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河道清淤施工方案(供参考)(参考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说明

位于****境内。近年来,流域内多次发生洪涝灾害,灾情严重,河道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工程老化失修,河道淤积严重,防洪除涝能力明显降低。为此,对该河道实施治理,使其达到设计防洪除涝标准,以确保区域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和保障工农业稳定发展,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1.2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条件

1、水文气象

本流域位于北温带季风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00mm,且多集中在汛期(6~9月份),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70%,年降雨平均日数70天。降雨年内和年际变化较大,最高年份为987.8 mm,最低年份仅为390 mm。本流域年内平均气温在13.7℃,七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7.3℃,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为-1.7℃。无霜期一般从3月下旬至10月下旬,平均为210天,封冻期一般从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历时50天左右,最大冻土厚度40cm,最大岸冰厚度为18 cm。风向随季节变化,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2m/s。年平均日照时数2500小时,日照率50-60%,相对湿度平均为72%,年平均蒸发量为1238mm,水面蒸发量为1203 mm。

2、工程地质

2.1堤基

1、堤基下伏的①层砂壤土,具中等透水性、力学强度较低,具液化可能性,且抗冲刷能力差,存在边坡稳定问题。①-3层粘土、②-2层淤泥埋深较浅,具高压缩性、力学强度较低,存在抗滑稳定问题。

2、堤基土具有中等透水性,水力联系密切,没有稳定、统一、连续的相对隔水层,需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

3、堤基土层为多层结构形式,近地表的土层主要为壤土、砂壤土。结合工程经验类比,壤土、砂壤土临界比降值如下:砂壤土的出口无保护条件下允许比降采用0.20;壤土的出口无保护条件下允许比降采用0.35。

2.2河岸

1、河岸下伏的①层砂壤土分布于堤基表层,结构松散,具中等透水性、抗冲刷能力差且具液化可能性,存在液化问题及渗透稳定问题,需采取处理措施。

2、①-1层壤土:分布于堤基表层,分布不连续,具中等透水性,存在渗透稳定问题,需采取处理措施。

3、①-2层细砂:结构松散,具中等透水性、抗冲刷能力差且具液化可能性,存在液化问题及渗透稳定问题,需采取处理措施。

4、①-3层裂隙粘土:分布不连续,裂隙发育,具高压缩性及中等透水性,有遇水软化的典型特征,存在抗滑稳定及渗透稳定问题,需采取处理措施。

5、②层砂壤土:结构松散,具中等透水性、抗冲刷能力差且具液化可能性,存在液化问题,需采取处理措施。

6、②-1层细砂:结构松散,具中等透水性、抗冲刷能力差且具液化可能性,存在液化问题,需采取处理措施。

7、②-2层淤泥:软~流塑状,标准贯入击数N63.5一般变化在1~3击之间,平均值2.5击;小值平均值1.7击,该层埋深较浅,具高压缩性、力学强度低,分布范围广,不利于堤基稳定,需采取处理措施。

8、河岸土层开挖边坡值:①层砂壤土:水上1:2.0,水下1:3.0;①-1层壤土1:2.0;①-2层细砂:水上1:2.5,水下1:3.5;①-3层裂隙粘土:1:

2.0。

3、水文地质

本工程位于鲁西南黄河冲击平原,上部地层以上冲击层为主,地下水为浅层潜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源以大气降水为主,其次是黄河侧渗灌溉回渗、地下径流等。地下水以1~2%水力坡降自西向东缓慢行动,排泄方式以垂直蒸发和人工开采为主。工程场区地下水其矿化度一般0.48~2.08g/1,PH值7.33~7.79,全硬度214.7~1158.7 mg/1,为中~弱碱性极硬水,不含侵蚀性C02,对砼无侵蚀性危害。

1.3合同项目和工作范围

本次施工项目和工作范围包括:1.4 施工总体目标控制

1.4.1 施工工期控制目标

本工程施工计划开工,完成全部工程。本合同总工期为日历天。

1.4.2施工质量控制目标

本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目标为:确保合格,争创优良。

1.4.3施工安全控制目标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宗旨,坚持“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做到思想保证、组织保证、技术保证、措施保证、确保人员、设备及工程安全。确保实现安全管理目标—“四无一杜绝一创建”:

即:无工伤死亡事故,无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无交通死亡事故,无火灾和洪灾事故;杜绝重大事故;创建安全施工样板工程。

1.4.4环保与水土保持及文明施工目标

以“均衡生产、文明施工、科学管理”为宗旨指导工程建设。在合同实施的同时,同步实施相应的环保措施,使施工现场各项环保指标达到国标和地方标准、满足合同要求。施工作业人员一律挂牌上岗,工地做到整洁清爽、有序、施工标志齐全、美观、施工艺科学合理,推进程序化、标准化作业,创建环保、文明施工样板工程。

第2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2.1、施工布置原则

郓巨河治理工程第一标段工程范围为桩号,工程长度公里,根据工程特点,施工临设采用就近与集中布置原则。生活、生产临时设施按标准化工地的要求进行规划,做到高标准、高起点。施工布置的原则为:

2.1.1依据现有条件,按照招标文件给定的条件及相关规范进行布置。工程的临时设施统一规划、统筹考虑、合理安排。

2.1.2临时设施的规模和容量按施工实际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力求节约,降低工程造价,并切实做好自然生态的保护。

2.1.3各施工场地及营地均按有关要求设置足够的环保设施、消防设施、交通安全措施。施工总布置符合国家颁布的卫生、防火、环境保护条例。

2.2施工布置方案

2.2.1项目部驻地

项目部人员生活、办公用房,全部租用当地民房,临时生产生活点(移动)为活动房,临时仓库及机械停放维修厂布置在施工区附近。尽量不妨碍当地居民的生活。

2.2.2施工场外交通:

本工程施工所在地对外交通都比较方便,可以利用现有地方公路运送施工设备、油料及生活物资等;

2.2.3施工场内交通:

施工场内交通:为便于施工机械施工,在河段两岸修筑施工辅助道路,形成一个机械开挖运土的循环路线。

2.2.4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

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可现场打井取用地下水或就近由乡镇、村给水管道供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