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合集下载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课件)高一年级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课件)高一年级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一 免役法的推行使封建国家获得最多的利益……扩大了赋敛征
收面……以熙宁九年为例,役钱总收入10414553贯硕匹两,而总 支出为6487688贯硕匹两,就剩余了3926865贯硕匹两。
(方田均税法)给……隐田漏税的豪强地主以有力的打击。…… 方田均税法执行的另一结果,使“贫弱地薄而税重”的现象得到 改变……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的等级纳税……在不同程度内刺激了 农民生产的兴趣,从而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文取 官士 队名 伍额 庞增 大多
宋 人 殿 试 图
11万人,平均每年取士达130多人。
4 边防危机——与辽 西夏有战有和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元昊建 立西夏,定都 兴庆。西夏向 宋称臣,北宋 每年给西夏 “岁赐”:绢 15万匹+银7万 两+茶3万斤
10世纪初, 契丹族耶律 阿保机建立 辽,都城上 京。占领燕 云十六州。 辽宋约为兄 弟之国,宋 给辽“岁币” 绢10万匹, 银10万两
A.后周
B.北魏
C.陈
D.金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宋代民族政权的并立,通过观察题图,唯独缺少金政权,
从时间来看,A、B、C排除,故选D。
答案 D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给我们当今的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革除社会弊端,促进社会发展 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手段。
②改革必然会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挠,要充分认识改革的 复杂性与艰巨性。 ③要体现百姓的利益。 ④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⑤要注意用人。
【合作探究】 宋初加强专制集权和处理民族关系措施的利弊?
利:
(1)结束分裂,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2)减少内乱,有利安定 (3)边境地区长期和平,
太宗、真宗之初,用度自给,而犹不闻以财为患。及祥符、天禧以后,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标要求】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这一时期的政治新变化。

【重点难点】1.重点: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2.难点: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影响【预习阶段】1.时空坐标,穿越时空寻找对应时间的重大事件2.宋初局势是什么?面对这种局势,宋初应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带来什么影响?关键词画出来(1)材料一:一日,(宋太祖)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宋太祖“欲息天下之兵”的原因,并从“权”“钱”“兵”三个方面回答宋太祖解决地方问题采取的具体措施,完成下表。

①藩镇太重—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君弱臣强—分散各级机构权力③武将专权—崇文抑武、文人治国(2)思考探究:唐朝与宋朝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何区别?(3)影响(积极和消极)关键词画出来材料一: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

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zhuàn)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苏洵《嘉祐集》卷1《审势》材料二: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转对条上四事状》积极影响:材料三: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极一世之人志虑之所周浃,忽得一智,自以为甚奇,而法固已备之矣。

是法之密也。

虽然,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而事功日隳,风俗日坏,贫民愈无告,奸人愈得志。

——叶适《水心别集》卷10《实谋》材料四: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江山初立
建 立 : 960年 , 后 周 禁 军 统 帅 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帝 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 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统一:北宋建立后,相继 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 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 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二)祖宗制法
材料:(安)重荣……尝谓人曰:“天子 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措施


青苗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 或谷物给农民,收货后还 本付息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募役法 富 国 市易法
纳钱代役 在东京设市易务
理想效果
打击大地主、 大商人
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
方田均税法
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 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 近易远”
领域 措施
——苏洵《嘉佑集》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
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
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积极: 政治:防范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经济: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材料三:今上下内外,皆先有法以待之,是法之密也。(然 而)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 而事功日隳,风俗日坏。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 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宋太祖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武将势大
赵普
(二)祖宗制法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
久之计,其道何故?”
宋太祖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书乐器等,史称十“功靖名康尘之与变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
岳像
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赵拾毅旧、山赵河轶,峰朝《天中阙国。古代史》
结合教材回答:“靖康耻,犹未雪”指什么? 岳飞是否实现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想法?
“分权” 解决:分散中央机构权力; ③军事:枢知密院专掌军政;台谏负责监察
武将专权
“抑权”
解决: 分散军权、 崇文抑武
①剥夺军权-杯酒释兵权
调兵权:枢密院(文官) ②分散军权 统兵权:三衙(武将)
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③扩大科举规模,文臣治国,提高文官士人地位
一、防弊:加强中央集权
思考: 结合材料,分析以上举措带来怎样的影响?
期。
——纪录片《历史的拐点之澶渊之盟》
“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澶渊之盟是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求和的结果......此后辽更是不断需索。以金钱换取
和平使北宋不再居安思危,“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埋下
亡国的种子。
——《历史上的今天之澶渊之盟》
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罢相。
扰;
元卒丰。五年(1082)四月改官制。八年(1085)一三些月措神施宗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
司马光拜相,新法相继废罢。
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
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金军押解被俘《虏满的江徽红、》钦二帝及宗室、嫔妃、大臣岳、飞 工匠等3000余人撤离怒汴发京冲,冠返,回凭北栏方处,、同潇时潇掠雨走歇金。帛抬财望宝眼、、法仰驾天仪长仗啸、,天壮文怀仪激器烈、。图三

第9课两宋政治和军事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9课两宋政治和军事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藩镇割据 (2)皇权失威 (3)武将跋扈
皇帝“兵强马壮者为之” ——《新五代史》卷五十一
一、立祖宗之法——宋朝专制集权的加强
(一)北宋建立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分宰相、地方之权 (1)中央(二府三司)
二府
一、立祖宗之法——宋朝专制集权的加强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分宰相、地方之权
变法性质 积极作用 局限性
① 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危害百姓利益 ② 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 ③ “强兵”方面成果甚微,与西夏交战以失败告终 ④ 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四、临安只稍安——南宋的偏安
(一)南宋的建立 1.南宋的建立: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赵构即位重建 宋朝,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南宋与金的战和 岳飞抗金
真宗景德时:一万余员 仁宗皇祐时:2万余员 英宗治平时:2万4千余员
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蔡襄
三、力挽狂澜——王安石变法
(一)改革 1、庆历新政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主要侧重在什么方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侧重:整顿官僚机构 败因:庆历新政损害了官僚集团各种特殊利益, 遭到激烈反对,新政最终失败。
(1)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 民奋起抵抗 (2)概况: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收复大片失地,但因
宋高宗疑忌,被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四、临安只稍安——南宋的偏安
(一)南宋的建立
1.南宋的建立 2.南宋与金的战和
宋金和议 内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贡 容 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结 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果 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宋太祖)朕与卿定祸乱以取天下,所创法度,子孙若能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案) 统编版中外历史刚要必修上册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案) 统编版中外历史刚要必修上册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素养目标】1、结合五代十国的社会动荡,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宋朝政治“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相互制约”、“崇文抑武,文人治国”等特点。

2、结合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钱币换和平”等内容,探讨北宋初期的社会危机;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范仲淹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必然性。

3、能够利用历史地图,了解宋代同辽、西夏和金的关系;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宋代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趋势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宋初中央集权加强教学难点:王安石变法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宋史·太祖本纪》思考:解读图片和文字信息,指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一、权谋中的王者之变——太祖建制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一(宋太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使……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

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禁军聚之京师……皆一以当百。

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

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枝、制治于未乱故也。

——司马光《涑水记闻》问题:北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散机构权力,使其相互牵制(1)中央: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2)地方:设立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3、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1)罢免宿将兵权(杯酒释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部编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部编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加强中央集权的第三原则: 崇文抑武(重文轻武)。
特点:“防弊”之政
“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 制定时主要从消极方面考虑,尽 量预想到可能导致动乱的各种因 素,事先加以防范,而并非考虑 如何使国家机器最有效、合理的 发挥作用。
影响: 积极:预防、巩固、强化 局限:制度僵化,分权过细,行 政效率低下,因循守旧的风气。

积 贫 局 市易法 面)
在东京设市易务
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 政收入

方田均 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
税法 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得到实惠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 近易远”
节省费用,增加了政府 的财政收入,减轻了人 民的负担
项目 领域
措施
内容
作用
军事上强 兵之法
(改变积 弱局面)
《宋史·太祖本纪》: “诸校露刃列于庭曰: ‘诸军无主,愿策太尉 为天子。’未及对,有 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 罗拜呼万岁。”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标要求: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与社会等方 面的新变化。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1)概况:960年,后周大
臣……宋每年予西夏“岁赐”……
政治上取士之法 (培养—变—法张人帆才《持)中国,古代不简史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转移。
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
改革目的:整顿官僚机构 ——《宋史新论》
(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过程中要
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用人得当。 “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制定时主要从消极方面考虑,尽量预想到可能导致动乱的各种因素,事先加以防范,而并非考虑如何使国家机器最有效、合理的发挥作用。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前篇 自主预习




2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
支的大半。
②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不断
膨胀。
(2)结果: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预习提醒
“三冗”问题
“三冗”问题指北宋时期出现的“冗官”“冗兵”“冗费”的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北宋专制集权的加强 史料实证 史料 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 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焉。通判……建隆四年(公 元963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职掌 倅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 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1-
首页
课程目标
1.掌握北宋的建立以及 专制集权加强的措施和 影响 2.了解北宋政治危机的 状况及其王安石变法的 内容和影响 3.了解宋金对峙的概况 和两宋的军事
时空定位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1.背景 (1)统一: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 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吸取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措施 (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
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史料探究
史料:《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 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思考: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职权: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 署名才能生效。 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
史料探究
北部与辽:辽朝占领燕云十六州; 通过
“岁币”、澶渊之盟盟约等勉强安定。
西北与西夏:庆历和议,通过“岁赐”
维持稳定。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深化理解
1、对辽来说 使其安然脱险,而且得到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岁币。 2、对于北宋来讲 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是皇帝贪图苟安的结果,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激 化了阶级矛盾,致使政治危机。 3、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 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即它换来了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速边境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三单元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1.宋初专制集权的强化 2.北宋的统治危机 3.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4.南宋建国、金与南宋
问题引入
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 桥兵变,黄袍加身。
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 定都东京,即为宋太祖。
思考问题:宋初统治者又是如何吸取教训,避免历史重演的呢?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思考:史料中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方案: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2、措施
中央:二府三司制
内容:中书门下(政事堂)作为行政机 构,设多名同平章事(宰相),掌最高 行政权。副相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 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分割军权;三司 使分割财权。 特点: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熙宁、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岁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积极: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收入;
——《宋史》
元丰四年、五年 , 宋夏之间两次大战, 宋军中义勇、保甲约占一半, 这两场战
争都以宋军败局北限、:死①伤强数兵十万效人果而并告不结明束显……;
——吴巨洪《浅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
防弊:加强中央集权
中央:二府三司、三衙、台谏
两 宋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分散机构权力 地方:四监司、通判 抑制武将权力——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特点及影响

边防压力 北宋与辽——澶渊之盟

新弊:边防财政危机 财政危机
北宋与西夏——庆历和议
与 军 解弊:王安石变法 事
背景 主要内容(富国强兵) 评价、败因
循弊:南宋的偏安
绍兴和议
(南宋——金)
钱物
“岁币” 银10万两,绢20万

“岁赐” 银7万两,绢15万匹
,茶叶3万斤
“岁贡” 银25万两,绢25万匹
关系
“兄弟”
“君臣”
“臣君”→“侄叔”
宋辽、宋夏、宋金之间的战争是我国内部民族间的战争,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
五.小结
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加强地方控制: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
——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不可取:
北宋作为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 民族政权签订和议,一种屈辱的 行为,且财政受损。
可取:
“以钱财换和平” 缓解了北宋的困境。 和约签订后,受损有限;社会安定;榷场 贸易;民族交融;生产发展。
二、新弊:边防财政危机 2.财政危机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5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5张ppt)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
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
谷,收其精兵,则天
下自安矣。
赵普
《雪夜访普图》
二、祖宗之法的确立——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二)措施
重点突破
1、收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相关史料
行 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 政 节度使转化为虚职 削实权
财 政
设转运司管地方财政 大部分赋税上交中央
正方:宋初的政治和军事制度对宋与后世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反方:宋初的政治和军事制度对宋与后世的影响是弊大于利
材料一: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 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 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 联 师 —, ,—总则苏合解洵于 印《上 趋嘉。 走佑过 巩,集·度 固唯》·集国恐卷·权家不召1统《→及而一审。归和强势之安化》京定中央集也州骑权收郡所、预了遂过防,日,内赏就莫部罚困不动刑弱散乱政,。、,靖一康切之收役了,,虏
——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兵种 宋朝继承自中唐以降丧失养马区的现实,
缺乏马源,不重视骑兵的建设,而古代的
骑兵犹如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坦克部队,主
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
要以步兵对抗辽朝、西夏、金朝和元蒙的 骑兵,就处于弱势。
募兵制 ——王曾瑜《正确评价宋朝的历史地位》,
原载《北京日报》
三、祖宗之法的弊端——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孙是赵玄朗(传说曾转世为轩辕氏)的后人,并且将道教放在了所有宗教的
第一位,并在泰山封禅。宋真宗的做法( )
A A.利用神权阐述统治的合理性
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B.出于对道教传统文化的尊重 D.推动着道教地位的不断上升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二、新弊又生——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自学】北宋的积贫(财政危机)积弱的表现?
军费开支庞大
官僚队伍膨胀
北宋兵籍数量变化
兵籍数量 125.9万 116.2万
91.2万
66.6万
北宋官员数量变化
官员人数
2.4万
1.7万
北宋三个时期收支情况
收入 支出
3900
4400
5060 5060
37.8万
0.97万
1300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 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 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邓广铭
➢ 两宋是一个“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朝代。
——邓小南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政治军事方面的新变化
一、防弊之制——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新弊又生——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三、革弊之政——王安石变法
原则目的 富国 强兵
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富国强兵 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 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目的:调控经济,开辟财源 编制保甲、兵农合一,准备以征兵取代募兵
增加收入 充实府库 (作用)
效果不佳
评价:达到富国的目的,增加了收入 ①强兵效果不明显;②加重了农民的负担;③统治集团内部分裂
四、积弊宋偏安
一、防弊之制——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自学】宋朝成立之初有哪些社会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 宋太祖:“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 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 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 赵普:“……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并不是一个典型的理财专家, 而是一个怀有梦想, 又缺乏实务经验的人。他自始至终相信, 在帮助政府增 加财政收入的同时, 可以发展民间经济。
从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起, 王安石推出了一系列的 变法条文。主线只有一个:加强中央集权, 利用政府的力 量来指导和参与经济运营, 搞活经济, 从而获得更大的 财政收入。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960年正月初一, 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 宰相范

质等未辨真伪, 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
宋 建 立
至陈桥驿, 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 发动兵变, 众将 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 拥立他为皇帝。随后, 赵匡胤 率军回师开封, 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 胤入城, 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 改国号为
“宋”, 仍定都开封。

假途灭虢, 袭占荆湖

分进合击, 攻灭后蜀

诱歼主力, 灭亡南汉

突然袭击, 攻灭南唐
围城打援, 灭亡北汉
北宋统一战争历时十八年, 结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 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 面, 实现了南北方主要地区 的统一, 对社会经济文化的 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 政局动荡的的历史教训, 有针
1. 北宋统一后, 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

均告惨败。

2. 后来辽军大举南下, 逼迫北宋签订协议, 维持已 有边界, 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

一笔钱物, 称为“岁币”。
3. 通过这项协议, 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争, 也是屡战屡败。双方最 终达成和议:西夏保持帝 号, 同时向北宋称臣, 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 称为“岁赐”。


危 机
冗兵
冗官

王 安 石 变 法
北宋最著名的改革是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并以此为 出发点设计政策。王安石试图使宋神宗相信, 改革既可以让民间富足, 也可以增加财 政收入。但改革的结果却扰乱了民间经济, 遭到了几乎整个社会的抵制。王安石为了 推行变法, 不得不扶持自己的势力, 以至于宋代的朝堂斗争失控。
宋神宗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请三位学士王珪、王安石和司马光前来商量。 三人中, 学士承旨王珪资格最老, 性格温和, 人们讥笑他平生只会做三件事:“取圣旨”“领圣 旨”“已得圣旨”, 是“三旨相公”。面对皇帝时, 王珪果然适时地保持了沉默。 而翰林兼侍读学士司马光则赞同提议, 认为为了救灾, 需要节省其他开支。 这时, 翰林学士兼侍讲王安石却把话题引向另一个方向, 于是这次讨论变成了财政思想的大辩论。 王安石认为, 国用不足不是财政紧缩的理由, 政府的正常开支不应该缩减。钱不够用, 政府就应该 积极理财, 增加财政收入。 司马光则嘲笑对手:所谓的善于理财, 不过是政府从民间搜刮的理由而已。 王安石不同意, 认为善于理财并不是要从民间搜刮。其实, 聪明的官员不需要增加民间税率, 也可 以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 做到国用充足。 司马光继续反驳:天下哪有这种道理?就产出了这么多的财物, 不在政府手中, 就在民间。所谓不剥夺 民间财物, 依靠理财生钱, 只不过是汉代桑弘羊使用过的花招罢了。 双方你来我往, 争议不已。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还原争论的现场, 而从《宋史》保留下的材料看, 司 马光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但事实上, 王安石的观点更能打动人。皇帝最后打了圆场, 宣布作为个人, 他赞成司马光的提法; 但是作为皇帝, 姑且按照王安石的意见去做。皇帝的态度已经预示了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命运。
宋朝为什么出现冗官
原因之一在于公务员考试搞了“扩招”。唐代由 于录取人数少, 进士每年才一二十人, 多的年份 也不过30余人。宋太宗即位第二年, 就从诸道贡 士5300余人中选拔了进士及诸科等500人, 分授 幕职和州县官, 雍熙年间更增至千人。
原因之二在于买官卖官合法化、公开化。宋廷诸 帝为了财源广进, 在各种专卖活动之外, 公开卖 官, 鼓励商人、豪强富户纳粟买官, 花钱入仕。 在宋金外交活动中, 有不少使节随员就是商人子 弟。南宋时四川地区一次出卖将仕郎(从九品文 散官)告牒, 竟达1000道。
大力提倡文治
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 士人的地位
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 图
北宋文官出行 图
作用: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因素, 巩固了 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强化了专制集权。
弊端:“事为之防, 曲为之制”, 制度束缚过 死, 权力分割过细, 也影响了行政效率, 助 长了保守疲沓的政治风气。

一场财政思想辩论
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 一场本该发生在现代议会上的激烈辩论出现在了神宗的朝堂上。辩论的双 方是两个翰林学士司马光和王安石。
这一年, 京师汴州接连发生地震, 冀州一带出现了黄河决口, 而河朔也发生了巨大的旱灾。为了救 灾, 政府花了不少钱, 官员请求神宗在例行的南郊典礼中不要再颁发赏赐。按照规矩, 典礼中皇帝应该 给他的功臣们赏赐金帛财物。

对性的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

政治 设通判监督;节度使逐渐演变 重文轻武

为虚衔

加强中央对 地方的控制
经济
设诸路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 保证各州税收大部分上交朝廷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 军事 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
更换
强干弱肢
故事发生在建隆二年, 赵匡胤宴请石守信和高 怀德等禁军的高级将领, 并在酒席上威逼利诱 地说了一番话, 唬得石守信等人第二天都纷纷 称自己年老体弱, 请求解除兵权、告老还乡。 这个在酒宴上不动一兵一卒, 轻易而和平地解 除将领兵权的事情被称为杯酒释兵权。
加强各级 机关的权 力,使之 相互牵制
中央 地方
行政 军政 财政 四监司 通判
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院:有调兵权不统兵 三衙:统兵但不调兵 三司(盐铁、度支、户部) 平行的路级机构,从各方面监控各州 州一级增设,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 此制约
抑制武将 势力膨胀
崇文抑 武的方 针
罢免宿将兵权 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这个主线的唯一问题是:只要政府参与了具体的经济运营, 整个市场的效率必然降低, 从而造成经济的衰退。至于 政府的财政增收, 这的确可以做到, 但这是以民间的损 失为代价的。在王安石看来, 这是一个把饼做大的变革, 但实际上却是一场分饼大战, 政府分得多了, 民间必然 分得少。只有理解了这一点, 才能从更深层次上理解熙 宁变法的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