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三章第二节税收收入共89页
《财政收入税收》课件
财政收入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 服务的基础,如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医疗等。
100%
调节经济
通过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调整 ,政府可以调节经济活动,促进 经济发展。
80%
维护社会稳定
财政收入可以用于社会保障、扶 贫济困等,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 正义。
02
税收种类
流转税类
02
01
03
增值税
对商品和劳务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实行价外征收 。
消费税
对特定商品征收的税,旨在抑制消费并引导消费方向 。
关税
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用于保护国内产业和调节国际 贸易。
所得税类
个人所得税
对个人所得征收的税,根据纳税 人所得的多少分级征收。
企业所得税
对企业所得征收的税,用于调节 企业利润和促进公平竞争。
05
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 指税法规定的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 税额的尺度。
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申报缴纳税款的时限。
指税法规定的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 种特殊规定。
税收制度的类型
按照税收负担是否易于 转嫁,可分为直接税和 间接税。
税收征管力度加强
政府对税收征管的力度不断加 强,税收征管效率得到提高。
我国税收存在的问题
税收负担过重
税收征管存在漏洞
一些企业和个人认为税收负担过重, 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税收征管方面存在 漏洞,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偷税漏税 。
税收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税收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 地方,如税种不健全、税率不合理等 。
财政学-第三章PPT课件
2021
5
第一节
概念及分类
2021
6
一、财政收入的概念
❖ 是政府为满足支出及经济发展的需要, 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 中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和实物收入。
国的财政收入增长主要还是和经济的规模增
❖ 三层含义
特殊的财政形式 重要的经济杠杆 担保物为政府信誉
2021
18
第二节
一、财政收入来源
❖ C+V+M ❖ M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V是财源的补充 ❖C
2021
20
二、规模分析
❖ 是财政收入的总水平 ❖ 绝对指标 ❖ 相对指标
2021
21
1、我国财政收入变化趋势
❖ 是现代国家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形式,也 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 各种税种
2021
13
2、非税收收入
❖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国有资本:国家投资形成和拥有的资产, 是国家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行驶公共财 产权所形成的资产。
2021
14
国有资本收入
❖ 国家的两重身份 管理者 资产所有者
2021
15
❖ 2013年1月至12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29143亿 元,比上年增加11889亿元,增长10.1%。
❖ 2014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40350亿元,比上 年增加11140亿元,增长8.6%。
2021
3
2021
4
❖ 1月23日,财政部公布2016年财政收支情况,当年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 4.5%,延续了增幅逐年回落的走势,为自1988年以 来我国财政收入最低增速。
第三章 财政学财政收入(二)..
一、国有资产收入及形式 (一)国有资产收入概念 1.国有资产概念 “国有资产”尚无统一的定义 严格来说,只有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经营活动 的财产才叫“资产”。 资产与财产是有区别: 资产是经营性的 财产可以是经营性的,也可以是非经营性的 经营性财产和非经营性财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国有资产收益分配制度
(一)国有资产收益的分解 所得税 企 业 利 润 税后利润
所有者权益
体现国家凭借政治 权利参与利润分配
投资者收益
体现所有者参 与利润分配
体现企业作为资产 占有者参与分配
所得税
国 有 企 业 利 润
体现国家政治 权力的税收征 纳关系
第一层次的分 配关系(刚性、 统一、规范化)
企业实现的利润全部上缴财政,作为财政收入,
企业所需资金(主要是扩大再生产投资)全部由
国家预算拨款。
2.企业奖励基金制度
(1953—1957)(1962—1977) 企业完成:产量、质量、成本、利润计划,按企 业工资总额3.5%从实现的利润中提取企业奖励基 金。 其余全部上缴财政,作为财政收入,企业所需资 金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
(二)国有资产收入形式 1. 国有经济收入 ——来自国有企业的资产性收入 国有企业是指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参股 企业的统称。 国有经济收入主要包括经营性收入和产权转让 收入
(1)经营性收入 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形式主要取决于
国有资产的经营方式息、股利
5.利改税制度 (1979年试行,1983年正式实行) “以税代利”:是将国有企业上交利润改为按 国家规定税种和税率交纳税金,税后利润由企 业支配的一种利润分配制度。 (1)1983年6月实行第一步利改税。 对有盈利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利润,征收55% 的所得税,税后利润用多种形式(利润递增包 干、固定比例上缴、缴纳调节税等)上交一部 分给国家,余下留给企业。 对国有小型企业征收八级超额累进税,企业自 负盈亏,税后利润归企业支配。
《税收收入》课件
税收政策:税率、 税种、税收优惠 等
财政政策:政府 支出、财政赤字、 债务管理等
货币政策:利率 、货币供应量、 汇率等
产业政策:产业 扶持、产业升级 、产业转移等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对税 收收入的影响
社会消费水平:消费增长对税 收收入的影响
收入分配:收入分配对税收收 入的影响
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税收收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部分
地方税收收入主要用于地方财政 支出,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 务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央税收收入主要用于国家财政 支出,如国防、外交、教育等
税收收入还可以用于社会保障、 扶贫等社会福利事业
教育:用于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医疗:用于支持医疗事业的发展
行为税:包括印花税、车 船税等,由纳税人根据特 定行为缴纳
资源税:包括矿产资源税、 水资源税等,由纳税人根 据资源使用量缴纳
社会保障税:包括社会保 险税、医疗保险税等,由 纳税人根据收入水平缴纳
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 业所得税等
税收收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 税两种
税收收入由政府根据国家法 律法规征收
间接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 等
税收收入的征收标准根据不 同税种和纳税人的情况而定
税收收入的征收标准需要符 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经济增长:经济 增长越快,税收 收入越高
产业结构:不规模:企业 规模越大,税收 收入越高
税收政策:税收 政策的调整会影 响税收收入
优化税收结构:调整税率,降低企业税负,提高个人所得税 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打击偷税漏税行为 推进税收信息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完善税收政策: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财政学(第二版) 第3章 财政收入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31 649.29 39 343.62 51 304.03
61 330.40 68 518.30 83 101.51 103 874.43
17.30 18.79 19.90
19.50 20.09 20.70 21.97
2012 2013
二、财政收入分类的依据
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分类应合乎两个方 面的要求: 一是要与财政收入的性质相吻合。财政收 入具有两重性质:第一,财政收入是一定 量的公共性质的货币资金。第二,财政收 入又是一个过程。 二是要同各国实际相适应。
我国财政收入分类应同时采用两个不同的 标准:一是以财政收入的形式为标准,主 要反映财政收入过程中不同的征集方式以 及通过各种方式取得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 占的比重;二是以财政收入的来源为标准, 主要体现作为一定量的货币收入从何取得, 并反映各种来源的经济性质及其变化趋势。
685.90
–13 855.15 –15.22 32 117.29 11 966.37 1 353.32 4 362.15
房产税
印花税 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土地增值税 车船税 船舶吨税
2 604.33
2 206.39 1 068.50 2 360.55 4 911.28 773.59 50.40
从历史上看,保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始终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财政目标,而在财 政赤字笼罩世界的现代社会,谋求财政收 入增长更为各国政府所重视。但是,财政 收入规模多大,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多快, 不是或不仅仅是以政府的意愿为转移的, 它要受各种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这些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 平、价格及收入分配体制等,其中最主要 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财政学财政收入概述ppt课件
第三节 财政收入原则
一、“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 二、兼顾三者和两级利益原则 三、“合理负担”原则
17
一、“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
财政收入原则的定义
指人们在总结财政收入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所制定的 基本法则,它是政府组织财政收入和制定财政政策 的理论依据。
“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的含义
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升率大体一致即财政收入只有名 义增长,而实际不增不减。
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即财政收入名义上正增长, 而实际负增长。
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即财政收入实际增长大于 名义增长。
15
收入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
在GDP既定的条件下,政府、企业、个人这三者 的分配比例会影响财政收入规模。
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增 长基础上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协调和优化, 即经济质的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产出能力的 提高。
25
二、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财政收入规模的大 小。
经济结构决定财政收入结构。 财政收入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3
公共预算是人们比较熟知的公共财政收支安排。其收入来源 90%以上来自税收,非税收入很少,支出主要用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 品和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农林水事务、国防、公 共安全等。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属于非税收入,包括国有土地出让 金收入、铁路建设基金、地方教育附加等,支出特点是专款专用,用 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如教育、城市建设、文化事业发展等。2011 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支规模突破4万亿元。
应重视对个人税负实行合理负担。
23
第四节 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
财政学财政收入篇
法纳税,政府依法征税。
财政学财政收入篇
2、无偿性——国家凭借国家权力强制取得税收收入 不需偿还、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不需 要向纳税人提供相应的服务及某些特许权利。
➢ 税收的无偿性体现了财政分配的本质,是税收基 本特征的中心特征。
财政学财政收入篇
二、税收的性质 税收的性质是指税收在不同社会制度下,作
为一种分配方式所反映的不同的经济关系。 它是由生产关系和国家政权的性质所决定 的。 社会国家的税收性质是“取之于民、取之有道、 用之于民、用之有效”。
财政学财政收入篇
三、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指税收是以国家权力为依据强 制征收。
加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10% • 减免(减税和免税的简称)
减税是指减征部分税款 免税是指免去全部税款 起征点和免征额的概念
财政学财政收入篇
五、课税基础 • 课税基础是指课税的客观基础。 • 税基是明确课征对象、确定税率,划分税
收类型的主要依据。 • 广义与狭义之分
财政学财政收入篇
六、违章处理
• 定义: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采取的惩罚性 措施。
税,无纳税能力的人不纳税。(客观、可
行)
财政学财政收入篇
2、税收效率原则
——国家征税要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 运行的社会效益,有利于税务行政的管理 效益。
1、税收的经济效率 1)税收规模应符合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
政府部门之间的最优配置效率 2)税收对微观经济活动的效率损失最小。
税收中性:税收应尽可能不对经济行为产 生负面影响。 2、税收的行政效财政率学财。政收税入篇收的征收成本最小化。 遵从成本和征管成本。
《税收收入》课件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企业的税收负担较重,这可能会影响企业 的投资意愿和创新能力。
税收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税收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如税制结构不合理、税 收优惠政策过多等。
税收征管存在漏洞
由于各种原因,税收征管还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之处,导致一些企 业或个人存在偷税漏税行为。
我国税收收入的未来展望
车辆使用税
对车辆使用者征收的税,用于提供道 路交通设施和服务。
其他税收
资源税
对自然资源开采和使用征收的税 ,旨在保护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
用。
行为税
对特定行为或活动征收的税,如印 花税、赌博税等。
环境税
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征收的税, 旨在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03
税收收入的征收管理
税收征收管理体制
《税收收入》ppt课件
目录
• 税收收入概述 • 税收收入的来源 • 税收收入的征收管理 • 税收收入与经济的关系 • 我国税收收入现状与展望
01
税收收入概述
税收收入的定义
01
税收收入是指国家通过实施税收 政策和制度,从纳税人处征收的 税款。
02
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 来源之一,是国家实施各项公共 服务和政策的重要保障。
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பைடு நூலகம்
对个人所得征收的税,包 括工资、稿酬、利息等。
企业所得税
对企业所得征收的税,用 于调节企业利润和促进经 济发展。
资本利得税
对个人或企业在资产交易 中获得的收益征收的税。
财产税
房产税
遗产税和赠与税
对房产所有人征收的税,用于提供地 方公共服务。
对遗产和赠与财产征收的税,用于调 节财富分配和社会公平。
第三章财政收入财政学.doc
第三章财政收入第一节概述一、涵义1、概念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权力或经济对等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切货币收入。
两层意思:其一,公共资金分为:a、广义的财政收入——政府的一切收入。
b、狭义的财政收入——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的各项定期收入。
其二,活动: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筹集财政资金。
2、作用第一,公共财政的基础环节。
第二,政府理财的重要活动。
第三,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
第四,对经济主体影响重大。
二、分类(一)按取得收入的具体方式分——财政收入的形式1、税收收入政府以社会服务者的身份,凭借其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而无偿取得的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2、债务收入也称公债或国债收入,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通过信用方式有偿取得的财政收入。
方式:发行债券、直接借款财政收入的特殊形式——与税收比:与私债比:3、非税收入除税收收入、债务收入以外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公共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和其他非税收入等。
(二)按收入稳定程度分1、经常性收入在财政年度可稳定获得的收入,包括税收、公共收费等;2、临时性收入在财政年度不稳定的收入,如公债收入和捐赠收入等。
(三)按收入来源分所有制按企业的产业与部门好处:体现不同经济主体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程度,有助于寻求增加财政收入的最佳途径。
(四)按收入征收的政府级别分中央财政收入省(直辖市、自治区)财政收入市(地级市)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县财政收入乡镇财政收入好处:有利于分清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有助于了解各级政府的经济实力和宏观调控能力。
(五)按收入管理方法分1、预算(内)收入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如税收收入等,是国家的主导财力。
2、预算外收入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
按国家1996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规定,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西南财经财政学3课件.ppt
第三节 税收负担与税收转嫁
1. 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 2. 名义负担和实际负担 3. 直接负担和间接负担 (三)税收负担的量度 1. 宏观税收负担的量度 2. 微观税收负担的量度
第三节 税收负担与税收转嫁
二、影响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 主要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 (二)政府职能范围 (三)政府融资结构 (四)税制和其他因素
(一)财政原则 所谓的财政原则,是指为国家筹集 财政收入的原则,这是由税收这一国家 分配手段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体现为:充裕而有弹性
第二节 税收原则
(二)公平原则(社会原则) 1.经济意义上的公平(规则公平) 中性原则:保持市场本身的作用 差别原则:对级差收益进行调整 2.社会意义上的公平 量能负担
第二节 税收原则
(三)效率原则 税收的效率原则应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经济效率原则;二是指最少征 税费用原则。 1. 经济效率原则: 微观经济效率:私人部门的效率 宏观经济效率:总量均衡与结构的合理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 产业部门之间 中性(消极)还是积极
第二节 税收原则
2. 最少征税费用原则: 包括征税的行政费用最省和纳税者的 纳税费用最低两个方面。
第三节 税收负担与税收转嫁
(二)税收归宿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CGE)
这是研究税收负担分布或者税收归宿的 一种新方法。具有下列优势:
首先,该模型能够模拟微观主体的经济 行为,从而有可能说明税收负担所带来的 经济影响。
其次,CGE模型具有比较大的伸缩性和 适应性, 其经验结论更接近于实际。
第三,可以估计税制无谓损失的分配 第四,CGE模型能够在有限税率的情况 下分析税收的确切影响。
2.公平: 是一种规则公平的要求
第二节 税收原则
第3章税收收入
3.1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税收分类:
价内税 价外税
以税收与价格 的关系为标准
3.1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税收分类: 以课税对象为标准 1. 流转税是指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以及营业额 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类税,如增值税、消费税、 营业税等就是属于这一税类。 2. 所得税是指以纳税人的纯收入为课税对象征收 的一类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3. 财产税是指以财产为课税对象课征的一类税, 如房产税、土地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 4. 行为税是指以某些特定的行为为课税对象课征 的一类税,如筵席税、印花税等。
3.2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征税对象: 税目: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范围对课税对象进行划分 从而确定的具体征税品种或项目,是课税对象的具 体化。例如,我国新税制中的消费税的征税对象是 生产和进口的应税消费品,对消费品共设计了11 个税目,13个子目,共计24个征税项目。不是所 有的税种都规定税目,如。。。? 计税依据: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根据。如中国的消 费税的征税对象是应税消费品,其计税依据则是应 税消费品的销售收入。
证券交易印花税历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 府分成比例一览表
年份 1990~1993 1994~1996 1997.1.1-5.9 1997.5.10-1999
2000 2001 2002~
中央财政收入 -
50% 80% 88% 91% 94% 97%
地方财政收入 100% 50% 20% 12% 9% 6% 3%
3.1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税收分类: 以计税标准为依据: 1. 从价税:指以课税对象或计税依据的价格或金 额为标准,按一定比例计算征收的税种。如增 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 2. 从量税:指按照课税对象的重量,数量,容积, 面积等,采用固定税额计算征收的税种。如资 源税、盐税等。 思考:哪种税收负担更为合理?两种税收方式 的优缺点?
财政收入税收PPT课件
第八章 税收的经济影响
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
(二)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 (三)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 础。 (2)工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第三产业将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财源。 (四)财政收入的地区结构
第八章 税收的经济影响
归还给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代价 或报酬 。
从财政活动的整体来考察,税收的无偿性与 财政支出的无偿性是并存的,
“个别无偿性,整体有偿性”
第八章 税收的经济影响
第一节 税收要素和税收分类
3、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
规定了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等税制要素,纳 税人必须按规定标准纳税,政府也只能按预先的 规定征税,不得随意更改。
第四章 税收理论与税收制度
第一节 税收要素和税收分类 第二节 税收的原则 第三节 税负转嫁与归宿 第四节 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 第五节 WTO背景下的税收制度政策取向 第六节 国际税收
第八章 税收的经济影响
第一节 税收要素和税收分类
一 、税收的含义与特征 (一)国家的征税依据
1、“交换说” 税收是纳税人对国家向其提供公共产品、
(三) 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指国家征税是凭借政府权力,通过颁布法律 或法令实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否 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 税收的强制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税收分配关 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二是税收征收过程具有强 制性。
第八章 税收的经济影响
第一节 税收要素和税收分类
2、无偿性 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
税源: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有的税种 的课税对象与税源是一致的,有的税种课税对象与 税源不同 。
税收学课件-05-税收收入与税式支出
税式支出的管理方法
制定税式支出预算
通过制定详细的税式支出预算,明确 各项税式支出的规模、用途和预期效 益。
建立税式支出评估机制
对税式支出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以 便及时调整和完善税式支出政策。
加强监督检查
对税式支出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确保资金用于合法、合规的用途。
推进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税式支出管理 的效率和透明度,减少人为干预和权 力寻租现象。
启示
各国税式支出管理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税式支出管理提供借鉴 ,我国应加强税式支出管理制度建设,优化税收优惠政策,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税式支出的管理
税式支出管理的意义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合理安排税式支出,可以引 导资源向国家鼓励的领域和产业
流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促进社会公平
税式支出可以用于支持低收入群体 、弱势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有助 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稳定经济
税式支出可以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 工具,通过调节税收收入和税式支 出,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
税收学课件-05-税收收入与税式 支出
目录
• 税收收入 • 税收收入的形式 • 税式支出 • 税式支出的管理 • 税式支出的国际比较
01 税收收入
税收收入概述
税收收入是国家通过税收政策、法规和 制度,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各种税款所 形成的财政收入。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 主要来源之一,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
发展中国家的税式支出管理
中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制改革的推进, 中国税式支出管理逐渐得到重视,政 府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发展 。
第二节 税收收入
(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可将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五类。这种分类最能反映现代税制结构,因而也是各国常用的主要税收分类方法。
(二)按征税标准分类
按照征税标准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三)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
以税收管理权限为标准,全部税种可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课堂小结 税收收入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
税收收入占各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一般都在90%左右。税收是财政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使其在筹集财政资金方面具有其他收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优化资源配置和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杠杆。掌握税收概念、特征、税收要素,了解税收分类内容。理解税收原则,认识税收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重要意义
(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1. 价内税
凡在征税对象的价格之中包含有税款的税,称为价内税。
2. 价外税
凡税款独立于征税对象的价格之外的税,称为价外税。
思考与讨论:区分按照不同依据对税收的不同分类内容的异同?
五、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三、税收要素
(一)纳税人
纳税人亦称纳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既有自然人,也有法人。所谓自然人,一般是指公民或居民个人。所谓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的企业或社会组织。一般来说,法人纳税人大多是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二)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亦称课税对象或征税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标的物。征税对象的确定是解决对纳税人何种经营活动征税的问题,明确征税与不征税的界限,也是税法的基本要素之一。
财政学税收收入.
T / T ET Y / Y
二、公平原则
• 税收的公平原则要求条件相当者缴纳相同 的税,而对条件不同者应加以区别对待。
(一)商品课税、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
• 商品课税包括所有以商品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有增值
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
• 所得课税是以纳税人的净所得(纯收益或纯收入)为
课税对象的税种,一般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等,在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税和资本利得税等一般也
划入此类。
• 财产课税是指以各类动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展,力图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 税收中性: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 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 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第三节 税制构成要素
一、纳税义务人 二、征税对象、税目、税基 三、税率 四、纳税环节、纳税期限与纳税地点 五、减税与免税 六、罚则
一、纳税义务人
• 纳税义务人,即纳税人,又叫纳税主体, 是税法规定的直接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 个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 人。 • 与纳税人有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是代扣代 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 • 与纳税人有联系的还有一个概念,即负税 人。
• 从量税,亦称从量计征,是指以课税对 象的重量、面积、件数、容积等数量指标 为依据,采取固定税额计征的税收。 • 从价税,亦称从价计征,是指以课税对 象的价值或价格为计税依据的税收。营业
税、增值税、关税、房产税等都属于从价
税。
(四)中央税、地方税与中央地方共享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受益原则
该原则也遵循着规则公平。根据市场经济所确定 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确定个人应承担的税负。即:个 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公共提供中的受益相一 致。受益多者,税负重。
在实践中,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每个消费者都会隐瞒自己对公用品的偏好,所以政府 提供的绝大多数产品无法通过受益原则来补偿。以受 益原则为政府提供筹措资金的方式若采用税收形式, 被称为“特定受益税”。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依据法律规定,按 照固定比例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强制、 无偿的分配,它是财政收入的主要 形式。
(二)税收的形式特征
1.税收的强制性 2.税收的无偿性 3.税收的固定性
1.税收的强制性
强制性是指税收的征收依靠的是国家政治权力, 纳税人必须根据税法规定照章纳税,违反就要受到法 律制裁。
3. 能力原则
遵循的公平准则结果公平。该原则认为应 根据纳税人的能力来确定应承担的税收。它包 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经济能 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交纳相同数额的税 收,即以同等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纵向公 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交纳 不同的税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条件不同的人, 纳税能力强的人应当多交税。
税收的校正性
当市场配置资源是有效率的情况下,就应采取中 性税收;但是如果私人品生产具有外部性,或消费者 的偏好不正确,生产者之间不能充分竞争,则市场配 置资源会存在低效率,这就需要通过区别对待的税收 政策对市场缺陷进行校正。例如,对污染制造者征税, 使其外部成本内在化;对生产和提供具有外部效益的 产品的生产者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使其外部效益内 在化。
效率原则的内容
1.充分且有弹性 2. 节约与便利 3.中性与校正性
1.充分且有弹性
充分即税收应满足政府提供适当规模的公 共产品的资金需要。它要求通过征税获得的收 入能充分满足一定时期财政支出的需要,为此 要选择合理的税制结构模式,尤其是确定主体 税种。一般来说,应选择税源充裕而收入可靠 的税种作主体税种。
二者关系:税收中性原则是为了维护市场资源配置 的有效性,而校正性原则是为了校正市场资源配置的 低效率,二者都是为了实现税收的效率目标。
(二)公平原则
一般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税收作为 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应纠正市场在收入分配 方面存在的缺陷,实现经济公平和社会公 平;二是税收作为公共提供的筹资手段, 其成本要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合理分摊。
2.课税对象
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 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 的征税的目的物,亦称课税客体。 这是一个税种区别于另一个税种的主要 标的。 国家为了筹措财政资金和调节经济的需 要,可以根据客观的经济需要选择多种 多样的征税对象。
3.税目
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它具体地 规定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 设置税目有两种基本方法: 一种是“列举法”,即按照每一种商品 或经营项目分别设计税目,必要时还可 在税目之下再划分若干个细目; 另一种是“概括法”,即按照商品大类 或行业设计税目。
第二节 税收收入
【本章讲授内容】 税收的形式特征 税收原则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税收分类 我国现行税制
【重点】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税收分类 主要税种税制
【难点】税率 税负转嫁与归宿 增值税
一、税收的形式特征 二、 税收原则 三、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四、 税收分类 五、我国现行税制 总结
一 税收的形式特征 (一)税收的概念 (二)税收的形式特征
三、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什么是税收制度 (二)税制构成要素
(一)什么是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 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税收制度是由纳税人、课税对象、税 率、附加和减免、违章处理等基本要素 组成的。
(二)税制构成要素
1.纳税人 2.课税对象 3.税目 4.税率 5.附加、加成和减免 6.纳税环节 7.纳税期限 8.违章处理
3. 中性与校性
中性与校正性是从税收对纳税人经 济行为影响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维护 和提高私人品之间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
(1)维护税收中性,减少税收效率损失 (2)发挥税收的校正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税收中性
所谓中性税收是指不会因征税而改 变产品、服务以及要素的相对价格,从 而影响纳税人的经济决策,能够维持市 场资源有效配置的税收。或言,尽可能 避免非中性税收而导致税收超额负担或 效率损失。
1.纳税人
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 务的单位或个人。 从法律角度划分,纳税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两种。 纳税人并不一定就是负税人。
税负转嫁,即是指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的现象,或 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方式转移给他 人负担的过程。
扣缴义务人,是指为纳税人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 或个人。
有弹性是指税制设计应能使税收收入随着 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以满足长期的公共产 品提供的需要
2.节约与便利
税收是通过强制的手段将一部分资源从私人部门 转移到政府部门。在这一转移过程中,不可避免 地会造成资源的损耗,即形成税收筹资成本。税 收成本包括两部分:
(1)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而产生的超额负担 (2)税收的征收成本
2.税收的无偿性
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不再归还 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和 报酬。
3.税收的固定性
固定性是指国家征税是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 (税率 = 税额 / 课税对象)征收的,不经国家批准, 不能随意改变。
二、 税收原则 (一)效率原则 (二)公平原则
(一)效率原则
是指税收征收所引起的资源在公共产品和私 人产品之间的配置,以及资源在私人品之间的 配置(用税收影响相对价格所至)均要求达到 资源配置的效率准则。税收的效率原则体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
公平原则的内容
1. 平等竞争的原则 2. 受益原则 3. 能力原则
1.平等竞争的原则
这一原则所遵循的是规则公平(经济公平) 和起点公平。着眼点是通过税收为市场经济的 行为主体(企业与个人)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具体讲,就是通过税收将那些因竞争规则不规 范(如行业垄断、国家定价过高)和客观条件 优越(企业资源条件、个人遗产继承等)给行 为主体带来的高收入征收到国家手中,从而使 其收入水平取决于主观努力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