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西方文论

合集下载

西方文论课件ppt

西方文论课件ppt

CHAPTER 04
现代主义文论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代主义文论是20世纪初至中期的 主要文学理论思潮,它强调文学的创 新、实验和个体表达。
反传统
反对传统文学形式和规范,寻求新的 表达方式和结构。
形式主义
重视文学形式和语言,认为形式与内 容同等重要。
主观主义
强调个体经验和主观感受,认为文学 是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和评价标准。
崇尚理性
强调理性、秩序和规范,主张文学作 品应该符合普遍的道德和审美标准。
强调模仿
认为文学创作应该模仿古人的优秀作 品,追求完美的艺术形式。
代表人物与作品
代表人物
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等。
代表作品
《诗学》、《论诗》等。
对后世的影响
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古典主义文论为文艺复兴时期的 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推动了欧洲文学的复兴和发展 。
特点
浪漫主义文论主张文学作品的创造性 和个性,强调情感、想象和自然的美 ,反对理性主义和机械主义,重视个 人经验和直觉。
代表人物与作品
代表人物
威廉·布莱克、华兹华斯、雪莱、雨 果等。
代表作品
《抒情歌谣集》、《德国狂欢节》、 《浮士德》等。
对后世的影响
对现代主义文论的影响
浪漫主义文论为现代主义文论提供了重要的 思想基础,推动了文学批评和理论的变革。
现代主义文论对文学语言和形式 的探索,对后来的文学理论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CHAPTER 05
后现代主义文论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后现代主义文论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对现代主义的局限性和缺点提出了质疑,并试 图超越现代主义的理论框架。
特点

西方文论课件整理

西方文论课件整理

西方文论绪论一、什么是“西方”?有选择的地理概念,即欧洲、北美。

特定类型系统的文化概念,即发源于古希腊与古希伯来文明的欧洲文化。

“西方”的所指范围是近现代世界历史进程的遗留物;经济与政治的强权在思想文化上的优势地位的体现二、何谓“西方文论”?文论,亦称文艺理论,对文学艺术现象的性质、特征、效应及创作、欣赏、发展的规律加以探讨的学问。

“西方文论”:以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为历史线索,分析自古希腊至20世纪的各种主要学说,梳理其中的基本概念及其不同形态,总结西方文论的经验和规律,探寻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且更深入地把握西方文化的内在精神。

三、西方文论与西方文化西方文论的开端扎根于西方文化的源头“两希文明”西方文化中信仰与求知的精神特质为西方文论提供思想文化氛围西方社会文化的近现代转型都推动了西方文论的相应变化西方文论可以作为透视西方文化及其形态的一个途径四、西方文论的分期古典文论:古希腊~17世纪近代文论:18世纪~19世纪后期现代文论: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当代文论(后现代文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一部分古希腊文论一、古希腊社会文化概论地域时间跨度:前3000~前30政治体制生活方式普通人智者二、柏拉图生平经历重点:苏格拉底之死作品:对话《大希庇阿斯》、《伊安》、《斐多》、《会饮》、《国家》、《法律》等对话体思想家柏拉图思想的入口:理想国柏拉图文论思想的入口:理想国里不需要文艺为何需要理想国?——苏格拉底之死——求知与哲学王的统治为何理想国里不要文艺?——文艺与感性的天然关系——古希腊宗教信仰——感性对人的品质的败坏,一如文艺对国家正义的破坏柏拉图的文艺观文艺与现实的关系现实世界的实质:理式世界的仿制品伪真文艺的实质:现实世界的摹仿物更伪伪用摹仿来说明文艺与世界的关系,是古希腊人思考与表述的习惯。

理式(Idea)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存在;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又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现实世界按照理式世界的样子被创造;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真善美的统一,可以创造一切,即创世主,柏拉图称为“事物原型”、“绝对真理”;凡人只有抛弃感觉、依赖理智与领悟,方能领略理式世界之一端。

西方文论课件知识讲稿

西方文论课件知识讲稿

怀疑主义、相对主义、反基础主义、反本 质主义、反结构主义等。
核心思想
代表人物
后现代主义文论强调文本的独立性和自足 性,认为文本与作者、读者、世界的关系 是相对的,意义是多元的、不确定的。
德里达、福柯、德勒兹、加塔里等。
后现代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与思想
01
德里达
解构主义文论的创始人,认为语 言符号的意义是多元的、不确定 的,文本的意义也是多元的、不 确定的。他主张对文本进行“解 构”,即揭示文本中的矛盾和冲 突,打破原有的意义结构。
法国的布瓦洛、英国的德莱顿等。
思想
主张文学作品应追求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强调文学的教育功能和社会责任, 推崇古希腊罗马作家的创作原则和艺术标准。
古学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欧洲文学的规 范化和艺术化。
局限性
过于强调模仿和传统,束缚了文学的 创新和个性表达,忽视了文学的情感 和内在价值。
西方文论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西方文论经历了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现代 主义等不同阶段的发展。
详细描述
西方文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其发展 过程中经历了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现代主 义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观点和代表 人物,如古典主义的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 比亚、启蒙运动时期的卢梭以及现代主义的卡夫卡等。 这些理论观点和代表人物对西方文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西方文论课件知识讲稿
目录
• 西方文论概述 • 古典主义文论 • 浪漫主义文论 • 现实主义文论 • 现代主义文论 • 后现代主义文论
01 西方文论概述
西方文论的定义与特点
要点一
总结词
西方文论是关于西方文学的理论研究,具有多元性、历史 性和批判性的特点。

西方文论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论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论知识点总结一、西方文论的概念与起源1.1 西方文论概念西方文论(Western Literary Theory)是指西方文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对象包括文学的产生、形式、内容、风格、流派、主题、意义等方面。

西方文论旨在通过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揭示文学艺术的内在规律和历史变迁,探寻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

1.2 西方文论的起源西方文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学哲学思想的萌芽。

古希腊的文艺批评家如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等人,关于文学的审美规范、创作技巧和审美功能的思考,为西方文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文学批评活动,如维特鲁威、蓬塔诺等人提出了一些与西方文论相关的理论观点,为文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西方文论的发展与演变2.1 古典主义文论古典主义文论是指欧洲17世纪至18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批评思潮。

古典主义文学批评主张在文学创作中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和传统,追求规范化、经典化和理性化,通过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学作品的模仿和借鉴,强调文学作品的规则性和完美性。

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柯尼耶、英国的杜费等。

2.2 浪漫主义文论浪漫主义文论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

浪漫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文学创作中的个性化、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追求文学作品的奇特、唯美和非理性特质。

浪漫主义文论强调文学作品与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审美感受的融合,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

代表性人物有德国的施莱格尔兄弟、英国的科尔里奇等。

2.3 现实主义文论现实主义文论盛行于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

现实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文学作品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追求作品的真实、自然和精确,强调作品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现实主义文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客观性和客观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表现。

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米约、英国的伦斯特、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2.4 后现代主义文论后现代主义文论兴起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国家。

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主张超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二元对立,批判现代化的理性主义和真理寻求,追求个体化、异质化和多元化,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完整word)西方文论课件

(完整word)西方文论课件

古罗马古典主义文论关于古罗马:公元前753年,罗慕洛在台伯河畔建立了罗马城,开创了古罗马的王政时代;至公元476年,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在日尔曼民族铁骑的逼迫下退位,古罗马时期宣告结束.罗马是一个很奇特的国家,其军事实力相当强大,由于集体主义和尚武精神的存在,全盛时期的罗马帝国的版图横跨了亚欧大陆;在政治上罗马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民主的民族国家;但罗马的文化却是一个纯粹的舶来品,几乎全部脱胎于古希腊。

古罗马的文艺创作情况:古罗马奴隶制的全盛时期:罗马神话是把罗马神的名字和古希腊神话的内容结合起来形成的;罗马的第一位诗人安德罗尼库斯是俘虏的希腊奴隶;罗马史上重要的剧作家-—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的作品也是模仿希腊米南德的新喜剧。

罗马共和时期的黄金时代: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的创作都是从古希腊的神话、史诗、抒情诗中汲取养分,进行改造和创新的。

第一节贺拉斯及其《诗艺》贺拉斯是奥古斯都的宫廷诗人,也是古典主义的奠基人.《诗艺》是西方诗人谈诗的第一部著作,是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一个模仿,提出了罗马帝国的文艺法则,其主要观点包括:1、古典主义原则--从总的方向上为罗马文艺立法承袭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提出文艺模仿古典的原则,主张全面向古希腊的艺术家学习,创造表现罗马奴隶主上流社会人物的军功伟业和高贵性,创造无愧于罗马大帝国的光辉艺术。

题材上要求既要从荷马史诗中取材,又要描写罗马祖先的光辉业绩;语言上既主张向古希腊的诗人学习,又鼓励诗人敢于创新。

2、理性主义倾向——从目标上为罗马文艺立法贺拉斯说:“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

”A 承认诗人的天才有天资的因素,更强调苦学和训练B 认为诗人应该从古希腊哲学家那里吸取思想材料,要有对国家、对朋友尽责的道德感,要懂关于元老、法官的职责及战场上将领的作用等知识,他才能正确的进行文艺创作--指出艺术模仿生活是通过作家主体判断的模仿,揭示了主体创作的重要作用3、艺术创作的“合式”原则——从内容到形式上为罗马文艺立法合式:要求在艺术上做到协调一致、妥帖得体,恰到好处,叫人感到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第2讲,西方文论

第2讲,西方文论

第一、本体论批评
•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 兰瑟姆的本体论批评 • 维姆萨特与比尔兹利的《意图谬误》、《情感 谬误》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depersonalization)
诗不是放纵感情, 而是逃避感情,不是 表现个性,而是逃避 个性。
《传统与个人才能》
• 整个文学是个有机整体每一部具体的作品也是一个有机整体文 学家受到文学传统的深刻影响,不可能脱离文学传统而真正具 有个性 • 文学家应当消灭个性。 “艺术家的过程就是不停的自我牺牲,持续的个性泯灭。” “艺术家越高明,他个人的情感和创作的大脑之间分离得就越 彻底”。 “在氧气和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的过程中,白金作 为催化剂,既不可或缺又本身不受任何影响。诗人创作时他的 思想犹如白金,既是创作的源泉又不介入作品中去。” • 非个人化还应当逃避文学家个人的情感。诗和其它文学作品是 表现情感的, “这种感情只活在诗里,而不存在于诗人的经历中。艺术的感 情是非个人的。”
俄国形式主义
时间: • 1915-1930 两个中心: • 莫斯科语言学学会 • 诗歌语言研究会 (奥波亚兹) 历史沿革: 俄国形式主义——捷克布拉格学派——法国结 构主义
两个重要代表人物
罗曼· 雅各布森 1896-1982
Viktor Shklovsky 1893-1984
文学性(literariness)
• 诗歌语言VS.实用语言 用新的术语置换西方传统文论中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 材料和手法 故事和情节 彻底颠覆了西方传统文论中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 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是形式的艺术。第一、内容不能 决定形式,内容不能创造形式;第二、形式有不受内 容支配的独立自主性;第三、形式可以决定内容,创 造内容。内容是形式的内容。

西方文论 自考复习

西方文论 自考复习

【第一讲】前柏拉图美学思想——从毕达哥拉斯到苏格拉底(约前6世纪到前5世纪)一、西方古代文明三大形态(一)希腊文明:工商业社会,城邦制,哲学发达(从米利都学派到智慧王朝),文艺以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为特点。

(二)希腊化文明:经济形态介于前后两者之间,王国制,科学发达(亚历山大里亚),文艺上缺乏创新。

(三)罗马文明:农业社会,共和制和帝国制,政治学发达(罗马法),文艺在共和向帝国转型时出现黄金时代。

二、美学上的三大流派(一)美的客观说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自然美学,主张“美在和谐”。

(二)美的主客观统一说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人的艺术美学,主张“模仿自然”。

(三)美的主观说苏格拉底的伦理美学,主张“美即功利”。

三、自然美学创始者毕达哥拉斯(约前580-约500),其学派综合了哲学、宗教和政治,该学派自创立起到公元4世纪一直很活跃,其贡献主要在数学方面(如几何学中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黄金分割比例等)。

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宇宙的基元,整个宇宙是由数组成的,没有数就没有宇宙,这一观点又被称为唯数论。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思想即建立在唯数论的基础上,认为:(一)音乐的美在于数的和谐。

毕氏本人发现音乐的质的差别是由发音体的量即频率的差别所决定的,认为最和谐的音调的频率的比例是1:2:3:4,3:2的五音度和4:3的四音度比不上2:1的八音度,看中4和10。

(二)宇宙中存在天体音乐。

毕氏认为天体音乐跟天体运动的速度和天体之间的距离都有关系,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在天体音乐上是全音程,从月球到水星是半音程,普通人之所以听不到天体音乐是因为“大音希声”,不少后世科学家如克普勒认同其观点。

(三)音乐有净化灵魂的功用。

毕氏认为人间音乐是模仿天体音乐的,人的心灵对应于外部的大宇宙乃是一小宇宙,大小宇宙之间是同类相应的,因此人间音乐之于人类同天体音乐之于大宇宙。

四、艺术美学古希腊人对艺术的认识经历了从神话式的观点到散文式的观点的转变。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第二章英美新批评文论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第二章英美新批评文论

第二章英美新批评文论一、发展概述新批评( TheNewCriticism ) 是关注文学文本主体的形式主义批评,认为文学的本体即作品, 文学研究应以作品为中心, 对作品的语言、构成、意象等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

新批评20 世纪在英美流行,一度在文学研究中占统治地位。

大致讲,新批评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 年代,英国的T. S. 艾略特、I.A. 理查兹和威廉?燕卜荪以及美国的约翰?克罗?兰瑟姆和艾伦?泰特等人,开始提出一些新批评的基本观点并付诸实践。

30 年代和40 年代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认同并支持新批评这种形式主义的人大量增加,新批评的观点迅速扩展,直接影响到文学期刊、大学教学和课程设置。

主要代表人物除上述五人外,还有R. P. 布莱克默、科林斯?布鲁克斯、雷内?韦勒克和W. K. 韦姆萨特等。

第三个阶段从40 年代末延续到50 年代后期,这一时期新批评占据了主流地位,形成了制度化的批评模式,失去了“革命的”气息,批评家的著作大多阐述新批评的原则而缺乏创新。

到50 年代末,新批评失去了它的生命力,虽然在大学教学中仍被应用,但许多人认为它已经过时,开始以新的理论观念对它进行批判和超越。

新批评与俄国形式主义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目的都是探讨独特的文学性所在,都否认后期浪漫主义诗学中“软弱的” 精神性,一味主张经验主义阅读方式。

但新批评与俄国形式主义又有许多不同,它有自身的特性。

布鲁克斯把新批评的特征概括为五点:(1) 把文学批评从渊源研究中分离出来,使其脱离社会背景、思想史、政治和社会效果,寻求不考虑“外在”因素的纯文学批评,只集中注意文学客体本身;(2) 集中探讨作品的结构,不考虑作者的思想或读者的反应;(3) 主张一种“有机统一”的文学理论,不赞成形式和内容划分的二元论观念,强调探讨作品中词语与整个作品语境的关系,认为每个词对独特的语境都有一致性。

正如韦姆萨特所指出的, 诗具有客观的特性, 因为它有一种“通过内部区分的形式和对各不同部分的调和而确立的意义的完整性” 。

西方文论第二讲 柏拉图课件

西方文论第二讲 柏拉图课件

PPT学习交流
11
• 三、柏拉图的摹仿说:理式摹仿论
• “理式摹仿论”是一直被质疑和批判的。 • 柏拉图的三个世界: • 理式世界——现实世界——摹仿艺术的世界
PPT学习交流
12
• “床喻”:
• 床有三种:
• 神制造的:床的理式(床之所以为床的原因和根 据)
• 木匠制造的:现实中的床 • 画家制造的:画中的床
PPT学习交流
19
• 早期灵感说产生的原因: • (1)文艺创作繁盛,人们希望探索创作的奥秘; • (2)希腊神话成为揭示创作根源的一个根据。
• 艺术家就是这样的外形制造者。
PPT学习交流
15
• 柏拉图:“摹仿”的艺术是一种“欺骗性外观的 制造”。
• “他如果对于所摹仿的事物有真知识,他就不愿 摹仿它们,宁愿制造它们,留下许多丰功伟绩, 供后世人纪念。他会宁愿做诗人所歌颂的英雄, 不愿做歌颂英雄的诗人”
PPT学习交流
16
• 柏拉图摹仿说的根源:
• 第二讲 柏拉图文艺思想
• 一、柏拉图生平
• 柏拉图(公元前427一前347) •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 • 涉及文艺学美学的著作主要有:《大希庇阿斯》、
《会饮》》、《伊安》、《斐德若》、 《法律》 《理想国》卷十等篇。 • 柏拉图著作:对话体的典范。
PPT学习交流
1
• 二、“美是什么”——美是理式
• 1、“美是什么”问题的提出。
• 2、希庇阿斯的回答和苏格拉底的辩驳:
• (1)美不等于美的东西;
• (2)美与质料与形式相关,但不决定于质料 和形式;
• (3)美与物质上的满足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 上的满足相关,但不决定于满足;

《西方文论全》课件

《西方文论全》课件
了解流派作家对内心世界 的描绘和独特写作手法。
3 意象主义
探讨意象主义者对色彩、 形象和感官的追求。
后现代文论
语言游戏
后现代主义文学对语言的颠覆和重构。
身份、认同与差异
探讨后现代作品中身份认同问题的复杂性。
超验主义
了解超验主义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表现和意义。
女性主义文论
弗吉尼亚·伍尔芙
了解伍尔芙对女性写作和女性主 体性的思考。
介绍结构主义、形式主义等重要学派。
3
研究方法
探讨文论研究的方法论和研究工具。
经典文论
亚里士多德
了解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和对 戏剧的贡献。
柏拉图
感受柏拉图对诗歌的哲学观点和 教育功能的思考。
康德
探究康德对审美理论的影响和独 特见解。
现代主义文论
1 艺术的革新
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学观念 的颠覆和创新。
2 心理意识流
西蒙娜·德·波伏娃
感受德·波伏娃关于女性解放和社 会性别问题的深入思考。
贝尔·胡克斯
探讨胡克斯对种族和性别的交叉 分析。
海外中国文论
美国文论
介绍美国学者对中国文学的研 究和贡献。
欧洲文论
了解欧洲学者对中国文学的视 角和研究方法。
亚洲文论
探究亚洲地区的学者如何理解 和阐释中国文学。
小组讨论
在小组中分享你对《西方文论全》的理解和见解,并与他人交流和讨论。
《西方文论全》PPT课件
通过这份PPT课件,我们将一同探索《西方文论全》这本经典著作,揭开西方 文论的神秘面纱,全面了解其概述、经典文论、现代主义文论、后现代文论 等内容。
前言
西方文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对文学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介绍。

西方文论第二讲 柏拉图

西方文论第二讲 柏拉图

精选完整ppt课件
13
理式→现实→文艺
本体←摹仿←摹仿
本体←影子←影子
文艺是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 文艺跟自然(真理)隔了三层。
精选完整ppt课件
14
“镜喻”
拿一面镜子四方八面地旋转,你就马 上造出太阳,星辰,大地,你自己, 其他动物,器具,草木 。
这样制造出的其实只是“外形”,不 是“实体” 。
精选完整ppt课件
5
“洞喻”:
精选完整ppt课件
6
精选完整ppt课件
7
“如果真的发生如下的事情:其中有一人被 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站了起来,转头环视, 走动,抬头看望火光,你认为这时他会怎样呢? 他在做这些动作时会感觉痛苦的,并且,由于 眼花潦乱,他无法看见那些他原来只看见其阴 影的实物。如果有人告诉他,说他过去惯常看 到的全然是虚假,如今他由于被扭向了比较真 实的器物,比较地接近了实在,所见比较真实 了,你认为他听了这话会说些什么呢?如果再 有人把墙头上过去的每一器物指给他看,并且 逼他说出那是些什么,你不认为,这时他会不 知说什么是好,并且认为他过去所看到的阴影 比现在所看到的实物更真实吗?”
精选完整ppt课件
28
上述两段话的意思:
第一,在灵感作用下诗人可以进入“神飞 色舞”(迷狂)的创作状态;
诗歌的创作是离不开激情和想象的,不进 入类似“迷狂”的精神状态,就无法创作 那种激情澎湃、“思接千载”、“视通万 里”的优秀作品。
精选完整ppt课件
29
第二,真正的诗歌创作无法在理智状态下 进行。
精选完整ppt课件
27
此外还有第三种迷狂,是由诗神凭附而来 的。它凭附到一个温柔贞洁的心灵,感发 它,引它到兴高采烈神飞色舞的境界,流 露于各种诗歌,颂赞古代英雄的丰功伟绩, 垂为后世的教训。若是没有这种诗神的迷 狂,无论谁去敲诗歌的门,他和他的作品 都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尽管他自己妄想 单凭诗的艺术就可以成为一个诗人。他的 神智清醒的诗遇到迷狂的诗就黯然无光了。

西方文论课件

西方文论课件

第一章:绪论——西方文论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西方文论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

文学理论的历史就是人们的文学观念的演进史。

文学活动包括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即对于文学作品的评论、文艺思潮的研究等。

批评和研究的展开不能离开特定的文学观。

即批评的标准。

历史上不同时期、人们的不同的文学观念,就成为文论的历史。

我们这里要研究的是西方人文学观念的演进史。

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与七个不同历史时期。

一、先看两个阶段的情况两个大的阶段即传统西方文论和现代西方文论。

这个分界线基本上在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约在1890—1915年之间)。

其依据是欧美文学家、文学理论家对现代主义文学和传统文学的界线的划分(见袁可嘉《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

西方传统文论与现代文论相比较,特点是非常鲜明的:传统文论早期的摹仿说、实用说(即古典主义,如古罗马贺拉斯、十八世纪英国批评家菲利普·悉尼、理查德·赫德、塞缪尔·约翰逊等),后来的表现说(即浪漫主义)、再现说(即现实主义),无论是强调作品表现的对象,还是重视表现的主体作者,都是旨在探讨文学究竟是什么,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即本质论文学观。

而现代西方文论,尤其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俄国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把研究的对象转向作品本身,旨在研究文学文本,强调文学研究与社会(读者感受)和作家(作者意图)没有关系,即本体论文学观(也就是客观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对于文学研究影响的结果是,批评家和理论家在研究文学作品的同时,开始关注读者的接受问题,到六、七十年代随着解释学和接受美学理论的出现,文学研究的重心彻底由文本转向读者接受,出现了接受论文学观。

这是从问题的实质上看两阶段文论的特点。

另外,从传统文论与现代文论发展态势上看,特点也格外突出。

传统文论的兴起和发展都比较缓慢,一种文论思潮和观点一般会成为一个时期的主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现代文论的发展态势是流派多,更迭快,各流派之间是既有对立和矛盾,又有借鉴和影响,一种文论思想成为主流的时间很短,一个文论家会同时成为两个或多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一个流派中也会容纳几个流派的文论家。

西方文论_精品文档

西方文论_精品文档

西方文论论西方文论史上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理论的不同侧重摘要:流传于以欧洲为主兼及北美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即西方文论,它以西方哲学为基础,通过西方美学,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纵观西方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线索和脉络可以大致分成为“四大时期”,每一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理论主导和侧重。

不同时期的文学理论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理论的焦点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然而文学活动四要素却始终贯穿于其中并主导着文学理论的发展推进。

关键词:西方文论四要素发展分期侧重西方文论是一个与东方文论相对的概论,指的是以欧洲为主体的、包括北美的广大地区的文学艺术理论,一般说来是以西方哲学为基础,通过西方美学与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M。

H。

艾布拉姆斯(M.H.Abram)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这种对文学活动的分法为人们普遍接受。

而统观西方文论史,文学理论的不同时期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理论的焦点侧重也是随着时代的的变化而变化。

一、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及其关系(3)作品,作为显示世界的“镜”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灯”,作为作家的创造物和读物的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家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示,又是读者接受的对象。

二、西方文论史的发展分期西方文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线索和脉络可以大致分成为“四大时期”:(一)古典主义文论时期,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神学神秘主义文论。

这一时期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是公元前6世纪,公元14世纪;(二)近代文论时期:大致是公元15世纪,公元19世纪后期。

包括文艺复兴人文主义、17世纪新古典主义、18世纪启蒙主义文论、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论和19世纪40,60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文论。

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
柏拉图文论中另一个可注意的内容是他关于灵 感的论述。 柏拉图的灵感说其实是“迷狂”说。 所谓迷狂,即人陷入一种不清醒的、非理性的、 无意识的高度兴奋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会产生出清 醒状态中无法产生的奇迹。柏拉图认为,迷狂也是 神灵感召的结果。 在《斐德诺篇》中,柏拉图讨论了四种迷狂, 其中第三种就是诗神凭附。(诗神凭附前面已提到 过)。这也就是柏拉图的灵感论。
由此可见,柏拉图也并不是要彻底否定文艺, 他只是觉得现有的作品不符合他的要求。柏拉图非 常赞赏合乎其要求的文艺作品:
‚至于另外一类文章却是可以给人教益的, 而且以给人教益为目标的,其实就是把真善 美的东西写到读者心灵里去,只有这类文章 才可以达 到 清晰 完 美 , 也 才值得写 , 值 得 读‛。(斐德诺篇)(p174)
第一讲 柏拉图的文论与美学
一、生平与著述
柏拉图(前427?——前 347)出身于雅典贵族,原 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 (Aristokles),后来因为他 强壮的身躯而被称为柏拉图 (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 “平坦、宽阔”等意思)。
有说柏拉图这个名字是来 自他流畅宽广(platutês)的 口才、 或因为他拥有宽广的 前额。
后来柏拉图又提出美是有用,美是善,美是 起于听觉和视觉的快感,美是有益的快感等 等与希庇阿斯讨论,又都一一作了否决。最 后,柏拉图慨叹:‚美是难的 ‛。
(二)、柏拉图美论的意义
1、在美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区分了美的现 象与美的本质,并把研讨的目光锁定在对美 的本质(即美本身)的探究上,这一思路影 响后世美学两千多年。
也正因为其重视文艺的社会作用、教育 作用,柏拉图也希望能产生一种能符合他理 想的,以善为先的诗歌。他提出了一个允许 诗人回来的条件,就是要能证明诗人:‚不 仅能引起快感,而且对于国家和人生都有效 用‛(卷十)。‚他们的作品须对于我们有益, 须只摹仿好人的言行 ‛(卷二、三)。 他的学 生亚里士多德后来在《诗学》中对此进行了 论说。

西方文论2精选全文

西方文论2精选全文
—《伊安篇》
(1)“灵感”的基本含义
“灵感说”在古希腊早已有之,不是柏拉图的 发明。荷马在两大史诗的开头呼唤诗神的启示, 酒神祭者和女祭司在迷狂状态中宣示阿波罗的神 谕,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迷狂”现象,人们都誉 之为“灵感”。因此,在古希腊时期,“灵感” 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神灵附体 ”、“神灵感发”。
(二)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氏族社会进一 步解体,奴隶制城邦逐渐形成的时期,历史上称“大移民时 代”。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三)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初:希腊奴隶制发展的 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 是戏剧和文艺理论。
(四)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2世纪:古希腊文学发展的最 后一个时期,史称“希腊化”时代,文学上主要的成就是新 喜剧和田园诗。
柏拉图认为,“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这个“自 然”是以“理式”为蓝本的“自然”,“理式”是第 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只是“理式 ”的“摹本”和“影子”。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 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 质”。
在《理想国》第十卷中,柏拉图以床为例说明 他的理论。他认为,有三种床:第一种是‘床之所以 为床’的床的‘理式’;第二种是木匠依床的理式 造出来的个别的床;第三种是画家依木匠造出的个 别的床画出来的床。在三种床中,‘理式’的床是 ‘本然的真实体’。它只有一个,不生不灭,永恒 不变,是其他两种床的依据。木匠是依‘理式’的 床创造床的,因为要受到时间、空间、材料和形式 的限制,这种‘床’是个别的,它没有普遍性和永 恒性,因为它制造的床不是真实体,而是近似真实 体的东西。画家绘画的床又是摹仿木匠个别的床画 成的。它摹仿的只是外形或影像,没有固定的形式 ,更不能表现床的本质。因此,他把画家叫做‘模 仿者’或‘影像制造者’。柏拉图认为诗人和画家 一样,也是这样的摹仿者。

西方文论第一章第二讲柏亚

西方文论第一章第二讲柏亚

艺术家的地位
所以艺术品是“摹本的摹本”, “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了 三层”。在他心目中有三种世界: 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 后者与前者是依存关系。
因此,他对诗人、艺术家极为反 感。把摹仿现实的诗人、艺术家 列为九等人中的第六等,摆在医 卜星象家之下。
在他看来,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 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 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 (本质)。

点西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பைடு நூலகம்
柏 拉 图 与 亚 里 士
方 文 学 理 论 专 题


427 347

柏 拉 图 ( 公 元 前
- 前


求 学 于 苏 格 拉 底

各 国 漫 游

雅 典 学 园

《 斐 立 布 斯 》 和 《 法 律 篇 》 等 著 作
柏 拉 图
理式论摹仿说

“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 系的理论基石。
柏拉图是第一个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如何确定 为审查文艺第一标准的人,是第一个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 政治的人。他懂诗却为了政治理想不得不牺牲前者,这是他的悲剧。
柏拉图的灵感说
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 本含义是“神助”、“灵 启”、“陶醉”、“迷狂”
等。原意是“神灵的附 体”,“神灵感发”,柏 拉图是古希腊灵感说之集 大成者,沿用“灵感”本 义,将之运用于文艺创作 和欣赏方面,认为艺术家 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 关键是他是否能获得灵感。
悲剧的效果与情节
他认为这种效果是由悲剧的情节安排引起的, 为此,他要求诗人在事件安排上要做到三个 “不应”:第一,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 境,第二,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第 三,不应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为逆境。因此, 悲剧“完美的布局应是单一的布局”——有 缺点或错误的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

西方文论教案

西方文论教案

西方文论教案前言西方文论呈现的方式大体有三种:一种是在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宗教家、美学家的著作中包含着的文学理论。

第二种是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他们的文学见解。

第三种是19世纪以后才有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论著。

西方文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后现代四个阶段,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也可以分为古代文论、近代文论、现代文论的后现代文论四个历史阶段: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学习西方文论应注意影响西方文论发展的以下几种因素:第一,注意西方文学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与文艺理论发展变化的关系。

第二,注意西方社会生活的演变,特别是政治生活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三,注意哲学思潮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四,注意基督教神学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五,注意语言学、符号学的发展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六,注意西方文论研究重点的转移和自身范畴的演变,文学艺术理论是在文艺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受政治、哲学等条件的影响而发展的。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一.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约前500)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之一,主要贡献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美学等方面。

其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认为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整个天体就体现着一种数的和谐。

西方文论课件2

西方文论课件2

西方文论课件2西方文论第一章:古希腊文艺与希腊三贤一、古希腊文论综述怎样看待古希腊文话中“神”的观念?二、柏拉图(一)苏格拉底1、生平概述(前470年―前399年)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2、学说特色:(1)神秘主义色彩:他指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存活、发展和吞噬都就是神精心安排的,神就是世界的支配。

苏格拉底指出所有的一切都是神缔造与精心安排的,彰显了神的智能与目的。

(2)心灵的转为: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就是什么,世界就是由什么形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作“自然哲学”。

苏格拉底则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为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例如什么就是正义,什么就是非正义;什么就是坚强,什么就是多疑;什么就是正直,什么就是伪善;什么就是智慧,科学知识就是怎样单单的;具备什么品质的人才能够环境治理不好国家,治国人才必须如何培育等等。

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

他为哲学研究缔造了一个代莱领域,并使哲学“从天上返回了人间”,(3)寻求事物的普遍意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

-1-(二)柏拉图1、生平概述(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了不起的哲学家,也就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了不起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就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西方文论课程

西方文论课程

西方文论课程西方文论课程是一门研究西方文学理论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掌握相关的批评理论和方法。

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不同流派的文论观点以及对经典作品的批评分析等。

一、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和解读的活动。

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是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西方文论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不同的文学批评理论,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这些理论会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探讨其背后的思想和意义。

二、不同流派的文论观点西方文论课程还会介绍不同流派的文论观点,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观点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这些观点,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思潮和审美趣味。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对不同流派的比较和分析,探讨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普遍性。

三、对经典作品的批评分析西方文论课程还会以经典作品为案例,进行批评分析。

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深入研究和解读,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和技巧,如人物分析、情节分析、象征分析等。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作品,发现其中的细节和深层意义。

四、相关研究领域和理论西方文论课程还会介绍一些与文学批评相关的研究领域和理论,如文化研究、性别研究、后殖民理论等。

这些理论和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分析文学作品,探讨其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通过学习西方文论课程,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水平。

同时,他们还可以学习到西方文论的研究方法和技巧,为将来从事文学研究或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方文论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文学理论课程,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学的发展和演变,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探讨其背后的思想和意义,并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本体论批评
•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 兰瑟姆的本体论批评 • 维姆萨特与比尔兹利的《意图谬误》、《情感 谬误》
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depersonalization)
诗不是放纵感情, 而是逃避感情,不是 表现个性,而是逃避 个性。
《传统与个人才能》
• 整个文学是个有机整体每一部具体的作品也是一个有机整体文 学家受到文学传统的深刻影响,不可能脱离文学传统而真正具 有个性 • 文学家应当消灭个性。 “艺术家的过程就是不停的自我牺牲,持续的个性泯灭。” “艺术家越高明,他个人的情感和创作的大脑之间分离得就越 彻底”。 “在氧气和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的过程中,白金作 为催化剂,既不可或缺又本身不受任何影响。诗人创作时他的 思想犹如白金,既是创作的源泉又不介入作品中去。” • 非个人化还应当逃避文学家个人的情感。诗和其它文学作品是 表现情感的, “这种感情只活在诗里,而不存在于诗人的经历中。艺术的感 情是非个人的。”
• 新批评是英美现代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 之一,它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英国发端,三 十年代在美国形成,并于四五十年代在美国蔚 成大势。五十年代后期,新批评渐趋衰落,但 新批评提倡和实践的立足文本的语义分析仍不 失为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当今的文学 批评尤其是诗歌批评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 “新批评”一词,源于美国文艺批评家兰色姆 1941年出版的《新批评》一书,但这一流派的 起源则可追溯到艾略特和瑞查兹。 • 新批评强调对文本的本体研究,因而又被称为 “文本批评”“本体论批评”。
René Wellek 雷内· 韦勒克 (1903-1995) 倡导“内部研究”
奥斯汀· 沃伦(Austin Warren) (1899- 1986), 美国文学评论家 ,作家,教授英语。 他与雷纳· 韦勒克(Rene Wellek)合 著了《文学理论》1949
理论主张
• 第一、倡导本体论批评。 • 第二、主张具体的内部研究方法——细读 (close-reading)。 • 第三、在文学史、文艺批评和文学理论三 者结合的基础上再提作品的内部研究。
两个重要代表人物
罗曼· 雅各布森 1896-1982
Viktor Shklovsky 1893-1984
文学性(literariness)
• 文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即那个使特定的作 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雅各布森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 “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感觉到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 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艺术的目的是提供作为 视觉而不是作为识别的事物的感觉;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 “陌生化”手法,是使形式变得模糊、增加感觉的难度与时 间的手法,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就 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创造成功 的东西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 ——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技巧的艺术》
西方文论的四个历史阶段:
1) 古典文论 2)近代文论 3)现代文论
4)后现代文论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主要涉及现代文论及后现代文论。
艾布拉姆斯(M. H. Abrams)
作家、作品、世界和读者四要素: • 1. 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 2.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 3.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 4.作品与作品的关系
/wiki/New_Criticism
• New Criticism was a movement in literary theory that dominated American literary criticism in the middle decades of the 20th century. It emphasized close reading, particularly of poetry, to discover how a work of literature functioned as a self-contained独立的 , selfreferential自我指涉 aesthetic object美学客体. • New Criticism developed in the 1920s–30s and peaked in the 1940s–50s. The movement is named after John Crowe Ransom's 1941 book The New Criticism. • New Critics focused on the text of a work of literature and tried to exclude the reader's response, the author's intentio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and moralistic bias from their analysis.
G1.理论奠基者
T.S. Eliot,1888-1965 英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诗人。 生于美国,1927年加入英国籍。 1948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 《荒原》 (1922) 、 《四个四重奏》 。 在《传统与个人才能》(1917) 中,提出“非个人化理论” , 强调批评应该从作家转向作品, 从诗人转向诗本身。这一论点 构成了新批评文论的基石 。
语义细读:英美新批评 Anglo-American New Criticism
• • • •
Lecture 2 Sep.20, 2012 Grade 2009 By Zhang Yaqiong
• 一、复习 • 二、新批评概述 • 三、理论主张 本体论批评 细读法(close-reading) 语境理论 复义(含混) 悖论 反讽 隐喻 张力 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 • 四、评论
评价
• 俄国形式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对传统文 学批评的反拨而登上文学论坛的。布拉格学派是 对其的继承和发展。 • 其最大贡献在于始终坚持文学是一个特殊的领域, 力图揭示文学的内部构造和发展的特殊规律。它 提出的“陌生化”、“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 别”、“文学性”等概念,极大丰富了西方文论 的资源。 • 但它过分夸大了艺术形式的作用,用形式来规定 文艺的本质。此外还把语言学研究在文艺学中的 运用推向极端。
I.A. Richards,1893-1980 英国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和诗 人。任教于剑桥大学,美国的 哈弗大学,1930年曾在清华大 学讲学。《 文学批评原理》 (1924)他引进语义学的方法 使人们把注意力移向语言,为 新批评提供方法论基础 。
G2.南方批评学派 (The Southern Critics)
G2.南方批评学派:兰瑟姆及其弟子
Allen Tate艾伦· 退特 1899-1979 “张力论” Cleanth Brooks
John Crowe Ransom 兰瑟姆 1888-1974
“本体批评”
布鲁克斯1906-1994 “悖论”和“反讽”
Robert Penn Warren 罗伯特· 沃伦 潘· 1905-1989
• 诗歌语言VS.实用语言 用新的术语置换西方传统文论中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 材料和手法 故事和情节 彻底颠覆了西方传统文论中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 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是形式的艺术。第一、内容不能 决定形式,内容不能创造形式;第二、形式有不受内 容支配的独立自主性;第三、形式可以决定内容,创 造内容。内容是形式的内容。
• 1. 两大主潮: 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 2.两次转移: 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 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 3.两个转向: 非理性转向 语言论转向 —— 朱立元(1997)《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
俄国形式主义
时间: • 1915-1930 两个中心: • 莫斯科语言学学会 • 诗歌语言研究会 (奥波亚兹) 历史沿革: 俄国形式主义——捷克布拉格学派——法国结 构主义
新批评产生的背景和发展情况
• 在新批评崛起之前,19世纪末的西方文学批评 以实证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文学批评为主导。 • 实证主义只注重作家个人的生平与心理、社会 历史与政治方面的因素对文学的影响, • 浪漫主义则强调文学是作家主观情感的表现, 热衷于谈论灵感、激情、想象和个性。 • 其共同缺陷都是忽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 新批评的崛起正式对此的反拨。
• Though their interest in textual study initially met with heavy resistance from the establishment, the practice eventually gained a foothold(立足处) and soon became one of the central methods of literary scholarship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until it fell out of favor in the 1970s as post-structuralism, deconstructionist theory, and a whole plethora of competing theoretical models vied for more attention in literary studies. • Although the New Criticism is no longer a dominant theoretical model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some of its methods (like close reading) are still fundamental tools of literary criticism, underpinning (成为基础 )a number of subsequent theoretic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including poststructuralism, deconstruction theory, and readerresponse theor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