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12革兰阳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
第二十三章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微生物第二十三章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考点
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产单核李斯特菌
生物学性状、临床意义、微生物学检查。
棒状杆菌属芽胞杆菌属李斯特菌属丹毒丝菌属加特纳菌属形态棒状杆菌有芽胞短杆、链或丝状细杆或线状杆菌、多形性触酶+++--
动力-++--
对氧需、兼需、兼兼性兼性兼性
G+C mol% 51~65 32~60 36~38 35~40 42~44
(一)白喉棒状杆菌
G+,杆菌,菌体粗细、长短不一,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着色不匀,有异染颗粒(异染颗粒的主要成分是RNA核糖核酸和多偏磷酸盐,具有鉴定意义)。无鞭毛、无荚膜、无芽胞。需氧,营养要求较高。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白喉棒状杆菌,其他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
1.培养特性: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形态不典型。
血液琼脂平板:灰白色S型菌落,有狭窄的β溶血环。
☆吕氏(Loeffler)血清斜面培养基:生长迅速,形成灰白色、湿润、S型菌落。涂片染色形态典型,异染颗粒明显。(让其迅速生长并形成典型涂片染色形态的培养方法)
亚碲酸钾血琼脂:本菌能吸收亚碲酸盐,并使其还原为元素碲,使菌落呈黑色。(选择鉴别培养基)
2.致病性
本菌一般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大量外毒素可吸收入血,致病物质:白喉毒素(主要的致病因素、索状因子、K抗原),引起毒血症。白喉棒状杆菌和毒素可使局部黏膜上皮发生炎性渗出并将炎性细胞和坏死组织和菌体凝结在一起,形成灰白色假膜,假
膜脱落与气管内,可阻塞呼吸道成为白喉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而严
重的毒血症引起的细胞变性、坏死、内脏出血和神经麻痹等严重损害,
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第二十三章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本章考点:
1.概述:概念
2.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产单核李斯特菌
●生物学性状
●临床意义
●微生物学检查
常见的与临床有关的需氧革兰阳性杆菌有棒状杆菌属、芽胞杆菌属、李斯特菌属、丹毒丝菌属、加特纳菌属。上述菌属的主要区别见表5-23-1。
表5-23-1 革兰阳性杆菌属的鉴别
一、棒状杆菌属
(一)简述:
棒状杆菌属是①一群革兰阳性杆菌,菌体粗细、长短不一,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故名棒状杆菌。②本菌着色不匀,有异染颗粒。③无鞭毛、无荚膜、无芽胞。(无特殊结构)④需氧,⑤营养要求较高,能分解一些糖类,产酸不产气。本属细菌种类较多,有白喉棒状杆菌、假白喉棒状杆菌、干燥棒状杆菌、溃疡棒状杆菌等。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白喉棒状杆菌,棒状杆菌除白喉棒状杆菌外,其余统称为类白喉棒状杆菌,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
(二)白喉棒状杆菌
1.生物学特征
(1)形态与染色: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的革兰阳性杆菌,大小为(2~5)μm×(0.5~1.0)μm。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无菌毛。细菌排列呈散在L、V、Y字形及不规则栅栏状。
染色特点:在细菌的一端或两端有浓染的颗粒,和菌体着色不均匀,称为异染颗粒,这是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学特征,对鉴别细菌有重要意义。
美蓝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呈现着色深浅相间的节段或着色较深的颗粒;
Neisser(奈瑟)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颗粒被染成紫黑色;
Albert(阿培特)染色,菌体呈蓝绿色,异染颗粒蓝黑色。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最适温度为35℃~37℃,pH为7.2~7.8。营养要求高,常用下列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
微生物12革兰阳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
噬 菌 体 斑
(4)鉴别试验
• 串珠试验 炭疽芽孢杆菌接种于含有0.05~ 0.5U/ml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可发生形态变 异,形成大而均匀的圆球状并相连如串球 状,而类炭疽杆菌无此现象。
串珠试验
(三)临床意义
• 所致疾病:炭疽病 • 炭疽芽胞杆菌主要是牛、羊等食草类动物炭疽病 的病原体 • 炭疽病是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 传染源:患病食草动物及其制品或被污染物 • 传播途径:接触——皮肤炭疽 食用——肠炭疽 吸入——肺炭疽
• 正常人粪便带菌率达10%左右,70%的人可短期带 菌。新生儿、免疫功能降低者,易受该菌感染
(三)临床意义
• • • • • 健康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污染食物,粪-口途径传播,通过肠道扩散全身 胎盘和产道——感染新生儿(脑炎、脑膜炎、败血症) 接触病畜及产品——眼和皮肤的局部感染、脓肿、尿道炎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增强青霉素的抗菌活性,但头孢类不 能用于此菌的临床治疗
(二)微生物学检查
• 标本:血液、分泌物、渗出液 • 鉴定: (1)直接涂片镜检:G+短小杆菌 (2)分离培养: 35℃培养24h形成S和R两种菌落,明胶穿 刺接种可见“试管刷”样生长。
(3)生化反应:触酶(-),乳糖(+),三糖铁产H2S
(三)临床意义
• 红斑丹毒丝菌病病原体
• 鱼类、家畜、家禽、兔类 • 经皮肤感染 • 局部感染多见,很少引起全身感染 • 症状:红肿、疼痛、痒,高热,淋巴管炎,关节
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考点总结
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考点总结
一、棒状杆菌属
G+,杆菌,菌体粗细、长短不一,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着色不匀,有异染颗粒。无鞭毛、无荚膜、无芽胞。
需氧,营养要求较高。
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白喉棒状杆菌,其他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
(一)白喉棒状杆菌
1.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的革兰阳性杆菌。细菌排列呈散在L、V、Y字形及不规则栅栏状。
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无菌毛。
异染颗粒:Neisser(奈瑟)染色;Albert(阿培特)染色。
这是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学特征,对鉴别细菌有重要意义。
异染颗粒(浓染颗粒)
Neisser(奈瑟)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颗粒被染成紫黑色;
Albert(阿培特)染色:菌体呈蓝绿色,异染颗粒蓝黑色。
(2)培养特性: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形态不典型。
1)血液琼脂平板:灰白色S型菌落,有狭窄的β溶血环。
2)吕氏(Loeffler)血清斜面培养基:生长迅速,形成灰白色、湿润、S型菌落。涂片染色形态典型,异染颗粒明显。
3)亚碲酸钾血琼脂:本菌能吸收亚碲酸盐,并使其还原为元素碲,使菌落呈黑色。
4)液体培养基。
(3)生化反应:
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阴性。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半乳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极少分解蔗糖。
能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
据亚碲酸钾血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的生长特点及生化反应,可将本菌分为轻、中、重三型。在我国以轻型多见。
分型与所致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2.致病性
致病物质:
微生物学检验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分枝杆菌属种类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结核分枝杆菌 牛分枝杆菌、 非洲分枝杆菌 田鼠分枝杆菌
光产色分枝杆菌 暗产色分枝杆菌 不产色分枝杆菌 迅速生长分枝杆菌
分 枝 杆 菌 属
非典型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
课件制作 陆曙梅
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染色
细长略弯,分枝生长 趋势 无芽孢,无鞭毛,部 分菌株有荚膜 革兰染色阳性,不易 着色 抗酸染色阳性
假膜脱落阻塞呼吸道是白喉早期死亡的主要原中毒性心肌炎是白喉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抗白喉免疫主要依靠白喉抗毒素的中和作用锡克试验用于检测机体有无白喉抗毒素免疫课件制作检验程序咽拭标本血平板观察菌落特征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异染颗粒染色血平板吕氏血清斜面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异染颗粒染色涂片染色镜检生化反应毒力试验课件制作标本采集和检查方法咽拭标本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
课件制作 陆曙梅
炭疽芽孢杆菌--临床意义
致病物质 炭疽毒素、荚膜 所致疾病 经多途径感染,引起炭疽病 临床类型:肺炭疽、肠炭疽、皮肤炭疽、 败血症 属人畜共患传染病,死亡率高
课件制作 陆曙梅
炭疽芽孢杆菌--标本采集和处理
标本采集 病人血液、痰、粪便、渗出液、脑脊液 等 死亡病畜标本:死亡牲畜严禁宰杀 污染物品:皮革、兽毛、土壤等 标本处理:无杂菌污染标本直接接种, 有杂菌污染标本先加热杀死繁殖体和杂 菌再接种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2)_真题无答案3539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82)
(总分98.46, 做题时间120分钟)
多项选择题
1.
1986年版的《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的分类标准主要是为
A
DNA结构
B
革兰染色特征
C
细菌形态
D
鞭毛、芽胞和荚膜
E
代谢产物
2.
厌氧菌广泛分布于
A
土壤
B
沼泽
C
湖泊和海洋
D
大气
E
人和动物体内
3.
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有
A
肉毒梭菌
B
产气荚膜梭菌
C
白喉棒状杆菌
D
鼠疫耶尔森菌
E
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A1/A2题型
1.
流感嗜血杆菌不能引起:
A
流行性感冒
B
脑膜炎
C
鼻窦炎
D
心包炎
E
继发性肺炎
2.
有关"绿脓杆菌"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产生脂溶性色素
B
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
C
革兰阴性杆菌
D
人体正常菌群
E
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3.
不以荚膜为致病物质的细菌是:
A
炭疽芽孢杆菌
B
布鲁菌
C
肺炎链球菌
D
流感杆菌
E
幽门螺杆菌
4.
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为
A
空肠弯曲菌
B
幽门螺杆菌
C
胎儿弯曲菌
D
鼠伤寒沙门菌
E
副溶血性弧菌
5.
下列毒素和酶中,不是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是
A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
B
蛋白分解酶
C
杀白细胞素
D
肠毒素
E
红疹毒素
6.
处置肉毒中毒的关键环节是
A
迅速隔离病人
B
迅速给病人补液
C
迅速给予镇定药物
D
迅速给予抗菌药物
E
迅速注射A、B、E三型多价抗毒素
7.
脆弱类杆菌是
A
革兰阳性需氧无芽孢杆菌
B
革兰阳性厌氧无芽孢杆菌
C
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
D
革兰阴性需氧杆菌
E
革兰阴性厌氧无芽孢杆菌
8.
百日咳杆菌的分离与培养应采用
A
EMB培养基
B
巧克力培养基
C
鲍金(B-G)培养基
D
SS培养基
E
吕氏血清培养基
革兰阳性需氧或兼性厌氧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高 菌落特征 ●血平板:灰白、狭窄溶血环 ●鸡蛋斜面和血清斜面:生长迅速,灰白 色有光泽菌落 ●亚碲酸钾血平板:为选择培养基,菌落 呈黑色。菌落分为重型、轻型或中间型
课件制作 陆曙梅
白喉棒状杆菌--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
生化反应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 不分解乳糖、多数不分解蔗糖 靛基质试验-、明胶液化-、尿素分解- 抗原构造 K抗原:型特异性抗原,不耐热 O抗原:与分枝杆菌、奴卡菌有共同抗原
菌体抗原?耐热耐腐败?能与相应抗体结合发生沉淀反应?用于ascoli试验抵抗力?本菌芽孢抵抗力强?芽孢对碘和氧化剂敏感耐药性?本菌对青霉素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环丙沙星敏感课件制作陆曙梅??临床意义致病物质炭疽毒素荚膜所致疾病经多途径感染?引起炭疽病临床类型?肺炭疽肠炭疽皮肤炭疽败血症属人畜共患传染病?死亡率高课件制作陆曙梅??标本采集和处理标本采集病人血液痰粪便渗出液脑脊液等死亡病畜标本?死亡牲畜严禁宰杀污染物品?皮革兽毛土壤等标本处理?无杂菌污染标本直接接种?有杂菌污染标本先加热杀死繁殖体和杂菌再接种课件制作陆曙梅已处理标本直接涂片增菌培养分离培养ascoli试验革兰染色荚膜染色初步报告血平板戊烷脒琼脂平板可疑菌落菌落涂片染色镜检鉴定试验肉汤培养动物实验动物死亡分离培养噬菌体裂解串珠试验青霉素抑制试验课件制作陆曙梅??检查方法涂片染色镜检革兰染色?涂片后升汞固定?发现革兰阳性粗大杆菌有荚膜?竹节样排列可初步报告分离培养?污染的标本先加热处理再接种动物试验?注射部位胶样水肿?肝脾肿大?出血等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微生物检验技术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适用阶段:中职阶段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根据职业教育对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引入行业标准,以检验岗位需求为目标,突出了知识的应用性,主要内容包括细菌、病毒以及其他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验及防治、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卫生微生物检验等。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常规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具有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岗位职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医学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掌握等相关知识结构,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以微生物检验顺序为线索进行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院校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临床医院与学校教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 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1、具备微生物的基本理论及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知识。
2、具备各种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检验方法的知识。
3、具有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基本技术。
4、具有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鉴定、药敏及准确及时发出检验报告的能力。
革兰阳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的鉴定程序
革兰阳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的鉴定程序
1.概述
临床常见的革兰阳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通常能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且可通过革兰染色和菌落形态进行鉴别。此类细菌大多可在周围环境中分离到,如大多数棒状杆菌属和革兰阳性需氧芽胞杆菌,大部分致病性较弱或为条件致病菌。其中棒状杆菌属、丹毒丝菌属、李斯特菌属常可在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其中白喉棒状杆菌和炭疽杆菌的致病力较强。
2.分类
此规程所述的革兰阳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仅包括棒状杆菌属、丹毒丝菌属、李斯特菌属、红球菌属、革兰阳性需氧芽胞杆菌等。
3.临床常见致病菌的常规鉴定
3.1.棒状杆菌属:棒状杆菌属为一群菌体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的革兰阳性杆
菌,菌体染色布均匀,呈不规则栅栏状排列。棒状杆菌属有59个种,其
中白喉棒状杆菌、假白喉棒状杆菌等36个种与人类疾病有关。临床上以
白喉棒状杆菌最为重要。
3.1.1.培养及形态特征:革兰阳性杆菌,呈棒状,排列不规则,常成X、V、L、
Y或栅栏状,有异染颗粒。在血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h呈灰白色
菌落,似干酪状,无或有狭窄溶血环。在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上形成黑
色或灰黑色菌落。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
3.1.2.生化特征:触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不分解
甘露醇、蔗糖和木糖,脲酶、明胶和胆汁七叶苷试验阴性,重型白喉棒
状杆菌能分解淀粉、糖原和糊精。毒力试验阳性。
3.1.3.鉴定步骤:菌落涂片→分纯→触酶试验阳性→结合镜下菌体形态和平板
上菌落形态及特征→仪器鉴定或手工生化鉴定并做药敏试验。
3.1.
4.检验结果解释与分析:对于呼吸道白喉从鼻咽红肿处采集标本,可考虑
革兰阳性需氧杆菌
10h。
6
形态及培养特性
炭疽芽胞杆菌(B.anthracis)
最大的革兰阳性杆菌
直接涂片( 革兰染色) 培养后(革兰染色)
7
镜下形态 两端截平,无鞭毛 新鲜涂片,常为单个或短链状存在 培养后,呈长链、竹节状存在 有氧条件下形成芽孢,位于菌体中央 有毒株有明显荚膜
芽孢
荚膜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最适温度30-35 ℃ 菌落形态 普通琼脂:灰色、扁平、干燥、粗糙型菌
15
牛乳生长2-4日,牛乳胨化,然后缓慢融化 卵磷脂弱阳性;触酶阳性 SAP无β溶血,对10U青霉素敏感,动力阴性,磷 脂酶阴性
其他鉴定试验
植物凝集素试验 DNA探针核酸检测
17
鉴定要点
革兰阳性大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 有明显荚膜,芽胞呈卵圆形,小于菌体,位于 菌体中央 普通琼脂平板:灰白色、扁平、干燥、无光泽 菌落
13
种属鉴定
炭疽芽胞杆菌(B.anthracis)
生化反应 其他鉴定试验 鉴定要点
14
生化反应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蕈糖;有些菌株 迟缓发酵甘油和水杨酸,产酸不产气;水解淀 粉,不发酵鼠李糖、半乳糖等其他糖类 还原亚硝酸亚→硝酸盐;VP 试验不定;不产生 吲哚、硫化氢;不利用枸橼酸盐;不分解尿素
18
动力阴性 牛乳凝固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串珠试验、 青霉素抑菌试验均阳性
微生物检验兼性厌氧菌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练习
微生物检验兼性厌氧菌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练习
一、A1 1 1 、培养白喉棒状杆菌常用下列哪种培养基
A、伊红美蓝培养基
B、吕氏血清斜面培养基
C、中国蓝培养基
D、半固体培养基
E、硫乙醇酸盐培养基
2 2 、白喉棒状杆菌具有下列哪种特性时才能引起毒血症
A、重型
B、溶源性
C、多形性
D、异染颗粒
E、鼻咽部寄生
3 3 、具有异染颗粒的细菌是
A、白喉棒状杆菌
B、伤寒沙门菌
C、流感嗜血杆菌
D、百日咳鲍特菌
E、铜绿假单胞菌
4 4 、白喉主要的传播方式是
A、血液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消化道传播
D、垂直传播
E、接触传播
5 5 、在血琼脂平板上呈浅灰白色似毛玻璃样菌落并有β β 或或α α 溶血环的细菌最可能是
A、白喉棒状杆菌
B、枯草杆菌
C、蜡样芽胞杆菌
D、产单核李斯特菌
E、星形奴卡菌
6 6 、鉴别炭疽芽胞杆菌和其他炭疽芽胞杆菌的试验是
A、氧化酶试验
B、触酶试验
C、O/F 试验
D、串珠试验
E、DNA 酶试验
7 7 、对炭疽芽胞杆菌鉴定无意义的试验是
A、串珠试验
B、毒力试验
C、青霉素抑制试验
D、亚碲酸钾血平板生长
E、噬菌体裂解试验
8 8 、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布鲁菌三者的共同特点是
A、革兰染色阴性
B、有芽胞
C、人畜共患
D、大多为经皮肤感染
E、经昆虫媒介感染
9 9 、在半固体培养基内可出现倒伞型生长的细菌是
A、红斑丹毒丝菌
B、产单核李斯特菌
C、阴道加特纳菌
D、炭疽芽胞杆菌
E、以上都不是
10 、白喉杆菌形态与染色叙述正确的是
A、革兰(+)、无芽孢、无异染颗粒
B、菌体细长弯曲、革兰(+)、无芽孢
C、菌体细长弯曲、革兰(-)、无芽孢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微生物学检验
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的分类。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
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
繁殖快,代谢强
适应强,易变异
种类多,分布广
1.微生物类型
根据微生物大小、结构和组成不同分为三类型
2.病原微生物的定义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植物或人类产生疾病的微生物。
3.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
(1)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最早观察到微生物;微生物学研究的创始人:XXX、XXX、XXX
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布局
1.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肽聚糖结构及其化学组成;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
(一)细胞壁
化学组成与布局,革兰染色共有组分:肽聚糖
特殊组分:G+菌、G-菌不同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
1
微生物学检验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2.细胞壁的功用:
(1)维持细菌固有形态和抵抗低渗作用。(2)物质交换作用。(3)屏障作用。(4)免疫作用。(5)致病作用。(6)与细菌药物敏感性有关。
G+菌与G-菌细胞壁布局比较
•细菌细胞膜的布局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称中介体。
2.细菌荚膜、鞭毛和菌毛的功能。
荚膜:
功能: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标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建议课时数:150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门课程,在医学检验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国家医学检验职业资格考试的五大内容之一。《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是医学检验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掌握常规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具有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岗位职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课程设置的依据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医学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测等相关知识结构,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是以微生物检验顺序为线索进行设计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院校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临床医院与学校教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课程内容的确定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主要依据:①以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体现真实微生物检验的工作流程,注重教学内容衔接性。②以微生物检验技术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引入临床案例,内容来源于真实的工作项目,引入微生物检验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体现知识学习的应用性,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和素质培养的职业性。③课程内容可适当拓展,删减一些已经过时的陈旧的知识内容,将微量化、快速化检测技术及半自动化、自动化仪器使用和新技术纳入《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内容中。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着想。突出课程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④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考核评价体系,融入医院、企业文化、提倡职业精神。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微生物检验》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讲义
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 考点
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产单核李斯特菌
生物学性状
临床意义
微生物学检查
【内容讲解】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
一、棒状杆菌属
G+,杆菌,菌体粗细、长短不一,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着色不匀,有异染颗粒。无鞭毛、无荚膜、无芽胞。
需氧,营养要求较高。
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白喉棒状杆菌,其他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
(一)白喉棒状杆菌
1.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的革兰阳性杆菌。细菌排列呈散在L、V、Y字形及不规则栅栏状。
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无菌毛。
异染颗粒:Neisser(奈瑟)染色;Albert(阿培特)染色。
这是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学特征,对鉴别细菌有重要意义。
异染颗粒(浓染颗粒)
Neisser(奈瑟)染色:
菌体染成黄褐色,颗粒被染成紫黑色;
Albert(阿培特)染色:
菌体呈蓝绿色,异染颗粒蓝黑色。
(2)培养特性: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形态不典型。
1)血液琼脂平板:灰白色S型菌落,有狭窄的β溶血环。
2)吕氏(Loeffler)血清斜面培养基:生长迅速,形成灰白色、湿润、S型菌落。涂片染色形态典型,异染颗粒明显。
3)亚碲酸钾血琼脂:本菌能吸收亚碲酸盐,并使其还原为元素碲,使菌落呈黑色。
4)液体培养基。
(3)生化反应:
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阴性。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半乳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极少分解蔗糖。
能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
据亚碲酸钾血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的生长特点及生化反应,可将本菌分为轻、中、重三型。在我国以轻型多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临床意义
• 食物中毒
– 含菌量达105/g(ml)以上 –呕吐型——耐热肠毒素 – 腹泻型——不耐热肠毒素
• 心内膜炎、败血症和脑膜炎 • 夏、秋季多见
练习题
• 1、对炭疽病动物采集标本要特别禁止( A、取舌尖 B、取耳尖 • 2、下列哪种细菌的菌落为卷发状( ) A.蜡样芽胞杆菌 B.炭疽芽胞杆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阴道加特纳菌 E.产单核李斯特菌 )
– 直接涂片 – 分离培养 – 毒力试验
1. 标本的采集
用无菌长棉拭子从疑为假膜的边缘采取分 泌物,也可采取鼻咽部或扁桃腺分泌物。作 培养时应在抗生素前采取,如不能立即送检, 应将标本浸于无菌生理盐水或15%甘油中,标 本应取双份。
2. 鉴定
•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革兰染色:观察形态、染色 –异染颗粒染色:观察异染颗粒 –初步报告:检出具有异染颗粒的革兰阳性杆菌
第十二 章
革兰阳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
本章内容
• 革兰阳性无芽胞杆菌
– 白喉棒状杆菌 –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 红斑丹毒丝菌
• 革兰阳性需氧芽胞杆菌属
– 炭疽芽胞杆菌 – 蜡样芽胞杆菌
教学要求
• 掌握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生物学性状与 微生物学检验。
• 熟悉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生物学性状与微生物 学检查法。
(3)鉴定依据
• • • • 涂片染色和菌落特征 生化试验 青霉素抑菌试验 噬菌体裂解试验
将可疑菌落挑出,划线接种于普通营 养琼脂平板之上,在划线区内分别贴上浸 有诊断用炭疽芽孢杆菌噬菌体和青霉素的 纸片。37℃孵育过夜或24h后,在两种纸片 的周围均出现明显的抑菌环,便可判定为 炭疽芽孢杆菌。
1、形态与染色
• 致病菌中最大的G+杆菌,两端平切、竹节状、无 鞭毛,有毒株有明显荚膜, • 有芽胞——椭圆形,小于菌体,位于菌体中央
炭疽杆菌荚膜
2、培养特性
• 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条件不严格; • 普通培养基:扁平、粗糙、不透明、灰白色、无 光泽,边缘不整齐的菌落,低倍镜下菌落边缘呈 卷发状; • 血平板:12~15h不溶血,18~24h轻微溶血;
• 分离培养:同时接种血平板及吕氏斜面或亚碲酸 钾血平板
–吕氏斜面:生长迅速,涂片镜检异染颗粒明显
–亚碲酸钾血平板:黑色菌落
鉴定要点
• 革兰阳性,着色不均匀,菌体细长弯曲,排列不 规则,有X、V形态,具有异染颗粒
• 触酶阳性,无动力,无芽胞
• 吕氏血清斜面的菌落:灰白色、隆起、湿润
• 亚碲酸钾血平板的菌落:黑色或灰黑色
(二)微生物学检验
• 标本采集及处理 • 鉴定
– 标本直接检查 – 分离培养 – 鉴定依据 – 鉴别试验
1、标本采集及处理
• • • • • • 皮肤炭疽:病灶深部标本 肺炭疽:痰和血液 肠炭疽:粪、呕吐物 脑膜炭疽:CSF、血液 尽可能在抗生素治疗前采取标本 严禁用解剖方式获取标本。
2、 鉴定
电镜下的白喉杆菌
形态与染色
革兰染色白喉棒状杆菌
2. 培养特性:
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营养要求较严格, 在一般培养基上不生长。
在吕氏血清斜面上生长快,菌落为细小有光泽、 圆形、灰白色、凸起、光滑的菌落;涂片染色菌体 形态典型、异染颗粒明显。
在亚碲酸钾血平板上,可形成黑色或灰黑色菌 落。此培养基可作为选择和鉴定之用。
炎,败血症、心内膜炎
• 首选青霉素
第二节 革兰阳性需氧芽胞杆菌属
• 炭疽芽胞杆菌 • 蜡样芽胞杆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疽病疫情
• 据新华社电2011年8月 12日,从辽宁省卫 生厅获悉,辽宁鞍山海城市和岫岩县近日 发生的皮肤炭疽传染病疫情,截至11日20 时病例报告数已增至30例,其中临床确诊 病例3例,疑似病例27例,无死亡病例。 • 据调查,辽宁这次疫情是由于当地居民私 自屠宰或接触病牛而感染发生的
蜡样杆菌在血平板β溶血
蜡样杆菌普通平板菌落
3、生化反应
• 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水杨素等,产 酸不产气 • 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 • V-P(+)
(二)微生物学检验
• 标本:患者食物、呕吐物、剩余食物、腹泻粪便 • 鉴定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 –活菌计数 > 105个/g 或 >105个/ml –鉴定依据:菌落、形态染色、生化反应等
Elek平板试验结果
白喉杆菌菌苔
沉淀线(阳性)
含白喉抗毒素滤纸片
(2)动物试验
采用家兔皮内试验法。取待检菌的48h肉汤 培养液O.2ml,注射在去毛的一侧体壁皮内, 5h后注射500U白喉抗毒素血清,30min后再次注 射同样的培养液于动物去毛的另一侧体壁皮内 作为对照。经24—72h后,若注射抗毒素前接种 培养液的部位发生红肿与坏死,而对照部位不 发生任何变化,则说明待检菌株具有毒力。
噬 菌 体 斑
(4)鉴别试验
• 串珠试验 炭疽芽孢杆菌接种于含有0.05~ 0.5U/ml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可发生形态变 异,形成大而均匀的圆球状并相连如串球 状,而类炭疽杆菌无此现象。
串珠试验
(三)临床意义
• 所致疾病:炭疽病 • 炭疽芽胞杆菌主要是牛、羊等食草类动物炭疽病 的病原体 • 炭疽病是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 传染源:患病食草动物及其制品或被污染物 • 传播途径:接触——皮肤炭疽 食用——肠炭疽 吸入——肺炭疽
• 肉汤:絮状沉淀生长
• 其他需氧芽胞杆菌大多溶血明显而快速
炭疽在普通平板的菌落
炭疽在血平板的菌落
炭疽杆菌卷发状菌落
3、生化反应
• 发酵葡萄糖、麦芽糖海藻糖等,产酸不产 气 • 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 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 • 枸橼酸盐、尿酶阴性
4、抵抗力
• 抵抗力不强,加热60℃ 30分钟死亡,易被一般消 毒剂杀灭; • 芽胞抵抗力很强,煮沸10min或干热140℃ 3h才能 杀灭; • 芽胞在干燥土壤中或皮毛中常温下存活数十年致 病力不减,牧场一旦污染,传染性可持续数十年 • 生物武器
(1)直接镜检
• G+染色:G+大杆菌、两端平截、竹节状排列。 • 荚膜染色:有明显荚膜,有时呈S、T、O形排列。 • 芽胞染色:芽胞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菌体不 膨大。
(2)分离培养
• 血平板上的菌落:较大、灰白色、边缘不整齐和 有轻微溶血。
• 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的菌落:灰白色、扁平、干燥、 无光泽。 • 浸染严重标本,最好用选择性培养基(喷他脒多 粘菌素B培养基)。
毒力试验
• 人类临床标本中检出白喉棒状杆菌,并非 都能产生毒素,产生外毒素的菌株是由于 携带β -棒状杆菌噬菌体。可用 Elek 琼脂 扩散法体外试验或用动物体内毒力测定。
(1)琼脂平板毒力试验:
将含有20%牛血清肉汤琼脂注于平皿 中,将浸有lOOu/ml抗毒素血清的滤纸条 沉于琼脂内,在与滤纸条垂直方向将待检 菌划线接种,同时接种标准产毒株作为阳 性对照。37℃培养 24—48h,若菌苔两侧 出现斜向外侧延伸的乳白色沉淀线,并与 其邻近的标准产毒株的沉淀线相吻合,则 为产毒株。
• 了解红斑丹毒丝菌、蜡样芽胞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与微生物学检查
第一节 革兰阳性无芽胞杆菌
一、白喉棒状杆菌
(一 )生物学特性
1. 形态结构: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细长弯曲, 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常排列呈V、L等文字 形。无鞭毛、无荚膜、无芽胞。用亚甲蓝或奈 瑟染色,菌体一端、两端或中央可见明显的浓 染颗粒,称为异染颗粒,主要成分是核糖核酸 和多磷酸盐。
(二)微生物学检验
–鉴定特点:G+杆菌,细菌在湿片中呈翻筋斗运 动
–倒伞形生长,在血平板上形成狭窄β -溶血环
–CAMP阳性,与金葡协同溶血阳性,木糖、甘露
醇、H2S(-)
(三)临床意义
• 李斯特菌属有7个种,只有该菌对人和动物致病 • 分布广泛,土壤、水、植物、人和动物粪便中均 存在,亦可自甲壳动物、蝇、蜱中分离出 • 能引起多种野生动物和家畜感染(羊、马、狗、 猫、鸟、鱼等)
(三)临床意义
• 传染源:患者或带菌者 • 致病物质:白喉外毒素(由携带β -棒状杆菌噬菌 体的白喉杆菌产生) • 经呼吸道飞沫感染,引起白喉。 • 假膜脱落阻塞呼吸道是白喉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 中毒性心肌炎是白喉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 抗白喉免疫主要依靠白喉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C、局部病灶的病变组织 D、宰杀后解剖
• 3、以下哪个不是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 A、革兰阳性 B、菌体呈竹节状 C、专性需氧 D、感染后病死率不高 • 4、既有荚膜又有芽胞的细菌是( ) A、肺炎克雷伯菌 B、炭疽芽胞杆菌 C、枯草芽胞杆菌 D、蜡样芽胞杆菌 • 5、产单核李斯特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可出现( ) A、沉淀生长 B、浑浊生长 C、产生色素 D、倒伞形生长
• 生化反应:触酶(+),甲基红(+),VP(+), CAMP(+),发酵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产酸 不产气
(二)微生物学检验
• 标本采集:血液、脑脊液、分泌物及病变组织等 • 鉴定:
–直接涂片:脑脊液离心后取沉淀涂片,其它直接涂片
–分离培养:
• 脑脊液:血琼脂平板 • 血标本:增菌后,再接种血琼脂平板 • 咽拭子、组织和粪便等: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置于 4℃冰箱中冷增菌,然后转种于血琼脂平板
(一)生物学特性 (二)微生物检验 (三)临床意义
(一)微生物特性
• 形态与染色:G+短小杆菌或球杆菌,常成双排列, 无芽胞
• 培养特性:最适30~37℃, 4℃能生长,在血琼 脂平板上,形成较小、圆形、光滑而有狭窄β -溶 血环的菌落,耐8.5%NaCl,半固体培养中动力阳 性(倒伞形,是本菌特征之一)。
皮肤炭疽
一、炭疽芽胞杆菌
• 炭疽芽胞杆菌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被发现的 病原菌,俗称炭疽杆菌。是一种致病能力 最强的革兰阳性大杆菌。 • 芽孢: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 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 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一)微生物特性
• • • • 形态与染色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抵抗力
(三)临床意义
• 致病物质 – 荚膜:抗吞噬,有利于细菌在组织内繁殖扩散 – 毒素:是致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 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链霉素、 环丙沙星均敏感,但对头孢菌素耐药。
二、蜡样芽孢杆菌
• 微生物学特性 • 微生物学检验 • 临床意义
(一)微生物学特性
• 形态与染色 • 培养特性 • 生化反应
1、形态与染色
• G+大杆菌,菌体两端稍钝圆,多数呈链状 排列。 • 无荚膜、有鞭毛(炭疽杆菌无鞭毛) • 芽胞位于菌体中心或次末端、不突出菌体
蜡样杆菌
2、培养特性
• 营养琼脂平板:菌落呈乳白色、不透明、边缘不 整齐,菌落常沿划线蔓延扩展成片如同白蜡 • 血平板:菌落呈浅灰色、毛玻璃样,伴草绿色溶 血或透明溶血环 • 卵黄培养基:培养3小时能看到白色混浊环,称之 为乳光反应 • 液体培养基:生长均匀,有菌膜
在麦康凯平板上不生长。
亚碲酸钾血平板菌落:
3. 生化反应
–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触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氧化酶阴性。
–不分解尿素,不产生吲哚。
4. 抵抗力
对热抵抗力不强,煮沸1分钟死亡。对干燥、 寒冷和日光的抵抗力较其他无芽胞细菌强,对 一般消毒剂敏感。
(二)微生物学检验
• 标本的采集 • 鉴定
(二)微生物学检查
• 标本:血液、分泌物、渗出液 • 鉴定: (1)直接涂片镜检:G+短小杆菌 (2)分离培养: 35℃培养24h形成S和R两种菌落,明胶穿 刺接种可见“试管刷”样生长。
(3)生化反应:触酶(-),乳糖(+),三糖铁产H2S
(三)临床意义
• 红斑丹毒丝菌病病原体
• 鱼类、家畜、家禽、兔类 • 经皮肤感染 • 局部感染多见,很少引起全身感染 • 症状:红肿、疼痛、痒,高热,淋巴管炎,关节
三、红斑丹毒丝菌
• 生物学性状 • 微生物学检查 • 临床意义
(一)生物学性状
• 形态与染色:G+短小杆菌 • 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温度30 ~35℃,pH 7.2~7.4,耐8.5%NaCl, 35℃培养24h形成S和R两种菌落,
S型细菌呈杆状或球杆装,R型细菌呈长丝状,明胶穿刺
呈“试管刷”样生长。 • 生化反应:触酶、氧化酶(-),乳糖、甲基红、V-P、靛 基质、尿酶(-),三糖铁产H2S。
• 正常人粪便带菌率达10%左右,70%的人可短期带 菌。新生儿、免疫功能降低者,易受该菌感染
(三)临床意义
• • • • • 健康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污染食物,粪-口途径传播,通过肠道扩散全身 胎盘和产道——感染新生儿(脑炎、脑膜炎、败血症) 接触病畜及产品——眼和皮肤的局部感染、脓肿、尿道炎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增强青霉素的抗菌活性,但头孢类不 能用于此菌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