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一中2017届高三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
江西省新余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江西省新余一中2018届毕业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2017年10月参考答案1-10.DCBCC,DACAC. 11-20.BBCBD,BBABCCAC,CDDAB 31-40.BBBBC,DCADB41.【答案】(1)大事: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
影响:促使世界由相互孤立到逐渐连成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基础。
(4分)(2)解释:洋务运动主张学习并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戊戌变法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从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变革,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启蒙,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8分)【解析】(1)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由材料信息“开辟海外市场,拥有通过殖民扩张进行资源掠夺、资本积累、移民等先占优势”结合所学可答出事件是新航路开辟。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是:促使世界由相互孤立到逐渐连成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基础。
(2)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设问中的时间“19世纪后半期”和相关信息“一般以政治革命或改革运动为先导,推动经济改革与技术更新,变革的总趋势是自上而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来进行说明即可。
42.【答案】(16分)(1)第一小问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地方权力膨胀,使国家自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呈现出分裂局面.第二小问的措施,结合所学可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体现在削弱地方的行政权、军事权、财政权三方面.(2)“两种不同的政府”指的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几个分立的部门”指的是三权分立,学生要回答出具体的部门.“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指的是两种政府之间的制约及国会、总统、法院之间的三权分立,以此避免了专制,从两方面保障了人民的权利.(故答案为:(1)背景:接受唐代藩镇割据而造成五代分裂的教训.(2分)变化:①派文官任州郡长官;②设通判,负责监督;③设转运使,将赋税权收归中央.4.强干弱支(4分)(2)分别指:中央政府与各州政府;行政、立法和司法等部门.(2分)理解: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相互制约;政府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既能维护国家统一,又能防止过度集权专制,保障民主.(8分)【解析】((1)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和措施.(2)本题考查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考查美国联邦制及其意义、三权分立.(3)本题考查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关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和措施,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的背景、目的、措施以及影响;关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应掌握它的背景、过程、特点、《1787年宪法》以及影响.43.【答案】(12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第一种观点:同意材料的观点,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表现形式及其结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学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以科学的理性来唤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基本原则.而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只是少数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满的情感释放,既没有引起社会的共鸣,也没有推动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没有对传统和未来做出理性的说明,所以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是对其作用的夸大.第二种观点:不同意材料的观点,认为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相似.理由: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同西方的启蒙思想一样,都是在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的背景下,对封建专制下人性的思考.尽管由于中国明清没有西方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也没有形成众多的思想家,但同样也推动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样也起到了启蒙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点,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同西方的启蒙思想一样,都是在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的背景下,对封建专制下人性的思考.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乃至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扫描版)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扫描版)分)24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依据材料一中的“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可以得出,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以及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等因素有关;依据材料一中的“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起等方面回答。
)第一小问相似,比较分析材料一“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材料二“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信息可知,儒学对中、韩两国都起到了丰富民族精神、塑造民族性格、稳定社会秩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儒学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日渐薄弱。
⑥封建帝制的推翻,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的地位。
有理酌情记分)(2)相似:丰富了两国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为两国国家的稳定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
(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记分)原因:是否适应两国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1分)4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再结合43.【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第一小问特点,由所给材料可以明显的看出甲种教科书侧重于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侧重阶级斗争,乙种教科书侧重于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变,即近代化的角度,也可以从书的编写体例的角度思考回答,即从纵横经纬的角度考虑;第二小问说明,从两种教科书主要内容涉及了什么,如何对这一教科书进行评价和认识的角度回答。
【答案】示例一:甲种教科书编写的特点是采用了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
(2分)甲种教科书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地主阶级与广大农民阶级的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着力介绍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革命两大方面的史实,突出了革命性和阶级斗争,较好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江西省新余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江西省新余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扫描
版,无答案)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2017届江西新余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新余市2017年高三‚二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钱穆《国史大纲》中指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此田亩最有可能是A.天子赐予的井田 B.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C.租种的诸侯土地 D.因军功而受赏的土地25.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改革‚借以发挥中书揆议、门下审复、尚书承行的职能,……许多机构便或省或并,如三司归户部和工部,审刑院划归刑部。
‛这表明此时宋朝A.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B.中央官制是三省六部制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中央官制是二府三司制26.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
‛作者评价的是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27.1859年两广总督上奏称:‚粤海关税务近年征收未见起色……惟有仿上海办法,用外国人治外国人,语言通晓,底蕴周知,内地奸民无从煽惑勾串,于税务必有裨益。
‛此奏折A.所述办法是对付经济侵略的妥协之举 B.反映了东南沿海商品经济发展较快C.体现了晚清官员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 D.折射出清政府防民甚于防寇的思想28.学者周锡瑞指出辛亥革命后‚任官举职,权柄恒不白上。
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谒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
这种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A.民众民主共和意识得到提高 B.民国政府行政效率较低下C.地方政府争权夺利斗争严重 D.公众对政治生活关注增强29.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历史试题(答案详解版)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历史试题2016.11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中记载:玉器等产品,不能在市场上交易。
而《左传》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记载,韩起要在郑国买商人的玉环,玉器已经可以在市场上交易。
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玉器产量有较大增长 B.战国时期手工业进步C.奴隶主贵族纷纷破产 D.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2.汉武帝之前,凡丞相进见,皇帝得离坐;丞相病重,皇帝得亲临问疾,并遣使送药;丞相死后,移归私第,皇帝车驾往吊,并赐棺,赐葬地,赐冥器等。
这主要表明A.皇帝亲近管理人才 B.当时丞相位高权重C.丞相发挥辅君职责 D.相权尚未威胁君权3.隋朝时期,除了创立科举制度,还建立起中央政事堂议事制度、对官员进行监察的制度,还建立起对官员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
隋朝以上制度建立的主要作用是A.有利于政府统治机制完善 B.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直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标志着封建皇权的强化4.宋朝出现了许多新型田地,如:梯田、圩田、淤田、沙田、架田等。
这些新型田地的出现,主要有利于A.外来经济作物的引进 B.各类产品的商品化C.农业耕地面积的扩大 D.农作物产量的提高5.在司法制度上,明朝制定了程序较为完善的审判制度和诉讼制度,甚至通过“重典治吏”来整顿官僚队伍。
这些做法A.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 B.加快了明朝社会法治进程C.是古代司法高度成熟的表现 D.推进了国家监督制度发展6.美国从1805年开始对华输入鸦片,据不完全统计,1805~1837年的30多年间,共向中国输入鸦片14169箱。
为此美国人丹涅特就曾说过,“鸦片贸易,就像奴隶和酿酒厂一样,成为许多美国大资产的基础”。
这说明美国对华输入鸦片A.主要是寻找发动对华战争的借口 B.主要目的是扩大在中国的市场C.主要是为美国经济发展积累资本 D.为美国黑奴贸易提供资金支持7.继昌隆缫丝厂生产的生丝,称为“厂丝”、“洋庄丝”,同传统的手缫土丝比较,在色彩、捻度(打较)、条份、匀度、理绪、净度和装束成形等方面,都大为优胜,较之法国所产无多逊色。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家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
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
由此可见孔、孟二人A.宣扬复古守礼B.肯定汤武革命C.追求仁政德治D.主张重构秩序25、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时代的作品《诗经•商颂》,提到禹只有简单几句,没说禹还干了其他什么事,治水的“水”仅指黄河。
但是在战国成书的《尚书•禹贡》篇中,禹的贡献就大多了,不仅治水,还划分了“九州”和“五服”。
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A.战国时期考古发掘的成果B.实现统一的政治需要C.民族文化认同得到了加强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6、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
这一思想A.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B.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C.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D.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产物27、宋代关于物的立法,有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其中动产被称为“财”或“物”,不动产被称为“产”或“业”。
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也由单一的所有权派生出永佃权,占佃权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典当、抵挡等担保物权。
这反映了宋代A.民间租佃关系的日益规范B.商品经济的繁荣C.法律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D.社会主流观念改变28、下表为南方沿海某乡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
这反映了该地A.大量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B.传统自然经济已率先解体C.民族工业的发展较为迅速D.农村经济结构在缓慢变动29、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政府同意出租大连和旅顺、允许外蒙古独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给中国提供大量援助。
江西省新余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新余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史载:“西周的诸侯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这反映出A.政治权利按血缘关系分配B.西周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C.周天子开始加强中央集权D.诸侯国的权力有等级差别2、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论断的理解正确的是:A. 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B. 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 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 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3、铜匦,武则天所创,类似于检举箱,唯武则天可拆看,其他人无法打开。
初为朝廷接受臣民投书反映各方面问题的匣子,后逐渐成了匿名的揭发官员不当或不法行为的一个容器。
铜匦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B. 古代监察制度的进步C. 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D. 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帝制”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 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 专制王权披上神权的外衣C.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D. 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5、《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
”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A.需要大量劳力B.适时增加肥力C.提倡精耕细作D.善于积累经验6、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 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这反映出A. 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逐渐一致D.原有规则收到商业发展的挑战7、唐末徐夤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江西省新余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7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先秦时,王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最高代表,利用国家机器来控制宗教,使之为自己的统治服务。
但是,一旦有人将祖先、上帝搬出来,王有时还是不得不忍让三分。
这反映出当时()A、宗教的权力处于君王之上B、宗教是国家统治的抓哟形式C、宗教制度被奴隶主贵族接受D、宗教还未完全与王权相结合2、著名史学家何忠礼先生曾指出:“在唐朝选官制度中,除科举制外,公卿大臣也有权公荐举人,考试成绩好坏,并不能成为做官的唯一标准。
”据此可推知()A、科举制没有改变平民的等级观念B、士族门第的特权有增无减C、科举制初立时考虑协调政治矛盾D、科举取士不能满足人才需求3、“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务当其义,若四时;列官置吏,必以其能,若五行;好仁恶戾,任德远刑,若阳阴;此之谓能配天。
”该思想提出者是()A、荀子B、韩非子C、秦始皇D、董仲舒4、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待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论述的是()A、草市B、市镇C、夜市D、街市5、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內源”式、持续式的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启蒙。
导致中国思想启蒙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文明的冲击B、资本主义发展缓慢C、政府的腐朽统治D、儒家思想根深蒂固6、据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统计,中国国内市场四大类商品货值所占比重如下表,它反映出该时期()A、列强在华势力减弱B、经济结构得到优化C、传统生产方式稳固D、官僚资本迅速扩张7、1921年底至1922年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回到上海后,建议中共加入到国民党之中,该建议立即遭到陈独秀的反对,但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上还是通过了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来实现国共合作。
2017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17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商朝青铜器常以超世间的神秘威吓的动物形象作为造型,它的纹饰所呈现出的是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
商朝统治者监制的这种青铜器造型及纹饰A.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和信仰B.目的是树立统治阶级的权势C.是青铜器铸造水平低下的表现D.反映出商朝贵族的宗教崇拜2.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多数都喜欢招贤纳士,对儒生也礼贤下士、礼遇有加。
这表明A.儒学理论在当时得到采纳B.学在四夷、民间是普遍现象C.百家争鸣使儒学广泛传播D.它只是诸侯的一种政治姿态3. 学者唐长孺认为:九品中正制只是保证清浊分流,并不等于选举制度的全部。
这主要是因为A.中正官有授官职责B.任命权完全归于皇帝C.中央政府掌控任官权D.选官关键在于内阁4. 史记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某城市“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这一现象应该出现在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 下面是元朝国家行政机构示意图:这一示意图可以用来说明A.元朝政治制度日益完善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C.国家监察体制日益严密D.民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6. 姚莹与林则徐、魏源是同时代的思想家,他崇拜程朱理学,但“耽误性理,兼怀济世”。
思想家陆以湉评论他“负经济之学,尤长于论兵”。
由此,可以推断姚莹的主张是A.重农抑商B.经世致用C.君主立宪D.盲目排外7. 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无论从“技术”视觉,还是从“制度史”视觉,都不难发现这是一场不对称的前现代对现代的战争,也是一场注定必输的战争。
作为一个不能实现实现全方位现代化的国家,其“前现代化”的主要成果是A.经济发展近代化B.政治制度近代化C.工业技术近代化D.军事技术近代化8. 史料记载,中华民国二十七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毙伤敌近14万人。
江西省新余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1、“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A、宗教习俗B、农业生产C、祭祀祖先D、纪念庆典2、下列对宋代城市发展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B①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②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③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⑤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3、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
这反映汉初实行()A、海禁政策B、抑商政策C、奖励农耕的政策D、闭关锁国4、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5、1984~1986年苏联农产品年均增产速度为2.6%,1987~1989年下降为1.5%;1986~1989年,年均进口粮食3430万吨;另外,肉、糖、黄油、土豆和水果等的进口量也日益增加。
据此可推知,苏联()A、重工业的增长过快B、国产粮食用于工业C、经济结构持续恶化D、农民生产积极性低6、下图是1919—1938年苏德英三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比例图。
导致图示中苏联制造业飞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实施B、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成C、斯大林模式中发展重工业D、西方经济危机带来繁荣7、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
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东印度公司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亲相隐”是中国古代一条重要的法制原则,即亲属之间对犯罪者要设法包庇隐瞒而不得告发.如《唐律疏议》中规定:“诸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
”此法制原则A。
说明古代法律缺乏公平正义 B.是传统宗法观念影响的产物C。
反映了中国古代不依法办案D。
说明古代中国缺乏法治观念2、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
这主要说明分封制A.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B.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C.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D。
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3、社会转型期政治制度变化剧烈,从先秦到秦朝我国政治制度变化的突出特点有①实现了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②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③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④血缘政治完全退出了历史政治舞台A.①②③④B。
①②③ C.①②D。
①②③4、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评述中国古代历史说:“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之历史也。
”又说:“我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封建杜会之历史耳,虽至今犹然,一切病痛尽在是矣。
”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看,这一评述可以确认的是A.专制制度毫无进步可言B。
君主专制导致政治腐败C。
专制政治加速社会动荡 D.专制政体缺失调节机制5、“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 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宋史》)文中的“……”应为A。
通判 B.中书门下 C.枢密院 D.三司6、(宋太祖)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A。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调研考试(开学考试)试题(一)(扫描版)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调研考试(开学考试)试题(一)(扫描版)高三调研考试(一)历史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青铜器的造型及数量是权力的象征,商朝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在西周时期,得到传承,并不具有唯一性,故A项不正确。
材料中的“神秘威吓”“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体现出的是一种权威,故B项符合题意。
商朝青铜器铸造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故C项排除。
“神秘威吓”“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并不能直接反映出商朝贵族的宗教崇拜,而只是一种迷信的表现,故D 项不符合题意。
2.【答案】D【解析】儒学理论在当时并没有被诸侯采纳,诸侯大多数是法家的信徒,故A项排除。
虽然春秋战国出现了“学在四夷”“学在民间”的现象,但这并不普及,因此,B项是错误的。
诸侯对儒生态度较好,并不能反映儒学传播很广泛,只能体现出诸侯招贤纳士的一种态度,故C项错误,D项正确。
因此,选D项。
3.【答案】C【解析】九品中正制度中,官员的各项选举必须依据中正的品第,但最终任命授官权掌握在中央政府的吏部手中,并不在内阁,内阁出现于明朝。
故A、B项不正确,C项符合题意。
D项是错误的,排除。
4.【答案】A【解析】由于这一城市有“市内”,“四面立邸”,即住宅区在四面环绕,“四方珍奇”只能在市内经营,故这是典型的唐朝的坊市制度,因此A项是正确的。
宋朝以后,坊市制度已经被打破,题中反映的现象已经不存在,故B、C、D三项排除。
5.【答案】A【解析】示意图中,展示了元朝中央行政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这些机构从行政、军事、监察、民族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有效的分工协作,体现了政治制度的日益完善,故A项正确。
元朝君主专制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故B项与题意无关。
C项仅反映了材料的一个方面内容,不全面。
元朝民族矛盾尖锐,仅通过宣政院的设置,不能说明民族问题的解决,故D项不正确。
6.【答案】B【解析】由于姚莹主张“济世”“论兵”“负经济之学”,表明姚莹面向社会实际,提倡经世致用,师夷长技。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5月段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
”这表明分封制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等级制度特征C.尚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2.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断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了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
其评价的是A.皇帝制度B.分封制C.郡县制D.宗法制3.下表是对两汉孝廉家世可考者128人的分类统计,根据此表,对汉代察举制解读最准确的是A.体现公平公正原则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C.削弱了身份世袭制D.沿袭了皇位世袭制4.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
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
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利于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强化中央集权D.小农经济发展5.(明朝)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曾令户部移文天下,课百姓种植桑枣。
每里百户,种植枣桑秧苗二亩,违者谪戍边。
这些政策A.推动了家庭手工业兴起B.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开辟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6.下表为北宋某时期赋税变化表,据此可知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A.此时期北宋农业生产有减弱趋势B.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C.非农业税逐渐超过农业税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D.此时期农业不再占据主导地位7.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试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1. 商周时期,耕于梓野的伊尹后来“摄行政于当国,以朝诸侯";姜太公曾“卖饮于孟津”,后辅佐文王兴盛西周.据此可知当时A.世官制度已被打破 B.年幼君主大权旁落C.官员选拔不拘一格 D.天下共主局面形成2.近年来,随着《甄嬛传》《琅琊榜》热播,以子嗣夺嫡与后宫争宠为主题的古装影视剧十分火热,令观众津津乐遭。
抛去艺术夸张成分,导致古代社会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家国一体 B.嫡庶有别 C.宗族制度 D.君权至上3.秦汉时期,谶纬神学(一种宗教神学色彩的理论)一度流行。
在董仲舒看来,自然界的许多现象皆与社会政治有关,所谓“王者将兴,必有符谶。
”董仲舒的这一思想A.有助于儒学走上正统地位 B.论证了天人感应的合理性C.决定了后世懦学的发展趋势D.背离孔孟学说为士儒所不齿4.汉初,因“除钱律,民得铸钱"致使民间私铸钱币一度得到发展,部分郡国“即山铸钱,富埒天子".汉武帝时期下令全面禁止民间铸币,“盗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犯者不可胜数”。
这一现象客观上反映出西汉时期A.律法松弛导致金融混乱 B.经济特权助长王国势力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冲击5.历史地理学研究表明,北半球气候寒冷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冲突有重要影响,而盛唐时期农耕文明的繁荣则建立于气候温暖期基础上。
由此可以认为A.寒冷气候阻碍农耕文明的繁荣发展B.借地理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牵强附会C.气候变迁对文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D.交叉学科拓展了历史学研究的视野6.史载,北宋都城中的瓦舍勾栏集演艺与消费为一体,颇为兴盛.被士大夫视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子弟流连破坏之门"。
由此可知当时A.社会上层生活腐朽堕落 B.民众消费水平差别明显C.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特征 D.市民阶层成为社会主体7.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余一中2017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试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1. 商周时期,耕于梓野的伊尹后来“摄行政于当国,以朝诸侯”;姜太公曾“卖饮于孟津”,后辅佐文王兴盛西周。
据此可知当时A.世官制度已被打破 B.年幼君主大权旁落C.官员选拔不拘一格 D.天下共主局面形成2.近年来,随着《甄嬛传》《琅琊榜》热播,以子嗣夺嫡与后宫争宠为主题的古装影视剧十分火热,令观众津津乐遭。
抛去艺术夸张成分,导致古代社会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家国一体B.嫡庶有别C.宗族制度D.君权至上3.秦汉时期,谶纬神学(一种宗教神学色彩的理论)一度流行。
在董仲舒看来,自然界的许多现象皆与社会政治有关,所谓“王者将兴,必有符谶。
”董仲舒的这一思想A.有助于儒学走上正统地位B.论证了天人感应的合理性C.决定了后世懦学的发展趋势 D.背离孔孟学说为士儒所不齿4.汉初,因“除钱律,民得铸钱”致使民间私铸钱币一度得到发展,部分郡国“即山铸钱,富埒天子”。
汉武帝时期下令全面禁止民间铸币,“盗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犯者不可胜数”。
这一现象客观上反映出西汉时期A.律法松弛导致金融混乱B.经济特权助长王国势力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冲击5.历史地理学研究表明,北半球气候寒冷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冲突有重要影响,而盛唐时期农耕文明的繁荣则建立于气候温暖期基础上。
由此可以认为A.寒冷气候阻碍农耕文明的繁荣发展B.借地理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牵强附会C.气候变迁对文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D.交叉学科拓展了历史学研究的视野6.史载,北宋都城中的瓦舍勾栏集演艺与消费为一体,颇为兴盛。
被士大夫视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子弟流连破坏之门”。
由此可知当时A.社会上层生活腐朽堕落B.民众消费水平差别明显C.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特征D.市民阶层成为社会主体7.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且因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
这表明A.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B.统治者重视拔擢高水平人才C.政府决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8. 从以下史书所载的内容中,能够获得A.尚书参与中枢决策 B.尚书专权已成常态C.皇权受到尚书制约 D.尚书令始设于汉代9. 封建帝王常常赋予监察官以特殊的礼遇。
如南北朝时,为了显示对御史的尊宠,实行“御史专道”;唐太宗时,准谏议官入宰相府共议国事。
这些封建帝王的做法目的在于A.凸显监察官的独立性 B.树立监察官的权威性C.利于扩大监察官职责 D.防止监察官独断专横10. 永佃制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佃农有权永久性地耕种地主土地的租佃制度。
一般认为,永佃制萌芽于宋代,明代时有所发展,清代时流行于我国东南地区。
永佃制的出现和发展导致A.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B.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加重C.封建小农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D.农业集约化发展程度的提高11. 美国律师安德鲁曾感慨:“你恐怕很难想象,在文明世界里居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刑事法庭,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法官即可自行审案,当堂发落……这种审判制度通行清国各地。
”这段言论A.恶意污蔑中国的司法制度 B.推动列强借此攫取领事裁判权C.为控制中国司法主权辩解 D.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制造借口12. 《天津条约》签订后,有人认为:“外使之来,苟非崩角稽首,而与为姑容,其耻甚于亡国:,宁以社稷为殉,不使夷虏踪迹相浼(沾染)。
”这种思想意在A.维护主权完整B.强调平等交往C.坚持闭关锁国D.维护君上权威13. 辛亥革命后,帽子销量突增,“中少年人纷纷购置,贫穷的人情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也须购买一顶”。
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社会习俗变迁B.生活水平提高C.思想解放有限D.民众追赶潮流14.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存在人为加工改造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将原本属于生物学领域的进化论推演至社会学领域。
这样做的目的是A.回应社会主流价值的诉求B.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支持C.打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D.进一步发展完善达尔文的进化论15.《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堵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等谴责小说于20世纪初先后问世,小说界形成以谴责社会为主题的风气。
这反映出该时期A.民族矛盾激化,小说家谴责列强侵略B.西方文化涌入,小说家摒弃传统文化C.革命思想传播,小说家投身革命事业D.政府昏弱无能,小说家不满社会现实16. 1935年11月4日,即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改革的第二天,英国驻华大使在英国法律授权下,公布“国王规章”,明令禁止在华的英国国民继续用银偿债或支付其他金钱业务;规定英国在华侨民要接受法币以代替白银和银元。
英国政府这些举措A.表明了英国政府认可中国法币改革的态度B.说明英国试图转嫁经济危机带来的的冲击C.阻止了日本操纵控制中国金融市场的图谋D.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陷入绝境17.1937年10月,毛泽东委托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向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递交一封信。
信中毛泽东呼吁艾德礼带领他的党派,帮助中国人民抵御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
这表明毛泽东认为A.英国工党和中共同属于无产阶级政党B.中国的抗日战争应该获得更广泛支持C.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伤害了英国的利益D.艾德礼可能将会成为英国下一任首相18.20世纪初中国某地县志记载:“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A.农村地区仍固守小农经济模式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近代经济对传统经济影响有限D.西方经济侵略尚未深入到内地19.学者杨奎松在论述某项政策时指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属于此项政策出台背景的是A.三大改造完成B.中苏关系恶化C.经济形势不容乐观D.国际局势相对缓和20.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发动了一次农村生产关系改革,其宗旨是提高农业产量、防止富农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
对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消灭农村封建土地关系B.主要服务于工业化建设C.对农民实行军事化管理D.土地经营权下放到农户21.1968年,成都军区军训部为购买一辆自行车给成都五金公司负责人写了一封信:“五金公司负责同志:战部需购自行车一辆请协助解决,此致”。
这封信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部门交流频繁,行政效率较高B.国家全力备战,民政服务军事C.经济体制僵化,生活物资紧缺D.阶级斗争为纲,取消商品流通22.孟子曾对齐宣王说:至于治国家,你却这样说:把你所学的东西暂时放下来,先按我说的去办吧。
那和你要玉匠按你的想法去雕琢玉石又有什么不同呢?下列与孟子观点最相近的思想家是A.普罗泰戈拉B.柏拉图C.孟德斯鸠D.卢梭23.近代欧洲某思想家认为君主应该:维护社会的安宁;富足的经济实力;亲民,不骄傲轻慢;不随便发动战争;富有政治智慧;能够解决贫困问题。
该思想家A.推崇君主立宪B.提倡主权在民C.反对君权神授D.宣扬人文主义24.虽然詹姆斯二世在威廉率军登陆后逃离了英国,并未与其正面交战,但英国民众主动发起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斯二世的反叛浪潮,在英格兰开始爆发并迅速波及到英伦三岛,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不可避免而且相当持久。
由此可以看出A.民众斗争推动英国革命胜利B.光荣革命是一场宫廷政变C.民众成为英国革命的领导者D.政治变革离不开武装斗争2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议员不能因为议员身份而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
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A.议员地位低下B.经济落后财政困难C.初步建立民主政治D.专制主义色彩浓厚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本大题共3题,其中第26题2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共50分。
26.(2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
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
“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敌(皇帝的故旧)、贵(上层贵族官僚)、功等八种人的犯罪,司法机关不得自行处理,要先交大臣“议罪”,再奏请皇帝最终裁决。
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棠的主要根据。
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就必然导致刑讯逼供一…,。
在中央,秦汉的延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
——摘编自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材料二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公开了诉讼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等方面规定。
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
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更为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节了大量商业纠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
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
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一一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
(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近代西方发展历程,分析说明罗马法的思想内容对西方资产阶级法学影响深远的原因。
(10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得到的认识。
(4分)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科西莫(1389年-1464年)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银行家,美第奇家族的第二代传人。
他是一个靠货币赚钱的人,依靠放贷收息使整个家族富甲一方。
但同时,科西莫还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放贷收息违背了基督教义。
家族的财富越来越多,这让他怀疑自己与上帝的距离越来越远。
于是,科西莫开始想办法弥补自己的罪孽,寻找灵魂解脱的方式。
与此同时,对宗教神权的批判与对人权的重新发现迅速扩展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和艺术领域。
这场运动被后人称为“文艺复兴”。
从艺术作品中,科西莫的灵魂开始得到解脱,他认识到用钱赚钱并不是一种罪恶。
这种认识的转变也给货币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科西莫决定用最大的财力资助文艺复兴,在美第奇家族资助的名单中,有达•芬奇、但丁、拉斐尔、薄伽丘、马基雅维利、伽利略……文艺复兴也让一个银行家族走上了权力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