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学习_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的机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
的机理研究
李栓久 陈维政
[摘要]本文从个人学习的理论出发,揭示团队学习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认识组织学习的内在过
程。在构建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机理模型之后,分析了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出个人学习是基础,团队学习关键是发挥群体效应,组织学习关键是发挥整合效应。
[关键词]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理论模型;群体效应;整合效应
中图分类号:B8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7)09—0214—05
作者简介:李栓久,四川大学学生处副教授;陈维政,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成都 610064
组织学习是组织获得知识、增强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途径。近年来,人们随着对知识经济、企业核心竞争力认识的不断深入,对组织学习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结合七、八十年代的研究,构建了许多组织学习的理论模型(如A rgyris& Schon,1978;I kujir o Nonaka,1995;Lane、Cr ossan& W hite,1999;陈国权、马萌,2000;等),试图对组织学习进行刻画和描述。这些模型的着眼点虽然不同,但都集中于对组织学习过程的描述,即把组织作为一个学习主体的总体描述。
然而,组织学习归根到底是由组织的成员来完成的,为了完成特定的学习和工作任务,组织内还存在若干个团队,“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如果一个组织的潜在行为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组织是在学习”,(乔治・P・休伯,1991)那么,组织学习是怎样产生的?在学习过程中个人、团队和组织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个人学习是如何最终表现为组织学习的?为了提高组织的学习效率,我们应该从哪些环节进行管理和激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依靠原来的模型很难做到。本文从个人学习的理论出发,揭示团队学习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认识组织学习的内在过程,从微观层次观察组织学习,为对组织学习的管理(问题诊断、智障研究、学习激励等)打下理论基础。
一、个人学习
(一)一般意义上的个人学习
心理学把人的认知和学习作为研究的重点之一,它旨在揭示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探索个体的学习过程。由于人类认知过程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从整体看,人们关于学习的研究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心理学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构建的理论体系为我们研究个人在组织环境下的学习行为和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1.个人的知识结构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知识结构是个人已有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是包括个体过去经验在内的累积获得的、按一定层次组织的知识体系。心理学家加涅也认为,个人大脑中的所有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与储存可以表示为一种网络结构,意义相近的知识在存储上也相隔较近,便于很快被激活而进入工作状态。知识结构是个人学习和积累的结果,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出发点。
2.个人知识建构的途径
在学习中,学习者可以接触到不同形式和来源的信息。按照来源形式的不同,可以把知识建构分成三类:[1]活动性学习、观察性学习、符号性学习。活动性学习即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通过活动实现知识的增长,它具有内部动机性、具体性和自我监控性;观察性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实现知识经验的增长;符号性学习不仅指对符号本身的学习,主要是指个体在通过语言符号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增长,它具有概括性、系统性和高效性。这三种途径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
的,但在不同的环境或学习阶段,可能以某种方式为主线。
3.个人学习的过程和运行机理
研究[2]认为,人学习的内在过程包括迁移→混沌→重构三个阶段。
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个体接触新知识后发生的心理过程,是先前知识对后续学习的作用与效果。就迁移的效果来说,如果先前知识有利于实现新知识的学习,称为正迁移,如果不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则称为负迁移。如果新知识对学习者来说太难了,迁移也有可能根本不会发生。混沌是知识在人脑内的整合阶段,是信息和知识的自组织过程。人脑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对人体接收的刺激和信息以及以前积累的知识进行各种综合处理。在混沌阶段,学习者表现为不再进行普通意义上的学习,不仅表现为学习的停止,而且伴随情绪的困扰。重构是学习的完成阶段,在经历了转移、,完成了学习的阶段,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认知策略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结合前面知识结构的概念,迁移的心理过程是原有知识结构对新知识的识别和接收(拒绝),混沌状态出现在新旧知识综合、融合、重新编码和组织的过程中,重构则是新的知识结构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又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个人通过活动性学习、观察性学习和符号性学习得来的。
4.个人学习与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一些日常事物生活的事件逐渐在心理版图上烙下刻痕,形成我们对事物的观点与应对事件的模式”。[3]心智模式反映了人的价值观、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因此,它既是学习的产物,又对后续学习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正如Senge在《第五项修炼》中所言,心智模式影响人对事物观察的客观性和人的认知方式。[4]因而,检视并改善心智模式成为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A rgyris和Schon把组织学习的方式分为两种方式:单环学习(S LL)和双环学习(DLL)。单环学习发生在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时,双环学习不仅检测和改正错误,而且对组织的基本假设提出质疑。在个人学习中,也同样存在单环和双环学习,如图1所示
。
图1 单环学习与双环学习图[3]
应该指出的是,相比而言,单环学习比较经常且容易发生,而双环学习就要难得多,往往是在失败后进行多次单环学习也达不到目的之后的“痛苦”选择,有的人可能在某个方面的学习中,终生不能实现双环学习,而永远停留在单环学习的层次。
(二)组织中的个人学习
所谓组织中的个人学习包含两层意思:(1)把个人放到一个组织中去观察;(2)观察仅局限于个人层次的学习行为。它与一般意义上个人学习的最大区别有四点:
1.学习行为与组织目标的结合
在组织内,与组织目标无关的学习不再是学习行为。因而,组织内个人学习行为的产生基于两种动机:其一,个人在工作中发现了需要改进的缺陷而自发产生;其二,基于组织的命令和压力。换言之,与组织目标的结合,使个人学习行为具有了目标性。
2.个人心智模式与组织心智模式的相互影响
组织作为个人的集体也有心智模式,即组织成员的共享心智模式,它包括组织的世界观和组织常规两个部分,具体表现为组织的主导逻辑、战略假设、企业文化等。组织的共享心智模式既是组织成员心智模式的概括,反过来又影响组织中的每个成员。丹尼尔・金(1999)提出的组织学习集成化模型—OAD I-S MM(见图2)解释了个体学习、个体心智模式与共享心智模式之间进行信息交换而形成的学习循环,个人心智模式可以通过组织的其他成员改善共享心智模式从而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3.个人学习与组织或自我激励相结合
组织内的个人学习往往受到组织的激励(奖励或惩罚),或者因学习而发生的工作改进使学习者产生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组织内激励机制的存在为个人学习提供了动力。
4.组织知识库的利用
任何一个组织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