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士缺乏危及妇婴生命安全
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
[摘要] 伴随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条例的颁布实施,母婴健康问题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愈来愈多的关注,产妇与社会对助产士的服务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
产房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助产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必然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处理不好势必影响其身心健康与工作质量。
可见助产士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科知识与专业技能,还需具备健康的体魄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防护措施助产工作,作为一种特殊的护理工作,也由原来的功能护理观察产程、接产转变到责任制护理全程导乐陪伴分娩模式。
助产士是护理队伍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其担负着促进母婴生命健康与安全的重大职责[1]。
笔者将分析当前助产士常常面临的职业危险因素,并提出几点防护措施。
1 当前常见的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1.1 心理因素: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内涵的不断拓展,护理人员的编制却未增加,变相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由于产房工作性质特殊,其急诊多,工作量大,夜班时间长且值班人员相对略少,故助产士不仅需要完成繁重的工作,还要确保不发生差错,难免增加心理负担,夜班时间较长会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体内激素分泌,生活不规律易造成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持续的疲劳状态,不断能够使其记忆力下降,出现焦虑等消极情绪,还会降低助产士的自信心。
护理模式的改变,使产妇焦虑情绪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期盼心理大部分转嫁到助产士身上,为其带来了巨大心理压力。
1.2 理化因素:现临床使用许多高科技医疗仪器,如心电监护、胎心监护、新生儿辐射台等,使用时的声音、产妇生产时的叫喊等噪音,长期会影响人体健康,导致心情烦躁、失眠、头痛、注意力涣散等现象,极易因此引发医疗纠纷。
此外,长期慢性接触化学消毒剂,不仅能够刺激呼吸道,还可能对肝、脾、肾等器官造成伤害。
紫外线消毒的同时对人体的皮肤细胞也具有较强的杀伤力,长期处于此环境中,甚至能导致皮肤发生癌变等。
1.3 社会因素:伴随产科传统服务模式的转变,有家属陪伴,助产士全程导乐陪伴等服务的开展,大大增加了助产工作的透明度,对助产工作的要求也大大提高[2]。
助产士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
助产士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助产士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他们是专门从事助产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士,负责协助产妇顺利分娩、预防和应对分娩并发症等。
虽然这一职业对于人类的生育事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随之而来的高强度工作和频繁接触有风险的生物物质等因素,使得助产士们在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职业暴露现状,需要重视和加以改善。
一、现状1.高工作强度助产是一项高强度的工作,尤其是在需长时间陪伴分娩过程的情况下,工作的脊柱负荷和腿部肌肉负荷大,容易引发颈肩腰腿等部位的疼痛和损伤。
2.频繁接触有害生物物质助产士在工作中需要频繁接触孕妇的分泌物和粪便等物质,这些物质含有多种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环境也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从而增加了助产士患上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3.工作压力大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助产士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助产士在短时间内完成较多的工作任务,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容易导致助产士出现心理紧张、抑郁等问题,影响身心健康。
4.职业安全保护不足由于助产士并不是医生的正式职业身份,因此在工作中缺乏利益保障和安全保护,如遭遇产妇或家属的理论难听或暴力行为,未能得到应有的支持和保护,因此对于职业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都存在一定的威胁。
二、对策1.培训与健康管理助产士应接受专业化的助产培训,合理规划作息时间、饮食结构等,保证自身身体健康。
此外要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及时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保证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2.防护措施助产士在工作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穿戴隔离衣、口罩、帽子、手套等防护物品,以避免接触孕妇分泌物和粪便等有害物质。
此外,在工作场所中要注意卫生清洁,要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
3.加强资源保护政府部门应增加对助产士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的助产士培训体系和医疗保险体系,为助产士提供更好的职业保障。
此外,明确对助产士的职业安全保护措施,建立恰当的惩罚机制,确保助产士工作安全。
4.社会关注和支持社会对于助产士的关注和支持,对于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可度和职业地位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目的:探讨产房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找出保证助产士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相应措施。
方法:结合工作实践,运用观察、归纳法总结出在临床对助产士产生危害的相关因素,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先关文献资料,得出保证助产士身心健康的相应对策。
结果:通过对职业危险因素分析,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助产士防护意识得到提高,工作质量得到改善,母婴安全得到保障。
结论:充分了解职业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的发生,提高助产工作质量。
标签:助产护士;职业危害;防护对策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有可能意外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而导致感染。
如果没有防范的意识,且缺乏有效的防护方法,就会出现感染等疾病发生。
助产士作为产科分娩室的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工作环境密闭,频繁的接触孕产妇的血液、羊水、分泌物、排泄物,还有分娩室内的各种理化因素等,严重危害着助产士的身心健康。
如果助产士的防范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到位,极其容易发生疾病感染。
因此,要关注助产士的各种职业危害,提高防范职业危险因素的能力和意识,保障助产士的身心健康。
1助产职业危险因素1.1生物因素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因素,经血液传播疾病如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AIDS)等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外周血液中。
含有病毒比较高的体液有如下的几种体液,具体有羊水、阴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血液等体液。
助产士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血液、羊水,恶露或其他分泌物,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
在工作中还有一些突发的情况发生,其也会对助产士的职业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如在对新生儿进行抢救、产妇发生DIC、羊水栓塞、产后出血、急产等情况时,此时助产士在专心地进行抢救工作,进行抢救时没有办法进行良好的自我防护工作,故会避免不了接触患者的体液。
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口腔、鼻、眼等部位因为要暴露,故会被患者的体液所引起感染HIV,其感染的几率为0.1%左右。
基层医院助产士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及对策
基层医院助产士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及对策一、引言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的加速,助产士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助产士是医生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负责为孕妇提供全程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医疗护理服务,确保母婴平安。
与其职责的重要性相比,助产士职业暴露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在基层医院,由于条件和资源的限制,助产士的职业暴露问题更加严重。
本文将分析基层医院助产士职业暴露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
1.劳动强度大基层医院的助产士通常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因为他们要负责的孕产妇数量较多,而医院的人员和资源相对匮乏。
这样就需要助产士面对较大的工作量,尤其是在孕妇就诊高峰期,助产士更是需要连续工作数小时。
2.暴露于辐射环境在产房工作,助产士需要频繁接触X射线、超声波等辐射设备,长期暴露于这样的环境下,助产士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3.暴露于感染风险在产房工作的助产士,常常需要直接接触产妇的分泌物,如血液、羊水等,这样容易暴露于各种感染的风险中。
尤其是一些传染病患者,比如乙肝、艾滋病等,助产士的感染风险更是增加。
4.心理压力大助产士在处理孕产妇工作中,常常需要面对一些突发状况,比如产妇难产、产妇出现紧急状态等,这样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工作本身,更来自于对产妇和胎儿的责任和担忧。
5.缺乏职业保护在一些基层医院,由于医院的规模和资金限制,对助产士的职业保护措施往往不够完善。
比如助产士的薪酬待遇、劳动时间、岗位晋升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三、对策建议1.加强助产士职业保护政府和医院应该加强对助产士职业保护的力度,确保助产士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得到合理的保障。
比如对助产士的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加强劳动保护;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具,确保助产士在工作中免受辐射和感染的侵害;提高助产士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等。
政府和医院应该加强对助产士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比如加大对助产士的进修培训力度,提高其对各类产科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加强对助产士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培训,提高其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
浅谈助产士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
浅谈助产士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助产士作为护理队伍中的一员关系着母婴两条生命的健康,甚至直接关系着下一代健康。
因此工作中要避免任何疏忽,时刻保持慎重,避免危害母婴健康。
1助产士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1.1管理方面及其他方面的原因造成助产士流失的不安全因素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希望部分原来由助产士完成的部分工作,现改由医生完成如接产术、人工破膜术,引产观察、阴道检查等。
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多年的工作习惯,部分工作仍需要助产士去完成。
然而助产士专业在几年前已停止培养,并且由于助产工作本身技术性强,工作压力大,工作繁重,风险大,夜班多待遇低等使不少助产人员离开了原工作岗位,使原已不足的人员编制进一步恶化。
所以现在的助产队伍已处于“老龄化”加上人员少、工作量大致使已紧张的精神状态更进一步绷紧,极易出现护理的不安全结果。
1.2助产士人员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助产士要具备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慎独”的精神,身系两条生命及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危,在进行各种操作包括接产、新生儿复苏、护理新生儿等过程中,若责任心不强就会表现在观察病情粗心大意,机械地执行医嘱,病情记录不详细,母胎出现异常先兆、新生儿发生病情变化不能及时报告医生,均可以导致延误治疗,助产工作中技术要求也相当高。
助产士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是否会造成母婴的损伤,如接产前的估计胎儿大小和产程进展的情况。
接产时的接产手法、产后的新生儿处理等等操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新生儿产伤、窒息以及母体的产伤和出血等意外的发生。
加上有些助产士的临床经验不足又疏于学习和锻炼极易造成病情观察不到位以及产程进展判断的失误或错误而发生护理缺陷和事故。
2助产士工作的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2.1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整体素质助产士良好的素质是通过不断的培养、教育、自我修养和自我训练而获得,工作责任心是良好素质根本,也是防范差错事故的根本。
产房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分析
产房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产房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方法于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选取10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盲抽法列入两组,即研究组(n=54,整理产房护理风险因素,开展风险管理措施)和传统组(n=54,产房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结局。
结果相较于研究组,传统组产房助产士护理后的风险意识、人际关系、职业损伤担忧评分明显更低(P<0.05)。
研究组产妇的满意度96.30%,明显大于传统组的79.63%(P<0.05)。
结论产房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众多,如:职业因素,家属期望过高等。
通过加强产房风险管理,强调职业安全教育,做好护理指导,保证分娩顺利完成,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关键词】产房助产士;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护理产房是医院高危科室之一,是产妇分娩新生儿的场所,助产士则肩负着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职责,职业压力大、风险高[1]。
产科临床中,产房为中心环节,助产士则处于临床第一线。
其自身若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易引起职业损伤。
近年来,伴随优生优育观念的深入人心,产妇对护理更为重视,对助产士也提出了更严格、规范的要求[2]。
为降低产房助产士的护理风险,产科也应根据既往工作经验,整理相关风险因素,制定合理的防范对策。
本文旨在探讨产房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选取10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盲抽法列入两组,即研究组(n=54)和传统组(n=54)。
助产士共计5名,年龄:27-40岁,工作时间:7-15年,平均(10.49±2.29)年。
传统组中,年龄:31-37岁,平均(34.09±0.78)岁。
研究组中,年龄:32-35岁,平均(33.52±0.70)岁。
两组相关护理工作,由本科室5名助产士共同完成。
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可对比。
浅谈助产士工作中的风险及防护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年 第17卷 第39期167投稿邮箱:zuixinyixue@·经验交流·浅谈助产士工作中的风险及防护王欣(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山西 太原 030053)0 引言助产士工作中,由于工作紧张、饮食不规律、观察产程及助产过程的不可中断,以及各种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损害等诸多因素威胁着助产士的身体健康:颈椎病、大隐静脉曲张、泌尿系感染、胃炎等成了威胁助产士的常见职业病。
因此加强助产士对自身的重视程度,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各种职业风险,做好职业防护,保证身心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针对助产士的职业风险因素及防护对策进行一一探讨。
1 助产士面临的职业风险因素1.1 生物因素。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艾滋病的流行、性传播疾病也进入快速增长期,这些都对助产士有着潜在的危险。
助产士在完成接产术、肛查、阴道检查、人工破膜、会阴侧切、会阴缝合等操作时,经常接触到孕产妇的血液、恶露、大小便、羊水及阴道分泌物,从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
尤其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还有产妇阴道分泌物中的真菌、淋球菌、滴虫等都有可能传染助产士。
在工作中,行会阴缝合、伤口缝合、产后清洁器械及抽血中,助产士频繁使用刀、剪、针等,极易造成损伤发生感染[1]。
1.2 化学因素。
包括紫外线、各种药物消毒剂等。
紫外线是产房消毒的主要方式,在杀灭各种细菌的同时,会对人体的皮肤组织产生一定的杀伤力。
助产士受到过多紫外线照射后,轻者导致角膜炎、皮肤过敏、皮肤红斑等[2],严重的会导致皮肤发生癌变。
随着现代医药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毒剂被应用于医院的空气和医疗器械的消毒,如84消毒液、过氧乙酸、戊二醛等。
这些消毒剂易挥发,产房中同时存在着各种异味气体。
由于产房空间相对密闭,空气中这些气体的浓度相对较大,能够刺激助产士的皮肤和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和咽炎等,长期接触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1.3 物理因素。
产房助产士的职业危害与自身防护
产房助产士的职业危害与自身防护作者:吴艳春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14期产房对于产科而言是最为重要的场所之一。
而助产士又是产房最不可或缺的工作人员,其肩负着母婴安全的重任。
受特殊工作性质的影响,助产士容易在工作过程中遭受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的出现不仅会损害助产士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其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产房助产士需要针对职业危害的影响因素做好自身的防护,进而确保其日常工作顺利完成。
(一)精神因素——心理压力和高负荷工作导致的精神疲劳助产士本身因为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承担较大的压力,而大众对分娩、产科职业的风险又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大众看来,分娩顺利完成是理所当然的,殊不知产妇分娩的过程实际上是动态变化着的,其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如胎心变化甚至是难产等,而产妇及其家属却不了解这些,一旦意外发生便无法接受,错误地将责任放在助产士身上,对其谩骂侮辱,或是投诉、威胁助产士,实际上助产士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精力,最后还要承担心理压力。
产科有许多急诊患者,这些患者病情发展较快,发展方向具有不可预见性,助产士在面对这些患者时必须要神经紧绷,而分娩的过程较为漫长,助产士长时间保持精神紧绷状态会使其精神上出现疲劳;再加上作为护理人员,助产士经常要上夜班、节假日加班或倒班,作息不规律,这也会使其产生疲劳,产生职业倦怠等问题。
部分产妇及其家属恐惧分娩、担心分娩结果,对助产士产生不满和误解,这又会进一步加重助产士的精神疲劳。
此外,产科的工作具有特殊性,工作过程中存在隐私权、人身威胁以及知情权等法律问题,若是助产士在工作中存在疏忽或采取了不当处理,便容易发生护患纠纷,这无疑会使其心理压力加重。
(二)生物因素——各种病原体感染产房虽然在使用前会进行彻底的消毒杀菌处理,但产妇身体中却存在许多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助产士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产妇的体液,自然有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
据调查,我国约有近1亿人携带有乙型肝炎病毒,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率也有7%左右,助产士在助产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产妇的血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产房助产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策略
定期为产房助产士开展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危害对助产士健康的影响 。
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
建立心理支持系统
为产房助产士提供心理支持系统,如心理咨询、疏导服务等 ,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工作压力和心理问题。
鼓励助产士自我调节
助产士应学会自我调节,适当放松心情,采取积极向上的心 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产房助产士职业危害因素分 析及防护策略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产房助产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 产房助产士职业危害防护策略 • 产房助产士职业危害防护现状及问题 • 对策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助产士在产房工作中面临越来越多的职业危害因素,如锐器伤、接触血 液、体液等,导致职业感染的风险增加。
物理因素
长时间工作
产房助产士可能长时间保持站立和弯腰操作,易引起腰背痛、下肢静脉曲张等问 题。
噪声污染
产房中的噪声可能对助产士的听觉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如引发听力下 降、头痛、头晕等症状。
心理社会因素
工作压力
产房助产士的工作压力较大,如紧急手术、夜间急诊等,可 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
设置专门的安全通道和应急处理 措施,确保助产士在遇到突发情
况时能够及时处理。
建立心理干预机制
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为 助产士解决工作中可能出现的
心理问题。
建立心理干预小组,定期为助 产士提供心理辅导和干预,缓
解工作压力和不良情绪。
鼓励助产士之间进行经验交流 和分享,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协
作能力。
04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助产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 认识和防护措施的掌握情况。
浅析助产士职业风险及应对措施
浅析助产士职业风险及应对措施摘要:据国外研究显示:在最具职业危害的医疗相关科室中,分娩室排在第二位。
助产士作为医院产科的护理工作者,工作中接触着各种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等危险因素,属于医院护理中的高危人群。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产科服务模式的改变,以及助产士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注定了助产士会经常接触到较多的危险因素,使助产士面临着严峻的各种职业危险,成为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加强助产士的自身防护意识,关注助产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就显得迫切而重要。
本文就针对助产士的职业风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浅析如下。
关键词:助产士;职业风险;应对措施1主要风险因素1.1职业暴露1.1.1工作中利器损伤的危险针刺伤和利器伤使助产士被感染的的主要途径,助产士在接生过程中,进行接产术、肛查、阴查、人工破膜、会阴缝合、伤口缝合、产后清洗器械及抽血中,助产士频繁使用刀、剪、针等,由于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可能被针刺伤或被剪刀等利器损伤,而刺伤后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液传染性疾病的感染风险相对增高。
1.1.2工作中的感染危险助产士在接产过程中,经常接触到孕产妇的血液、恶露、大小便、羊水及阴道分泌物,从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
1.1.3工作环境带来的危险产房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相对密闭,存在着各种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化学因素,物品的消毒都要用到紫外线、碘酒、酒精、甲醛、戊二醛等挥发性化学消毒剂,这些对人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呼吸道都存在着不良影响,易引起眼疾、哮喘、职业性皮炎、机体免疫力下降。
1.1.4工作性质带来的危险助产士在产科检查、接生过程中都需要保持前屈姿势,需要长时间的站立低头操作甚至憋尿,并且手部还要操作用力,每次接生及缝合一般需要一小时或更长时间,极易造成助产士颈椎病、肩周炎、腰背损伤、手指关节疼痛、髋关节疼痛等。
1.1.5助产士工作自身的压力危险助产士的每一项工作均关系到母婴安全,而产程中风险又是不可预见的,加上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和医生持怀疑甚至敌意的大背景下,责任的重大常使助产士处于一种高度的紧张状态中。
产房助产工作中潜在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管理对策
产房助产工作中潜在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管理对策产房是医院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科室,直接关系到母婴两条生命的健康和安全。
然而,在产房助产工作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产妇和新生儿造成伤害。
本文将对产房助产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以提高产房助产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
一、产房助产工作中潜在不安全因素1. 医疗设备和技术问题产房中使用的医疗设备和技术问题可能导致产妇和新生儿的不安全。
例如,设备故障、技术操作不当或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都可能导致产妇和新生儿发生意外。
2. 医疗人员素质和经验不足产房助产工作中,医疗人员的素质和经验至关重要。
如果医疗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或者经验不足,可能会导致产妇和新生儿的不安全。
3. 沟通和协调问题产房助产工作中,医疗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至关重要。
如果沟通不畅,可能导致医疗决策的延误,甚至引发医疗事故。
4. 感染控制问题产房是一个高风险的感染环境,如果感染控制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产妇和新生儿发生感染。
5. 产妇自身因素产妇自身的因素也可能导致不安全。
例如,产妇的年龄、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等,都可能对产房助产工作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二、产房助产工作中潜在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对策1. 加强医疗设备和技术管理加强医疗设备和技术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专业技术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以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2. 提高医疗人员素质和经验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培训和考核,确保医疗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3. 加强沟通和协调加强医疗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医疗决策的及时和准确。
4. 加强感染控制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定期进行环境消毒,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5. 关注产妇自身因素关注产妇自身的因素,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总之,产房助产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
助产士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助产士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目的:探讨助产士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方法:针对2009年3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产科98例助产士发放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精神压力是否大、是否易疲劳、是否易情绪低落、是否对自身健康不安、是否易烦躁、反应是否变迟钝等内容。
结果:精神压力大占83.67%、易疲劳占65.31%、对自身健康不安占33.67%、易情绪低落占32.65%、易烦躁占30.61%、睡眠质量欠佳占27.55%、自尊心受到伤害占26.53%、兴致下降占13.27%、反应变迟钝占11.22%、态度冷漠占12.24%。
结论:影响助产士安全感的因素较多,针对性提升策略可显著提高助产士的安全感,改善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提高治疗效果。
标签:助产士;安全感;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7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8—0054—02助产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工作没有规律,她们的工作贯穿着孕产妇的生育全程[1]。
她们熟悉并能应对产程突变的各种情况,但因助产士的特殊工作性质,使其长时间处于高劳动强度及高精神压力的状态下,导致安全感降低,直接对助产工作带来了一定风险[2],埋下了隐患,为了解决此问题,本组针对笔者所在医院产科98例助产士发放问卷调查表,以了解助产士安全感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提升策略,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2009年3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产科的98例女性助产士,年龄21~41岁,平均(30.58±12.14)岁。
1.2 方法自拟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精神压力是否大、是否易疲劳、是否易烦躁、是否易情绪低落、是否兴致下降、是否对自身健康不安、睡眠质量是否欠佳、反应是否变迟钝、自尊心是否受到伤害、是否态度冷漠等。
2 结果问卷调查表汇总结果如表1,助产士安全感影响因素主要以精神压力大(83.67%)、易疲劳(65.31%)为主。
影响产房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刘金凡
影响产房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刘金凡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产科服务模式的改变,助产士在工作中由于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生物因素、心理社会性危险因素及其他因素的存在,使助产士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不仅关系到助产士的身体素质,还直接影响到母婴健康。
我们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改善工作环降低不良理化因素、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我防护能力、强化法律意识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配置人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助产士;职业危险;预防措施1 影响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1.1 化学性危害分娩室各种消毒剂应用较多;如过氧乙酸、甲醛、消毒一次性用品的环氧乙烷及戊二醛等,这些有害气体可刺激人体呼吸道,引起哮喘和鼻炎等,并对人的皮肤黏膜、眼睛、胃肠道及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直接影响助产士的身心健康。
1.2 物理性危害包括辐射、触电、烫伤、冻伤等,高科技医疗仪器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保护措施不当,长期刺激将严重影响到助产士的健康。
分娩室集中了胎心监护仪、心电监护仪、吸痰器等设备,使用时发出的声音以及孕妇分娩时的呻吟及喊叫等形成噪音,噪音对人的身心影响很大,可引起头痛、头晕、耳呜、失眠等,还可出现恐惧、易怒、心情烦躁、注意力分散等情绪,导致工作容易出差错。
1.3 生物因素目前我国产妇的传染性病有妊娠合并乙肝、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助产士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在接生时常有羊水喷溅到皮肤、结膜,尤其是在抢救随时有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及意外事件时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时刻有被传染的危险。
1.4 心理社会性危险因素①特殊工作环境压力,孕妇及家属认为顺利分娩一个健康的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产程进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产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胎心改变或难产,一旦出现问题,产妇及家属不能接受,常认为助产士不负责任、缺乏爱心,甚至投诉、辱骂、威胁助产人员。
②产科患者急症多,产妇情况变化快,工作预见性难,助产士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同时分娩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产妇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对医护人员的误解与不满;护理工作的特殊作息,如频繁的倒班、夜班、节假日加班等,也易引起压力。
助产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助产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助产士在医院产科当中具有比较特殊的地位,其可以间接影响到母婴的生命安全。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其对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助产工作存在的不安全隐患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一方面直接影响到母婴生命的安全,另一方面还给助产士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助产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相关的防范措施,目的在于给母婴安全提供确切的保障。
【关键词】助产工作不安全隐患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089-01自从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迅速的发展,不仅医疗环境发展变化迅速,人们对法律的认识也越来越高,加上助产工作风险较大,从而给助产士带来严重的影响,使其生活与工作两方面的压力也日益增加。
助产工作存在的隐患有很多,一旦出现失误不仅会出现呼唤纠纷,情况过于严重时,还可以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安全[1]。
因此,详细分析助产工作当中存在隐患,并且实施使用应对的防范措施,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是当前各大医院产科工作的首要内容。
1.我国医院助产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1.1助产士综合水平不高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医院产科当中的部分助产士由于缺乏临床经验,护理技术掌握程度低,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不强,进而影响到助产工作的质量。
助产方式一旦出现差错,不仅会对新生儿造成影响,如果会阴缝合技术效果较差,还会影响到切口的愈合情况,进而使难产因素评估难度较大,严重威胁到产妇的安全。
另外还有一些助产士责任心较低,不尊重与爱护患者,语言过于激烈,极其容易导致出现呼唤冲突。
1.2社会与心理影响自从医院对产科服务模式进行了改革后,助产士受的工作要求日益严格,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母婴安全以及高度重视助产士应对紧急问题的能力,使得助产士一方面需要承受社会与医院的压力,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从而导致其生活与工作压力越来越大[2]。
产房青年助产士安全防范意识分析及应对措施
产房青年助产士安全防范意识分析及应对措施摘要】目的探讨产房青年助产士发生安全防范能力不足的原因。
方法通过分析产房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助产人员的业务能力,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结论加强青年助产士岗前培训、强化其法律意识及职业意识、尽快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可以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预防护理纠纷发生。
【关键词】产房安全防范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297-01产房是每个医院的高风险部门之一,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病人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产房助产士的安全防范意识高低,直接影响母婴安全,因此,加强产房助产士的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使护理纠纷率降低。
1 产房助产人员因素1.1 人员专业素质产房现有助产人员26人,其中护士长1人,三级助产士4人,二级助产师9人一级助产士12人。
年轻助产士由于专业知识不扎实,操作不熟练,缺乏专业知识的积累,临床上遇到问题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不全面,技术操作不够熟练.安全意识不强,对预见可能发生的护理隐患纠纷能力不够,这都影响护理安全。
1.2 人力资源调配由于青年助产士较多,经验不足。
在护理工作中,助产士需要对产妇全方位的陪护,以及满足产妇及婴儿的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要求,这就增加了助产士的劳动强度,但护理人员的数量没有改变,在交接班、节假日、治疗抢救等特殊情况下,护理服务质量就会下降。
1.3 护患沟通能力不足青年助产士由于缺乏与人有效沟通的技巧,人际关系不协调,踏入工作岗位后,面临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同事,人际关系产生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不注意和产妇的沟通,使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焦虑、恐惧,不能达到与助产士的配合,使产程延长,不利于自然分娩。
1.4 安全隐患产房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工作中安全隐患较多,助产士面临风险越来越大,如护送孕产妇时(包括婴儿)、接产前的物品准备、产程观察、意外事件(如坠床、产妇羊水栓塞等)、产后出血等,还有在接生过程中技术不过硬,保护会阴不当造成会阴撕裂III度以上,导尿插入阴道或在阴道内遗留物等。
浅谈产房助产士职业危险的因素及防护措施
浅谈产房助产士职业危险的因素及防护措施摘要】目的分析产房助产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方法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建立全面防护措施。
结果减少助产人员职业暴露危害,最大限度地保护助产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助产士职业危险防护措施产房是产科工作的中心环节,助产士工作在产房第一线,承担着保护母婴生命的重责,精神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经常暴露于各种危险之中,不仅严重威胁着助产人员的身心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母婴健康、产科工作质量。
分析产房存在及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危害,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助产人员的安全。
1 产房常见职业危险的因素1.1 物理性危害1.1.1 损伤助产士在抢救产妇、会阴缝合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不同锐器,如各种注射针头、手术刀片、针剂安瓿、碎玻璃、缝合针等,若处理措施不当会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1.1.2 噪声胎心监护仪、心电监护仪、吸痰器使用时发出的声音以及产妇分娩时的呻吟等形成的噪音,可引起头痛、头晕、耳鸣等,还可出现恐惧、易怒、心情烦躁、注意力分散等情绪,导致工作容易出差错。
1.1.3 紫外线紫外线照射消毒使用不当可引起皮炎、眼炎、皮肤过敏等。
高浓度臭氧吸入可引起气促、胸闷、肺水肿。
1.2 化学性危害产房常用的含氯消毒剂、碘等消毒剂,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对人的皮肤、眼、呼吸道及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 并且紫外线消毒产生的臭氧能破坏呼吸道黏膜和组织。
1.3 生物性危害产房助产士工作特殊,经常面临急产、难产和母婴抢救,助产士常在产妇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处置和抢救,在时间上来不及进行自我保护,经常直接或间接接触产妇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羊水等,增加了职业危险的发生。
1.4 心理社会性危害产科患者急症多,产程变化快,使助产士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加上社会人对分娩的高风险认识不足,一旦出现问题不能理解,甚至投诉、辱骂、威胁助产人员,损害了助产人员的身心健康。
产房年轻助产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产房年轻助产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戴丽;赵晶【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年(卷),期】2014(031)007【总页数】2页(P69-70)【关键词】产房;年轻助产士;护理安全;防范对策【作者】戴丽;赵晶【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分娩室,辽宁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分娩室,辽宁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1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助产人员承担的医疗风险越来越大。
产房护理工作直接关系着母婴的健康,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和护理差错的发生[1]。
产房护理由于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专业性强,助产士需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过硬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应变能力以及良好的生理、心理素质。
年轻助产士由于临床经验欠缺,对可能发生护理隐患纠纷的预见能力不强,是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高发群体。
规避年轻助产士的护理安全隐患,确保产房护理安全,需要根据其个人特点,结合专科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加强年轻助产士法律法规和自身技术知识的培训,增强年轻助产士的安全防范意识。
本文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房的15名年轻助产士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策,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0-2013年毕业进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房工作的15名年轻助产士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3~26岁,平均(24.3±1.2)岁;工作年限1~3年,平均(2±1.02)年;职称均为护士;本科10名,大专5名。
2.1 业务素质不高产房是医院的高危科室,助产士是一个压力大、风险高的职业,助产士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母婴的安全。
年轻助产士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所学助产理论与新的助产理念之间还不能有效结合,处于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结合的磨合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新生儿窒息、产伤及产后出血等意外发生。
2.2 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2]。
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对于医院工作的人员来说,他们的职业都具有一些潜在的危险,可能会因为一场感染就危及生命。
对于助产士来说他们的技术和操作关系着每一位母亲的性命安全,如果是一个工作很年的助产士,她的接生经验不会低于妇产科的医生,而他们的经验全都来自平时的临床观察和实践。
在助产的时候他们需要按照自身熟悉的知识和实践情况来面对各种突发性的问题,而且他们还熟悉产妇的每一个表情和反应,可以说是产妇最忠诚的合作伙伴和守护人员。
但是因为助产士的工作性质和环境都比较特殊,经常处在血液、羊水和分泌物以及很多器具的危险单重,是职业危险非常高的人员。
助产士在接生小孩、缝合会阴或者是其他操作的时候很容易被血液或者是器具损伤,从而就增加了感染的几率。
那么他们职业的危险因素都有什么呢?应该采取怎样的防护措施呢?接下来了解一下。
1.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1.助产士心理因素:很多助产士都会产生精神紧张或者是感觉到心理很累很疲劳,所以助产士一部分的职业危险因素来自心理。
妇产科医务人员的工作每一项都和孕妇和幼儿有关系,可能在接生新生儿的时候出现一个小的失误就一尸两命,所以他们的责任很重,压力也非常的大,这就会导致助产士在工作的时候一种都处于一种高压的状态,从而变得精神非常的紧张。
在接生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很多突发的情况,像是新生儿出现窒息、产妇大出血等,需要很高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的技术来防止产妇或者是新生儿发生危险,这会对他们的心理形成很大的刺激。
并且现在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这就让产科的服务也需要有更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从而对助产士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就导致助产士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还有更多的紧张感,有一种不完善自我,更新知识就会被淘汰的心理。
2.化学因素:医院的产房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它比较封闭,里面有潜在的化学因素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危害,如果里面的空气受到污染那么可能会引起助产士出现呼吸道的感染;里面的消毒剂会经过助产士的呼吸道和皮肤对他们造成缓慢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产士缺乏危及妇婴生命安全
——访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陈怡霓
本刊记者宋淯知
联合国人口基金一份新的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平均35.8万妇女死于怀孕或分娩,大约有260万死产,200万的新生儿在24小时内死亡。
我国关于《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中提到,到2015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2/10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2‰和14‰。
到202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0/10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0‰和13‰。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要求是2015年比1990年下降3/4,完成这些目标面临严峻挑战,仍需我们作出艰苦的努力。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陈怡霓指出,“如果在2015年能适当的上升助产士劳动力水平及相应的设施,预期在5年内助产士可以拯救360万人,死亡人数可减少约49%到61%。
由此可见助产士在降低两率上能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
我国助产士人数严重缺口
“要提供妇幼卫生基本服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最低临界点,需要达到每万人口23名医生、护士和助产士。
”
《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目前我国每1000人口仅1.39名护士(含助产士),尚未达到最低临界点要求。
在发达国家,助产士与生育妇女比例为1:1000,在中国的比例为1:4000,不到芬兰、瑞典、英国的1/20,是印度的1/15,马来西亚的1/10,柬埔寨的1/8。
卫生部2008年组织的调查表明,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每千人口的助产士人数分别是0.04、0.028、0.033。
若以2003年英国每1000人口助产士比例为0.63的标准,参考《中国统计年鉴》中2009年人口数133474万人进行测算,估计目前我国助产士人数缺口80万;若参考亚洲周边国家每1000人口助产士比例为0.2的标准,则目前我国助产士人数缺口22.7万人。
“助产服务对于保障母婴健康,妊娠和分娩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助产士匮乏影响产时服务的质量,孕产妇和新生儿面临相对较高的死亡风险,也间接导致剖宫产率上升及产科专业发展滞后。
”陈怡霓说。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分娩过程中,有四分之三的新生儿死亡或发生脑损伤的风险与当班的助产士过少有关。
世界每年约有35万名妇女因怀孕和分娩引起的并发症而死亡。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这类死亡绝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而这些可以预防的死亡大多发生在低收入国家以及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孕妇在分娩前、分娩中及分娩后不能获得高质量的保健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向母婴提供综合的、以循证为基础且具有成本效益的保健服务。
希望各国积极培训助产士,如果有合格助产士在分娩之前、期间和之后向孕产妇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并能在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做出正确判断,适时求助产科医师,确保提供全天候紧急产科保健,即可预防许多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
”
大量研究证明剖宫产给母婴健康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 15% 是一个地区的产妇剖宫产率的警戒线, 超过这个警戒线就说明是非正常医学现象, 随之带来的社会危害性也大。
我国目前有接近50%的新生儿是通过剖宫产而降临人世的。
造成中国剖宫产率过高的原因包括很多社会因素,一是长期以来过分强调产科医生在分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对助产士的培养,从而导致医院处理正常分娩的能力逐渐下降。
二是医院产科医护人员与产妇的比例严重失调,难以做到为产妇进行贴身服务,剖宫产成了快捷解决问题的方式。
助产专业境地尴尬,影响专科发展
在国际上,产科医生、助产士和护士的职业和责任极为明确。
但在中国,助产专业仅从属于护理专业。
严格来说,在职业划分和医疗教育中都不存在助产士,继续教育体系缺失,专业能力得不到提升,且缺乏有力监督。
在注册和职称晋升上, 助产专业对应的体系也是一片空白。
西方一些国家,获得助产士资格需要接受大学四年护士专业教育及18个月的专门培训并通过最后的资质考试。
获得资格的助产士享有基本的检查处方权,并且可以全程管理常规的孕期随访、检查和正常自然分娩,而医院的产科医生主要负责高危病例的管理。
在芬兰,助产士大多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有专门的资格认证, 一般助产士本科教育是在护理普通学科制3年半之上再加1年完成。
1996年芬兰85%的分娩为助产士接生, 婴儿死亡率约5‰。
在我国,助产士的起点学历较低,来源以中专和大专毕业的护士为主,她们较早走上工作岗位, 接受人文知识教育和熏陶的机会有限,综合水平较低, 缺乏专业精神。
有很多医疗事例证明助产士存在态度傲慢、学养不足、体力薄弱等缺点。
同时,根据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医师法》规定,助产士在医院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才能进行一些工作,这使得助产士们独立工作范畴相对缩减许多,同时独立工作的能力也在下降。
助产技术专业体系亟待完善
2011年《世界助产服务状况》报告表述了助产士在增进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及生存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并强调加强助产教育,进而提高助产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助产学仍从属于护理专业而非一门独立学科,医疗教育、
职业体系划分中均无助产士,专业体系的缺乏使助产技术的发展缓慢,专业进程滞后于国际水平。
在国际助产专业发展的大趋势下,在我国降低“两率”严峻形势面前,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助产技术专业体系的发展势在必行。
为此,陈怡霓呼吁,第一应由卫生部牵头,教育部门协同建立助产士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在我国现有的护理教育基础上,加入助产士专业教育,以助产专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性的护理/助产专业人才,参照发达国家成熟的助产士培养机制,建立适宜于我国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专业特色(而非简单的从属于护理专业),进而为构建助产专业体系。
同时,完善助产士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与培训。
我国助产士的继续教育已远落后于护理、医学教育的发展水平,继续教育严重参差不齐、培训内容与方式无明确标准与规范。
建立完善且标准化的助产领域临床培训与继续教育体系,明确统一专业技能要求及考核标准,在助产理念、助产教育、临床实践上实现标准化对接。
第二应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健全和发展助产专业职业体系。
明确助产士专业职业管理部门,履行规范化监管助产专业及人员的职能,完善助产士临床、培训、教育和资格认证体系,实现助产专业管理的专业化、层次化。
目前世界范围内在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助产领域实行独立的注册准入制度,在我国,助产专业所对应的注册、职称晋升等职业体系仍属空白,助产士常面临高年资、多经验,但低职称、低待遇的尴尬处境,其专业能力、专业地位缺乏认可。
从属于护理专业的助产士管理基本由护理部门统一负责,缺乏具备专业特色的管理方式,从宏观上影响了助产专业的发展。
因此,需建立助产专业职业体系,改变只要通过“注册护士”考试即具备助产从业资格的现状,构建助产士职业准入、晋升的规范标准与规划,使助产士可以进行可实现的职业规划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才会产生引领专业发展的带头人,推动专业知识与技能地不断更新与发展,进而保证专业的生命力。
助产专业与医学整体发展步伐滞后甚至倒退
发达国家助产专业是一个独立的职业,拥有高学历的专业教育以及规范、合理、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助产人员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独立职能。
但我国助产士职业概念模糊、职业界定不清,使助产士这一身份逐渐消失,助产文化出现了与医学整体快速发展不相符的滞后甚至倒退的现象。
“因此,在建立助产专业发展体系的同时,积极树立现代助产文化形象,倡导适于推广的助产模式,促进助产文化的发展。
助产士的每项工作均关系到母婴安危,责任重,使助产士在工作中精神长久处在高度紧张状态。
非常有必要为助产士提供良好的社会心理支持服务,改善人文关怀,提高其社会认可度,形成全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
”
陈怡霓指出,助产士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可预知、须紧急处理的事件,如经产妇宫口开全急诊入院,新生儿窒息抢救等。
这些都对助产士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刺激,而且随着产科服务模式的改变,社会对助产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影响了助产士队伍的稳定性。
由于在助产领域缺乏完善的临床、培训、教育和资格认证体系,中国在这方面也难以同国际接轨。
目前为止,中国仍然没有成为国际助产联盟会员,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已经成为了正式会员。
“每个专业都应有相应的专业组织,全世界约有72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助产专业学会,通过制定一定的伦理、道德等专业规范来检查及约束其从业人员的专业活动。
同时,专业组织依据这些标准来进行同行监督及自我检查,例如英国护士与助产士委员会、香港助产士管理局等。
我国由于助产专业体系的缺失,难以建立独立的学术团体和学会,这也成为我国加入国际助产士联盟的现实阻碍。
因此应尽快扶持建立专业学术团体与学会,不断提升专业发展,保持与世界先进水平不断沟通交流,才能保持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才能不断提升的专业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