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共105页)

第二单元 写作 观点要明确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 第三单元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第四单元 写作 学习缩写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 第五单元 写作 论证要合理 第六单元 写作 学习改写
第 1 页 共 105 页
1 沁园春·雪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 以其博大恢弘、 奇恣纵肆的激情, 成为当代诗坛一曲
明确:动词:封、飘、舞、驰。
形容词:莽莽、滔滔。
副词:惟、顿、略、稍。
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在文中找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北国冬季寒威之烈。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武功, 具体可感, 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
第 4 页 共 105 页
(2) 背景链接
《我爱这土地》 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 1938 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 华东、 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2.生难字词
(1) 字音
嘶.哑.(s īy ǎ) 温柔.(r óu) 喉.咙.(h óu l óng)
汹.涌.(xi ōng y ǒng) (2) 词义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第 6 页 共 105 页
(1) 作者简介
艾青 (1910 — 1996) ,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 笔名莪加、 克阿等。 浙江金华人。 1932 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 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 《大堰河——我的 保姆》。
江山 / 如此多娇,引 / 无数英雄 / 竞折腰。 惜 / 秦皇汉武,略输 / 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 / 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 / 射大雕。 俱往矣,数 / 风流人物,还看 / 今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免费下载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能力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标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
在体验欣赏过程中。
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
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
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教读课文。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1、诵读法:小说的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少年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
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重要的作用。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进入作品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2、点拨法:教学中通过设置疑点,引导学生质疑思索,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对文题“孤独”含义的深层领悟。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曾经感受过孤独吗?可以说,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让我们难以忍受;孤独也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智取生辰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智取生辰纲》一. 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曹操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本文通过曹操的智谋,展示了他的机智、勇敢和领导才能。
课文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教学本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曹操的智谋,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学生可能对于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理解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曹操的形象,体会他的智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智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深入理解曹操的智谋,体会课文的文学价值。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曹操的智谋。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录音,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2.相关资料:收集与曹操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曹操的形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文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与曹操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 1 课《沁园春雪》学案教师寄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学习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艺术效果。
.理解的思想内容及其抒发的革命豪情。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词基础知识: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原驰蜡象分外妖娆如此多娇稍逊风骚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惟余莽莽须晴日竞折腰略输文采数风流人物俱往矣.自由朗读全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词所描写的内容。
个别示范朗读,自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
理解探究:的标题“沁园春 ?雪”由两个部分构成,分别起什么作用?.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侧重?反复诵读课文,想想毛泽东在词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合作释疑:阅读全词,完成后面对问题。
找出词中“望”和“惜”所统领的内容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望惜简析诗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应怎样理解?品读梳理:上阕:写景“望”字统领的句子实写:“须晴日”三句虚写:前两句:过渡下阕:议论、抒情“惜”字统领的句子:评古后三句:今史——俱往矣;歌——当今英雄拓展延伸:下面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看首中美了“梅”的哪些秀的品。
雨送春,雪迎春到。
已是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
待到山花漫,她在中笑。
答:0、外收集咏雪的文佳句,并作欣点,整理到井的收藏中。
参考答案làf ènji āosāohánshǔ剩下等到欠缺算得上都略提示:“沁园春”是牌,定了的形式,“雪”是目,是中描写的内容,相当于一般的目。
提示: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要求:上片写景,抒了毛主席祖国山河的;下片理是人物,抒人的答抱。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和文学常识。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 教学重点教材中的重点课文和文学作品的解读与鉴赏。
语言知识的系统梳理和综合运用。
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 教学难点文学作品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学生个体差异导致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明确学习任务。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相关背景知识或情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 课文解读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详细解读课文,重点讲解文中的难点和重点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理解和感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 文学作品鉴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引导学生感受文学魅力。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或仿写,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四) 语言知识讲解与练习系统梳理语言知识点,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
通过例句、练习题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五) 写作与口语训练布置写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日记、作文等。
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如演讲、辩论等。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三单元全部教案(共167页)

“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群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原驰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分外妖娆:特别妖艳美好。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部分停顿与重音示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背景资料。(多媒体出示)
1931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我国东北地区。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而此时,国民党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顺利到达陕北。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先遣队准备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在渡河前夜,恰逢大雪,毛泽东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茫茫雪景,他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新编备课教案五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新编备课教案五篇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1《故乡》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小说的线索和情节,对课文已比较熟悉,现在我们来讨论闰土的形象塑造。
互助释疑二、分析文中人物的变化。
(朗读第12自然段—30自然段;第55自然段)《故乡》写闰土着重的是前后对照的方法。
作品从哪几方面进行对照?通过对照突出了什么?闰土的人物形象(1)外貌对照: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2)动作、对话对照:少年闰土:雪地捕鸟,月夜刺猹,“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聪明勇敢、活泼开朗;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迅哥儿”改称“老爷”,写出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思想的束缚。
“厚障壁”就是所谓“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
(3)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对我: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情真意切,亲密无间;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
——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本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诗词的鉴赏与理解。
名著选段的深入分析与欣赏。
写作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难点: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分析与情感体会。
名著选段中复杂人物关系的梳理与理解。
写作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践。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让他们根据已有知识对新课内容进行预测和讨论。
简要介绍课文背景,为学生进入新课做好铺垫。
新课讲解逐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或引导其他学生回答。
开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巩固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通过写作、朗读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评价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课堂总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拓展。
布置相关作业,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
对于九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研究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内外文言文的能力。
掌握语文研究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九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一自然之音、二砥砺思想、三游目骋怀、四青春年少、五理想念、六人物百态,第一单元是研究诗歌,理解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第二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能够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议论的中心;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把握作者的情感,能联系时代谈感受;第四单元是阅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第五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分析材料,把握论据,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第六单元是阅读古白话小说,把握情节和结构,揣摩小说的语言。
本册教材中写作有六个单元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并加强了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
口语交际安排了一个单元,在第五单元;综合性研究安排了二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单元。
活动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第三,对学术现状的分析这学期,我在九年级班当语文老师。
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不容乐观。
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高,独立探究和合作能力也不好。
大多数学生过去都是善于接受的研究者。
所以九年级语文教学之路任重道远。
根据这学期的情况人教版(人教版)最新版是九年级语文(全卷)上册教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第1篇:人教版九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九班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安红强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爱好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拟上完九班级上下两册书,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
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
下册主要包括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单元、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戏剧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合共六个单元。
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
教学重点上升为培育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同时,还要培育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三、教学目标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育创新精神和制造能力,进展学生的智力,培育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进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知识目标: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能领悟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育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一般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口语交际,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 诗两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
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诵读。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音响六、课时安排 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我爱这土地》,把握诗中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投影:艾青和《我爱这土地》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每一份教案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悟。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出师表》【教学目的】1、了解奏表的特点。
2、了解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
3、掌握本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1、陈述衷情,这是表文的一大特点,本篇情挚辞切,教学中要突出这点。
2、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
3、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教学时数】二教时。
【教学步骤】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
诸葛亮这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
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二、教师范读课文并正音三、朗读可叫三四名同学朗读课文。
朗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
读毕酌情讲评。
然后让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参看课本注释,弄懂词句意思,有不解之处,当堂提出。
四、讲解文章第1~5段1、齐读第1段。
读毕,就字音、句读酌情讲评。
⑴疏通字句。
⑵提问一:诸葛亮在奏表的开头一段向刘禅提出什么劝谏讲解:诸葛亮首先规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广开言路,采纳忠谏,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失义,阻断忠谏之路。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全册优质教学设计+导学案(高效课堂)

1 沁园春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3.掌握课文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词。
2.学生能够品味诗词语言,学习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词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品读上阕,领略画面的意境,并品味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学习一些简单的写景方法。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最喜欢看的一部电视剧是《恰同学少年》,我最欣赏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指点江山的自信与自强。
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作为政治家、革命家的一面。
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了解毛泽东的另一方面——诗人毛泽东。
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毛泽东首先是一位诗人,然后才是政治家。
”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乐章。
”特别是他的一首《沁园春雪》,曾经在重庆引起轰动,被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誉为“当世难得的精品,气吞山河、气度非凡”。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首词,一起领略毛泽东诗人的才情、政治家的风采。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训练,体会情感1.借助工具书或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
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一起看看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欢迎查阅!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2.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3.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能力目标1.欣赏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德育目标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方法1.诵读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
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京东北运河风情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小说情节场景。
深入研讨.把握人物性格,体会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谁来讲讲古典小说《水浒传》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刘绍棠简历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
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
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
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接任C122班一年,我发现学生变化很大,虽然调皮但单纯可爱,虽然基础差,但上课善思维,爱发言。
从八年级期末检测考试成绩来看,进步很大,由原来的倒数第二一跃为顺数第二,很多同学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部分同学的潜力还没开发出来,良好的语文习惯如课外阅读、利用工具书、主动积累素材、写日记等尚未养成,所以初三任重道远,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师生共同努力,学生的语文素养会越来越高,来期的中考成绩也会不错的!三、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继续集中学习文言文。
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全册内容分为六个版块,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有的课文后还有补白。
全册共编排了25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3篇,自读课文12篇,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
下面,分单元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诗海徜佯”。
本单元编选的五首诗歌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语言精美,是诗人用心灵弹奏出的自然的乐音。
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更不宜偏重理性分析,要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和联想,感受知诗歌的形象和意象,理解诗歌。
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
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第二单元:“思想风采”。
本单元所选课文哲理性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辩的能力;注意文体特点:演讲的口语性较强,书信书面色彩较浓厚。
第三单元:“少年生活”。
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的创造能力,阅读小说,既是接受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作品本身是首要的,但是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和大家相同,也可以是独创的)也是很重要的;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四单元:“求知与读书”。
这是全套教材中惟一的议论文单元,要重视。
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议论文的知识(论点、论据、论证等),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阅读文章,形成具有个性的、自己的认识;注意读写结合,充分利用阅读的资源,指导学生的写作。
第五单元:古代白话小说。
应注意人物性格、情节。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一般通过丰富、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体现了中国小说的特点。
注意与历史结合起来,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了解古人的生活,对古人要实事求是,理解不要偏颇,不要以现成的框架,求全责备;注意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
第六单元:史传。
了解历史,理解历史人物;紧密结合历史,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主,搜集资料,筛选资料、讨论、评论、写报告等形式,进行语文能力的实践;辩证地认识古代社会和人物,认识历史的发展,不搞教条主义;注重文言文的教学,积累词语,理解句式,重视诵读。
课外古诗词背诵:共有10首,穿插在每周早读时间完成。
名著导读:学期初即布置阅读任务,鼓励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等,学期末进行交流。
附录:《怎样读诗》《谈谈小说》《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四、教学目标:(一)、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9、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0、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10篇。
11、阅读三至四部名著。
本册要求阅读《水浒》、《傅雷家书》及培根随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以补充。
(二)、写作1、继续学习写记叙文,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学会写调查报告。
2、本学期应完成大作文10次,其他练笔等不少于5000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三)口语交际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4、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四)综合性学习1、能自主组织活动,在演讲、调查、讨论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就教材提出的问题,或提出学习的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先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五、教学措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3、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
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
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
六、教学内容及课时、进度安排:全期共20教学周,每周5课时。
1沁园春雪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课文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本文体裁词。
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
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四、研究下列问题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
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
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