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之三:反证法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4. 放缩法是在证明不等式或变形中, 将条件或结论或变换中的 式子放大或缩小进行求证的方法.放缩时要看准目标,做到 有的放矢, 注意放缩适度. 放缩法是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技巧, 有些不等式若恰当地运用放缩法可以很快得证,要控制难 度.
比较法
(2010 年高考江苏卷试题)设 a、b 是非负实数,求证:a3 +b3≥ ab(a2+b2). 【思路分析】 先作差,再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答.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1.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 (1)求差法:a>b⇔a-b>0; a (2)求商法:a>b>0⇔b>1,(b>0).
2.分析法、综合法是证明数学问题的两大最基本的方法. 综合法是以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为依据,逐步下推,直 到推出问题的结论为止,简而言之,就是“由因导果”. 分析法是从问题的结论出发,追溯导致结论成立的条件,逐 步上溯,直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与已知条件或已知事实吻合 为止,简而言之,就是“执果索因”.
分析法与综合法
如果 a>0,b>0,求证:a3+b3≥a2b+ab2. 【证法一】 (用分析法) 要证 a3+b3≥a2b+ab2, 只需证(a+b)(a2-ab+b2)≥ab(a+b) ∵a>0,b>0,有 a+b>0,故只需证 a2-ab+b2≥ab, 只需证(a-b)2≥0 显然(a-b)2≥0 成立,以上各步均可逆, ∴a3+b3≥a2b+ab2
1.设 a>0,a≠1,0<x<1.求证:|loga(1-x)|>|loga(1+x)|.
证明:方法一:(平方后作差)
2 log2 (1 - x ) - log a a(1+x)
=[loga(1-x)+loga(1+x)]· [loga(1-x)-loga(1+x)]= 1-x loga(1-x )· loga . 1+x
常用不等式及其证明方法
常用不等式及其证明方法不等式作为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广泛应用在数学推理、优化问题以及各个领域的研究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不等式及其证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等式。
一、基本不等式1. 平均不等式平均不等式是最基本的不等式之一。
对于任意非负实数$a_1, a_2,\ldots, a_n$,其算术平均和几何平均的大小关系如下:\[ \frac{a_1 + a_2 + \ldots + a_n}{n} \geq \sqrt[n]{a_1 \cdot a_2 \cdot\ldots \cdot a_n} \]2. 柯西-施瓦兹不等式柯西-施瓦兹不等式是数学分析中常用的不等式之一。
对于实数$a_1, a_2, \ldots, a_n$和$b_1, b_2, \ldots, b_n$,其平方和满足以下不等式:\[ (a_1^2 + a_2^2 + \ldots + a_n^2)(b_1^2 + b_2^2 + \ldots + b_n^2)\geq (a_1b_1 + a_2b_2 + \ldots + a_nb_n)^2 \]3. 马尔可夫不等式马尔可夫不等式用于描述非负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对于非负随机变量$X$和任意大于$0$的实数$a$,其概率满足以下不等式:\[ P(X \geq a) \leq \frac{\mathbb{E}(X)}{a} \]二、常用不等式1. 幂平均不等式幂平均不等式是数学分析中常用的不等式之一。
对于非负实数$a_1, a_2, \ldots, a_n$和实数$p$,定义$p$次幂平均如下:\[ M_p = \left(\frac{a_1^p + a_2^p + \ldots +a_n^p}{n}\right)^{\frac{1}{p}} \]当$p > q$时,有$M_p \geq M_q$。
2. 切比雪夫不等式切比雪夫不等式是概率论中常用的不等式之一,用于度量随机变量偏离其期望值的程度。
高中数学:不等式题目的七种证明方法
高中数学:不等式题目的七种证明方法压轴题目一般是开放型的题目,每年都是会变化。
但大概率题目是函数、数列、圆锥曲线、不等式等知识的综合问题。
我就来总结一下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01比较法所谓比较法,就是通过两个实数a与b的差或商的符号(范围)确定a与b大小关系的方法,即通过来确定a,b大小关系的方法。
前者为作差法,后者为作商法。
但要注意作差法适用范围较广;作商法再用时注意符号问题,如果同为正的话是没有问题的,同为负的话记得改变不等式的符号。
02分析法和综合这两个方法我们一般会一起使用。
分析法是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这个不等式的问题转化为证明这些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
如果能够肯定这些条件都已具备,那么就可以判定所证的不等式成立。
综合法是从已知或证明过的不等式出发,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及公理推导出欲证的不等式。
我们来看一个例题,已知如果要用综合法或者分析法的话,对于过程上需要写明,即证,所以要证,也就是说,即等价于……一些转化的语句来过渡我们的题目。
当然这两个方法我们经常一起用,因为分析完条件,分析结论,两个一起分析做题速度更快一些呢。
03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证实结论的否定是错误的,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
这个方法其实是按照集合的补集理论来的,正难则反,但是要注意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时,必须将命题结论的反面的各种情形都要考虑到,不能少的。
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思路及步骤:1)假定命题的结论不成立;2)进行推理,在推理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公理或定理矛盾;3)由于上述矛盾的出现,可以断言,原来的假定“结论不成立”是错误的;4)肯定原来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
04放缩法在证明过程中,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作适当的放大或缩小,证明有更好的不等式来代替原不等式。
放缩法的目的性强,必须恰到好处,。
同时在放缩时必须时刻注意放缩的跨度,放不能过头,缩不能不及,灵活性很大。
浅谈反证法的原理和应用
浅谈反证法的原理和应用1. 反证法的基本原理反证法(reductio ad absurdum),也称背证法,是一种常用于证明命题的方法。
它基于当我们需要证明一个命题时,我们可以假设命题的反面为真,然后通过推理和论证,最终推导出矛盾的结论。
这种矛盾的产生表明了我们最初的假设是错误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原命题是成立的。
反证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 假设命题的反面为真。
- 通过推理和论证,从这个假设出发得出一个矛盾的结论。
- 根据矛盾的产生,可以推断命题的反面是错误的,因此原命题是成立的。
2. 反证法的应用场景反证法在数学、逻辑学以及其他科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证明某些命题的正确性,或者在推理过程中说明某些假设的错误。
下面将介绍一些反证法的典型应用场景。
2.1. 证明存在性在一些数学问题中,我们需要证明存在某个对象,这时可以使用反证法。
假设不存在这个对象,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从而推断出这个对象是存在的。
例如,我们要证明存在一个无理数 x,使得 x 的平方等于 2。
可以假设不存在这样的无理数,而所有的数的平方都不等于 2。
然后通过数学推理,可以得出矛盾的结论,从而推断出这样的无理数存在。
2.2. 证明唯一性反证法也可以用于证明某个对象的唯一性。
假设存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对象满足某个条件,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的结论,从而推断这些对象是不存在或者不唯一的。
例如,我们要证明平方根是唯一的。
可以假设存在两个不同的平方根,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的结论,从而推断平方根是唯一的。
2.3. 证明等式或不等式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证明某个等式或不等式成立。
反证法可以用于这种情况下的证明。
假设等式或不等式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的结论,从而推断等式或不等式是成立的。
例如,我们要证明若 a 和 b 是两个正实数,且 a+b=0,则 a=b=0。
可以假设 a和 b 不等于 0,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的结论,从而推断 a 和 b 必须等于 0。
积分不等式证明
积分不等式证明
摘要:
1.积分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2.积分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3.积分不等式的应用案例
正文:
一、积分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积分不等式是微积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函数在一定区间上的积分值与其在某些子区间上的积分值之间的关系。
积分不等式在数学分析、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积分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积分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直接证明法:通过直接计算和化简,得到积分不等式的证明。
2.间接证明法:通过构造辅助函数或引入参数,将积分不等式转化为简单的不等式或恒等式,从而证明原积分不等式。
3.反证法:假设积分不等式不成立,通过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积分不等式成立。
三、积分不等式的应用案例
积分不等式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案例,以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设函数f(x) = x^2 - x + 1,求解以下积分不等式:
∫(x^2 - x + 1) dx >= 2
解:首先对函数f(x) 求积分,得到F(x) = 1/3 * x^3 - 1/2 * x^2 + x +
C。
将上界和下界代入F(x),得到F(2) = 7/3,F(0) = 1。
因此,∫(x^2 - x + 1) dx >= 2 等价于∫(x^2 - x + 1) dx - 2 >= 0。
将F(x) 代入得到:(1/3 * x^3 - 1/2 * x^2 + x) | - 2 >= 0,化简得到x^2 - x + 1 >= 0。
由于该不等式恒成立,所以原积分不等式也成立。
高中数学 第二讲 2.3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之三:反证法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4-5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不等式证明几种方法
同理: ,
以上三式相乘:(1a)a•(1b)b•(1c)c≤ 与①矛盾
∴原式成立
例五、已知a+b+c> 0,ab+bc+ca> 0,abc> 0,求证:a,b,c> 0
证:设a< 0,∵abc> 0,∴bc< 0
又由a+b+c> 0,则b+c=a> 0
∴ab+bc+ca=a(b+c) +bc< 0与题设矛盾
8.若x,y> 0,且x+y>2,则 和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
一、裂项放缩
例1.(1)求 的值; (2)求证: .
解析:(1)因为 ,所以
(2)因为 ,所以
奇巧积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12)
(13)
(14) (15)
(15)
例2.(1)求证:
分析:当水的流速相同时,水管的流量取决于水管横截面面积的大小。设截面的周长为 பைடு நூலகம்则周长为 的圆的半径为 ,截面积为 ;周长为 的正方形为 ,截面积为 。所以本题只需证明 。
证明:设截面的周长为 ,则截面是圆的水管的截面面积为 ,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的截面面积为 。只需证明: 。
为了证明上式成立,只需证明 。
例3、已知a,b,m都是正数,并且 求证: (1)
证法一要证(1),只需证 (2)
要证(2),只需证 (3)
要证(3),只需证 (4)
已知(4)成立,所以(1)成立。
证明不等式的几种常用方法
证明不等式的几种常用方法证明不等式除了教材中介绍的三种常用方法,即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外,在不等式证明中,不仅要用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根据有些不等式的结构,恰当地运用反证法、换元法或放缩法还可以化难为易.下面几种方法在证明不等式时也经常使用.一、反证法如果从正面直接证明,有些问题确实相当困难,容易陷入多个元素的重围之中,而难以自拔,此时可考虑用间接法予以证明,反证法就是间接法的一种.这就是最“没办法”的时候往往又“最有办法”,所谓的“正难则反”就是这个道理.反证法是利用互为逆否的命题具有等价性来进行证明的,在使用反证法时,必须在假设中罗列出各种与原命题相异的结论,缺少任何一种可能,则反证法都是不完全的.用反证法证题的实质就是从否定结论入手,经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导出矛盾,从而说明原结论正确.例如要证明不等式A >B ,先假设A ≤B ,然后根据题设及不等式的性质,推出矛盾,从而否定假设,即A ≤B 不成立,而肯定A >B 成立.对于要证明的结论中含有“至多”、“至少”、“均是”、“不都”、“任何”、“唯一”等特征字眼的不等式,若正面难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可转换视角,用反证法往往立见奇效.例1 设a 、b 、c 、d 均为正数,求证:下列三个不等式:①a +b <c +d ;②(a +b)(c +d)<ab +cd ;③(a +b)cd <ab(c +d)中至少有一个不正确.反证法:假设不等式①、②、③都成立,因为a 、b 、c 、d 都是正数,所以不等式①与不等式②相乘,得:(a +b)2<ab +cd ,④由不等式③得(a +b)cd <ab(c +d)≤(2b a )2·(c +d), ∵a +b >0,∴4cd <(a +b)(c +d),综合不等式②,得4cd <ab +cd , ∴3cd <ab ,即cd <31ab . 由不等式④,得(a +b)2<ab +cd <34ab ,即a 2+b 2<-32ab ,显然矛盾.∴不等式①、②、③中至少有一个不正确.例2 已知a +b +c >0,ab +bc +ca >0,abc >0,求证:a >0,b >0,c>0.证明:反证法由abc >0知a ≠0,假设a <0,则bc <0,又∵a +b +c >0,∴b +c >-a >0,即a(b +c)<0,从而ab +bc +ca = a(b +c)+bc <0,与已知矛盾.∴假设不成立,从而a >0,同理可证b >0,c >0.例3 若p >0,q >0,p 3+q 3= 2,求证:p +q ≤2.证明:反证法假设p +q >2,则(p +q)3>8,即p 3+q 3+3pq (p +q)>8,∵p 3+q 3= 2,∴pq (p +q)>2.故pq (p +q)>2 = p 3+q 3= (p +q)( p 2-pq +q 2),又p >0,q >0 p +q >0,∴pq >p 2-pq +q 2,即(p -q)2 <0,矛盾.故假设p +q >2不成立,∴p +q ≤2.例4 已知)(x f = x 2+ax +b ,其中a 、b 是与x 无关的常数,求证:|)1(f |,|)2(f |,|)3(f |中至少有一个数不小于21. 反证法一:假设|)1(f |<21,|)2(f |<21,|)3(f |<21, 由于)1(f = 1+a +b ,)2(f = 4+2a +b ,)3(f = 9+3a +b ,∴)1(f +)3(f -)2(f =2,但是,2 = |)1(f +)3(f -)2(f |≤|)1(f |+|)3(f |+2|)2(f |<21+21+2×21= 2, 即2<2,矛盾,∴假设不成立,∴|)1(f |,|)2(f |,|)3(f |中至少有一个数不小于21. 反证法二:假设|)1(f |<21,|)2(f |<21,|)3(f |<21,即 ⎪⎪⎪⎩⎪⎪⎪⎨⎧<<<.21|)3(|,21|)2(|,21|)1(|f f f ⇒ ⎪⎪⎪⎩⎪⎪⎪⎨⎧<++<-<++<-<++<-③b a ②b a ①b a .219321,214221,21121 ①+③得:-1<4a +2b +10<1,即-21<2a +b +5<21, ∴-23<2a +b +4<-21,④ 显然②与④矛盾,因此,假设是不成立的, 故|)1(f |,|)2(f |,|)3(f |中至少有一个数不小于21. 例4 设a ,b ,c 均为小于1的正数,求证:(1-a)b ,(1-b)c ,(1-c)a 不能同时大于41. 证明:反证法假设(1-a)b ,(1-b)c ,(1-c)a 同时大于41,即(1-a)b >41,(1-b)c >41,(1-c)a >41, 则由41<(1-a)b ≤(21b a +-)2⇒21b a +->21, 同理:21c b +->21,21a c +->21, 三个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23>23,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原结论成立.例6 若0<a <2,0<b <2,0<c <2,求证:(2-a)b ,(2-b)c ,(2-c)a不能同时大于1.证明:反证法假设⎪⎩⎪⎨⎧>->->-.1)2(,1)2(,1)2(a c c b b a 那么2)2(b a +-≥b a )2(->1,① 同理2)2(c b +->1,② 2)2(a c +->1,③ ①+②+③,得3>3矛盾,即假设不成立,故(2-a)b ,(2-b)c ,(2-c)a 不能同时大于1.二、三角换元法对于条件不等式的证明问题,当所给条件较复杂,一个变量不易用另一个变量表示,这时可考虑用三角代换,将复杂的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问题.若变量字母x 的取值围与sin θ或cos θ的变化围相同,故可采用三角换元,把所要证的不等式转换为求三角函数的值域而获证.一般地,题设中有形如x 2+y 2≤r 2,22a x +22b y = 1或22a x -22b y = 1的条件可以分别引入三角代换⎩⎨⎧==θθsin cos r y r x (| r |≤1),⎩⎨⎧==θθsin cos b y a x 或⎩⎨⎧==θθtan sec b y a x ,其中θ的取值围取决于x ,y 的取值围,凡不能用重要不等式证明的问题时,一般可以优先考虑换元(代数换元或三角换元),然后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最终把问题解决.在三角换元中,由于已知条件的限制作用,根据问题需要,可能对引入的角度有一定的限制,应特别引起注意,否则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结果.例2 已知1≤x 2+y 2≤2,求证:21≤x 2-xy +y 2≤3. 证明:∵1≤x 2+y 2≤2,∴可设x = rcos θ,y = rsin θ,其中1≤r 2≤2,0≤θ<π2.∴x 2-xy +y 2= r 2-r 2sin θ2= r 2(1-21sin θ2), ∵21≤1-21sin θ2≤23,∴21r 2≤r 2(1-21sin θ2)≤23r 2,而21r 2≥21,23r 2≤3, ∴ 21≤x 2-xy +y 2≤3. 例2 已知x 2-2xy +y 2≤2,求证:| x +y |≤10.证明:∵x 2-2xy +y 2= (x -y)2+y 2,∴可设x -y = rcos θ,y = rsin θ,其中0≤r ≤2,0≤θ<π2.∴| x +y | =| x -y +2y | = | rcos θ+2rsin θ| = r|5sin(θ+ractan21)|≤r 5≤10.例3 已知-1≤x ≤1,n ≥2且n ∈N ,求证:(1-x)n +(1+x)n ≤2n . 证明:∵-1≤x ≤1,设x = cos θ2 (0≤θ≤2π), 则1-x =1-cos θ2= 1-(1-2sin 2θ) = 2sin 2θ,1+x =1+cos θ2= 2cos 2θ,∴(1-x)n +(1+x)n = 2n sin n 2θ+2n cos n 2θ≤2n ( sin 2θ+cos 2θ) =2n ,故不等式(1-x)n +(1+x)n ≤2n 成立.例4 求证:-1≤21x --x ≤2.证明:∵1-x 2≥0,∴-1≤x ≤1,故可设x = cos θ,其中0≤θ≤π. 则21x --x =θ2cos 1--cos θ= sin θ-cos θ=2sin(θ-4π), ∵-4π≤θ-4π≤43π, ∴-1≤2sin(θ-4π)≤2,即-1≤21x --x ≤2. 三、增量代换法 在对称式(任意互换两个字母,代数式不变)和给定字母顺序(如a >b >c)的不等式,常用增量进行代换,代换的目的是减少变量的个数,使要证的结论更清晰,思路更直观,这样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例7 已知a ,b ∈R ,且a +b = 1,求证:(a +2)2+(b +2)2≥225. 证明:∵a ,b ∈R ,且a +b = 1,∴设a =21+t ,b=21-t , (t ∈R) 则(a +2)2+(b +2)2= (21+t +2)2+(21-t +2)2= (t +25)2+(t -25)2= 2t 2+225≥225. ∴(a +2)2+(b +2)2≥225. 例8 已知a 1+a 2+…+a n = 1,求证:21a +22a +…+2n a ≥n1. 证明:设a 1= t 1+n 1,a 2= t 2+n 1,…,a n = t n +n1,其中t 1+t 2+…+t n = 0,则21a +22a +…+2n a = (t 1+n 1)2+(t 2+n 1)2+…+(t n +n 1)2= n ·21n+2×n 1( t 1+t 2+…+t n )+…+21t +22t +…+2n t =n 1+21t +22t +…+2n t ≥n 1. 四、放缩法放缩法是在顺推法逻辑推理过程中,有时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作适当的放大或缩小,证明不原不等式更强的不等式来代替原不等式的证明.这种证题方法的实质是非等价转化,而它的证题方法没有一定的准则和程序,需按题意适当..放缩,否则是达不到目的.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要根据不等式两端的特征及已知条件,采取舍掉式中一些正项或负项,或者在分式中放大或缩小分子、分母、把和式中的某些项换以较大或较小的数,从而达到证明不等式的目的.此类证法要慎审地采取措施,进行恰当地放缩,任何不适宜的放缩(放的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推证的失败.例5 设n 为自然数,求证:91+251+…+2)12(1+n <41. 证明:∵2)12(1+k =14412++k k <k k 4412+=41(k1-11+k ), ∴91+251+…+2)12(1+n <41[(1-21)+(21-31)+…+(n 1-11+n ) =41(1-11+n )<41. ∴91+251+…+2)12(1+n <41[(1-21)+(21-31)+…+(n 1-11+n ) =41(1-11+n )<41. 例5 已知a n =21⨯+32⨯+…+)1(+n n ,其中n 为自然数, 求证:21n(n +1)<a n <21(n +1)2. 证明:∵)1(+k k <21++k k =212+k 对任意自然数k 都成立, ∴a n =21⨯+32⨯+…+)1(+n n <23+25+27+…+212+n =21[3+5+7+…+(2n +1)] =21(n +2n)<21(n +2n +1) =21(n +1)2. 又)1(+k k >2k = k ,∴a n =21⨯+32⨯+…+)1(+n n >1+2+3+…+n =21n(n +1), ∴21n(n +1)<a n <21(n +1)2. 评析:根据要证不等式的结构特征,应用均值不等式“放大”a n 为一个等差数列的和,求和后再添加一个数1,直到“放大”到要证的右边;而左边是通过“缩小”a n 的方法去根号而转化为等差数列的和.放大或缩小的技巧很多,如添项、减项、分子、分母加或减一个数,或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有界性等等,但要注意放缩要适度.11.设a 、b 为不相等的两正数,且a 3-b 3= a 2-b 2,求证:1<a + b <34. 证明:由题意得a 2+ab +b 2= a + b ,于是(a +b)2= a 2+2ab +b 2>a 2+ab +b 2= a + b ,故a + b >1,又(a +b)2>4ab ,而(a +b)2= a 2+2ab +b 2= a +b +ab <a +b +4)(2b a +, 即43(a +b)2<a +b ,解得a + b <34. ∴1<a + b <34. 例12 已知a 、b 、c 、d 都是正数,求证:1<c b a b +++d c b c +++a d c d +++ba d a ++<2. 证明:∵d cb a b +++<c b a b ++<ba b +, d c b a c +++<d c b c ++<dc c +,d c b a d +++<a d c d ++<dc d +, d c b a a +++<b a d a ++<ba a +, 将上述四个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1<c b a b +++d c b c +++a d c d +++ba d a ++<2.。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提出各自的解题思路.
甲说:“只须不等式左边的最小值不小于右边的最大值”; 乙说:“把不等式变形为左边含变量x的函数,右边仅含常 数,求函数的最值”; 丙说:“把不等式两边看成关于x的函数,作出函数图象”;
参考上述解题思路,你认为他们所讨论的问题的正确结论,
即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a≤10
[点评与警示] 论证过程中,执果索因与由因导果总是不
断变化,交替出现.尤其综合题推理较盲目时,利用分析法从
要证的问题入手,逐步推求,再用综合法逐步完善,最后找到 起始条件为止.
(人教版选修 4—5 第 30 页第 1 题)已知 a, b, c∈(0,1), 1 求证:(1-a)b,(1-b)c,(1-c)a 不同时大于4.
[证明]
(反证法)假设(1-a)b,(1-b)c,(1-c)a 都大于 ①
1 1 (1-b)c· (1-c)a>64 4,则(1-a)b· 1 即[a(1-a)· b(1-b)· c(1-c)]>64
a+1-a 2 1 而 0<a(1-a)≤[ ]= , 2 4
1 1 0<b(1-b)≤ ,0<c(1-c)≤ 4 4 1 ∴[a(1-a)][b(1-b)][c(1-c)]≤ 与①矛盾 64 1 ∴(1-a)b,(1-b)c,(1-c)a 不同时大于 . 4
) B.a2>b2 1a 1b D.(2) <(2)
1 2 .若 a > b > 1 , P = lga· lgb , Q = (lga + lgb) , R = 2 a+b lg( ),则( 2 A.R<P<Q C.Q<P<R
[解析]
) B.P<Q<R
D.P<R<Q 1 ∵lga>lgb>0,∴ (lga+lgb)> lga· lgb,即 Q 2
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反证法与方缩法)
应用反证法的情形: 应用反证法的情形:
直接证明困难; (1)直接证明困难; 需分成很多类进行讨论. (2)需分成很多类进行讨论. 结论为“至少” 至多” (3)结论为“至少”、“至多”、“有无穷 多个” ---类命题; 类命题; 多个” ---类命题 唯一”类命题; (4)结论为 “唯一”类命题;
第三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 反证法与放缩法
反证法 假设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 假设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经过正确 的推理,引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 的推理,引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的的证明方 法叫反证法。 法叫反证法。
反证法的思维方法: 反证法的思维方法:
已知a 问题:已知a,b,c,d∈ R +,求证 a b c d 1< + + + <2 a+b+d b+c+a c+d+b d+a+c
问题:已知a 是实数, 问题:已知a,b是实数,求证 |a + b| |a| |b| ≤ + 1+|a + b| 1+|a| 1+|b|
问题: 问题:当 n > 2 时, 求证: 求证: n(n -1)log n(n +1)< 1 log
1 少有一个不小于 2
问题: 问题: 已知a 为实数, 已知a,b,c为实数,a + b + c > 0,ab + bc + ca > 0, abc > 0, 求证 a > 0,b > 0,c > 0
放缩法
通过把不等式中的某些部分的值放大或 缩小,简化不等式,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 缩小,简化不等式,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讲 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放缩法. 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放缩法.
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及教学研究
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及教学研究
反证法是求证数学问题中常见的一种间接证明方法,广泛应用于中学数学各知识分支中。
以下是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及教学研究:
应用:
1. 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中主要用于证明某些命题或不等式。
例如,在证明三角形中的一些性质时,常常采用反证法。
2. 在几何学中,反证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证明一些关于图形的基本性质。
例如,在证明勾股定理时,常常采用反证法。
3. 在代数中,反证法也被用于证明一些不等式或等式。
例如,在证明一些代数恒等式时,常常采用反证法。
教学研究:
1. 反证法的应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反证法的原理和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和练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反证法的应用。
2. 反证法的思维方式:反证法是一种间接的证明方法,需要先假设相反的结论,然后推导出矛盾,从而否定假设并证明原命题。
这种思维方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掌握。
3. 反证法的技巧:在应用反证法时,需要一些技巧,例如如何假设相反的结论、如何推导出矛盾等。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4. 反证法的意义:反证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训练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反证法的意义和作用。
总之,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教学研究价值。
通过掌握反证法的原理、技巧和思维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和能力。
高中数学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三反证法与放缩法教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选修4_5
三 反证法与放缩法1.反证法(1)反证法证明的定义:先假设要证明的命题不成立,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已知条件,应用公理、定义、定理、性质等,进行正确的推理,得到和命题的条件(或已证明的定理、性质、明显成立的事实等)矛盾的结论,以说明假设不成立,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2)反证法证明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①假设命题不成立; ②依据假设推理论证;③推出矛盾以说明假设不成立,从而断定原命题成立. 2.放缩法(1)放缩法证明的定义:证明不等式时,通常把不等式中的某些部分的值放大或缩小,简化不等式,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2)放缩法的理论依据有: ①不等式的传递性; ②等量加不等量为不等量;③同分子(分母)异分母(分子)的两个分式大小的比较.利用反证法证明问题[例1] 已知求证:(1)f (1)+f (3)-2f (2)=2;(2)|f (1)|,f |(2)|,|f (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2.[思路点拨] “至少有一个”的反面是“一个也没有”. [证明] (1)f (1)+f (3)-2f (2)=(1+p +q )+(9+3p +q )-2(4+2p +q )=2. (2)假设|f (1)|,|f (2)|,|f (3)|都小于12,则|f (1)|+2|f (2)|+|f (3)|<2.而|f (1)|+2|f (2)|+|f (3)|≥f (1)+f (3)-2f (2)=2矛盾, ∴|f (1)|,|f (2)|,|f (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2.(1)反证法适用范围:凡涉及不等式为否定性命题,唯一性命题、存在性命题可考虑反证法.如证明中含“至多”“至少”“不能”等词语的不等式.(2)注意事项:在对原命题进行否定时,应全面、准确,不能漏掉情况,反证法体现了“正难则反”的策略,在解题时要灵活应用.1.实数a ,b ,c 不全为0的等价条件为( ) A .a ,b ,c 均不为0 B .a ,b ,c 中至多有一个为0 C .a ,b ,c 中至少有一个为0 D .a ,b ,c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解析:选D “不全为0”是对“全为0”的否定,与其等价的是“至少有一个不为0”. 2.设a ,b ,c ,d 都是小于1的正数,求证:4a (1-b ),4b (1-c ),4c (1-d ),4d (1-a )这四个数不可能都大于1.证明:假设4a (1-b )>1,4b (1-c )>1,4c (1-d )>1, 4d (1-a )>1,则有a (1-b )>14,b (1-c )>14,c (1-d )>14,d (1-a )>14.∴a (1-b )>12,b (1-c )>12,c (1-d )>12,d (1-a )>12.又∵a (1-b )≤a +(1-b )2,b (1-c )≤b +(1-c )2,c (1-d )≤c +(1-d )2,d (1-a )≤d +(1-a )2,∴a +1-b 2>12,b +1-c 2>12, c +1-d 2>12,d +1-a 2>12. 将上面各式相加得2>2,矛盾.∴4a (1-b ),4b (1-c ),4c (1-d ),4d (1-a )这四个数不可能都大于1.3.已知函数y =f (x )在R 上是增函数,且f (a )+f (-b )<f (b )+f (-a ),求证:a <b .证明:假设a <b 不成立,则a =b 或a >b .当a =b 时,-a =-b 则有f (a )=f (b ),f (-a )=f (-b ),于是f (a )+f (-b )=f (b )+f (-a )与已知矛盾.当a >b 时,-a <-b ,由函数y =f (x )的单调性可得f (a )>f (b ),f (-b )>f (-a ), 于是有f (a )+f (-b )>f (b )+f (-a )与已知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故a <b .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例2] x 2+xy +y 2+y 2+yz +z 2+z 2+zx +x 2>32(x +y +z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可对根号内的式子进行配方后再用放缩法证明. [证明]x 2+xy +y 2=⎝ ⎛⎭⎪⎫x +y 22+34y 2 ≥⎝ ⎛⎭⎪⎫x +y 22=⎪⎪⎪⎪⎪⎪x +y 2≥x +y 2.同理可得 y 2+yz +z 2≥y +z2,z 2+zx +x 2≥z +x2,由于x ,y ,z 不全为零,故上述三式中至少有一式取不到等号,所以三式相加得:x 2+xy +y 2+y 2+yz +z 2+z 2+zx +x 2>⎝⎛⎭⎪⎫x +y 2+⎝⎛⎭⎪⎫y +z 2+⎝ ⎛⎭⎪⎫z +x 2=32(x +y +z ).(1)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要根据不等式两端的特点及已知条件(条件不等式),审慎地采取措施,进行恰当地放缩,任何不适宜的放缩都会导致推证的失败.(2)一定要熟悉放缩法的具体措施及操作方法,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就是采取舍掉式中一些正项或负项,或者在分式中放大或缩小分子、分母,或者把和式中各项或某项换以较大或较小的数,从而达到证明不等式的目的.4.已知a ,b 是正实数,且a +b =1,求证:1 a +1+1b +1<32.证明:因为1a +1+1b +1<1+b a +1+b +1+a b +1+a=a +b +2a +b +1=32,所以原不等式得证.5.已知n ∈N +,求证:1×3+3×5+…+(2n -1)(2n +1)<⎝ ⎛⎭⎪⎫n +122.证明:因为1×3<1+32=42,3×5<3+52=82,…,(2n -1)(2n +1)<(2n -1)+(2n +1)2=4n2,所以1×3+3×5+…+(2n -1)(2n +1)<4+8+…+4n 2=n 2+n ,又因为n 2+n <⎝ ⎛⎭⎪⎫n +122,所以原不等式得证.1.如果两个正整数之积为偶数,则这两个数( ) A .两个都是偶数B .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C .至少一个是偶数D .恰有一个是偶数解析:选C 假设这两个数都是奇数,则这两个数的积也是奇数,这与已知矛盾,所以这两个数至少一个为偶数.2.设x >0,y >0,M =x +y 2+x +y ,N =x 2+x +y2+y,则M ,N 的大小关系为( )A .M >NB .M <NC .M =ND .不确定解析:选B N =x 2+x +y 2+y >x 2+x +y +y 2+x +y =x +y2+x +y=M .3. 否定“自然数a ,b ,c 中恰有一个为偶数”时正确的反设为( ) A .a ,b ,c 都是奇数 B .a ,b ,c 都是偶数 C .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D .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解析:选D 三个自然数的奇偶情况有“三偶、三奇、二偶一奇、二奇一偶”4种,而自然数a ,b ,c 中恰有一个为偶数包含“二奇一偶”的情况,故反面的情况有3种,只有D 项符合.4.设a ,b ,c ∈(-∞,0),则三数a +1b ,b +1c ,c +1a的值( )A .都不大于-2B .都不小于-2C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D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解析:选C 假设都大于-2, 则a +1b +b +1c +c +1a>-6,∵a ,b ,c 均小于0,∴a +1a ≤-2,b +1b ≤-2,c +1c≤-2,∴a +1a+b +1b +c +1c≤-6,这与假设矛盾,则选C. 5.M =1210+1210+1+1210+2+…+1211-1与1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解析:M =1210+1210+1+1210+2+…+1211-1=1210+1210+1+1210+2+…+1210+(210-1)<1210+1210+1210+…+1210=1,即M <1. 共210项 答案:M <16.用反证法证明“已知平面上有n (n ≥3)个点,其中任意两点的距离最大为d ,距离为d 的两点间的线段称为这组点的直径,求证直径的数目最多为n 条”时,假设的内容为____________.解析:对“至多”的否定应当是“至少”,二者之间应该是完全对应的,所以本题中的假设应为“直径的数目至少为n +1条”.答案:直径的数目至少为n +1条 7.A =1+12+13+…+1n与n (n ∈N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解析:A =11+12+13+…+1n ≥1n +1n +…+1n=nnn 项=n . 答案:A ≥n8.实数a ,b ,c ,d 满足a +b =c +d =1,且ac +bd >1,求证:a ,b ,c ,d 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证明:假设a ,b ,c ,d 都是非负数. 由a +b =c +d =1,知a ,b ,c ,d ∈[0,1]. 从而ac ≤ac ≤a +c2,bd ≤bd ≤b +d2.∴ac +bd ≤a +c +b +d2=1.即ac +bd ≤1.与已知ac +bd >1矛盾,∴a ,b ,c ,d 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9.求证:112+122+132+…+1n 2<2.证明:因为1n 2<1n (n -1)=1n -1-1n,所以112+122+132+…+1n 2<1+11×2+12×3+…+1(n -1)n=1+⎝ ⎛⎭⎪⎫1-12+⎝ ⎛⎭⎪⎫12-13+…+⎝ ⎛⎭⎪⎫1n -1-1n =2-1n<2.10.已知α,β∈⎝⎛⎭⎪⎫0,π2, 且sin(α+β)=2sin α.求证α<β.证明:假设α≥β.①若α=β,由sin(α+β)=2sin α,得sin 2α=2sin α,从而cos α=1,这与α∈⎝⎛⎭⎪⎫0,π2矛盾,故α=β不成立.②若α>β,则sin αcos β+cos αsin β=2sin α, 所以cos αsin β=(2-cos β)sin α,即cos α2-cos β=sin αsin β.因为α>β,且α,β∈⎝⎛⎭⎪⎫0,π2,所以sin α>sin β.从而cos α2-cos β>1,即cos α>2-cos β,即cos α+cos β>2,这是不可能的,所以α>β不成立. 由①②可知假设不成立,故原结论成立.。
高中数学 第二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2.3 反证法与
三反证法与放缩法知识梳理1.反证法先____________,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已知条件,应用公理,定义,定理,性质等,进行正确的推理,得到和命题的条件(或已知证明的定理,性质,明显成立的事实等) _________的结论,以说明_________不正确,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我们称这种证明问题的方法为反证法.2.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时,通常把不等式中的某些部分的值_________或_________,简化不等式,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放缩法.知识导学1.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必须把握以下几点:(1)必须否定结论,即肯定结论的反面,当结论的反面呈现多样性时,必须罗列出各种情况,缺少任何一种可能,反证法都是不完全的.(2)反证法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即应把结论的反面作为条件,且必须根据这一条件进行推证.否则,仅否定结论,不从结论的反面出发进行推理,就不是反证法.(3)推导出的矛盾可能多种多样,有的与已知矛盾,有的与假设矛盾,有的与已知事实相违背等等.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4)在使用反证法时,“否定结论”在推理论证中往往作为已知使用,可视为已知条件.2.放缩法多借助于一个或多个中间量进行放大或缩小,如欲证A≥B,需通过B≤B1,B1≤B2≤…≤B i≤A(或A≥A1,A1≥A2≥…≥A i≥B),再利用传递性,达到证明的目的.疑难突破1.反证法中的数学语言反证法适宜证明“存在性问题,唯一性问题”,带有“至少有一个”或“至多有一个”等字样的问题,或者说“正难则反”,直接证明有困难时,常采用反证法,下面我们列举一下常见的涉及反证法的文字语言及其相对应的否定假设.对某些数学语言的否定假设要准确,以免造成原则性的错误,有时在使用反证法时,对假设的否定也可以举一定的特例来说明矛盾,尤其在一些选择题中,更是如此.2.放缩法的尺度把握等问题(1)放缩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有:①不等式的传递性;②等量加不等量为不等量;③同分子(分母)异分母(分子)的两个分式大小的比较;④基本不等式与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⑤三角函数的有界性等.(2)放缩法使用的主要方法:放缩法是不等式证明中最重要的变形方法之一,放缩必须有目标,而且要恰到好处,目标往往要从证明的结论考察.常用的放缩方法有增项,减项,利用分式的性质,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利用已知不等式,利用函数的性质进行放缩等.比如:舍去或加上一些项:(a+21)2+43>(a+21)2; 将分子或分母放大(缩小):,121,)1(11,)1(1122-+<+>-<k k kk k k k k k121++>k k k(k∈R ,k>1)等.典题精讲【例1】 (经典回放)若a 3+b 3=2,求证:a+b≤2.思路分析:本题结论的反面比原结论更具体,更简洁,宜用反证法. 证法一:假设a+b>2,a 2-ab+b 2=(a 21-b)2+43b 2≥0. 而取等号的条件为a=b=0,显然不可能,∴a 2-ab+b 2>0.则a 3+b 3=(a+b)(a 2-ab+b 2)>2(a 2-ab+b 2),而a 3+b 3=2,故a 2-ab+b 2<1.∴1+ab>a 2+b 2≥2ab.从而ab<1. ∴a 2+b 2<1+ab<2.∴(a+b)2=a 2+b 2+2ab<2+2ab<4. ∴a+b<2.这与假设矛盾,故a+b≤2.证法二:假设a+b>2,则a>2-b,故2=a 3+b 3>(2-b)3+b 3,即2>8-12b+6b 2,即(b-1)2<0,这不可能,从而a+b≤2.证法三:假设a+b>2,则(a+b)3=a 3+b 3+3ab(a+b)>8.由a 3+b 3=2,得3ab(a+b)>6.故ab(a+b)>2.又a 3+b 3=(a+b)(a 2-ab+b 2)=2,∴ab(a+b)>(a+b)(a 2-ab+b 2). ∴a 2-ab+b 2<ab,即(a-b)2<0. 这不可能,故a+b≤2. 绿色通道:本题三种方法均采用反证法,有的推至与假设矛盾,有的推至与已知事实矛盾.一般说来,结论的语气过于肯定或肯定“过头”时,都可以考虑用反证法.再是本题的已知条件非常少,为了增加可利用的条件,从反证法的角度来说,“假设”也是已知条件,因而,可考虑反证法. 【变式训练】 若|a|<1,|b|<1,求证:|1|abba ++<1. 思路分析:本题由已知条件不易入手证明,而结论也不易变形,即直接证有困难,因而可联想反证法. 证明:假设|1|abba ++≥1,则|a+b|≥|1+ab|, ∴a 2+b 2+2ab≥1+2ab+a 2b 2. ∴a 2+b 2-a 2b 2-1≥0. ∴a 2-1-b 2(a 2-1)≥0.∴(a 2-1)(1-b 2)≥0.∴⎪⎩⎪⎨⎧≤-≤-⎪⎩⎪⎨⎧≥-≥-.01,0101,012222b a b a 或 即⎪⎩⎪⎨⎧≥≤⎪⎩⎪⎨⎧≤≥.1,11,12222b a b a 或与已知矛盾. ∴|1|abba ++<1. 【例2】 (经典回放)已知a,b,c∈(0,1),求证:(1-a)b,(1-b)c,(1-c)a 不能同时大于41. 思路分析:“不能同时”包含情况较多,而其否定“同时大于”仅有一种情况,因此用反证法.证法一:假设三式同时大于41, 即有(1-a)b>41,(1-b)c>41,(1-c)a>41, 三式同向相乘,得(1-a)a(1-b)b(1-c)c>641.又(1-a)a≤(21a a +-)2=41.同理,(1-b)b≤41,(1-c)c≤41.∴(1-a)a(1-b)b(1-c)c≤641,与假设矛盾,结论正确.证法二:假设三式同时大于41,∵0<a<1,∴1-a>0,2141)1(2)1(=>-≥+-b a ba . 同理2)1(,2)1(a c c b +-+-都大于21. 三式相加,得2323>,矛盾.∴原命题成立.绿色通道:结论若是“都是……”“都不是……”“至少……”“至多……”或“……≠……”形式的不等式命题,往往可应用反证法,因此,可从这些语言上来判断是否可用此方法证明.【变式训练】 已知x>0,y>0,且x+y>2,求证:xy +1与y x+1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思路分析:由于题目的结论是: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情况比较复杂,会出现异向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一一证明十分繁杂,而对结论的否定是两个“都大于或等于2”构成的同向不等式,结构简单,为推出矛盾提供了方便,故采用反证法.证明:假设xy+1≥2,y x +1≥2.∵x>0,y>0,则1+y≥2x,1+x≥2y.两式相加,得2+x+y≥2(x+y),∴x+y≤2. 这与已知x+y>2矛盾. ∴y x +1与xy+1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成立. 【例3】 设n 是正整数,求证:21≤2111+++n n +…+21n<1. 思路分析:要求一个n 项分式2111+++n n +…+n21的范围,它的和又求不出,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观察每一项的范围,再求整体的范围. 证明:由2n≥n+k>n(k=1,2, …,n),得n 21≤nk n 11<+. 当k=1时,n 21≤n n 111<+; 当k=2时,n 21≤nn 121<+;;……当k=n 时,n 21≤n n 111<+, ∴21=n n2≤2111+++n n +…+n 21<n n =1. 绿色通道: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放缩要适度,否则会陷入困境,例如证明4712111222<+++n ,由k k k 11112--<,如果从第3项开始放缩,正好可证明;如果从第2项放缩,可得小于2,当放缩方式不同时,结果也在变化.放缩法一般包括:用缩小分母,扩大分子,分式值增大;缩小分子,扩大分母,分式值缩小;全量不少于部分.每一次缩小其和变小,但需大于所求;每一次扩大其和变大,但需小于所求.即不能放缩不够或放缩过头,同时要使放缩后便于求和. 【变式训练】 若n∈N +,n≥2,求证:21-n nn 111312111222-<+++<+ .思路分析:利用)1(11)1(12-<<+k k k k k 进行放缩.证明:∵)1(143132113121222+++⨯+⨯>+++n n n=(21-31)+(31-41)+…+(111+-n n )=21-11+n .又223121++…+21n <)1(1231121-++⨯+⨯n n =(121-)+(21-31)+…+(n n 111--)=1-n1,∴21-11+n <223121++ (21)<1-n 1.【例4】 (经曲回放)求证:||1||||||1||||b a b a b a b a +++≥+++.思路分析:利用|a+b|≤|a|+|b|进行放缩,但需对a,b 的几种情况进行讨论,如a=b=0时等. 证明:若a+b=0或a=b=0时显然成立. 若a+b≠0且a,b 不同时为0时,||||11||||||||11b a b a b a ++=+++=左边. ∵|a+b|≤|a|+|b|, ∴上式≤1+||||1||1b a b a b a +++=+.∴原不等式成立.绿色通道:对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证明,要辨别是否属绝对值不等式的放缩问题,如利用|a|-|b|≤|a±b|≤|a|+|b|进行放缩,此问题我们可以算作放缩问题中的一类. 【变式训练】 已知|x|<3ε,|y|<6ε,|z|<9ε,求证:|x+2y-3z|<ε. 思路分析:利用|a+b+c|≤|a|+|b|+|c|进行放缩. 证明:∵|x|<3ε,|y|<6ε,|z|<9ε, ∴|x+2y -3z|=|1+2y+(-3z)|≤|x|+|2y|+|-3z|=|x|+2|y|+3|z| <3ε+2×6ε+3×9ε=ε. ∴原不等式成立. 问题探究问题:说明“语言的声音和它所表示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导思:直接去说明某件事情是正确的,有时很难说明原因或根据,因此,用反证法及其逻辑思维会显得较为简单. 探究:反证题:声音和事物的结合假如有什么必然联系,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中表示同一事物的词的声音就应是相同的,后者显然不能成立,既然世界上表示同一事物的词的声音各不相同,可见语言的声音和所表示的事物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反证法——证明命题为真命题的杀手锏
反证法——证明命题为真命题的杀手锏反证法在目前的高中教材中虽较显见,但也是教材中证明真命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材中第一次使用反证法是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小节中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八时用到。
第二次用到是在立体几何中证明两直线是异面直线。
反证法首先假设某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题设下,结论不成立),然后推理出明显矛盾的结果,从而下结论说假设不成立,原命题得证。
反正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同真同假的两个命题。
为什么说反证法是证明真命题的杀手锏呢?如今,高考的证明题一般都是代数问题(函数、数列等),几何证明题几乎不可能考,所以证明题现在转战代数题。
而高中代数不像几何那样有一套完整的公理、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当然这一套现在也减负减掉了,这也是证明题不考几何题主因),在高中代数里我们判定一个事实的依据只能是概念的定义,而很多结论仅根据定义从正面往往无法推理,这个时候反证法祭出往往就能解决。
例一.证明:tan1°是无理数分析:拿到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明白何为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作两整数之比。
已知什么呢,tan30°=1/√3是无理数。
所以这个问题的证明用反证法就容易了。
证明:假设tan1°不是无理数,则tan1°是有理数。
因为tan2°=2tan1°/(1-(tan1°)^2),所以tan2°也是有理数,同理可推得tan4°、tan8°、tan16°、tan32°也都是有理数,又因为tan30°=tan(32°-2°)=(tan32°-tan2°)/(1+tan32°*tan2°),所以tan30°是有理数与tan30°=1/√3是无理数矛盾因此,tan1°是无理数。
三角不等式的反证法
三角不等式的反证法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数学里挺有意思的话题——三角不等式,而且咱们要用一种特别的方法来证明它,那就是反证法。
听起来是不是既刺激又带点小挑战呢?别急,咱们慢慢来,保证让你觉得这简直就是个思维的小游戏。
首先啊,咱们得知道啥是三角不等式。
简单来说,就是在三角形里,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这道理听起来简单,但要是让你证明它,你是不是就开始挠头了呢?嘿嘿,别急,咱们这就用反证法来“怼”它一下。
咱们先假设这个三角不等式是错的,怎么样?就是说,咱们假设存在一个三角形,它的两边之和不大于第三边,或者两边之差不小于第三边。
哎,先别急着说不可能,咱们就假装它存在,看看能闹出什么幺蛾子。
好,现在咱们有了这个“假想敌”,咱们就给它起个名字吧,叫它“奇葩三角形”。
想象一下,这个奇葩三角形长得特别奇怪,可能两边的长度加起来还没第三边长呢,或者两边的差跟第三边差不多长,甚至更长。
是不是听起来就挺让人难以置信的?接下来,咱们就来“审问”这个奇葩三角形。
咱们问它:“嘿,你说你这两边之和不大于第三边,那你还能叫三角形吗?三角形可是要讲究稳定性的,你这两边加起来还没第三边长,你这不是得散架吗?”奇葩三角形一听,哑口无言,似乎有点站不住脚了。
咱们再问问它:“还有你,两边之差不小于第三边,你这得扭曲成啥样啊?你这得是个啥形状的怪物啊?”奇葩三角形一听,更是羞愧难当,连反驳的力气都没有了。
这时候,咱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咱们说:“你看,咱们假设的这个奇葩三角形,根本就无法成立。
因为一旦它成立,就会违反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比如稳定性啊,边长关系啊。
所以啊,咱们之前的假设是错的,三角不等式是对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咱们用这种方法,就像是给三角不等式来了个“无罪推定”,然后又通过“审问”奇葩三角形,给它来了个“有罪论证”,最后证明了它是无辜的,而咱们的假设才是有罪的。
高中数学 第二讲 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2.3 反证法与
1 2.3 反证法与放缩法
预习导航
1.掌握反证法和放缩法的依据.
2.会利用反证法和放缩法证明有关不等式.
1.反证法 先假设要证的命题不成立,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已知条件,应用公理、定义、定理、性质等,进行正确的推理,得到和命题的条件(或已证明的定理、性质、明显成立的事实等)矛盾的结论,以说明假设不正确,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我们称这种证明问题的方法为反证法.
【做一做1-1】否定“自然数a ,b ,c 中恰有一个偶数”时,正确的假设为( )
A .a ,b ,c 都是奇数
B .a ,b ,c 都是偶数
C .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D .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
答案:D
【做一做1-2】若要证明“a ,b 至少有一个为正数”,用反证法假设应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a ,b 全为非正数
2.放缩法
证明不等式时,通常把不等式中的某些部分的值放大或缩小,简化不等式,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放缩法.
归纳总结 放缩法的常用技巧:舍去或加进一些代数式,放大或缩小分子或分母,运用重要不等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值域等.
【做一做2】A =1+
12+13+...+1n 与n (n ∈N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解析:A =11+12+13+ (1)
n +L 44共项=n n =n . 答案:A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之三:反证法课 题: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前面所讲的几种方法,属于不等式的直接证法。
也就是说,直接从题设出发,经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证明不等式成立。
但对于一些较复杂的不等式,有时很难直接入手求证,这时可考虑采用间接证明的方法。
所谓间接证明即是指不直接从正面确定论题的真实性,而是证明它的反论题为假,或转而证明它的等价命题为真,以间接地达到目的。
其中,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
反证法在于表明:若肯定命题的条件而否定其结论,就会导致矛盾。
具体地说,反证法不直接证明命题“若p 则q ”,而是先肯定命题的条件p ,并否定命题的结论q ,然后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而得到矛盾,从而断定原来的结论是正确的。
利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一般有下面几个步骤: 第一步 分清欲证不等式所涉及到的条件和结论; 第二步 作出与所证不等式相反的假定;第三步 从条件和假定出发,应用证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结果;第四步 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作的假定不正确,于是原证不等式成立。
二、典型例题:例1、已知0>>b a ,求证:nn b a >(N n ∈且1>n )例1、设233=+b a ,求证.2≤+b a 证明:假设2>+b a ,则有b a ->2,从而.2)1(68126,61282233323+-=+->+-+->b b b b a b b b a因为22)1(62≥+-b ,所以233>+b a ,这与题设条件233=+b a 矛盾,所以,原不等式2≤+b a 成立。
例2、设二次函数q px x x f ++=2)(,求证:)3(,)2(,)1(f f f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1. 证明:假设)3(,)2(,)1(f f f 都小于21,则 .2)3()2(2)1(<++f f f (1) 另一方面,由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有2)39()24(2)1()3()2(2)1()3()2(2)1(=+++++-++=+-≥++q p q p q p f f f f f f (2)(1)、(2)两式的结果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原来的结论正确。
注意:诸如本例中的问题,当要证明几个代数式中,至少有一个满足某个不等式时,通常采用反证法进行。
议一议:一般来说,利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的第三步所称的矛盾结果,通常是指所推出的结果与已知公理、定义、定理或已知条件、已证不等式,以及与临时假定矛盾等各种情况。
试根据上述两例,讨论寻找矛盾的手段、方法有什么特点?例3、设0 < a , b , c < 1,求证:(1 a )b , (1b )c , (1 c )a ,不可能同时大于41 证:设(1a )b >41, (1 b )c >41, (1 c )a >41, 则三式相乘:ab < (1 a )b •(1 b )c •(1 c )a <641① 又∵0 < a , b , c < 1 ∴412)1()1(02=⎥⎦⎤⎢⎣⎡+-≤-<a a a a 同理:41)1(≤-b b , 41)1(≤-c c 以上三式相乘: (1a )a •(1b )b •(1c )c ≤641与①矛盾 ∴原式成立例4、已知a + b + c > 0,ab + bc + ca > 0,abc > 0,求证:a , b , c > 0 证:设a < 0, ∵abc > 0, ∴bc < 0 又由a + b + c > 0, 则b + c = a > 0∴ab + bc + ca = a (b + c ) + bc < 0 与题设矛盾 又:若a = 0,则与abc > 0矛盾, ∴必有a > 0 同理可证:b > 0, c > 0三、小结:四、练习:1、利用反证法证明:若已知a ,b ,m 都是正数,并且b a <,则 .bam b m a >++ 2、设0 < a , b , c < 2,求证:(2 a )c , (2b )a , (2c )b ,不可能同时大于13、若x , y > 0,且x + y >2,则xy +1和y x+1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
提示:反设xy+1≥2,y x +1≥2 ∵x , y > 0,可得x + y ≤2 与x + y >2矛盾。
五、作业:课 题: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之四:放缩法与贝努利不等式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所谓放缩法,即是把要证的不等式一边适当地放大(或缩小),使之得出明显的不等量关系后,再应用不等量大、小的传递性,从而使不等式得到证明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证明不等式中的常用方法,尤其在今后学习高等数学时用处更为广泛。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简单例证体会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
二、典型例题:例1、若n 是自然数,求证.213121112222<++++nΛ 证明:.,,4,3,2,111)1(112n k k k k k kΛΘ=--=-< ∴n n n ⋅-++⋅+⋅+<++++)1(13212111113121112222ΛΛ=)111()3121()2111(11n n --++-+-+Λ=.212<-n注意:实际上,我们在证明213121112222<++++nΛ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一个更强的结论n n1213121112222-<++++Λ,这恰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放缩法的基本思想。
例2、求证:.332113211211111<⨯⨯⨯⨯++⨯⨯+⨯++n ΛΛ证明:由,212221132111-=⋅⋅⋅⋅<⨯⨯⨯⨯k k ΛΛ(k 是大于2的自然数)得n⨯⨯⨯⨯++⨯⨯+⨯++ΛΛ32113211211111 .3213211211121212121111132<-=--+=++++++<--n nn Λ例3、若a , b , c , dR +,求证:21<+++++++++++<ca d db dc c a c b bd b a a证:记m =ca d db dc c a c b bd b a a +++++++++++ ∵a , b , c , d R +∴1=+++++++++++++++>c b ad db a dc c a c b a bd c b a a m2=+++++++<cd d d c c b a b b a a m∴1 < m < 2 即原式成立。
例4、当 n > 2 时,求证:1)1(log )1(log <+-n n n n 证:∵n > 2 ∴0)1(log ,0)1(log >+>-n n n n2222)1(log 2)1(log )1(log )1(log )1(log ⎥⎦⎤⎢⎣⎡-=⎥⎦⎤⎢⎣⎡++-<+-n n n n n n n n n n 12log 22=⎥⎦⎤⎢⎣⎡<n n ∴n > 2时, 1)1(log )1(log <+-n n n n 三、小结: 四、练习:1、设n 为大于1的自然数,求证.2121312111>+++++++n n n n Λ2、设n 为自然数,求证.!1)122()52)(32)(12(n n n n n n ≥-----Λ五、作业:A 组1、对于任何实数x ,求证:(1)4312≥+-x x ;(2).41112≤--x x 2、设b a ≠,求证:(1))(2322b a b b a +>+;(2)).(46224224b a ab b b a a +>++ 3、证明不等式3344ab b a b a +≥+.4、若c b a ,,都是正数,求证:.)())((2222333c b a c b a c b a ++≥++++ 5、若,0>>>c b a 求证 .222b a c a c b cbac b a cb a +++>6、如果b a ,同号,且均不为0. 求证:2≥+abb a ,并指出等号成立的条件. 7、设c b a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求证:.3>-++-++-+ccb a b b ac a a c b 8、已知三个正数c b a ,,的和是1,求证这三个正数的倒数的和必不小于9. 9、若20πθ<<,则2cos sin 1<+<θθ.10、设+∈R y x ,,且,1=+y x 求证:.9)11)(11(≥++yx 11、已知0≠x ,求证:(1)11122>++x x ;(2)22322>++x x .12、设b a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求证:.81122>⎪⎭⎫⎝⎛+⎪⎭⎫ ⎝⎛+⎪⎪⎭⎫ ⎝⎛+b a b a a b b a a b13、已知b a ,都是正数,求证:(1);9)1)(1(22ab b a b a >++++(2).9))((222222b a b a ab b a b a >++++ 14、已知,1,1222222=++=++z y x c b a 求证:.1≤++cz by ax 15、已知,1,12222=+=+y x b a 求证:.1≤+by ax16、已知d c b a ,,,都是正数,且有2222,d c y b a x +=+=求证:))((bc ad bd ac xy ++>17、已知n a a a a Λ,,,321都是正数,且1321=⋅⋅⋅⋅n a a a a Λ,求证:nn a a a a 2)1()1)(1)(1(321≥++++Λ18、设ABC ∆的三条边为,,,c b a 求证)(2222ca bc ab c b a ca bc ab ++<++≤++. 19、已知y x b a ,,,都是正数,设.,,1ay bx v by ax u b a +=+==+ 求证:.xy uv ≥20、设n 是自然数,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231312111<+++++++nn n n Λ 21、若n 是大于1的自然数,试证.11131211121222n nn -<+++<+-ΛB 组22、已知z y x c b a ,,,,,都是正数,且,c z b y a x <<求证:.c zc b a z y x a x <++++< 23、设0>>b a ,试用反证法证明b x a b x a -+sin sin 不能介于b a b a +-与ba ba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