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一)
心电图的产生原理(一)
h
13
单个细胞除极复极过程中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
参 考
探查电极
电
极
刺激
刺激
当心肌细胞全部复极恢复极化状态,细胞膜外均为正电荷, 探查电极与参考电极之间无电位差,故记录出一条等电位线
h
14
多个细胞除极复极的电位变化波形
静息细胞
探查电极
除极细胞
复极细胞
h
15
4. 电偶极子
已除极部分与紧邻的未除极部分形成一个所谓的电偶极子 (简称电偶),除极波传导的过程就是电偶移动的过程。 已复极部分与紧邻的未复极部分亦构成电偶。
复极过程为电穴在前、电源在后的电偶前移
h
20
静息状态
5. 除极波与复极波的主要区别
• 除极过程电源在前、电穴在后,探查电极正对除极传导方向记 录的是正向波,复极过程电穴在前,电源在后探查电极正对复 极传导方向记录的是负向波。
• 除极速度比复极速度快,在时间上,复极时间是除极过程的 2~7倍,因此,除极波起伏陡峭,波型高尖复极波起伏迟缓、 振幅较低。
0 5 85 50 125 130 145 150 除极 175 190
225 250 复极 400
600
P波(前) P波(后) PR段
QRS波
T波
窦房结
h
40
心肌顺序激动的叠加形成心电图
心脏部位
时间 (ms)
心电图
窦房结 右心房 左心房 房室结
希氏束 束支 浦氏纤维 心内膜
间隔 左室 心外膜 左室 右室 心外膜 左右室 心内膜 左室
1. 综合向量
(3)两个向量方向成角度时,则用平行四边形法进行叠加:
用两个向量作为平行四边形 的相邻两边,该平行四边形 的对角线就是其综合向量。
心电图一-详细讲解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①最早出现的幅度较小的P波 ,反映 心房除极的过程 ;②PR
四、心电图导联体系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 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 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 心电图导联。电极位置和连接方法不 同,可组成不同的导联。在长期临床 心电图实践中,已形成了一个由 Einthoven创设而目前广泛采纳的国际 通用导联体系称为常规12导联体系。
1、心电向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这种既具有强度,有具有方向性 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通常 用箭头表示其方向,而其长度表示电 位强度。心脏的电激动过程中产生许 多心电向量。由于心脏的解剖结构及 其电活动相当错综复杂,致使诸心电 向量间的关系亦较复杂。
2、向量计算方法
同一轴的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相同者, 其幅度相加;方向相反者则相减。两 个心电向量的方向构成一定角度者, 则可应用“合力”原理将二者按其角 度及幅度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取 其对角线为综合向量。可以认为,由 体表所采集到的心电变化,乃是全部 参与电活动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按上 述原理所综合的结果。
除极时, 电流自电源流 入电穴,并沿 着一定的方向 迅速扩展,直 到整个心肌细 胞除极完毕。
- + 除极
电穴
电源
激刺
此时心肌细胞膜内带正电荷,
膜外带负电荷,称为除极状态。 由于细胞的代谢作用,使细胞膜 又逐渐复原到极化状态,这种恢 复过程称为复极过程。
复极与除极先后程序一致, 即先除极的部位先复极,但复极 化的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在后, 并缓慢向前推进,直至整个细胞 全部复极为止。
在实验的条件下,由 于复极与除极的程序相同, 即电穴在前电源在后,故 在单极电图所记录的复极 波 (T 波 ) 与 除 极 波 (QRS 波 群)方向相反。
护士学看心电图(1)心电图基础、正常心电图、心律失常
频发结早
心脏激动提前出现、逆行P波在QRS前QRS波 同窦性、不完全代偿
↓
房性P波重迭于T波、T波变形、无后继QRS波 房早未下传 房性激动下传至心室,正逢心室处于上次激动的不应期
结早二联律
心脏激动提前出现、逆行P波在QRS前QRS 波同窦性、不完全代偿
首先是看是否为窦性心律
P Ⅱ向上 P AVR 向下
窦性心律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60~100次/分 100~180次/分
<60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 HR136次/分、 Ⅱ导联P波向上
窦性心动过缓
这是aVR导联,P波向下为窦性心律
吸气
呼气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心律随呼吸时相周期性加快或减慢
窦速
护士学看心电图⑴
—— 心电图基础、正常心电图、心律失常
其实,阅读心电图并不难。
你行,我也一定行!
心电图的用途:
1.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分析具肯定价值 ,无任何其它检查可以替代它;
2. 心电图特征性的改变及演变是诊断心 肌梗死可靠而实用的方法;
3. 心房心室肥大、心肌劳损、心肌缺血 、药物作用和电解质紊乱可引起一定的心电 图改变,有助于诊断。
为负波为主。 胸导的R波由V1到V5逐渐增大,V3导联R波与
S波振幅接近
一般而言
Ⅱ=Ⅰ+Ⅲ (QRS波幅) aVR+aVL+aVF=0 (QRS波幅)
aVR与Ⅱ导联的P-QRS-T波的形态相反
Ⅰ与aVL导联的P-QRS-T波的形态相似 Ⅲ与aVF导联的P-QRS-T波的形态相似
◆ST段 以TP段(或以R波起始部)
早搏二、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早搏为连发
心电图鉴别诊断(一)
心房肥大的鉴别
Ⅱ导联P时限和P-R段的比值。P/P-R,正常值为1-1.6.大于 1.6左房大,正常值为右房大,房内阻滞与左房大无法鉴别
心电图鉴别诊断(一)
I.avL导联大Q 一.悬垂型心电位及心尖后翘:P倒,Q随深呼吸改变。 二.左前半阻滞:Q深但不宽,电轴左偏,V5.V6无异常Q波, 如心梗所致阻滞,则二者兼有。 合并阻滞的心梗 心梗并右束支阻滞 一.右束支阻滞+前壁心梗:RBB图+前壁心梗图 {
1、形态:QRS介于正常波与室性波之间。 2、QRS前有P波,P-R略短(室早无P波,如巧 合有P,P-R很短)
3、前后的R-R间距相等.(室早有完全代偿期)
六节
房速 150-250次/分 R-R绝对规则 骤发骤停 变异P
心动过速的鉴别
窦速 100-150次/分 R-R不十分匀齐 渐快渐慢演变 窦性P
房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房速与房扑的鉴别 房速 160-220次/分 P波与窦性P相似,有等电位 线 房扑 220-350次/分 锯齿状大F波,等电位线消 失.
四节
心肌劳损与
二节
左室大 R形态多为正常 q.V5大多存在 QRS接近0.11秒
心室肥大的鉴别
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R.Ⅰ.avL.V5有切迹 q.V5消失 QRS 0.11-0.12秒
五节
期前收
病理性与非病理性早搏的鉴
病理性: 运动后发,多发性. 形)或连续2次以上。
非病理性:休息时发,偶发性,
室内差异传导与室早的鉴别
右室大 QRS≦0.1秒 V1呈R型或qR型 V5.S波增深为主
右束支阻滞 ﹥0.1秒 呈rSR型 S增宽为主 前壁心梗{
未累及前间隔{
V1 仍为rSR'(M) V3后有大Q.肢导仍为RBB图. V1无小r波,右胸导为qR 左胸导Q.宽S.且r波矮小。 波形三相 波形两相
心电图1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与 正常心电图
一
测量方法
(一)心电图纸的组成
1.横线距离:代表时间,计算各波、间期的 时间。 2.纵线距离:代表电压,计算各波振幅的高 度和深度。
心电图的坐标
1.心电图纸的坐标,每个小方 格的长、宽各为1mm。心电图纸 横向坐标的距离代表时间,记录 常规心电图时,心电图的走纸速 度为25mm/s,故每一小格代表 40ms(0.04秒)。心电图纸纵向 坐标的距离代表电压的振幅,标 准电压为1mv等于10mm,每一小 格电压等于0.1mv。 2.心电图机走纸速度常有 25mm/s、50mm/s两种;电压常有 1/2、1、2三种。
房性P′波可以下传心室,产生室上性 QRS波群,也可以不下传心室,即被阻滞的房 性P′波。 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2)房性早搏未下传 房性早搏未下传是指房性早搏发生过于提前,恰 遇下游传导系统处于前次窦性激动的不应期,从而 发生干扰性的传导中断,这种阻滞是生理性的。
(3)房性早搏伴差异性传导 更晚发生的房性早搏,能够下传心室,但恰遇 心室某束支的不应期,产生束支传导阻滞型的QRS 波群,称为房性早搏伴差异性传导,最为常见的是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因为右束支的不应期长于 左束支。
第三节 早搏
概 念
期前收缩简称早搏,是指 自窦性或异位心律的基础上,心 脏某一起搏点比基本心律提前发 出激动,过早地引起心脏一部分 或全部除极。
(一)配对间期 又称为偶联间期、联律间期,是指早搏与 之前主导心搏的时间间期。 (二)代偿间期 又称为早搏后间期、回转间期,是指早搏 于之后主导心搏的时间间期。
胸导联:RV1<1.0mv;RV1+SV5<1.2mv RV5<2.5mv;RV5+SV1<4.0mv(男) RV5+SV1<3.5mv(女) S波:V1导联<1.8mv 、V2导联<2.6mv ,V3导联 <2.1mv ,但年轻人偶可达到3.0mv。 低电压: 支导联低电压:在6个支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 压振幅<0.5mv。 胸导联低电压:在6个胸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 压振幅<0.8mv。
心电图QRS时限正常值(1)
心电图QRS时限正常值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中的QRS波形代表了心脏的收缩过程,一般正常情况下QRS时限(也称QRS宽度)为首先检查心电图的医生会根据QRS时限的长度判断心脏传导阻滞的情况,然后进一步诊断其疾病类型。
本文将介绍QRS时限的正常值,一些常见的QRS时限异常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QRS时限异常患者需注意的事项。
一、QRS时限正常值正常QRS时限范围是0.06秒到0.10秒之间,即60毫秒到100毫秒之间。
不同工具或设备可能将QRS时限范围有所差异,但一般都不会太远离这个标准范围。
对于QRS时限较短或过宽的心电图,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评估,了解导致它们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从而更好地治疗或管理心脏疾病。
二、QRS时限异常疾病的治疗方法1.心室内传导阻滞心室内传导阻滞分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室内传导阻滞常常由疾病引起,例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等。
治疗措施:治疗一般针对的是病因和症状,例如: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口服药物控制心率、降低血压等。
2.心脏右侧传导阻滞心脏右侧传导阻滞比左侧传导阻滞需要更加关注,因为它可能是一些严重疾病(例如冠心病)的预警信号。
治疗措施:治疗一般也针对病因和症状,例如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小房的电信号无法传至心里室,引起心率较慢(一般小于40次/分钟)或极其不规则的心律失常。
治疗措施:症状较重或心律严重不规则的患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应该针对疾病治疗。
4.束支阻滞束支阻滞可分为左束支、右束支、双束支传导阻滞。
束支阻滞一般由病因所致,如冠心病、心脏手术、心肌炎等。
治疗措施:治疗一般针对病因和症状,也包括植入心脏起搏器。
三、QRS时限异常患者需注意的事项1.定期体检QRS时限异常的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
通过定期的体检,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治疗。
正常心电图1(彭健2007)
心电图示例
一、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基础 (一)极化状态 (二)除极 (三)复极
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以及所产生的电偶变化
单个心肌细胞检测电极方位与除极、复极波形方向的关系
图中箭头示除极与复极的方向
检测电极方位与心肌除极波形方向的关系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心电图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心向量(Cardiac vector)
心电图导联体系
• 心电图导联: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 • E联: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 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 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
心电图导联体系
• 肢体导联 I II III a VR a VL a VF • 导联轴 每个导联正负极连成的直线
代表心室除极、复极的时间总和
U波
• 心室除极后电位,心室后继电位,机理不清
• 异常U波为心室复极异常
• 正常人可无U波
–
– –
如有应较低小,一般 V3~V4导联较明显
电压、时间应显著小于T波 U波必须直立
• 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正常窦性心律示例*
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 • 心率较快:在10岁以后,成人心率 P波时限较短(儿童<0.09s)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矢状面情况 双极肢体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包括:V1、V2、V3、V4、V5、V6
标准双极导联的电极位置及正负极连接方式
I导联:左臂(正极) 右臂(负极) II导联:左腿(正极) 右臂(负极) III导联:左腿(正极) 左臂(负极)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心电图讲解1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
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
心电图的检查意义在于:用于对各种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病症检查。
产生 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因此可将人体看成为一个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容积导体。
心脏好比电源,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的总和可以传导并反映到体表。
在体表很多点之间存在着电位差,也有很多点彼此之间无电位差是等电的。
心脏电活动按力学原理可归结为一系列的瞬间心电综合向量。
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作空间环形运动的轨迹构成立体心电向量环。
应用阴极射线示波器在屏幕上具体看到的额面、横面和侧面心电图向量环,则是立体向量环在相应平面上的投影。
心电图上所记录的电位变化是一系列瞬间心电综合向量在不同导联轴上的反映,也就是平面向量环在有关导联轴上的再投影。
投影所得电位的大小决定于瞬间心电综合向量本身的大小及其与导联轴的夹角关系。
投影的方向和导联轴方向一致时得正电位,相反时为负电位。
用一定速度移行的记录纸对这些投影加以连续描记,得到的就是心电图的波形。
心电图波形在基线(等电位线)上下的升降,同向量环运行的方向有关。
和导联轴方向一致时,在心电图上投影得上升支,相反时得下降支。
向量环上零点的投影即心电图上的等电位线,该线的延长线将向量环分成两个部分,它们分别投影为正波和负波。
因此,心电图与心向量图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心电图的长处是可以从不同平面的不同角度,利用比较简单的波形、线段对复杂的立体心电向量环,就其投影加以定量和进行时程上的分析。
而心电向量图学理论上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心电图学的内容并使之更易理解。
导联 动物机体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将心电描记器的记录电极放在体表的任何两个非等电部位,都可记录出心电变化的图象,这种测量方法叫做双极导联,所测的电位变化是体表被测两点的电位变化的代数和,分析波形较为复杂。
[医学]心电图学(一,基本概念)
三、心电图的导联
导联(1ead)在电子学的原意是导线,指在 电路中连接两点的电线。
心电图导联则是指将两电极置于人体的任 何两点与心电图机相连接,就可描记心电 图,这种放置电极与心电图机连接的线路, 称为心电图导联。其装置包括电极板和导 线。
心电图导联的安放
(一) 标准导联 (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肢导联的导联轴
肢体导联的六轴系统
因为Ⅰ、П、Ⅲ和 aVR、aVL、aVF六个肢体 导联都是从额面观察导 联轴位置的,将以上六 个导联轴的方向、角度 保持不变,平行移动到 同一中心点O上,这样 可得到一个向四周辐射 状的几何图形,这六条 线每相邻两条线的夹角 为30度;这就是Bailey 六轴系统。
通常用箭头表示其方向,用线段长度表示电位 强度。
心电综合向量:
心房、心室肌激动时产生大量的心电向量,其 心电向量的总和称为心电综合向量。
心电综合向量合成方法:
①同一轴二个方向相同的向量其幅度相加; ②同一轴二个方向相反的向量其幅度相减; ③二个向量方向成一定角度时,采用“合力”原理 合成综合向量。
四、 平均心电轴
(一)平均心电轴的概念
平均心电轴亦称心电轴,简称“电轴”, 是指在额面上左、右心室除极的综合向量, 即总能量和总方向。通常用心电轴与 Ⅰ 导 联正侧端所构成角度表示心电轴偏移的方向。 正常人的心电轴常常指向左下方。心脏病变 时心电轴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移。
心电向量概念:
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产生的既有强度 大小,又有方向性的电偶,称为心电向量。
CL5----正极置于V5导联的位置上 负极多置于左肩部
CL6----正极置于V6导联的位置上 负极多置于左肩部
是一种双极导联。多在心脏监护病房,危 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及麻醉中观察心脏情况时 使用。 每次可选择1或2个导联使用;使用时应 注意避开心脏听诊及必要的治疗部位。
心电图(一)
患者女,54岁,因胸闷心悸78岁,查心电图
• 1.窦性心律 • 2.2:1房室传导阻滞 • 3.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 如图所示,,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 下,由此可知其为窦性心律;且其P-P匀齐,始终保持一个P波正常 下传出现QRS波群,一个P波下传受阻,由此判定其为2:1房室传导 阻滞。2:1房室传导阻滞为一种特殊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它可能是 二度一型·也可能是二度二型;QRS波群时间≥0.12秒,V1V2呈rS型 (r波极小且S波明显加深增宽);Ⅰ、avL、V5、V6导联R波增宽, 顶峰粗钝或有切迹,ST-T呈继发性改变,由此判定其为完全性左束支 传导阻滞。
• 1.窦性心律 • 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 3.W-P-W综合征(A型)
• 如图所示,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 由此可知其为窦性心律;又可见患者ST段在Ⅱ、Ⅲ、avF呈弓背样抬 高,QRS波群在Ⅲ、avF呈Qs型,由此推断患者很可能有急性下壁心 肌梗死。需要进一步检查来进行明确诊断;PR间期缩短,小于0.12s, QRS波增宽大于等于0.12s,QRS波起始有预激波(delta波),并且 V1导联主波向上,ST-T发生继发性改变,由此判定其为WPW综合征 (A型)
患者女,73岁,因胸闷心悸来医院就诊,图为其心 电图
• 1.心房扑动 • 2.T波异常
• 如图所示,各导联P波心房扑动;T波在Ⅰ、Ⅱ、Ⅲ、aVF、 V4-V6呈低平,由此判断其为T波异常。
患者男,52岁,胸闷心悸,录心电图如下
患者男,24岁,常规体检,心电图如下:
• 1.窦性心律 • 2.房性早搏未下传 • 3.ST段异常
• 如图所示,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 由此可知其为窦性心律;各导联第2、4个P波提前发生,形态与其他 窦性P波不同并且融合与前一个QRS波群后的T波(此T波形态与其他 T波有明显不同),并且后续无下传的QRS波群,并且代偿不完全, 由此判定患者为房性早搏未下传;ST段在V4-V6下移大于0.05mV, 由此判定其为ST段异常。
运动医学中的心电图(一)
动
医
学
意 大利
中
的
心
电
图
一
安 东尼 奥
维涅 兰 多
引
病学方面
, ,
言
,
脏病的检 查 用 于 运 动心
。
。
根据这 一 观点
,
,
心 电描记在诊断方 这 一 事实使 已经 认
,
面是极有价值的 也用来证明心脏完 在 运动活
我们认为
,
心 电图描 记 法是 一种 研 究方法
不 仅 起诊 断作用
,
识的 运 动员的脏 问题 不是 更简 单了 杂化 了
1
( B)
旧/
(C )
.1 孟 , ` 一 土 . , 1 户 八 甘 n J 1 `几 力 , `1 月 七 任 U O 矛 J O n O
一
}数
39 18 16 5
8 74 0
,
}
0 0
1 0
. 。 . .
%
心 电图时 必 须 加 以考虑 的各种 条件
最后也讨 论
结性节律 冠状窦 性节律 期外收 缩 阵发性心动过 速
一 度房室传导阻滞
32
5
了 用动态 心 电描 记 法 和 遥测 心 电描 记 法在 比 赛极
15 37 50
06
度 紧张情 况 下 获得 的 心 电图 的 价值
,
传导
,
再 极化等 方面
。
0 15 8 3 3
0
.
.
异 常现象 的 诊 断 和 予 后 意义 引起 了 很 大 兴趣 许 多年来 试 方法
,
66 14 6 3
5 50 00 2 1 9%
临床心电图系列讲座:心电图基础知识(一)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
以心室肌细胞为例
0相:除极期 Na+快 速内流 时程1~2ms
1相:快速复极早期 K+快速外流,时程10ms 2相:平台期 K+外流和Ca2+内流,两者之间 维持电荷流动的动态平衡,时程100~150ms
3相:快速复极末期 K+外流,时程100~150ms
4相:静息期 Na+、Ca2+内流,K+外流, Na+-K+交换泵,Na+-Ca2+交换泵,Ca2+泵
心电图检查的适应症
其他适应症(辅助诊断)
急、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提示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程度 心肌病变(损伤、炎症):包括心肌炎、心肌病、急慢性心包炎、心包积液等 心房、心室肥大:对某些疾病提示病因诊断,如二尖瓣狭窄、慢阻肺、肺心病等 药物对心肌的影响及毒性反应:如洋地黄制剂、奎尼丁、胺碘酮等 电解质紊乱:如血清钾、血清钙、血清镁等电解质异常 心脏骤停:及时了解心律及心肌状况,提示必要的处理 原因不明的晕厥、黑朦:鉴别脑源性或心源性,如Q-T间期延长综合征、早期复极
正常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
心电来源于心肌细胞膜的除极和复极活动
心肌细胞膜具有极性,即细胞膜内外具有不同的电位,保持一定电位差,称为跨膜电 位。跨膜电位差的形成,是由于各种离子的转运产生离子电流
心肌细胞膜呈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为正电位,细胞膜内为负电位,这时的跨膜电位 差称为静息膜电位(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房室纤维环之间的肌桥结构)、Mahaim纤维(结间束:源于房室结,终于室间 隔;束室束:源于希氏束或其分支,插入左或右侧室间隔);James束(部分后结 间束,绕过房室结主体,止于房室结下端或房室束)】 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的P细胞,房室结的房结区和结希区细胞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房室结的结区细胞
碎裂QRS波心电图1例
碎裂QRS波心电图1例心电图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可以从中获取心脏电活动的图形记录。
心电图上的QRS波可以反映心脏的起搏和传导功能,通常呈现为三个连续的波形。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QRS波可能会出现碎裂,意味着心脏的传导功能出现了异常。
本文将介绍一例碎裂QRS波心电图。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64岁女性,因发热、胸闷、心悸等症状前来就诊。
患者平素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口服相关药物治疗。
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心率为89次/分,P波正常,QRS波呈现为碎裂状。
其中,第一个波峰(R波)为正常高度,第二个波峰较第一个波峰低,第三个波峰则更低,呈倒U型。
同时,ST段呈现下斜型降低,T波倒置。
讨论碎裂QRS波心电图是一种少见的异常,主要表现为QRS波形状的异常变化,通常伴随着心率的加速或减慢。
虽然存在多种可能的原因,但最常见的情况是由于心肌缺血、心肌炎或药物影响等引起的传导异常。
心电图上的QRS波理论上应该是一个连续的波形,由三个连续的波峰组成。
但在本例中,QRS波显然被分裂成了三个部分,其中最后一个部分呈现为倒U型,这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的传导延迟和损伤所致。
此外,本例还出现了ST段下斜型降低和T波倒置,这也提示了更广泛的心肌缺血和/或损伤。
结论碎裂QRS波心电图是一种少见但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异常。
本例中,心电图呈现出明显的QRS波分裂现象,伴随着ST段下斜型降低和T波倒置。
这些现象提示了心肌缺血和/或损伤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心电图是一种快速、无创性的诊断工具,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心肌细胞除极
2、心肌细胞复极
3、影响心电图图形因素
① 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 E ② 电极与心肌细胞间距离 r
③ 电极与心肌除极方向夹角 θ E·cosθ V=--------------r²
探测电极电位和波形与心肌除极方向的关 系
–– – +++ ++ –– – ++ – 除极方向 +
P波形成:
四、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P波观察内容:
①方向:PⅠ、Ⅱ、aVF、 V4-V6直立, PaVR倒置 ②形态:圆钝,可轻度切迹,峰距 ﹤0.04s ③时间: ﹤0.12s ④振幅:联肢导﹤0.25mv 胸导联﹤0.20mv Ptfv1 >-0.04mm· s
P波方向改变
电轴正常
电轴左偏
电轴右偏
心前导联QRS波群改变(前壁心肌)
病理性Q波(下壁心梗)
病理性Q波(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3、P-R间期
意 义: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的时间 正 常 值 : 0.12~0.20s
P-R间期缩短(预激症侯群)
P-R间期延长
4、ST段
意
义: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观察内容: ① 有否偏移: ② 偏移形态:
ST段观察内容:
①有否偏移:正常多为一等电位线 ST↑ V1-V2<0.3mv V3<0.5mv 其余<0.1mv ST↓<0.05mv
ST段观察内容
② 偏移形态: 向上偏移:弓背向上型:急性心肌梗死 变异型心绞痛
弓背向下型:急性心包炎
S-T段弓背向上型上移(急性心梗)
S-T段弓背向上型上移(变异性心绞痛发作 时)
胸导联体系
1、时间测量 2、电压测量(振幅)
四、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 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四、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1、P波 意 义:心房除极波 形 成: 观察内容: ① 方向: ② 形态: ③ 时间: ④ 振幅:
四、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 ㈠
心电图
一.内容: 1、简述心电图产生原理及导联体系 2、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异常改 变的临床意义 二、要求: 1、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及导联体系 2、掌握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异 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1、心肌细胞除极 2、心肌细胞复极 3、影响心电图图形因素
肺性P波
左房肥大
2、
成:
波形命名: 观察内容: ① 时间: ② 振幅:
③ 电轴:
④ 胸导联波形变化规律:
⑤ Q波:
QRS波群形成
心电向量在不同导联的投影
QRS波群波形命名:
观察内容:
① 时间:≤0.11s ② 振幅:电压增高:心室肥大 胸壁薄 低电压:心包积液 肺气肿 水肿 ③ 电轴:平均心电轴 正常 左偏 右偏 ④ 胸导联波形变化规律: ⑤ Q波:<1/4 R <0.04s Q波异常:心肌梗死 肥厚型心肌病
变异性心绞痛缓解时
S-T段弓背向下型上移
ST段观察内容
② 偏移形态: 向下偏移:近似水平型 水平型 下垂型
S-T段近似水平型下移
S-T段水平型下移
S-T段下垂型下移
5、T波
意 义:心室快速复极波 观察内容: ① 方向: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② 振幅:多1/10 R ③ 形态:帐蓬T波 低平 双向 倒置 冠状T波
观察内容:① 方向:与T波一致 ② 振幅:V3较明显
<1/2T
U波倒置
U波增高(低钾)
心电综合向量
心脏为立体器官,心脏除极在多方向同时进行,其 形成的心电综合向量(电位)大小与方向按力矩的合成原 理确定 A
B
心电综合向量
二、心电图导联体系
1、肢体导联: 标准导联: ⅠⅡⅢ 额面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向量 2、胸导联: V1~V6 横面向量
心电图导联体系
帐篷T波
冠状T波
S-T段弓背向上型上移+冠状T波(急性前壁心梗)
6、Q-T间期
意
义: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
观察内容:
① 正 常 :0.32~0.44s(100~60bpm)
② Q-T↑:低钾 低钙 药物 先天性
Q-T↓:高钙
洋地黄
Q-T延长
7、U波
意
义:心室后继电位 T波后0.02~0.04s
左室肥大
低电压(心包积液)
抽心包积液后电压升高
平均心电轴
一般指平均QRS电轴,以Ⅰ导联正极方向 为0度,六个联肢导依次相交30度,构成六轴 系统。 -30 ° ~ + 90 ° 正常电轴 -30 ° ~ - 90 ° 电轴左偏 +90 ° ~ +180 ° 电轴右偏 -90 ° ~ -180 ° 电轴极度右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