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王冕学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 偷偷地,暗中)②辄默记辄( 总是(常常)③儿痴如此痴( 痴迷)
④恬若不见恬(神色安然的样子)⑤父怒挞之挞( 打)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通“何”,为什么)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王冕是诸暨县的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夜里悄悄出来,到寺庙里,到大佛像的腿膝上坐下来,拿着书本,借着长明灯的灯光来阅读。)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幼时他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到了入迷的地步,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二)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从)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指示代词,这儿)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文中前两句的是( 记述),最后一句是(议论)。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6.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边境②吾欲之南海:到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④子何恃而往:凭借,倚仗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
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吗?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对比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人对待学习的态
度。。
(四)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字义。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到,及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于是③资给以书:供给,资助④遂成大学:于是,然后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匡衡就到别人家去做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偷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居的烛光读书。,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勤学苦读。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学习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五)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字义。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教诲②非然也:这样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拉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一起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C )
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①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六)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字义。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为:给
(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说:通“悦”,喜欢、高兴
(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好:喜欢
2.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滥竽充数
3.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齐宣王识人不清,喜欢集体演奏,讲究排场,却忽略了个人。
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可说他又去进行另一次行骗,亦可说他从此发奋,勤学苦练,学会了吹竽。
(七)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字义。
(1)天帝使我长百兽:做首领(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认为(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对的(4)兽见之皆走:逃跑
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助词,无义)〈2〉故遂与之行(它,代狐狸)
〈3〉其不善者而改之(它,代缺点或错误)〈4〉曾子之妻之市(到)〈5〉学而时习之(它,代学过的知识)〈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狐假虎威,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狗仗人势,它们都是用来比喻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的一类人。
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从正反两面评价都可以,言之有理即可)
(八)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字义。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跑(2)因释其耒而守株:放下
(3)冀复得兔:希望(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自己
2.翻译句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译文: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3.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守株待兔
4.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讽刺那些心存侥幸,想不劳而获的热。告诉我们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