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黏土层一维有限应变固结的超静孔压消散研究
冲击荷载下饱和软粘土孔压增长与消散规律的一维模型试验
果 , 如 改 善 地 基 土体 的 排水 条 件 , 量 由小 到大 施 加 , 击 多 遍 , 比 能 少 以确 保 强 夯 时 不 使 土 体 破 坏 等 等施 工 工 艺 . 彰 明 等 [在 深 圳 市 宝 安 区一 道 路 路 基 的地 基 处 理 中 , 用 强 夯 法 对 厚 4 6 李 4 采 ~ m 的 淤 泥 质 粘 性 土 地 基 进 行 了处 理 , 设 置 水 平 与 竖 向 排 水 体 , 填 土 1 5 1 8 进 行 两 遍 低 先 后 . ~ .m
验 , 试 验 和 初 步 机 理 分 析 的 角度 来 获 得 一 些 看 法. 验 中考 虑 了不 同 击 数 N 和 不 从 试
同 冲 击 能 WH 的 影 响 , 出 了一 些 有 益 的 结 果 . 得
关 键 词 :冲 击 荷 载 ;饱 和 软 粘 土 ;孔 隙 水 压 力 ;模 型 试 验
与 基 础 工 程 学 会 会 议 中 Mi h l^在 地 基 处 理 发 展 水 平 报 告 中 认 为 饱 和 粘 性 土 中 的 强 夯 效 果 t el c _
摘 要 :一 般 认 为 , 和 软 粘 土 地 基 不 宜 或 应 慎 重 采 用 强 夯 法 加 固 . 击 荷 载 作 用 饱 冲 下 , 压 的增 长 与 消散 规 律 是 研 究 强 夯 法加 固 饱 和 软 粘 土 地 基 的基 础 与 理 论 支持 , 孔 本 文 就 此 问 题 进 行 了 冲 击 荷 载 作 用 下 饱 和 软 粘 土 孔 压 增 长 与 消 散 规 律 的 一 维 模 型 试
桩周及下卧土层中超静孔压消散的数值模拟
度增长与实测桩承载力 的增长进行了对比, 两者的 后期增长率吻合较好 , 表明可由桩间土固结度的增
a c ( ) u 击r + a = c2
长来预估桩承载力 的增长 , 但该研究未明确考虑下
卧土层的影 响. 唐世栋等 通过对桩基 施工过程 中实测资料 的分析 , 探讨了沉桩时单桩周 围土中产 生的超孑 隙水压力 的大小 、 L 分布及影响范围, 并与 其他研究结果进行 了对 比. 宰金珉等 引入时间、 深度参数 , 分析饱和软土中静压桩单桩沉桩引起 的
作者简介 : 姚建雄( 9 5 , , 17 一) 男 福建省莆田市人 , 工程学 院土木 系讲师 , 福建 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 向: 岩土工程
第5 期
姚建雄 , 高子坤 : 桩周及下卧土层 中超静 孑压 消散的数值模拟 L
・ 9・ 4
式 中: , Cii ,) u C =12 分别表示超静孔压、 ( 水平 向固结系数和竖直向固结系数 , 中: =1 其 i 表示桩
收稿 日期 :0 0—0 21 4—2 3
为便 于计算机编程并考虑土性参数的分层设
置要求 , 将基本微分方程重新表述为式 ( ) 1.
O ul
r
= r,G (u c I v r1 。 o +。 ) ( 壹 O u
=
a 2 u
r
c r2 c (u ( + 未r2 ) ) o u a
第 2 第 5期 6卷
21 0 1年 1 0月
平顶山学院学报
J un lo ig ig h n U iest o r a fPn dn s a nv ri y
V0 . 6 No 5 12 . Oc . Ol t2 l
超固结土的一维固结理论及其试验研究111
第26卷第2期应用力学学报Vol.26No.2 2009年6月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Jun.2009文章编号:100024939(2009)022*******超固结土的一维固结理论及其试验研究*梁仕华1齐添2谢康和3王坤3(广东工业大学510006广州)1(广州穗监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510150广州)2(浙江大学310058杭州)3摘要:基于超固结饱和土固结理论,针对变荷载、自重应力分布等条件下提出了相应的一维超固结土问题的控制方程,总结出六个超固结土的一维线性固结计算参数,并采用半解析法编制了求解该问题的For tr an计算程序。
利用GDS高级固结仪对萧山黏土进行超固结土的一维固结渗透联合试验以及一维固结压缩试验,将测定的一维超固结土计算参数引入理论程序中,分别对比了位移、平均固结度、底部孔压这三者随时间变化的理论和试验曲线。
结果表明:超固结土的一维线性固结理论比正常固结土的一维线性固结理论更接近试验结果,验证了超固结土的固结理论,表明了考虑土体应力历史对固结计算的重要性。
关键词:超固结土;一维固结;GDS高级固结仪;固结计算参数;试验曲线中图分类号:T U411文献标识码:A1引言软粘土地基固结沉降问题作为岩土工程中重要的研究课题,自T erzaghi建立饱和土体一维固结理论以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1]。
由于在实际问题中,软黏土地基大部分处于超固结状态而非正常固结状态,所以用现有的正常固结土的固结理论计算软土地基的固结沉降问题将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
超固结饱和土是指历史上曾经受过大于现有覆盖土重的先期固结压力的饱和土体。
国内外学者对于考虑先期固结压力这一重要影响因素的一维固结理论展开了大量的研究[227]。
通过室内土体压缩和渗透试验测定一维超固结土的计算参数,并结合相关试验曲线来验证超固结土体的固结理论。
然而受限于试验仪器,对超固结土固结性状的试验研究目前还较欠缺。
软土地基监测技术
软土地基监测技术软基路堤的施工应注意观测填筑过程中和竣工后的固结、强度和位移的变化,这不仅是发展理论和评价效果的依据,同时也可及时防止因设计和施工不完善而引起的意外工程事故。
一、监测原则监测的一般原则如下:(1)监测点应设在观测数据容易反馈的部位。
地基条件差、地形变化大、设计问题多的部位和土质调查点附近也均应设置观测点。
(2)一般路段沿纵向每隔100~20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桥头路段应设置2~3个观测断面,桥头纵向坡脚、填挖交界的填方端、沿河等特殊路段均应酌情增设观测点。
(3)沿河、临河等凌空面大且稳定性差的路段,必要时应进行地基土体内部水平位移的观测。
对于成层软土地基需进行土体内部竖向和水平向位移观测。
(4)测点的设置不仅要根据设计的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中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增设。
(5)观测仪器应在软基处理之后埋设,并在观测到稳定的初始值后,方可进行路堤填筑。
(6)在施工期间应严格按设计或合同文件要求同步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跟踪观测。
每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时,每3d至少观测一次。
路堤填筑完成后,堆载预压期间观测应视地基稳定情况而定,一般半月或每月观测一次。
对于孔隙水压力的观测,每填筑一层后,应每隔1h观测一次,连续观测2~3d。
(7)当路堤稳定出现异常情况而可能失稳时,应立即停止加载并采取果断措施,待路堤恢复稳定后,方可继续填筑。
二、监测项目与方法软土路基的观测项目包括三类:变形(位移)观测、应变观测和强度观测。
变形观测包括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应力观测包括土压力观测、孔隙水压力观测;强度观测仅指地基承载力观测。
其观测项目、目的、仪具如表6-5所示。
表6-5 路堤观测项目1.地表水平位移(1)埋设方法:位移观测边桩根据需要应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以及边沟外缘与外缘以远10m的地方,并结合稳定分析在预测可能的滑裂面与地面的切面位置布设测点,一般在趾部以外设置3~4个位移边桩。
软黏土变形时效性的试验及经验模型研究
Abstract: A series of 1D secondary consolidation tests and undrained triaxial creep tests a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reep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dredger fill in the estuary of eastern Shantou. In 1D secondary consolidation tests,the stress-stain relationship of the soft soil shows significant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The deformations of primary compression and secondary compression in overconsolidation state is smaller than normal consolidation case; and preloading can increase the yield strength. Pore pressure develops over time in the undrained triaxial creep tests, i.e., effective stress decreases with time. When the deviatoric stress is smaller, the deformation of soil tends to be stable, and the strain rate decreases with time; however, once the deviatoric stess reaches the critical value, the deformation develops with time rapidly, and the soil sample is damaged due to the accelerated creep. The concept of fractional order derivative is introduced to establish the fractional derivative Merchant model; and the ranges of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fitting results of traditional Merchant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fractional Merchant model can simulate the creep deformation better. The fractional Merchant model has a simple form and a few parameters, which can be well applied to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Keywords: 1D consolidation tests; undrained triaxial creep test; time-dependent behavior; fractional derivative Merchant model
成层软黏土地基一维电渗固结理论研究
摘 要 : 针 对成层 软黏 土地 基 电渗 固结 问题 研 究甚 少 , 在E s r i g一 维 固结理论 的基 础上 , 利 用分 层 法结合 差 分 法计 算得 出曲线模拟 方程 , 并且 建 立 了成层 软黏 土 电渗 固结理论 , 从 而 获得 了孔 压解 析解, 同 时将 双层 软 黏 土 的孔 压值 与在 E s r i g的 固结理 论 下 的各 单层 土 的形成 对 比 , 得 出了在 距 离 阴极 前半段 内, 成 层 土孔压 变化 趋 势与 第一 层 土相 比偏 慢 , 在距 离 阴极 后 半段 内 , 成层 土 孔压
On e ・ ・ - d i me n s i o n a l t h e o r e t i c a l s t u d y o n e l e c t r o - o s mo t i c 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
o f l a y e r e d s o f t c l a y f o und a t i o n
t h a t t h e p o r e p r e s s u r e o f l a y e r e d s o i l v a r i a t i o n t r e n d w a s s l o we r t h a n t h e i f r s t l a y e r o f s o i l i n t h e i f r s t h a l f t o c a t h o d e d i s t a n c e ,t h e p o r e p r e s s u r e o f l a y e r e d s o i l c h a n g e t r e n d w a s f a s t e r t h a n t h e s e c o n d l a y e r s o i l i n t h e s e c o n d h a l f t o c a t h o d e d i s t a n c e . F i n a l l y ,c o n t r a s t i n g t h e p o r e p r e s s u r e u n d e r t h e h i e r a r c h i c a l me t h o d a n d t h e a v e r a g e me t h o d a n d d r a wi n g a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a t h i e r a r c h i c a l me t h o d c o u l d b e r e p l a c e d b y a v e r a g e me t h o d i n
正常固结与超固结黏性土的孔压特性
中图分类号 : TU4 1 8 4 . 文 献 标 识 码 :A
Po e pr s u e c r c e i tc f no m a nd o e — o o i a e l y r e s r ha a t r s i s o r la v r c ns ld t d c a s
第 2 7卷 第 2 期 2 1 1 年 6 0 月
交
通
科
学
与
工
程
V0 . 7 NO 2 1 2 .
J oURNAL OF TRANS PORT S I C ENCE AND NGI ERI E NE NG
温州软黏土不排水真三轴试验的研究
温州软黏土不排水真三轴试验的研究毛浩燃;王亚军;施佳豪;王沙沙【摘要】利用英国GDS真三轴仪,针对原状温州软黏土进行恒定小主应力σ3下不同中主应力系数b的固结不排水试验。
在三维应力状态下,研究不同中主力条件下黏土的强度变形特性,利用相同应力路径下主应力旋转对比试验反映土的各向异性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在轴向压缩( TC)试验中,随着加载的进行,偏应力逐渐增大并趋于平稳;并随中主应力系数b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b=0.8时出现峰值;广义剪应力峰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峰值在0.6~0.8之间;轴向压缩试验( TC)加载过程中;当b=0.4时,中主应变接近为0,可视为平面应变情况;在b=0.4~1.0之间时,剪缩效应受中主应力系数b影响较明显;b=1.0时,轴向压缩( TC)试验破坏强度高于轴向拉伸( TE)试验的破坏强度,其应力应变响应有显著不同;在π平面上,Lade-Duncan准则对试验点的拟合精度优于Mohr-Coulomb 准则和Matsuoka-Nakai准则。
%A series of consolidated undrained true triaxial tests on Wenzhou undisturbed soft clay samples with different b values under constant minor principal stressσ3 are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GDS true triaxial apparatus. Under the three dimensional stress state,the strength-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lay in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will be researched, as well the anisotropy feature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principal stress rotation experiments. The test results show:in the axial compression ( TC) test, the shear of deviatoric stress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leveled off, as the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coefficient b increases, the shear stress peak value showed a trend of increases at first then decreases; The generalized shear stress peak valueshowed a trend of decrease after the first increase, the peak value between 0. 6 ~ 0. 8;When b=0. 4, the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ain is close to0,which can be treated as plane strain condition;When b Between 0. 4 and 1. 0, the shear shrinkage effect affected by the principal stress coefficient b distinctly;when b=1. 0 , the failure strength in Axial compression ( TC) tes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axial tensile ( TE) test, which the stress and strain response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the fitting precision of the results intheπplane is close to Lade-Duncan criterion, which is better than that of Mohr -Coulomb criterion and Matsuoka -Nakai criterion.【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6(016)014【总页数】7页(P49-55)【关键词】饱和原状软黏土;真三轴;中主应力;中主应变;主应力旋转;孔压系数【作者】毛浩燃;王亚军;施佳豪;王沙沙【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海运与港航建筑工程学院1,舟山316022;浙江海洋学院,海运与港航建筑工程学院1,舟山316022;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 浙江省软弱土地基与海涂围垦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3,温州325035;浙江工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4,杭州3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43我国沿海地区是建筑、交通工程的密集区,而这一区域广泛分布着深厚的软黏土层。
考虑孔压消散时黏土的动变形研究
终趋 于稳定.随着 固结度的增加 ,不排水剪切 时的动 变形不断减 小.
关 键 词 :动 变形 ;动 孔 压 ;固 结 ;不排 水剪 切 中 图 分 类 号 :T U 4 4 3 文 献 标 志 码 :A . 文 章 编 号 :0 4 9 3 — 2 1 3 7 ( 2 0 1 3 ) 0 3 — 0 1 9 1 — 0 6
Zh e n g Ga n g 一 ,Hu o Ha i f e n g 一. Le i Hua ya n g , 2 Zh a n g Li mi ng ,
( 1 . S t a t e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H y d r a u l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i m u l a t i o n a n d S a f e t y ,T i a n j i n Un i v e r s i t y,T i a n j i n 3 0 0 0 7 2 ,C h i n a ; 2 . Ke y L a b o r a t o y r o f C o a s t C i v i l S t r u c t u r e S a f e t y o f M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T i a n j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T i a n j i n 3 0 0 0 7 2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Du r i n g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 d y n a mi c r e s p o n s e o f s a t u r a t e d c l a y , u n d r a i n e d t r i a x i a l t e s t s a r e u s u a l l y c o n d u c t e d . Ba s e d o n t h e f a c t t h a t t h e s a t u r a t e d c l a y wi l l c e a s e l e s s l y ra d i n o v e  ̄i me ,t e s t s we r e c a r ie r d o u t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u n d r a i n e d s h e a r b e h a v i o r o f s a t u r a t e d c l a y a f t e r t h e d i s s i pa t i o n o f e x c e s s p o r e p r e s s u r e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s t i fn e s s
成层结构性软土一维非线性固结半解析分析
基于非牛顿指数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流变固结分析
㊀第37卷第3期2020年6月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JournalofCivilEngineeringandManagementVol.37No.3June2020收稿日期:2019 ̄07 ̄22㊀修回日期:2019 ̄10 ̄21作者简介:刘忠玉(1968 ̄)ꎬ男ꎬ河南延津人ꎬ博士ꎬ教授ꎬ研究方向为土力学与基础工程(Email:zhyliu@zzu.edu.c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8511)基于非牛顿指数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流变固结分析刘忠玉ꎬ㊀黄家涛ꎬ㊀夏洋洋ꎬ㊀张家超ꎬ㊀崔鹏陆(郑州大学㊀土木工程学院ꎬ河南㊀郑州㊀450001)摘㊀要:为了深入探讨黏性土变形的弹黏塑性和渗流的非达西特性对一维固结进程的影响ꎬ分别引入考虑时间效应的统一硬化(UH)本构模型和用非牛顿指数描述的非达西渗流模型ꎬ考虑随时间变化施工荷载的影响ꎬ修正了太沙基一维固结方程ꎬ并给出了有限体积法数值求解格式ꎮ通过与相关文献的退化算例进行对比ꎬ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ꎮ在此基础上ꎬ分析了次固结系数㊁非牛顿指数㊁施工荷载和施工工期等参数对饱和黏土流变固结的影响ꎮ结果表明:竣工初期地基底部不排水面处孔压异常升高的现象是由饱和黏土的黏滞性引起的ꎬ且考虑非牛顿指数渗流和减小施工荷载时ꎬ这一现象更为明显ꎻ增加施工荷载将使得竣工后地基中孔压的整体消散速度加快ꎻ相较于瞬时加载ꎬ施工工期对地基流变固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初期ꎮ关键词:土力学ꎻ㊀饱和黏土ꎻ㊀非达西渗流ꎻ㊀流变固结ꎻ㊀有限体积法ꎻ㊀弹黏塑性ꎻ㊀施工荷载中图分类号:TU433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5 ̄0985(2020)03 ̄0001 ̄07One ̄dimensionalRheologicalConsolidationAnalysisofSaturatedClaywithNon ̄DarcianFlowBasedonNon ̄NewtonianIndexLIUZhong ̄yuꎬHUANGJia ̄taoꎬXIAYang ̄yangꎬZHANGJia ̄chaoꎬCUIPeng ̄lu(SchoolofCivilEngineeringꎬZhengzhouUniversityꎬZhengzhou450001ꎬChina)Abstract:Inordertostudytheinfluenceofelastic ̄viscoplasticityofclaydeformationandcharacteristicsofnon ̄Darcianflowonone ̄dimensionalconsolidationprocessꎬtheunifiedhardening(UH)constitutivemodelconsideringtimeeffectandthenon ̄Darcianflowdescribedbynon ̄Newtonianindexareintroducedrespectively.ConsideringtheinfluenceofconstructionloadvaryingwithtimeꎬTerzaghi sone ̄dimensionalconsolidationequationismodifiedꎬandthenumericalanalysisisconductedbythefinitevolumemethod.Theeffectivenessofthealgorithmisverifiedbycomparingwiththedegradationexamplesinrelatedliterature.Onthisbasisꎬtheeffectsofthesecondaryconsolidationcoefficientꎬnon ̄Newtonianindexꎬconstructionloadandconstructionperiodontherheologicalconsolidationofsaturatedclayareanalyzed.Thecalculatedresultsshowthattheabnormalincreaseofporepressureattheimpermeablesurfaceofthesoillayerattheinitialstageofcompletioniscausedbytheviscosityofsaturatedclayꎬandthisphenomenonismoreobviouswhenthenon ̄Darcianflowdescribedbynon ̄Newtonianindexisconsideredandtheconstructionloadisreduced.Inadditionꎬincreasingtheconstructionloadwillacceleratetheoveralldissipationrateofporepressureinthesoillayeraftercompletion.Atthesametimeꎬcomparedwithinstantaneousloadingꎬtheinfluenceofconstructionperiodontherheologicalconsolidationoffoundationismainlyreflectedintheinitialstage.Keywords:soilmechanicsꎻsaturatedclayꎻnon ̄Darcianflowꎻrheologicalconsolidationꎻfinitevolumemethodꎻelastic ̄viscoplasticityꎻconstructionload㊀㊀在饱和软黏土地区ꎬ地基土的固结和沉降问题向来都是学者们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1]ꎮ而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大量的试验表明ꎬ许多饱和黏土具有显著的流变性[2~6]ꎬ其中孔隙水的渗流也存在明显偏离达西定律的现象[7~11]ꎮ但传统一维Terzaghi固结理论并没有考虑这些因素ꎬ因此学者们便从上述两个方面开始对Terzaghi固结理论不断进行修正ꎮ在流变方面ꎬTaylor等[2]首先引入Kelvin模型对一维固结试验中发现的蠕变现象进行了解释ꎮ随后先后有学者引入Maxwell[12]ꎬMerchant[13]ꎬVoigt[14]等元件模型对一维固结问题进行了分析ꎮ但此类元件模型是由基本元件组合而成ꎬ有时为了更好地模拟实际情况ꎬ需要组合较多的元件ꎬ这会导致本构方程参数多而复杂ꎬ给应用带来不便ꎮ于是ꎬ一些学者[15~19]便引入分数导数描述流变固结问题ꎬ或引入流变经验表达式对一维非线性流变固结问题进行探讨ꎮ同时ꎬ一些学者[20~23]建立或扩展了弹黏塑性理论ꎬ其中Yao等[23]考虑了土体的蠕变效应ꎬ将基于修正剑桥模型的统一硬化(UnifiedHardeningꎬUH)模型推广至可以考虑土体的流变特性ꎬ即考虑时间效应的UH模型ꎮ由于该模型能够描述土体的大部分变形特性ꎬ且参数少ꎬ物理意义明确ꎬ并可通过常规试验方便获取ꎬ所以已被引入到一维固结分析中ꎬ且进一步解释了传统固结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22ꎬ24ꎬ25]ꎮ另外ꎬLiu等[26ꎬ27]对萧山黏土和香港海相黏土进行了相关的理论模拟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广的适用性ꎮ在非达西渗流方面ꎬ鄂健等[28~30]先后将Hansbo渗流和非牛顿指数渗流引入到一维固结分析中ꎬ证明了考虑非达西渗流的必要性ꎮ随后ꎬ时刚[31]在刘忠玉等[29]的基础上引入了Merchant流变模型ꎮ李传勋等[32]在考虑起始水力坡降渗流的同时ꎬ将四元件模型㊁Merchant模型㊁Maxwell模型及线弹性模型进行了对比ꎬ强调了同时考虑非达西渗流和流变效应的必要性ꎮ但上述依然是元件模型研究范畴ꎮ后来ꎬ刘忠玉等[25ꎬ33]先后在考虑Hansbo渗流的基础上引入了分数阶Mer ̄chant模型和考虑时间效应的UH模型ꎬ对一维固结问题进行了探讨ꎬ但对实际工程中施工荷载的影响未做分析ꎮ另外ꎬ在常用的非达西渗流模型中ꎬSwartzendruber[9]提出的非牛顿指数渗流模型相比分段形式的Hansbo渗流模型ꎬ参数更为简单ꎬ也能较好地拟合Hansbo[7]的试验数据ꎮ因此ꎬ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饱和黏土的流变固结特性ꎬ本文在考虑非牛顿指数渗流和变荷载的同时ꎬ引入考虑时间效应的UH本构模型ꎬ对一维固结方程进行重新推导ꎬ并用有限体积法进行了数值求解ꎬ然后着重分析了次固结指数㊁非牛顿指数㊁施工工期及外荷载对一维流变固结进程的影响ꎮ1㊀流变固结方程的推导及求解1.1㊀考虑时间效应的UH模型介绍考虑时间效应的UH模型一维应力应变增量型表达式为[22ꎬ23]:dεv=dεev+dεspv+dεtpvꎬdσᶄȡ0dεev+dεtpvꎬdσᶄ<0{(1)式中:有效应力增量dσᶄ产生的弹性应变增量dεev㊁塑性应变增量dεspv和延时应变增量dεtpv分别为:dεev=Csln10(1+e0)dσᶄσᶄ(2)dεspv=Cc-Csln10(1+e0)M4M4fdσᶄσᶄ(3)dεtpv=Cαln10(1+e0)dttα+t0(4)式中:Cs为回弹指数ꎻCc为压缩指数ꎻe0为初始孔隙比ꎻCα为次固结系数ꎻt0为单位时间ꎻtα为老化时间ꎻM和Mf分别为临界状态应力比和潜在破坏应力比ꎬ即(ta+t0)/t0=R-α(5)M=6sinφᶄ3-sinφᶄ(6)Mf=6χR1+χRæèçöø÷-χRéëêêùûúú(7)式中:χ=M2/[12(3-M)]ꎻα=(Cc-Cs)/Cαꎻφᶄ为土的有效内摩擦角ꎻR为超固结参数ꎬ即R=σᶄσᶄc0exp[-ln10εpv(1+e0)/(Cc-Cs)](8)式中:σᶄc0类似于先期固结压力ꎬ为回弹线与瞬时压缩线交点的竖向应力ꎻεpv=εspv+εtpv为塑性应变ꎮ1.2㊀问题的描述有一厚为H的均质饱和黏土地基(见图1)ꎬ顶面透水ꎬ底面不透水ꎬ且在初始有效应力σᶄ0作用下地基已完成固结ꎮ假设地基中孔隙水和土颗粒不可压缩ꎬ且只考虑地基中竖向的渗流和变形ꎮ现于地基顶面施加施工荷载p(t)(见图2)ꎬ荷载初值为0ꎬ终值为p0ꎮp(t)的线性表达式为:p(t)=ttcp0ꎬ㊀t<tcp0ꎬ㊀㊀tȡtcìîíïïïï(9)式中:tc为工期ꎮ假定渗流用式(1)所示的基于非牛顿指数描2㊀第3期刘忠玉等:基于非牛顿指数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流变固结分析述的非达西渗流公式来表达[9]ꎬ即:v=-ki-i0(1-e-i/i0)[](10)式中:v为渗流速度ꎻi为水力梯度ꎻk为渗透系数ꎻi0为v ̄i曲线渐近线的截距ꎬ称为非牛顿指数ꎻe为孔隙比ꎮp t ()z Hp t ()u z t (),()z t ,0图1㊀分析模型t c p 0tp t ()0图2㊀施工荷载随时间变化关系曲线设在地基深度z处ꎬ时刻t的有效应力和超静孔隙水压力分别为σᶄ(zꎬt)和u(zꎬt)ꎬ二者的关系可表示为:σᶄ(zꎬt)=σᶄ0+p(t)-u(zꎬt)(11)在式(11)中对z求偏导ꎬ可得:∂σᶄ∂z=-∂u∂z(12)考虑渗流的连续性:∂v∂z=-∂εv∂t(13)结合式(1)(10)(12)(13)可得控制方程为:ψ∂2σᶄ∂z2=β∂σᶄ∂t+η(14)式中:ψ=1-exp-1γwi0∂σᶄ∂zæèçöø÷ꎻβ=γw[Cs+(Cc-Cs)M4/M4f]k(1+e0)σᶄln10ꎬdσᶄȡ0γwCsk(1+e0)σᶄln10ꎬdσᶄ<0ìîíïïïïïꎻη=Cαγwkln10(1+e0)(tα+t0)ꎻγw为水的重度ꎮ与图1对应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分别为:σᶄ(zꎬ0)=σᶄ0ꎬ0ɤzɤH(15)σᶄ(0ꎬt)=p(t)+σᶄ0(16)∂σᶄ∂zz=H=0ꎬt>0(17)1.3㊀方程的有限体积法求解由于式(14)是非齐次偏微分方程ꎬ求其解析解很困难ꎬ所以本文借鉴刘忠玉[29]等引入的有限体积法对其进行求解ꎮ首先把饱和黏土层从上到下均分为n层ꎬ每层厚Δzꎬ每层中点为该层的控制节点ꎻ以步长Δt对时间离散ꎬ那么在Δt时间间隔内(从时刻tj到tj+1)ꎬ第m个控制节点的方程为:ʏtj+1tjʏΔzψ∂2σᶄ∂z2æèçöø÷dzdt=ʏtj+1tjʏΔzβ∂σᶄ∂t+ηæèçöø÷dzdt(18)式(18)进一步展开为:ʏtj+1tjψ∂σᶄ∂zL-ψ∂σᶄ∂zNæèçöø÷dt=ʏΔzʏtj+1tjβ∂σᶄ∂t+ηæèçöø÷dtdz(19)式中:下标LꎬN分别代表该控制体积的下㊁上边界点ꎮ对式(19)中有效应力关于时间t和空间z的偏导数进行差分ꎬ可得:ʏtj+1tjψm+1/2σᶄm+1-σᶄmΔzæèçöø÷-ψm-1/2σᶄm-σᶄm-1Δzæèçöø÷éëêêùûúúdt=βj+1m(σᶄj+1m-σᶄjm)Δz+ηj+1mΔzΔt(20)为便于对上式等号左边积分ꎬ一般取时刻tm和tm+1的有效应力加权平均值进行计算ꎮ如取时刻tm和tm+1的权重分别为0和1ꎬ即为全隐格式ꎮ则式(20)变为:σᶄj+1m=σᶄjm+[ψj+1m+1/2(σᶄj+1m+1-σᶄj+1m)-ψj+1m-1/2 (σᶄj+1m-σᶄj+1m-1)]Δt/(βj+1mΔz2)-ηj+1mΔt/βj+1m(21)1.4㊀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处理初始条件式(15)可离散为:σᶄ0m=σᶄ0ꎬm=1ꎬ2ꎬ ꎬn(22)对控制体积1ꎬ考虑透水边界式(16)ꎬ则:∂σᶄ∂zN=σᶄj+11-[p(t)+σᶄ0]Δz/2(23)式(23)可离散为:σᶄj+11=σᶄj1+[ψj+13/2(σᶄj+12-σᶄj+11)-2ψj+11/2(σᶄj+11-p(t)-σᶄ0)]Δt/(βj+11Δz2)-ηj+11Δt/βj+11(24)对于控制体积nꎬ考虑不透水边界式(17)ꎬ即:∂σᶄ∂zL=0(25)将式(25)代入式(19)ꎬ然后再离散可得:σᶄj+1n=σᶄjn-ψj+1n-1/2(σᶄj+1n-σᶄj+1n-1)Δt/(βj+1nΔz2)-ηj+1nΔt/βj+1n(26)至此ꎬ式(21)(22)(24)(26)构成的方程组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是封闭的ꎬ用迭代法求解各点的有效应力ꎮ然后ꎬ可得各点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为:ujm=σᶄ0+p(t)-σᶄjm(27)为表示地基的孔压消散速率ꎬ引入按孔压定义的固结度ꎬ即:Up=p(t)pu-ðnm=1ujmnpu(28)同时按式(29)计算地基的沉降:St=Δzðnm=1εjvm(29)2㊀解法及流变模型的验证2.1㊀解法验证根据上述解法ꎬ编写相应的Fortran程序ꎬ并将本课题退化为与胡晶[22]一样的课题ꎬ即达西渗流下的UH模型ꎮ参数取值如下:i0=0ꎬR0=0.95ꎬM=1.112ꎬCα=0.0108ꎬCs=0.0131ꎬCc=0.0217ꎬH=1mꎬσᶄ0=10kPaꎬp0=90kPaꎬe0=0.53ꎬk=3.63ˑ10-7m/minꎬtc=0ꎬn=50ꎬΔz=0.02mꎬΔt=0.0001minꎬ迭代误差为10-7ꎬ计算结果见图3ꎮ从图3中可以看出本文的计算结果和胡晶的吻合很好ꎮ101010101010100806040200-20C =0.0216C =0.0108C =0.0054t / min[22]U /%图3㊀本文理论解与胡晶[22]理论解对比2.2㊀UH模型的验证为进一步验证UH模型的适用性ꎬ取河南某地的黏土进行试验ꎮ取样深度为地表下2.5mꎮ为了保证土体的均匀性以及方便试验对比ꎬ参照Yin[4]的方法ꎬ首先将土样加水制成泥浆ꎬ并通过0.075mm的筛子以滤去杂质ꎬ然后加压制成重塑土样ꎬ其土工参数见表1ꎮ最后ꎬ在高压固结仪中进行了一维流变固结试验ꎬ沉降S与时间t的关系见图4ꎮ按上述理论对试验结果进行模拟时ꎬ考虑到固结试验中试样厚度仅有2cmꎬ非达西渗流对固结过程的影响难以体现[29]ꎬ这里按达西渗流进行分析ꎬ即令i0=0ꎻUH模型相关参数如压缩指数Cc㊁次固结指数Cα和回弹指数Cs均根据试验结果取值ꎬ而渗透系数k和初始超固结参数R0根据试算取值ꎬ有效内摩擦角按经验取值φᶄ=20ʎ(M=0.772)ꎬ如表2所示ꎮ理论曲线见图4ꎮ从图4可看出ꎬ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值吻合较好ꎮ表1㊀试样的基本参数参数含水量W/%密度ρ/g cm-3比重ds液限wL/%塑限wP/%塑性指数IP孔隙比e0数值34.141.862.7139.422.317.10.95表2㊀参数的选取参数加荷级别/kPa50~100100~200200~400400~800800~1600H/cm1.9881.9591.8991.7891.512e00.9400.9110.8520.7450.622Cc0.42Cs0.065Cα0.0030.00920.01350.0190.0135R00.580.530.650.600.66k/10-8m min-11.200.900.400.200.090.111010010001000043210800~1600 kPa 400~800 kPa200~400 kPa100~200 kPa50~100 kPa t /minS /m m图4㊀沉降理论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对比3㊀参数分析目前ꎬ基于非牛顿指数渗流的试验较少ꎬ其参数i0的规律还不明朗ꎬ下面单因素分析时取i0=3.0ꎮ同时ꎬ在李西斌[34]的基础上ꎬ选取其他分析参数如下:R0=0.5ꎬM=0.772ꎬCα=0.03ꎬCs=0.08ꎬCc=0.45ꎬH=5mꎬσᶄ0=50kPaꎬp0=150kPaꎬe0=1.5ꎬk=3.0ˑ10-7m/minꎬtc=90dꎬ并取n=100ꎬΔz=0.05mꎬΔt=0.0001minꎬ迭代误差为10-7ꎮ3.1㊀次固结系数Cα对流变固结的影响UH模型中表示土体黏滞性的指标是次固结系数Cαꎬ它对地基流变固结过程的影响如图5所示ꎮ图5a是不同Cα值下地基底部不排水面处的孔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ꎮ从中可看出ꎬ在施工阶段ꎬ该处的孔压都随时间而累积ꎮ当不考虑土体黏滞性(Cα=0)时ꎬ可认为是施工荷载增加的结果ꎮ但是当考虑土体黏滞性(Cα>0)时ꎬ该处的孔压可以大于对应时刻的施工荷载值ꎬ这就不能仅仅用施工荷载增加来解释ꎮ另外ꎬ在竣工后ꎬ当Cα=0时ꎬ孔压将随时间增长而消散ꎻ但当Cα>0时ꎬ竣工后一定时期内ꎬ孔压还会继续累积ꎬ甚至4㊀第3期刘忠玉等:基于非牛顿指数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流变固结分析超过最大荷载值ꎬ达到极值后再随时间增长而消散ꎮ此外ꎬ图5a还表明ꎬCα越大ꎬ孔压达到的极值就越大ꎬ达到极值需要的时间也越长ꎮ这种现象与 曼德尔效应 相似ꎬ但实质上是不同的:曼德尔效应仅出现在二维或三维Biot固结中ꎬ而在太沙基固结理论范畴ꎬ以及不考虑黏滞性的一维固结分析或线性弹黏性一维固结分析中是不会出现的ꎮ正如Yin[20]㊁胡晶[22]㊁刘忠玉[25]等学者的分析ꎬ这种现象源于饱和黏性土的黏滞性或主次固结耦合机制ꎮ刘忠玉[25]等称之为 类曼德尔效应 ꎮ次固结系数Cα对地基平均固结度Up的影响规律见图5bꎮ从中可看出ꎬ增大Cα值ꎬ将使得固结度减小ꎬ地基孔压整体消散变慢ꎮ这与一般的线性弹黏性固结分析结果[12ꎬ14ꎬ19ꎬ32ꎬ33]类似ꎮ但是ꎬ图5b还表明ꎬ当考虑土体黏滞性(Cα>0)时ꎬ在施工阶段甚至竣工初期ꎬ固结度为负ꎬ这说明地基内较大范围内的孔压累积都超过了地面施工荷载值ꎮ图5c是次固结系数Cα对地基沉降的影响曲线ꎮ图5c表明ꎬ当Cα=0时ꎬ地基沉降会随着孔压的消散而逐渐趋于稳定ꎻ当Cα>0时ꎬ地基沉降会在孔压完全消散后继续发展ꎬ并且Cα越大ꎬ地基沉降就越大ꎮ图5㊀Cα对流变固结的影响3.2㊀施工工期tc对流变固结的影响施工工期tc对地基流变固结的影响见图6ꎮ其中图6a表明ꎬ与瞬时加载相比ꎬ延长施工工期将使得固结前期的地基沉降变慢ꎮ但随着时间的增长ꎬ各条曲线基本趋于重合ꎬ即施工工期不会对后期沉降造成影响ꎮ另外ꎬ图6b所示的固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与图6a规律相似ꎮ也就是说ꎬ施工工期对地基孔压的整体消散只在施工期及竣工初期有较大的影响ꎬ且工期越长ꎬ该期间孔压消散越慢ꎮ故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施工工期来控制施工期和竣工初期的地基沉降速率和孔压消散速率ꎮ3.3㊀施工荷载p0对流变固结的影响图7反映的是施工荷载p0对地基流变固结的影响ꎮ图7a和图7b表明ꎬ施工荷载p0越大ꎬ地基的沉降就越大ꎬ地基中孔压的整体消散也就越快ꎮ这与黄文熙教授[1]的结论一致ꎬ也是太沙基固结理论和线性黏弹性理论所不能预测的ꎮ图7b还表明ꎬ在固结初期ꎬ施工荷载p0越小ꎬ固结度出现负值的时间就越长ꎬ其绝对值也越大ꎮ这说明地基中较大范围内出现了孔压累积现象ꎮ这也可与图7c中的地基底部不排水面处孔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相互印证ꎮ图7c表明ꎬ施工荷载p0越小ꎬ前期的地基中的 类曼德尔效应 就越显著ꎬ而后期的孔压消散也越慢ꎮ这与李传勋[30]的1010101010101.00.80.60.40.20.0tttt=0 d=30 d=60 d=90 d10080604020-20S/mRtipCC=0.5=90 d=3.0=150 kPa=0.45=0.08t/minU/%RtipCC=0.5=90 d=3.0=150 kPa=0.45=0.08101010101010t/mintttt=0 d=30 d=60 d=90 d(a)t(b)t U图6㊀tc对流变固结的影响施工荷载越大ꎬ孔压消散越快的结论一致ꎮ3.4㊀非牛顿指数i0对流变固结的影响图8为不同非牛顿指数i0值下的流变固结曲线ꎮ从图8a中可以看出ꎬ非牛顿指数i0值并不影响地基沉降变形的最终值ꎬ但却极大地影响着地基的沉降进程ꎮ与达西渗流(i0=0)相比ꎬ非牛顿指数越大ꎬ地基同一时刻的沉降就越小ꎬ达到同一沉降值需要的时间也越长ꎮ5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1010101010101.00.80.60.40.20.0p p p 000=100 kPa =150 kPa =200 kPa100806040200-200.00.20.40.60.81.01.2S /mR t C i C C 00=0.5=90 d =0.03=3.0=0.45=0.08U /%R t C i C C 00=0.5=90 d =0.03=3.0=0.45=0.08p p p 000=100 kPa =150 kPa =200 kPat /min101010101010t /minu /p 0R t C i C C 00=0.5=90 d =0.03=3.0=0.45=0.08101010101010t /minp p p 000=100 kPa =150 kPa =200 kPa(a)p 0(b)p U 0(c)p 0图7㊀p0对流变固结的影响㊀㊀图8b描述了非牛顿指数i0对平均固结度Up的影响ꎮ与李传勋[30]结果相似的是ꎬ图8b表明ꎬ非牛顿指数渗流下的地基孔压的整体消散要慢于达西渗流ꎬ且非牛顿指数i0越大ꎬ地基孔压的整体消散就越慢ꎮ图8c描述的是不同i0值下地基底部不排水面处孔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ꎮ图8c表明ꎬ与达西渗流相比ꎬ非牛顿指数i0使得 类曼德尔效应 更加显著:随着i0的增大ꎬ孔压极值有所增大ꎬ且达到孔压极值需要的时间也相应延长ꎮ纵观整个流变固结过程ꎬ在施工阶段ꎬ孔压累积的速率并没有因为i0的不同而有太大的差别ꎬ但在竣工后孔压的消散却随着i0的增大而减慢ꎮ这表明ꎬ非牛顿指数i0对地基流变固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竣工后ꎮ0.90.80.70.60.50.40.30.20.10.0Darcy =3.0=5.0=8.0=15.0=25.0i i i i i 00000100806040200-2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S /mU /%u /k P a101010101010t /minR t C p C C 00=0.5=90 d =0.03=150 kPa =0.45=0.08101010101010t /minR t C p C C 00=0.5=90 d =0.03=150 kPa =0.45=0.08Darcy =3.0=5.0=8.0=15.0=25.0i i i i i 00000101010101010t /minDarcy =3.0=5.0=8.0=15.0=25.0i i i i i 00000R t C p C C 00=0.5=90 d =0.03=150 kPa =0.45=0.08(a)i 0(b)i U 0(c)i 0图8㊀非牛顿指数i0对流变固结的影响㊀㊀4㊀结㊀论本文在考虑时间效应的UH模型的基础上ꎬ结合非牛顿指数渗流ꎬ重新推导了饱和黏土一维固结控制方程ꎬ并分析了在施工荷载作用下黏土地基的流变固结特性ꎬ得出如下结论:(1)土体的黏滞性是引起 类曼德尔效应 的主要原因ꎮ与不考虑黏滞性相比ꎬ随着次固结指数的增大ꎬ地基沉降速率变慢ꎬ且同一时刻地基的沉降量增大ꎮ即不考虑黏滞性的影响会低估地基的沉降变形量ꎬ高估地基的沉降变形率ꎮ(2)施工工期仅对施工期和竣工初期的地基沉降和孔压消散有影响ꎮ随着施工工期的延长ꎬ施工期和竣工初期的地基沉降变慢ꎮ(3)地基固结进程明显受施工荷载大小的影响ꎮ随着施工荷载的增大ꎬ 类曼德尔效应 趋于不明显ꎬ且竣工后期地基内孔压的整体消散也变快ꎮ(4)非牛顿指数渗流增强了竣工初期的 类曼德尔效应 ꎬ延缓了地基的沉降和竣工后期地基内孔压的整体消散ꎬ但不影响其最终沉降量ꎮ参考文献[1]㊀黄文熙.土的工程性质[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ꎬ1983.[2]㊀TaylorDWꎬMerchantW.Atheoryofclayconsolida ̄tionaccountingforsecondarycompression[J].JournalofMathematicsandPhysicsꎬ1940ꎬ19(3):167 ̄185.[3]㊀BjerrumL.EngineeringgeologyofNorwegiannormallyconsolidatedmarineclaysasrelatedtosettlementsofbuildings[J].Geotechniqueꎬ1967ꎬ17(2):83 ̄118.[4]㊀YinJH.Non ̄linearcreepofsoilsinoedometertests[J].Geotechniqueꎬ1999ꎬ49(5):699 ̄707.[5]㊀ChenXPꎬLuoQZꎬZhouQJ.Time ̄dependentbe ̄haviourofinteractivemarineandterrestrialdepositclay[J].GeomechanicsandEngineeringꎬ2014ꎬ7(3):279 ̄295.[6]㊀FengWQꎬLalitBꎬYinZYꎬetal.Long ̄termNon ̄linearcreepandswellingbehaviorofHongKongma ̄rinedepositsinoedometercondition[J].ComputersandGeotechnicsꎬ2017ꎬ84:1 ̄15.[7]㊀HansboS.Consolidationofclaywithspecialreferencetoinfluenceofverticalsanddrains[J].SwedishGeotechnicalInstituteꎬ1960ꎬ18:45.6㊀第3期刘忠玉等:基于非牛顿指数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流变固结分析[8]㊀DubinBꎬMoulinG.InfluenceofaCriticalGradientontheConsolidationofClays[M]//ConsolidationofSoils:TestingandEvaluation(STP892).WestCon ̄shohocken:ASTMSpecialTechnicalPublicationsꎬ1986:354 ̄377.[9]㊀SwartzendruberD.ModificationofDarcy sLawfortheflowofwaterinsoils[J].SoilScienceꎬ1962ꎬ93(1):22 ̄29.[10]SlepickaF.ContributiontotheSolutionoftheFiltra ̄tionLaw[C]//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UnionofGeodesyandGeophysicsꎬCommissionofSubterraneanWaters.Finland:1960:245 ̄258.[11]MillerRJꎬLowPE.Thresholdgradientforwaterflowinclaysystems[J].SoilScienceSocietyofAmericanJournalꎬ1963ꎬ27(6):605 ̄609.[12]陈宗基.固结及次时间效应的单向问题[J].土木工程学报ꎬ1958ꎬ5(1):1 ̄10.[13]LoKYꎬSecondarycompressionofclays[J].SoilMe ̄chanicsandFoundationsDivisionꎬ1961ꎬ87(4):61 ̄88.[14]赵维炳.广义Voigt模型模拟的饱水土体一维固结理论及其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ꎬ1989ꎬ11(5):78 ̄85.[15]BardenL.Consolidationofclaywithnon ̄linearviscosi ̄ty[J].Geotechniqueꎬ1965ꎬ15(4):345 ̄362. [16]詹美礼ꎬ钱家欢ꎬ陈绪禄.软土流变特性试验及流变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ꎬ1993ꎬ15(3):54 ̄62. [17]高彦斌.饱和软粘土一维非线性流变 固结耦合分析[J].工程力学ꎬ2006ꎬ23(8):116 ̄121. [18]罗庆姿ꎬ陈晓平ꎬ王㊀盛ꎬ等.软黏土变形时效性的试验及经验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ꎬ2016ꎬ37(1):66 ̄75.[19]刘忠玉ꎬ杨㊀强.基于分数阶Kelvin模型的饱和黏土一维流变固结分析[J].岩土力学ꎬ2017ꎬ38(12):3680 ̄3687.[20]YinJHꎬGrahamJ.Equivalenttimesandone ̄dimen ̄sionalelasticviscousplasticmodelingoftime ̄depend ̄entstress ̄strainbehaviorofclays[J].CanadianGeotechnicalJournalꎬ1994ꎬ31:42 ̄52.[21]YinJHꎬZhuJGꎬGrahamJ.Anewelasticviscoplas ̄ticmodelfortime ̄dependentbehaviourofnormallyandoverconsolidatedclays:theoryandverification[J].Ca ̄nadianGeotechnicalJournalꎬ2002ꎬ39:157 ̄173. [22]胡㊀晶ꎬ姚仰平.基于考虑时间效应的UH模型的一维固结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ꎬ2015ꎬ41(8):1492 ̄1498.[23]YaoYPꎬKongLMꎬHuJꎬetal.Anelastic ̄viscous ̄plasticmodelforoverconsolidatedclays[J].ScienceChina:TechnologicalSciencesꎬ2013ꎬ56(2):441 ̄457.[24]刘忠玉ꎬ张家超ꎬ夏洋洋ꎬ等.基于分段线性化模型的一维流变固结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9ꎬ47(5):640 ̄647.[25]刘忠玉ꎬ夏洋洋ꎬ张家超ꎬ等.考虑Hansbo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弹黏塑性固结分析[J].岩土力学ꎬ2020ꎬ41(1):11 ̄22.[26]LiuZYꎬXiaYYꎬShiMSꎬetal.Numericalsimula ̄tionandexperimentstudyonthecharacteristicsofnon ̄darcianflowandrheologicalconsolidationofsaturatedclay[J].Waterꎬ2019ꎬ11(7):1385 ̄1 ̄16. [27]LiuZYꎬZhangJCꎬDuanSQꎬetal.AconsolidationmodellingalgorithmbasedontheunifiedhardeningconstitutiverelationandHansbo sflowrule[J].Com ̄puterandGeotechnicsꎬ2020ꎬ117:103233 ̄1 ̄12. [28]鄂㊀健ꎬ陈㊀刚ꎬ孙爱荣.考虑低速非Darcy渗流的饱和黏性土一维固结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ꎬ2009ꎬ31(7):1115 ̄1119.[29]刘忠玉ꎬ孙丽云ꎬ乐金朝ꎬ等.基于非Darcy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固结理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ꎬ2009ꎬ28(5):973 ̄979.[30]李传勋ꎬ谢康和ꎬ卢萌盟ꎬ等.基于非牛顿指数描述的非达西渗流一维固结分析[J].岩土力学ꎬ2011ꎬ32(1):281 ̄287.[31]时㊀刚ꎬ刘忠玉ꎬ李永辉.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非达西渗流的软黏土一维流变固结分析[J].岩土力学ꎬ2018ꎬ39(s1):521 ̄528.[32]李传勋ꎬ马浩天ꎬ金丹丹.考虑起始水力坡降的软黏土流变固结解析解[J].工程科学与技术ꎬ2019ꎬ51(2):53 ̄60.[33]刘忠玉ꎬ崔鹏陆ꎬ郑占垒ꎬ等.基于非牛顿指数渗流和分数阶Merchant模型的一维流变固结分析[J].岩土力学ꎬ2019ꎬ40(6):2029 ̄2038. [34]李西斌.软土流变固结理论与试验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ꎬ2005.7。
基于非达西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固结试验与理论研究
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制变形与压力关系曲线。
3、误差来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的来源包括测量设备的精度、 实验操作的手动误差等。为了消除或减少误差,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a.对测量 设备进行定范实验操作流程,尽量减少手动误差。 c.对实验数据进行多次采集和 处理,以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进一步降低误差。
2、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方法进一步分析非达西渗流现象的机理,以便为实际 工程提供更为精确的设计和优化方案。
参考内容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软黏土地基电渗固结试验和理论研究的进展。首先,我们 将介绍电渗固结试验和理论的发展历程,以提供背景信息。接着,我们将详细描 述实验方法、实验装置的设计原理和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随后,我们将 展示实验结果,并通过文字和图表等方式进行论证。
谢谢观看
3、数据采集方式:在实验过程中,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对土壤变形进行实时 监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对不同压力条件下土壤变形的测量,得到了一系列 数据。为了更准确地描述非达西渗流现象,我们采用以下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与 分析:
1、测量方法: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对土壤变形进行测量,同时通过压力室控 制压力,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非达西渗流理论研究
在饱和黏土一维固结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对非达西渗流现象进行了理论研究。 首先,我们探讨了非达西系数、有效应力、体积压缩系数等概念,并阐述了它们 之间的关系。非达西系数表示流体在非达西区流动时的特性,有效应力则反映了 土壤骨架对变形的抵抗力,体积压缩系数表征了土壤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的变化程 度。这些参数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描述了非达西渗流现象。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考虑蠕变和孔隙水压力消散的软土主固结时间的试验研究
Vol. 40 Ne. 4Dec. 2020第29卷第6期2020年4月自然灾害学报JOURNALOFNATURALDOSASTERS文章编号:1609 -4574(2020)06 -0091 -11DOO 4. 4577/j.ji. 2020.0605考虑蠕变和孔隙水压力消散的软土主固结时间的试验研究陈立国12,吴昊天3,陈晓斌3贺建清3(4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44275 ; 2.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湖南长沙410027;3.湖南科技大学岩土工程稳定控制与健康监测省重点实验室,湖南湘潭411201)摘 要:利用GDS 高级固结系统,对矿物组成主要为白云母和绿泥石的原状和重塑试样进行标准固 结试验和固结蠕变试验。
试验过程中,观测了逐级增加载荷下的变形和试样底部的孔隙水压力。
发现由孔隙压力消散法和拐点法确定的主固结时间随应力水平增加的变化规律与采用Taylor 法和Casagraie 法所确定的变化规律相反。
采用Taylor 法和Casagraie 法确定的主固结时间远小于采用孔隙压力消散法所确定的主固结时间。
在采用Taylor 法和Casagraie 法所确定的主固结时间,孔隙 水压力通常未完全消除。
对于标准固结试验,通过拐点法、Casaaunde 法、Taylor 法得到的原状土样的主固结时间接近,但通过拐点法得到的重塑土样的主固结时间大于通过Casagraie 法和Taylor 法 得到的主固结时间,且大于采用拐点法所确定的原状土的主固结时间;通过拐点法确定的主固结时间明显小于采用孔隙压力消散法所确定的主固结时间;在采用拐点法所确定的主固结时间,孔隙水 压力表现为未完全消除。
对于固结蠕变试验,采用同一方法确定的原状土与重塑土的主固结时间基本一致,通过拐点法与孔隙压力消散法确定的主固结时间相当接近,应力水平不是特别高的条件下, 在拐点法确定的主固结时间,孔隙水压力可视为基本消除,其固结行为大致与Terzaghi 有效应力原理吻合。
杭州黏土层一维压缩及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结 压缩指数 、回弹指数 、渗透 系数及次 固结系数等基 本力学特 性的埋深 分布 。
关 键 词 :黏 土 ;基 本 力 学 特 性 ;压 缩 ;蠕 变 ; 固 结
中图分类 号 :T U 4 1 1
文献标志码 :A
文 章编号 :1 0 0 4 — 4 6 5 5 ( 2 0 1 5 ) 0 1 — 0 0 8 0 — 0 3
软 黏 土 的压 缩 及 蠕 变 特性 一 直是 国 内外 岩 土 工 程 领 域 研 究 的 内容 之 一 ,而 且 一 维 压 缩 试 验 测 得 的
变 化 大 。同 时 古 苕 溪 、古 钱 塘 江 多 次改 道 ,冲 刷 切
割 ,也使地层相变多而复杂 。杭州地基 为典 型的软
土 地 基 ,软 土 厚 度 达 3 0 ~ 5 0 m,地 基 土 体 具 有 含 水
2 杭 州 黏 土 一 维 压 缩 及 蠕 变 特 性 2 . 1 压 缩 特 性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9 — 2 9
压缩 和 回弹 指数 可 由图 1 的e — l o g o曲线 进 行 确定 , 图 l中 a ) 和b ) 分别为非结构性软土 ( 5 . 0 m) 和结构性软土 ( 1 2 i n )土样 的压缩试 验结果 。
杭州黏土层一维压缩及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许 雷 挺’ ,赵 益’ ,李 海 沙 ’ ,胡 雪 明
( 1 . 杭 州 市城 市基 础设施 建设发展 中心 ,浙 江 杭 I l ' 3 1 0 0 0 3 ;2 . 杭 州市天恒投 资建设 管理有 限公 司 ,浙 江 杭 州 3 1 0 0 0 4)
仪 ,土样 直径 为 6 . 1 8 e m,环刀高度为 2 e m。每次 试 验 均 在 环 刀 内壁 涂 以 硅 脂 减 少 土 样 与 指数 、回弹指数 、渗透系 数及次 固结 系数 等基本力 学特性 的埋 深分布 。
分级加载下黏土中的超静孔压消散试验研究
分级加载下黏土中的超静孔压消散试验研究金成挺; 陈亿; 王兴亚; 宋林辉【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9(019)026【总页数】6页(P319-324)【关键词】超静孔压; 饱和黏土; 分级加载; 固结【作者】金成挺; 陈亿; 王兴亚; 宋林辉【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数理科学学院南京 21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31固结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课题,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目前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应用的最广泛,但其中的一些假设与许多工程实际不相符。
对基本假定的修正完善一度成为热点,如Gibson等[1]修改了太沙基固结理论的小变形假设前提,提出了一维大变形固结理论。
谢康和等[2]考虑了渗透系数和压缩性特性的变化,得到了拉格朗日坐标下的大应变固结方程与解析解。
陈敬虞等[3]研究了有限应变固结理论和小应变固结理论计算分析软黏土层一维固结超静孔压值消散的差异。
Amiri 等[4]假定压缩性和渗透性随固结时间按指数函数关系变化,得到解析解。
此外还有很多拓展性工作,如文献[5—7]提出一个从透水到不透水的双面不对称连续排水边界条件,建立广义固结边界条件,并给出边界下两类一维固结理论的解答。
李传勋等[8,9]考虑土中渗流存在的起始水力坡降及非线性压缩渗透特性,建立固结模型并给出其有限差分解。
董兴泉等[10]、李刚等[11]基于大变形固结理论,考虑非Darcy渗流与渗透系数变化的耦合作用,建立平面固结问题的控制方程与有限元方程。
张云等[12]、官志等[13]研究了分级加载条件下的土体固结。
可见,当前的固结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变化不同的本构关系以及初始条件的理论求解上,对固结过程中超静孔压的测试较少。
现研制一套大尺寸固结装置,对饱和黏土进行分级加载,并采集固结过程中不同位置处的超静孔压、土样压缩量和底部土压力,以分析超静孔压的分布和消散规律。
1 试验方案1.1 试验土体试验用土取自某基坑开挖场地,勘察报告显示土体为黄色黏土,将其运至实验室,做晾干、粉碎处理后,进行颗分、比重和塑性限测试实验,表1所示为土体的实验参数,图1所示为土体的颗分曲线。
综述饱和土体一维固结理论的研究_secret
综述饱和土体一维固结理论的研究太沙基(Terzaghi)于1925年首先建立了饱和土体的一维固结理论。
自此之后,岩土工程研究者们通过对其基本假定的不断修正与完善,使一维固结理论围绕其基本假定取得了诸多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一维线性固结理论的研究现状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中假定地基土体是均质的,但事实上,天然地基往往是成层分布或者是非均质。
对于成层地基一维固结问题,Gray (1945)最早给出了瞬时加荷下双层地基固结解析解。
Abbott (1960)利用有限差分法对多层地基的一维固结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
随后Schiffman (1970)对多层地基一维固结问题利用解析方法进行了研究,但是其解答并不完整且不易于应用。
陈根媛(1984)对多层地基的一维固结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栾茂田(1992)利用分离变量法获得了双层饱和土体一维固结超孔隙水压力的解析表达。
Pyrah (1996)对具有相同固结系数不同压缩、渗透系数的双层地基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双层地基的固结性状。
但是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以上研究大多没有对成层地基线性固结问题给出完整的解答,而且对实际中普遍存在的变荷载考虑甚少。
鉴于此,Lee等(1992)及谢康和等(1994,1995) 先后对变荷载作用下双层、多层地基的一维线性固结问题展开研究,得到了任意变荷载作用下双层地基、成层地基一维线性固结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完整解析解,同时着重指出对于成层地基而言,按变形定义的平均固结度和按孔压定义的平均固结度不再相等,并根据超静孔隙水压力的解析式分别给出了两种平均固结度的解析解。
Zhu & Yin(1999)考虑实际中的单级加载,并认为初始超静孔隙水压力沿深度线性分布,得到了该工况下双层地基线性固结的解析解。
Schiffman & Gibson(1964)最早对单层非均质地基的一维固结问题展开了系统的研究。
他们假定地基土体的渗透系数kv和体积压缩系数mv 分别是深度的多项式函数和指数函数,然后利用有限差分法对瞬时加载条件下软土一维固结问题进行数值求解。
软化岩土介质的应变局部化研究进展——意义·现状·应变梯度
化。因此,只有理想塑性和应变硬化材料在岩土的 破坏面上,各点的剪应力同时达到抗剪强度方有可 能[3]。即岩土材料的破坏存在局部破坏逐步扩展到 整体破坏的过程[4](应变局部化的发生及其发展过 程)。因而考虑软化特性时,实际破坏区将比理想塑 性大得多,我们必须重新评价应变软化材料的承载 力。另外,由于应变软化的影响,结构变形稳定发 展到一定程度时会突然失去变形稳定性,导致结构 的动态破坏失效,直至造成灾难[5]。
摘 要:如何准确描述岩土的应变软化已是岩土力学研究的难题,而岩土介质的软化性状与应变局部化的产生和发展直接相
关。阐述了研究岩土材料的软化性状的意义以及岩土材料的软化与应变局部化的关系。从实验研究、理论建模和数值模拟三
方面综述应变局部化在岩土力学中的研究现状;说明应变局部化发生时考虑应变梯度的必要性;就应变局部化研究在岩土力
传统理论在解释应变局部化现象时遇到了以下 的疑难:难以合理预测局部化带的启动;难以预测 局部化带的宽度和倾角;难以合理解释岩土强度的 尺寸效应;难以预测局部化启动后的行为;计算时 出现病态的网格依赖性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传 统模型进行完善和推广。为了解决以上的疑难,研 究人员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分叉理论、复合体理 论、非局部应变理论、Cosserat理论、梯度塑性理论。
第3期
赵 冰等:软化岩土介质的应变局部化研究进展——意义·现状·应变梯度
495
2 岩土软化性状与应变局部化的关系
软化材料变形到接近和超过峰值强度时,原来 的均匀变形模式被一种局限在一个很狭窄的带状区 域内的急剧不连续的位移梯度所代替,这种现象被 称之为应变局部化现象[6, 7]。有时也将具有强烈剪 切变形的窄带称为剪切带。
文章编号:1000-7598-(2005) 03-0494-06
软粘土地基非线性一维大变形固结的有限差分法分析
软粘土地基非线性一维大变形固结的有限差分法分析
刘祚秋;周翠英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5(044)003
【摘要】在几何非线性分析的基础上考虑软粘土的非线性本构关系,采用张量指标记号推导出物质描述的一维非线性大变形固结的控制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非线性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编制了计算程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前提下,软粘土地基的非线性大变形固结沉降始终小于非线性小变形固结沉降;且随着荷载水平的增大,大变形固结和小变形固结的沉降量的差别越来越大,几何非线性对软粘土地基沉降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总页数】5页(P25-28,41)
【作者】刘祚秋;周翠英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中山大学地下工程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中山大学地下工程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3;O241.3
【相关文献】
1.软粘土非线性一维固结有限差分法分析 [J], 李冰河;王奎华;谢康和
2.均布荷载下软土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的有限差分法 [J], 赵明华;贺成斌;马缤辉;
陈秋南;雷勇
3.软粘土地基一维固结平均固结度的概率特性 [J], 徐瑞军;吕忠新;汪明福;李小勇
4.饱和软粘土一维非线性流变——固结耦合分析 [J], 高彦斌
5.任意施工荷载作用下天然结构性软粘土的一维非线性固结分析 [J], 曹宇春;陈云敏;黄茂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这些结论对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2 土体有限应变固结的控制方程及有 限元列式
2.1 T.L.描述的土体有限应变固结的控制方程 为了说明非线性有限元法求解土体有限应变固
结问题的过程,下面简要给出土体有限应变固结问 题的控制方程及有限元法列式。土体有限应变固结 问题的控制方程是根据连续介质力学有限变形理论 和 Biot 饱和土体小应变固结理论的思想建立的。与 Biot 饱和土体小应变固结的控制方程类似,土体有 限应变固结问题的控制方程也主要包括:平衡方程、 几何方程、本构方程和连续性方程[7-8]。 2.1.1 平衡方程及有效应力原理
(1.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2.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Jiaxing College, Jiaxing 314001, China; 3. Open Research Laborator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54, China)
连续介质力学有限变形问题中介质单元体的平 衡方程有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有限元法解平衡方 程时采用积分形式。有限变形全拉格朗日(T.L.) 描述法积分形式的平衡方程(也称虚功方程)为
第 30 卷第 1 期 2009 年 1 月
文章编号:1000-75பைடு நூலகம்8-(2009) 01-0191-05
岩土力学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Vol.30 No.1 Jan. 2009
软黏土层一维有限应变固结的超静孔压消散研究
陈敬虞 1, 2,龚晓南 1,邓亚虹 3
(1.浙江大学 岩土工程研究所,杭州 310027;2.浙江嘉兴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3.长安大学 国土资源部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西安 710054)
1引言
软黏土的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广泛分布于沿
海和沿江(河)地带。在软黏土地区用排水固结方 法进行地基处理过程中地基沉降较大。土体变形较 大时,用 Terzaghi 的一维固结理论进行固结分析可
收稿日期:2007-05-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50578143)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陈敬虞,男,1964 年生,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岩土力学及工程应用研究。E-mail: jxxy_chen@
Abstract: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soft clay foundation treatment by consolidation that to calculate and analyse dissipation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in the process of soft clay consolid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solidation theory of soil mechanics, and to estimate increase of shear strength of soft clay. When the deformation of soft clay layer in consolidation is large, the consolidation analysis results of finite strain consolidation theory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small strain consolidation theory. Using the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program and analyzing computational results of engineering examples of soft clay layer consolid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fferences of dissipation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which are obtained from finite strain consolidation theory and small strain consolidation theory, and studies effects of geometrical nonlinearity, variable permeability and variable compressibility on dissipation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in the process of one-dimensional soft clay layer consolid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sipation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obtained from finite strain consolidation theory is faster than that obtained from small strain consolidation theory,as the deformation of soft clay layer in consolidation is large. The dissipation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becomes slower when the variation of permeability of soft clay i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permeability change index ck can represent the effect of variation of permeability on the dissipation of excess pore water; the smaller the ck is, the slower the dissipation of excess pore water is. The value and the variation of compressibility of soft clay also have effect on the dissipation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is; the compressibility change index ck can represent the effect of the value and the variation of permeability on the dissipation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the smaller the cc is, the faster the dissipation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is. Key words: soft clay; one-dimensional consolidation; finite strain; small strain; dissipation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摘 要:根据土力学固结理论计算分析软黏土层固结过程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值,确定软黏土体固结过程的强度增长,对排水
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至关重要。软黏土层固结过程中土体变形较大时,有限应变固结理论和小应变固结理论计算分析软黏土
固结所得结果差异较大。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及程序,通过对软黏土层固结工程算例的计算结果分析,研究了有限应变固结
载荷作用下软黏土体内部含水缓慢渗出,产生 的超静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随着土体的固结、土 体压缩变形逐渐增大,土体的强度逐渐增长。根据 土力学固结理论计算分析软黏土体内某一时间的超 静孔隙水压力值,确定软黏土体固结过程的强度增 长,对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至关重要。Gibson 等(1981 年)研究软黏土体一维有限应变固结得出 的关于超静孔压消散的结论是:当土体固结过程中 应变较大时,用 Terzaghi 一维小应变固结理论估算 出的某一时刻土体中超静孔隙水压力值可能小于一 维大应变固结理论计算出的值。而谢康和等(2004 年)在参考 Gibson 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给出的以超 静孔压为求解变量的一维大应变固结简化控制微分 方程的解析解的结果是:一维大应变固结理论计算 出的某一时刻土体中超静孔隙水压力值小于 Terzaghi 一维小应变固结理论估算出的值。土体有 限应变固结分析要考虑几何非线性(有限应变或大 应变)、材料非线性(弹黏塑性本构关系)及渗流 的非线性(渗透系数随孔隙比的变化),另外还有 土体有限应变固结控制方程的各种数值解法的精度 对求解结果的影响,这些因素及其复杂性导致不同 研究者研究土体有限应变固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 不同甚至相反[4-6]。因此,土体有限应变固结问题需 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黏土渗透性变化指数ck 反映渗透性变化对超静孔压消散的影响,渗透性变化指数ck值越小、超静孔压消散越慢。固结过程中 软黏土压缩性的大小及变化也影响超静孔压的消散,可用软黏土的压缩指数cc反映固结过程中压缩性的大小及变化对超静孔 压消散的影响,软黏土的压缩指数cc越小,固结过程软黏土层中的超静孔压消散越快。 关 键 词:软黏土;一维固结;有限应变;小应变;超静孔压消散
理论和小应变固结理论计算分析软黏土层一维固结超静孔压值消散的差异;探讨了软黏土体一维固结过程中,几何非线性、
土体渗透性变化和压缩性变化对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土体的变形较大时,有限应变固结理论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