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十一(2)

合集下载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二章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二章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 考点
的关系
布设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
定则
1.弹力、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 向判断及大小计算。 2.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及平行 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3.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弹力
[想一想]
超链 接
如图2-1-1所示的
甲、乙、丙三个小球均处
图2-1-1
于静止状态,各接触面均光滑,请思考三个小球各受
产生条 件
(1)接触面__粗_糙____ (2)接触处有_弹__力__ (3)两物体间有
相对运动 趋势
(1)接触面__粗_糙_____ (2)接触处有__弹__力____ (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_________
名称 项目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大小、方 大小: 0 <Ff≤Ffm
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
(2)高考对本章内容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对静 摩擦力的分析、物体受力分析及平衡条件的应用是本 章的常考内容。
二、2014年高考考情预测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平衡条 件推论的应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又常与牛顿运动定 律、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相结合,有时还与电场及磁场 中的带电体的运动相结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2)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考查力学知识是今 后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
弹力方向的判断
1.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判断 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 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2.利用假设法判断 对形变不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 即把与我们所研究的物体相接触的其他物体去掉,看物体 还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 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存在弹力。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一章 第2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63张ppt)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一章 第2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63张ppt)

可得前 2 s 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1 x1=[20×2+2×(-5)×22] m=30 m。
(3)汽车停止即速度 vt=0 根据公式 v2-v02=2ax,可得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 v2-v02 0-202 汽车行驶的距离 x2= 2a = m=40 m。 2×-5
答案:(1)10 m/s
(2)30 m
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运动)的运动,可把该阶
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 动。 (2)双向可逆类:如沿光滑斜面上滑的小球,到最高 点后仍能以原加速度匀加速下滑,全过程加速度大小、 方向均不变,故求解时可对全过程列式,但必须注意x、 v 、a等矢量的正负号及物理意义。
[例2]
(3)第一个 T 内,第二个 T 内,第三个 T 内,„,第 N 个 T 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
1∶3∶5∶„∶(2n-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1∶( 2-1)∶( 3- 2)∶„∶( n t1∶t2∶t3∶„∶tn= - n-1) 。
[试一试]
2.(2012· 佛山一模)如图1-2-3所示,
x=x1+x2⑦ x′=x1′+x2′⑧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 x 5 程之比为 = 。⑨ x′ 7
[答案]
5 7
多过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处理方法
多过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注意分段应用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规律列方程的解题策略,这就是数学中的分 段函数思想在物理中的应用。注意设而不解的解题策略, 解题过程中设一些未知量,通过加、减或乘、除消元的
第二段时间:a甲=2a, 甲汽车做加速度为2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a乙=a 乙汽车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三维设计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三维设计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图5-4-2
有压力。已知AP=2R,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P到
B运动过程中
()
15
第15页
A.重力做功 2mgR B.机械能减少 mgR C.合外力做功 mgR D.克服摩擦力做功12mgR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下列三点: (1)小球对B点正好没有压力含义。 (2)摩擦力为变力,应从功效关系上求小球克服摩擦 力做功。 (3)机械能减少许与哪个力做功相相应。
功效关系
[想一想]
如图 5-4-1 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在力 F 的作用下由 静止从地面运动到离地 h 高处,已知 F=54mg,试分别求出在 此过程中重力、力 F 和合力的功,以及物体的重力势能、动能 和机械能的变化量,并分析这些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1
第1页
图5-4-1
提示:重力做功-mgh,力 F 做功54mgh,合力做功41mgh, 重力势能增加 mgh,动能增加14mgh,机械能增加54mgh。关系: 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变化量的负值,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 能的变化量,力 F 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
33
第33页
求解相对滑动物体能量问题办法 (1)正确分析物体运动过程,做好受力情况分析。 (2)利用运动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 速度关系及位移关系。 (3)公式Q=Ff·l相对中l相对为两接触物体间相对位 移,若物体在传送带上往复运动时,则l相对为总相对 路程。
解得:v=1 m/s,t1=1 s<1.5 s
32
第32页
故滑块与小车同速后,小车继续向左匀速行驶了 0.5 s,则小车右端距 B 端的距离为 l 车=v2t1+v(1.5- t1)=1 m。
(3)Q=μmgl 相对=μmg(vB+2 vt1-v2t1)=6 J。 [答案] (1)30 N (2)1 m (3)6 J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十一章 热学第2单元 固体、液体和气体(62张ppt)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十一章  热学第2单元 固体、液体和气体(62张ppt)

向 同性 。
[试一试]
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 B.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 C.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 ( )
的熔点
D.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 体是各向同性的
解析:金刚石、水晶和食盐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A
[答案] (1)180 mmHg (2)364 K
气体实验定律与热力学定律的综合应用
[例3]
(2012· 山东高考)如图11-2-5所
示,粗细均匀、导热良好、装有适量水银的 U型管竖直放置,右端与大气相通,左端封 闭气柱长l1=20 cm(可视为理想气体),两管
图11-2-5
中水银面等高。现将右端与一低压舱(未画出)接通,稳
[例2]
(2012· 新课标高考)如图11-
2-4,由U形管和细管连接的玻璃泡A、
B和C浸泡在温度均为0 ℃的水槽中,B
的容积是A的3倍。阀门S将A和B两部分
图11-2-4
隔开。A内为真空,B和C内都充有气体。U形管内左边 水银柱比右边的低60 mm。打开阀门S,整个系统稳定后, U形管内左右水银柱高度相等。假设U形管和细管中的气
图11-2-2
[提示] 液体表面张力,内能减少。
[记一记]
1.液体的表面张力
(1)概念:液体表面各部分间 互相吸引 的力。 (2)作用:液体的 表面张力 使液面具有收缩到表面积
最小的趋势。
(3)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 相切 ,且跟这部分液面 垂直 的分界线 。
(4)大小: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张力 越小 ;液体中 溶有杂质时,表面张力变小;液体的密度越大,表面张 力 越大 。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一章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45张ppt)

《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第一章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45张ppt)

面记作0,往后第六个点作为计数点1,依此标出计数点2、
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
x4-x1 x5-x2 G.根据公式 a1= ,a2= , 3T2 3T2 x6-x3 a1+a2+a3 a3= 及 a= 求出 a 3T2 3
[解析]
在实验中尽可能地保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
动,同时也要求纸带能尽可能地直接反映小车的运动情 况,既要减小运动误差也要减小纸带的分析误差。其中E 项中的电源应采用交流电源,而不是直流电源。 [答案] ABCDFG
⑴直接分析图象的特点得出,小车运动的 v-t 图象是一条倾 斜的直线,如图实-1-4 所示,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 Δt,速度也 会增加相同的值 Δv, 由此得出结论: 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2)通过函数关系进一步得到,既然小车的 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 v 随 t 变化 的函数关系式为 v=kt+b,显然 v 与 t 成 “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图实-1-9
(4)在 v-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则 Δv a= =(0.64± 0.01) m/s2。 Δt
[答案] 图
(1)弹簧测力计
(2)0.864
0.928
(3)见解析
(4)(0.64±0.01)
[题组演练]
3.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如图实-1-10所 示,已知频闪周期T=0.1 s,小球相邻位置间距分别 为OA=6.51 cm,AB=5.59 cm,BC=4.70 cm,CD= 3.80 cm,DE=2.89 cm,EF=2.00 cm。小球在位置A
七、误差分析
(1)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
(2)电源频率不稳定,造成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不完 全相等。 (3)纸带运动时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 (4)用作图法,作出的v-t图象并不是一条直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