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及术后安全管理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前、后护理对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表现为微循环缺血,随着休克时间延长,过渡到淤血期,最终导致机体重要器官衰竭,致使其残疾或死亡[2]㊂因此,临床抢救休克患者强调及时性,休克后需在第一时间内送往医院急诊科抢救㊂鉴于急诊科接诊的均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与护理并行,有助于提升抢救成功率㊂急诊科护士除应具备良好护理水平外,还需具备良好素养,在护理期间能抓住细节,实时跟进患者情况,这能有效降低护患纠纷㊂在细节护理过程中,护士对每个环节都特别重视,护理贯穿整个抢救过程㊂首先将患者隔离,减少探视并为患者准备好调养环境,同时取仰卧位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并给予患者输液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㊁舒适的休息环境,有效降低外界病菌进入病房,暂时保持患者生理机能正常[3]㊂其次实施抢救,对患者进行扩容㊁药物护理,逐步使患者体内紊乱代谢恢复正常,同时加强对各重要器官的维护,有效避免器官功能障碍,有助于降低患者后期残疾发生率㊂最后进行潜在并发症的护理,针对压疮㊁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营养失调实施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措施[4]㊂本研究通过细节护理,观察组患者接诊及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细节护理效果显著㊂综上所述,在急诊休克患者抢救中实施细节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抢救时间,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㊂参考文献:[1]冯秋静,张燕,吕芳.护理干预在急诊收治的重症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9):2662-2664.[2]许琴琴.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31(13):139-140.[3]吴晨.急诊护理路径在创伤性休克病人救治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8,16(16):1992-1993.[4]吴旋.综合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实践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5):87-90.ә通信作者,E -m a i l :706679971@q q.c o m ㊂㊃临床护理㊃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前㊁后护理对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吴国贤,张志平ә(安徽省安庆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 246005)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 E C T )治疗主要是指一种在传统电休克(E C T )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物理性治疗方法,此类技术的新颖之处在于配合使用了现代麻醉技术,从而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尽可能的处于肌肉完全松弛的状态下,再通过利用小电流刺激,引起大脑皮层产生大面积的放电,进而引起大脑细胞的变化,对大脑功能的正常恢复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1]㊂由于传统临床治疗方法对于难治性精神病患者的疗效欠佳,M E C T 的应用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尤其对重度抑郁及精神分裂症的紧张型症状群的患者疗效显著㊂尽管M E C T 治疗精神疾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M E C T 术前㊁后仍然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手段,同时加强风险管理,以保证整个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㊂本研究就M E C T 术前㊁后有效的护理与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接受M E C T 治疗的各类精神疾病患者32例,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16~52岁,平均(31.41ʃ9.48)岁,住院天数20~183d ,平均(68.03ʃ33.48)d ,病程0.25~25年,平均(8.21ʃ7.54)年㊂疾病类型分布:精神分裂症24例(75.00%),抑郁发作4例(12.50%),躁狂发作1例(3.10%),双相情感障碍3例(9.40%)㊂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者均符合I C D -10[2];年龄ɤ60岁;M E C T 治疗的适应证;征求到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同意,具有完整的资料;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㊁严重躯体功能障碍者㊁药物不合理应用者以及无法对M E C T 治疗耐受者等㊂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 指导患者摆放平卧位,为患者行静脉注射1.0m g 的阿托品以及1.5m g /k g 的丙泊酚,在注射完毕后对患者的睫毛反应等表现进行观察,后给予1m g /k g 的琥珀胆碱处理以完成术前麻醉,后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3]㊂具体操作方法为:为患者首先停止吸氧,并在患者的上下臼齿中间放入牙垫,对头部两侧给予短暂的通电,时间控制在5s 以下,随后给予加压吸氧,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送回病房[4]㊂1.2.2 护理措施及安全防范策略1.2.2.1 病区准备 (1)治疗前调节患者的抗精神病类药物使用剂量,以中小剂量为最佳选择;在使用新型抗抑郁药物时可设定在治疗剂量;碳酸锂需要维持在每日750m g 以下的剂量㊂(2)对患者的各项基础指标进行测量与记录,确保患者处于正常波动状态之下接受治疗㊂(3)治疗前指导患者严格遵循禁食禁水的原则,在6~8h 前完成进食㊁禁饮的时间要超过4h 以上,对病情严重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应术前安置在隔离室或给予保护性约束㊂临近治疗前指导帮助患者将大小便排空,去除影响治疗的义齿及各种饰品,确保衣物穿着宽松㊂(4)按照治疗进程的安排,病区护士携带病历资料指引患者到候诊区等候,并与电休克室医生做好病情的交接工作㊂1.2.2.2 治疗室准备 (1)对治疗室按照功能的不同给予醒目的区分,包括了候诊区㊁治疗区㊁醒复区㊁观察区,保证治疗室内安静,室温及湿度调整至舒适水平㊂(2)在治疗室内准备好治疗必须配备的药物㊁器械,并保证打开急救设备,以便随时使用㊂1.2.2.3 常见不良反应预防及处理 (1)对于术后头痛的患者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配合热敷,按摩等;对于术后有严重恶心呕吐的患者给予适当的止吐类药物控制;(2)对于存在牙齿松动或者牙龈出血等口腔类问题的患者,观察其严重程度,对症处理;(3)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给予轻拍后背,吸痰器吸痰,面罩吸氧等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给予处理;(4)在治疗前严格要求禁食禁水,并配合使用阿托品,以避免发生吸入性肺炎㊂1.2.2.4 治疗后的观察及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待患者自主呼吸和意识逐渐恢复后,对患者的各项指标给予严密的观察及记录,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给予及时与妥善处理㊂若患者未出现胸闷㊁恶心㊁心悸等明显不适感,且上述指标与术前基本相同则可送入病房给予继续观察,并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交代好注意事项等㊂(2)加强安全护理患者在治疗结束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㊁谵妄或躁动不安等情况时,根据个体情况的不同使用床档或保护性约束,对于存在极度躁动不安者,给予使用适当的镇静剂以达到镇静的目的㊂(3)注意调整室温并做好保暖的工作㊂(4)对患者的麻醉状态进行观察,若未能完全清醒,则禁止其下床活动㊂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一旦出现给予及时的对症处理,避免造成较大的风险㊂1.3 量表评价标准1.3.1 P A N S S 量表评价标准 P A N S S 量表共分3个部分,理论得分为33~231分:第一部分为阳性量表,共7项;第二部分为阴性量表,共7项;第三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共19项㊂每项共分7个等级,得分为1~7分㊂使用P A N S S 量表减分率判断疗效,痊愈为33分,显效为34~66分,有效为67~99分,无效为>99分㊂以痊愈及显效之和作为总有效㊂1.3.2 S A S 量表评价标准 满分80分,分值越小越好,临界值(T )为50分,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㊂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㊂1.3.3 S D S 量表评价标准 满分80分,标准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标准分50~59分为轻微至轻度抑郁;标准分60~69为中度抑郁;标准分大于70分为重度抑郁㊂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 P S 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 ʃs 表示,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对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 果2.1 P A N S S 量表评价结果 该组患者共32例,经过治疗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 A N S S )的减分率判断疗效:痊愈8例㊁显效21例,总有效29例,占90.63%(29/32);行M E C T 治疗前㊁后患者P A N S S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5.97,P <0.01),未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等各类严重不良反应㊂见表1㊂2.2 S A S 量表评价结果 行焦虑自评量表(S A S )评分可见治疗前(58.47ʃ7.26)分,治疗后(37.69ʃ8.50)分,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58,P <0.01)㊂见表2㊂表1 M E C T 治疗前后P A N S S 量表评分比较时间n33分[n (%)]34~66分[n (%)]67~99分[n (%)]>99分[n (%)]平均得分(x ʃs ,分)tP治疗前200(0.00)0(0.00)0(0.00)32(100.00)175.75ʃ23.6535.97<0.01治疗后208(25.00)21(65.63)2(6.25)1(3.12)48.69ʃ14.91表2 M E C T 治疗前后S A S 量表评分比较时间n<50分[n (%)]50~59分[n (%)]60~69分[n (%)]ȡ70分[n (%)]平均得分(x ʃs ,分)tP治疗前200(0.00)20(62.50)9(28.13)3(9.37)58.47ʃ7.2620.58<0.01治疗后2028(87.50)3(9.38)1(3.12)0(0.00)37.69ʃ8.50表3 M E C T 治疗前后S D S 量表评分比较时间n<50分[n (%)]50~59分[n (%)]60~69分[n (%)]ȡ70分[n (%)]平均得分(x ʃs ,分)tP治疗前200(0.00)20(50.00)8(30.00)4(20.00)58.25ʃ7.5121.50<0.01治疗后2028(87.50)2(6.25)2(6.25)0(0.00)39.22ʃ8.182.3 S D S 量表评价结果 抑郁自评量表(S D S )评分可见治疗前(58.25ʃ7.51)分,治疗后(39.22ʃ8.18)分,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50,P <0.01)㊂见表3㊂3 讨 论3.1 M E C T 治疗务必配合有效的术前㊁后护理和风险应对措施 M E C T 治疗已经成为一种经典的㊁行之有效和安全便捷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严重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紧张型症状群有显著疗效㊂尽管M E C T 作为一类安全性颇高的物理治疗方法,能够获得显著的疗效且使用范围也较广,但在实施此种治疗手段期间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并进行风险控制仍然至关重要㊂在实施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需要对几个方面的护理方法及风险管理引起重视,第一点为病区准备,第二点为治疗室的准备,第三点为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处理,第四点为治疗后的观察及护理㊂3.2 M E C T 术前㊁后优质护理能够保证治疗的顺利实施,能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通过各类量表的评定,体现出患者的各类精神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甚至痊愈㊂治疗的效果不仅能够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而且也能够体现出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㊂3.3 采用放松训练㊁健康教育及全程个性化等干预措施能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 放松训练可采用腹式呼吸,以减轻患者紧张㊁焦虑㊁抑郁等情绪,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为M E C T 治疗成功提供了前提保障;也可采用微信等健康教育模式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效的教育和指导,对疾病后期的巩固治疗和促进康复非常重要;另外,还可采用多维度全程个性化干预,如心理调节㊁纠正患者错误认知等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以便最终保证现代M E C T 治疗的顺利进行㊂综上所述,在实施M E C T 治疗精神疾病期间实施优质术前㊁后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满意度明显提高,从而完成治疗疗程,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㊂参考文献:[1]刘丽.M E C T 治疗精神病的临床护理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1):237.[2]陈梅,苏雪萍.全程个性化护理在M E C T 治疗中的应用[J ].河北医药,2018,40(13):2065-2068.[3]高静.术后观察和护理在精神病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中的应用[J ].继续医学教育,2017,31(8):122-123.[4]代丽红.无抽象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5):199-200.㊃临床护理㊃老年住院患者长期留置导管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李 荟,赵 敏,郝秀芬(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干部病房一病区,北京10010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上各种管道应用于治疗的越来越多,但管道安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管滑脱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1]㊂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还会危及生命,耽误患者的出院时间,增加感染的概率[2-3]㊂本科室属于离退休老年综合病房,年龄偏大,长期卧床,收治的部分患者有失智失能,感觉迟钝,他们根据病情留置1~4根作用不同的导管㊂老年患者是安全管理的高危人群,存在很多已知和未知的高风险因素[4-5]㊂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采用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不但提高了护理质量,也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科室住院患者113例,共放置胃管㊁尿管㊁P I C C 管124例,其中男105例,女8例,年龄75~96岁,平均86.89岁,留置胃管共99例,尿管共16例,P I C C 管9例㊂将2017年1 9月55例设为对照组,其中老年痴呆28例(50.90%),冠心病31例(56.36%),脑梗死27例(49.09%),肺炎48例(87.27%)和其他18例(32.72%)㊂留置导管共60例,其中胃管48例,尿管7例,P I C C 管5例,共脱管15例;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58例设为观察组,使用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表,其中老年痴呆37例(63.79%),冠心病48例(82.75%),脑梗死31例(53.44%),肺炎52例(89.65%)和其他30例(51.72%),留置导管共64例,其中胃管51例,尿管9例,P I C C 管4例,共脱管6例㊂。
最新精神卫生中心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规范1(1)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规范一、管理制度1、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工作制度。
2、麻醉科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术前会诊、讨论制度,术后访视制度,安全防范制度,仪器保养制度,麻醉药品管理制度,麻醉用具保管消毒制度,麻醉访视制度)3、患者术前访视、准入和登记、预约制度4、抢救药品管理制度5、消毒隔离制度6、查对制度7、科室安全制度8、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制度。
9、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
10、各级专职人员工作职责。
11、意外事件及急救(应急)预案。
二、操作人员三、设施配备四、患者筛选五、操作规范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工作制度(1)无抽搐治疗在院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无抽搐治疗由业务院长及医务科统一领导,治疗室主任具体指导下,无抽搐治疗室全体医护人员实施具体治疗工作。
(3)无抽搐治疗的医护人员应具有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思想,高尚的医德医风,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熟练的治疗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的治学态度。
(4)无抽搐治疗的全体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治疗室的一切规章制度。
各类人员应牢记并认真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认真准确填写各类表格和文书资料。
严格依法管理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抢救药品和各类医疗设备。
(5)无抽搐治疗的全体医务人员要团结合作,密切配合,确保无电抽搐治疗的成功和安全。
如遇病人病情发生变化甚至危及生命时,要立即组织抢救并急请有关科室会诊,必要时应立即向医务科或院领导汇报。
(6)无抽搐治疗室负责人应定期或随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甚至院领导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
麻醉科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运行情况。
2、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术后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术后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的术后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方法:纳入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的70例进行MECT的患者,对其开展优质护理,观察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总结护理对策。
结果:精神科MECT治疗的患者在术后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包括谵妄、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发热、恶心呕吐等。
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得到控制,未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精神科MECT治疗后患者常见多种不良反应,加强对患者的术后护理可确保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术后护理;精神科;谵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安全护理无抽搐电休克(MECT)在患者的麻醉及肌松状态下对大脑施加一定电流刺激进而治疗精神病,MECT的特点在于没有明显的禁忌证、治疗效果理想且不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该方法在精神科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应用[1]。
但是MECT治疗后患者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给术后护理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MECT治疗后的护理措施,总结相关注意事项,为患者的术后安全提供一定保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的70例进行MECT的患者,本组研究对象男48例、女22例,15~68岁、平均年龄(52.31 6.67)岁。
所有患者均满足CCMD3的诊断标准,其中不包括合并了躯体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治疗完成后在观察室内留观,将患者的体位调整为侧卧位。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当患者兴奋不安、意识还没有清醒时,将床栏拉上,陪伴患者直至其完全苏醒。
治疗后,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观察其呼吸、血压及脉搏,判断生命体征稳定情况[2]。
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对治疗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其情感状态是否正常。
鼓励患者参与到病房活动中。
当经过治疗后患者出院记忆障碍时,护理人员安慰患者,告知记忆可逐渐恢复[3]。
无抽搐电休克护理_常规
麻醉师操作过程中观察数据
治疗后护理
1、治疗后患者出现自主呼吸、意识恢复,将患者推至复苏室,给予氧气吸入 ,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拉起两侧床栏,对于躁动不安 的患者遵医嘱给予保护约束,防止坠床或跌伤,记录患者的姓名、床号、住 院号及治疗结束时间,以便与病房接送护士交接班,更明确掌握进食时间。
MECT护士再次核对
MECT室护士治疗中护理
1、治疗室护士检查MECT申请单,准备好急救器械和急救物品。核对并确认 患者身份,与患者简单交流,做好心理护理,减少患者紧张情绪。 2、用生理盐水开通静脉通路,按医生及麻醉师的指令并与其核对用药剂量后 静脉给药,保持静脉通畅。 3、当病人全身肌肉松弛、腱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停止时为最佳通电时间。注 意保护患者,防止骨折和脱臼,保持头后仰,通畅气道,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应急情况,随时进行治疗、救护工作。
无抽搐电休克护理常规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又称为改良电痉挛治疗、无痉挛电痉挛治疗,是 在通电治疗前,先注射适量的肌肉松弛剂,然后利用一定量的电流刺激大 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从而达到无抽搐发作而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法。
一、 适应症:
(1) 抑郁症,尤其重度抑郁症、有强烈自杀念头、自杀行为的患者。 (2) 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如木僵、违拗、缄默、拒食。 (3) 精神运动性兴奋,如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紧张症状群。 (4)有明显幻觉、妄想、焦虑、强迫症状的患者。 (5) 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精神障碍患者。
3、治疗结束后,取出牙垫,继续用简易呼吸器给氧直至患者自主呼吸恢复为止,即可送 休息室继续观察。
治疗中示例
四、治疗过程的护理
(一)MECT 治疗前病区护士护理准备
1、治疗前家属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向患者及家属介绍MECT的目的、过程 、疗效及优越性,减轻、或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2、治疗前做好各种辅助检查,如血检查、胸片、头颅CT、心电图检查等,通 知麻醉科会诊,判断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3、医生开具MECT治疗医嘱后,电子版发送MECT治疗通知单至MECT治疗 准备室,由MECT治疗准备室护士告知各病区治疗排序。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及术后安全管理
1938年电休克技术被发明后,1939年即由西
方国家传入我国,但未能得到推广。50年代中期 国内厂家仿造国外的电休克治疗仪器并小批量生 产后,电休克治疗技术才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当时主要是有抽搐的电休克治疗技术。文革期间 电休克治疗曾被视为“迫害劳动人民的三大法宝” 之一,在全国停止使用,后因迫切的治疗需要才 逐步开禁。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国内才开始淘 汰有抽搐电休克技术,全面推广无抽搐电休克技 术。
微库仑。所以电抽搐是比较安全的。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适应症 1.抑郁状态、严重抑郁,有严重消极观念、自伤、自杀企图
和行为或明显自责自罪者。 2.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 3.缄默、违拗、拒食、拒药、木僵状态或亚木僵状态。 4.精神疾病处于严重的焦虑、强迫者。 5.明显幻觉、妄想。 6.癫痫性精神障碍。 7.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对药物不能耐受或不适于药物治疗
2.每次治疗前应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3.治疗前患者应严格禁食6-8小时、禁饮≥4小时,对不合作 的患者应术前安置在隔离室或给予保护性约束。禁食禁饮 的目的是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误吸、窒息等意外事故。 临近治疗前先排空大小便,取出活动义齿、发夹及各种装 饰物品,解开领扣及腰带。
4.根据电休克室安排,病区护士携带病历资料带患者到候诊 区等候,并与电休克室医生做好病情交接。对于病重或特 殊的病人,主管医生也要参与陪同并及时交接病情。
依托咪脂 :电休克使用剂量为0.1-0.3mg/kg。该药催 眠性能强,起效快,对循环、呼吸影响小,较丙泊酚更适 用于老年、危重及心功能减退病人,特别是基础血压低的 病人。
3、肌肉松弛剂
琥珀胆碱(司可林):电休克使用剂量0.3-0.8mg/kg。 目的:保持良好的肌肉松弛作用;便于消除病人自主呼吸 与机械通气之间的对抗,防止痉挛性症状,利于呼吸道管 理。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
202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CATALOGUE目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简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操作流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的临床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01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简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又称MECT (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是一种在全身麻醉和肌肉松弛剂的作用下,通过电流刺激大脑诱发抽搐,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目的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历史MECT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
由于其在治疗过程中引发的抽搐症状可能导致患者身体不适和恐惧感,后来逐渐发展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
定义定义与历史VS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肌肉松弛剂使全身肌肉松弛,从而减少抽搐症状。
工作原理麻醉通过电流刺激大脑诱发抽搐。
电流刺激在麻醉和肌肉松弛剂的作用下,患者不会经历抽搐过程,而是在短暂的麻醉苏醒后感到精神状态改善。
治疗过程MECT主要用于治疗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对于一些严重精神疾病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MECT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适用范围对于一些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癫痫持续状态、严重心肺功能不全、颅内高压等患者,应禁用MECT治疗。
此外,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应慎用MECT治疗。
禁忌症适用范围与禁忌症02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操作流程1麻醉前准备23治疗前应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治疗对象正确。
确认患者身份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包括心电图、血压、呼吸等,以确保患者适合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评估患者状况告知患者治疗过程、注意事项,并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同时,准备好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术前准备呼吸抑制使用呼吸抑制剂抑制患者的自主呼吸,让患者能够更好地耐受电击。
麻醉诱导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
肌松剂使用使用肌松剂使患者的肌肉松弛,以减少治疗过程中的肌肉收缩和疼痛。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安全检查制度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安全核查制度
一、无抽搐电休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和工作流
程,认真填写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安全检查表和治疗记录单。
二、治疗医师或麻醉医师实行术前查房制,认真核查病人病历资
料、知情同意书、检查检验报告单以及病人一般情况、躯体状况,药物治疗情况,据此进行综合评估,作出是否适于电休克治疗的结论。
三、治疗前,护士应对患者禁食水、有无使用禁用药物及健康教
育等情况做术前评估并制定相应措施,进入入电休治疗室时,护士应查看病人腕带,进一步进行身份确认。
四、治疗前医护双方须再次确认病人身份信息及病人一般情况
(T、P、R、BP),并互相核对病人所用药量、电量等指标,经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治疗。
五、医师或麻醉医师治疗时,应查看病人口腔、牙齿、鼻腔通气
等情况,按预定的药量、电量等指标实施治疗。
治疗中各项内容记录正确、完整。
六、治疗后护士应再次核对病人各种资料,检查病人口腔牙齿等
情况,病房护士及电休室护士签署交接双签字表,并共同做好术后病人护理,待病人清醒后离开电休克室。
七、科主任、护士长应适时检查本制度执行情况并及时纠偏,不
断改进。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简介•治疗过程•临床应用•并发症及处理•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01简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MECT)是一种利用短暂、非抽搐性电休克刺激,通过在头部施加电荷来诱发大脑产生一系列神经生理和神经生化反应,以治疗精神疾病的物理治疗方法。
MECT主要通过在患者头部施加短暂、中等强度的电流刺激,诱发大脑产生全面、广泛的神经生理和神经生化反应,包括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摄取和调节等,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的定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的发展历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自1938年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经历了数次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新换代。
20世纪80年代开始,MECT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成为精神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MECT技术也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为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段。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的治疗原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通过在患者头部施加短暂、中等强度的电流刺激,诱发大脑产生广泛的神经生理和神经生化反应,包括多种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摄取和调节等。
通过调节电流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以控制大脑产生反应的范围和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
与传统的电休克治疗相比,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具有更为安全、痛苦小、副作用少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精神疾病的治疗。
02治疗过程确认患者身份在进行治疗前,医护人员需要确认患者的身份,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诊断等信息,确保治疗针对正确的患者。
安排治疗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安排适当的治疗时间和次数。
准备治疗室和设备确保治疗室清洁、安全,检查所需设备和药品是否齐备,如麻醉机、呼吸机、心电监测仪、电极等。
签署知情同意书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治疗过程、可能的风险和预期的效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有充分的了解和同意。
治疗前的准备工作治疗中的操作流程如血压、心率、体温等,确保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可以进行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一.简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精力科经常应用的物理治疗,其道理是经由过程适量的脉冲电流刺激,使大脑皮层普遍性放电,促进脑细胞产生一系列心理变更的反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在通电治疗前,先打针适量的麻醉剂和肌肉松懈剂,然后应用必定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损掉,从而达到无抽搐发生发火而治疗精力病的一种办法.长处:安然有用,能客不雅反应病人的治疗指标,扩展了治疗规模,防止了传统电休克的副感化,对认知功效毁伤小,能为病人及家眷接收,缩短了治疗周期,进步诊治质量.二、顺应症1.重度抑郁症自伤.拒食的病人2.躁狂症极端高兴冲动.伤人和毁物的病人3.精力决裂症决裂情绪性精力障碍,重要性精力决裂症.4.药物不起感化的病人5.其他非精力疾病临床疾病安定药恶性分解征和固执性惊厥类疾病.三.禁忌症:1.不稳固或轻微的血汗管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固性心绞痛.供血缺少性心力弱竭以及瓣膜性心脏等.2.高血压:血压增高时,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的病人血管决裂的风险增高.3.脑肿瘤或颅内占位性病变.4.近期脑梗的病人.5.呼吸体系疾病:如轻微的慢性壅塞性肺疾病.哮踹.肺炎等.6.身材状况在ASA(美国麻醉学会)4或5级麻醉风险(1级安全性最低,5级安全性最高)四、试验室检讨和留意事项无抽搐ECT需在静脉麻醉下进行.要进行ECT的病人须要一份完全病历和具体的体魄检讨(包含神经体系检讨).别的,为包管治疗的顺遂进行与安然应进行以下的试验室检讨(这些检讨成果的平常平日其实不是为谢绝治疗,其重要目标是使大夫知道病人的躯体平常情形并在ECT前赐与适当的处理.):1.血通例(全套血细胞计数);2.尿通例;3.血生化通例(血清电解质.血尿素氮.肌酐);4.空肚血糖;5.胸片;6.心电图.为包管无抽搐ECT治疗的安然,ECT前应留意下列事项:1.从治疗前午夜起禁食;2.(尽可能地)停用精力病药物.锂盐及止痉类药物;治疗前夕沉着剂最好减半.3.治疗前排空膀胱;4.治疗前往除所有假牙及珠宝首饰;5.治疗前消除所有化装及去除指甲油(干扰测量血氧饱和度).五.操纵办法1. 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检讨口腔,摘除义齿,解开衣带领扣.2. 静注阿托品0.5~1mg.心50次以下用1mg,50-100次用0.5mg静注,100-125次用0.25mg静注,125次以上不必阿托品.3. 静注麻醉剂(经常应用2.5%硫喷妥钠.丙泊酚.依托咪酯等),丙泊酚每公斤体重1-1.5mg,静注时应迟缓,以引诱麻醉,静注至睫毛反射迟钝,对召唤无反响,嗜睡状况时即可.4. 氯化琥珀胆碱每公斤体重静脉打针(10秒钟打针完),打针药后1分钟即可见自睑面吵嘴至胸腹四肢的肌束抽动.约3分钟全身肌张力降低,腱反射(膝.踝)消掉,自立呼吸停滞,此时为通电的最佳机会.氯化琥珀胆碱一般用量为50mg阁下.5. 麻醉后期将涂有导电糊的电极紧贴在患者头部两颞侧,或单侧大脑非优势半球的顶颞侧(百会穴一印堂穴).电流为90~130mA,通电时光为2~4秒.患者消失面肌.口.角.眼轮匝肌.手指和足趾稍微抽动,有的没有抽动,只是皮肤消失鸡皮疙瘩.此即为有用发生发火.6. 通电停滞后,在睑面部和四肢肢端抽搐将停滞时,用活瓣气囊供氧并行加压人工呼吸,约5~10分钟,自立呼吸恢复后,铲除静脉针头.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症结应控制好肌肉松懈剂的剂量,麻醉药量和通电量.7. 疗程一般为6~12次.急性患者可每日一次后改隔日一次.治疗后处理治疗停滞后应中断监护15分钟阁下,以防止患者在意识恢复进程中,因意识隐约.躁动不安而致的不测.个体体质衰弱者因可能消失继发性呼吸克制,故应倍加小心.六.不良反响和并发症及处理1.罕有不良反响治疗后消失头痛.恶心及吐逆等,不必特别处理,重则对症处理.2.认知伤害认知伤害重要有治疗后短暂的意识隐约与记忆障碍.治疗后消失的意识隐约中断时光短,一般不需特别处理,但应留意监护,防止摔倒.冲动伤人.记忆障碍以近记忆伤害较为显著.多半患者不需特别处理,在治疗停滞后6个月以内恢复.轻微者可赐与脑神经养分药物治疗.3.抽搐发生发火少少数患者在治疗中消失中断抽搐或在治疗后有抽搐发生发火,可按照癫痈的情形进行处理.4.呼吸体系并发症因为电抽搐治疗中应用麻醉剂和肌肉松懈剂.患者呼吸暂停.呼吸道排泄物增多等原因,患者可消失呼吸艰苦.呼吸恢复延迟.吸人道肺炎等并发症,一旦消失要实时处理.5.心跳呼吸骤停罕有,以为与通电时引起迷走神经由度高兴有关.一旦消失应立刻进行心肺苏醒挽救.七.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通例(一)治疗前预备:1.向病人做好说明工作,争夺合作;2.治疗前预备:测体重.体温.血压.脉搏,假如体温>3℃即暂停治疗一次.由病房护士做好治疗前预备工作;3.治疗前六小时绝对禁食禁水;4.治疗前排空大.小便,消除呼吸道及口腔内排泄物;5.取下眼镜.首饰.发夹及运动假牙,解开领口及腰带;6.治疗室内保持情形安静,防止其他病人及家眷进入,并预备好各类须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械(如气管插管等用物的预备);7.预备治疗所用的器械及用药(如牙垫.卷纸.导电胶.胶布.酒精棉球和葡萄糖打针液等).(二)治疗中的护理:1.请病人仰卧于治疗床上,嘱病人身材放松;2.作为助手协助麻醉师,做好引诱麻醉;3.治疗时放牙垫,托起下颌关节,轻按肩关节,呵护好病人;4.治疗中保持治疗,保持静脉的通行.(三)治疗后的护理:1.擦去病人额颞部的导电胶及吵嘴唾液,检讨口腔情形;2.包管病人绝对卧床歇息,不雅察病人的呼吸.意识的情形,直至意识完全苏醒,在治疗室内由室内护士不雅察,一般监护15—30分钟,出治疗室由病房护士监护,中断卧床2—3小时;3.待病人意识完全苏醒后方可回病房,起床时赐与搀扶,谨防坠床;4.病人意识完全苏醒后方可赐与流质,一般2小时后可进普食,若病人脆弱应予喂食;不雅察疗后反响,若有无头痛.吐逆等不适;如发明病人头痛加剧.背部.四肢痛苦悲伤,应立刻报告请示医师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例患者是在车站被发现的无票乘车且行为古怪和 身份不明的39岁男性,存在幻觉、妄想和手势语言、木僵 交替出现以及难以理解的行为和词语新作等症状,1938年 4月11日第一次治疗,最初80伏、0.1秒的电刺激,仅仅出 现短暂的意识丧失,随后使用90伏、 0.1秒的电刺激出现 癫痫小发作样抽搐;相隔数天后再次治疗,开始使用80伏、 0.2秒的刺激,患者出现肌肉收缩,并大声喊叫,正当在 场的人在讨论下一步该如何办时,患者恢复了安静、随后 严肃而言语清晰、不带隐语的说“别再试了,这简直就是 谋杀!”,随后给患者使用了110伏、0.2秒的刺激,最终 诱发了癫痫大发作。经过11次的治疗,患者戏剧性的完全 恢复。
当时电休克技术在精神医学领域可以说时划时 代,也是史无前例的,迅速被后来的许多国家接 受和使用。随着技术的进步,电休克治疗仪不断 得到改进。最初的发明者一度被认为是电气工程 师而非医生。
1940年首次采用南美箭毒作为肌肉松弛剂, 使原来电休克时发生的剧烈强直性阵挛发作,变 为松弛性肌肉纤维颤搐发作,有效的消除了骨折 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1944年,提出短脉冲电流 刺激以减少电休克治疗对记忆功能的影响。1951 年使用琥珀胆碱代替南美箭毒,成为当今改良电 休克治疗时常用的肌肉松弛剂。1955年将静脉麻 醉药物硫喷妥钠引入电休克治疗过程中,消除了 使用肌肉松弛剂后患者可能出现的窒息感及对电 休克治疗的恐惧感,至此,电休克治疗的技术要 素基本完善。
四、电流刺激的安全性 现有的活体动物研究及电流通路的理论表明:电休克
治疗时电阻绝大部分在颅骨、其次在皮肤与大脑。因为颅骨 有极高的阻抗,使通过头皮的电流强度80%得以产生分流, 电压在通过头皮和颅骨时有明显的下降,在脑脊液中再次被 分散,使得脑内电压大约只有头皮表面电压的2%-10%。
研究发现直接刺激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平均电流达 到20微库仑时才能造成损害,而电休克治疗时的电流非常 小,在间脑内电流在单侧约为1.4微库仑,双侧时约为2.2
当时匈牙利医生Meduna在学习文献时发现,精神分 裂症的患者急性期如果出现癫痫发作,那么在发作后他 的精神症状就会有所减轻,且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自 发抽搐发作后,精神症状也会有所缓解。所以Meduna猜 测抽搐可能会减轻精神病人的精神症状,于是开始寻找 方法来诱导精神病人发生抽搐。经过多方尝试,最终选 择了给精神病人肌肉注射樟脑油的方法。首例患者经过 18天5次治疗,木僵症状得到完全的缓解。后来因樟脑 油诱发抽搐的副作用较多,后来Meduna改用戊四氮诱发 抽搐,戊四氮抽搐疗法迅速在欧洲传播。
微库仑。所以电抽搐是比较安全的。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适应症 1.抑郁状态、严重抑郁,有严重消极观念、自伤、自杀企图
和行为或明显自责自罪者。 2.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 3.缄默、违拗、拒食、拒药、木僵状态或亚木僵状态。 4.精神疾病处于严重的焦虑、强迫者。 5.明显幻觉、妄想。 6.癫痫性精神障碍。 7.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对药物不能耐受或不适于药物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电休克治疗是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 引起病人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电波发 放和全身性抽搐,以达(电抽搐)治疗的发展历史
20世纪初期欧洲有学者提出精神分裂症和癫痫之间 存在“拮抗”关系的观点。当时医学界流行着一种说法, 即“患癫痫的人不会患精神分裂症”。
电休克治疗已经成为一种经典的、行之有效 和安全便捷的治疗方法,可以说是精神科治疗领 域里唯一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的一种治疗手段,尤 其对严重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紧张型症状群有 显著疗效。
在国内精神科治疗领域已经是最为广泛、基 本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一个现代精神卫生机构 标志性的技术之一。
电休克(抽搐)治疗原理
一、电休克治疗的基本原理 电休克是利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短
暂的意识丧失,从而达到治疗精神障碍的目的。即当 一个电压作用于头部,对大脑发出足够的电量产生了 足够的电能,使脑细胞膜产生同步去极化,从而使大 脑细胞诱发产生一次抽搐,表现为癫痫大发作。 二、无抽搐的发生原理
在通电治疗前使用静脉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麻 醉剂诱导麻醉,肌肉松弛剂使原来强直性痉挛发作变 为松弛性肌肉纤维颤搐发作。导致治疗过程中无明显 的抽搐发作,显著降低肌肉抽搐带来的副作用,进一 步扩大适应症,属于改良后的电休克。
后来,Sakel意外发现胰岛素昏迷导致癫痫抽搐的方 法。但无论是注射樟脑油、戊四氮的方法,还是使用胰岛 素昏迷导致癫痫抽搐发作的方法,副作用都十分严重。
1934年意大利人Ugo在获悉Meduna的药物抽搐疗法后 开始在动物身上试验电抽搐疗法,因为他坚信电流是引起 抽搐发作的最简便的方法。开始的试验,正负电极的安置 位置分别在动物的口腔和肛门,通电时电流经过心脏干扰 了心肌生物电节律,试验动物死亡率高。后来研究中电极 的安置位置改为动物的两颞部,实验动物无一死亡。此后 又进行了近2年的实验神经病理学研究,排除了抽搐对脑 组织造成损害的可能性以及确认治疗的安全性之后,才于 1938年最终用于人类的治疗。
三、电休克治疗的生理生化机制
电休克治疗产生疗效的生理生化机制至今不十分清楚!
1.有观点认为患者会把电休克当做惩罚方式;甚至认为患者 在意识丧失前,会体验到一种濒死的感觉,使之出现再生 的意念而出现疗效。
2.有观点认为电休克改变了脑功能,增加了脑部受体对药物 的可利用性。
3.有观点认为电休克改变了神经递质系统的变化和电刺激引 起的抽搐能使神经细胞发生改变。
1938年电休克技术被发明后,1939年即由西
方国家传入我国,但未能得到推广。50年代中期 国内厂家仿造国外的电休克治疗仪器并小批量生 产后,电休克治疗技术才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当时主要是有抽搐的电休克治疗技术。文革期间 电休克治疗曾被视为“迫害劳动人民的三大法宝” 之一,在全国停止使用,后因迫切的治疗需要才 逐步开禁。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国内才开始淘 汰有抽搐电休克技术,全面推广无抽搐电休克技 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