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的黄河文化

合集下载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

介绍

宁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宁夏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以及独特的风土人情。本文将深入探讨宁夏的风土人情,包括宁夏的地理特点、传统文化、民俗习惯等方面。

地理特点

宁夏位于黄河上游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处。宁夏的地理特点对其风土人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干旱气候

宁夏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这种干旱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宁夏特有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特点。

2. 黄河流域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宁夏位于黄河上游地区,黄河的水资源对宁夏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黄河带来了丰富的泥沙和养分,为宁夏的农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 边疆地区

宁夏是中国的边疆地区,与蒙古国接壤。这种地理位置使得宁夏的风土人情具有独特的边疆特色,同时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

宁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传统对宁夏的风土人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回族文化

宁夏是回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回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回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回民建筑、回民美食、回民音乐等方面,这些文化元素都深深地融入了宁夏的风土人情之中。

2. 宁夏古建筑

宁夏拥有许多古建筑,如西夏王陵、银川城墙等。这些古建筑展示了宁夏的历史和文化魅力,也成为了宁夏的重要旅游资源。

3. 宁夏民俗习惯

宁夏的民俗习惯丰富多样,如宁夏的婚俗、葬俗等。这些民俗习惯反映了宁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是宁夏风土人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美食

宁夏的特色美食是宁夏风土人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宁夏人民的饮食文化。

黄河流域宁夏段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黄河流域宁夏段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黄河流域宁夏段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黄河流域宁夏段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农耕文

化的重要舞台之一。这里孕育了众多的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如田湾稻田、宁夏塞上黄牛、

银川利民浆粉等,这些文化遗产既是北方农业生产的重要标识,也承载着农民传统智慧,

是研究农耕文化的宝贵资源,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和

开发利用黄河流域宁夏段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挖掘农业资源潜力,推进扶贫和农业产业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田湾稻田

田湾稻田是宁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的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它是一种以历史悠久、规

模宏大、带有宗教性质的稻作系统,是我国黄河流域稻作体系的重要代表,被誉为“边陲

稻田史诗”。田湾稻田不仅为永宁县带来了大量的农业产出,还对当地民俗文化和信仰文

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宁夏农耕文化中的宝贵遗产。

2.宁夏塞上黄牛

塞上黄牛是宁夏的一种优良农业资源,也是黄河流域农牧交错带的代表品种之一。塞

上黄牛不仅是宁夏当地的特色品种,而且其良好的适应性和经济价值,使得它在中国北方

的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塞上黄牛的养殖过程中,人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实践经验,形成了许多独特且有效的养殖方式和管理制度,这些方式和制度不仅是宁夏农耕文化的一

种表现,也是宁夏当地居民智慧的结晶。

3.银川利民浆粉

利民浆粉是宁夏银川市的一种传统的特色美食,源于银川的清真食品文化和宁夏的粉

食文化,是宁夏餐饮文化中的一种代表性产品。利民浆粉的制作原料有小麦、大米等,口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宁夏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

2.宁夏的风土人情

2.1 黄河文明

2.2 西夏文化

2.3 民族风情

正文

宁夏位于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地处北纬 35°14"~39°23",东经 104°17"~107°39"之间。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自古以来,宁夏就是内接中原、外连西域的交通要道,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宁夏的风土人情丰富多彩,首先体现在黄河文明上。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宁夏拥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早在三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的痕迹。在宁夏,游客可以欣赏到壮观的黄河风光,感受到黄河流域的独特文化氛围。

其次,宁夏的西夏文化也是一大亮点。公元 1038 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独特的西夏文化。西夏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字、绘画、建筑艺术等吸引了众多学者和游客。

此外,宁夏的民族风情也是一大特色。宁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等多个民族。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到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节庆活动和美食文化。例如,回族的伊斯兰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回族美食,欣赏到伊斯兰建筑的独特魅力。

总之,宁夏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地区。

向外来游客介绍宁夏黄河文化的特色意义价值50字

向外来游客介绍宁夏黄河文化的特色意义价值50字

向外来游客介绍宁夏黄河文化的特色意义

价值50字

黄沙古渡的名称源于黄沙嘴

滔滔万里黄河在宁夏腰部穿过,流程390多公里,在宁夏有许多古老的渡口。据一些地方志记载,明清时期的官渡有横城、高崖、李祥、马头、临河、永康、常乐、新墩、宁安堡、广武、老鼠嘴、张义、青铜峡、冰沟、泉眼山和田家滩南等16处,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横城渡口。横城渡口是一处古老的黄河渡口,早在西夏时期就已有了,是西夏国重要交通咽喉。横城位于银川市东30余里的黄河东岸,这里登高东望,是浩瀚无垠的黄沙,隔河西眺,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滔滔的黄河水,从这里向北奔腾而去;蜿蜒的明代长城向东南伸延。由于横城之北有个地名叫黄沙嘴,所以明代又把横城渡称为“黄沙古渡”

黄沙古渡在明代时期更加繁盛。明代翰林玉家屏,曾把这里的盛况写进他的《中路宁河台记》一文中。宁河台是明代为了保护这个渡口畅通无阻而修筑的成台。台高5.5丈,上面建亭3楹,四面建成厢房。台外有一道城墙,周长90余丈,高2.4丈。城墙四面各有重门。管理渡口的官员和保卫渡口的士兵,都住在宁河台上。当时宁夏地处边防前沿,属明代“九边”之一,《中路宁河台记》指出 :“横城之津危,则灵州之道梗。灵州之道梗,则内那之输挽不得方轨而北上,而宁夏急矣”这说明了黄沙古渡在军事、交通上的重要性。前人曾对黄沙古渡繁忙有所描述:“河流东下自昆仑,浊流排山晓拍津。来往

行人喧渡口,只因名利少闲身。"黄沙古渡周围的黄沙与绿野,烽火台与万里长城,黄河与渡船,滩渚与芳草,成产与渡客,构成了一幅独特景色的塞外风光.

宁夏

宁夏
wk.baidu.com蓝宝——贺兰石
红宝——枸杞
宁夏的旅游景点:
沙 湖
沙坡 头 青铜峡108塔 西夏王陵 须 弥 山
宁夏的建筑风格:
回族的聚居区都建有清 真寺。清真寺一般主要 举行宗教活动,也是进 行宗教教育、传播宗教 知识的学校。清真寺的 建筑风格一般都是阿拉 伯式的,也有中国古典 式或两种风格混合的, 由礼拜殿、水房和经堂 三大部分组成。
回族的传统节日: 回族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都是宗教节日。
古尔邦节
圣纪节
开斋节
回族的饮食: 回族喜
欢吃牛、羊、骆驼等反刍类的 偶蹄目食草动物肉,也吃鸡、 鸭、鹅、鱼肉,禁食猪肉,不 食动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
回族一般不抽烟,不喝酒, 男女老少都爱喝泡有冰糖、茶 叶、枸杞、核桃仁、芝麻、桂 圆、红枣、果脯等营养佐料的 “八宝”盖碗茶。喜庆节日, 回族多制作油香、馓子、油果 等油炸食品。有尊贵客人时, 会以丰盛的“全羊席”和各种 回族小吃热情款待。
宁夏位于我国西北 部的黄河中游地 区, 地势南高北低,南部 为黄土高 原,海拔 1000-1200米。总面积
66000平方公里。宁夏气 候的最显著特征是:气 温日差大,日照时间长, 太阳辐射强,大部分地 区昼夜温差一般可达1215oc。
宁 夏 的 特 产
白宝——滩羊皮 太西煤
黑宝——发菜
黄宝——甘草

黄河流域宁夏段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黄河流域宁夏段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黄河流域宁夏段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黄河,中国母亲河之一,灌溉着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作为黄河流域的一部分,宁夏段承载着丰富的传统农耕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宁夏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些传统农耕文化遗产,是

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

传统农耕文化遗产是宁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农耕技术、农耕习俗、农耕

生产工具等方面的遗产。这些遗产积淀着宁夏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成果,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保护传统农耕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需加强文物保护。宁夏段的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包括许多古老的民居、农耕工具、农耕

技术等,这些物品都是文物方面的宝贵资源。需要对这些文物进行认真的保护和修缮,确

保它们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消失。

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统农耕文化遗产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文物,还包

括非物质方面的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农耕习俗、传统技艺等,需要通过加

强传统技艺的传承和挖掘,进行有效的保护,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会因濒临失传

而消失。

需要加强立法和政策法规的保护。保护传统农耕文化遗产需要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宁

夏自治区政府需要通过立法和政策法规的制定,鼓励和支持对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和

传承。

传统农耕文化遗产不仅是宁夏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如何

开发利用传统农耕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提升这些遗产的价值,还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

贡献。

可以开展文化体验活动。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可以成为各种文化体验活动的载体。可以

黄河流域宁夏段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黄河流域宁夏段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黄河流域宁夏段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黄河流域宁夏段地处我国西北地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这里,人们世世代代依靠黄河灌溉农田,利用河水和土地,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遗产。这一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和民俗风情,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具

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这些传统农耕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保护与开发利用亟待加强。

关于宁夏段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宁夏段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包括了农耕工具、耕

作技艺、耕地布局等多个方面,这些遗产见证了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和演变。而这些遗产

在长期的使用和岁月的洗礼下,存在着日益严重的破损和消失的危险。保护这些遗产就显

得尤为重要。通过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对这些农耕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为后人留下

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还要大力加强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升人

们对于农耕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的保护氛围。

关于宁夏段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并不仅是静态的历史遗迹,更重要的是可以成为当地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通过开发利用这些遗产,

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进而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能够通过开发相关纪

念品和特色美食等文化产品,提升当地的文化品牌和经济效益。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要

注重保持传统农耕文化的本真和纯粹,不断丰富和创新相关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受,使传统农耕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当代生活中。

还要加强对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承。通过深入挖掘这些遗产背后的历史文化

宁夏旅游资源介绍

宁夏旅游资源介绍

宁夏旅游资源介绍

宁夏旅游资源介绍

宁夏,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自治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一个旅游胜地。本文将详细介绍宁夏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美食等内容。

一、自然景观

1.1 沙坡头

沙坡头是宁夏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的沙坡子沙漠的核心景区。这里风景旖旎,沙丘连绵起伏,给人一种壮美而神秘的感觉。游客可以参与沙漠探险、滑沙、沙漠摩托车等项目,感受刺激与自然之美。

1.2 黄河

黄河是中国母亲河,也是宁夏的重要地理特征。宁夏段的黄河风光壮丽,沿河而建的景点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客可以乘船漂流,感受黄河的浩渺之美。同时,还有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如兴庆公园、银川市古城墙等。

1.3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银川市西北部的贺兰山脚下,是西夏王朝最后一位皇帝的陵墓。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墓葬、石刻、陶俑等。游客可以进入陵墓参观,了解西夏王朝的历史和文化。

二、文化遗产

2.1 宁夏博物馆

宁夏博物馆是宁夏自治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这里展示了宁夏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包括古代文化、民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宁夏的历史和文化。

2.2 西夏王陵博物馆

西夏王陵博物馆是专门展示西夏王陵文物的博物馆。这里展示了许多出土的文物,包括金银器、陶俑、动物形象等。游客可以通过这些文物了解西夏王朝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

2.3 青铜器博物馆

青铜器博物馆位于宁夏贺兰山中的一座古代青铜器冶炼遗址上,展示了大量的青铜器文物。这些青铜器形态各异,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游客可以欣赏这些青铜器,了解古代冶炼技术和文化发展。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风土人情

宁夏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一个以回族为主要民族的自治区。宁夏的风土人情主要受到回族文化的影响。下面是一些宁夏的风土人情:

1. 回族文化:宁夏是中国回族的聚居地,回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保护。回族人民有着浓厚的宗教信仰和礼仪习俗,回族的传统婚礼、葬礼等仪式都非常庄重隆重。

2. 宁夏特色美食:宁夏的美食以清真菜和马铃薯食品为主。如宁夏的马达糕、油茶、回族餐等,都有独特的风味和制作方法。

3. 宁夏黄河风光:宁夏有着壮丽的黄河风光,黄河流经宁夏的石嘴山市和银川市,形成了独特的黄河水景线。游客可以欣赏到黄河的壮丽景色,感受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4.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是宁夏重要的文化场所之一,馆内展品丰富,展示了宁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品。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宁夏历史和回族文化。

5. 宁夏沙漠旅游:宁夏有着悠久的沙漠历史和丰富的沙漠资源,如沙坡头、沙湖等。沙漠旅游是宁夏的一项特色旅游项目,游客可以在沙漠中感受沙漠文化和风光。

以上是一些关于宁夏风土人情的介绍,宁夏的风土人情丰富多样,值得游客去亲自体验和感受。

黄河文化在宁夏的独特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黄河文化在宁夏的独特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2020.5

黄河文化在宁夏的独特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马建军1,冯海英2(1.宁夏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中心,宁夏银川750002;

2.宁夏博物馆保管部,宁夏银川750002)

摘要:宁夏是唯一全域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因黄河而名、因黄河而盛、因黄河而

富。在历史上,黄河蕴涵了早期人类在宁夏的活动和农业萌芽,滋生了享誉世界的引黄古

灌区灌溉工程,孕育了富饶美丽的“塞上江南”,繁荣了古代宁夏的水运交通商贸,留下

了以岩画、长城、西夏文物为典型代表的优秀地域文化的遗产,呈现出文化多样性和兼容

性的特点,造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独特地域历史文化内涵。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

党领导宁夏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

百年奋斗目标的历程中,宁夏立足黄河文化禀赋,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

斗出来的”伟大号召,一代接着一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形成了“共产党

好,黄河水甜”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宁夏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91(2020)05-037-008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闻名世界的华夏文明,形成了内涵丰厚、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黄河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

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

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

事’。”[1]宁夏是唯一全域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因黄河而名、因黄河而盛、因黄

河而富。黄河孕育滋养了宁夏“塞上江南”的富庶,造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独

国庆假期游玩追寻银川的黄河文化

国庆假期游玩追寻银川的黄河文化

国庆假期游玩追寻银川的黄河文化国庆假期即将来临,银川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

史和文化遗产。银川位于黄河之畔,这里的黄河文化深深影响着城市

的发展和风土人情。在这个假期里,追寻银川的黄河文化,将是一次

难忘的旅行体验。

一、探访黄河壶口瀑布

国庆假期正是赏秋的好时节,壶口瀑布作为中国四大瀑布之一,吸

引了众多游客。壶口瀑布位于银川以南的黄河壶口峡谷内,它以雄浑

壮观的瀑布群和奇特的黄土地貌而闻名。来到这里,你可以亲身感受

到黄河的恢弘壮丽,聆听着瀑布的轰鸣声,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二、游览银川城隍庙

银川城隍庙是一座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的古老庙宇,游览其中,你

可以感受到浓厚的黄河文化氛围。这座庙宇建于明代,供奉着城隍神,也是银川民众信仰的重要场所。细细品味庙宇内的建筑和文物,你会

对银川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这里也是一个祈福的好地方,

许下心愿,祈求平安幸福。

三、品味回民美食

银川作为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回民文化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标签

之一。国庆假期里,不妨品味一下银川的回民美食。回民街是品尝美

食的好去处,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吃和特色菜肴,如羊肉泡馍、拔丝

地瓜等。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感受回民的热情好客,会让你的舌尖上

体验到银川独特的魅力。

四、参观银川博物馆

想要更好地了解银川的黄河文化,不可错过的地方就是银川博物馆。这座博物馆陈列着丰富的文物和展品,展示了从古至今银川及黄河文

化的发展历程。在这里,你可以亲眼见到黄河文化的瑰宝,了解银川

的历史变迁。博物馆内的展览设计精美,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给人

黄河流域宁夏段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黄河流域宁夏段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黄河流域宁夏段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黄河流域宁夏段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农耕文化历史。它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宁夏段的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保护传统农耕文化遗产。

1. 加强宁夏段农耕文化遗产的调查与研究。通过对宁夏段农耕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全面了解和掌握遗产的分布、特点和价值。

2. 加强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宁夏段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规划,加强对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3. 加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培训工作。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班和研讨会等活动,传承和普及农耕文化遗产的知识和技艺。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对农耕文化遗产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发挥农耕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1. 开发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利用农耕文化遗产中的古建筑、田园景观等资源,打造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农耕文化。

2. 推动农耕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农耕文化为基础,发展相关的手工艺、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旅游等产业,提升农耕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3. 加强农耕文化遗产的推广与传播。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文化活动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农耕文化遗产,增强社会对农耕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三、弘扬农耕文化的社会意义。

1. 加强对农耕文化的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农耕文化的知识和价值观,培养社会对农耕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宁夏文化·天下黄河富宁夏·水运骄子—皮筏子

宁夏文化·天下黄河富宁夏·水运骄子—皮筏子

宁夏文化·天下黄河富宁夏·水运骄子—皮筏子

宁夏文化·天下黄河富宁夏·水运骄子—皮筏子

万里黄河从宁夏腰部穿过,流程三百九十余公里。滔滔河水在给宁夏创造了一大片肥田沃壤之后,也给那片土地上的人民带来了交通上的便利。从古代到现代,宁夏人民创造了不少黄河水上交通工具,其中具有神威的便是皮筏子。

皮筏子也叫“浑脱”,在宋代就出现于黄河之上。皮筏子是由充气的革囊制作的,把一个缝制的仅留一个小口的革囊内部充满气体,再把小口扎系紧固,密不透气。这样的革囊放在水面上会产生很大的浮力,古人就是利用它来作为泅渡黄河的工具。宋代以前的革囊是由几块皮张缝起来的,很容易因缝不严密而漏气。宋代采用了“浑脱法”剥制皮张。将牛或羊只宰杀了,把头割去而不剖肚膛,从颈口部位掏取出骨肉和内脏,这样即可得到一个完整的牛或羊的皮张。“浑”做全解,“脱”就是剥的意思,“浑脱”就是剥离整张的牛、羊皮。

牛或羊皮剥脱之后还要经过若干道工序加工:以羊皮为例说明。羊皮整张剥离下来,先将它放在水中浸泡四五日,尔后捞出来放在烈日下曝晒一日。再把羊皮上的毛拔净,皮张内外洗净,并从颈口处灌进半斤食盐和半斤胡麻油,外加一些水。再次将羊皮放在烈日下曝晒,并且边晒边揉搓羊皮,一直到羊皮外表呈现出红褐色,皮张也揉搓得柔软而有弹性。此时,再把羊皮的颈部和三条腿用皮绳扎紧。仅留一条有个小口的腿。从未扎的腿的小口中向内吹气,一直吹到整个羊皮膨胀成*** ,再把那个小口扎紧,使整个充气羊皮密不透风。至此,一个羊皮气囊便做成了。

古代人最初泅渡黄河只用一只充气羊皮囊,一只手将其挟手腋下,另一只手划水。这种方法简单,但有缺点,一是泅渡者浑身沾水,二是极不安全,三是载重量很小。后来人们用木棍做一个井字形的方框,下面扎上若干只充气羊皮囊,使之联成一个有较大平面的整体,它就是自宋代流传至今的“羊皮筏子”。小的羊皮筏子由四只羊皮充气囊组成,载重二三百公斤,而大的长途货运皮筏由五六百只羊皮充气囊

银川的黄河最佳观赏处

银川的黄河最佳观赏处

银川的黄河最佳观赏处

银川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部,黄河流经城市的西南部。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第二长的河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在银川,有许多地方可以欣赏黄河的壮丽景色,但是有一个地方被认为是黄河最佳观赏处。

位于银川市西北部的河套地区是黄河最佳观赏处之一。这里的黄河流经宽阔的河套平原,形成了一片壮丽的湿地景观。黄河在这里呈现出宽阔的河面,平缓的水流和清澈的水质。河套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独特而丰富,吸引了大量的候鸟和水生动物。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珍稀鸟类的飞翔,如白鹤、丹顶鹤、黑鹳等。同时,还可以观察到黄河湿地的植被,如芦苇、草莓、苦荞等。这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河套地区不仅有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农田、村庄和古老的农耕工具。这些农田和村庄是当地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可以参观当地的农田和村庄,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此外,河套地区还保存着一些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址,如河套城、河套古寺等。这些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址见证了河套地区的历史变迁,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见证。

除了河套地区,银川市还有其他一些地方可以观赏黄河的壮丽景色。比如,在市区的黄河长城景区,游客可以登上黄河长城,俯瞰黄河的壮丽景色。黄河长城是中国古代的防线,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建筑的杰作之一。登上黄河长城,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黄河的壮丽。此外,在黄河湿地公园,游客可以欣赏到黄河湿地的原始风貌和丰富的生态系统。这里有各种湿地植物和动物,如芦苇、鱼类、水鸟等。在这里,可以静观黄河的流淌和湿地生态的繁荣。

“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载体和见证——宁夏境内黄河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

“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载体和见证——宁夏境内黄河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

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1]

2020年6月,习近

平总书记指示:“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

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宁夏自秦汉以

来各个历史阶段对黄河的持续创造性利用,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形成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独特历史文化内涵,呈现出地域文化多样性和兼容性的特点。

为了给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奠定基础,作者专就宁夏境内的黄河文化遗产开展了调查研究,以厘清黄河文化遗产的构成、

数量、分布和保护利用状况,形成黄河文化遗产名录,为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增添文化内涵。

一、黄河文化遗产的分类

黄河文化,就是黄河在特定的流域空间与人文空间孕育形成的多层次、

多维度的文化共同体,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中华文化形成及发展融合过程中始终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宁夏境内的黄河文化遗产就是黄河文化在宁夏的载体和见证。

“文化遗产”在《世界遗产公约》中规定:包括不可移动文物与可移动文物和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涵盖了历史上与政治、经济、文化、水利、宗教、建筑、人物等关联的各类遗产。黄河文化遗产调查,

首要的任务就是对黄河文化遗产构成类别和分类进行充分研究,

经过与摘

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作为全域属于黄河流域的唯一省区,“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地域文化特点。宁夏境内的黄河文化遗产调查研究厘清了遗产的类别、、保护利用状况,并对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进行了深入思考。、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和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思路,为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奠定基础。

宁夏黄河文化的特点

宁夏黄河文化的特点

第41卷第9期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9月No.9Vol.41JournalofNingxiaNormalUniversitySep.2020

宁夏黄河文化的特点

陈育宁

㊀㊀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说: 千百年来ꎬ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ꎬ哺育着中华民族ꎬ孕育了中华文明ꎮ 九曲黄河ꎬ奔腾向前ꎬ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ꎬ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ꎮ 在这次会议上ꎬ习近平同志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ꎮ

㊀㊀今年6月ꎬ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宁夏ꎬ他在视察黄河生态治理保护情况时指出ꎬ自古以来ꎬ黄河水滋养着宁夏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ꎬ今天仍在造福宁夏各族人民ꎮ宁夏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ꎮ这是对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定位㊁新使命㊁新要求ꎬ宁夏使命光荣㊁责任重大ꎮ

一、宁夏与黄河

㊀㊀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ꎬ流经9个省区ꎬ全长5464公里ꎬ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ꎮ黄河流域省份总人口4.2亿ꎬ占全国30.3%ꎮ黄河流域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26.5%ꎬ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地带ꎮ黄河流域是多民族聚居地区ꎬ少数民族占10%左右ꎬ对维护社会稳定㊁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ꎮ

㊀㊀关于黄河的起源ꎬ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地质问题ꎮ地质专家认为ꎬ黄河发育是在长期过程中ꎬ受地质板块运动的影响ꎬ分段独立形成水系ꎬ最终连通成一条大河ꎮ有一种说法是ꎬ从二㊁三百万年前开始的地质构造上的第四纪ꎬ是黄河孕育发展的时期ꎮ那时包括宁夏北部的河套区域周围都是湖泊ꎮ造山运动逐渐地把这个区域抬起来ꎬ原来湖泊里的水流向周边ꎬ湖泊缩小后连在一起形成阶段性的河流ꎬ这是最早的一段黄河ꎮ也就是说ꎬ黄河最早的一段是在河套孕育的ꎮ100万年前ꎬ由于河水的冲刷ꎬ把三门峡打开ꎬ河水向东而去ꎬ连接起下游的湖泊ꎬ通向海洋ꎬ这是黄河形成的第二段ꎮ到十几万年前ꎬ青藏高原隆起ꎬ青藏高原的湖泊开始集中起来向东方的低处流ꎮ到了8万年前ꎬ青藏高原下来的水和河套以下的黄河连接起来ꎬ最终形成了黄河ꎮ也就是说ꎬ黄河分三段形成ꎬ首先是形成了河套这段黄河ꎮ河套和黄河的这一深层次关系ꎬ是我们非常特殊的资源优势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的黄河文化

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8届执行理事会上宣布,宁夏引黄古灌区入选2017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在“九渠渠首“的宁夏青铜峡市,人们聚集于元代由郭守敬最初主持修建的唐正闸,欢庆这一历史时刻。晚上,一场大型公益晚会呈现了一段敬水、驭水的恢宏历史——

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切开高山,逐步成为与大海贯通的大河。从青藏高原发源后,一路在峡谷内激荡奔流的母亲河,冲出黑山峡进入宁夏境内,顿觉风光旖旎、豁然开朗。

宁夏平原南高北低形成节制坡降,利用独到的地理条件,英明的古人“天堑分流引作渠“,自此“一方擅利溉膏腴“,成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引黄灌溉传奇。

两千多年古渠润溉,独到的经济、军事、生态地位,赋予了这一区域在中国北方版图形成、农耕文化、民族融合等方面的分外意义。

古渠博物馆与长城博物馆相遇——重合并非偶然

宁夏有活的古渠博物馆之称,历代开凿的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等14条古渠千秋流淌,惠泽至今。如今,宁夏引黄古灌区范围8600平方公里,引黄干渠25条,总灌溉面积达到828万亩。

宁夏亦有天然长城博物馆之称,自战国起,到秦、汉、隋、金、明等朝代都曾先后在宁夏境内修筑长城,6.64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几乎可以找寻到历史上各个朝代修筑的长城遗迹。

古渠博物馆与长城博物馆,两者在“塞上江南“相遇,足以说明宁夏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上的严重战略地位。

“宁夏引黄古灌区对汉代版图乃至汉唐盛世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宁夏出名史地专家、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汪一鸣说,我国汉、唐时代,以黄河流域为核心形成的大中华帝国,在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都达到当时世界的顶尖水平。宁夏平原灌区和河套灌区一起,挺起了当时北方版图的“脊梁“。

如果说汉代是宁夏引黄灌溉开创时期,那么到唐代,宁夏平原即有了“塞上江南“的美誉。至明代,宁夏平原成为天下粮仓。清代,宁夏平原经过康、雍、乾三朝对渠道的修浚与开凿,灌溉农业进入鼎盛时期,出现了“川辉原润千村聚,野绿禾青一望同“的盛景。

铁骑踏成宁夏川。引黄古灌区作为历代王朝屯垦戍边经略的根源,维护了边疆安定,巩固了王朝政权和疆域。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宁夏大学原校长、文史专家陈育宁认为:“宁夏平原成为对周边各民族有极强吸引力的经济中心和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政治军事战略要地,许多严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在这一区域留下了深刻印记。

工程技术与灌溉文化交织——黄河文化的宁夏样本

时光回溯至1956年,甘肃省兰州市建设自来水厂。因黄河河床狭隘、水流缓慢,第一水厂斗槽式预沉池进水口施工出现困难。

几经辗转,甘肃省从宁夏平原调河工前往支援,采用汉、唐时期修筑大渠的草土埽工即“草土围堰“法,只花费48万余元、50多天便如期完成进水口工程,为国家节约资金118.7万余元。

“草土围堰“只是2000多年沉淀下来的治水技术之一。汪一鸣经过深入研究认为,宁夏引黄灌区大型灌渠系的工程技术设计之精巧,可与都江堰相媲美。无坝引水、渠首工程的选址、渠道坡度的设计等,都体现了古人对河流地貌、水文等自然规律的科学认知和精准掌控。

宁夏引黄灌溉在2000多年的持续运行、发展中,滋润了宁夏平原的农业文明,也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主流。《新商务周刊》出品人白皋认为,宁夏因引黄古灌区而形成了宁夏特色的黄河文化。除了精妙的工程技术外,还体现在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众多文学作品、治水管水制度、突出治水人物、亲水惜水敬水的观念和习俗,以及丰盛而珍稀的历史遗存等方面。

宁夏文史专家吴忠礼也表示,黄河文化作为宁夏平原多元文化的源头和主干,还派生出农耕文化、移民文化、回族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等,这些都与历代对宁夏引黄古灌区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铜峡。青铜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旭年说:“黄河文化有一石,青铜峡占八斗。每一条渠、每一处闸、每一座坝,无不展示着引黄古灌区稳重的历史文化。“

“最为难得的是2000多年来,宁夏平原虽历经治乱兴衰,但灌溉文明却仍然绵延不绝。“汪一鸣说,以宁夏引黄灌溉工程为突出代表的中华文明,成为全球唯一没有中断、世代延续、生生不息的文明。

建设沿黄生态经济带——古老灌区持续焕发生机

而今,“塞上江南“稻香鱼肥,满眼锦绣。历代引黄灌溉的发展,造就了宁夏平原丰盛而独到的农田生态系统,成为我国西部严重的生态屏障。

陈育宁说,宁夏引黄古灌区发展的历史事实表明,在干旱贫饔的北方地区,也可以创造出环境、土地、人口协调发展的区域。如果发挥优势,遵循规律,选准方向,坚持不懈,使宁夏平原这样的绿洲不断扩大,“胡焕庸线“的突破也不是不可能。

新的时期,如何续写好引黄古灌区的历史成为摆在宁夏党委、政府面前的全新课题。宁夏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力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推动沿黄地区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城融合、人水调和的方向发展。

“与引黄古灌区重合的沿黄地区是宁夏自然条件最优良、人文资源最深远、民生资源最富集的精华地带。“宁夏水利厅厅长白耀华表示,将以此次宁夏引黄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契机,科学制定宁夏引黄古灌区保护利用规划,大力挖掘“塞上江南“悠长的历史文化,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传承水利历史、凝聚水利精神、弘扬水利文化,推动引黄古灌区在转型升级发展、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持续焕发新生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