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知识点整理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1. 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的基本结构由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它们共同组成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米,但它包含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它们带负电荷,质量远小于质子和中子。

电子的外轨道上有固定的能量,可以跃迁到不同的能级,从而导致原子的发光和吸收现象。

2.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基本粒子,它们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

质子和中子在原子核中相互聚集,通过核力相互作用,维持着原子核的结构。

原子核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的小范围内,并且它带有整数的电荷,这使得原子核可以被外部的电场所控制。

3. 原子的谱线原子的谱线是原子的能级结构在光谱上的体现。

原子的能级是电子在原子轨道上具有的稳定能量,不同的能级对应着不同的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谱线。

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放出能量,产生发射谱线。

而当原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产生吸收谱线。

通过观察原子的谱线,可以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原子的性质。

4. 原子的量子力学原子的性质可以通过量子力学的理论来解释。

量子力学是一种描述微观粒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理论,它通过波函数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和性质。

原子内的电子是以波动形式存在的,它们的轨道运动是由波函数描述的。

波函数是满足薛定谔方程的解,并且它们描述了电子的位置、动量、运动轨道等性质。

量子力学的理论可以解释原子的光谱、化学键、原子的稳定性等现象,为我们理解原子的性质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总之,原子物理是研究原子内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核、原子的谱线和原子的量子力学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原子的性质和行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希望本文的总结对读者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学习原子物理,探索更多有关原子的奥秘。

大学原子物理知识点整理(二)2024

大学原子物理知识点整理(二)2024

大学原子物理知识点整理(二)引言概述:原子物理是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领域。

在大学物理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有关原子物理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整理大学原子物理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

正文:一、原子的基本结构1. 原子的组成: 电子、质子和中子2. 布尔模型与量子力学模型的对比3. 原子的核外能级和核内能级4.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5. 原子的量子态和波函数描述二、能级和谱线1. 原子的能级和跃迁1.1 电子的能级和能级图1.2 能级跃迁的条件与选择定则2. 谱线的产生机制2.1 吸收谱线和发射谱线2.2 碰撞激发和辐射激发3. 原子的光谱和谱线的分类3.1 连续光谱、线状光谱和带状光谱3.2 原子谱、分子谱和固体谱4. 原子光谱的应用4.1 能级分析和元素识别4.2 光谱学在天文学和化学中的应用三、放射性和核衰变1. 放射性的定义和特性2. 放射性衰变的方式2.1 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2.2 波尔模型下的放射性衰变2.3 放射性衰变的速率和半衰期3. 放射性排放和辐射剂量3.1 放射性元素的排放方式3.2 辐射剂量和辐射安全4. 应用于医学和工业的放射性同位素 4.1 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和成像4.2 放射性同位素的治疗和工业应用四、原子核结构和核反应1. 原子核的组成和性质1.1 原子核的质量和电荷1.2 原子核的尺寸和稳定性2. 核反应和核能的产生2.1 反应堆和核武器的原理2.2 核聚变和核裂变的区别3. 核反应的速率和截面3.1 核反应截面的定义和测定3.2 反应速率方程和反应速率常数4. 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4.1 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4.2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和活度五、原子物理的前沿研究1. 量子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的交叉研究2. 原子和分子的控制和操控3. 高能粒子对物质的作用和产生的效应4. 新型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和开发5. 双原子分子的电子结构和光谱研究总结:本文梳理了大学原子物理的知识点,包括原子的基本结构、能级和谱线、放射性和核衰变、原子核结构和核反应以及原子物理的前沿研究。

高中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原子物理是一个重要且富有挑战性的部分。

它为我们打开了微观世界的神秘大门,让我们对物质的本质和结构有更深入的理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一、原子结构1、汤姆孙的枣糕模型汤姆孙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电子像枣糕中的枣子一样镶嵌在其中。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该模型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3、玻尔的原子模型玻尔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

他提出了三条假设:(1)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二、氢原子光谱1、连续光谱由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产生,其光谱是连续分布的。

2、线状光谱(明线光谱)由稀薄气体发光产生,其光谱是一些不连续的亮线。

3、氢原子光谱氢原子的光谱是线状光谱,在可见光区域内,有四条比较明显的谱线,分别用Hα、Hβ、Hγ、Hδ 表示。

三、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互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可能不同。

3、核力把核子紧紧地束缚在核内,形成稳定的原子核的力称为核力。

核力是一种短程强相互作用力。

4、结合能原子核是核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要把它们分开,需要能量,这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

5、比结合能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为比结合能。

原子物理基本概念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基本概念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基本概念知识点总结一、引言原子物理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粒子——原子及其核心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本文将对原子物理的基本概念进行总结,包括原子结构、核结构、粒子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二、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是正电荷的集中体,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外电子是负电荷的集中体,绕原子核运动。

2. 原子的大小原子的大小通常用原子半径来描述。

原子半径的大小与原子序数相关,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3. 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原子核的质量决定。

原子核质量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决定,而电子质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三、核结构1. 核的组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中子数影响原子是否稳定。

2. 质子数和中子数元素的质子数即为其原子序数,不同元素的质子数不同。

同一元素的质子数在不同的原子中保持不变,但中子数可能不同,这样的原子称为同位素。

3. 核反应和放射性核反应是核内质子和中子的重新组合或分解过程,可以引起核能的释放,包括裂变和聚变两种形式。

某些核素具有不稳定性,会自发地发生放射衰变,释放出射线和粒子,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

四、粒子相互作用1. 电磁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力和电磁感应力。

原子核内的质子受到静电力的作用,使核能够保持稳定。

2. 核力和弱力核力是质子和质子,中子和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原子核内的粒子能够相互吸引,维持核的结构稳定。

弱力是一种负责放射性衰变的力,可以改变核粒子的类型。

3. 强力强力是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能够紧密结合。

五、结论通过本文的总结,我们对原子物理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原子结构、核结构和粒子相互作用是原子物理的重要内容,对于研究物质的特性和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一、理论知识基础1。

离子化合物原子的结构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质子与中子又可以有不同的结合能状态,但其最稳定的结合方式是结合成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所以质子与中子便有不同的能量状态,而根据原子的能级知识,高能级原子会向低能级原子转变,因此在实验室中经常观察到了同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比其固态氢化物稳定。

除此之外,原子的能级状态还与其带电的状态有关。

如上述气态氢化物因为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带同种电荷,因此它们的结合能最大,所以也就更加稳定。

而根据电荷守恒,气态非金属元素的阳离子由于失去一个电子,所以其结合能比其阴离子小,因此更加稳定。

2。

共价化合物 2。

共价化合物1。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是含有共用电子对的分子。

其实质是在形成配位键时,电子云必须重新排布。

两种元素的原子只有各自得到两个电子才形成稳定的配位键,因此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零,它们的原子彼此形成的是共价键。

2。

配位多面体( NaFeCl3, Cl2)配位多面体指的是元素间形成配位键时,有四个原子与另一元素形成四个共价键的情况。

配位多面体是平面正方形的对角线围城的封闭区域,该区域具有平行于对角线的一组相互垂直的平面,因此每条边长为1, 3。

1。

钠原子Na的结合能比较低,与水作用放出大量的热,水的结合能比钠的低,放出的热也少,反应速度很快,这说明钠原子只能和活泼金属反应,那么钠原子能否与活泼金属钠和碱反应呢?从微观角度来看,一般认为钠原子具有8电子,和氯原子的外层电子差不多,但钠原子比氯原子小,所以钠原子的能级与氯原子相近,故钠原子也只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2。

锂原子Li与活泼金属反应的时候能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是由Li原子内层2电子与2个原子核形成共价键的热运动放出的,可见锂原子内部能级比较高,所以锂原子也不容易与活泼金属反应。

2。

锂原子Li的结合能比钠原子小,所以Li能与活泼金属锂发生置换反应, 2Li+3H2O=LiCl2+2H2↑,或者2Li+Li2O2=Li2CO3+2H2↑。

原子物理知识点详细汇总

原子物理知识点详细汇总

第一讲 原 子 物 理自1897年发现电子并确认电子是原子的组成粒子以后,物理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逐步弄清了原子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建立了描述分子、原子等微观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量子力学。

本章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基本知识。

§1.1 原子1.1.1、原子的核式结构1897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分析研究发现了电子,由此认识到原子也应该具有内部结构,而不是不可分的。

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以α粒子轰击重金属箔,即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发生偏转,并且有极少数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几乎达到180°。

1911年,卢瑟福为解释上述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这个学说的内容是: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软核旋转,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应在10-14nm 以下。

1、1.2、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1、核式结论模型的局限性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卢瑟福原子模型无疑是正确的,但它与经典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电子与核运动会产生与轨道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辐射,运动不停,辐射不止,原子能量单调减少,轨道半径缩短,旋转频率加快。

由此可得两点结论:①电子最终将落入核内,这表明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②电子落入核内辐射频率连续变化的电磁波。

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显然与事实不符,实验所得原子光谱又为波长不连续分布的离散光谱。

如此尖锐的矛盾,揭示着原子的运动不服从经典理论所表述的规律。

为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离经叛道的离散性,玻尔于1913年以氢原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他的原子理论,虽然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但为建立近代量子理论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2、玻尔理论的内容:一、原子只能处于一条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原子物理知识点整理

原子物理知识点整理

原子物理知识点整理原子物理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主要围绕原子的组成、结构、能级和相互作用等方面展开。

以下是关于原子物理的一些知识点整理:1.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2.原子的结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以不同的轨道围绕原子核运动。

根据量子力学的模型,电子轨道分为不同的能级,分别用主量子数(n)来表示。

3.电子的能级和轨道:电子处于不同的能级时,具有不同的能量。

能级越高,电子的能量越大。

能级分为K、L、M、N…等,分别对应不同的主量子数。

每个能级又包含不同的轨道,每个轨道容纳的电子数量有限。

4.电子的量子态:根据波粒二象性理论,电子不仅具有粒子性质,还具有波动性质。

电子的量子态可以通过波函数来描述,波函数的平方模值表示电子在空间其中一点出现的概率。

5.原子的光谱:当原子受到能量激发时,电子会跃迁到高能级,然后再返回低能级,释放出一定能量的电磁波。

不同元素的原子在跃迁时会释放出特定波长的光,形成特征光谱,可以用来识别元素。

6.玻尔模型:玻尔模型是一个简化的原子模型,基于电子围绕原子核的定态轨道运动。

玻尔模型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等一些现象,但不能解释更复杂的原子结构。

7.能级跃迁: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时,会吸收或辐射一定能量的光子。

跃迁过程中,电子的能级差越大,光子能量越高,对应的光子波长越短。

8.泡利不相容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规定了电子在同一原子中占据不同的量子态。

根据该原理,每个电子的量子态必须不同,即每个量子态只能容纳一个电子。

9.电子自旋:电子除了轨道运动外,还存在自旋运动。

电子自旋有两种取向: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电子,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必须相反。

10.带电粒子的散射:带电粒子遇到原子核或电子时,会发生散射现象。

散射角度和散射截面可以用来研究原子核或电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高中原子物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原子物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原子物理知识点归纳
1.原子结构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则是中性的。

-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每个能级对应一定的能量。

-能级结构可以用波尔模型或者量子力学的薛定谔方程来描述,能级之间的跃迁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对应着原子光谱的现象。

-核内的质子和中子可以通过核反应(如裂变、聚变)释放或吸收能量。

2.原子核的特性
-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电子,集中在原子的中心部位。

-原子核大小与原子整体相比很小,但密度极高。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大部分空间是空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3.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总数(在中性原子中)。

4.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元素自发发生核转变,释放出α粒子、β粒子(电子或正电子)或γ射线等形式的能量。

-放射性衰变遵循一定的半衰期规律。

5.核能与核反应
-核能来源于核子重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如核裂变(如铀-235的链式反应)和核聚变(如氢弹中的氘氚反应)。

6.量子数与电子排布
-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等,形成了元素周期表中的电子构型。

7.原子光谱
-当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时,会发射或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形成原子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结构和性质的一门物理学科,它是现代物理学的分支之一。

原子理论自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存在,但直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才开始对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有了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介绍原子物理学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原子的性质以及原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1. 原子的结构原子是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主要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根据基本粒子理论,电子、质子和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

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质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中子是不带电的粒子。

在原子结构模型中,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绕核轨道运动。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子在轨道上的运动是离散的,即只能位于某些特定的能级上。

这些能级被称为电子壳层,不同的电子壳层对应不同的能量。

2.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它们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相互吸引。

在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它们通过强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在一起。

原子核的直径通常在10^-15米的数量级上,而原子的直径通常在10^-10米的数量级上,原子核的大小远远小于原子的大小。

3. 原子的性质原子的性质主要包括原子的质量、原子的电荷、原子的半径、原子的稳定性等。

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而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原子的电荷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因此原子的电荷通常为正数或负数。

原子的半径通常用原子量子半径或科学常数玻尔半径来描述。

原子的稳定性与原子核的内部结构有关,对于较轻的原子来说,稳定的原子核通常满足质子数和中子数之比在1:1附近,而对于较重的原子来说,稳定的原子核通常含有更多的中子以保持稳定。

4. 原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原子物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原子和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力,包括范德华力、静电吸引力、静电斥力等。

范德华力是由于分子极化而产生的吸引力,静电吸引力是由于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吸引力,静电斥力则是由于同性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斥力。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原子物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原子物理的概念和理论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有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1. 原子结构1.1 原子模型的发展一开始,人们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但经过实验发现了元素周期性和放射现象,进而提出了原子是由带电粒子构成的结构。

根据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我们有了玻尔模型和量子力学模型,进而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和电子轨道分布。

1.2 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主要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有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外的能级上。

2. 量子力学2.1 波粒二象性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微观粒子既表现出粒子性也表现出波动性。

根据德布罗意-布洛赫假设,具有动量的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质。

2.2 不确定关系海森堡提出了著名的不确定关系,它指出了在量子尺度下,无法同时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不确定关系对于解释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测量影响至关重要。

3. 原子光谱和能级结构3.1 原子的能级原子的能级就是原子中电子所具有的能量。

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会辐射或吸收特定频率的光,产生光谱线。

3.2 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根据普朗克的光量子假设,光是由一束束离散的能量等于光频的量子组成的。

光子的能量E与频率ν之间满足E = hν,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

4. 核物理4.1 放射性衰变核物理研究中,人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现象。

放射性衰变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其中核反应的过程涉及质子、中子的变化。

4.2 核能的释放和利用核能是一种巨大的能量资源,核聚变和核裂变都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能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医学和工业等领域。

5. 原子核的物理性质5.1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核构成同位素,中子数相同的原子核构成同质异能素。

原子核的质量与电荷会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核反应的过程。

大学原子物理知识点整理(一)

大学原子物理知识点整理(一)

大学原子物理知识点整理(一)引言概述:大学原子物理是一门研究微观世界的学科,涉及到原子结构、核物理、量子力学等内容。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整理大学原子物理的知识点,包括原子结构、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基础、原子核物理和辐射与放射性。

原子结构:1. 原子的基本组成部分:质子、中子、电子。

2. 电子能级和轨道:描述了电子在原子周围的运动状态。

3. 泡利不相容原理:不同电子不能占据相同的量子态。

4. 电子云模型和概率密度图:描述了电子在原子周围空间的可能分布情况。

5. 光谱线和原子谱:不同原子在吸收和发射光线时产生的特征性谱线。

波粒二象性:1. 波粒二象性概述: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质,如电子的波动性质。

2. 德布罗意假设和德布罗意波长:描述了物质粒子的波动性。

3.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光子的行为可以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4. 光谱线和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对光谱线解释的重要性。

5. 波包和干涉:波粒二象性在干涉现象中的应用。

量子力学基础:1. 核心概念:波函数、态、算符和测量。

2. 施密特正交化和归一化:展开波函数为正交归一化的基态。

3. 时间无关薛定谔方程:描述波函数随时间演化的方程。

4. 量子态和观测值:波函数幅值平方表示测量结果的概率。

5. 不确定性原理:测量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的关系。

原子核物理:1. 核结构:质子和中子在原子核中的排布。

2. 核力:质子和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 质子和中子的结合能: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 放射性衰变:有放射性核素的变化过程。

5. 核裂变和核聚变:核反应中核的变化和能量释放。

辐射与放射性:1. 辐射的种类: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伽马射线。

2. 辐射的危害和防护: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和防护方法。

3. 放射性测量:测量放射线的强度和剂量。

4. 同位素和放射性定年:利用同位素的稳定性和放射性半衰期做年代测定。

5. 医学应用和核能利用:医学上的放射性应用和核能产生的利与弊。

总结:本文对大学原子物理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包括原子结构、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基础、原子核物理和辐射与放射性五个大点。

原子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原子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原子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准备高考物理考试时,原子物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原子结构、放射性衰变、核能和核辐射等内容,对于解答试题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原子物理考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带有负电荷,质量极小;质子带有正电荷,质量较大;中子不带电,质量与质子相近。

2.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属性。

3. 原子的电荷状态:正负电荷的数量相等时,原子呈中性;带有正电荷时,称为正离子;带有负电荷时,称为负离子。

二、放射性衰变1. 放射性衰变的概念:放射性衰变是指不稳定核自发地转变成稳定核的过程,伴随着放射性衰变产物的释放。

2. 放射性衰变的种类: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α衰变是指放射出α粒子,改变了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β衰变是指放射出β粒子,改变了核的质量数,但不改变原子序数;γ衰变是指放射出γ射线,不改变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

3. 放射性衰变的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诊疗、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如碘-131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辐射消毒灯可用于杀菌消毒等。

三、核能1. 核反应的能量变化:核反应中,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质量变化Δm对应的能量变化ΔE=Δmc²。

2. 核聚变和核裂变:核聚变是指轻核聚合成重核的过程,如太阳能的产生;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轻核的过程,如核电站的反应堆。

3. 核能的应用:核能可以用于发电、提供热能等,但同时也存在核废料处理和环境影响的问题,需要合理利用和管理。

四、核辐射1. 核辐射的定义:核辐射是指放射性核和高能粒子通过空气、物质等传播的现象。

2. 核辐射的种类:包括α粒子、β粒子、γ射线等。

α粒子带有正电荷,质量较大,穿透能力较弱;β粒子带有负电荷,质量比较小,穿透能力较强;γ射线为电磁辐射,穿透能力最强。

【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第五部分 原子物理

【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第五部分 原子物理

高中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第五部分原子物理一、核式结构和能级1.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⑴汤姆生原子模型:它发现电子,表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它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电子镶嵌在原子里。

⑵α散射实验: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绝大多数穿过后仍沿原方向运动,少数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

⑶核式结构学说: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⑷用核式结构学说解释α散射:因核很小,大多数α粒子(带正电)穿过原子时,离核较远,受到的库仑力很小,运动方向改变很小,由于核的电量大,质量大,极少数α粒与核十分接近时,所受库仑力很大,发生大角度偏转。

2.氢原子的能级结构⑴能级:原子在各状态的能量值。

①轨道量子化: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不连续的。

②能量状态量子化: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原子能量也是量子化的。

③基态和激发态: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基态,其他状态叫激发态。

电离:使电子摆脱它与原子核间库仑力的束缚。

原子电离后的能量比它处于各种状态时的能量都要高。

⑵光子的发射和吸收①跃迁:原子处于较高能级时自发地向较低能级变化的过程。

原子处于基态时最稳定。

②放出和吸收能量:原子从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时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原子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后从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

hν=E m-E n(m>n)原子在两个能级间跃迁,如果它是用吸收光子的方式进行,则只有光子的能量等于两个能级之差时才能进行,如用电子碰撞原子,则只要电子的动能大小或等于两个能级之差时都可能进行。

如果要使它电离,则只要光子或电子的能量大小或等于它此时的电离能都可以进行。

⑶用玻尔理论解释氢光谱:原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所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之差,由于它们的能级不连续,所辐射的光子能量也不连续,因此光谱上光波频率只有若干个分立的值。

按玻尔理论计算的氢光谱中谱线位置与实际观测结果符合。

(完整版)原子核物理知识点归纳详解

(完整版)原子核物理知识点归纳详解

(完整版)原子核物理知识点归纳详解原子核物理重点知识点第一章原子核的基本性质1、对核素、同位素、同位素丰度、同量异位素、同质异能素、镜像核等概念的理解。

(P2)核素:核内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以及特定能态的一种原子核或原子。

(P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质量数的核素所对应的原子。

(P2)同位素丰度: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

(P83)同质异能素:原子核的激发态寿命相当短暂,但一些激发态寿命较长,一般把寿命长于0.1s 激发态的核素称为同质异能素。

(P75)镜像核:质量数、核自旋、宇称均相等,而质子数和中子数互为相反的两个核。

2、影响原子核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P3~5)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比例;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奇偶性。

3、关于原子核半径的计算及单核子体积。

(P6)R =r 0A 1/3 fm r 0=1.20 fm 电荷半径:R =(1.20±0.30)A 1/3 fm 核力半径:R =(1.40±0.10)A 1/3 fm 通常核力半径>电荷半径单核子体积:A r R V 3033434ππ==4、核力的特点。

(P14)1.核力是短程强相互作用力;2.核力与核子电荷数无关;3.核力具有饱和性;4.核力在极短程内具有排斥芯;5.核力还与自旋有关。

5、关于原子核结合能、比结合能物理意义的理解。

(P8)结合能:),()1,0()()1,1(),(),(2A Z Z Z A Z c A Z m A ZB ?-?-+?=?= 表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释放的能量。

比结合能(平均结合能):A A Z B A Z /),(),(=ε原子核拆散成自由核子时外界对每个核子所做的最小平均功,或者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一个核子所释放的能量。

6、关于库仑势垒的理解和计算。

(P17)1.r>R ,核力为0,仅库仑斥力,入射粒子对于靶核势能V (r ),r →∞,V (r ) →0,粒子靠近靶核,r →R ,V (r )上升,靠近靶核边缘V (r )max ,势能曲线呈双曲线形,在靶核外围隆起,称为库仑势垒。

原子物理学知识要点总结

原子物理学知识要点总结

第四章碱金属原子
基本要求: (1)掌握碱金属光谱的4个谱线系(公式,参数物理含义)、光 谱项和光谱的规律。 (2)理解碱金属能级特点及其原因:原子实极化和轨道贯穿。 (3)掌握电子的自旋和轨道角动量及其产生的相应磁矩,掌握 自旋与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能,并利用相互作用能解释能级的分
裂。碱金属原子态符号: n 2s1Lj
对 l 0, j l 1 ,l 1 22
自旋-- 轨道运动相互作用能
原子的总能量 (不包括相对论修正):
En j En,l El,s
El,s :能级的精细结构
j 对一给定 n, 能级,即给定 En,l 但 E s 仍与 有关。
能量E由 n, l, j 三个量子数决定。
原子实的极化和轨道贯穿
原子实极化和价电子的轨道贯穿两种效应,使得碱 金属原子能级分裂,且都使得能量下降; 值小的 能级,下降较明显。
光谱项:
T

Z *2
R n2

R
(
n Z*
)2

R n*2
光谱项 : Tn R R
n*2 (n )2
n*

n Z*
<
n
l : 量子数亏损
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要发生大于90o的散射,需要与原子核多次碰撞,其几率 为10-2000!远小于实验测得的大角度散射几率1/8000 。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1911年提出:原子由带正电荷并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的 微小中心核以及绕核运行的电子所组成。
b

1
4
0
2Ze2 Mv2
ctg

2
……库仑散射公式。
散射角θ与瞄准距b 有关。

关于原子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原子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原子物理的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轨道是量子化的,即电子只能占据特定的能级。

这些能级又被称为原子的轨道,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能量。

根据波尔理论,原子轨道的能量级数由主量子数决定,而轨道的形状由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决定。

此外,每个轨道还有自旋量子数。

原子的轨道可以分为s、p、d、f等不同的子壳,每个子壳又可以分为不同的轨道。

2.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有着相同的质量,但是它们的电荷正负相反。

根据现代原子模型,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构成的。

原子核的直径大约只有10^-15米,而原子整体的直径则大约为10^-10米,因此原子核是原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子核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核子相互作用和核力。

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之间的作用力非常强大,能够保持原子核的稳定性。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它将所有已知的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在一张表格上。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使得化学家可以快速地找到元素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元素周期表以不断重复的周期性性质为基础,其中每个周期都代表一种化学行为规律。

原子序数自然地反映了元素的电子排布和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性质是由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的规律性所决定的,因此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和元素的性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4. 原子激发和原子能级当原子受到外部能量的激发时,其电子可能会跃迁到更高能级的轨道上,这种现象被称为原子的激发。

原子的激发能够产生出各种不同的现象,比如光子的辐射和吸收,原子光谱和激光等。

原子的能级结构是由原子内部的电子排布所决定的,不同的能级对应着不同的轨道和能量。

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一定的能量。

这些特定的能量级被称为原子的能级,它是原子物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与核物理知识归纳与实验探究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与核物理知识归纳与实验探究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与核物理知识归纳与实验探究【高三物理原子物理与核物理知识归纳与实验探究】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原子物理与核物理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原子物理与核物理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介绍一些实验探究的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阅读,希望能够加深对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的理解与应用。

一、原子物理知识归纳1.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电子以轨道的方式围绕核心运动。

2. 元素:每一种原子都有自己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序数,元素的性质由其原子序数决定。

元素具有周期性表现,根据化学元素周期表可以归纳不同元素的性质。

3. 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了原子的质量数。

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

4. 量子理论:量子理论解释了原子和分子的微观结构与性质,著名的量子理论有波尔模型和量子力学模型。

5. 原子光谱学:原子光谱学是研究原子光谱与原子结构之间关系的学科。

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都是重要的光谱学研究方法。

二、核物理知识归纳1. 原子核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中子数可以影响同位素的形成。

2. 核反应: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核反应可分为裂变和聚变两大类。

核反应在核能的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是指放射性核素自发发生核变换的过程,主要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等。

4. 核能的利用:核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核能的利用主要通过核反应堆实现,产生热能驱动发电机。

三、实验探究与应用1. 静电力与磁场的实验:通过使用射线偏转仪探究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受力的规律,验证电场、磁场的相关实验结论。

2. 洛仑兹力的实验:通过在强磁场中通过电流的导线,观察导线受到的洛仑兹力的效应,验证洛仑兹力的存在。

3. 辐射测量实验:使用放射性元素进行辐射测量实验,探究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规律以及核辐射的应用与影响。

高中物理原子物理宇宙复习

高中物理原子物理宇宙复习

高中物理原子物理宇宙复习一、协议关键信息1、复习范围:包括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相对论、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等知识点。

2、复习目标:熟练掌握相关概念、原理和公式,能够解决各类典型问题,提高物理思维能力和应试技巧。

3、复习资料:教材、课堂笔记、辅导书、历年真题等。

4、复习时间安排:每周具体时长用于复习,分配到每天的复习时间为具体时长。

5、复习方法:采用知识点梳理、例题分析、错题整理、模拟测试等多种方式。

6、评估方式:通过定期的小测验、章节测试和综合模拟考试来检验复习效果。

二、具体复习内容11 原子结构111 汤姆逊原子模型相关概念和特点。

局限性和被推翻的原因。

112 卢瑟福原子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核式结构模型的要点。

113 玻尔原子模型三条假设。

氢原子能级和跃迁规律。

12 原子核121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的发现。

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

12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的规律和方程。

半衰期的概念和计算。

123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质子、中子的发现方程。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13 波粒二象性131 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32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电磁波谱。

14 相对论141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14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同时的相对性。

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

15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151 大爆炸宇宙学宇宙大爆炸的证据。

宇宙的演化过程。

152 恒星的演化恒星的形成和发展。

恒星的归宿。

三、复习资料的使用1、教材是复习的基础,要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和例题,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2、课堂笔记是对教材的补充和深化,要结合笔记回顾老师讲解的重点和难点。

3、辅导书可以帮助拓宽知识面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但要选择质量较高、适合自己的辅导书。

4、历年真题是复习的重要参考,要认真分析真题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思路,总结答题技巧。

四、复习方法1、知识点梳理按照上述复习内容的大纲,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建立知识框架。

考研原子物理知识点浓缩

考研原子物理知识点浓缩

考研原子物理知识点浓缩原子物理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对象是原子及其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

在考研中,原子物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对于考试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本文将精选并浓缩原子物理的知识点,帮助考生在备考中事半功倍。

1. 原子结构- 原子模型:经典原子模型、卢瑟福散射实验、波尔模型- 原子核:质子、中子、核外电子- 基本粒子:夸克、轻子、玻色子- 相对论质量增加:E=mc²、质能关系2. 原子能级和谱线- 能级结构:主能级、子能级、轨道- 能级跃迁:吸收、发射、受激辐射- 能级图和谱线:巴尔末系列、帕邢系列、弗朗氏系列3. 原子光谱- 光谱概念:连续谱、线谱、带谱- 特征光谱:吸收光谱、发射光谱- 能级分析:微扰理论、选择定则4. 强电场和弱电场- 斯塔尔效应:斯塔尔效应的现象及其解释- 原子壳层结构:K壳、L壳、M壳5.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周期数、族数-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周期性表格法则、电子构型规律6. 原子束的干涉与衍射- 干涉与衍射概念:干涉、衍射、洛伦兹迈耳森干涉仪 - 戴维逊-革末实验:实验现象、电子波性7. 原子核的结构- 质子与中子:质子数、中子数、同位素- 质量数与原子核的稳定性:质量数、质量缺失、结合能 - 原子核衰变:α衰变、β衰变、伽马射线8. 原子核的物理性质- 核反应与核转变:核裂变、核聚变、放射性同位素- 核能的利用:核电站、核能的安全问题9. 原子核的谱线与辐射- γ射线:电磁波谱线、波长、频率- X射线:发射机制、波长、应用以上是考研原子物理的知识点浓缩,涵盖了原子结构、能级跃迁、光谱、强电场和弱电场、元素周期表、原子束的干涉与衍射、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的物理性质、原子核的谱线与辐射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这些知识点,并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和复习,以增加自己在考试中的竞争力。

希望本文能够对考生的复习工作有所帮助,祝愿大家考研顺利!。

初中原子物理知识点整理

初中原子物理知识点整理

初中原子物理知识点整理原子物理是初中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原子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知识点。

本文将综合整理初中阶段的原子物理相关知识,以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一领域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原子的基本构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围绕着原子核的核壳轨道上运动。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是由核壳轨道和能级共同构成的。

核壳轨道是电子运动的轨道,分为K、L、M、N等不同的壳。

而能级则表示了电子在原子中的能量状态。

能级从内到外分别记作1、2、3、4等,能级数越大,电子能量越高。

随着能级的增加,原子的壳层数也增加,不同壳层能容纳的最大电子数也不同。

K壳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L壳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M壳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依此类推。

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除了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我们还需要知道原子的性质。

原子的质量通过原子质量数来表示,原子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原子的电荷状态由原子的电子数决定。

如果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则原子是电中性的,没有电荷。

如果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原子带正电荷;如果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原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稳定性与其最外层电子的数量有关。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称为价电子,它们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原子会通过与其他原子的相互作用来完成最外层电子的配置,以达到稳定状态。

价电子数为8的原子被称为稳定的八个价电子规则。

在原子物理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需要我们了解。

其中包括元素周期表、原子核的结构、同位素和同系物等内容。

元素周期表是一张将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它能够清晰地显示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它占据了整个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

同位素指的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而同系物则指的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同位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汤姆逊实验
发现了真空放电管中阴极射线在电场,磁场中的偏转。测出了阴极射线的荷质比。
e 17.61010 C / kg 。阴极射线不是离子束,而是电子束。 m
单个电子的测量由密立根的油滴实验测得。
e 1.6021892 1019 C 。意义:电荷是量子化的,任何电荷只能是 e 的整数倍。
2.汤姆逊 电子模型 (葡萄干模型或西瓜模型)
h E En Em
3.角动量量子化假设 电子轨道运动的角动量是量子化的。
P n
h 2
玻尔模型可解释: 1.氢原子的大小
2.氢原子的能量
3.氢原子的光谱规律
玻尔理论成功之处:定态的概念,能量量子化,辐射频率法则,氢原子光谱五个线系的形成,
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没有脱离经典物理的框架,量子化条件的引入没有严密的数学证明,不能解释氢原
1 n2
),
m 1,2,3,; n m 1, m 2, m 3,
赖曼系(n= n 1) 巴耳末系(n= n=2) 帕邢系(n= n=3) 布喇开系(n= n=4) 普丰特系(n= n=5)
7.弗兰克—赫兹实验
原理:加速电子与处于基态的汞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使汞原子吸收电子转移的 4.9eV 的能 量跃迁到第一激发态。处第一激发态的汞原子返回基态时,发射 2500 埃的紫外光。 证明了:原子体系的内部能量是量子化的或者说是原子钟分立能级的存在。 除了光谱学方法之外,可以用其他方法证明原子中分立能级的存在。
8.粒子波动性的实验验证
1.戴维逊-革末实验 电子从晶体表面的反射,呈现波动的衍射特征 2.汤姆孙实验 电子透过晶体薄膜的透射现象 结论:电子具有波动性,其波长可用德布罗意波长描述。 1961 年由德国的约恩逊完成了电子的双缝实验。
补充:证明光具有粒子性的实验:光电效应实验,康普顿散射实验
9.黑体辐射实验
2.提供了一种材料分析的手段(测 Z) 不足:1.无法描述原子的稳定性
2.无法解释原子的同一性 3.无法解释原子的再生性 4.无法解释氢原子的光谱
5.玻尔氢原子模型
玻尔的三点假设:1.定态条件 2.频率条件
核外电子只处于一系列分立的轨道上,绕核转动 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不辐射电磁波。即原子处于一 系列的定态。 电子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之间跃迁,或者说电子可以在不同 的能级之间跃迁,并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或吸收能量。
由盖革-马斯顿用 粒子轰击原子(箔箱)
现象:大多数为小角度散射,散射角大于 90 ,概率很小。
分析假设:1.在散射过程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对 粒子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 2.只考虑原子中均匀分布的正电荷对 粒子的影响
结论:汤姆逊西瓜模型不正确
4.卢瑟福建立原子的核式模型(或行星模型)
模型要点:1.原子中正电荷集中于原子中心很小区域内 2.原子中的绝大部分质量也集中在这一区域内(原子核) 3.电子分布于核外
子光谱的强度、宽度等,无法全面地描述原子现象。
玻尔氢原子半径: rn
4
2
0
mee2
n2 Z
rn
a0
n2 Z
a0
4
2
0
mee2
为氢原子第一轨道半径
a0 0.53A
Vn 7
为精细结构常数
氢原子的能级: En
2 2mee4 (40 )2 h2
Z2 n2
氢原子的电离能= E E1 13.6ev
6.里德伯常量有关方程
1 为波数
RH
1 ( 22
1 n2
)
……………….里德伯方程
玻尔氢原子模型中里德伯常量的修正:
R
2 2mee4 (40 )2 h3c
RA
R
1
1 me
/
M
M:核质量
me :电子质量
R =1.0973731107 / m
RA 1.0967758107 / m
~
1
RH
(1 m2
d 2 b db
d 2 r sin rd / r2 2 sin d
d
D2 16
d sin4
………………….Rutherford
散射公式
2
多原子散射:
dn NAt d Ntd
n
A
此公式的计算
铂金箔,面积为 A,厚度为 t,单位体积原子数为 N
通过卢瑟福散射公式发现,最终有小角度入射发散的情况。 原因:小角度散射对应于较大的瞄准距离 b,此时入射的粒子距核较远,在粒子与核之间有 电子,而电子所带 r 的电荷对核的电场有屏蔽作用,即粒子所感受到的有效场要小。 方法:Rutherford 散射公式中的核电荷数 Z 应以有效核电荷数代替。 卢瑟福模型的评价:1.提供了一种分析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粒子散射,高能粒子散射
12.斯特恩-格拉赫实验
简述史特恩-盖拉赫实验的原理: 磁矩为 u 的磁体在非均匀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原子具有磁矩,包括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 所以原子在外加非均匀磁场中发生偏转
发现光谱的精细结构。
电子绕核运动,应存在磁相互作用。
库伦散射公式的推导: 假设:1 单次散射 2.只有库仑相互作用 3.核外电子作用忽略 4.靶核静止
b D cot 22
D e2 2Z 40 E
E
1 2
mv02
……………….库伦散射公式
卢瑟福散射公式的推导: 分析:1.库伦散射公式中的参数 b,实验无法直接测量,需用统计的方法去除 b
2.实验测量的结果为大量 粒子与大量靶原子的散射,故应该用统计的方法规律计算
模型建立:1.原子为电中性球体 2.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其中,电子嵌在其中 3.电子分布于其中一系列环上 4.电子在平衡位置做简谐振动
可解释:1.原子的电中性 2.原子的稳定性 3.原子的辐射性
可贵之处与意义:1.提出环的概念 2.环上只有有限个电子
3. 粒子散射实验(盖革-马斯顿实验)
粒子由放射元素产生,等效为氦核 He 。
黑体空腔中的光波,其能量只能取 =nhv 的形式,能量分立
10.光电效应实验
光电效应是光照射某些金属时能从表面释放出电子的效应。产生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由光电子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使电子逸出某种金属表面所需的功称为该种金属的逸出功。
11.康普顿散射实验
指 x 射线同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散射光中,一部分波长不变,另一部分波长变长。波长改变 量只与散射角度有关,与入射波长和物质无关。同一物质,不同角度的散射光强度比例不同。 在同一角度上,不同的元素散射光强度的比例不同,称作康普顿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