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制种技术》教案
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
![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f98938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2.png)
割除父本
父本散粉后最好割除。一方面可以避免混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母本行通风透光状况,减少母本空秆率,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收 获
收获前最好扒皮晾晒,可以提高成熟度,降低水分。有条件可以在植株上搭挂晾晒。 成熟后及时收获,果穗经过晾晒,水分低于16%时脱粒。在脱粒前根据穗型、粒型、粒色、穗 轴色去除杂穗。籽粒经晾晒、清选后,装袋入库。
思考题
在玉米杂交种制种时,如何设置隔离区?
在制种田播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玉米制种田如何进行去杂?
父本散粉后割去有哪些好处?
如何对母本去雄?应注意哪些问题?
辅助授粉
母本去雄
母本抽雄前就要经常到地里检查,以便及时去雄。去雄要求及时、干净、彻底。及时指在雄穗散粉前去雄;干净指将母本雄穗整个拔除;彻底指全田所有雄穗一株不漏拔除。坚持每天至少去雄一遍,风雨无阻,对紧凑型自交系采取带1~2叶去雄的办法。拔除的雄穗埋入地下或带出制种田妥善处理。全区有不到5%未去雄时,应一次拔完。
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
思考题
教学重点
播种方法
去杂方法
母本去雄
教学目标: 掌握玉米杂交种制种的基本技能。
Ⅰ
选地隔离
点击添加正文
Ⅱ
规格播种
点击添加正文
Ⅲ
严格去杂、去劣
点击添加正文
Ⅳ
母本去雄、辅助授粉
点击添加正文
Ⅴ
割除父本
点击添加正文
Ⅵ
收获
点击添加正文
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
选地隔离
选地 土壤肥沃、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地势平坦、旱涝保收的地块。 隔离方法 1、空间隔离 自交系繁殖区,隔离不少于500米,制种区隔离不少于300米。 2、屏障隔离 利用村庄、树林、山岭、山林、高杆作物等作为隔离。 3、时间隔离
玉米制种技术
![玉米制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584ccb8561252d381eb6e3a.png)
玉米制种技术玉米制种技术1隔离玉米楼盘制种地块必须与其它玉米种植隔离,防止其它(非繁育的自交系或杂交种的)地块玉米花粉在玉米开花授粉期间传入育苗地块以保证玉米种子的纯度。
1.1空间隔离制种宗地空间隔离不得少于500米,隔离区内不得种亦不得其它玉米。
1.2时间隔离:授粉期错开时间错开不得少于15天。
1.3屏障隔离:就是借助山谷、树林、村庄等自然屏障或人为设等措施防止其它玉米花粉在玉米开农牧花授粉期间传入制种地块。
2整地施肥2.1整地耕层深度应不低于25cm应深耕细耙,整平耙匀,上虚下实。
2.2施肥应根据宅基地肥力状况施肥,一般667施有机肥201*kg;基肥667施复合肥25kg、尿素10-15kg。
3播种3.1品种选择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
3.2播量播期春季制种适宜播期为5月,地膜覆盖可提前10-15天;夏季养羊适宜播期为7月下旬。
母本每穴2粒种子、父本每穴3粒种子,覆土厚度2-3cm。
3.3播种墒情播种之时土壤墒情要好,土壤湿度差时要造墒播种。
3.4株行距母本株距22-23cm,父本株距25cm,父、母本行距均为60cm左右。
母本667密度4000株左右,父本667密度1000株左右。
3.5父母本行比:数目父母本行数比例一般为1:4-5。
4田间管理4.1间定苗4叶期应间苗,5-6叶期应定苗。
4.2追肥应在大喇叭口期667追施尿素20kg。
4.3去除杂株应分别在4-5叶的苗期和抽雄前检查田间杂株,在雄穗散粉前彻底去除杂株,杂交制种田制及杂株率不超过0.3。
4.4去雄在母本抽雄前5-7天开始去雄,要求带2片顶叶去雄,杂交制种田在抽雄前几天和抽雄始期、盛期、末期分几次进行母本调查,分别求解出去雄不及时、不干净和未去雄的百分比,以平均数则表示,母本散粉株率不得约2。
4.5人工辅助授粉在散粉期每日上午9-11时,使用弥雾机吹动父本,或使用茀蕨拉绳等方法振动父本以辅助授粉,必要时可以人工传粉辅助授粉。
农村劳动课种玉米教学设计
![农村劳动课种玉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bc4d2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5.png)
农村劳动课种玉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种植玉米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玉米的栽培过程和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农田劳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1.了解玉米的生长特点: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生长过程中的水分、养分需求等。
2.学习玉米的种植技术:选种、播种、育苗、定植、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3.体验农田劳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田间劳动,包括整地、撒种、施肥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介绍玉米的生长特点和种植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以课件形式详细讲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技术,辅以实物展示,让学生对玉米的生长和种植过程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3.实地体验:带领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农田,进行实际的田间劳动。
教师向学生指导如何进行整地、撒种、施肥等操作,并且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农田劳动的辛苦和乐趣。
4.总结归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和体验,回答对玉米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详细讲解玉米的生长和种植技术。
2.示范法:教师在实地体验环节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示范,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一个环节的操作方法。
3.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田间劳动,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学生在实地体验过程中,观察、记录玉米的生长情况和自己的操作过程,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学生在总结归纳环节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今天所学的知识和体验,激发学生对农田劳动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书面测试:教师可以进行一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玉米种植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玉米教学设计,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全面了解了玉米的生长特点和种植技术。
通过田间劳动的实践,学生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了对农田劳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本次教学也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田间劳动任务。
2024年玉米栽培技术培训教案-(带目录)
![2024年玉米栽培技术培训教案-(带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63262e9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4.png)
玉米栽培技术培训教案-(带目录)教案玉米栽培技术培训一、教学目标1.了解玉米的生长习性、栽培季节和种植方式。
2.掌握玉米的选种、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3.提高农民对玉米栽培技术的认识,提升产量和品质,增加收入。
二、教学内容1.玉米生长习性和栽培季节(1)生长习性:玉米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以疏松、肥沃的土壤为佳。
(2)栽培季节: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一般分为春播和夏播。
2.玉米选种与播种技术(1)选种:选择适应性强、抗病、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
(2)播种: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拌种等。
播种深度一般为5-6厘米,行距60-70厘米,株距25-30厘米。
3.玉米施肥与灌溉技术(1)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肥。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化肥为主。
(2)灌溉:玉米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或水涝。
4.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1)病害:常见病害有玉米纹枯病、玉米螟等。
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2)虫害:常见虫害有玉米螟、黏虫、地下害虫等。
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5.玉米收获与储藏技术(1)收获:玉米成熟后,及时收获,防止果穗霉变。
(2)储藏:将收获的玉米果穗晾晒至安全水分含量,然后进行储藏。
注意防潮、防虫、防霉变。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PPT、板书等形式,讲解玉米栽培技术的相关知识。
2.实地操作:组织学员到田间地头,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互动交流:鼓励学员提问、分享经验,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4.案例分析:分析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让学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四、教学时间安排1.理论教学: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实地操作:共计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互动交流与案例分析:共计1课时,45分钟。
五、教学评价1.学员出勤情况:考察学员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理论考试:检验学员对玉米栽培技术的掌握程度。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82b29c205087632311212ad.png)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要想搞好玉米杂交制种,生产出高质量的种子,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周密的、切实可行的玉米杂交制种生产管理操作规程,严格的按照规程进行管理和操作。
1制种基地的杂交种的生产规程1.2亲本自交系的准备1.3用以配制杂交种的自交系称作自交系良种,是由自交系原种繁殖而来。
其纯度不低于99%。
1.4用以繁殖自交系良种的自交系称作原种,是由育种家种子繁殖而来,其纯度不低于99.9%。
1.5用于繁殖自交系原种的种子称作育种家种子。
其典型性状高度一致,遗传性状稳定的最初的一批自交系种子,是生产用的最基础的种子,其纯度应在100%。
1.6定点生产用杂交种的配制,应选择适宜单位,建立制种基地,并保持相对稳定。
1.7隔离区的选择制种田应当土地肥沃,旱涝保收;与其他玉米花粉源至少隔离300m以上,采用时间隔离时,春播错期应在40天以上,夏播应错期30天以上。
隔离区选择应尽量集中连片。
1.8有一套好的领导班子:基地领导班子必须是一个团结的整体,要有综合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带领全体制种农户及时严格的按照所制定的规程进行管理。
工作扎实,能落实到实处。
1.9隔离、生产条件好:自然隔离条件好,按照制种要求,制种区四周300m内不准种植其它玉米。
制种区自然气候能够满足所制组合所需,要求集中连片,土壤肥力高,灌溉方便。
2.0实行预约合同生产:通过对基地村的考察测评,认为可以作为制种基地时,种子部门要与基地村委会、村委会与制种农户,层层签定生产合同,要建立两极合同制度,分别载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2播前准备2.1种子处理:播前对精选的亲本种子进行质量复检,并对亲本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处理,防治病虫害。
2.2精细整地、合理施肥:因亲本种子顶土能力弱,要求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施肥要求:一般亩施过磷酸钙50kg、碳酸氢铵25k或氮磷复合肥15kg,农家肥1500kg做底肥。
2.3制种技术方案的制定:播种前必须按照所制品种制定严格的技术方案,明确父母本比例、播期、种植方式、密度等要点。
初中生玉米种植教案
![初中生玉米种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bb593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12.png)
初中生玉米种植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条件。
2. 学习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条件。
2. 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教学难点:1. 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教学准备:1. 玉米种植基地或农田。
2. 玉米种子。
3. 农具(如铲子、水桶等)。
4. 教材或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玉米模型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玉米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玉米是如何种植的吗?”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玉米种植的了解。
二、讲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条件(10分钟)1. 使用教材或参考资料,讲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包括播种、发芽、拔节、抽雄、吐丝、成熟等阶段。
2. 讲解玉米的种植条件,包括土壤、水分、温度等。
三、演示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10分钟)1. 在玉米种植基地或农田中,教师演示玉米的种植技术,包括开沟、播种、覆土、浇水等步骤。
2. 讲解玉米的管理方法,包括施肥、除草、防病虫害等。
四、学生实践种植玉米(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块种植区域。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玉米的种植技术进行种植,体验农耕劳作的辛苦和乐趣。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他们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玉米种植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玉米加工厂,了解玉米的加工过程和产品。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玉米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种植玉米,让学生了解了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条件,学习了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通过种植玉米,学生也增强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在实践中不会受伤。
玉米播种游戏教案
![玉米播种游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ba60a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8.png)
玉米播种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掌握玉米的播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玉米的播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玉米种子、播种工具、土壤、水壶、小铲子等。
2. 教学环境,学校操场或者校园内的开阔地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玉米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玉米的生长周期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玉米的兴趣。
2. 讲解玉米的播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老师向学生介绍玉米的播种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选择适宜的土壤、适量的浇水、适当的密植等。
并结合实际操作,向学生展示播种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3. 分组进行实际操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相应的播种工具和材料,让学生自行进行玉米的播种操作。
老师在一旁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观察和记录。
学生在播种完成后,每个小组观察自己所播种的玉米,并记录下播种的时间、地点、天气等相关信息。
同时,学生也要定期去浇水、施肥,并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
5. 分享成果。
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分享,让学生交流彼此的观察和体会,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6. 收获和总结。
在玉米成熟后,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收获玉米,并对整个播种过程进行总结,包括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及对玉米的认识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一次玉米播种的游戏教案,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还能够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因此,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游戏,更是一次全面的素质教育。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农业的尊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玉米制种教案
![玉米制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14895d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7.png)
玉米制种教案教案标题:玉米制种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玉米的生长特点和种植要求;2. 学习玉米的制种方法和步骤;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玉米种子;2. 耕地工具(铁锹、耙子等);3. 水壶或喷壶;4. 肥料(有机肥或化肥);5. 讲解玉米制种的PPT或图片资料。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PPT展示玉米的外观和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玉米种植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玉米种植的重要性和制种的意义。
讲解:1. 通过PPT或讲解的方式介绍玉米的生长特点和种植要求,包括适宜的气候、土壤要求等;2. 解释玉米制种的目的,即通过制种繁殖优质的玉米品种。
实践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好一小块耕地;2. 学生利用耕地工具将土壤翻松,去除杂草和石块,使土壤松软透气;3. 将玉米种子均匀撒在耕地上,注意保持适当的间距;4. 轻轻覆盖土壤,使种子与土壤接触紧密;5. 给种植的玉米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6. 根据需要,给玉米施加适量的肥料。
总结:1.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玉米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时间、植株高度等;2. 引导学生总结制种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制种心得和体会。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玉米制种的实践,将实践结果带到课堂分享;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农田或农业科技园,了解现代化的玉米种植技术。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种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技能;2. 收集学生的实践记录和总结,评估学生对制种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玉米生长的观察实验,记录不同因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2. 组织学生进行玉米的收获和加工实践,了解玉米的多样化利用。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如正确使用农具、避免过度施肥等;2. 鼓励学生爱护环境,不随意扔弃土壤和种子包装物。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玉米制种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玉米制种课程设计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c50573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d.png)
一、课程名称玉米制种技术与应用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玉米制种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了解玉米杂交种的特点和优势。
(3)熟悉玉米制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玉米制种的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课程内容1. 课程模块一:玉米制种基础知识- 玉米杂交种的特点和优势- 玉米制种的生物学基础- 玉米制种的品种选择和亲本配置2. 课程模块二:玉米制种技术- 玉米制种田地的选择与准备- 玉米制种的播种技术- 玉米制种过程中的田间管理- 玉米制种的收获与脱粒技术3. 课程模块三:玉米制种质量控制- 玉米种子质量标准- 玉米种子质量检测方法- 玉米制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4. 课程模块四: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现状- 玉米制种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玉米制种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玉米制种的基本原理、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玉米制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玉米制种的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5.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线上教学,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参与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质量、完成速度等。
3. 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玉米制种的实际操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
4. 课程论文或报告:要求学生撰写玉米制种相关论文或报告,评价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玉米制种教材,如《玉米制种技术》等。
玉米栽培技术教案
![玉米栽培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6a05fe9e31433239689326.png)
玉米栽培技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玉米播种技术、施肥、田间管理技术,掌握相应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以边讲解便展示相应操作技术相结合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劳动、科学种田意识。
教学重点:播种与田间管理技术。
教学难点:施肥及管理。
教学关键:以培养实践操作为主。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用具:教学光盘、教学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一、施肥1、特性施肥以氮肥为主,相应配施磷钾肥2、施肥原则以基肥为主、种肥、追肥为辅,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磷钾肥早施,追肥分期施。
二、播种1、播期:4月10日—4月30日。
2、播种方法:条播、点播。
3、播种量:计划苗数的3—5倍。
4、抗旱及抗盐碱播种技术:接墒播种、坐水种、开沟等雨法、抗盐碱播种。
三、田间管理(一)苗期1、生育特点:以长根为中心、地下部生长比地上部快。
2、壮苗标准:根系发达、叶宽浓绿茎扁、植株敦实、壮而不过旺。
3、具体管理:查苗补种、移栽补苗,间定苗,中耕除草,蹲苗促壮,防害虫。
(二)穗期1、及时铲耥2、及时除蘖3、叶面施肥(三)花粒期1、去雄2、人工辅助授粉3、放秋垄4、站杆扒皮晾晒练习:阅读课文课后小结:学习了玉米的播种技术作业: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板书设计:玉米一、播种1、播期:4月10—30日2、方法:条播、点播3、抗旱播种技术二、田间管理1、苗期:查补苗、间定苗、中耕2、穗期:铲耥、除蘖3、花粒期:去雄、授粉、放秋垄、扒皮晾晒。
初中生玉米种植教案设计
![初中生玉米种植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54154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d.png)
初中生玉米种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提高学生的农业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玉米的生长过程2. 玉米的种植方法3. 生态环境的保护4. 劳动教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玉米的生长过程、种植方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2. 教学难点:玉米的种植方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种植玉米。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玉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
2. 讲解玉米的生长过程:介绍玉米从种子发芽、生长、成熟的过程。
3. 讲解玉米的种植方法:讲解玉米的播种、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方法。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分组种植玉米,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种植过程。
5. 讨论生态环境的保护:引导学生思考在种植过程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分组讨论并提出具体措施。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总结种植经验,反思自己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的提高。
4. 学生对劳动的热爱程度。
七、教学资源:1. 玉米种子、肥料、工具等种植资源。
2. 玉米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的讲解资料。
3. 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建议:1. 在实践活动前,教师应先讲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在讨论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 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种玉米实践教案设计方案
![种玉米实践教案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983cb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9.png)
种玉米实践教案设计方案教案设计方案:以种玉米实践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生长环境和生长需求。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种植玉米的基本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玉米的生长环境和生长需求,种植玉米的基本技能。
2. 难点:掌握玉米的生长周期和生长过程,正确使用种植工具和施肥方法。
三、教学过程1. 知识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引导学生对玉米种植产生浓厚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玉米的生长周期、生长需求和种植技巧,包括土壤要求、施肥方法、灌溉技巧等内容,让学生对玉米的种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块土地,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玉米的种植。
在实践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种植工具,合理施肥,科学浇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 玉米生长观察在玉米种植后的每个阶段,让学生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数据,包括玉米的高度、叶片的颜色、叶片的形态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5. 知识总结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让学生对玉米的种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总结经验,分享种植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6. 学生反馈让学生分享种植玉米的心得体会,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增强学生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设备:用于知识导入和讲解。
2. 种植工具:用于实践操作。
3. 观察记录表:用于学生观察和记录玉米生长情况。
五、教学评价1. 实践操作的表现: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使用种植工具的正确性、施肥方法的合理性等。
2. 观察记录的准确性:观察学生对玉米生长情况的观察记录是否准确、详细。
3. 学生反馈的质量:学生分享的心得体会是否能够体现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对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生长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d385bdf0740be1e640e9a13.png)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玉米杂交制种技术课程安排1.玉米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程序2.玉米杂交制种田的播种3.玉米制种田去杂去劣4.杂交制种田的母本去雄5.玉米大面积制种田实地参观与调查6.玉米制种田材料收获成绩考核100=平时表现40分+实验报告60分平时表现:出勤、迟到、早退情况及田间操作等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题目、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回答问题、收获与体会等。
实验一、玉米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程序试验目的:通过对玉米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程序的学习,初步了解玉米杂交种生产的各主要环节,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内容玉米杂交种生产必须保证质量(纯度、发芽率、净度、水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的产量,为了提高制种质量和产量,在整个杂交制种过程中,必须做到安全隔离,规范播种,严格去杂去劣,做好花期预测及调节,及时去雄,收获前和收获后要及时降水,种子收获后正确存放,避免混杂。
一、安全隔离隔离方式有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屏障隔离与作物隔离四种。
隔离区采用四种隔离方式的安排方法如图所示。
为确保隔离区安全,在春玉米区一般采用空间隔离的方法。
制种田除了要符合安全隔离条件以外,还要求土壤肥沃,旱涝保收,田块成片、方整。
同时,管理要精细,力求达到高产。
二、规范播种种子处理:播前对亲本种子进行精挑细选,挑出与亲本种子不一样的种子,挑选后晒种,包衣或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
(二)播种:地温要求:播种应在5厘米土层,低温稳定在10-12℃时进行;播期:一般在沈阳地区4月20日-5月15日,最适在4月25日-5月5日;在地温允许情况下,尽可能早播。
覆土:5cm;种肥分开:以防烧种;踩好底格子与顶格子:保证出苗。
错期播种:制种田要根据父母本的生育期调整播种期,一般做法是按正常播期播种母本,错前或错后分两期播种父本(三)调节播期制种区父、母本花期相遇,是玉米杂交制种成败的关键。
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标志是:母本雌穗抽丝比父本雄穗散粉早2-3天。
《玉米的播种技术作业设计方案》
![《玉米的播种技术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8810b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e.png)
《玉米的播种技术》作业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玉米的发展习性和播种技术;
2.掌握玉米的适宜播种时间和方法;
3.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玉米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周期;
2.玉米的播种时间和地点选择;
3.玉米的播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
1.玉米的适宜播种时间;
2.玉米的播种方法;
3.玉米的播种注意事项。
四、教学难点:
1.玉米的播种技术;
2.玉米的发展周期。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玉米的发展过程,引起学生对玉米播种技术的兴趣;
2.教学内容呈现:讲解玉米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周期,介绍玉米的适宜播种时间和方法;
3.示范操作:老师现场示范玉米的播种方法,并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玉米的播种实践操作,老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5.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次实践操作的经验和教训,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六、教学评判:
1.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评判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水平;
2.听取学生的总结反思,评判学生对玉米播种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到田间农场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玉米的发展过程;
2.开展玉米种植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认识和创新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玉米的收获和加工实践,全面了解玉米的生产流程。
以上是《玉米的播种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玉米的播种技术,培养他们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愿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发现乐趣,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玉米的栽培技术教案
![玉米的栽培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da12e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1.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玉米的栽培技术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年级学科:初中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玉米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技术。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3. 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1. 玉米的生长特点2. 玉米的栽培技术教学难点:1. 玉米的生长周期及管理2. 玉米病虫害防治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玉米种植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玉米种子、工具等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1. 预习玉米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技术。
2. 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玉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玉米的了解,提问学生关于玉米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技术的问题,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2. 讲解玉米的生长特点教师简要讲解玉米的生长周期、植株结构、需水量等生长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3. 讲解玉米的栽培技术教师讲解玉米的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
重点讲解玉米生长周期内的管理措施。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玉米栽培技术的要求,进行播种、浇水、施肥等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玉米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技术,强调重点知识点。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布置作业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评价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作业、实践操作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玉米栽培技术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拓展6.1 玉米的品种介绍教师介绍不同品种的玉米及其特点,如杂交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等,使学生了解玉米的多样性。
6.2 玉米的利用价值教师讲解玉米的食用、饲料、工业原料等利用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七、实践环节设计7.1 观察玉米植株学生分组观察玉米植株,记录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加深对玉米生长特点的理解。
《玉米的播种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农作物生产》
![《玉米的播种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农作物生产》](https://img.taocdn.com/s3/m/74bdfe5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d.png)
《玉米的播种技术》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玉米的播种技术》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玉米的播种技术,掌握玉米的种植方法和关键技术,培养学生的农业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玉米的发展发育规律和播种要求。
2. 掌握玉米的适宜播种时间、播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学会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包括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4. 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三、教学内容**1. 玉米发展发育的基本规律。
2. 玉米的播种技术及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3. 玉米的适宜播种时间选择。
4. 玉米的不同播种方法及其优缺点比较。
5.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包括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介绍玉米的发展发育规律和播种技术要点。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农田实地考察,了解玉米的发展环境和实际种植情况。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玉米的播种实验,实践操作播种技术。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就播种技术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增进思维碰撞和经验分享。
**五、作业设计**1. **理论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撰写一份关于玉米发展发育规律和播种技术的小论文,包括玉米的发展期、适宜的播种季节和播种方法等内容,字数不少于800字。
2. **实践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的经验,编写一份玉米播种技术操作手册,详细介绍玉米的播种步骤、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包括图片或示意图,字数不少于500字。
3. **团队合作作业**:要求学生组成小组,选择一块适宜的土地,进行玉米的集体播种实践,要求完成土地的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等工作,并撰写一份播种实践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过程、结果分析和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1000字。
**六、评判方式**1. 理论作业评判:评分标准包括内容的准确性、深度和广度,以及文笔的流畅性和条理性。
《玉米的播种技术导学案-农作物生产》
![《玉米的播种技术导学案-农作物生产》](https://img.taocdn.com/s3/m/8b3b4a4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6.png)
《玉米的播种技术》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丰富。
而要获得丰收的玉米,播种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今日我们将进修《玉米的播种技术》,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玉米的播种,以确保作物的发展和产量。
二、目标1. 了解玉米播种的时间和地点选择;2. 精通玉米的播种方法和技术;3. 理解播种后的管理措施。
三、进修内容1. 玉米播种的时间和地点选择2. 玉米的播种方法和技术3. 播种后的管理措施四、进修过程1. 玉米播种的时间和地点选择- 玉米的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气温适合、降雨丰富的时候进行。
在北方地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进行播种;南方地区则可以提前至3月下旬进行。
- 玉米种植的地点选择应该是阳光丰富、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方。
防止在低坑地带或者土壤贫瘠的地方进行种植。
2. 玉米的播种方法和技术- 深翻土壤:在播种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深翻,确保土壤松软通透,便于玉米的发展。
- 播种密度:一般来说,每亩播种玉米的数量在2.5万-3万株之间为宜。
过密或者过疏都会影响作物的发展和产量。
- 播种方式:可以选择直播或者插秧的方式进行播种。
直播适合于大面积的种植,插秧适合于小面积的种植。
- 播种深度:一般来说,播种深度在3-5厘米摆布为宜。
深浅不当都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发展。
3. 播种后的管理措施- 准时除草:播种后,要准时进行除草,防止杂草与玉米争夺养分和水分。
- 施肥浇水:在玉米发展的过程中,要适时施肥和浇水,保证作物的发展需要。
- 防治病虫害:定期检查作物,准时发现病虫害的状况,实行相应的防治措施。
五、总结通过进修《玉米的播种技术》,我们了解到了播种的时间和地点选择、播种方法和技术、以及播种后的管理措施。
只有正确地进行播种,才能确保玉米的发展和产量,获得丰收的喜悦。
期望同砚们能够勤勉进修,并在实际种植中加以运用,取得好的效果。
第二课时一、导入大家好,今日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玉米的播种技术》。
《玉米的播种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农作物生产》
![《玉米的播种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农作物生产》](https://img.taocdn.com/s3/m/d0e04032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6.png)
《玉米的播种技术》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背景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丰富。
而玉米的播种技术对于产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通过进修和掌握玉米的播种技术,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农业生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农业生产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二、作业设计目标1. 了解玉米的发展发育过程及播种技术;2. 掌握玉米的播种方法和注意事项;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4. 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作业设计内容1. 理论进修:通过教室讲解、教材阅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玉米的发展发育过程,播种技术的重要性,播种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实践,包括玉米的种子处理、播种方法、密度控制、施肥浇水等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玉米的播种过程。
3. 观察记录: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认真观察玉米的发展情况,记录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包括发芽发展、叶片展开、茎秆发展等情况。
4. 分析总结: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让学生分析玉米的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总结播种技术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形成结论并进行分享。
四、作业设计步骤1. 理论进修阶段:让学生通过教室讲解和教材阅读,了解玉米的发展发育过程及播种技术相关知识。
2. 实践操作阶段: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实践,进行玉米的种子处理、播种操作等。
3. 观察记录阶段: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认真观察玉米的发展情况,记录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4. 分析总结阶段: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让学生分析总结玉米的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并形成结论并进行分享。
五、作业设计评判1.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评判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2. 学生的表现:通过学生的分析总结和分享,评判学生对于玉米播种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水平;3. 教师的评判: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评判教师对于学生指导和引导的效果。
种玉米的教案
![种玉米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13258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7.png)
种玉米的教案教案标题:种玉米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玉米的生长特点和生命周期。
2. 掌握种植玉米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玉米种子2. 耕地工具(锄头、铲子等)3. 土壤和肥料4. 水源5. 照明设备(如日光灯)6.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玉米的生长过程,引发学生对玉米种植的兴趣。
知识讲解:2. 讲解玉米的生长特点和生命周期,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等阶段。
解释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需要的环境条件。
示范操作:3. 示范如何准备土壤,包括松土、施肥等步骤。
解释土壤的要求和肥料的种类选择。
4. 示范如何播种玉米种子,包括种子的深度、间距和覆土等要点。
强调种子的正确放置和保持适当的湿度。
5. 示范如何给玉米提供适当的光照和水源,解释光照和水分对玉米生长的重要性。
实践操作:6.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个小组负责一块准备好的土地。
学生按照示范进行土壤准备、播种和后续的光照、浇水等工作。
7. 学生观察和记录玉米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时间、幼苗生长速度等。
8. 学生定期对玉米进行光照、浇水和除草等管理工作。
总结:9. 学生分享和总结种植玉米的经验和收获。
10.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拓展活动:11. 邀请农民或专业种植者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种植经验。
12. 组织学生参观农田或农业园区,进一步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准备土壤、播种和管理玉米的能力。
2. 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总结分享。
3. 学生对玉米生长特点和种植技巧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玉米的收获和加工实践,体验从种植到食用的全过程。
2. 学生可以进行玉米的相关研究,如玉米的营养价值、玉米的种类和用途等。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的安全,在操作工具时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姿势。
2. 提醒学生合理使用水源和肥料,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制种技术》教案第一课时:制种前的准备近年来,每年都有一大批杂交种因质量不达标而报废处理,严重影响了制种户的积极性和种子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杂交玉米种子质量滑坡现象严重。
在大田玉米生产上,常常因种子质量低劣使得杂种优势减弱或丧失,用种户与种子生产单位因质量问题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既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又影响种子生产单位的效益与信誉度。
玉米制种只有严格遵循制种技术规程才能生产出高产优质的种子。
1.1 隔离区选地与隔离配制杂交种的地块称为杂交制种隔离区。
隔离区的数目因繁殖类别而不同。
配制单交种,需设置三个隔离区,即二个自交系繁殖区和一个杂交种制种区;配制三交种需设置三个亲本自交系繁殖区,但是在配制单交种及三交种时,隔离安全,母本去雄及时、彻底,而制种区的父本自交系也可以继续使用,只需三个隔离区即可。
配制双交种需四个隔离区。
为保证隔离区制种安全,其隔离的方法一般分为空间隔离、时间隔离、障碍物隔离。
空间隔离:就是在隔离区的四周一定距离内不许种植其他品种的玉米,以防外来花粉的串杂。
自交系繁殖隔离区空间隔离应不少于500m,单交制种区不少于400m,双交制种区不少于300m,南北向150~200m。
在多风地区,特别是隔离区设在其他玉米的下风处或地势低洼处,应适当加大隔离距离。
时间隔离:就是把隔离区制种玉米的播种期与邻近周围其他玉米的播期错开,一般春播玉米错期35~40天,夏播玉米错期25~30天,但要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灵活掌握。
障碍物隔离:就是利用山岭、房屋、林带等自然屏障当作隔离带,达到防止外来花粉串粉混杂的目的。
也可以在隔离区周围种植高梁、麻类等高秆作物隔离,但高秆作物的行数不宜太少,自交系繁殖区,高秆作物行数不少于100行,制种区在50m以上,且高秆作物应适当早播,加强管理,以保证在玉米抽穗时高秆作物的株高超过玉米的高度。
也可种植父本行带(30行、行距0.75m)当作隔离。
隔离区除了保证隔离安全外,还应选用土质肥沃,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地块,保证植株生长整齐,抽雄一致,便于在短期内完成田间去杂和母本去雄,并保证质量。
第二课时:制定播期调节预案在详细调查父母本花期的基础上,合理制定父母本播期预案;以确保花期相遇,这是制种成败的关键。
花期相遇是指母本的吐丝期与父本的散粉期相遇。
如果双亲花期相同或母本花期比父本早2~3天,父母本可同期播种;如两亲的花期相差在5天以上就需要调节播期,使其花期相遇。
调节方法是,选播花期较晚的亲本,隔一定天数,再播另一亲本。
如果母本吐丝盛期比父本散粉盛期早2~3天,则是最理想的花期相遇,这是因为母本花丝的生活力一般可以保持6~7天,而父本散粉时间较短,(一般4~5天,同时花粉在田间仅能存活数小时),因此调节播期要掌握“宁可母等父,不要父等母”的原则。
应当注意的是,双亲花期相差的天数,并不等于播种期相差的天数,因为早播的亲本,由于前期温度低,生长慢,所以错期的天数应比花期相差的天数多几天,一般是父母本播期相差的天数是花期相差天数的1.0~1.5倍,如果双亲花期相差6~7天,则播期要错开12~14天。
父母本播种期调节的方法是根据两个亲本的生育期的相差天数和叶片数来进行,即:若父本比母本抽穗期早,父母本错期播种相差天数应该是父、母本抽穗期相差天数加上4~5天。
但是根据生育期来调节播期往往受天气变化、耕作条件的影响,不够十分准确,而根据父、母本的叶片数来调节播种期比较可靠。
比如:两个亲本全生育期的叶片总数相同,则先播母本,等母本出苗长出1~2片叶时再播父本,便可保证花期相遇;若父本比母本抽穗晚,则就早播父本,早播的天数应是两亲本抽穗期相差天数再减去4~5天;若父母本生育期基本相同,可将母本早播3~4天或者把母本种子浸种8~12小时,再与父本同时播种。
1.3 播前整地与施肥为了防止早春的干旱及春寒的气候条件,春玉米应于冬前完成深耕施肥整地。
其基本作法是:前茬收后,立即耕地(25~30cm)灭茬,及时耙耱保墒,且在立冬前冬灌,蓄水保墒。
为防止病虫害,玉米应实行2~3年的轮作。
玉米需肥量大,施肥应以底肥为主,冬前结合深耕整地分层施入有机肥3000~6000kg/亩,过磷酸钙25~30kg/亩,或者补施氮素化肥15~20kg/亩,氮、磷、钾肥比3∶2∶1。
第三课时:适期播种播种时应按满天星加行比法种植父本,母本的密度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适当加大密度。
穴深2~3cm,每穴2~3粒种子,上覆湿土。
按照提前做好的播期预案,视土壤墒情和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开始播种;父本分两期播种,相隔时间5~8天,亩播种量0.6~1.0kg,两期播量各占50%。
母本播量每亩3~4kg,父母本比例1∶4。
第四课时:田间管理3.1 苗期管理于三叶一心时间苗,五叶一心时定苗,定苗时去掉病苗、弱苗、小苗、徒长苗、畸形苗,留生长健壮、均匀一致种苗,亩保苗,母本 4500~5000株左右,父本保苗1000~1200株。
为了保证苗整齐一致,水浇地于苗高15~25cm 时控制浇水,进行蹲苗,促使根系下扎,提高幼苗吸水、抗旱能力。
苗期玉米对水肥要求不是太严格,若底肥充足,一般不追肥,但要对生长势较弱的苗加强水肥管理,偏肥、偏水以保证拔节前达到生长整齐一致。
苗期注意拔除杂草和防治病虫害。
防治黏虫蚕食幼苗,可选用5%来福灵3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此外还要防止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
3.2 穗期管理穗期管理应抓好四个环节:去杂:为了保证杂交种子纯度,在拔节期至抽穗期,组织3~5次严格的去杂,特别要注意父本去杂,重点砍除高大植株、变异植株、怀疑植株,使制种田植株高度水平一致。
去雄:去雄是制种的关键环节。
一律采取摸苞带叶(1~2片)超前去雄,在大喇叭口后期可开始间隔去雄。
在去雄期间,每天上午10时前和下午5时后每抽1遍,做到风雨无阻,逐株检查,不留残枝、死角。
雄穗不留田,必须带回家。
去雄过程中,同时去除“三类苗”,即小苗、弱苗、病苗。
水肥管理:玉米穗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期并进时期,应增施肥料。
追肥一般分两次:拔节前后追1次,以速效氮为主;抽雄前后1次。
追肥应前重后轻,氮磷钾相互配合使用,还应适量追施微肥,每亩施硫酸锌0.5~1.0kg,适当给父本偏施肥料,以促进植株健壮,增加花粉量。
供水要充足及时,尤其在大喇叭口期,要求田间持水量为70%~80%,严防“卡脖旱”。
遇涝要及时排水。
病虫害防治:此期除根据实地检测喷施农药之外,还要及时清除病株、残叶,减少病源、虫源。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用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200g拌无菌细土20~25kg,撮施于玉米大喇叭口内,可有效防治发病虫害。
第五课时:花期管理花期管理重点是田间花期调节管理。
母本早于父本的调节方法:一是加强父本水肥管理,促进父本生长;二是推迟母本去雄时间,等到将要散粉时才去雄,以延缓雌穗生长,但要特别注意母本去雄时间,以免散粉影响种子质量;三是如母本吐丝过早,则采取剪花丝;四是用500倍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对父本喷雾,促其早开花。
如果用上述措施还未达到花期相遇,则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重新估计花期相差的天数,然后采取剥去母本第一个雌穗,重施速效肥,促进第二个雌穗的迅速生长。
若父本早于母本:可对父本采取剪心叶(3~7cm)、断根(离主茎15~20cm 处垂直切断侧根)等措施处理,断根方向要与当地主风向平行。
或对母本叶面喷20mg/kg的“九二0”和1%尿素混合液,对母本可加强母本水肥管理;也可对母本提早去雄,当雄穗尖刚露出顶叶就拔掉,必要时在雄穗未露出顶叶时,把雄穗连同1~2片叶一起拔掉,使养分集中到雌穗上,以便提早3~5天吐丝,如母本苞叶过多,吐丝偏晚,还可剪去母本苞叶,促进母本提早吐丝。
在花粉期,每天早10时左右,在无露水的情况下,拿一根绳子在父本上来回拉动1次,隔天进行1次,以帮助授粉。
待第二期父本雄穗花粉散完,要及时砍除父本,这样可以节水、节肥,减少养分的无效消耗,创造母本适宜的通风条件,且防止收获时的混杂,从而保证了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
3.4 分收分藏对于脱水慢的品种应提前采取站秆扒皮晾晒、折秆扒皮晾晒、早收结合高茬晾晒等方法进行脱水预处理。
父母本同时成熟的制种区,应先后分收父、母本果穗,运回一亲本果穗,再收另一亲本果穗,要特别注意不要错行收获。
落在地上的果穗如不能分清父、母本应单独收作粮食处理。
运回的果穗要严格分堆分晒,去杂穗、劣穗脱粒。
单交种制种区母本行收的果穗(或种子)为单交种,外形与母本,自交系无明显差别,须区别清楚及时加工标记。
不同隔离区收获的果穗从收获、运输、翻晒、脱粒、包装等全过程要严格分开,防止机械混杂。
种子装袋时,袋内外应加放标签,注明种子名称、收获年份、制种单位、等级和数量等。
登记后专库贮放,专人保管,定期检查。
第六课时:影响制种质量的不良栽培因素播种期不集中有的制种片区内,播种期不同,相差30--40d,导致植株生长发育进程参差不齐,去杂去雄及督促检查的过程随之大幅度延长,容易形成“疲劳作战”,松懈麻痹现象时有发生。
其主要原因是制种基地的前作物布局不合理,同一制种片区内的前作物种类多,生育期差异大(如小麦与蚕豆、油菜、大蒜等),从而造成制种田块之间的播种期相差过大,1.2 播种质量差,出苗不整齐有的田块播种深浅不一致,覆土厚度不均匀,其结果是出苗不整齐,缺苗断垄。
虽经补种或移栽,补足了苗数,但母本行内苗龄差异明显,大苗欺小苗现象突出,因此,去雄次数增多,过程延长,及时、干净、彻底去雄的难度加大。
1.3 父、母本种植不规范有的田块未按统一的行比种植父、母本或在父本行内混有母本,而且在去雄时,也未加仔细辨认,因此造成部分母本植株去雄遗漏,田间母本散粉株率严重超标。
1.4 种植密度过大有些制种田块,母本留苗密度多达6.75万株/公顷以上,甚至7.5万株/公顷以上,造成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授粉不良。
其结果是植株空秆率较高、果穗较小、结实率较低,而且在去雄时,由于密度过大,部分“缩脚株”往往被忽视而抽雄散粉。
虽然这些“缩脚株”大多不能授粉结实,但会影响附近正常植株的种子质量。
1.5 田块排水不良有的制种田块地势低洼或靠近水稻田,排水困难,渍害、草害严重,导致植株黄瘦早衰,子粒瘪小、成熟度低,即使去杂去雄质量合格,种子的外在质量也达不到要求。
1.6 农户间的栽培管理水平差异较大在同一制种片区内,由于农产的栽培管理水平差异较大,导致苗棵长势不平衡,三类苗现象突出,往往会形成去杂去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明显差异。
栽培管理水平较高,苗齐、苗全、苗壮,已形成高产苗架的田块,农户去杂去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相对较高,质量较易保证。
反之,一些中耕管理差,草害、渍害严重,苗残缺不全或植株早衰的田块,农产去杂去雄的主动性都相对较低,甚至对苗棵长势极差的田块,农户还会放弃管理,不仅该田块去杂去雄质量难保,而且还影响附近田块的种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