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3
第6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语文同步备课(部编版)
举例解释:
-以故宫为例,讲解其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分布情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以传统节日为例,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同时关注其面临的现代挑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和价值: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价值。
-认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及其分布:掌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等,了解它们在我国地理和文化背景下的分布特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化遗产的分类、价值和保护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身边文化遗产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们设计一个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海报,以展示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3.提升沟通与协作能力: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资料搜集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实践与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亲身参与文化遗产的探访和保护活动,提高实践与探究能力。
5.塑造良好审美情趣:了解和欣赏各类文化遗产,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提升艺术素养。
6.培养家国情怀:通过对文化遗产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明的家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资料搜集、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案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目标】1.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国文化的丰富与精深,知道古遗迹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及图片,创设情境,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知识。
3.感受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国文化的丰富与精深,知道古遗迹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教学难点】1.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及图片,创设情境,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知识。
2.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灿烂辉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查阅有关文化遗产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是炎黄子孙代代传承的文化基因,是我们的历史,亦是我们未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心的源头。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追溯祖国的文化遗产。
二、教学过程(一)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万里长城乐山大佛秦兵马俑布达拉宫山东泰山山西五台山山西平遥古城福建土楼甘肃敦煌莫高窟民俗活动昆曲(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京剧、川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川剧变脸荥经黑砂荥经民间竹号周记棒棒鸡(二)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指的是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的总称。
文化遗产包括两大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如北京的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陕西的秦陵兵马俑,四川的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湖北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显陵、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等。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是一个以学生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学习单元。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保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遗产实例。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学生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意识可能较为薄弱,对于如何正确对待和保护文化遗产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身边的文化遗产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积累相关经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和保护方法,了解我国的文化遗产体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采访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树立正确的文化遗产保护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和保护方法,了解我国的文化遗产体系。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遗产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身边的文化遗产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和保护方法,介绍我国的文化遗产体系。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采访,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成果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分享对身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建议。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节完成活动指导,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第二课时,研学,完成研学任务。
一周后,第三课时用一课时展示活动成果。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文化遗产的推荐和评价。
2.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树立保护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大雁塔秦兵马俑华清池等。
二、学生自学什么是文化遗产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分类: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节日: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活动内容1.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小组分工合作,寻找认同的“文化遗产”。
先寻找,再通过回忆、访问等形式,找出身边的符合条件的项目,制作卡片,收集相关资料。
2.结合华清池研学,写出相关的报告。
3.活动结束后,写出“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的作文。
四、活动示例1.学生搜集有关华清池的历史知识,为研学做准备。
2.熟悉学校设计的有关华清池研学的作业设计。
3.制定自己研学注意内容。
4.熟读《长恨歌》,为经典诵读做好准备。
五、学生利用网络开始准备。
第二课时:内容:研学之旅目标:1.通过实地研学,了解历史,珍惜幸福生活。
2.树立自觉保护遗产的意识,并能从中学习知识。
3.经典诵读,传承文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走进历史名城寻访文化遗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
两周后,用一课时展示活动成果。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展示建盏作品。
导入语: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建盏。
建盏是汉族传统名瓷,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
建盏产自建窑,它的烧制工艺从宋代流传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你们了解建盏名字的由来吗?建盏的产地为宋代建宁府瓯宁县,故称为建盏。
建宁府大致就是今天的福建省南平市。
2019年5月,建窑建盏烧制工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的家乡南平,被誉为“朱子故里”、“理学摇篮”,可不只有建窑建盏烧制工艺这一个文化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文化名城——南平,去寻访身边的文化遗产吧!二、了解文化遗产。
1、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1)播放视频,了解南平市的文化遗产。
(2)学生自由答看完视频的感受。
2、学会区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生齐读文化遗产的概念。
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也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
它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是我国《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文章,通过该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身边的文化遗产,培养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魅力。
一、活动目标1.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培养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理解文化遗产对于民族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3.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设计1.阅读理解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身边的文化遗产》,并就文中提到的传统剪纸、京剧、江南丝绸等文化遗产进行讨论,让学生对身边的文化遗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理解文章中所介绍的文化遗产。
2.互动体验活动(1)邀请文化遗产传承人或专业人士来到学校,进行身边文化遗产的展示和讲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现场亲身体验一些传统手工艺,例如剪纸、刺绣等。
(2)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博物馆,实地参观和学习文化遗产,了解更多有关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特点。
3.创意制作活动(1)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例如剪纸、折纸、刺绣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感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些关于身边文化遗产的展板、手工制品等,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4.文化体验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京剧演出或民间艺术表演,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文化遗产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摄影的方式记录下身边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本地区的文化遗产,掌握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让学生成为文化遗产的传承者。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身边的文化遗产”。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分别挖掘和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些文化遗产的背景、历史、意义等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学习方法通过读书、观察、实地考察和集体探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了解文化遗产。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合作、相互学习,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教学流程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先通过图片、视频或一些思维导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种类等相关概念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从自身身边出发,了解本地区的文化遗产,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第二步,实地考察学生分小组,到本地区文化遗产保存较好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
比如,可以前往文庙、庙会、博物馆等地方进行考察,了解文物的来历、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探究文化遗产的内涵。
第三步,集体探究学生回到课堂,分组向全班呈现这些文化遗产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每个组员都要参与到探究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实现组员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及时给学生提供指引和引导。
第四步,总结通过集体探究和小组呈现的方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让全班一起分享和交流。
教师可以提供评价和建议,让学生更好地总结所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同时更好地发挥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
教学时间该教学建议用时两周左右,第一周进行实地考察和集体探究,第二周则进行总结、呈现及分享,同时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31正式版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31正式版一. 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是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材中包含了多个文化遗产案例,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文化遗产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兴趣浓厚,但由于文化遗产的知识较为繁杂,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认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2.学习我国的主要文化遗产,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学会如何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四. 教学重难点1.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2.我国主要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如何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遗产案例,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文化遗产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案和课件。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等,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文化遗产的概念,阐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并简要介绍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目标】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2.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我们襄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颇负盛名的文化之乡。
特别是这里留下了关于三国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遗址遗迹现存有50余处,如“古隆中”“春秋寨”“马跃檀溪处”“水镜庄”“庞公祠”等等,而三国故事更是不胜枚举,“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刮骨疗伤”“大意失荆州”等等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明确活动内容。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4.活动内容:①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②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③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二、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1.全班同学分成小组。
(班长分或自由组合)2.小组长协调组员,做好分工,避免重复。
3.组内自由推荐。
(根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制作资料卡。
4.小组讨论。
(收集资料卡,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申遗”项目)三、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1.实地考察申报项目。
a.考察前,了解背景;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了解路线。
b.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其独特价值,注意保护环境。
c.考察后,整理资料,分类,汇总资料;讨论分析与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身边的遗产》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身边的遗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身边的文化遗产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相对比较陌生的概念,因此,我们首先要和学生一起梳理清楚其内涵和外延,做好铺垫。
通过活动的方式,了解家乡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文化情怀,让学生以亲身经历来思考历史和现实、文化和人之间的关系,并从这一角度去理解文化遗产。
同时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1.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国文化的丰富与精深,知道古遗迹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及图片,创设情境,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知识。
3.感受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推荐和评选出本组认同的“文化遗产候选项目”。
1.各小组分工,避免重复。
比如有的负责物质文化遗产,有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
2.自由推荐。
首先,阅读本次活动的“资料一”,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
其次,通过回忆、访问、资料搜索等形式,找出你身边符合条件的项目,参考本次活动的“资料二”,制作资料卡片。
3.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收集各组员提交的卡片,召集组员讨论,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本组“申遗”项目。
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1.如果有条件,最好利用周末时间,实地考察一下拟申报的项目。
并且给该项目制作调查图表。
2.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索、访问老人等方式获取资料。
3.小组分工合作,撰写《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
4.报告最好图文并茂,注意用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景观的独特魅力,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大家的关注。
三、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1.各小组推举一位组员担任“申遗代表”,负责介绍小组推荐的项目;其他组员组成助威团,并参加答辩。
2.每个小组推举一位组员担任评委,邀请语文老师或相关学科老师担任首席评委,共同组成评审委员会。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优课教案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优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是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课,属于“综合性学习”单元。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包含了多个与文化遗产相关的学习任务,如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认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调查身边的文化遗产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阅读能力,但对于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调查等方式,了解和认识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认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问、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文化遗产的概念和意义。
2.调查和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文化遗产。
2.调查法: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
3.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调查结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4.展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文化遗产。
2.学生准备纸笔等学习用品,以便进行调查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文化遗产的图片,如长城、故宫等,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这些文化遗产有什么了解?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关于“身边的文化遗产”这一话题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文化遗产的概念、文化遗产的分类、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身边的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身边的文化遗产,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意识。
本文将结合《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相关的知识点,设计一系列多元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在实践中体会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一、学习目标1. 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分类。
2. 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掌握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方法。
3. 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学习活动设计1. 制作文化遗产展板要求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文化遗产,包括但不限于非遗技艺、传统节日、古建筑等,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制作一个文化遗产展板,介绍该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特点、保护现状等信息,并加入一些互动环节,如让观众试穿传统服饰、体验非遗技艺等。
展板展示完毕后,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了解其他组的文化遗产,从而扩展自己的文化视野。
2. 古诗词朗诵比赛选择几首与文化遗产相关的古诗词,让学生们自由组合、演绎古诗词,可以是朗诵、配乐、舞蹈等形式,通过朗诵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走访身边的文化遗产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古迹、文化村等地方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让他们亲身去感悟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 制作文化遗产手工艺品通过手工制作文化遗产相关的工艺品,如剪纸、剪窗花、徽派瓦当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了解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的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热情。
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③ 文化遗产的保护:最后,我们讨论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包括识别、评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和策略,并鼓励他们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活动中去。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并为文化遗产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4. 请描述学生如何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
5. 请举例说明你身边的文化遗产,并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它。
参考答案:
1. 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包括古代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传统技艺、节日习俗等。
2.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它们对于传承历史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维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配套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身边的文化遗产”。本章内容主要包括通过阅读和实地考察来了解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易于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它对于传承历史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通过对比故宫和京剧,帮助学生理解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
-以具体案例为例,如某古建筑因城市开发被拆除,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实践,如参观博物馆、采访民间艺人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的引导和回答还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提问技巧,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针对难点知识,寻找更多生动、易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障碍;
2.加强对学生讨论的引导,确保课堂讨论高效且深入;
3.提高提问技巧,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身边的文化遗产》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传统节日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身边文化遗产的奥秘。
4.鼓励学生参与更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1.教材章节: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2.内容概述:
-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与重要性;
-探究身边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分析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目标】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我们襄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颇负盛名的文化之乡。
特别是这里留下了关于三国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遗址遗迹现存有50余处,如“古隆中”“春秋寨”“马跃檀溪处”“水镜庄”“庞公祠”等等,而三国故事更是不胜枚举,“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刮骨疗伤”“大意失荆州”等等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吧!二:指导研学生成新知一)、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明确活动内容。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4.活动内容:①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②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③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二)、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1.全班同学分成小组。
(班长分或自由组合)2.小组长协调组员,做好分工,避免重复。
3.组内自由推荐。
(根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制作资料卡。
4.小组讨论。
(收集资料卡,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申遗”项目)三)、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1.实地考察申报项目。
a.考察前,了解背景;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了解路线。
b.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其独特价值,注意保护环境。
c.考察后,整理资料,分类,汇总资料;讨论分析与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教学方案】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示范教案
一、教案名称:【教学方案】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示范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身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化遗产的定义与分类。
2. 身边的文化遗产案例介绍。
3. 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与意义。
4. 实践活动:调查身边的文化遗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和保护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文化遗产并提高保护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图片,引发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和保护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3. 案例分享:介绍身边的文化遗产案例,如古迹、传统手工艺等,让学生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调查身边的文化遗产,了解其历史背景、现状和保护措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和保护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身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的变化。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及成果展示。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真实案例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文化遗产,提高保护意识。
3. 实施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八、教学资源:1. 文化遗产资料图片和视频。
2. 身边文化遗产案例资料。
3. 调查问卷和记录表格。
4. 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册。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和保护方法。
2. 第3-4课时:分享身边文化遗产案例,开展实践活动。
十、教学反馈与调整:1.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3. 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给予评价和指导。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案名称:【教学方案】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示范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案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你们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悠悠华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了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吧!二、方法指导什么是文化遗产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一)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1.全班同学分成小组。
(班长分或自由组合)2.小组长协调组员,做好分工,避免重复。
3.组内自由推荐。
(根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制作资料卡。
)4.小组讨论。
(收集资料卡,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申遗”项目。
)(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1.实地考察申报项目。
a、考察前,了解背景;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了解路线。
b、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其独特价值,注意保护环境。
(新)部编版语文八上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名师教案)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搜集整理身边的文化遗产工程,积极参加“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活动。
2.实地考察,将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汇总整理,撰写申请报告。
3.班级开展“申遗模拟辩论会〞活动,引导同学们学习文化遗产知识,学会发现、保护文化遗产。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沉积和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
时至今日,无论是凝聚着厚重历史的文化古迹,还是口传身授的民间技艺;无论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还是独具风情的民俗活动,抑或是祖先流传下来的节庆仪式……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让我们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去了解属于它们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板书:身边的文化遗产〕【设计意图】由文化遗产的价值导入,唤醒同学们的记忆,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文化遗产我知道1.文化遗产课件出示: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具有历史、艺术和学价值的文物。
主要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主要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2.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课件出示:“四鸟绕日〞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
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表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2.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合作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身边的文化遗产”的主题搜集资料,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二、重点解读
1.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3.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等。
其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自2017年起,“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及活动内容
1.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小组分工合作,寻找“文化遗产”。
先寻找,再通过回忆、访问等形式,找出身边符合条件的项目,制作成卡片。
2.实地考察,写出相关的报告。
3.召开班级模拟答辩会。
4.活动结束后,以“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四、活动示例
1.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
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
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2)【剪纸欣赏】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画面内容:一个胖小孩怀抱一条肥大的鱼,小孩身后两侧是荷叶荷花。
寓意:连年有鱼(年年有鱼或喜庆有鱼,“余”字亦可)。
(3)【我看剪纸】
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
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示例1: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
剪纸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
它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
示例2:我认为这种说法可取。
剪纸太古老了,已经跟不上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很难融入新时代审美的因素,没必要发扬光大。
2.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志愿者活动中,你参与文字编辑工作。
请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
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家,商贾云集,生意兴隆。
①1988年,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
②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筝成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材料2 潍坊风筝的制作技艺非常精湛:先用竹材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
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版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
材料3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代有很多表现儿童放风筝的画作,下面是其中两幅。
(1)为使解说词句式协调,语脉贯通,请你改写“材料1”画线句中的一句,使它与另一句句式一致。
①1988年,潍坊被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为世界风筝都。
或:②2006年,国务院批准把潍坊风筝制作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请结合“材料1”“材料2”简要概括潍坊风筝的三个特点。
不超过20字。
①历史悠久;②工艺精湛;③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
(3)请选择“材料3”中的一幅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要求:至少使用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中的两种,不超过100字。
示例1:四个儿童在放风筝。
其中两人小心翼翼地牵着线,一边小跑一边抬头望着已经升上天空的风筝,紧张而又充满希望。
另外两个蹲在地上整理着风筝,显现出焦急而又期待的神色。
示例2:一个儿童骑在牛背上放风筝。
他一只手漫不经心地牵着牛缰绳,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牵着风筝线,抬头仰望风筝,目不转睛。
老牛伸头向前,两眼望天,似乎也被风筝吸引了。
(老牛伸头向前,两眼显出迷茫的神色:“你这是在放谁?”)
五、板书设计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2.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3.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六、布置作业
以“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