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2)

合集下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幼儿阶段是孩子性格和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在这个阶段,很多孩子容易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调皮捣蛋、打架斗殴、撒谎偷东西等。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往往会给孩子的成长和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带来很大困扰。

那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采取措施来改进呢?接下来,我将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浅谈。

一、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的和谐与否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如果家庭中父母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家庭关系不和睦,孩子就容易学会一些不良的行为方式。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方式和师生关系也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学校教育缺乏足够的关爱和规范,孩子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3. 个体因素每个孩子的性格和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调皮捣蛋、难以约束,这也是导致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4. 社会影响现在的社会环境十分复杂,孩子在成长中也会受到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例如网络、影视作品、同龄人等都可能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改进措施那么,针对上述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我们又该如何采取措施来改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老师,他们需要学会合理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

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性格养成,注重温馨的家庭氛围和父母的关怀。

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好的榜样,不要给孩子灌输不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对于学校教育的改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及时发现不良行为并及时进行规范。

学校要严格管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个体教育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幼儿不良行为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幼儿不良行为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幼儿不良行为一、背景信息小明,男,4岁,现就读于幼儿园小班。

他是独生子女,家境良好,父母关爱有加,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

小明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乐于参与各类活动。

二、问题描述小明在幼儿园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冲动行为:经常在幼儿园内与其他小朋友打架、争抢玩具等,也经常在老师没有授意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冲动行为。

2.言语暴力:小明时常对别的孩子使用侮辱性的词语,例如“傻瓜”、“笨蛋”,甚至还用手推搡其他孩子。

3.情绪爆发:小明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情绪失控,发脾气、大声哭泣,有时候甚至会在教室里乱踢东西。

三、分析原因1.情绪调节能力差:小明可能由于身为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中缺少同伴交往,导致他在与他人交往时较为冲动,情绪较难控制。

2.注意力不集中:小明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可能导致他在与他人互动时没有耐心,容易对冲突产生冲动反应。

3.需要引导:作为独生子女,小明缺乏与同龄孩子一起分享、合作的经验,需要引导他学会与他人协调、合作的方式。

四、干预策略针对小明的不良行为,可采取以下干预策略:1.情绪管理:教师应加强对小明情绪管理的培养,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与他人冲突时的合理表达方式。

2.引导合作:幼儿园应提供更多的合作活动,让小明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参与,培养他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如进行拼图游戏、角色扮演等。

3.家园合作:教师与家长应该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问题行为,制定一套行为规范,并在家庭环境中给予监督和引导,让小明在家中也能够接受相应的行为训练。

4.肯定积极行为: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对小明积极行为的肯定和奖励,通过正面激励来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效果评估在实施干预措施后,通过以下方式对效果进行评估:1.观察记录: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观察记录小明的行为表现,了解他是否能够控制冲动行为,是否有更多的合作行为。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的成因与对策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成前途。

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今社会,每个家庭普遍的一个话题。

本文主要对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标签:幼儿行为习惯成因对策一、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的表现及其成因分析1.不遵守规则纪律现代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对于孩子比较溺爱,这就造成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唯我独尊”的环境中,而一旦到了学校,由于不甘心自身的地位和其他同学一样,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或者游戏的过程中为了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就会不遵守规则纪律,乱跑乱跳。

而面对教师的教育引导则显得无所谓,甚至会有误解老师的状况,导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误会。

这种现象在当前幼儿教育中是比较常见的,也是阻碍教师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

2.在学校调皮捣蛋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认知以及自我认识,或者由于在进入学校的时候情绪比较激动,往往会出现调皮捣蛋的状况。

在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时候,往往会搞一些恶作剧或者小破坏。

比如就有学生将另外同学的学习工具藏起来导致另外的同学不能正常的上课、学习,也有的同学会用画笔将学校的墙壁涂得乱七八糟等等,这些都是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过剩或者教师缺乏一定的引导策略造成的。

3.多动好问较严重好问是幼儿的天性,此时的他们对于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而大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原因或者其他因素在面对孩子提问的时候大多采用不予回答或者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呵斥。

所以在学校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会将问题都摆到老师面前来,造成老师的工作量增大、特别是全班几十个同学一起向老师发问的时候,就会导致教师的教学困扰。

特别是在教师回答之后还有学生再一遍遍的问,也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

4.自制能力较弱幼儿时期的孩子自制能力较弱,表现为情绪波动较大,遇到一点不开心的事情就会去报告老师、汇报家长,甚至是大哭一场。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幼儿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习得不良行为习惯的阶段。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并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十分重要。

那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进行改进呢?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1. 家庭环境影响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

如果家庭环境混乱,缺乏管教,孩子就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比如家长经常吵架、家庭成员间缺乏沟通、家中物品摆放混乱等,都会对幼儿造成不良的影响。

2. 同伴影响幼儿期的孩子开始接触同龄的小伙伴,他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和行为习惯都会互相影响。

如果孩子身边的同伴都是不良行为者,孩子就容易受到影响而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3. 缺乏自控能力幼儿时期的孩子往往缺乏自控能力,他们的情绪易受外界影响而表现出不良的行为。

比如在家里受到挫折失败后,孩子可能会以打破玩具或者大声哭闹等方式发泄情绪。

4. 缺乏社会化教育社会化教育是幼儿时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如果孩子缺乏社会化教育,那么他们就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比如不懂得分享、不尊重他人、不遵守规则等都是因为缺乏社会化教育的结果。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应该注重家庭教育,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良好的榜样和教育。

2. 合理的惩罚和奖励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家长可以通过合理的惩罚和奖励来帮助孩子改正。

要注意的是,惩罚和奖励要适度,不宜过于严厉或者过于宽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孩子强化自己的控制能力,比如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自控能力,让孩子学会克制情绪,保持冷静。

幼儿时期需要进行有效的社会化教育,让孩子明白社会规则和人际交往的原则。

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适合幼儿的社交活动,教会他们如何与他人相处。

浅谈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境等多种原 因, 孩子在童年时代养成 了很多不 良的习惯。因此希望通过本次的研究活动 , 通过对孩 子 多种不良行为的表现和成因进行分析 , 制定行为准则、 实施激励机制 、 营造 良好 的学习氛围、 加 强 家园合作 等 多种手段 , 以静制 动帮 助 幼儿纠 正矫 治 , 以使 幼 儿的 不 良行 为 习惯得 到好 的改善 。
从 某种意 义上说 , “ 习惯 是 人生最 大 容易产生孤独感 , 性格变得孤僻不合群。 有的父母 因为 习惯对人极为重要 , 工作忙 、 压力大且又要忙于应付学习 , 与孩子分离的时 的指导”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中对幼儿行为习惯养
间较长 , 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 成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重视幼儿行为习惯中常规教 是对幼儿教育提出的一种要求。如何培养孩 这种环境和社会家庭片面方式的熏陶下 ,不少幼儿养 育的培养, 成 了任性 、 固执 、 依赖 、 挑食 、 Nd , 、 多 动不安 、 好 斗等 不 子 良好 的行 为习惯成为我们关 注的话 题 。只有 幼儿园 、
浅 谈 如 何 纠正 幼儿不 良行 为 习惯
浙 江省 宁波 市鄞 州区首 南街 道 中心 幼儿 园 章 军波
摘要 : 我 国著 名 幼教 专 家陈鹤 琴 曾说过 , “ 人 类 的动 作 十之 八 九是 习惯 , 而这 种 习惯 又大部 分
是 在 幼年 养成 的。 所以, 幼年 时代 , 应 当特别 注重 习惯 。 ” 但 是在 现今 社会 中, 由于家庭环 境 、 社 会 环
心的活动, 撕书 、 破坏玩具 、 扔东西等破坏行为, 爱哭 、 发 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 陌生 的幼儿 园环境 与教 师不恰 当的态 度激发 了幼 脾气 、 吸吮 手指 等情 绪 及依 赖 行 为, 不参 与 游戏 活 动 、 不说话 、害羞及怕见陌生人等社会交往偏差行为, 偏 儿不 良行 为习惯 的产生 。 当幼 小的孩子 离开熟悉 亲近 的家人来 到 了一 个完 食、 过度好吃 、 进餐时玩弄食物等不 良的饮食行为, 打

浅谈幼儿教育中幼儿不良行为及有效对策

浅谈幼儿教育中幼儿不良行为及有效对策

《浅谈幼儿教育中幼儿不良行为及有效对策》摘要:摘要:幼儿阶段是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展开及时有效的纠正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1)在生活中常见的不良行为:家长追着喂饭,边吃边玩,坐姿不正,挑食,偏食,含饭,剩饭,甚至拒绝吃饭;挖鼻孔,吸吮手指,不爱刷牙漱口,总之,现阶段幼儿教育中,大多幼儿都存在一些不良行为,这些行为习惯会影响幼儿后期的学习成长摘要:幼儿阶段是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展开及时有效的纠正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而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原因有很多,对于具体的不良习惯,要以具体事例调查为基础,找出根源,针對幼儿不良行为的真正成因提出措施。

本文对幼儿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了分析,对不良行为的改正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不良行为通常来讲,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一个关键时期,良好习惯很容易培养出来,而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个时候也比较容易纠正,在幼儿教育中,帮助幼儿改正不良行为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怎样才能让幼儿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当今社会和家庭都比较关注的话题。

1 当前幼儿教育中幼儿不良行为的主要表现(1)在生活中常见的不良行为:家长追着喂饭,边吃边玩,坐姿不正,挑食,偏食,含饭,剩饭,甚至拒绝吃饭;挖鼻孔,吸吮手指,不爱刷牙漱口。

(2)在言行方面的不良行为:上课爱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做事不爱动脑筋、拖拉磨蹭,注意力不集中,懒惰,说谎或者有攻击性行为等。

(3)在心理方面的不良行为:依赖性较强,没有主见,不会与人分享,任性有的时候,不管小朋友是否正在玩玩具,只要自己想要就会任性的把玩具抢走,据为己有。

(4)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良行为:对人不宽容,没礼貌,爱捉弄人,不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人发生冲突后,不会主动道歉;害怕承认做错事,还说谎话来欺骗老师,推卸责任。

2 针对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有效对策2.1 观察幼儿的思想和行为,找出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孩子产生不良行为是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家庭的影响、环境的因素、自身的叛逆的性格,或是辨别不了其行为是错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幼儿在电视中看到或在周边大人身上看到的等等。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德育建设让他们产生主动学习技能的动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首先可以开设心理课程,通过心理课程和理论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自己现阶段的心理特点、思维发展状况,在明白自己的心理发展特点后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而对于学生比价突出的特点,如自卑、封闭、自我、没有上进心等,也可以通过专题式的课程进行详细的分析。

定期地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方式也是一个能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好方法。

通过搜集学生感兴趣的道德、心理话题,有针对性进行知识讲授和互动,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能在无形中向其传递道德和价值观。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德育水平中职学生的年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的作用也尤为重要。

这些老师应该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知道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教师既要会“宣传”道德,更要会身体力行道德,用行为的力量去影响学生。

因此拥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职业道德水平高,管理方法科学的德育队伍是非常重要的。

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扩大自己的知识涉猎范围。

德育不是只让教师只精通德育课本,要想和学生的进行零距离的沟通交流,教师自身首先就要具备人格魅力,而这个魅力除了来自自身的教学特点、性格特点外,博学无疑是吸引学生、“驯服”学生的一大利器。

在知识的选择上,应该多学习那些具有时代性的、贴合学生生活的,这样才能更容易的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促进德教育的亲学生化,换话句话说就是教师进行德育时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以来我们的德育只是按着课本机械进行,只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而非“为何这么做”,对于进入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来说往往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因此应该要拓宽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以更符合与学生的年龄、觉悟程度、认知水平、道德水平和境界的方式来进行。

如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其逻辑、辨证思维正慢慢形成,针对这个特点课堂上可以针对某个道德问题采取课堂讨论、辩论赛、甚至头脑风暴的方式来开展,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受到道德品质的熏陶。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是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其成因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

通过深入分析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一、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中存在着不良的行为模式,如亲子关系不和谐、家长纵容或忽视孩子的不良行为等,幼儿很容易模仿并形成相应的不良行为习惯。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幼儿园、托班等幼儿活动场所,以及所在社区等。

如果社会环境中存在着欺凌、暴力等不良行为,幼儿也容易受到影响而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3. 学习环境幼儿在学习环境中也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学习能力不足而产生焦虑、逃避等不良行为。

4. 心理因素幼儿的心理因素也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情绪管理不当等都容易导致不良的行为习惯产生。

二、改进措施1. 家庭教育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长应该注重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倡导和鼓励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和纠正,不能纵容,更不能使用暴力手段。

2. 社会教育除了家庭教育外,社会教育也需要加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引导和教育。

例如在幼儿园、幼儿托管班等场所,应该加强教师对幼儿行为的引导和规范,并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制度,让幼儿在社会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心理辅导针对幼儿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和干预。

教师和家长应该关注幼儿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心理素质,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生活规律和健康习惯生活规律和健康习惯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长和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饮食和睡眠情况,保证他们的生活规律和健康习惯。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2)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2)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一、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定义所谓的“不良习惯”就是指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长时间养成的一种难以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和是一些基本的生活规则,甚至是一些语言等等。

而每个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身上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坏习惯,这些坏习惯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幼儿的价值观,这些会成为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例如:幼儿表现出的胆小,与同伴大家,乱扔杂物等等。

所以在幼儿的成长阶段中,给予幼儿积极有效的教育方式。

2-3岁是幼儿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他们离开了家庭的庇护,开始了与家庭大不相同的集体生活,在生活的习惯和基本的行为准则上开始有了新的约束,不能像在家里一样随心所欲,想怎么做怎么做。

但由于幼儿的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差,有时会显得不够稳定。

2-3岁的幼儿相对于一些简单的行为准则基本能够掌握,但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是人生快速成长的重要阶段阶段,需要老师和家长正确引导,共同帮助,言传身教。

二、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大大小小的习惯,这些习惯渐渐的会影响幼儿。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长辈们常说的一句话,大概就是说明幼儿的一些行为习惯,甚至性格便决定了幼儿的以后的成长和发展,虽然这句话不能完全概括是对是错,但确实是会影响幼儿的。

现在幼儿常见的不良行为有:1、挑食挑食是指幼儿飞饮食十分挑剔,特别喜好或者讨厌某种食物,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十分不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幼儿的发育以及营养的摄入是有阻碍性的,幼儿对某种食物过度喜好或者只吃某种食物,这些对幼儿来说营养摄入是不均衡的,久而久之,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小到缺乏身体中某种维生素,体重下降,大到营养不良,易晕倒。

2、乱扔乱放现在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都太过于随意,导致幼儿养成了乱扔乱放的坏习惯,我们会经常地发现每当幼儿自己玩玩具时,会把玩具摆弄到整间屋子都是,大人总是会在他们结束游戏后跟在后面收拾“残局”。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173学习版幼儿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大强,模仿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时期。

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

一、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幼儿的日常习惯包括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每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文明素养,从小养成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行为。

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身体健康与否,家长和教师一定要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其次,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孩子的树立自信,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可以让孩子更加独立,锻炼自身的做事能力,这样孩子在日常活动当中经常会被表扬和鼓励,长期如此幼儿的自信心会大大增强,独当一面。

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如同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路基石,俗话说三岁定八十,许多成年人存在的性格缺陷、不良的行为习惯大部分都是在幼儿时期缺乏良好的教育而形成的,在各方面已经定型的成年阶段纠正不良习惯非常困难。

为了幼儿更好地成长、为了祖国的下一代发展,幼儿园教育一定要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

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一)教师应做好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喜欢模仿,因此老师和其他幼儿会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

所以,幼儿教师首先要保证自己有良好的品行,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

此外,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问题,给幼儿树立榜样,引导幼儿模仿和学习正面榜样,这对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帮助。

如果幼儿教师的品行很差,有不良的习惯,也会加剧幼儿坏习惯的养成。

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同时要不断地学习,反省自己的言行,争取在幼儿面前呈现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

(二)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对策建议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对策建议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对策建议1. 引言1.1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幼儿时期是孩子们生命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他们在这个阶段接受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指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品格、习惯和社交能力。

通过幼儿教育,孩子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团队合作、分享和沟通等重要的技能。

这些技能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将在将来的生活中受益匪浅。

幼儿教育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幼儿教育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只有重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才能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0字】。

1.2 常见的不良习惯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是家长和老师们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不仅会影响他们个人的发展,还会影响到他人和社会。

及时纠正和培养良好习惯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拒绝分享玩具是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之一。

有些孩子会因为自私或者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而表现出拒绝分享玩具的行为。

这种不良习惯不仅会导致孩子与他人的关系变得紧张,还会影响到他们对待物品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不爱吃蔬菜水果也是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之一。

许多幼儿对蔬菜水果的味道和颜色不感兴趣,导致他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长期以来,不爱吃蔬菜水果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营养全面性,甚至导致一些健康问题的发生。

不愿意与其他孩子合作也是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而不愿意与其他孩子合作会妨碍他们在团队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及时引导和教育孩子们合作的重要性是幼儿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 正文2.1 不良习惯:拒绝分享玩具拒绝分享玩具是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之一。

幼儿园老师如何处理幼儿的不良行为

幼儿园老师如何处理幼儿的不良行为

幼儿园老师如何处理幼儿的不良行为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交环境的地方,不良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之一。

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如何妥善处理幼儿的不良行为是一项重要的责任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不良行为,并提供一些处理方法,旨在帮助幼儿园老师有效应对这些问题。

一、攻击行为一些幼儿在与同伴互动时会出现攻击行为,比如咬、打、推等。

这种行为可能是由于幼儿还不懂得正确表达情感或者控制自己的情绪所致。

幼儿园老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处理:1. 观察情况:老师需要及时观察并了解攻击行为发生的原因,例如是因为争抢玩具或者受到了挫折感。

2. 教育引导:老师应当以温和耐心的方式向幼儿解释攻击行为的错误,并告诉他们如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

3. 规则宣导:幼儿园应当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规则,让孩子们明确知道攻击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同时,老师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醒与强调这一点。

二、语言辱骂有时候,幼儿可能会使用不当的语言来侮辱他人或者表达自己的不满。

对于这种行为,老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处理:1. 倾听与理解:当幼儿出现语言辱骂的行为时,老师要倾听他们的抱怨和不满,并试图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

2. 课堂讨论: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相关的讨论活动,引导幼儿明白语言辱骂是不礼貌且伤害他人的行为。

透过角色扮演、故事和游戏等形式,教育幼儿正确表达情感。

3. 激励表扬:对于那些已经改正不当语言的幼儿,老师要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让他们明白良好言行的重要性。

三、违反规定一些幼儿可能违反幼儿园的规定,比如不服从老师的指挥,打翻物品等。

对于这种行为,老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处理:1. 规则宣导:幼儿园应该建立清晰而明确的规则,让每个幼儿都知道什么是被允许的,什么是被禁止的。

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强调和重申这些规定。

2. 惩罚与奖励:对于违反规定的幼儿,老师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如警告、时间罚站等。

对于遵守规定的幼儿,老师应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此来激发他们积极遵守规则的意识。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模板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模板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说,是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

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

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三小”好幼儿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等等。

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

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

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

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二、评价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幼儿笔者班级的幼儿经常会忽略洗手这个环节,于是与幼儿进行了一次试验,我特意把自己的手弄得脏兮兮的,然后端来了一盆干净的水,拿着洗手液,让幼儿观察教师洗手之后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随后,孩子们惊奇的发现刚才还干干净净的水,在洗手之后就便的脏兮兮,黑乎乎。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1. 引言1.1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可以说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在幼儿中,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说脾气暴躁、自私自利、抢夺欺凌等。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给幼儿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阻碍,也对周围环境和他人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阶段,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也可能会延续下去,给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带来了诸多困扰。

造成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也可能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长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文章里,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希望能给广大家长和教育者一些启示和帮助。

1.2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幼儿自身和周围环境方面。

在幼儿自身方面,不良行为习惯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眼睛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暴饮暴食导致消化系统不健康等。

不良行为习惯还会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使其在与他人交往和解决问题时表现欠佳。

在周围环境方面,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也会对家庭、学校和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家庭中,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可能给父母带来困扰和压力,影响家庭和谐。

在学校中,不良行为习惯可能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影响班级秩序和教师教学积极性。

在社会中,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可能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影响整个社会环境的和谐与稳定。

及早认识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负面影响,积极寻找改进措施,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针对性的培养和引导,才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成长。

2. 正文2.1 成因分析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孩子个体因素、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幼儿期是孩子成长中非常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正在形成,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往往给家长和老师带来很大的困扰。

那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进行改进措施呢?一、成因1. 生理因素在幼儿的生理发育过程中,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的能力较差,很容易表现出不良行为习惯。

2.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父母长期忽视孩子的教育和管教,或者家庭内部出现矛盾和冲突,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行为模式。

3. 社交环境幼儿在幼儿园或者托管中心接触的其他幼儿,以及老师和管教者的态度和教育方式,都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4. 教育方式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父母和老师对幼儿的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让幼儿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改进措施1. 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对于幼儿来说,他们需要一个清晰明确的规范和界限,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家长和老师需要建立起一套正确的行为规范,使幼儿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

2. 积极引导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家长和老师要采取积极的引导态度,引导他们通过正面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当幼儿出现发脾气的情况时,不应该用暴力或者严厉的方式去制止,而应该试图理解他们的情绪,然后给予适当的引导。

3. 身教重于言教幼儿是模仿学习的高峰期,家长和老师的行为和态度对幼儿的影响极为重要。

家长和老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不仅要口头教育幼儿,更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去示范给幼儿,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4. 倾听与尊重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家长和老师要学会倾听和尊重幼儿的意见和感受。

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要有耐心的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而不是简单地以指责和批评来对待。

5. 鼓励和奖励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有适当的鼓励和奖励机制,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及时给予认可和奖励,这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进一步改进不良的行为习惯。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对策建议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对策建议

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与对策建议在幼儿教育中,孩子们养成的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不良习惯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学习,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家长和教师需要重视孩子们的习惯养成,及时引导和纠正不良习惯,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将就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拖延症拖延症是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不良习惯之一。

许多孩子在面对作业或任务时往往会拖延,不愿意立即开始或者无法按时完成。

这样的不良习惯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并且容易滋生懒惰和消极的心态。

针对拖延症,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1.建立规律的学习生活:让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2.鼓励孩子积极向上:在孩子完成任务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树立积极的心态。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导孩子克服拖延倾向,树立耐心和毅力,培养坚持完成任务的习惯。

二、手机成瘾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少孩子对手机上瘾,长时间玩手机游戏、浏览社交媒体、观看视频等,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多隐患。

手机成瘾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导致孩子的青少年期心理问题。

1. 管理孩子的手机使用时间: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时间,合理规划孩子的娱乐时间,避免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

2. 陪伴孩子共同玩乐:多陪伴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交流玩乐,增强亲子关系,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提高孩子对现实生活的兴趣。

3. 沟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多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和困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

三、口头粗鲁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孩子可能会养成口头粗鲁、说话冲动的不良习惯。

说话粗鲁不仅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还会造成家庭和学校的矛盾,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1. 从家庭教育着手: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要自己言行一致,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和态度,培养孩子说话礼貌的习惯。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1. 引言1.1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幼儿不良行为习惯是指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的一些不良的习惯或行为,如任性、暴躁、不听话等。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重视和纠正,将会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了解和掌握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在这个阶段培养出来。

如果幼儿在这个时期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将会对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及时了解和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对于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存在不仅仅是个体问题,还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和他人产生影响。

如果幼儿养成了暴躁任性的不良行为习惯,可能会导致他人与其产生矛盾和冲突,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重视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改进和培养,不仅是为了幼儿个体的发展,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了解和重视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只有我们认识到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走向健康和快乐的人生道路。

2. 正文2.1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第一,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庭中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父母的行为等都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方法,幼儿容易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第二,同伴影响。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同龄伙伴的影响,如果周围的同伴都有不良行为习惯,幼儿很容易受到影响而形成类似的行为习惯。

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缺乏耐心和方法,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没有正确的引导和纠正,导致幼儿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情绪和心理因素。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情绪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果幼儿遇到挫折或者不适应环境,容易产生不良行为习惯。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是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

幼儿时期是孩子形成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探讨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家庭环境是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行为模式。

如果父母缺乏规范的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幼儿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可能导致孩子形成依赖性强、任性的行为习惯。

改进的方式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有明确的规范和界限,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培养孩子具备自控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社会环境也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

幼儿园或学校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一些不良的社交环境可能导致幼儿模仿不良行为。

幼儿园中存在欺凌或暴力行为,容易影响幼儿形成积极、合作的行为习惯。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家长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定期交流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强孩子的情商教育,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

个体因素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也有一定的影响。

每个幼儿的性格和天赋不同,对于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自己的倾向。

一些孩子天生活泼好动,容易产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过于喧闹、任性等。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和合适的活动方式来引导孩子将好动的精力发泄在正面的方面上,如参加体育运动、音乐等课外活动。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体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家长的明确规范教育、学校的情商教育以及个体的积极引导等方面。

帮助幼儿改正不良行为习惯是一项需要长期耐心和关注的工作,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合作共同努力,关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幼儿阶段是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但很多孩子存在着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打架、撒谎、捣乱等,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不仅给孩子自身带来负面影响,也影响周围人的生活。

因此,了解幼儿不良行为的成因,制定合理的改进措施,对于促进孩子良好的成长非常重要。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情绪障碍:幼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会因为种种因素出现情绪障碍,如情绪低落、暴躁等情况,这些情绪障碍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不良行为。

二、家庭环境:孩子的成长环境对其行为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家庭中,如果孩子存在家庭冲突、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负面行为习惯。

三、社交压力:社交压力也是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成因之一。

在幼儿园或家庭聚会等场合,孩子可能会遭受到同伴的排挤、嘲笑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不良行为。

四、教育方式: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对于过分呵护的家长或过于严厉的老师,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不良行为。

为了改进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情绪引导:学习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地表达情绪,尽可能地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商,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如何处理。

二、家庭教育:家长应该重视自身的家庭教育,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教育孩子遵守家庭规则、独立自主等优秀品质。

三、正面认同: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对孩子正面的认同,尽可能为孩子创造成功体验,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支持和认同。

四、教育方式:家长和老师应该尽量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引导,尽量创造愉悦、积极的学习环境。

总的来说,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善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努力,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更要了解其背后的成因,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进措施幼儿阶段是孩子的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以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些幼儿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这给家长和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从成因和改进措施两方面讨论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和个体因素。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有重要影响。

一些幼儿可能来自家庭条件恶劣的环境。

这些环境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积极的榜样和正确的行为规范,从而导致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也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影响。

如果父母过于溺爱或者过于严厉,孩子可能会出现逆反心理或者叛逆行为。

教育方式也是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如果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竞争或者过于施加压力,孩子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和不适应的情绪,从而表现出不良行为。

教育者是否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关心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个体因素也是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性格特征,这些特点和特征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

有些幼儿可能天生就比较活泼好动,容易出现不良行为习惯。

一些幼儿可能存在注意力缺陷或者过动症等特殊问题,也容易出现不良行为习惯。

针对幼儿不良行为习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关心。

家长要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变化,积极参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教育者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注重以激励为主、鼓励他们积极向上的行为。

对于不良行为,要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和适当的惩罚措施,让孩子明确自己的错误,并且积极改正。

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他们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幼儿学习规则和礼仪,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

专业人士可以提供一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如果幼儿出现特殊问题,比如注意力缺陷或者过动症等,教育者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给予他们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帮助他们改善不良行为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一、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定义
所谓的“不良习惯”就是指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长时间养成的一种难以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和是一些基本的生活规则,甚至是一些语言等等。

而每个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身上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坏习惯,这些坏习惯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幼儿的价值观,这些会成为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例如:幼儿表现出的胆小,与同伴大家,乱扔杂物等等。

所以在幼儿的成长阶段中,给予幼儿积极有效的教育方式。

2-3岁是幼儿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他们离开了家庭的庇护,开始了与家庭大不相同的集体生活,在生活的习惯和基本的行为准则上开始有了新的约束,不能像在家里一样随心所欲,想怎么做怎么做。

但由于幼儿的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差,有时会显得不够稳定。

2-3岁的幼儿相对于一些简单的行为准则基本能够掌握,但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是人生快速成长的重要阶段阶段,需要老师和家长正确引导,共同帮助,言传身教。

二、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大大小小的习惯,这些习惯渐渐的会影响幼儿。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长辈们常说的一句话,大概就是说明幼儿的一些行为习惯,甚至性格便决定了幼儿的以后的成长和发展,虽然这句话不能完全概括是对是错,但确实是会影响幼儿的。

现在幼儿常见的不良行为有:
1、挑食
挑食是指幼儿飞饮食十分挑剔,特别喜好或者讨厌某种食物,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十分不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幼儿的发育以及营养的摄入是有阻碍性的,幼儿对某种食物过度喜好或者只吃某种食物,这些对幼儿来说营养摄入是不均衡的,久而久之,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小到缺乏身体中某种维生素,体重下降,大到营养不良,易晕倒。

2、乱扔乱放
现在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都太过于随意,导致幼儿养成了乱扔乱放的坏习惯,我们会经常地发现每当幼儿自己玩玩具时,会把玩具摆弄到整间屋子都是,大人总是会在他们结束游戏后跟在后面收拾“残局”。

时间长了养成了习惯,幼儿会觉得只要玩玩玩具总会有人帮他收拾整理,随着日后的演变会愈发明显,比如路扔垃圾等等。

而有的孩子会将自己的物品摆放的井井有条,这些都是后天长辈们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其实对于幼儿来说,从小培养他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不事事包办,对他以后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

3.自私
现在的幼儿大部分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是家人眼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家人过度的骄纵和宠爱幼儿,一味的顺从,长时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会越来越明显,所以在幼儿园经常会发现一个幼儿对另一个幼儿说:“这是我的”、“我不想跟你玩”等诸如此类的话,时间久了,幼儿的性格也会发生变化,甚至会变得蛮不讲理自私霸道,日后对于幼儿的人际交往也会有重要的影响。

4、攻击性行为
(一)家庭的原因
当前社会竞争太过于激烈,现在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这往往会忽视一些其他方面的培养——行为习惯。

现在大部分的幼儿几乎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眼中从小被捧在手心里长大惯了,对于孩子任何任性的要求基本上都会满足,难
免会让幼儿养成一些坏习惯。

而现在长辈会认为小孩子不需要学习什么,长大后就自然而然的会了,只要每天能够不哭不闹按时吃饭就好了,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教育。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些坏毛病:“看中的玩具不买孩子就会大吵大闹不停;吃饭时需要大人一勺一勺喂到嘴边才肯吃;在公共场合不顾他人大声嬉闹等等。

”这些种种的坏习惯会随着幼儿的成长而成长,有句话说的没错“习惯成自然”,或许现在幼儿年纪小看不出什么不好,时间长了这对他以后的成长会有重大的影响。

所以,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是幼儿最好的老师。

长辈要学会在生活每一件小事中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与鼓励,不能事事包办,也不能事事包容,犯了错误就一定要指出缺点,并教会他们改正缺点,再出现同样问题时一定要避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