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路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和综合处理技术
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预防与处治措施浅析
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预防与处治措施浅析隧道施工是建设大型公路、铁路、地铁等交通工程的必要环节。
然而,隧道施工中因地质条件、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等多种原因,导致塌方事故频发。
塌方不仅会影响隧道施工进度和质量,还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本文将从防范塌方的观点出发,探讨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一、隧道施工中塌方的原因1.地质条件不稳定。
地质构造不同、地质区域差异大、地质风险系数高的地区,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2.工程设计缺陷。
隧道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详细的勘探、测绘和分析,制定合理的隧道工程设计方案。
3.施工技术不当。
主要表现为施工工序不规范、设备选用不当、施工员不熟练、施工管理不到位等因素。
二、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预防措施1.科学的工程设计。
妥善处理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变化,运用先进的隧道建设工艺和技术,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加强勘探和预测。
在施工前进行地质勘探和地形地貌测量,了解地质构造和灾害历史,制定详细的隧道施工方案,对潜在的灾害隐患及时预警,做到防患于未然。
3.规范的施工操作。
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熟练掌握施工工艺和设备操作,并按照规范执行施工工艺,严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到无所疏漏。
4.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
制定完备的施工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各项工程任务,确保施工过程中环境、设备、人员等各方面的安全。
三、隧道施工中塌方的处置措施1.立即停工,确保施工现场人员安全。
当发生塌方事故时,应立即停工并组织撤离施工现场,做到人员安全第一。
2.及时采取遏制措施。
当发生塌方事故时,应及时采取遏制措施,遏制塌方范围,稳定地质构造。
3.展开应急救援。
当发生塌方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施工队伍、公安和消防部门等快速响应,合理调配救援资源,展开救援行动。
4.做好事故调查和处理。
当发生塌方事故时,应做好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查明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隧道坍塌的防范及处理措施
隧道坍塌的防范及处理措施作者:李爽来源:《商情》2014年第34期一、隧道坍塌预防措施1、发生坍塌的原因(1)地质因素:①当通过各种堆积体时,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
施工时没有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掌子面前方围岩破碎、节理发育、岩石走向垂直、岩石间有渗透水、岩层间有泥夹层、前方出现断层带等,这些不良地质极易引发塌方事故。
②地下水、渗透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塌。
(2)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①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或工序间距不合理,地层暴露时间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②喷锚不及时或喷混凝土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③采用钢支撑时,支撑架质量欠佳,支撑与围岩不密贴,两者间的空隙填塞不密实,或连接不够牢固,不能满足围岩压力所需要的强度要求;④有时抽换支撑不当,或当支撑已出现受力过大的现象时未及时加固;⑤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⑥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危石坠落,牵动岩层坍塌。
(3)支护材料用料不足、施工缺乏规范、引起支护强度降低造成的隧道塌方。
当支护不足以承载上部围岩压力时,即引发隧道坍塌事故。
(4)施工中不遵循施工原则也会引起塌方事故。
(5)其他原因:不及时衬砌,围岩暴露过久,片帮与掉块,坑壁无支护等。
2、坍塌前兆:(1)量测信息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度或数值超过允许值;(2)喷射混凝土产生纵横裂纹和龟裂;(3)在隧道顶部或侧壁发现不断掉下土块、小石块或构件支撑间隙不断漏出砂、石屑;(4)岩层层理、节理缝隙变大、张开;(5)支撑梁、柱变形或折断、楔子压扁压劈,支撑发生破裂声;(6)隧道内渗水、滴水突然加剧或变浑。
3、容易坍塌的位置:(1)洞口10m以内;(2)正洞与人行横洞交叉处;(3)隧道顶覆盖极薄处;(4)小范围的地质突变,如沙层、特松散层、透水层、小段的断层等。
4、预防坍塌的施工措施:(1)先排水。
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均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尽可能将隧道外的水截于隧道之外。
谈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及预防与处理措施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36-0181-02谈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及预防与处理措施收稿日期:2012-10-27作者简介:李建平(1972-),男,工程师李建平(朔州路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朔州036000)摘要:结合公路隧道塌方的危害,对塌方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塌方的预防措施,并对公路隧道塌方的处理措施作出详细阐述,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关键词:公路隧道,塌方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措施中图分类号:U457.5文献标识码:A0引言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迅速发展,低等级、高等级公路隧道越来越多,而建设过程中公路隧道大大小小的塌方,轻则给施工带来很大经济损失,重则造成了人身伤亡事故,甚至是特大质量安全事故。
因此,必须通过预防公路隧道塌方对公路隧道塌方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可行的预防措施,一旦塌方,应有合理的处理措施。
1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公路隧道较铁路隧道而言,断面较大,尤其是通过不良地质地段,更易产生塌方事故。
隧道开挖时,导致塌方的原因有多种,归结为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两种。
自然因素,即地质状态,受力状态,地下水变化等。
主要是地质和水文地质的突然变化引起的人为因素,及不适当的设计或者是不当的施工作业方法。
发生塌方的主要原因如下:1)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原因。
a.由于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或者薄层岩体的小褶曲,错动发育地段,堆积体、软弱构造面时,开挖时潜在应力迅速释放,围岩失稳造成掉块、塌落。
b.隧道穿越底层覆盖薄,比如:沿河傍山段、偏压地段、沟谷凹地浅埋段和丘陵浅埋地段,都容易发生塌方现象。
c.水又是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塌落,岩石软硬相间或由软弱导致软弱夹层的岩体,由于地下水的作用导致软弱面的强度降低,从而发生滑坍现象。
2)隧道设计原因。
a.隧道选址时,由于地质调查不够详细,也没有详细的分析,没有查明可能塌方的各种因素,没有绕开本可以绕避的不良地质地段。
隧道施工塌方预防及处理方案
隧道施工塌方预防及处理方案1、预防坍塌的措施隧道施工预防坍方首先做好地质预报,选择相应的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
在施工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先排水。
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均应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尽可能将隧道外之水截于隧道之外。
(2)、短开挖。
各部开挖工序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3)、弱爆破。
在爆破时,要用浅眼、密眼,并严格控制用药量。
(4)、强支护。
针对地压情况,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
(5)、快衬砌。
衬砌工作须紧跟开挖工作面进行,力求衬砌尽快成环。
(6)、勤检查、勤量测。
对围岩发现有变形或异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隐患。
2、坍塌处理方法(1)、防止坍方扩大隧道塌方后应先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穴扩大,继续发展,同时应加强防排水工作。
a、在坍方范围的顶部与侧壁危石及大裂缝,应先行清除或锚固。
b、加强原有支护。
对坍方范围前后原有的支护进行加固,以防止坍方扩大。
c、在坍方范围内架设支撑或喷射混凝土,必要时加设锚杆。
d、加快衬砌。
对坍方两端应尽快作好局部衬砌,以保证坍方不扩大。
(2)、处理坍方当塌方规模较小时,应首先加固塌体两端洞身,尽快施作喷射混凝土或锚喷联合支护,封闭塌穴顶部和侧部,然后清渣。
亦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塌渣上架设施工临时支架,稳定顶部而后清渣。
当塌方规模很大,塌渣体堵死洞身时,宜采取先护后挖的方法。
在查清塌穴规模大小和穴顶位置后,可采用管棚法或注浆凝固法稳固围岩体和渣体,待其稳定后再按先上部后下部的顺序清除渣体。
对塌方冒顶,在清渣前应支护陷穴口,地层极差时,在陷穴口附近地面应打设地表锚杆,洞内可采用管棚支护和钢架支撑。
在塌方处,模筑衬砌背后与塌穴洞孔周壁间必须紧密支撑。
塌方较小时,可用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将其填充;塌穴较大时,可用浆砌片石回填厚2m,其上空间应采用钢支撑等顶住稳定围岩。
特大塌穴将根据具体情况作特殊处理。
塌方地段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表水流或下渗到塌穴和塌渣体内。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高速公路隧道塌方是指隧道内部土壤或岩石结构不稳定,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坍塌或部分倒塌的现象。
隧道塌方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以下将从地质、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质因素是导致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层构造不稳定、地质构造断裂、软弱地层、含水层等地质问题可能会导致隧道内部土体的不稳定,使其易发生坍塌。
防治措施可以通过全面的地质勘测和研究,选择地质条件良好的区域进行隧道建设,或通过改善地质条件的加固措施来减少土体的不稳定性。
设计因素也是导致隧道塌方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合理的隧道设计参数、隧道井、支护结构的强度不足、防水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会导致隧道结构的不稳定和易受外界动力作用的影响。
防治措施可以在隧道设计过程中,结合地理、地质、水文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参数,并采取适当的支护结构和防水措施,增强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施工因素也是影响隧道塌方的重要因素之一。
施工时的地下水控制不力、爆破振动过大、钻探技术不当等问题可能会使隧道结构受到破坏,从而诱发塌方。
防治措施可以通过合理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加强地下水的治理和控制,减少爆破振动对隧道的影响,并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隧道的维护管理也是防治隧道塌方的重要措施之一。
隧道内部的自然渗水、潮湿和温度变化等会对隧道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采取维护措施,可能会导致隧道结构的破坏和塌方。
防治措施可以通过定期检查维修隧道结构,加强隧道排水系统的维护,以及隧道照明和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隧道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可归结为地质、设计、施工、维护等多方面的因素。
为了防止隧道塌方事件的发生,需要从地质勘测和选址、合理设计和施工、定期维护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防治措施。
只有做到全面对策,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高速公路隧道塌方事故的发生,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预防及处治措施浅析
隧道施工中塌方的预防及处治措施浅析摘要:塌方是隧道施工中最为严重的安全问题,应系统明确塌方类型,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情况制定塌方预防措施,减少隧道施工塌方的发生几率。
但在施工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塌方难以避免,因此,在出现塌方后需根据严重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处治措施,尽量控制塌方进展,减小损失,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性,提高施工质量。
关键词:隧道施工;塌方;预防;处治措施1隧道塌方典型形态1.1开挖掌子面岩层条件差,掌子面塌方隧道穿越软弱地层、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段时,掌子面稳定性较差,围岩不能自稳,支护不及时易引发掌子面失稳,导致开挖掌子面或掌子面拱顶塌方,塌方物质堆积在开挖作业面,造成掌子面施工设备损坏、施工受阻、甚至人员伤亡。
1.2开挖区段地层偏压,侧边墙岩土挤出隧道穿越岩溶发育地区、横断面软硬不均的地层或小角度穿越陡倾含软弱夹层的地层时,围岩存在地层偏压,常规设计支护强度、锁脚锚杆作用不足,导致侧墙挤出破坏,侧墙挤出如不及时控制,容易进一步发展形成拱顶坍塌。
1.3岩土遇水强度劣化,浅埋段整体坍塌隧道穿越土质地层、浅埋段施工时,受地表水影响,隧道上方土体物理力学强度降低,隧道开挖过程中,上覆土体沿破裂角滑移,全部形成荷载作用在支护结构上,支护结构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时,隧道上覆土体与支护结构整体塌。
1.4支护结构施作不及时,拱顶掉块坍塌缓倾层状地层或破碎岩体其岩石强度较高,但围岩层间粘结力差,开挖爆破控制不当易出现超挖,不支护、支护不及时或初期支护与围岩脱空时,支护结构与围岩没有密贴,不能共同工作,围岩长时间处于临空状态,导致局部破碎岩体脱离母岩掉落,从而引发大规模坍塌。
已施作好的初期支护,也会在冲击荷载作用下被砸坏。
1.5支护结构承载能力不足,支护结构失稳塌方在软弱松散地层中,上台阶初期支护已施作完成或部分施作完成的区段,初期支护承载能力不足或与围岩不密贴,支护结构不能有效限制围岩应力释放,围岩与支护结构变形持续增加,结构失稳破坏后导致塌方。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高速公路隧道在现代交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隧道塌方事件时有发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应对隧道塌方事件,有必要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一、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1. 地质因素隧道穿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层松软、地下水位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隧道塌方。
地质灾害的发生给隧道的稳定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尤其是在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下,隧道更容易发生塌方事故。
2. 施工质量问题在隧道修建过程中,如果施工质量不过关,包括隧道支护结构、排水系统以及路基工程等存在问题,都会导致隧道塌方。
施工不达标、监管不力等问题都可能导致隧道隐患长期存在,最终导致塌方事故的发生。
3. 设计缺陷部分高速公路隧道设计不合理,包括隧道结构设计不满足地质条件、隧道偏小、排水不畅等因素也会成为隧道塌方的隐患。
4. 维护保养不到位隧道作为交通设施,经常性的维护保养至关重要。
如果隧道的排水系统未能及时疏通,隧道支护结构有损坏未及时修复等情况都可能导致隧道塌方。
二、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防治措施1. 加强地质勘察在修建隧道之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地下地质情况,才能更好地确定隧道工程的稳定性。
并且,在勘察的基础上,要针对地质情况合理地选择隧道位置和设计方案。
2. 严格施工质量管理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操作,确保隧道结构的牢固和稳定,尤其要关注支护结构和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
3. 加强隧道设计审核隧道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地质情况、交通流量和未来维护保养等因素,对隧道结构、排水系统等方面的设计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设计合理、稳定。
4. 定期维护保养针对已建成的隧道,加强定期维护保养是非常必要的。
定期对隧道结构进行检查、排水系统进行清理、支护结构进行修复,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修复,可以有效降低隧道塌方的风险。
5. 强化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隧道施工和维护过程的监管力度,确保隧道建设和维护的合规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摘要】公路隧道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隧道塌方事故的发生给交通运输和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公路隧道塌方事故,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对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解决方案。
结论部分强调了预防和应对公路隧道塌方事故的重要性,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提高公路隧道安全性、保障交通运输畅通和社会稳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隧道塌方、预防措施、应急处理、事故案例、法律法规、重要性、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公路隧道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承担着保障车辆和行人通行安全的重要职责。
由于地质条件、工程施工质量、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公路隧道塌方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对公路隧道塌方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公路隧道塌方事故往往是由于地下水位突然上升、地质构造复杂、施工工艺不当等原因导致的。
而且,由于公路隧道建设所处环境多变,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应急处理的实施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公路隧道塌方事故的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应急处理措施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公路隧道建设和管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通过对公路隧道塌方事故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其危害性的认识,提高相关管理部门的预警意识,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公路隧道的安全运行。
1.2 研究目的公路隧道塌方是一种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给道路交通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旨在通过对公路隧道塌方相关问题的研究,探讨其成因、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和法律法规,为进一步强化公路隧道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目的主要包括:深入分析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总结常见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借鉴国内外相关案例和法规,总结公路隧道塌方事故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提高社会公众对公路隧道安全的关注度,促进公路隧道建设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
对松散、 无胶结 、 低强度岩层 及开挖后有可能发生流砂 、 突水、 突泥的
岩 层 , 据 不 同情 况 采 用 超 前 大管 棚 、 前 小 导 管 注 浆 、 平 旋 喷桩 、 表 根 超 水 地
注浆、 水平冻结等方法预加固地层和 改良地层, 提高围岩 自稳能力。 对应力 和 应 变超 限 的初 期 支 护 和 其 他坍 塌预 兆 应 及 时采 取 措 施 , 根 据 不 同 情 况 , 采 用 嵌钢 架 、 网喷 、 锚 、 后 注浆 、 前 模 筑 混 凝 土 等 方 法 加 固, 要 时 加 加 壁 提 必 先 进 行 临 时支 撑 、 柱 、 形 支撑 、 木 垛 支 撑 , 后 再采 取 加 固措 施 。 顶 扇 方 然 3塌方 的处理方法 . 3 1 状 结 构 岩 体 中 产 生 的塌 方 .块 块状 结构岩体塌方是结构面和 软弱夹层 的不利组合所致 , 塌方塌落高 度 不 太 大 , 少 超 过 1 0倍洞 径 , 落 形 状 呈 尖 顶 金字 塔 形 。 未扰 动 部 分 很 . 塌 在 岩 体 , 然存 存 着 围岩 的 自承 能 力 。其 应 力 分 布 状 况 极 差 , 部 应 力 集 中, 仍 局 拉 应 力 分 布 极不 均 匀 。 在 一 定 的 自稳 时 间 内 的 自承 能 力 使 围岩 达 到暂 时 但 稳定。可以利用这一时间调动与发挥这种状态下 的 自承 能力来处理塌方。 也 就 是在 塌 方后 的暂 时 稳 定 时 期 , 即施 喷 混 凝 土 。 施 喷 时 , 会 产 生 掉 立 在 仍 块 , 喷 到一 定 程 度 后 , 块 就会 停 止 , 明初 喷 成 功 。这 就 很 大 程 度 地 延 但 掉 说 长 了 塌方 空 腔周 边 围岩 的 自稳 时 间 ,赢 得 了进 一 步 加 强 支 护 作 业 的 时 间 。 处 理 前 期 , 忌 出碴 。因 为松 碴 的存 在 , 抑 制 塌 方 的继 续 发 展 与 扩 大 。这 切 能 时应登碴 作业, 即网喷混凝土, 安装锚杆 。 这种支护必须强化, 如加钢筋肋, 必要时再加格构梁 。锚杆的深度不宜小于 04 0 5倍洞径 , . . 并根据变形观 测资料随时调整排 间距 。松散塌落 体以上部分处理完毕后 , 再逐层下降进 行 锚 喷 处 理 , 赢 降到 开 挖 底 板 。 一 32松 软 破 碎 地 层 中 产 生 的塌 方 . 松软破碎地层塌方一般规模较大, 高度 可达数倍 洞径 。其塌落拱形状 都呈抛物线形, 隧洞 边 帮 岩 石 也 遭破 坏 。用 新 奥法 的 思想 处理 即要 设 法 提 高松散塌落体的整体强度 , 使其有 自承 能力 与承载 能力。处理办法是超前 管棚或超 前管式灌浆锚杆 , 并给以预灌浆 。 后朝前挖掘, 然 每前进 一步用工 字钢拱架支撑一架 。 再安装环 向管式可灌浆锚杆 , 网再喷混凝土, 挂 让钢拱 架喷在混凝 土里面 。 这些工作完成后 , 最后进行环 向灌浆, 使在可灌式锚杆 所伸入的范围内通过灌浆 , 组成一固结灌浆层 , 过浆液无规则 的穿透 , 通 松 散 体 必 定 胶 结 了 一部 分 。原 来 是 没 有 强度 的松 散 体 , 能提 高 到数 兆 帕 的承 载 强 度 , 承 受 洞顶 数 十米 高 的 塌 方 体压 力 。 可 4 结束语 . 在设计准备阶段要加 强地质勘查 , 使设计 能贴近 实际, 在施工阶段应 严格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等监控 手段指 导施工 , 能有效 降的降 就 低 公 路 隧 道 发 生 塌 方 的风 险 。一 旦 发 生 塌 方 , 及 时 采取 有 效措 施提 高 塌 应 方 段 围岩 的 自承 能 力 , 制 塌 方 继 续 发 展 , 控 尽量 较 轻 损 失 。 参 考 文 献 [] 张 家 伟 . 大跨 度 隧 道 塌 方 处 理 技 术 [] 铁 道 工 程 学 报 .0 7() 1 J. 20 5.
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最新版】
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在地质不良的地段修筑隧道,常会遇到洞顶围岩下榻、侧壁滑动,甚至冒顶等严重事故,这些现象在施工中称为塌方。
塌方威胁人身安全、使施工延误工期、围岩更不稳定。
了解隧道施工塌方的原因1.地质因素在隧道施工中,局部地段地质构造变化、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等工程地质条件变化,如果施工预防措施不当、不及时,极易造成隧道塌方事故。
2水文因素(最难控制)在隧道施工中,由于岩土中水的变化,水沿岩体软弱面流动,破坏岩体组织,造成岩体失稳而发生塌方事故;雨水渗入断裂带及裂隙后形成滑动面,岩石相互滑动,内力挤压变形也易造成塌方。
3人为因素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对地下工程地质情况不了解,忽视围岩细微变化,对围岩自稳能力过高估计,造成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对不良地质地段没有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法,支护不及时,在开挖时,爆破对围岩的扰动过大,开挖后围岩暴露时间过长、风化程度加剧,造成应力重分布,使得原来不应塌方段,因岩体失稳而产生塌方。
人为因素造成的塌方着重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施工工艺(控制关键)在隧道施工中,正确的施工工艺是控制塌方事件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盲目的采取单一的施工方案或施工方法,不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和地层变化情况及时修改施工方案和施工参数,造成施工方案或施工方法不适应现场实际地层,施工参数满足不了施工防护要求,有可能导致塌方事故。
(2)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施工重要环节)在隧道施工中,监控量测必须按施工方案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中往往因监控量测不到位,布点、量测等不准确或不符合要求,对施工起不到指导性作用,造成塌方。
掌握:隧道施工预防塌方措施1隧道塌方前征兆文地质特征及岩石力学上反应出一些征兆。
根据这些征兆来预测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地质超前预报,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防治隧道塌方。
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塌方有如下一些征兆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塌方,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围岩的工程地质和水(1)遇特殊和不良地质条件,如断层及其破碎带、滑动层、溶洞、陷穴、古河槽、堆积体、流沙、淤泥、地下水、松散地层等稳定性差的围岩。
探析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探析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在地质不良地段修筑隧道常会遇到洞顶围岩下塌、侧壁滑动等现象甚至会发生冒顶等严重事故这些现象在施工中称为塌方,塌方威胁人生安全、使施工延误工期、围岩更不稳定故在施工中应预防其发生发生塌方后需及时准确处理减少塌方带来危害1造成塌方原因及预防措施塌方一般是地质不良、设计定位不当、施工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引起地质条件是造成塌方基本因素,穿越断裂褶皱带穿越严重分化破碎带、堆积层等容易产生塌方地下水往往也是重要因素,地下水丰富易造成塌方地质勘探需要仔细周密掌握资料不够时本应避绕不恰当位置会错误定位通过绘施工留下了隐患或因准备在施工时造成塌方施工是引起塌方直接因素对地质情况掌握不够从而选择不合适施工技术(如不恰当急于进洞、炸药用量过多、支护不及时不牢靠、围岩暴露过长、爆破方法选择不恰当等)或选择了不合适围岩情况施工方法(如本应小断面开挖结果采用了大断面开挖法或应先拱后墙法而采用了先墙后拱法等)并且又未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则会造成围岩塌方甚至由于塌方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再次塌方或引起更大塌方对于塌方应以预防为主首先要认真做好勘察工作必要钻探及所需要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收集工作应详尽做好隧道位置选择应尽量避免不良地质区段洞口位置选择要慎重施工设计支护设计要合理要符合实际情况施工前要仔细核对设计文件并需作必要补测和验证预防可能发生塌方区段事先做好必要准备并在施工中采取相应措施如在不良地质段采用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快衬砌、各工序紧跟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尽快修好衬砌避免塌方发生塌方似乎是突然发生但实际上是有一定征兆在施工中还需要观察分析例如顶部围岩裂缝旁出现岩粉或洞内无故尘土飞扬、或不断掉小石头、或围岩裂缝逐渐张大等说明塌方即将发生;支撑压坏或变形加大说明围岩压力再加大有塌方可能性;围岩中突然出水或水压突然增加要注意是否即将发生塌方;地下水冲走裂隙中填充物会使围岩松动下榻当水有浊变清说明裂隙中充填物已冲走很多水量加大则可能有塌方;洞顶滴水位置不定来回移动表明岩体在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塌方即所谓“汉留淋漓塌方先兆”还有许多在实践中总结得出塌方征兆应当在施工中注意观察一般说来塌方是可以预见当支撑变形加大或被压坏则应及时加固以防围岩进一步松动而造成塌方观察到异常情况应认真分析交接班时要交待清楚做好准备及时处理2塌方处理措施当遇到塌方时除迅速营救施工人员外要迅速加固未塌地段以防止塌方范围扩大并可为清理塌方而作准备同时摸清塌方情况调查塌方范围和塌方后围岩现状塌落原因及性质、间隙规律、塌方现场情况塌方大小是由塌方体规模及补给状况决定塌方体尚未堵实坑道基本停止塌落或再一次下榻间隙较长施工人员尚能进入塌穴观察、处理称为小塌方塌方体堵塞坑道规模大无法观察或塌方继续不停不断补给施工人员无法进入塌穴这种情况称为大塌方处理塌方应按“小堵塞大塌穿"及“治塌先治水”原则进行小塌方在隧道施工中较常遇到在坍塌间隙中可抓紧处理一般需要“先支后清”即应先支护塌穴和塌方口此时临时支撑可架在塌体上然后清楚塌方边清边换立柱各工序要紧跟上如塌穴较高可采用多层排架支护顶层排架与塌穴壁要顶紧条件适合也可用喷砼作临时支护处理塌方大塌方则无法支护塌穴大小无法查清时也不容许查清以防随清随塌使塌方范围迅速扩大因此采取“大塌穿"办法即在塌体中穿过去穿越塌体用“先护后挖”施工顺序首先加固塌方端部支撑及衬砌后一般用插板法施工插板视塌方体石渣软硬可选用木板、钢钎或钢轨等材料在插板掩护下清渣并及时架立牢固支撑扩大时亦需横向打入插板随扩大随支撑穿越塌体部位应从拱顶和上部断面穿过塌体然后向下施工用上下导坑法施工仅在上部塌方时需加固下导支撑并在上部做好防止塌方扩大支撑然后再由上导坑进行清渣或穿越通顶塌方是大塌方极端情况此时还需处理地表塌陷穴口需把穴口支紧以免继续扩大塌口四周挖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汇集塌陷坑并用黏土类材料填实四周裂缝穴口上方宜搭雨栅以防雨雪灌入塌方体治塌先治水是处理塌方经验水流动会加剧塌方发展所以在处理塌方时要防、排水并采取适当措施引离塌方段地下水大塌方处理时费工费时为加快施工进度可采取迂回导坑绕过塌体措施可使处理塌方与正洞施工同时进行但应注意在选择迂回导坑方案时要慎重避免在迂回导坑中再次发生塌方或者塌方扩大到迂回导坑中塌方段围岩极不稳定围岩压力加大因此衬砌结构需相应对围岩同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如在衬砌外做浆砌石护拱、在塌方体内压水泥浆等并且做好排水工程以免后患3结束语隧道施工预防塌方非常关键也关系到企业信誉、职工生命和财产必须高度引起重视除按以上经验处理外要多注意观察问题及时处理好山体内围岩是千变万化地质复杂必须选择有经验施工队伍和技术管理人员有条件尽量选用先进施工技术新奥法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它是以喷砼和锚杆为主要支护手段方法这种发放把坑道衬砌支护于围岩看作是相互作用整体即发挥围岩自承能力又使支护起到加固围岩作用在确保坑道稳定基础上使设计更加合理、经济新奥法与传统矿山法相比更能结合实际地质条件目前被广泛采用另外洞口处理好也是关键“洞口如咽喉只有洞口段安全可靠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故在施工中要充分重视。
公路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公路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摘要:公路隧道施工中发生塌方事故的风险较大,隧道塌方不仅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安全生产,更直接影响到隧道的施工费用,如何减少隧道塌方,是设计和施工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文章结合施工经验论述了隧道塌方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公路隧道塌方预防措施在地质不良的地段修筑隧道,常会遇到洞顶围岩下塌、侧壁滑动等现象,甚至会发生冒顶等严重事故,这些现象在施工中称为塌方。
塌方威胁人生安全、使施工延误工期、围岩更不稳定。
故在施工中应预防其发生,发生塌方后需及时有效处理,减少塌方带来的危害。
1、塌方产生原因1.1 设计因素公路隧道工程设计方法主要有工程类比法、理论计算法及现场监控法等,这些方法又以工程类比法运用得最为广泛。
在设计过程中若对围岩判断不准或情况不明,从而设计的支护类型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也是导致施工中产生坍塌等异常现象的原因,且设计中的地质勘查资料详细与否也是造成施工塌方事故产生主导因素之一。
1.2 地形及地质因素隧道工程地质情况千变万化,施工过程中受各种不可预见的地质因素及地质构造的影响巨大。
公路隧道受多变的地质条件影响,如遇到地下水、断层破碎带、岩爆、瓦斯、偏压、浅埋等条件,使施工难度大,安全性差;且公路隧道开挖跨度大,单洞三车道隧道开挖跨度达15m,形状扁平,无疑加大了公路隧道的施工难度和塌方事故的产生。
1.3 施工因素有些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为了能赚取更多的利润,甚至期盼着隧道塌方,从而增加工程数量或者设计变更以带来更大的施工利润。
另一方面,有些施工单位抱着“地质工作是设计人员的任务,而不是施工人员的事”的观念致使减少甚至忽略了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勘查及超前预报工作,从而加大了隧道施工塌方事故产生的可能性。
2、塌方的处理方法塌方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对塌方体进行封闭处理,对塌方体表面喷一层25cm 厚的C25早强喷射混凝土并挂网将塌方体封闭,然后进行超前小导管注浆预支护加固、稳定围岩。
浅埋公路隧道施工塌防事故的预防与整治技术
浅埋公路隧道施工塌防事故的预防与整治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建设脚步也越来越迅速。
城市化建设脚步的加快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增多。
不过,虽然相关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但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时常会需要通过具有较薄底层覆盖面的浅埋地段,由于施工方法以及自然地质因素的影响,常会发生塌方和冒顶事故,不但对高速公路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甚至会危害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文通过分析浅埋公路隧道施工塌方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浅埋公路隧道施工塌方事故处理方法进行简要探讨,并对相应的预防和整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浅埋公路隧道施工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隧道浅埋段;塌方事故;预防和整治技术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公路隧道数量和规模得以不断扩大,隧道施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围岩稳定性问题,尤为突出。
而正是由于这些诸多因素和问题的影响,浅埋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系列事故,如塌方等,不但对高速公路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甚至会危害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为了有效的预防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借助于安全工程技术,将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研究出来,详细分析浅埋公路隧道施工塌方事故的发生原因,从而才能将最为合理、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整治方法给研究出来。
1.浅埋公路隧道施工塌方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1.1水文地质条件原因由于在正式施工之前,相关的工程设计人员没有对水文地质条件做到充分认识和考虑,从而也就造成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遭遇地质问题,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就浅埋隧道地段而言,其主要形成因素是因为长期自然条件变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个地段的水文地质特征也是不断变更的[1]。
此外,隧道的施工也会遭受到浅埋地段水温活动的影响。
结合上述,隧道浅埋段的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不确定且多样化。
就目前而言,我国诸多设计单位在进行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大都是先从大局上开始,在从每一个小环节上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从而让地质勘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的以确保。
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
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隧洞塌方是指隧道内部或隧道口附近因地质条件变化、施工质量不过关或其他原因导致隧洞内部结构发生破坏,进而造成隧洞塌方的现象。
隧洞塌方的发生不仅给交通运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必须采取综合处理方案来避免和处理隧洞塌方事件。
一、预防措施1. 精细勘察:在隧道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进行精细的地质勘察和隧道设计,充分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地下构造,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隧道工程方案。
2. 严格施工质量控制: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出现质量瑕疵,防止隧洞内部结构发生破坏。
3. 定期检查维护:隧洞建成后,必须进行定期的隧洞检查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二、应急处理方案1. 紧急疏散和警示:一旦发生隧洞塌方事件,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隧洞内部的紧急疏散工作,同时设置警示标志,防止其他车辆和人员继续进入隧道,减少次生伤害。
2. 抢险救援工作:立即组织抢险救援队伍和装备,对隧洞塌方事件进行救援和清障工作,确保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恢复隧道的通行能力。
3. 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隧洞塌方事件发生后,必须进行详细的事故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人员,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三、修复重建方案1. 风险评估和方案制定:在隧洞塌方事件发生后,必须进行隧道结构的风险评估,制定合理的修复重建方案,包括对隧道结构的修复和重建工作。
2. 结构修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隧道结构进行必要的修复和加固工作,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3. 重建策划:如果隧洞塌方严重影响了隧道的通行能力,需要进行隧道的重建工作,制定详细的重建策划,确保新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四、通行安全管理1. 严格检查通行车辆:在隧道重建和恢复通行能力后,必须严格检查和控制通行车辆的安全性,禁止超载和危险品车辆通行,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浅谈隧道的塌方处理及预防措施
浅谈隧道的塌方处理及预防措施摘要:在地质不良的地段修筑隧道,常会遇到洞顶围岩下塌、侧壁滑动,甚至冒顶等严重事故,这些现象在施工中称为塌方。
塌方威胁人身安全、使施工延误工期、大幅度增加工程费用,如果处理不当,则会给工程质量遗留隐患,给后期维修养护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故在施工中应预防其发生,发生塌方后需及时准确处理,减少塌方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隧道塌方;因素及预防措施1塌方产生原因1.1地质因素隧道工程属地下工程,地质情况千变万化,施工过程中受各种不可预见的地质现象及地质构造的影响巨大。
1.2水文因素(最难控制)在隧道施工中,由于岩土中水的变化,水沿岩体软弱面流动,破坏岩体组织,造成岩体失稳;雨水渗入断裂带及裂隙后形成滑动面,岩石相互滑动,内力挤压变形造成塌方。
1.3地勘不准因素由于当前的地勘手段无法准确探明实质地质情况,造成设计参数不能满足现场围岩稳定要求。
1.4隧道的设计不当因素在设计过程中若对围岩判断不准或情况不明,从而设计的支护类型与实际要求不相适应,设计中的地质勘查周密详尽与否也是造成施工塌方事故产生的诱发甚至主导因素。
1.5施工的不规范因素公路隧道施工队伍的技术、管理及施工水平参差不齐,加之一些建设环节的操作不规范,有的施工企业及人员对新奥法原理缺乏深入学习、认识、研究和应用。
1.6人为因素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对地下工程地质情况不了解,忽视围岩细微变化,对围岩自稳能力过高估计,造成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对不良地质地段盲目的采取单一的施工方案或施工方法,没有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法,支护不及时,在开挖时,爆破对围岩的扰动过大,开挖后围岩暴露时间过长、风化程度加剧,造成应力重分布,使得原来不应塌方段,因岩体失稳而产生塌方。
另外施工中往往因监控量测不到位,布点、量测等不准确或不符合要求,对施工起不到指导性作用而造成塌方。
2隧道施工预防塌方措施2.1隧道塌方前征兆地质发生变化,如断层及其破碎带、滑动层、溶洞、陷穴、古河槽、堆积体、流沙、淤泥、地下水、松散地层等稳定性差的围岩。
公路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和综合处理技术
浅析公路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和综合处理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社会的迅猛发展,公路建设里程逐年的增加,而隧道工程也随之的普及开来。
但是现实中存在的隧道塌方极大的威胁着公路隧道的正常使用、影响了我国的交通秩序以及社会的进步。
公路隧道施工中发生塌方事故的风险较大,隧道塌方不仅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安全生产,更直接影响到隧道的施工费用,如何减少隧道塌方,是设计和施工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文章结合施工经验论述了隧道塌方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公路隧道塌方预防措施综合处置技术在地质不良的地段修筑隧道,常会遇到洞顶围岩下塌、侧壁滑动等现象,甚至会发生冒顶等严重事故,这些现象在施工中称为塌方。
塌方威胁人生安全、使施工延误工期、围岩更不稳定。
故在施工中应预防其发生,发生塌方后需及时有效处理,减少塌方带来的危害。
罗岭隧道是广东云罗高速公路的核心控制工程,在公路的正常运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使用中的隧道工程,其隧道起讫里程为lk4+840~lk6+359、rk4+855~rk6+354。
1 公路隧道发现塔防的经过罗岭隧道开挖至rk5+708车行横道,并且完成了初支里程。
但是在第二次清理及出渣工作开展时,发现上导坑的右线一端出现塌方,考虑到洞外开始下雨,掌子面又掉块的现象。
于是果断的提出停止作业,并加强地表的观测。
2 公路隧道特大塌方事故的原因分析2.1 设计因素公路隧道工程设计方法主要有工程类比法、理论计算法及现场监控法等,这些方法又以工程类比法运用得最为广泛。
在设计过程中若对围岩判断不准或情况不明,从而设计的支护类型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也是导致施工中产生坍塌等异常现象的原因,且设计中的地质勘查资料详细与否也是造成施工塌方事故产生主导因素之一。
2.2 地形及地质因素隧道工程地质情况千变万化,施工过程中受各种不可预见的地质因素及地质构造的影响巨大。
公路隧道受多变的地质条件影响,如遇到地下水、断层破碎带、岩爆、瓦斯、偏压、浅埋等条件,使施工难度大,安全性差;且公路隧道开挖跨度大,单洞三车道隧道开挖跨度达15m,形状扁平,无疑加大了公路隧道的施工难度和塌方事故的产生。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公路隧道塌方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除了对交通运输带来的影响,还会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降低公路隧道塌方的发生率和减少塌方事件的危害,需要对预防和处理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
1. 确定地质条件公路隧道建设前必须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选择地理条件良好的区域开展建设。
需要清楚的了解岩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地下水位、岩体的裂隙分布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可以有效地掌握隧道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2. 合理设计在隧道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岩体的力学性质和岩体的裂隙状态等因素,设计合适的支护结构和排水系统,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定性。
隧道建设过程中,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规范,进行现场监测,及时发现问题。
3. 健全的检测体系建成的隧道必须实行持续的监测制度,及时发现隧道内的水位变化、地下水情况、岩体移位等问题,并进行处理。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面对不同的危机情况,能够及时做出反应。
二、应急响应和处理方法1. 紧急疏散在发生公路隧道塌方时,首要的任务是进行交通疏导和安全疏散,保障人员安全。
2. 快速评估针对隧道灾害的具体情况,需要开展现场调查和快速评估,分析影响范围和严重性。
然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确定应对措施。
3. 灾后处理对于塌方区域的整治与修复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措施。
其中包括清理掉落物、2019年12月实施年度检修及日常养护保养等工作,以恢复路段通行功能。
综上所述,公路隧道塌方可能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建设前、建设中以及隧道通行过程中都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管理。
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的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社会影响和人民财产的损失。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建设对于城市交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而道路建设中的隧道建设,不仅增加了交通的便利性,同时也提高了路段的安全性。
然而,隧道建设带来的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
公路隧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塌方等事故,例如2016年发生在中国重庆市的隧道塌方事故。
因此,对公路隧道的预防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公路隧道塌方的原因复杂,不仅源于自然因素,也与人为因素有关。
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质灾害、雨水、地震等等。
人为因素则是由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影响。
为了预防和处理隧道塌方事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从隧道设计阶段开始,加强地质勘查和工程设计。
在隧道设计阶段,必须根据地形、地质等基础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特别是在隧道穿越地质灾害区域的情况下,应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程度,制定专门的防灾措施。
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如滑坡或者地面沉降,应当设计相应的预留体和防护措施,保证隧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其次,应从施工阶段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安全防范系统。
项目安全防范系统应由业主、监理、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等相关责任方共同参与管理,采取全方位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隧道施工质量与安全。
特别是在困难施工环节,例如地质条件恶劣,施工技术强度大等,应特别加强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第三,应加强维护和监测,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
公路隧道是长期使用和磨损过程,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应对隧道内部的水管、电气、通风等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免出现问题影响隧道的安全性。
同时,隧道的结构稳定性和地质环境监测也是必要的。
应设置监测点位,实施可靠、持续的监测,并及时发现和处置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最后,应加强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的制定和实施。
提前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时及时组织应急处理和救援。
应急预案要有详细的预案方案和演练流程,同时要进行足够的应急演练,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预防和处理隧道塌方事故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从设计、施工、维护和应急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综合性的管理和控制体系。
浅谈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
浅谈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摘要:隧道结构作为我国部分地区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道路的畅通,而且反映了我国道路工程地下施工的整体水平,是提高道路工程水平的关键条件。
但是,在建设和使用一些公路隧道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滑坡,这不仅对我国构成很大威胁,我国的道路安全也严重阻碍了我国未来的发展。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公路隧道滑坡防治工作。
关键词:公路隧道;塌方类型;成因;预防和处理;前言:公路隧道洞口通常是隧道塌方的常见部位,塌方类型以堆积型为主,主要是由于隧道部分地段长期的岩石风化、大量的裂缝等造成的。
整个隧道岩体结构延性强,断裂严重,但结构自稳性差,或施工工艺不科学、不准确,处理方法不到位都会造成塌方。
在隧道开挖等内力和外力的影响下,一旦发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坍塌,将失去围岩的整体平衡,导致隧道洞口的大规模失稳,进而发生坍塌。
本文简要分析了加强公路隧道滑坡防治的必要性,探讨了滑坡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滑坡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公路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我国公路隧道建设奠定了基础。
1加强预防公路隧道塌方危害的必要性1.1提高公路隧道安全水平,降低危险性作为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的主要作用是保证部分山区和其他复杂地形区的交通畅通,通过隧道的建设加强道路结构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经济性。
除了提高居民流动率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外,该地区与其他城市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将进一步加强,这是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公路隧道坍塌事故一旦发生,不仅直接阻碍了该地区的道路交通,也会给交通车辆驾驶员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害。
相关人员应该减少生命财产损失,降低交通风险,有效规避交通风险,提高当地道路交通质量。
1.2降低施工企业成本,推动企业发展相对而言,公路隧道坍塌的主要原因不仅是地形本身的特点,还包括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和材料问题。
如果隧道坍塌是由质量问题引起的,不仅存在严重的交通隐患,而且容易影响施工企业的施工投资成本,导致施工企业在坍塌治理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公路隧道施工塌方的预防和综合处理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社会的迅猛发展,公路建设里程逐年的增加,而隧道工程也随之的普及开来。
但是现实中存在的隧道塌方极大的威胁着公路隧道的正常使用、影响了我国的交通秩序以及社会的进步。
公路隧道施工中发生塌方事故的风险较大,隧道塌方不仅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安全生产,更直接影响到隧道的施工费用,如何减少隧道塌方,是设计和施工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文章结合施工经验论述了隧道塌方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公路隧道塌方预防措施综合处置技术
在地质不良的地段修筑隧道,常会遇到洞顶围岩下塌、侧壁滑动等现象,甚至会发生冒顶等严重事故,这些现象在施工中称为塌方。
塌方威胁人生安全、使施工延误工期、围岩更不稳定。
故在施工中应预防其发生,发生塌方后需及时有效处理,减少塌方带来的危害。
罗岭隧道是广东云罗高速公路的核心控制工程,在公路的正常运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使用中的隧道工程,其隧道起讫里程为lk4+840~lk6+359、rk4+855~rk6+354。
1 公路隧道发现塔防的经过
罗岭隧道开挖至rk5+708车行横道,并且完成了初支里程。
但是在第二次清理及出渣工作开展时,发现上导坑的右线一端出现塌方,考虑到洞外开始下雨,掌子面又掉块的现象。
于是果断的提出
停止作业,并加强地表的观测。
2 公路隧道特大塌方事故的原因分析
2.1 设计因素
公路隧道工程设计方法主要有工程类比法、理论计算法及现场监控法等,这些方法又以工程类比法运用得最为广泛。
在设计过程中若对围岩判断不准或情况不明,从而设计的支护类型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也是导致施工中产生坍塌等异常现象的原因,且设计中的地质勘查资料详细与否也是造成施工塌方事故产生主导因素之一。
2.2 地形及地质因素
隧道工程地质情况千变万化,施工过程中受各种不可预见的地质因素及地质构造的影响巨大。
公路隧道受多变的地质条件影响,如遇到地下水、断层破碎带、岩爆、瓦斯、偏压、浅埋等条件,使施工难度大,安全性差;且公路隧道开挖跨度大,单洞三车道隧道开挖跨度达15m,形状扁平,无疑加大了公路隧道的施工难度和塌方事故的产生。
2.3 施工因素
有些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为了能赚取更多的利润,甚至期盼着隧道塌方,从而增加工程数量或者设计变更以带来更大的施工利润。
另一方面,有些施工单位抱着“地质工作是设计人员的任务,而不是施工人员的事”的观念致使减少甚至忽略了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勘查及超前预报工作,从而加大了隧道施工塌方事故产生的可能
性。
2.4 公路隧道浅埋段因素
浅埋段事故发生处的地质概况为:表层的图第四系土层,主要由较少的砂岩碎石块以及主要的黄色亚粘土,土层的厚度为1—2m,层间的结合性较差,属于块碎状镶嵌结构,并且基层也属于这种结构。
发生坍塌冒顶地段的围岩风化程度较为的严重,完整性也较差。
并且由于围岩呈现碎裂散体结构、软泥以及亚粘土的含量较高、岩溶水含量丰富,致使亚粘土呈现流塑状态,极易引发岩体的大型坍塌事故。
隧道所在地区的地势形貌较为的复杂,由山岭、槽沟分别构成独立的单元。
同时由于塌方的地段处于槽沟中心,地表水流丰富,致使地下水较多,槽沟部位有封闭式的贮水单元。
当隧道的施工破坏其封闭状态时,在水的作用下就会发生坍塌。
此外,施工中由于工序安排影响,在塌方段只进行了初期的支护,而没有进一步做仰拱,从而在没有闭环的情形下,由于结构受力而发生坍塌。
3 公路隧道塌方的综合处理技术
塌方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对塌方体进行封闭处理,对塌方体表面喷一层25cm厚的c25早强喷射混凝土并挂网将塌方体封闭,然后进行超前小导管注浆预支护加固、稳定围岩。
由于坍塌地段地表的处理较为困难,同时考虑到塌方已经稳定,因此制定了选择洞内外两条线分别处理的方案。
3.1 地表的临时排水
在实施地表的临时排水进行之前,要在隧道与河流的的开挖边界距离50m的地方设置土袋围堰,同时也要在陷坑周围10m处设置截水沟,其底宽0.8m、顶宽1.2m、深度为0.6m,采用复合水板作为流水的断面。
这就构成了排水系统,也避免了水流洞内。
3.2 洞内淤泥的清理
清理淤泥的平台从洞内塌方的尾部开始进行设置,长度与宽度分别为30m、2.5m,另外在一侧增设排水沟,排水沟的规格控制在0.5m 0.3m。
在清理淤泥的过程中要及时的阻止塌方突泥体的延伸,可以通过清淤平台自身在特定范围内的形成的高度,同时使用隧道外弃渣来控制与治理坍塌的状况。
在不断的推进清淤平台的过程中要根据淤泥的高度来实时的调整平台的高度,以避免淤泥回复下滑或者垮塌的状态。
3.3 塌方处理总体方案
在处理、加固好未塌方段后,在做好隧道地表排水和保证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按照下列方案和工艺进行塌方体处理。
(1)加强对塌方体的监控量测:对隧道塌方范围进行定时、定位观测,随时掌握塌方体动向,并将现场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便对围岩稳定进行分析,修正和完善应急方案。
(2)洞内塌方影响段处理:第一、对塌方体表面喷一层25cm 厚的c25早强喷射混凝土并挂网将塌方体封闭,保持塌方体稳定。
应在塌方体下部打入φ50mm×5mm成梅花形布置的小导管,对所布
置的小导管内进行注浆处理,且在裂隙水流向处预留导管,以利于塌方体内排水问题。
第二、在塌方影响段内采用φ89 mm×6mm 超前注浆钢管,环向间距分别为50cm,扇形布置,外插角为30°,长度以伸入前方稳定岩体2m以上为宜。
第三、待塌方体注浆强度及超前支护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对塌方段进行开挖。
第四、初期支护采用φ50 mm×5mm小导管(长为5 m,外插角为60°),小导管纵、环向间距分别为1 m、0.3m和挂网喷c25砼(厚30cm),工字钢支撑(间距为50cm)。
第五、二次衬砌比原设计加强加厚处理,厚度按60cm(原设计为50cm),混凝土标号采用c30钢筋混凝土,钢筋直径采用φ22mm,间距为10cm。
第六、注浆:为了保证水泥静浆在土体中一定范围内扩散,注浆材料采用c30细粒水泥浆和环氧树脂混合料,注浆压力为3.0mpa。
施工时注浆量根据现场试验进行确定。
第七、初期支护完成后,仰拱、填充紧跟施作,尽快形成隧道断面封闭成环,并要求二衬紧跟,使塌方体变形小并保证塌方体稳定。
(3)洞顶地表处理:修筑洞顶塌陷坑周边的截排水沟,以阻止地表水继续向塌方区汇集。
在山体周边表面裂缝填灌c20水泥浆(上边大裂缝可用黏土填筑,表面再用水泥砂浆隔水),回填地表凹陷处并进行夯实,在其上喷一层厚20 cm的c20早强混凝土将塌方体封闭,保持地表塌方体的稳定。
(4)塌方处理的监控量测要求:先期监控频率每班监控1次,待变形基本控制住后可改为每天1次,及时向设计代表和总监办汇
报监控结果,根据量测结果排后序工序施工。
4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
4.1 设计过程中塌方的预防
隧道是典型的地质工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地质条件是制约隧道工程施工安全、质量、投资的关键因素,塌方的产生与地质条件的好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设计阶段,进行详尽合理的地质勘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使设计时能采取最优的选线及合理的设计参数,在施工时能引起施工单位的重视,对通过不良地质洞段,有很好的思想、技术方案和物资准备,及时采取有效的支护,预防塌方的产生。
4.2 施工过程中塌方的预防
因设计阶段的地质勘察只能从宏观上分析整个隧道的基本地质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大断层、富水段和高应力段无法进行勘察,造成局部地质资料不足,因此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加快隧道施工进度,在施工中必须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对可能出现的局部地段围岩破碎引起的失稳、塌方和可能遇到的断层、涌水等都能及时预测。
在提前获得可能的不良地质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必须采取合理的开挖和支护方法,预防塌方的发生。
5 结语
隧道施工必须切实的贯彻实施“先排水、短进尺、早封闭、快支护、勤测量”的原则,对现场施工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设计;进行塌方处理的总原则为:快速高效、安全可靠,
以达到工程高质量、无隐患的目的;隧道施工预防塌方非常关键,也关系到企业信誉、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必须高度引起重视,在施工中要多注意观察围岩情况,及时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在隧道施工中切实做好各种预防塌方的措施,防止塌方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彦鹏,何江飞,李军.黄土公路隧道浅埋段管棚注浆支护机理及监测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01).
[2]张桂生,刘新荣,胡元鑫.隧道信息化施工监测的项目化管理实践与思考[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01).
[3]贾军政,李围,陈磊,李成.岩溶地质条件下厂区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j].重庆建筑,2010,(02).
[4]陈秋南,赵明华,周国华,黄胜平,周应麟.复杂层状岩层隧道塌方原因分析与加固后信息化施工技术[j].岩土力学,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