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意动心理学)【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的新行为主义)【圣才出品】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的新行为主义)【圣才出品】

第6章新的新行为主义

6.1 复习笔记

一、新的新行为主义概述

(一)新的新行为主义的历史背景

1.行为主义的危机

(1)古典行为主义由于对意识的极端怀疑态度和机械论的观点而招致了心理学界的猛烈抨击。而新行为主义者在方法论上过于拘谨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在理论观点的实质上仍然对意识持否定态度。

(2)在新行为主义后期,以动物学习理论推论人类学习的局限性日益暴露,逻辑实证主义也面临着新一代哲学家的挑战。为此,行为主义的发展必然面临着新的危机。

2.社会学习理论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是在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接近原理和强化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行为理论。早期的社会学习理论家从认知和行为联合起作用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学习。他们对认知因素及其过程的承认,保证了第三代行为主义者们所提出的学习理论体系的社会性质。从而为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3.认知革命的影响

(1)认知革命以历史的方式论证了对内部过程进行科学研究的合理性,并在理论假定上隐含着它承认内部因素及其过程存在的真实性,从而有可能使行为主义者突破其传统信念的狭隘性,开始探讨内部因素或过程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2)认知革命为处于危机之中的新一代行为主义者提供了一种选择,即从新的心灵主义研究趋势中汲取营养,建构出能够包容意识因素并说明其与行为之间关系的新的行为主义体系。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假定和科学思想与行为主义完全相同,可以满足行为主义者的这种理论要求。

(二)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班杜拉,其他的代表人物有罗特、米契尔和斯塔茨。

西方心理学史(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编:郭本禹)1内容心理学 PPT

西方心理学史(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编:郭本禹)1内容心理学 PPT
1863年,就在他出版第一部著作一年后,多产的冯特出 版了另一部重要著作,两卷本1000页的《人类和动物心 理学的讲演录》。
1865至1874年是冯特创作非常多的时期。《生理心理学原 理》的第一卷于1873年出版,第二卷出版于1874年。《生 理心理学原理》一书在出版后的37年中先后修订6次, 1911年最后一版修订成3大卷,长达2353页。该书是冯特 实验心理学思想成熟的标志。
第一节 内容心理学概述
一、内容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二、内容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大家好
西方心理学史
一、内容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哲学
哲学为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已准备了必要的条 件,它确定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为心理学 提供了思想、观点以及方法论。
自然科学 19世纪的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理学的研究成果 及其方法更直接地为心理学提供了材料、理 论和实验技术。
大家好wk.baidu.com
西方心理学史
德国的科学发展状况
美国心理学史家舒尔茨(D. P. Schultz): “德国人的 气质比英国人和法国人更爱好细心的和精确的分类和 描述工作。英国人和法国人喜欢用演绎和数学的方法 研究科学,而德国人则重视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认真 的、彻底的和谨慎的搜集,他们爱好分类或归类的方 法。”
大家好
西方心理学史
第二节 冯特内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心理学的科学观 二、心理学的对象论 三、心理学的方法学 四、心身平行论 五、心理学的任务论 六、情绪论

西方心理学史(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编:郭本禹)1内容心理学 PPT

西方心理学史(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编:郭本禹)1内容心理学 PPT

大家好
西方心理学史
德国的社会历史条件
德国资产阶级虽然由于先天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安于 唯心主义的思辨,但为了进一步发展工商业以便与欧 洲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竞争,又迫切要求发展科 学和技术。德国资产阶级的这种立场和要求使得哲学 心理学再不能满足于用思辨的内省法和简单的观察法, 时代已向心理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会。
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内省法。 理论体系既庞杂又混乱。
大家好
西方心理学史
结束
大家好
34
感觉元素(sensational element) 感情元素(affective element)
属性:强度和性质
大家好
西方心理学史
(二)心理元素的结合 结合的产物:心理复合体
观念:感觉的复合体 集中的观念、空间的观念、时间的观念
感动或感情过程:感情的复合体 集中的感情组合、情绪、意志
小冯特有一个孤独而且不快乐的童年
大家好
西方心理学史
无味的学校经历
6岁时,冯特进入文法学校,但由于与其他孩子的隔 离和内心的孤独,小冯特不能很好地专心于上课的内 容,只沉迷于自己的幻想世界。
冯特8岁的时侯,父亲患了严重的中风,家庭的艰难 对小冯特的早期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父亲将八岁 的冯特托付给他的助手弗里德里希·缪勒(Friedrich Müller)。
大家好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格式塔心理学)【圣才出品】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格式塔心理学)【圣才出品】

第14章格式塔心理学

14.1 复习笔记

一、格式塔心理学概述

(一)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1.社会背景

(1)19世纪上半叶,德国仍处于分裂状态,与德国的这种分裂状况相适应的是思想上的四分五裂。1871年德国统一后,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20世纪初,德国一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德国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便是强调统一,强调积极的主观能动。当时的德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也都受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整体的研究。

(2)从文化上看,当时的德国文化强烈抵制英法传统哲学的联想主义、原子主义和机械主义,年轻的德国学者寄希望于整体和超越,并将此发展视为摆脱德国文化危机的出路。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学自然也不能例外。

2.哲学基础

(1)康德的先验论

康德认为人们要想认识现象,必须借助于人的先验范畴。他还指出,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的现象,不能分析为简单的各种元素,心理对材料的知觉是在赋予材料一定形式的基础之上并以组织的方式来进行。康德的思想为格式塔心理学家所接受,也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建构和发展的主要依据。

(2)胡塞尔的现象学

胡塞尔把现象学应用到心理学问题上,呼吁一种意识的纯粹科学;他提倡对经历、体验到的心理活动采取详细而复杂的描述。胡塞尔提出了一种观察方法,详细阐述了现象在意识中可能出现的模式的所有水平。现象学改变了格式塔学者对待心理意识及心理学本身的态度,鼓舞着他们去反抗冯特的传统,去探讨心理学研究的新的途径。

3.科学背景

(1)以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尔为代表的场的观念的形成以及“场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对格式塔心理学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人本主义心理学)【圣才出品】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人本主义心理学)【圣才出品】

第17章人本主义心理学

17.1 复习笔记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背景

1.社会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异常迅速,物质生活空前富足,精神生活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而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和道德滑坡,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暴力、吸毒等日益增多,人性异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2)战争阴云仍未散尽,美国民众处于对战争的无尽恐惧和担忧中。

(3)美国出现了一种在青年中掀起的反主流文化运动。这个运动表现为反对传统的价值观、重视自我展现、强调个人体验、坚持人的独特性和非理性等。其实质是宣扬个人主义,把个人的欲望看作是核心价值。

(4)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并不能解决人类精神生活和价值追求的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对人的尊严及其内在价值的重视,以促使人性的完满实现。因而,以探索人的内心生活为己任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应势而生。

2.哲学背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浪漫主义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前提,以现象学为方法论基础的。

(1)浪漫主义

①浪漫主义哲学家更强调人性中的非理性的情感、直觉和本能等成分。他们认为美好的生活就是根据一个人的内在本性诚实地生活。人的本性是善的,而社会环境却可能是恶的。

②浪漫主义哲学之父卢梭坚信唯一能够有效指导人行为的是他的真实情感。人性天生善良合群,如果给予他们自由,他们将变得快乐、完美、具有社会意识,他们将会做那些最有利于其自身及他人的事情。卢梭的思想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存在主义

①存在主义以自由、选择和责任为主题,极大地冲击了美国传统心理学坚持以绝对确定的因果规律来解释心理现象的极端决定论倾向;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圣才出品】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圣才出品】

第11章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

11.1 复习笔记

一、自我心理学概述

(一)自我心理学的起源

1.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思想

(1)创伤范式时期

创伤范式时期与自我心理学有关的是弗洛伊德在1894年所写的《神经—精神病症》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防御”概念,这是后来的“自我防御”概念的先导。

(2)驱力范式时期

在驱力范式时期,弗洛伊德仍把自我本能从属于性本能,而且它的能量还需要性本能供给。此时弗洛伊德关于自我的思想还是一种本能理论,把自我看成是一种驱力。

(3)自我范式时期

①弗洛伊德不再把自我看作是简单的本能力量,而把它看做是人格结构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这样就从本能理论转到了结构理论,这也是精神分析从伊底心理学向自我心理学迈出的很重要的一步。

②弗洛伊德也修正了他以前理论中与自我心理学相矛盾的一些内容。他放弃了早期主张焦虑是对不可发泄的性紧张的一种有害反应的观点,而主张焦虑是自我发出的一种危险到来的信号。这与整个自我心理学的方向是一致的。

2.安娜的自我心理学思想

(1)安娜重视自我的作用,反对伊底对心理活动具有绝对支配作用。在安娜看来,伊底和超我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我们只能观察到自我。只有当伊底、超我和自我不一致时,我们才能了解这两种心理组织。安娜主张自我约束伊底,把分析自我作为解决所有精神分析问题的起点。

(2)安娜还进一步系统总结和扩展了弗洛伊德对自我防御机制的研究。尽管自我的功能很多,但其防御功能却是主要的。它们直接和自我的强度、性质紧密相关,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自我发展总离不开防御机制的发展,通过防御机制的活动可以看到自我的影子。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机能心理学)【圣才出品】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机能心理学)【圣才出品】

第3章机能心理学

3.1 复习笔记

一、机能心理学概述

(一)机能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1.社会背景

(1)美国人的开放务实精神为广泛而快速地接受有用的外来思想和文化准备了条件。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也会体现和反映美国的这种讲求实效的民族精神。

(2)美国在独立战争之后不到50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为科学心理学得到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物质保证。

2.哲学背景

(1)实用主义是诞生于美国本土的哲学,是机能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2)杜威不仅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而且也是机能心理学的先驱和创始人。因此,他的心理观与其哲学思想必然是一致的。

(3)由于行动和实践在实用主义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所以又称之为实践哲学、行动哲学。反映在心理学上,心理学家们都认为心理学就是要关注心理的作用、功能和效用,认为研究意识的内容不如研究它的效用重要,值得重视的是心理的功能而不是内容。

3.科学背景

(1)机能心理学以查尔斯·达尔文的进化论为科学基础。进化论对美国机能心理学的产生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进化论对机能心理学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进化论明确提出了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具有连续性的思想。使得人们对人类心理的起源追溯到了动物阶段上,因此许多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开始研究动物的心理功能,并将其引进心理学实验中,促进了动物心理学的产生。

②进化论使心理学的目标发生了深刻变化。构造心理学的中心问题是对意识内容进行元素分析,而进化论使心理学家们开始转向了研究人的心理功能,即研究心理对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效用。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构造心理学)【圣才出品】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构造心理学)【圣才出品】

第2章构造心理学

2.1 复习笔记

一、构造心理学概述

(一)构造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1.哲学背景

从哲学背景上说,铁钦纳既受到英国的经验主义和联想主义传统的熏陶,又深受奥地利马赫和德国阿芬那留斯的经验批判主义的影响。

(1)经验主义

铁钦纳把意识经验分析为简单的感觉、意象等元素,并再由这些元素构成复杂的意识经验的做法,与经验主义代表人休谟的原子论思想如出一辙。

(2)联想主义

在心理元素的结合问题上,铁钦纳也像联想主义者穆勒一样,认为所有的联想律都可以还原为接近律。

(3)经验批判主义

①在心理学的对象上,铁钦纳用阿芬那留斯的独立经验和从属经验之区分,代替冯特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区分,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物理学是研究不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与马赫主义哲学思想相呼应。

②在心理元素分析上,铁钦纳提出的“心理元素说”,是以马赫的“中性要素说”为理论基础的。

③在心身关系问题上,铁钦纳主张的心身平行论,是以阿芬那留斯假设的两种生命系列,即独立生命系列和从属生命系列为理论依据的。

2.心理学背景

(1)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冯特的学生把莱比锡的实验心理学传到了美国,并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2)铁钦纳是冯特直接授业弟子,也是冯特著作的主要英译者之一。他深受冯特的影响。在心理学的一般观点上,他接受了其老师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思想,坚持心理学的实验方向,很快在康奈尔大学形成了以他为首的构造心理学派。

(3)当时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在美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对立。这种对立是欧洲的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之争在美国的继续和发展,也正是在这种对立和争论中,构造心理学得以形成和发展。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行为主义)【圣才出品】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行为主义)【圣才出品】

第5章新行为主义

5.1 复习笔记

一、新行为主义概述

(一)新行为主义的历史背景

1.社会背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量心理学家参与战时的后勤服务工作,心理测验被广泛用于军官选拔、士兵筛选与分类等工作。战后,以行为主义为代表的心理学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教育、司法等领域。一时间心理学的知名度大增,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也大大提高。

2.哲学背景

(1)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对心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使得新行为主义在不失客观性的前提下,得以探讨有机体内部的中介变量,使心理学进入了科克所谓的“理论时代”。1930年代后期,逻辑实证主义在美国实验心理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2)操作主义

操作主义是指所有抽象的科学术语都应该根据操作进行界定的观点。通过操作性定义,内驱力、焦虑等理论术语可以转化为经验事件,去掉其形而上学的内涵,从而我们就可以接受它并加以研究。行为主义正是在这一点上迎合了操作主义的观点,充当了操作主义的传播工具,使自身得以巩固并发展到新行为主义。

3.心理学自身的发展

(1)古典行为主义的困境

早期的行为主义体系存在着诸多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为了走出困境,发展出新行为主义也是古典行为主义内在发展的需要和必然。

(2)功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①吴伟士的动力心理学影响了新行为主义者。

a.吴伟士在1918年提出以S—O—R公式取代华生的S-R公式,试图弥补古典行为主义忽视有机体内部因素的缺憾。这对托尔曼后来直面而不是回避有机体内因并提出“中介变量”不无影响。

b.吴伟士提出用机制和内驱力两个概念来解释人类个体行为的发生,他的这种动机观点影响了后来的新行为主义者赫尔。赫尔提出了内驱力概念,并在其后期理论中越来越强调动机在行为中的核心作用。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现象学心理学)【圣才出品】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现象学心理学)【圣才出品】

第15章现象学心理学

15.1 复习笔记

一、现象学心理学概述

(一)现象学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1.现象学哲学

(1)现象学

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在借鉴其老师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思想后提出了现象学哲学。其目的是试图通过对人的内在纯粹意识进行研究,最终建立一门凌驾于各门科学之上的严格科学的哲学。

①“现象”是指“就其自身显示自身者”。这意味着,现象背后并不存在本质,现象即本质。因此,现象学从显现出的现象出发,描述其本质,而无需像实证哲学一样,从现象背后去寻找本质。

②现象学使得我们直接面对呈现给自身的意识经验。因而“面向实事本身”成为现象学的核心精神。

(2)对现象学心理学的影响

现象学哲学对现象学心理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研究方法和意识观方面。此外胡塞尔还通过生活世界等观点影响了现象学心理学。

①在研究方法上

胡塞尔提出了悬置、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等步骤。悬置和本质还原等方法经过改造,最

终落实到现象学心理学的研究实践中。

a.悬置也称“加括弧”,是指将我们所有先在的观点搁置起来,存而不论,以直接面对呈现出的现象。

b.本质还原是指从个别对象出发,通过想象变更等技术达到本质。

c.先验还原是通向先验现象学的道路,但对心理学的影响较小。

②在意识观点上

a.胡塞尔发展了布伦塔诺的思想,认为意识具有意向性本质。意识并非独立的存在,而是能够超越自身与对象相关联。胡塞尔由此反对笛卡儿的二元论观点。

b.胡塞尔认为,笛卡儿人为地划分出意识与物质两类不同的实体,坚持二者间存在着一条鸿沟,其实这条鸿沟并不存在。意识的意向性具有意向作用-意向相关项的结构。意向作用起到构造的作用。意向相关项则呈现为带有背景的核心。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笔记完整版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笔记完整版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笔记(完整版)

叶浩生主编

注:全二十章,非网上一般的只有九章内容。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

§1、1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泰勒士(约前624-前547)认为水就是万物的本原。其思想就是古希腊最早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开始。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区分了身体与灵魂。把灵魂分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与情欲(lust)三部分。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其思想就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

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提出“四根说”(土、火、水、空气)。

(二)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柏拉图(前427-前347)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与劳动者),又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与情欲)。这就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后来康德明确提出)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论灵魂》。认为灵魂与身体就是合一的,可通过身体、行为间接了解灵魂。最早提出演绎法。

(三)古希腊晚期与古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1、怀疑学派(皮浪)

2、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

3、斯多噶学派(芝诺)

4、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

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中世纪哲学心理学思想

奥古斯丁(354-430)提出内省法。

(二)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1452-1519)提出影响距离知觉的五种因素:①线条透视、②节目透视、③空气透视、④移动透视、⑤双眼视差。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6-10章)【圣才出品】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6-10章)【圣才出品】

第6章新的新行为主义

6.1复习笔记

一、新的新行为主义概述

(一)新的新行为主义的历史背景

1.行为主义的危机

(1)古典行为主义由于对意识的极端怀疑态度和机械论的观点而招致了心理学界的猛烈抨击。而新行为主义者在方法论上过于拘谨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在理论观点的实质上仍然对意识持否定态度。

(2)在新行为主义后期,以动物学习理论推论人类学习的局限性日益暴露,逻辑实证主义也面临着新一代哲学家的挑战。为此,行为主义的发展必然面临着新的危机。

2.社会学习理论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是在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接近原理和强化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为理论。早期的社会学习理论家从认知和行为联合起作用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学习。他们对认知因素及其过程的承认,保证了第三代行为主义者们所提出的学习理论体系的社会性质。从而为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3.认知革命的影响

(1)认知革命以历史的方式论证了对内部过程进行科学研究的合理性,并在理论假定上隐含着它承认内部因素及其过程存在的真实性,从而有可能使行为主义者突破其传统信念的狭隘性,开始探讨内部因素或过程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2)认知革命为处于危机之中的新一代行为主义者提供了一种选择,即从新的心灵主义研究趋势中汲取营养,建构出能够包容意识因素并说明其与行为之间关系的新的行为主义

体系。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假定和科学思想与行为主义完全相同,可以满足行为主义者的这种理论要求。

(二)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班杜拉,其他的代表人物有罗特、米契尔和斯塔茨。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6-18章)【圣才出品】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6-18章)【圣才出品】
(二)存在心理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人物 存在心理学在 20 世纪 30~40 年代兴起于欧洲,并在 50~60 年代发展于美国和英国。 相应地,存在心理学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1.早期存在心理学:欧洲 此时存在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宾斯万格、鲍斯和弗兰克尔。 2.后期存在心理学:美国和英国 (1)后期存在心理学的发展 ①20 世纪 50 年代起,存在心理学被引入美国。它在美国的首次系统阐述是沃尔夫的《价 值与人格:一种危机的存在心理学》。 ②四年后,欧洲移民学者索恩曼出版了《存在与治疗》一书。该书首次在美国讨论了欧 洲的存在心理治疗。但该书未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在精神分析所展现的图景中,非理性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弗洛伊德在研究 与治疗实践中持理性观点,但却揭示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这给存在心理学提供了重要 的资源,使得存在心理学能够更深入地探究情感、欲望等心理世界。
(3)存在心理学在接受精神分析的观点上是持保留态度的。存在心理学倡导从人的存 在出发,与精神分析从潜意识和性本能出发点不同。存在心理学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和决 定论倾向,提倡在对精神分析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发展存在心理学。
⑤1960 年起,美国陆续创办了几种存在心理学杂志,如《存在精神病学》和《存在分 析者》等,这些刊物成为存在心理学最重要的阵地。
美国本土存在心理学在产生与发展中,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现象学心理学共同构成了美 国的“第三势力”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历史与体系》笔记大纲第二章 西方心理学的起源

《西方心理学历史与体系》笔记大纲第二章 西方心理学的起源

第二章 西方心理学的起源第一节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一)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中的心理学思想1、米利都学派:古希腊哲学的第一个学派。

创始人:泰勒斯(约前624-前547)。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家、科学家和物活论者(天文学家)。认为水是

万物的始基,因为万物皆有灵魂。其思想是古希腊最早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开始。(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

2、毕达哥斯拉学派:

创始人:毕达哥斯拉(约前580-前500)。是一位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音乐家。欧洲史上第一个提出“数

量”概念的人(勾股定理),认为数是万物的根源。 在心理学上,对灵魂和身体做出了明确区分,提出灵魂不死和

轮回说。其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

3、爱菲斯学派:

创始人:赫拉克利特(约前540-前480),是形成哲学的伟大代表。宣称始物是火。有名格言:人不能两次踏进

同一条河流。万物皆动,万物皆流。冲突使世界充满生气。划分了心理状态和前心理状态

4、埃利亚学派:

创始人:巴门尼德(约前515-前445),存在哲学的伟大代表。只承认理性的真实性,否认感觉的可靠性,认为

只有理性才能认识真理,因此他是理性主义的奠基者;认为“是”的只是可以思维的东西,反对赫拉克利特的“一切

皆变”的观点;认为感觉是以同知同,人以体内与万物的相同的元素感知体外的那个物体

5、元素论学派:

主要代表:恩培多克勒(约前495-前435),西西里医学派创始人。 认为-多样变化的万物是由四种不变的物

质,即他所谓的四根所构成的。四根是水、火、土、气;认为人的心理特征依赖身体的构造,各种心理的不同是因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圣才出品】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圣才出品】

第12章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

12.1 复习笔记

一、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概述

对于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的产生,分析如下。

(一)弗洛伊德的客体关系思想

1.客体关系理论是从弗洛伊德那里发展而来的,弗洛伊德既提出了本能、驱力等概念,也最早提出了“客体”概念。

2.当弗洛伊德的伊底、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观形成之后,即当他开始关注“自我”问题以及它与外在世界和他人的关系时,他才真正开始对客体关系进行描述。弗洛伊德主要是通过驱力的释放来理解客体及客体关系的。

3.弗洛伊德没有阐释客体及客体关系的所有含义,也没有像后来的学者那样强调客体关系,但他所创造的这些概念和术语为后来的客体关系理论家们提供了基础和初始观点。

(二)由驱力模式向关系模式的转变

尽管弗洛伊德认识到了客体关系的重要性,但他并没有将其发展为完善的客体关系理论。与他同时代的费伦茨、亚伯拉罕和琼斯等人,在驱力模式下,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他的客体关系思想,并启发了克莱因和费尔贝恩等人,最终实现了由驱力模式向关系模式的转变。

1.费伦茨第一个强调了分析师的人格和行为极大地影响病人与分析师的关系,他对于分析师与病人之间互动关系的见解启发了后来的客体关系理论家。

2.对客体关系学派影响最大的是德国精神分析学家亚伯拉罕,他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贡献是对前生殖欲发展阶段的研究。亚伯拉罕认为,前生殖欲阶段的客体是“部分客体”,他详细研究了与部分客体的口欲和肛欲形式的关系。他的这些思想尤其是他关于部分客体和内部客体的观点,对于克莱因创立她的客体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古典行为主义)【圣才出品】

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古典行为主义)【圣才出品】

第4章古典行为主义

4.1 复习笔记

一、古典行为主义概述

(一)古典行为主义的历史背景

1.社会背景

(1)行为主义产生的时代正值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行为主义的研究迎合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需求。

(2)行为主义是美国民众在理想世界中所追求的。

(3)行为主义是进步主义的产物。

(4)美国的反理智运动为行为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2.哲学背景

(1)机械唯物主义

①自然科学影响的哲学思潮就是机械唯物主义。笛卡儿和拉美特的机械论的观点对华生的机械论产生了影响。

②彻底的决定论者霍尔巴赫认为,人的善恶是外部环境造成的,这与华生的环境决定论如出一辙。

(2)实证主义

①实证主义者认为,一切科学知识都只能建立在可观察到的事实的基础之上,实证方法是最科学的认识方法;存在于经验范围之外的一切都是不能证实的,不是实在的东西。

②华生认为意识是无法证实的,从而把它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他废除了内省法,只采用观察法、实验法等客观实证的方法,这都是受到了实证主义的影响。

(3)新实在论

①新实在论者认为心物之间的区别只是关系上的区别,并非质料或实在的差别,他们提出了的直接呈现论为古典行为主义混淆意识与行为的界限,把内在的心理活动看作行为提供了哲学理论基础。

③新实在论者提出的逻辑分析方法通过进行逻辑的概念分析,帮助人们把含糊而复杂的问题弄得更加明确,更加清楚,消除人们理智上的困惑。这种方法论已为古典行为主义的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特别是在既是新实在论者又是古典行为主义者的霍尔特理论中体现得最明显。

(4)实用主义

①实用主义强调哲学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主张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把哲学和科学研究的对象限定于人的现实生活和经验所及的范围,他们认为实践和行动概念在哲学中应具有主导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意动心理学

9.1 复习笔记

一、意动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一)在德国思想界流行的浪漫主义,对意动心理学反对心理学的自然科学模式产生了影响。浪漫主义强调情感等因素的作用,反对对人作机械的、量化的解释。使意动心理学发展出人文科学取向。

(二)搜集事实、进行分类的定性研究方法对意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是德国科学中的现象学倾向。现象学反对自然科学的先在解释,采用归纳法,在详尽描述经验的基础上,对材料加以分类,得到经验本质的不同类型。布伦塔诺采取决定性的实验,正是这种现象学倾向的发展。

(三)尽管德国的唯理论哲学已经没落,但仍然盛行着对心理主动性的强调,对意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观产生了影响。布伦塔诺选择心理的活动即意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反对以静态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反映出他对心理主动性的重视,也体现了德国哲学对主动性的强调。

(四)在当时对亚里士多德的研究出现复兴的趋向,为意动心理学在具体观点上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布伦塔诺将心理学界定为研究灵魂的科学,便是采用了亚里士多德式的研究。他的内部知觉观点也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在意向性概念上,亚里士多德认为感觉是对形式的感受,布伦塔诺则将此形式转化为心理的内存在,由此确立了自己的心理意向性本质观点。

(五)布伦塔诺的意向性观点还受到中世纪经院哲学,尤其是托马斯·阿奎那的影响。阿奎那在两神意义上使用意向:心理对象的指向;心理所把握到的对象的内容。在后一种意义上,当心理把握到对象时,对象的内容处于心理之内。布伦塔诺由此提出了内存在的观点。

二、意动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

(一)心理学的科学观:人文科学观

1.布伦塔诺的人文科学观

(1)布伦塔诺十分强调心理学的重要性,并赋予心理学以最高的科学地位,他坚持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布伦塔诺是用经验的方法研究关于心理现象的经验,这种经验同内部世界相联系,通过内部知觉获得。

(2)布伦塔诺提出了一种意动心理学。这种心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科学,它可以达到把握真正普遍的而不是部分的真理的规律。布伦塔诺主张的是一种人文科学观。

(3)布伦塔诺还认为,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他多次表达了对心理学潜在的实践应用的乐观性,他甚至说到了能力倾向的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2.斯顿夫的人文科学观

(1)斯顿夫认为一切事物不是现象的就是功能的。相应地,科学可以划分为物理学和心理学两大门类。

(2)斯顿夫进一步把心理学与其他中立的科学即现象学、关系学和结构学等区分开来。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功能的学说,所有的中立科学都只是心理学的入门或预备科学,或者说,它们是真正心理学研究的前提。

(3)斯顿夫认为心理学是关于初级功能的学说,其他社会科学所探讨的则是复杂功能。因此,心理学是一门初级的、基本的社会科学。

(4)斯顿夫认为心理学是最基本的社会科学或哲学学科,其他学科门类如伦理学、逻辑学、美学等都不过是其分支学科。他用心理学解释哲学或社会科学,强调二者是密切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斯顿夫的心理学是一种人文主义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对象论

1.布伦塔诺论心理学的对象

(1)布伦塔诺认为,人们意识的材料构成一个整体的世界,分为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两大类。物理科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科学,而心理科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布伦塔诺把心理现象定义为表象以及建立在表象基础上的现象,心理现象并不表现出广延性。心理现象是内部知觉的唯一的对象,因为仅有它们才是直接的、不谬的和自明的知觉。

(3)意向的内存性是心理现象独具的特性,因而心理现象可以定义为有意向地包含一对象于其内的现象。唯有心理现象是既能意向地存在又能实际地存在的现象。尽管心理现象是多重的、复杂的,但它们总是以一个统一整体的面目呈现于人的内部知觉。

(4)布伦塔诺指出,意向的内存性是心理现象最显著的、普遍的和独有的特征。

(5)布伦塔诺把意动作为心理学的对象,其意义在于突出了心理的意向性、活动性和整体性。这些特征是人文科学心理学的主要特征。

2.斯顿夫论心理学对象

(1)斯顿夫和布伦塔诺一样,也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他将经验分为现象与功能两种。他主张研究现象的学说为现象学,研究功能的学说为心理学。同时,他认为现象学是严格地独立于心理学的,现象学只是心理学的预备学科,而不是心理学本身。

(2)斯顿夫的心理功能就是指心理的作用、状态和体验,也就是布伦塔诺所说的心理

的意动、活动或过程。他也是一位意动心理学家。

(3)斯顿夫认为,功能与现象既不可分而又各自独立存在于经验之中,且两者之间是不能相互还原的。现象与功能可以各自独立地变化。斯顿夫还进一步区分了功能与功能的关系和结构。功能的关系是指经验之间的各种关系,它们成为心理学所难以解决的问题。

(4)关系是关系科学的研究对象。关系很难捉摸,只能作为一种成分包含在心理学中,也只能作为心理学的入门科学。在斯顿夫看来,关系也直接进入经验,但又和感觉不同。斯顿夫把关系置于经验之内,并把它们另列一项。

(5)斯顿夫认为心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具有整体性。在心理功能领域内,同时发生的意识和理智状态与情绪活动都被知觉为一个整体。一个实体概念,无论是一个物理的实体还是一个心理的实体,是由性质及其关系的整体构成的。

(三)心理学的方法论

1.布伦塔诺论心理学的方法

(1)内部知觉方法

①内部知觉是对刚刚过去的、在记忆中仍呈现鲜活状态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的反省,它与直接以正在进行着的心理过程为对象的内部观察(内省)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内部知觉中,不会出现内省过程中所遇到的干扰,内部知觉是完全可能的。

②布伦塔诺把心理现象的内部知觉作为经验的主要来源,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这种内部知觉不能与对心理现象的内部观察相混淆,因为后者是不可能的。冯特的实验内省法是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对意识经验的内部观察,布伦塔诺的内部知觉是对人们的心理活动直接地、自然而然地内部体验或反省。

③虽然人们对心理状态的内部观察(内省)是行不通的,但人们可以通过内部知觉来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