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史分类复习题目
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第一篇: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2、简述明清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答:(1)城市人口规模扩大;(2)城市经济职能增强;(3)区域性城市不断成长;(4)市镇迅速发展,新兴城镇发展,城镇系统不断完善;(5)城市分布广。
3、简述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特点。答:(1)三重城墙,分别是外城皇城内城,宫城居中,处于中轴线上。(2)规则的宫城与不规则苑囿相结合。(3)道路系统:有完整的道路等级,干道正对城门,除北面,其余三面各有三个门。呈方格网布局。(4)完善的上下水系统。(5)体现周礼考工记中的城制。(6)城市建设与规划有统一的领导,规划意图得以实现(刘秉忠)元大都成为当时最宏伟的城市之一。
4、简述曹魏邺城规划特点以及意义。答:(1)曹魏邺城平面呈横长方形,城市有明确的分区,前朝后市,统治阶级与一般市民严格分开。一方面集成了古代城郭的形制及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别,不同点是,分工更为明确,不像西汉长安及东汉洛阳那样宫城被闾里包围或相参,而是严格分开,体现了等级的森严。(2)整个城市布局体现了空间对称的艺术手法,道路正对城门,将中轴对称的手法由一般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对后来影响很大,如唐长安。(3)改正了东都洛阳的东西宫分置的不便,宫殿布局规整,前朝后寝。
5、简述西汉长安修建过程以及建设特点。答:
1、修建过程:(1)汉高祖刘邦,将秦朝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修建武库。(2)汉惠帝时,修建城墙,建东市西市。(3)汉武帝时,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修建宏大的章宫。
中国城建史(复习整理)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与城市的产生
一、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从“血缘家族”到“定居文明”。
新石器时代中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使以原始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固定居民点产生。
公元前7000——4000年,产生土地耕作者居民点。
地点: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流域。
国家: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
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选择基址:山之阳,水之阴,地势高亢,土地肥沃,自然环境条件好。
布局特点:有简单分区,一般包括居住区,制陶工场,公共墓地,公共活动场所,有防御工事、壕沟和围墙。
二、城市的产生
金属工具的使用,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产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商品生产。
不从事生产的“商人”的出现,标志着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城市随之开始形成。
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公元前4000——3000年,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
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三、城市的形成条件
•经济条件:有广大的农村,提供城市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物质财富。
•社会条件:有一定的社会组织条件和制度。
•自然条件: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基址、物质资源。
•技术条件: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掌握这些技术的人。
•规划条件:按一定的目标与要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建设。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只有近300年的历史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的远古城市
四千多年前,当父系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中,我国开始出现了具有一定规划格局的“城”的雏形----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城堡。
中国城建史常考题目及答案
中国城建史
1. 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
3. 主要古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思想与城市格局(周代洛邑城——曹魏邺城——吴国金陵——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
4. 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
5. 中国古代规划思想及典型城市(匠人营国思想、管子城市建设思想)
6. 中国古代规划重要著作(周礼考工记——管子——孙子兵法——商君书)
7. 不同历史时期都市布局的完善与发展
8. 不同历史时期居住区的完善与发展
9.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
10. 平江城规划以及平江图、平江城的意义
11. 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的演变
12. 中国古代不同类型城市选址特征及其原因
13. 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上、土地制度上、***上的异同
14. 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和典型城市
15. 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下不同类型的城市及其各自特征
16. 上海自1845年开埠为商埠起至1949年上海解放止,一百多年来城市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
17. 青岛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意义,青岛在德占时期与日占时期规划有何不同
答案:
1. 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
(1)商业分布:宋代之前的城市建设中商业是被限定在“市”内的,到了宋代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而突破了“市”的限制,商业区与住宅区混杂、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
(2)筑城技术的改变:在宋代前后,由于火药的发明并广泛用于攻城导致筑城技术有较大的改变,在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到明代城墙加砖更为普遍,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填空、选择、判断:
1、原始的居住形式:⽳居、巢居、半⽳居、地⾯建筑等。⽳居巢居时间长,后逐渐发展成半⽳居及地⾯建筑。
2、伴随着⼈类社会的第⼀次社会⼤分⼯,即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农业的出现形成了固定居民点。
3、⼈类的第⼆次社会⼤分⼯,即商业、⼿⼯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产和商品交换的阶层,产⽣了私有制和阶级。
4、城市本⾝的含义就包括城与市双重意义:城是⼀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5、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产⽣的。不规则城市代表:港⼝城市泉州,南京。
6、在原始村落后期,就已由于⽣产及⽣活的需要⽽产⽣简单的分区,⼀般分为居住区、墓葬区、烧制瓷器的陶窑区等。
7、商城(郑州):是我国⽬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郑州商城包括城外郊区在内总⾯积达 25 平⽅公⾥的古代⼤城。城市平⾯近似⽅形。城墙为夯⼟墙,⼜厚⼜⾼。城市内外有宫殿、居民住宅区、制⾻、制陶、铸铁等⼿⼯业作坊、农民居民点及墓葬区。发现商城住宅,墙体为版筑。
8、周代的周原城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部。西周的都城为丰京和镐京,位于陕西的西安。周代的都城: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周⽂王从周原迁都丰京及镐京。
9、井⽥的基本单位“夫”:即⼀农夫所受之⼀百亩耕地,被⽤来作为城市规划⽤地的基本单位。
10、商是第⼆个奴⾪制王朝,统治600余年。殷商时代已出现考古证实的城市。城市中集中着为奴⾪主服务的各种⼿⼯业和商业,如青铜器、⾻器、陶器等。周代的都城是丰京,镐京和后来建⽴的王城、成周,这时已有按⼀定规划建设的城市。
中国城建史复习整理资料[1]
中国城建史复习整理资料[1]
中国城建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城市建设也不断发展变化。以下是中国城建史的重要事件和特点:
1. 古代城市建设: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以城墙为主要特征,城墙的主要作用是防御外敌,保护城市中心区域。古代城市通常沿用当地自然地势布局,如沿河、坡地等。
2. 唐宋时期的城市发展:唐宋时期的城市建设较为繁荣,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唐代的长安、宋代的汴京都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代表。
3. 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城墙不再是城市的主要特征,取而代之的是民居、商铺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称为“四合院”。
4. 近代城市的建设:20世纪初,随着西方现代化思想的影响,中国城市建设逐渐向西方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其中,北京城的全面改造和上海城的迅速崛起是中国城建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5. 当代城市建设:当代城市建设强调人民城市,注重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如造林绿化、城市景观塑造等。同时,中国城市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城市人口过剩、城市环境污染等。
城建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城建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之一是位于哪个文明?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印度文明
C. 古巴比伦文明
D. 古中国文明
答案:C
2. 罗马斗兽场是哪种建筑风格的代表?
A. 哥特式
B. 巴洛克式
C. 罗马式
D. 拜占庭式
答案:C
3. 以下哪个不是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特点?
A. 城墙环绕
B. 教堂中心
C. 工业区发达
D. 市场繁荣
答案:C
4.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为了纪念哪个事件而建造的?
A. 法国大革命
B. 巴黎公社
C. 世界博览会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C
5.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奠基人是哪位?
A. 勒·柯布西耶
B. 弗朗西斯·培根
C. 阿尔多·罗西
D. 彼得·贝伦斯
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6.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规划可以追溯到_________文明时期的城市规划。
答案:苏美尔
7. 古希腊的城市规划中,公共空间被称为_________。
答案:阿哥拉
8.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典型布局是_________、教堂和市场。
答案:城堡
9. 工业革命后,城市规划开始重视_________和卫生问题。
答案:交通
10. 现代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了_________、社会和经
济的平衡。
答案:环境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1. 简述古代罗马城市规划的特点。
答案:古代罗马城市规划以广场为中心,道路系统发达,城市布
局呈网格状,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如浴场、剧院和竞技场等。
12. 描述文艺复兴时期城市规划的主要理念。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强调人文主义思想,城市布局追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题型——填空简答论述
1、古埃及典型城市卡洪城
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南面,建于第十二王朝时期约公元前1900年。城市平面为长方形,边长380×260米,有砖砌城墙围着。城市又用厚厚的死墙划分成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从东侧城门贯穿这一区。仅260×108米的地方就挤着250幢用棕榈枝,芦苇和粘土建造的棚屋。这区仅有一条8~9米宽的南北向道路通向南城门。厚墙以东又被一条东西长280米的大路将城东分为南北两部分。这里道路宽阔、整齐并用石条铺筑路面。东西大路的背面为贵族区,面积与城西奴隶区差不多,仅排着十几个大庄园。每个大庄园均是深宅大院。尤其是西端一片用墙围着的建筑群,大概是显贵的住所;占地60×45平方米,拥有六、七十个房间,有几层院落。路南则是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中产阶层住所。它的平面成曲尺形,房屋零散地分布者。
城东有市集,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贵族住宅朝向北来凉风的方位,而西部劳动人民居住区,却迎着由沙漠吹来的热风方位,反映了明显的阶级差别。(书本第5页)
2、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空想社会主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设想把城市建设和经济制度联系在了一起,这样就从更为广阔的社会改造角度,给整个欧洲的现代运动产生了直接的推动力。并且这种理论主张城市规模不能够过大了,要接近农村,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城乡的结合。并且有可能能够的城市中各种矛盾。空想社会主义城市设想重视城市居民的公共生活和集体生活,建立了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城市: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2、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
3、城郭:“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的功能,是为了保护君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之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4、闾里: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居住区称为“闾里”。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
5、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的娱乐场所.
6、蕃坊:宋制规定外国人不得居住在城内,一些海外贸易城市外国人多聚居于城外交通便利之处,形成坊地区。蕃坊地区没有明显界限和任何防御设施,其间也有中国人居住,接受中国官方管理。(泉州
7、关厢地区:城垣内用地不够,在城门外形成的新地区,一般沿城外的道路成带形发展。
8、满城:清代由于统治阶级制造民族矛盾,在一些重要的府州城市(地方性统治中心)往往另建有单独城墙的设防城堡,驻扎八旗兵的兵营城
9、瓮城:围在城门外的小城,或圆或方。瓮城与城墙同高,周围设暗堡,城顶建战棚。城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和瓮城两个方向抵御攻打瓮城城门的敌人。
10、辽代五京:辽上京,赤峰,内蒙古巴林左骑南面;辽中京,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辽南京,北京,宣武门西部;辽东京,辽宁省辽阳市;辽西京,大同.
11、九边重镇:,按照一定的防御体系和兵制规定分布,有镇、卫、堡的分布等级,总兵驻地为镇,明初为了加强北方防御曾大规模修筑长城,在长城沿线划分了九个防守区。辽东(驻辽阳)、蓟州、宣化、大同、山西(驻偏关)、延绥(驻榆林)、甘肃(驻甘州)、宁夏、固原,其中延绥、宁夏、甘肃总称“三边"
中国城建史题库-重点
城建史思考题(中国部分)
1:我国新时期时期原始社会居民点布局形态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有何关系?初期城市产生的条件是什么?(p3-4)【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城,郭】
2:现已发掘的商代主要城市有哪些组成物质要素?其布局特征如何?当时城市建设技术水平有哪些表现?(p5-7)【版筑墙,茅茨土阶】
3:为什么说我国周代发生过两次筑城高潮?西周时期有哪些主要城市?各有何不同性质?(p7-8)【丰京,镐京,洛邑,成周】
4:简述《周里·考工记》中关于营国制度的内容并加以解释。周代王城制度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何重大影响?
(p8)【国,诸侯,都,市朝,夫,轨,经涂】
5: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重要的诸侯国都城?其规模和平面形状有何特点?对照周代营国制度的规定,为什么它们大都未予遵守?试加以分析。春秋战国时有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师及理论?
6:为什么秦统一全国后城市能得到空前的发展?(大统一、中央集权与郡县制、驰道建设、重农工商)发展概况如何?(冶铁中心临邛、海上贸易中心会嵇、琅琊、之罘、咸阳都城改造、地方古都城等)
7:简述汉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分布更远更广;商业都会出现;城市专业化加强;西域与边防城市出现)
8:秦朝都城咸阳建设有何成就?如何评价?
9:汉长安修建过程及其平面部局有何特点?略述汉长安平面布局的形成因素(p17-18)【龙首山,斗城,辟雍】
10:汉长安城门、道路、市肆和居住区规划有何特点?汉代皇家园林最大者是哪一个?其规模如何?(p18)【市廛,弹室,上林苑,市楼】
11:汉代东都洛阳是如何形成的?其布局有何特点?(南北宫、金墉城、中央140多个闾里、24街、祭祀建筑在城南洛水南)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古代史篇(1—8章)
第一章
1、原始的居住形式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P2)
2、中国城市产生的时间: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P7)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邑与都:邑并不仅是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名点,都市奴隶主的驻地。
邑与市:并不是所有的邑都有市。
“市”与“井”:常常联系在一起,常称“市井”,因为市一定是在居名点中,即在邑中,而居名点中必然有井。
城与国:国与城的意义相同,城市防御性的构筑物。
城与廓(kuo):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城外廓内。
城与市及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城与市的概念不同。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从而从一般的居名点(邑)中分化出来。(P14)
2、翻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筑城市。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门,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每条宽度为车轨的9倍,可以并排走三辆车。王宫的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3、周代建筑已广泛采用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P15)
第五章三国至唐朝时期的城市
1、曹魏邺城的规划
(1)曹魏邺城复原想象图 P38
复原图特点:
(2)总结:宫城有多个宫城变成单一宫城,且位于城北正中,中轴线纵贯全城呈对称布置,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和宫城与坊里“不复相参”的规整的坊里,这都说明儒家的礼制思想,从邺城开始在城市建设中的强化和运用。
中国城建史(复习整理)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与城市的产生
一、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从“血缘家族”到“定居文明”。
新石器时代中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使以原始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固定居民点产生。
公元前7000——4000年,产生土地耕作者居民点。
地点: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流域。
国家: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
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选择基址:山之阳,水之阴,地势高亢,土地肥沃,自然环境条件好。
布局特点:有简单分区,一般包括居住区,制陶工场,公共墓地,公共活动场所,有防御工事、壕沟和围墙。
二、城市的产生
金属工具的使用,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产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商品生产。
不从事生产的“商人”的出现,标志着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城市随之开始形成。
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公元前4000——3000年,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
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三、城市的形成条件
•经济条件:有广大的农村,提供城市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物质财富。
•社会条件:有一定的社会组织条件和制度。
•自然条件: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基址、物质资源。
•技术条件: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掌握这些技术的人。
•规划条件:按一定的目标与要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建设。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只有近300年的历史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的远古城市
四千多年前,当父系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中,我国开始出现了具有一定规划格局的“城”的雏形----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城堡。
中外城市建设史重点复习资料
1试述我国城市是怎样产生的
我国城市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得以产生的基础。城市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产生及发展而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中分化岀来的,属于社会经济的范畴。
2你对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评判的标准有何看法1、城市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2、
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3、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或至少提供用于交换贸易的实物见证4、需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给水、排水设施以及提供防卫用的城墙、壕沟等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3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1分封诸侯。2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4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岀现于何时、何书中主要内容、含义及其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内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含义: 匠人营国指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方九里即每边长九里,旁三门指每边开三道门,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市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经涂九轨指为车轨的9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市朝一夫,即市与朝各方百步,左祖为祖庙,右社为社稷坛。影响深远,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5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特点及形成原因
建设特点:1、城市数量激增,分布地域扩大2、城市规模扩大,人口盈实3、工商业繁荣发达,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也丰富多样4、在城市规
划建设上岀现了新的比较科学的理论5、列国都城
一般都由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城市。形成原因:1.城廓之分。2•王宫多建在高台之上。3•选址:城市规模较大,数量增多,人口增多;城市防御突岀。4.工商业发达。
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
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复习资料
古代:
1.我国古代城市是如何产生?产生的时期、基础、条件是什么?
产生:城市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而从一般的居民点分化出来的。
产生时期: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早期
产生条件:(1).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基础)(2).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直接原因)(3).精神文化的繁荣发展.(4).频繁的战
争
2.对中国古代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形成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1)城市需具一定的规模。(2).需具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3).需具有一定的手工场所和交换场所(4).需具有的城市基础设施(5).有
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3.促进西周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1).分封诸侯。(2)周王朝自身追求适中位置加强都城建设
4.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哪本书并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周朝的《周礼.考工记》主要内容:与井田制有关的经纬道路左祖右社旁三门宫城居中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
影响:关于城市规划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5.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的主要特点,并阐述分布特点的原因
特点:(1).郡县制的推广、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2).
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3).众多商业中心兴起:(4).国际贸易城市有了发展;(5).城市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
分布特点的原因:经济重心集中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南方还未发展
6.我国在西汉时期形成了哪些城市经济区、并阐明各经济区包括的地理范围及中心城市
(1)关中区:陕西全境四川巴蜀甘肃东部长安;
(2).三河区:河东(山西西南部)、河内、河南(河南北部);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建史
一.名词解释
1.四水贯都:指城和四周有四条河道——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都通过护城河互相沟通。
2.三横四直:南宋平江府中城的河道和街道一样都是南北东西朝向,东西向有三条,南北向有四条较大的河道,人们称为三横四直。
3.关厢:中国古代的时候由于城区不断扩大,城桓用地不够,往往在城门外形成新的地区,称"关厢〞。
4.藩坊:南宋时期外国人集中居住的地方。
5.九边重镇:明朝的时候为了加强对长城的防守在长城沿线划分了九个防守区—镇这就是"九边重镇〞——辽东、蓟、宣府、、、、、、。
6.邑:泛指所有居民点。
7.都:奴隶主居住地。
8.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以借指国家〕。
9.城与郭:三里之城,七里之廓,为之城,外为之廓。
10.租借:条约中被迫同意开放"外人居留地〞。
二.填空题
1.夏代对后世城市开展最大的奉献是完成了对国土的第一次全面勘测。
2.对外通商最早的城市是。
3.清朝时期城市建立反面的、停滞不前,但园林和民居取得了更大的开展。
4.唐和元大都的作者分别是宇文恺和秉忠。5、唐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有三个分别是、、汴州。
6.宋东京城并非严格的坊里制度,整个城市共 80 个坊,设八厢来管理。
7.地区曾屡次被不同少数民族政权定都,分别是辽、金、元、清。
8.南朝都城是建康。
9.佛教是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
10.南北朝时期非常崇尚佛教,我国三个著名的石窟在此时期被建造的分别是,我国三个著名的石窟在此时期被建造的分别是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
城市规划专业之城市建设史考研题目
xx规划专业xx建设史考研题目
2003年
一、填空题
1、城最初的定义是进行防御的实体,在中国古代城有不同的称谓,如左传中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2、我国城郭之制起源于夏代的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早期城郭关系比较随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城在郭内,如江苏武进淹城、山东曲阜鲁城;城附之于郭之一角(城郭并置),如雁下都、齐临淄、韩故城;城郭分设,如赵邯郸。
3、乌尔城建于公元前约2000-2100年,成中间有其天体崇拜作用的山岳台,其同时使城市的公共中心,体现人性与神性的结合。
4、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的希波丹姆在希波战争之后将棋盘式道路网的规划结构加以理论阐述,并最先在米利都城的重建工作中加以应用。
5、公元前1世纪由奥尔梅客人建设的特奥迪瓦坎城的中心一组举行宗教仪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构成,分布在一条2千米的大道两侧,主要建筑物有太阳神庙、月亮神庙、羽蛇神庙等。
6、印度中世纪的莫卧儿王朝在首都阿各大建造了杰出的建筑物泰姬玛哈尔陵墓被称为印度的珍珠。
7、日本战国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封建领主们建造了大量的供瞭望及防御的建筑天守阁8、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李冲主持,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宇文恺主持,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由刘秉忠主持。
9、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特别重要重视中轴线的建设,城市布局多以中轴线对称布局。明清北京城以一条长达7.5千米的中轴线构筑了由南到北的重要的节点有:永定门正阳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殿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神武门景山地安门鼓楼钟楼
中国城市建设史部分题目参考答案
中国城市建设史
1:我国新时期时期原始社会居民点布局形态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有何关系?初期城市产生的条件是什么?(p3-4)【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城,郭】新石器时期,农业逐渐发展,到后期逐渐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氏族部落的形成就必然产生聚族而居的固定居民点。原始的居住形式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原始的居民点遗址都是成群的房屋及穴居的组合。。居民点的位置,由于生产及生活的要求,有一定的选择,一般都位于较为高爽,土壤肥沃松软的地段。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点多在靠近河流的较高台地上,在长江中下游由于地势低下,水道纵横,居民点多在靠近水的墩上在浙江吴兴钱山漾由于多水潮湿,还发现高出地面的桩上建筑。
城市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产生及发展而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中分化出来的,城市属于社会经济的范畴。
仰韶龙山文化说明公元前22世纪的夏代以前仍为原始社会,如财产公有及禅让制度等。廓,有屋顶并一边有墙。夏代就有“筑成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龙山文化,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
2:现已发掘的商代主要城市有哪些组成物质要素?其布局特征如何?当时城市建设技术水平有哪些表现?(p5-7)【版筑墙,茅茨土阶】
有宫殿,平民住宅区,有铸铁,制骨,制陶等手工业作坊,半穴居的住屋,可分为早期和晚期。在这些穴居住室之间,还长间有一些制陶制骨冶铜等场地。城池包括宫室,庙宇,住宅,坟墓,土穴,窖和地牢,方圆皆离宫别馆,绵延100余公里。。房屋结构,茅茨土阶
○2殷墟(安阳小屯)一小屯村为中心,发现大量的》土房屋台基,这是当时公式建筑群的遗址。房屋台基沿洹河两岸呈带状分布,长达5公里。王宫的外围有密集的居住遗址,可能为小奴隶主或自由民的住宅。王宫的遗址有一定布局,成组排列。住宅有东西,南北两屋相对,中间有庭院,已发现四组,建筑轴线与磁针方向北偏东5度左右。可知当时已注意朝向及日照。发现有半穴居,还有穴及竖穴。发现一长20米,宽10米,深2.8-3米的窖,为圈牛的牢,还有深7-8米的窖,有上下脚窝,可能是关罪犯或奴隶的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先贴城建史方面的题目
中国城建史
1. 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
3. 主要古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思想与城市格局(周代洛邑城——曹魏邺城——吴国金陵——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
4. 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
5. 中国古代规划思想及典型城市(匠人营国思想、管子城市建设思想)
6. 中国古代规划重要著作(周礼考工记——管子——孙子兵法——商君书)
7. 不同历史时期都市布局的完善与发展
8. 不同历史时期居住区的完善与发展
9.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
10. 平江城规划以及平江图、平江城的意义
11. 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的演变
12. 中国古代不同类型城市选址特征及其原因
13. 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上、土地制度上、宗教上的异同
14. 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和典型城市
15. 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下不同类型的城市及其各自特征
16. 上海自1845年开埠为商埠起至1949年上海解放止,一百多年来城市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
17. 青岛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意义,青岛在德占时期与日占时期规划有何不同
外国城建史
18. 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
19.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及其演变,典型城市
20. 希腊化时期城市特点
21. 古罗马不同时期城市特点(伊达尼亚时期——罗马共和时期——罗马帝国时期)
22. 营寨城特点及其演变,典型城市
23. 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
24. 中古城市社会特点、城市建设特征、典型城市的格局
25. 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典型城市及其格局,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特点
26. 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广场特征及典型广场格局
27. 阿尔伯蒂、弗拉锐特、斯卡莫齐的城市建设主张
28. 巴洛克时期城市建设特征及主要城市格局
29. 绝对君权时期法国广场和园林建设特征和典型案例
30. 在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人文主义思想、君权思想的穿插交锋,理性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穿插交锋的过程演变
31. 不同时期英国新城的特点、缺点,典型城市
32. 法国、美国、日本、瑞典新城建设的特征
33. 巴黎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建设(罗马营寨城——古典主义——雅各宾时期——拿破仑帝国时期——欧斯曼改建——1965年巴黎总规)
34. 华盛顿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建设(郎方规划——Boswash——放射形长廊)
35. 哥本哈根规划
36. 主要城市规划著作时期、作者、内容(建筑十书——论建筑——理想的城市——明日的田园城市——进化中的城市——明日的城市——阳光城——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寂静的春天——城市意向——美国大城市的生生死死——城市不是一棵树)
37. 不同时期科学城的特征和典型城市
38. 田园城市理论年代、作家、书名、产生背景、概念、规划目标、内容、影响
39. 勒.柯布西埃、霍华德、赖特城市理论比较
40. 堪培拉、昌迪加尔、巴西利亚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优缺点,规划年代和规划师
41. 城市广场、现代商业中心、城市商业区、园林绿化等空间要素不同时期的特征及其演变趋势
历史保护
42.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上重要文件及其内容意义
43. 历史保护遗产的意义
44. 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风貌地区概念及区别
45. 历史街区保护范围包括哪几个等级,如何划定,在保护区内有何法律规定
46. 文物古迹保护区保护范围包括哪几个等级
47.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发展过程
48. 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
49.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问题
50. 古城保护的管理机制,不同层次保护的管理原则
51. 历史文化名城核定标准、审批程序,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的内容、审批、成果、作用
52. 历史文化名城的分类
53. 历史保护区划定考虑的因素、高度控制需要考虑的因素
54. 名城保护规划与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
55. 现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56. 城市更新的定义、目标、方式
57. 我国城市更新的动力机制
58. 城市规划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作用
59. 保护规划编制的原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
60.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定义、内容、成果、审批
6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确定的意义、如何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62. 容积率与哪些参数有关,如何确定
63.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与地位
64. 法定图则产生背景、存在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65. 美国区划法、香港法定分区计划大纲图、台湾土地使用分区管理、深圳法定图则的区别
66. 控规中如何加强法制化
67. 区划的定义,发展过程
68. 通则式与判例式的定义与区别,典型国家,两者的结合
69. 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定义、相关的影响因素
70. 兼容性规划与管理如何进行完善
城市规划思想史
71.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巴黎改建——城市美化运动——公司城)
72. 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和技术基础
73. 田园城市思想社会背景、主要概念、空间模式、社会意义、结构示意
74. 线形城市、工业城市、巴黎改建、赫尔辛基规划的空间模式
75. 西谛、盖迪斯、沙里宁的城市建设思想
76. 纽约的区划法规
77. 现代建筑思想的缘起与思想根源、主要特点
78. CIAM的成立及其对城市的认识
79. Le Corbusier的现代城市设想与影响
80. 邻里单位理论的目的与基本原则,Radburn规划
81. 雅典宪章产生背景、主要内容、意义
82. 广亩城产生背景、内容
83. 物质空间决定论的主要概念、主要手段、在实践中存在问题以及对其的批判
84. 城市意象研究的意义、主要思想及其主要内容
85. 的城市活力论产生的主要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86. 倡导性规划产生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87. 公众参与兴起背景及其社会意义
88. Alexander的城市半网络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