面,做动作,体会用词的准确。
2、动作短语搭配练习。
3、指导练读2、3节。
4、仿写2、3小节。
①师生合作。
②小组合作。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为什么叫“祖先的摇篮”?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
画一画吧!
(钻木取火、集体狩猎、打造石器、建房搭窝)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①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学会生火做饭的?
②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搭建房屋的?
板书设计
大一望无边
摘野果、掏鹊蛋
祖先的摇篮猜想祖先的生活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感叹祖先的美好生活。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 祖先的摇篮2-部编版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八单元23《祖先的摇篮》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难点分析
对动词的认识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是重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四)、小结:
诗歌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先质朴、自由的生活
(五)我们现在继续学习第4节。
1、自读,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2、(1)想象一下,如果你也像祖先一样在原始森林里做这些事,会有怎样的感觉?
(2)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3、你们看见过摇篮吗?坐过摇篮吗?像老师图片上的摇篮吗?那我们的祖先又是长什么样子的呢?祖先又是生活在哪里?
4、同学们听了音频,你们想走近祖先的生活吗?好,那现在就跟老师一起走进祖先的生活吧。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知识讲解
(一)先学习第1节
一起跟老师朗读一下第一小节,读了第一小节,同学们从那句感觉到原始森林的广阔无边呢?对,从这句: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我们又从那句中感觉到森林的大呢?这句:那浓绿的树荫 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从一望无边词语体会到了森林的大。
(3)、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联系全文,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使原始森林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呢?
2、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办法和措施。(板书:天长地久不被污染)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23 祖先的摇篮》研讨课教案_14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认识“祖、掏”等七个生字,会写“摘、掏、望、蓝、赛”5个字;会写“一望无边、蓝天、赛跑、野果、野兔”五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内容。
出示儿歌,学生认读:大森林,像摇篮,绿树荫,遮蓝天。
摘野果,掏雀蛋,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那回忆,多遥远。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提问: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干什么呢?(指名答)2、品析“掏”的妙用。
(1)换词比较:把“掏雀蛋”换成“拿雀蛋”可以吗?(2)让学生表演掏雀蛋。
(3)在生活中,还可以说掏什么呢?(4)小结.3、指导书写“摘、掏”(1)观察各部分的占位,强调要点。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评价反馈。
(4)对学生的字进行评价,学生再次书写。
4、根据诗句意思填表示动作的词语。
出示:()野兔()蘑菇5、读板书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
掏雀蛋摘野果(追)野兔(赏)蘑菇6、品读问句。
(1)出示句子:“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雀蛋?”(2)引导理解“可曾”。
(3)指导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好奇、猜想的感觉。
三、自主理解第三小节1.自读第三小节,将表示动作的词语,画上着重号。
2.结合课件识记“蔷薇”3.师范读句子,生想象画面。
4.交流画面和自己的感受,相机指导读好问句。
四、仿写训练1.引语: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做了什么?2.根据想象,仿照“掏雀蛋、逗松鼠”说一说这样的词语。
3.仿照第二或第三小节说句子。
五、学习第四小节。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树立保护祖先的摇篮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有关原始森林的,字词卡四、课时安排:3课时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你的摇篮又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
二点题教学1 通读课文,回答“我们祖先的摇篮是哪里?”(原始森林)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谁来说说出示荫掩蔽日的大树,遍地的奇花异草,清洌的甘泉,林木苍郁两岸绿色峰丛高耸,其间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满藤萝树木。
谷地忽宽忽窄,两岸锥峰时高时低森林覆盖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现,时而流水清澈,时而乱石峥嵘,构成了幽深静谧神秘肃穆的原始森林景观。
蜿蜒曲折莽莽苍苍,林中古树、吊藤、飞禽、走兽,天然原始,阴森恐怖。
2 带着对神秘大森林的好奇,读一读__第一小节说一说,大森林有什么特点学生试试动手画一画这美丽而神秘的摇篮三识字教学1 指导学生朗读中注意“始、曾、掏、吗、逮、蝈”等生字2 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进而认识生字3 出示文中生字,学生反复读一读4 给生字组词,教学书写注意:始是女字旁,引导学生复习识记女子旁的字,如:姐、妈、好、奶等意、思、想都是心字底,指导学生写的时候把心字写扁一点,另外复习心字底的字曾不易写好,教师可以示范着写远和忆可以分类指导5 完成习字册四知识拓展教师读一读,关于人类进化的__,给学生以知识的拓展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2篇】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23课《祖先的摇篮》2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按要求预习课文。
掌握预习方法。
2、自学生字新词。
积累相应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大意是什么;(4)提出疑难问题;
(5)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
(6)尝试背诵课文。
二、导入。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8课《祖先的摇篮》。
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朗读课文。
齐读。
指名读。
(2)检查字词。
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3)提出问题。
你在预习课文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同学们很好地预习了课文。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课件显示)齐读。
预习课文的方法:
a)读通课文。
b)自学字词。
c)理解内容。
d)质疑问难。
e)搜集资料。
三、学习课文。
1.解题。
问:“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看,这就是“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这是多大的摇篮呀,一望无边,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神奇的森林,齐声朗读《祖先的摇篮》。
2.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
(1)指名回答。
问:“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小组讨论。
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4.交流。
预习课文时,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人类保护环境、反对破坏生态的资料。
大家来交流一下。
5.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保护我们祖先的摇篮,让大自然永远美丽。
四、课堂练习。
1.词语连线。
注意题目要求:可以多种答案。
先在书上试着划一划,然后说一说。
2.背诵课文。
五、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试着学写一段小诗。
用彩色纸抄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