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三节 公众参与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三节 公众参与》_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三节 公众参与》_5

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课前学习任务清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6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3.学习方法建议:认真观看视频,并多做记录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教师利用视频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提出问题并利用探究和思考的方式加以展现学生谈论并尝试解答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教学录像自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回顾人类直面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2、利用书本解释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3、环境管理的对象和主体有哪些?环境管理的每类对象,应如何保护环境?
4、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5、环境管理为什么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6、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的内容有哪些?
三、困惑与建议。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三节 公众参与》_4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三节 公众参与》_4

《建设绿色城市》教案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现代城市的发展概况2、通过图片理解城市环境污染的类型以大量的图片讲述具体探讨怎样建设低碳绿色的城市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理念2、树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难点]1、理解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2、构建绿色城市的具体方案[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 (导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促进和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用水紧张,在生产生活中排放出过多的污染物,使得城市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是发展绿色生态城市的关键。

(讲述)一、主要的城市环境污染(1)城市大气污染:工业排放的浓烟(2)城市土壤污染: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3)城市水体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用水的排放(4)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活垃圾、城市建筑拆迁的废弃物(5)城市噪声污染:建筑工地、交通噪音(6)城市放射性物质污染:化工工业、通信设备、家用电器(7)城市光化学污染:城市夜晚的灯光……(活动)学生可以列举一些在城市中所看到的环境污染(问题情境)思考:是那些原因导致环境问题如此严重呢?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讲述)二、城市存在环境问题的原因1、自然原因:各种自然灾害和各种地方病的发生(地震、疾病)2、人为原因(1)城市人口迅速膨胀:主要是外来人口数量迅速增加(2)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分区混乱,出现“脏、乱、差”。

(3)个人的环保意识淡薄:受教育程度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4)生产生活方式不科学: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严重,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低。

(过渡)面对现代城市突出的环境问题,让我们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绿色城市(讲述)三、建设绿色城市的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2)改善城市交通条件(3)改善城市居住条件(4)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5)加强城市的绿化建设(6)树立"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理念(7)人人参与,以实际行动共建绿色家园(探讨):学生自由讨论自己构建绿色城市的想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五章第三节公众参与作业+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五章第三节公众参与作业+Word版含解析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三节公众参与教材第85页思考1.环保是一项公益事业,人人有责,因此更应提倡见义勇为行为。

2.(1)顺应自然的生活:人类应该从自然中学习生活的智慧,过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生活,可以协调人类的生存利益和生态利益的关系。

(2)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既关心个人又关心人类的环境权和发展权,任何无节制的消费资源、肆意排放污染物、污染输出、转嫁污染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3)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体现了对后代人和自然负责的环境行为准则,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杀鸡取卵式的行为和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

3.积极参与当地环保组织活动,如参与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做环保宣传员,监督政府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检举违法和不环保行为等。

参与环保行动时尤其注意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和改善环境。

1.实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前提是()A.公众参与B.专业技术人员参与C.污染严重的企业参与D.关、停、并、转严重污染的企业解析:公众参与是实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先决条件。

答案:A2.能体现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行为作用的是()①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②代替政府执行环境政策③监督企业的行为④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解析:①是政府科研机构的职能,②应该是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

答案:B3.我国环保NGO的主要工作方向不包括()A.加强环境保护执法的强度和力度B.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C.协助政府执行环境保护政策D.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解析:环保NGO是非政府组织,没有执法的权力。

答案:A公众参与是指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据此,回答4~6题。

4.下列关于公众参与的说法正确的是()A.家庭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最基本的组织B.公众参与必须具备正确的环境观念C.公众参与高消费会促进经济发展,带来经济繁荣D.公众参与就是青少年的参与5.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首先取决于()A.个人的环境意识B.集体的环境意识C.公众的环境意识D.国家环保政策6.下列实例中,体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是()A.提倡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B.不用或尽量少用一次性商品C.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提高卫生水平D.鼓励市民购买小汽车解析:第4题,人类要使自己的环境行为符合环境规律,在实施环境行为之前,必须具备正确的环境观念,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和动机。

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三节公众参与课时提升新人教版选修6(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三节公众参与课时提升新人教版选修6(2021学年)

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三节公众参与课时提升新人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三节公众参与课时提升新人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三节公众参与课时提升新人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公众参与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民间环境保护组织1、2、6、7个人环境道德修养3、4、5、6一、选择题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据此回答1~2题: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

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

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2。

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

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

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

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解析:1.B 2。

A 第1题,全球变暖会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在不同的地区影响不同。

全球气温升高后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事件的增加,有的地区降水会增加,有的地区降水会减少,但对洋流影响不大,许多动物的栖息地会发生改变,但变化并不是特别明显。

全球变暖对非洲等热带发展中国家影响最大,中国的自然带因温度上升也会相应地北移。

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课后检测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课后检测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课后检测新人教版选修6一、选择题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

读图,回答1~3题。

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2.可持续发展需要公众参与,下列有利于制止该“环境变迁”的行动有( )①采用节水措施②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③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④购买节能电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解决全球变暖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①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资金②发达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至发展中国家③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更应该减少排放量④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环境变迁”都发生在沿海低地,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第2题,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购买节能电器都能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

第3题,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应该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资金,全球协作,共同解决全球变暖问题。

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理应在节能降耗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从全球看并没有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答案:1.A 2.C 3.D4.我国加强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B.没有国际合作,我国就不能进行环境保护工作C.我国是造成环境污染份额最大的国家,应承担最主要的责任D.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履行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解析:选D。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不仅有履行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在解决我国环境问题方面有寻求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三节 公众参与》_7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三节 公众参与》_7
自学知识清单
阅读教材掌握知识结构,查阅网络拓展视野。
民间环境保护组织。
个人环境道德修养。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寻找答案,指导学生利用好现代教学网络资源。

分组讨论和集体会商。
课堂拓展延伸
环境伦理:尊重与善待自然;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独立思考厘清思路,小组讨论灼见真知。
NGO的优势、作用和工作。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习了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让学生掌握了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的基础上,是在学习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让学生明白环境管理必须加强国际合作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个人行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让学生变成环境管理的主人,更是凝练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参与其中,是立德树人的要求。
“自然之友”“地球的孩子网站”各自的工作目标。
环境伦理内涵。
学校制定一份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重在学生参与活动过程及感悟。

展示调查访谈活动提纲。
课堂拓展延伸
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方式:公众对环境宣传教育的参与;上升到公众自身的环境友善行为;鼓励公众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针对表5.4,进行一次调查访谈活动,了解环境道德状况,特别是探究不道德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对象,拟定宣传内容。
重在学生参与活动及感悟,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学法导航
为了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以及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可通过社会调查来了解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环境管理情况,也可通过案例分析和分组讨论的方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并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
多媒体设施
多媒体课件

【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疑难规律方法含答案.doc

【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学案: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疑难规律方法含答案.doc

考点•突破区一、环境管理1.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概念 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组织各地 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保护 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日的既要发展经济,又不超11!环境的容许极限 类 型 按范围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三类 按职能和性质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三类 2. 环境管理的手段(1) 行政手段: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2) 法律手段: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

(3) 经济手段:运用税收、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励、罚款等经济手段间接管理环境。

(4) 技术手段:借助既能提高生产效率,乂能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 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保护治理环境。

(5) 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通过报道、电视广播等形式普及环境科学知识,进行思 想动员,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水平。

3. 我国的环境管理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深度剖析题点探究命题规律我国一向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很早就将环境保护纳入行政管理轨道,并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基本方针基本 政策【练习11阅读材料及图,冋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三峡工程蓄水后,峡江急流变为“平静湖水”(下图)。

随着大坝的建成运行,库 区环境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据国家环保局通报,目前库区水质较好。

但库区上游及其沿 岸支流城镇的废水、固体废弃物非达标排放现象仍然严重,每年有大量生活垃圾随流水进入 库区,某县曾在4天内捞起的漂浮物就达100多吨。

(1) 图中某支流A 、B 两处水质较差的是哪处?如果该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试说明 原因。

(2) 漂浮物对库区的主要危害有哪些?(3) 从源头控制的角度,采取哪些环境管理措施可以解决库区漂浮物的问题?答案(1)B 处。

原因:库区两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水排放,其下游受到库 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水质变差。

(2) 危害三峡工程安全;影响旅游景观;阻碍航运。

《创新设计》地理人教版选修6课时作业:《第五章 第三节》公众参与

《创新设计》地理人教版选修6课时作业:《第五章 第三节》公众参与

第三节公众参与【学习目标】 1.理解个人在环境爱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2.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民间环境爱护组织1.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进展取得成功的关键可持续进展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需要全人类在生产、生活、①____________等方面都发生根本的变革。

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进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②____________意识,使环境爱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③________和使命,树立人与自然④________共处的新型文化观念,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帮忙⑤________推动环境爱护的进展,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进展才能真正实现。

2.民间环境爱护组织(NGO)(1)优势:拥有⑥________的学问、技术及调查力量,拥有更加单纯的⑦____________和充分的制造力,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⑧________和支持。

(2)作用(工作方向):环境和生态的训练与⑨________;帮忙政府执行环境⑩________;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⑪________及服务。

(3)“自然之友”:我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较大的群众性民间环保团体,它以开展⑫______________环境训练、提倡⑬________文明、建立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文化、促进中国的环保事业为宗旨。

二、个人环境道德修养1.环境伦理是指人与自然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它可以挂念人们全面地、科学地⑭________和⑮________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个人在环境爱护中应具有的态度与责任:敬重自然和其他⑯_______存在的权利。

敬重自然生态的和谐稳定。

敬重和爱护⑰________ (克服短期行为)等。

3.环境道德主要行为准则“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属于绿色消费环境伦理观;“节省资源,削减污染”,“爱护自然,万物共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观。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三节 公众参与》_2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三节 公众参与》_2

选六5.3 公众参与教学设计【学习目的】:1.认识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约的情况。

【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法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从根本上讲,需要全人类在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根本的变革。

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因为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文化观念,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协助政府推动环境保护的发展,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二、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积极参加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优势:①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①拥有更加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①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

作用(工作方向):①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①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①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

我国NGO活动情况:①发展非常快(注册的已超过2000个)①活动活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①都有自己的对象和目标①我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较大的群众性民间环保团体——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也称“自然之友(Friends of Nature)”)它以开展群众性环境教育、倡导绿色文明、建立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文化、促进中国的环保事业为宗旨。

案例①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站(WWF China)为儿童建立“地球的孩子”网站通过学习,了解该网站设立的目的,了解网站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从而进一步体会公众参与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单元检测: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单元检测: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章末检测(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关于环境管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20世纪70年代以前,解决环境问题主要依靠环境管理B.环境管理就是对工业生产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D.环境管理就是做好环境的规划与计划管理答案 C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污染源,以工程技术措施为主。

产生环境污染的不只是工业部门,工业环境管理是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环境管理按其管理的职能和性质分为环境规划与计划管理、污染源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

排污交易权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题。

2.“排污交易”对________类企业有利()A.造纸B.钢铁C.有色冶金D.微电子3.“排污交易”是环境管理中的________手段()A.法律B.教育C.经济D.行政答案 2.D 3.C解析第2题,微电子属于污染较少或没有污染的企业。

第3题,“排污交易”是通过排污权的“买入和卖出”实现的,是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

下图为世界地球日官方网站正式公布的由Jan Martin Will设计的某年地球日的海报:海冰消失后,一只无助的小北极熊抱着一个风力发电机的柱子。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6题。

4.该图片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①性质上的差异性②性质上的普遍性③危害的全球性④影响的单一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我国与发达国家承担的责任()A.共同B.不同C.有区别D.共同但有区别6.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中,我们可以()①选用绿色产品②植树造林③垃圾分类④创建绿色家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4.B 5.D 6.C解析第4题,图片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在环境问题的性质上是相似性和普遍性、危害的全球性。

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章末整合提升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教材P77思考1.能。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尤其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因此单靠技术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

2.总体来讲,我国的环境管理中法律、行政手段使用较多,但法律和政策还有不成熟之处,存在监督力度不足、执法不严以及执法难等问题。

经济和技术手段明显薄弱,宣传教育效果不理想等。

3.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等。

资源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

教材P79思考有两个原因经常造成环境破坏,犯罪人“无意识犯罪”或者侥幸心理尤其突出。

(1)由于环境是公共物品,产权所有不明确,管理主体不直观,容易造成人们任意使用的倾向,以及获取自然资源和肆意排放污染物似乎不需要付任何费用和承担责任的错觉;(2)环境犯罪的危害后果往往不直接显现,经常是没有直接受害者,或者受害者较多,难以找到诉讼的主体,对于“受害的环境”而言,甚至不可能成为诉讼主体。

因此,加强环境法规的宣传,让个人了解哪些行为是环境法所制止的,了解环境法是如何认定犯罪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内容,将有利于减少环境犯罪,对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教材P82思考1.有。

保护全球环境关系到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甚至每一个人。

因此保护全球环境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是一项造福全人类的公益事业。

《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练习: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_章末归纳整合

《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练习: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_章末归纳整合

章末归纳整合一、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1.“绿色壁垒”的起因在今天,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严重问题,正是由于生态问题,绿色壁垒也应运而生。

在初期,绿色壁垒的形成主要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的要求,同时,消费者意识的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也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

绿色壁垒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贸易保护主义。

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作为主要贸易壁垒形式的关税逐步降低,同时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逐步拆除,因而,用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的余地已经很小,于是,绿色壁垒应运而生了。

1999年11月30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这时环保这道绿色的贸易壁垒已是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2.“绿色壁垒”的形式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行国内PPM标准及其他标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绿色消费)、强制性绿色标志、强制要求ISO14000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

3.“绿色壁垒”的复杂性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环保的概念、意识及经济技术发展程度千差万别,因而一国的检验标准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很难说得清,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出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考虑,承认技术壁垒的合法性,但反对苛刻地滥用。

而在实际操作中,何为合理使用,何为滥用,其实很难说清,因为其涉及太多的技术因素和国情差别。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已制定了一系列的“绿色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关于环保的法规也越来越多,对于各国的贸易规则,其实质就是技术标准的规则,可以说,谁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谁就掌握了进入市场的主动,当然这种法规对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极为不利。

例1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WTO,环境与贸易的关系日趋复杂。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贸易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能是()A.环境污染在国际蔓延B.重污染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C.发展中国家过度开发资源密集型产品D.引起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2)加入WTO后,短期内国际环保标准可能不利于我国()A.出口更多的产品B.建立和完善产品的质量认证体系C.提高环保技术水平D.提高环保意识(3)下列四组产品中,目前我国对美国出口具有优势的是()A.纺织品、汽车B.纺织品、玩具C.化妆品、手机D.汽车、手机答案(1)D(2)A(3)B解析(1)世界贸易组织中许多国家利用该组织的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对与该国有关的国际贸易施加影响,这一点又被称为绿色壁垒,也正是因为绿色壁垒的存在,会引起许多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公众参与学习目标] 1.了解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理解个人在保护环境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民间环境保护组织1.国际环保NGO(1)NGO的优势:拥有专业的①知识、②技术及③调查能力,拥有更加单纯的④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⑤创造力,引起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

(2)其工作的主要方向:环境和生态的⑥教育与⑦研究;⑧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⑨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

2.我国的环保NGO(1)数量:全国正式注册的环保组织已超过⑩2_000个。

(2)工作:开展⑪社会宣传、青少年普及教育、教师培训、绿色学校活动、绿色社区活动、绿色消费活动、保护⑫野生动物、植树造林、提供⑬法律援助、表彰⑭优秀人物等。

(3)作用:提高公众的⑮环境意识,直接参与保护环境和实行社会监督。

(4)“自然之友”:1994年3月经我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较大的群众性民间环保团体,以开展⑯群众性环境教育、倡导⑰绿色文明、建立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⑱绿色文化、促进中国的⑲环保事业为宗旨。

1.环境保护工作只要政府加强环境管理就能做好吗?答案不是。

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广大民众参与的基础上的,保护环境也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最大限度地认同、支持与参与。

因此,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自觉约束自身行动,协助政府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个人环境道德修养1.科学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手段:宣言、政策、国策及法律等。

(2)意识:在广大人群中建立一种⑳环境伦理意识。

2.人在环境保护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1)人既有改造自然的权利和自由,同样有○21保护自然的义务和责任。

(2)人有责任、有义务尊重自然和其他物种存在的○22权利,享用自然并非人类的特权,而是一切物种○23共有的权利。

(3)要尊重和○24保护环境,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的暂时发展。

3.环境道德的主要内容(1)节约资源,○25减少污染。

(2)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3)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4)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5)保护自然,○26万物共存。

4.青年是环境保护的○27生力军。

2.做“绿色”公民的行为规范要求有哪些?答案21世纪优秀世界公民的绿色行为,具体有以下12条:①积极参加植树活动;②使用可再生材料制成的工作、生活用品;③节约能源;④节省使用自然资源;⑤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饮食习惯;⑥尽量利用公共交通,短途旅行尽可能骑自行车或以步当车;⑦在居室、庭院中种植多叶植物;⑧爱护每一块绿地;⑨动员周围的人为环保尽心尽力;⑩亲近大自然,和我们的动植物朋友和谐相处;⑪关心并积极参与科技事业,使之成为改善环境状况的动力;⑫从事每项活动前,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预防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2010年国家环保部调查显示:环境污染问题紧紧跟在“物价问题”和“食品安全”之后,关注比例为37.7%,说明环境污染已成为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材料二1994年第一个环保组织成立以后,全国的环保社团已经发展到超过2 000个,200多所高校设立了环境资源专业,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公民的环保意识日趋强烈。

(1)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的认识。

(2)近年来,国际上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发展迅速,它们的优势及作用是什么?我国的环保NGO发展也非常快,它们在哪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3)过去,我国的环保工作主要限于政府主管部门和环境专业工作者,公众的参与程度和意识都比较低。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应有的态度和责任是什么?(4)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做到的是(双选)()A.树立环境意识B.参与环保活动C.积极购买非生态标志产品D.参加工作后再接受环境教育答案(1)“要我环保”“水养鱼”是只重视经济价值,忽视了生态价值。

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我要环保”“鱼养水”是一种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观念的转变标志着人类重新审视调整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优势: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拥有更加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

作用: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

我国环保NGO的工作:社会宣传、青少年普及教育、教师培训、绿色学校活动、绿色社区活动、绿色消费活动、保护野生动物、植树造林、提供法律援助、表彰优秀人物。

(3)态度: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责任:在全社会加强环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倡导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公益劳动,每个人尽可能采用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4)AB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式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包括三个方面,相应地体现了公众参与的不同程度(层次)。

第一层次是公众参与环境宣传教育。

参与环境文化建设,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努力提高环境道德水平,形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风气。

第二层次是上升到公众自身的环境友善行为。

积极参加环境建设,努力净化、绿化、美化环境;坚持做好本职工作中的环境保护,为保护环境尽职尽责;改变消费观念,做绿色消费者。

第三层次是鼓励公众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公众既要参与有关环境与发展的决策过程,也要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的执法进行监督。

保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杜绝以权代法、以言代法和以权谋私。

特别是参与那些可能影响到他们生活和工作的社区决策以及对决策执行的监督。

迁移应用读以下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夏季,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分布着烧烤羊肉串的摊点,旺旺的木炭火把路边的绿化树都烤黄了,让人不禁联想到“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的诗句。

材料二每年世界环境日的时候,环保志愿者们都走上街头进行环保宣传活动。

多数的人群仅对活动派发的礼品感兴趣,对环保知识却无人问津。

很多行人将志愿者们派发的宣传单随意乱扔,充分显示了群众对环保知识的冷漠。

(1)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火烤焦了绿化树带来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公众参与环保的基本态度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我们在参与环保的活动中,应抵制哪些不良行为?答案(1)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环保工作任重道远(2)城市绿化遭到严重破坏,降低了森林的环境效益,其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导致城市环境出现严重问题(3)爱护环境、保护环境(4)①随地吐痰,随意向周围环境投放废弃物;②购买一次性商品;③浪费水、电、纸张等;④践踏草坪,乱吃野味、烧烤等;⑤在风景区乱涂乱画;⑥公共场所大声喧哗;⑦乱砍滥伐林木等不良行为。

解析第(1)题,两则材料均反映了当前环保行动阻力重重,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的现象。

第(2)题,木炭本身就意味着森林被砍伐,而木炭火又烤焦了绿化树,更说明它使森林遭到破坏,降低了森林的环境效益。

因此从森林的环境效益的对立面来回答即可。

第(3)题,公众参与最基本的态度是爱护、保护环境。

第(4)题,注意本题中强调的是“抵制”“不良行为”,因而应从自身可能具有的不良行为来回答。

环境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行为规范内容行为举例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乱倒废弃物,节约用水、用电、用纸,慎用清洁剂,禁止露天烧烤,利用可再生能源,做“公交族”“自行车英雄”,用电子贺卡替代纸质贺年卡绿色消费,环保认购“环保标志”产品,用无氟制品、无磷洗衣粉、环保电池,选绿色包装,购买绿色食品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

“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D.尽量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物品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自己有绿色消费习惯,家庭其他成员有没有与自己无关B.创建绿色学校是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事情,学生不起作用C.只要省钱,商品带不带“绿色标志”不用管D.参加社区环境保护活动3.民间环保组织的主要优势有()①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②拥有更加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③开展社会宣传④引起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1.A 2.D 3.D解析第1题,绿色产品是指生产过程及其本身节能、节水、低污染、低毒、可再生和可回收的产品,它是应用绿色科技的产物,并不是带有绿颜色的产品。

第2题,要影响家人养成绿色消费习惯,学生要为创建绿色学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每个人都要认购有绿色标志的商品。

第3题,开展社会宣传并不是民间环保组织的主要优势。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 ℃,这对地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据此完成4~5题。

4.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5.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答案 4.B 5.A解析第4题,全球变暖会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但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许多地区的降水会增加,有的地区降水会减少,许多动物的栖息地会发生改变,但变化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全球变暖,对非洲等热带发展中国家影响最大,中国自然带因为温度的上升也会相应北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