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业 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智慧·财经□
一、引言
我国已成为医药制造业的大国,从根本上摆脱了医药制造业落后的面貌。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人类不断进行创新,对各种产品的要求提高,医药行业也进入了高科技时代,药品不断创新,医药制造业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目前我国的高端药品大多是外资企业所生产的,我国在制药上只能走仿制的路线,无法与国外的优秀制药行业所抗衡。最近几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很快,整个医药制造业的生产年均增长值都在17%以上,远远高于全国工业的均产值4%,是世界上医药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的医药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设备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科研人员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使得我国医药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较弱。
科研创新能力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医药制造业是关系到国民生存的重要行业,其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医药制造业的命脉,是医药制造业的生存之道。医药制造业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的健康不断遭受各种疾病的威胁,医药行业必须进行创新,不断研发新的高效的产品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二是随着社会整体环境的变化,各种细菌和病毒的变异速度加快,因此,医药行业也应该加快创新的步伐。医药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行业,且面临着不断创新的压力。因此,如何快速提高医药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二、文献综述
褚淑贞、张丽丽和韩之俊(2007)研究得出结论:只有提高医药制造业的集聚水平,才能提高其市场竞争力。郑洁、杨昌辉和徐晟(2008)运选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1~200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SFA方法进行分析,证明我国医药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且各省的原因不同。邹
鲜红和罗承友(2009)利用DEA方法,以我国医药制造业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对科研投入前二十位的省份进行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李晓梅、王伟光和考燕鸣(2009)分析了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医药制造业的现状,提出提升东北地区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含义。张永庆、刘清华和徐炎(2011)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效率,发现我国医药制造业科研效率普遍较低,企业规模市场结构、技术改造经费和研发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徐锋和李兰冰(2013)发现中国医药销售效率明显高于产出效率,并且各个地区间医药制造业发展很不平衡。
三、研究设计
1.研究数据。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本文以选取按行业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医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008~2012五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运用EXCEL 和SPSS软件进行处理。
2.研究假设。本文提出如下两个研究假设:
H1:医药制造业当年的研发投入和资产规模与企业当年的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H2:研发投入和资产规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3.变量选取和模型建立。
(1)变量选取。医药制造业的评价分为业绩指标和研发投入指标。业绩指标用总资产贡献率、产品销售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三个指标来反映。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产品销售率=(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100%
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100%
医药制造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牛元清
(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本文选取了规模以上企业的医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医药制造业的研发强度和规模与企业当年的绩效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滞后一年、滞后两年的相关关系明显,但与滞后三年的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R&D投入企业绩效实证研究
2014.5·65·□
□湖北省优秀期刊
研发强度=(科研经费÷主营业务收入)×100%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产品销售率反映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营业收入增长率反映企业的成长能力和发展状况;研发投入指标用研发强度来反映。
(2)模型建立。本文建立如下模型:
模型一:P t =α+β1RD t +β2SIZE t +U (t=2009,2010,2011,2012)
模型二:P t+1=α+β1RD t +β2SIZE t +U (t=2009,2010,2011)
模型三:P t+2=α+β1RD t +β2SIZE t +U (t=2009,2010)模型四:P t+3=α+β1RD t +β2SIZE t +U (t=2009)其中:P t 代表第t 年的企业业绩,指总资产贡献率、产品销售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RD 代表研发强度;SIZE 是企业规模,是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在本模型中作为控制变量,控制可能存在的规模效应。
模型一代表企业当年的研发投入对当年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型二、模型三、模型四代表企业当年的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其滞后期分别为1年、2年、3年。
4.回归分析。
表1数据表明: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数目在2011年后有所下降,研发强度从2008~2012年大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整体的科研能力并不高。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奥斯陆手册》中的标准,当企业研发强度在1%至4%之间时才达到中等创新水平。因此,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提高。发达国家医药制造业的研发强度大都在20%以上,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不同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中,医药制造业是科研投入比较高的行业,即便这样,也才达到中等创新水平,这说明我国的创新之路还很长。
表2数据表明:
(1)企业当年的研发强度与业绩指标分别在1%、
10%、5%的水平上显著,与企业绩效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当年的研发强度和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2)企业研发强度和资产规模与滞后一年和滞后两年的业绩指标有较明显的相关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著性减弱,与滞后三年的企业绩效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3)企业的研发强度和规模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绩效与当年、滞后一年和滞后两年的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滞后三年的企业绩效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与很多因素有关,原因可能有: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不足;产品的市场周期较短;大多企业只追求短期利益,不顾及长远发展。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总体创新能力不强,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②医药产品以普通药为主且技术含量不高,这与大多数企业创新
意识不强有关;③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
针对上述问题,应该加大对医药制造业的研究投入,提高创新能力。首先,建立健全医药制造业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产业规划和产业管制政策的积极作用;其次,大力推进医药制造业结构的合理化,使产业资源积极流入
大企业和科研能力强的小企业;最后,督促医药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褚淑贞,张丽丽,韩之俊.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实证研究.经济问题,2007;5
2.邹鲜红,罗承友.基于DEA 模型的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相对有效性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9;9
3.李晓梅,王伟光,考燕鸣.东北地区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实证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9;11
4.张永庆,刘清华,徐炎.中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效率及影响因素.中国科技论坛,2011;1
5.潘亚岚,张央军.税收促进企业研发投入效应研究综述.财会月刊,2012;35
6.徐锋,李兰冰.中国医药制造业综合效率评价:基于双阶段效率评估模型.中国行政管理,2013;3
样本类型当年滞后一年滞后两年滞后三年总资产贡献率
β1
0.921∗0.847∗0.769∗0.354β2
0.831∗∗
0.947∗0.763∗∗∗
0.842
R 20.0620.0070.560.043
T 2.7632.0911.2300.349
产品销售率
β1
2.761∗∗∗
3.561∗1.5470.398β2
1.432∗∗∗
1.638∗1.2570.599
R 20.0270.0380.7210.023
T 2.7852.0991.3640.783
营业收入增长率
β1
4.397∗∗2.353∗1.8701.629
β2
4.125∗∗∗3.173∗∗∗2.196∗∗2.085R 20.1350.0980.0560.021
T 1.9822.0330.9330.650
表2
注:∗∗∗、∗∗、∗分别表示统计值在1%、5%、10%水平上显著。
年份企业个数研发强度(%)
200865241.07
200968071.1
201070391.07
201159261.46
201263871.63
表1
2008~2012年企业个数和研发强度指标
□·66·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