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2013年第06期--辽宁朝阳地区唐墓出土器物_

合集下载

朝阳纺织厂唐墓发掘简报

朝阳纺织厂唐墓发掘简报

朝阳纺织厂唐墓发掘简报朝阳市博物馆摘要:1999年9月新华房地产公司在朝阳市纺织厂北建住宅楼时,由文物部门勘探并发掘了4座唐代墓葬,99CFM2随葬品丰富,出土大量精美的陶瓷俑类,及墓志一合,特别是一组陶乐伎俑,造型生动,制作精美,彩绘颜色鲜艳如新,为不可多见的唐代艺术精品。

关键词:朝阳;唐墓;墓志中图分类号:K871 文献标识码:A1999年9月新华房地产公司在长江路二段,朝阳市纺织厂北建住宅楼时,由文物部门勘探并发掘了4座唐代墓葬。

编号为99CFM1-M4,99CFM2随葬品丰富,余者破坏严重,现就其发掘情况简报如下(图一)。

一 墓葬形制M1砖筑圆形单室墓,方向210°。

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四部分构成。

墓道,居墓室之南,南窄北宽,发掘了一部分,长2.2、北宽1.4、深2.8米。

墓门位于甬道南侧,甬道外口僻为墓门,墓门未封堵,墓门下窄上宽,下宽0.68、上宽0.80、高1.12米。

在其券顶上还存有部分额墙,存高0.26米。

由墓底至额墙顶高1.72米。

甬道东西两壁砖砌法与墓室四壁相同,并列券顶,长0.56、宽0.68、存高1.12米。

墓室四壁结构相同,砌法是三平一立,依次重叠垒砌,共三次,然后起券,存高1米。

墓室南北长2.92、东西宽2.88、墓底距地表深2.8米。

墓室内北侧有棺床,棺床沿由六层砖平铺而成,内部垫土,其上墁铺一层砖,宽1.64米。

墓室前部呈“凹”字形,中间留有地面,两侧铺一层砖,棺床上置2件陶罐,一完整,一残(图二)。

M2砖筑圆形单室墓,方向190°。

由长方形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四部分构成。

墓道位于墓室南侧,阶梯式,北宽南窄,因南侧有房屋,故仅清理长2.1米、前宽3.1、后宽3.98,深3.6米。

墓门位于甬道南侧,甬道外口僻为墓门,券顶,其上部用青砖平砌一层卧砖,其上再砌额墙,存高0.4米。

门两侧翼墙宽0.88米。

墓门宽1.44、高2.02米。

封门砖采用侧立并排平铺叠砌。

中国民间工艺作品 铜镜

中国民间工艺作品 铜镜

三山三兽纹镜
• 年代:战国 尺寸:19.6厘米 简述:主图案三山与三兽相问环 绕,以羽状纹及草叶纹为地纹饰。 山字左旋排列,字形瘦削,中竖 笔直达镜缘,左右竖笔端内折成 尖角。三兽为二鹿一虎。双鹿均 回首瞭望,竖耳朵翘尾巴,全身 见斑状纹,一前肢抬起作行走状, 形态生动,惹人喜爱。另一虎形 肥壮,身上见条状虎纹,抬头虎 视眈眈,似乎发现了猎物,正要 向前追跑。该镜图纹清晰,制作 精巧,全镜呈“黑漆古”铜色。
铜镜的历史
• 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 小型铜镜,造型、装饰均较原始,应是目前考古资料中所 知最早的一面铜镜。商、西周和春秋时的铜镜,都有零星 发现,战国始盛行,产量大增。到汉代,由于日常生活的 大量需求,加之西汉中叶后经济飞速繁荣,铜镜制作产生 了质的飞跃。所制铜镜工艺精良,质地厚重,镜背铭文、 图案丰富多样。后经唐宋时代两次发展高峰,到明清时期, 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 年代:战国 尺寸:直径85mm; 简述:圆形,三弦钮, 圆钮座,座外凹面双圈, 主纹饰为双饕餮纹,纹 饰少见。
变形龙纹镂空镜
年代:战国 尺寸:直径108mm; 简述:圆形,单弦 钮,主纹饰为八组 镂空变形龙纹。
花叶纹镜
• 年代:战国(公元前 475年-公元前221年) 尺寸:直径32mm 简述:圆形,小圆钮, 钮外凹面圈,其外生出 桃形花叶纹,m 重 量69.3克 圆形,三 弦钮,方钮座,外 围凹面形方格,两 组正反倒置的旋转 涡纹和羽状纹组成 一个长方形的花纹 单位,这个花纹单 位顺列反复排列成 二组连续图案布满 镜背,素高卷缘 此镜质地银白,保 存完好
四山镜
• 圆形,三 弦钮,方钮座, 座外四角伸出大 型四叶将主纹饰 分为四区,各区 均饰逆时针旋转 “山”字图案, 羽状纹铺地,素 缘上卷,此镜对 比同类四山镜。

辽宁朝阳唐韩贞墓

辽宁朝阳唐韩贞墓
,


此 他 战 功 累 绩 竟 不封 侯
” 蟀戍 主

”。
曾 任 检 校蛤
,

图五 彩 绘 灰陶 盖 罐 三足 铁 鼎

陶 铜 铁器


戍 主 是 镇 守 地 方上 的 军 队 的 下 级 宫 吏
铜盘

亮首 铁 憔 斗
唐代 沿 袭晋 北 魏 以 来 的 旧 制 在 全国各 军 事
,
重地 设 立镇 戍 置 军 驻 守 戍 共 计
,
,
东西 宽
雨道 全


墓 室 券顶 早 年 都 已 塌 陷 室 又 经扰 乱与 破 坏 墓 门



棺 台 前 西 部 即 西 小 室 角道
,
发现 双
内 充 满 填 土 和乱 砖
系瓷 罐 一 个 内 盛 骨 灰
, ,

西 小 室 中部 放置 尸

主 室 南 壁 以 及 东 小 室雨 道 多 已残 缺 不
一县毛


了米
图二





黄釉碗 绘灰陶盖罐 器盖

灰陶灯碗
、 、 、
,

人 头骨
铁铲 三 足铜 盘 陶罐碎片
双 系瓷 罐 提 梁铜 钵

三 足铁 鼎
铜盘 石雕子母 狮
亮 首铁 瞧 斗 三彩三足罐 铜勺 象药 铁 棺钉

,



彩 陶 铜镜 残片



灰面
铜带 具 墓志
铜 帽钉
三彩 小 狗
角质 饰 件

朝阳市龙城区八里铺遗址考古及八里堡唐墓出土文物初探

朝阳市龙城区八里铺遗址考古及八里堡唐墓出土文物初探

朝阳市龙城区八里铺遗址考古及八里堡唐墓出土文物初探作者:高铁来源:《收藏与投资》2024年第05期摘要:朝阳市龙城区八里铺遗址是该市最近发现的重要考古遗址之一。

文章概述了八里铺遗址的地理位置和勘探背景,详细描述了八里铺遗址的三期考古勘探情况,包括勘探时间、范围、方法等,通过不同勘探手段,基本确定了遗址的范围和文化内涵。

在遗址范围内,共发现了汉唐时期的墓葬、灰坑、窑址等遗迹,展示了后续发掘中出土的唐代墓葬随葬器物,丰富的墓葬出土文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原貌。

關键词:朝阳市;八里铺遗址;考古勘探;唐墓;出土文物朝阳市,别名龙城、三燕古都、东方佛都、营州、兴中府、柳城,是辽宁省的地级市之一。

朝阳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历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朝阳”一名始于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其地域辽阔,东连辽宁中部,南临渤海,西接京津唐经济圈,北依内蒙古腹地,海陆兼备,交通便利。

朝阳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旧石器时期这里就是鸽子洞古人类、西八间房古人类活动的地区,新石器时期属红山文化核心区。

商周时期,这里先后为古营州地、孤竹国北部和燕国北境。

秦汉以来,朝阳属辽西郡和右北平郡地。

三国两晋时,先后属于乌桓和鲜卑族。

南北朝时期设营州。

隋唐时期分别设置柳城郡和营州都督府。

辽代在这里设霸州、建州等,金朝则分属北京路大定府和兴中府。

元置兴中州等州县。

明清时期,朝阳属大宁都司和承德府管辖。

光绪三十年(1904年),朝阳县升为朝阳府。

可见,朝阳是古代多族群交汇融合的区域,也是我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交汇点。

八里铺遗址地处朝阳市龙城区八里铺村,经过多次考古勘探,在该遗址已发现汉墓、唐墓等不同时期的古墓葬遗存。

这些墓葬的考古发掘,对研究朝阳地区乃至中国东北地区的古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文拟以朝阳市龙城区八里铺遗址的考古勘探及八里堡唐墓出土文物分析为中心,对八里铺遗址考古情况及唐墓出土文物进行初步探讨,以进一步丰富朝阳市及中国东北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研究成果。

论鸡冠壶上的塑猴习俗

论鸡冠壶上的塑猴习俗

〔作者简介〕 赵明星,男,1978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200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现在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工作,邮编 450002。

2004年第3期(总第79期)北方文物NORTHERN C U LT URA L RE LICS NO 1312004T OT A L 79〔考古发现与研究〕论鸡冠壶上的塑猴习俗赵明星〔关键词〕辽代 鸡冠壶 塑猴习俗〔内容提要〕鸡冠壶是辽代墓葬中常见的典型器物,塑猴鸡冠壶是其中的一种类型。

汉唐以来中原地区有在马厩内蓄猴以辟马瘟疫的习俗,人们在人烟稀少环境险恶地带做长途旅行时常常携带一只聪颖灵猴。

同时,猴子在佛教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些观念习俗和宗教思想被辽代契丹人接受后融入到了他们的出行、狩猎等游牧生活中,进而又被移植到了鸡冠壶的创作当中。

所以,塑猴鸡冠壶是中原汉族文化与辽契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中图分类号〕K 87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83(2004)03-0029-07 鸡冠壶是辽墓中常见的典型器物。

在发现的众多鸡冠壶中,有一些顶部贴塑猴像,可以称其为塑猴鸡冠壶。

“辽起松漠”,契丹族主要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气温偏低,而猴主要生活在气候炎热、林木茂密的地区,为什么驰骋于辽阔草原的契丹族会将鸡冠壶与猴联系起来呢?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人专门探讨,但在一些文章中已有涉及。

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1来自“猴骑骆驼”意匠①;21既有“装饰作用”,又有“加固作用”②;31是驯猴的一种表现③。

一目前发表的材料中共有9件塑猴鸡冠壶,依猴在鸡冠壶上位置的不同,分为三型,简单介绍如下。

A 型:猴位于器盖上。

2件,均出土于北京顺义安辛庄辽墓,形制相同。

壶体圆扁,边缘有仿皮条缝合的窄凸棱,底内凹,壶面上饰仿皮条垂带纹饰,每件均有一个双手合十的小猴蹲坐在器盖上④(图一:1)。

年代属辽圣宗前期⑤。

B 型:猴位于提梁鼻顶部。

3件,河北滦平县银窝沟辽墓出土2件,形制、大小基本相同。

试述朝阳出土具有慕容鲜卑文化特色的文物——以朝阳十二台乡墓葬

试述朝阳出土具有慕容鲜卑文化特色的文物——以朝阳十二台乡墓葬

慕容部建国前的遗存 ,其年代上限可早到曹魏初年, 下
近些年来 , 随着“ 三燕文化” 考古 的不断发展 , 已经 限不 晚于 3世纪 中叶 。本文 所述慕 容鲜 卑 , 即指 自 3世 年谱》 , 广泛搜集整理郑文焯的遗物遗籍 , 这些图书字画 建 阳慎独斋刊本《 山堂考索》 、 元刻本《 韵府群玉》 、 《 礼经
亮吉以一万数千关金券得之。” 内有明内府刊本《 大明一 从这段记载来看 , 戴正诚也是一位醉 心 于收藏的大家。 统志》 , 嘉靖刊本《 大明集礼》 , 旧抄本《 宁波府志》 、 南宋临 戴正诚的藏书, 每部书后都钤有“ 戴亮吉” 藏书印。
★作 者 景卫 红 为 重庆 图 书馆 馆 员 ,研 究方 向为 古 籍版 本鉴 定和 古
的有许厚基家藏。据郑逸梅《 艺林散叶续编》 记: “ 抗战时 手中购买过一枚 “ 脂砚” , 并归吉林省博物馆珍藏。此方
避难昆明, 复赴重庆 , 其所藏闻归中央研究院。龙云亦得 “ “ 脂砚” 最初为端方旧藏 , 由端方带人四 川。 端方死后, “ 脂

流落于蜀人藏砚家方某之 手 , 后辗 转到了戴 正诚 手 中。 部分。其家 中所存者 , 尚多明清钞校善本。胜利后 , 戴 砚 ”
顶 和两侧分出 6 支, 每枝绕环缀 叶, 叶呈桃形 , 存叶 1 6 得更安稳些, 但仍然有鞍无镫。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 , 慕 片。金步摇是辽西慕容鲜卑特有的重要服饰品, 它在 中 容鲜卑氏发明了马镫 , 从此 , 骑具的完善使慕容鲜卑骑

种 首饰 , 用 叶形或 圆形 金饰 片穿 缀在 头上 的金枝 或别 灰 陶壶摆 在 足下 , 陶器上 多 见水 波 纹 、 磨光 暗纹 、 弦纹 、
的金 饰 片上 , 行 走 时金 片摇 颤作 响 , 给 人一 种 视 觉 和 听 压印纹 , 有的器底具有印迹。从这些特征考察 , 应为鲜卑 觉上 的美 感 , 故名金 步摇 。

试析辽宁朝阳地区隋唐墓葬的文化因素_吴炎亮

试析辽宁朝阳地区隋唐墓葬的文化因素_吴炎亮
圆形墓的数量最多,目前已发现 100 余座, 它们最能体现朝阳地区隋唐墓葬的地方特色。 纪年墓也最多,有张秀墓(贞观九年,635 年)[8]、 孙 忠 墓 ( 龙 朔 元 年 ,661 年 )[9]、 王 君 墓 ( 龙 朔 元 年 ,661 年 )[10]、勾 龙 墓 (咸 亨 三 年 ,672 年 )[11]、左 才墓(咸亨四年,673 年)[12]、张狼墓(上元三年 , 676 年)[13]、王德墓(仪凤四年,679 年)[14]、鲁善都 墓(永隆二年,681 年)[15]、杨律墓(垂拱元年,685 年)[16]、孙默墓(载初二年,690 年)[17]、骆英墓(长 寿二年,693 年)[18]、 高英 淑 墓 (延 载 元 年 ,694 年)[19]和韩贞墓(天宝三年,744 年)[20]。 由纪年墓
50
■ 试析辽宁朝阳地区隋唐墓葬的文化因素
可知,圆形墓在唐初开始出现,流行于高宗、武 则天时期。 安史之乱以后的纪年墓只有杨涛墓 (顺天三年,761 年)[21]一座,但墓葬形制不清。
圆形墓分多室和单室两类。 多室墓有 3 座, 均规模宏大又各具特色。 “朝散大夫”墓[22]的墓室 直径为 12.88 米,内分 5 室;高英淑墓的前室为方 形,边长 5.1 米,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圆形耳室,直 径为 3.5 米,后主室为圆形,直径为 7 米;韩贞墓 主室的直径为 4.8 米,东西有两个不对称的耳室。
朝阳地区隋唐墓葬出土的陶瓷俑、 三彩 器、 铜镜与中原地区出土的同类器在质地、形 制、纹饰、组合等方面相同,应是从中原地区输 入的产品。
三 有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随葬品
(一)泥俑 朝阳地区隋唐墓葬中流行随葬泥俑,出土 泥俑的墓葬的数量甚至多于随葬陶俑的墓葬。 如张秀墓、勾龙墓、左才墓、王德墓、骆英墓均 出土了较多的泥俑。 蔡泽墓中既随葬陶俑又随 葬泥俑。 “朝散大夫”墓中既有泥俑,也有陶俑、 瓷俑和木俑。 泥俑很难保存下来,多数墓葬中 随葬的泥俑已脱彩或已被挤压成泥团。 有的泥 俑上还贴有金箔[60]。 左才墓出土的彩绘泥俑的 保存情况较好。 (二)神煞俑

辽宁朝阳唐骆本墓志考

辽宁朝阳唐骆本墓志考

图1骆本墓志志盖拓片□马文涛骆本墓志在2010年11月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工程技术学校东院墙西侧,附近发现多座不同时期墓葬,属于中山营子古墓保护区范围。

骆本墓附近先后发现过骆英墓、骆弘墓等,通过多方墓志可知墓主人之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由此可见此区域为骆氏家族墓地。

骆本墓为唐代墓葬,共出土文物28件套。

《边疆考古研究》2017年第1期刊出的《朝阳唐代骆本墓发掘简报》[1]对骆本墓的考古发掘情况进行了综合介绍。

下面笔者对此墓中出土的墓志进行考证。

一、墓志简介骆本墓出土墓志一合,志盖和志石保存完好,为灰色砂岩石。

志盖为盝顶式,顶部与底部均为正方形。

底部边长77厘米,厚17厘米。

盖顶正中双线阳刻篆书“大周骆府君墓志之铭”3行9字,每列3字。

四刹单线刻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

(图1)志石为方形,边长77厘米,厚13厘米。

楷书阴刻28列,有横竖直线形成的浅暗格,满列29个格,空46个字,共766个字。

(图2)墓志录文如下:大唐故游击将军左金吾卫辽西府折冲都尉骆府君墓志铭并序公讳本,字道生,昌黎孤竹人也。

原夫吞雹诞灵,石槐昭异人之烈。

拓而命族,有魏居□后之□。

是以弈叶重光,茂姓基于朔野;衣缨荐袭,荣望显于戎昭。

谁其□之谛,骆君之谓矣!曾祖俱,隋光禄大夫、当蕃大首领,肃肃松筠,森森□戟。

出师分阃,实为飞将之门;利建执珪,即处通侯之列。

祖国,隋左光禄大夫、当蕃大首领,衣冠准的,朝野羽仪。

行为旌门,亚槐庭之三事;伏熊拥轼,剖竹符于六条。

父弘,唐云麾将军、左金吾卫辽西府折冲上柱国广宁郡开国公。

星象之精,川岳之灵,冠五行之秀气,总七德之师贞。

故得受拜斋坛,承策胙土,爰据洑波之号方,同劳砺之盥惟。

公金社发祥,在河流润,风骨峻嶷。

天姿秀美,班超之称燕颌;遥谢封侯,李固之履龟文。

多惭有相,雄图磊珞,上策从横。

慷慨不羁,负仲由之壮节;平生有待,关乎氏之高门。

仪凤三年起家,授游击将军,守左金吾卫辽西府折冲都尉,承先烈也。

朝阳博物馆收藏的古代佛教造像

朝阳博物馆收藏的古代佛教造像

AppreciatION 鉴赏朝阳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博物馆,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自成立伊始就一直致力于辽宁省朝阳地区文物的保护和收藏,馆藏文物众多,于“文化大革命”前后收藏有大量的古代佛教造像,自唐代至清代均有,今择其中几件未见著录者,加以介绍。

一、唐代佛教造像石雕武士像(图1)1尊。

1973年朝阳市北塔塔基内出土。

通高69.5厘米,座长32.5厘米、宽23厘米。

天王呈立姿,双腿叉立于长方形托座之上。

双眼圆瞪,双眉倒立,高鼻且直,面相长圆,表情勇猛,头戴护耳兜鍪,身穿铠甲,胸前有纵束革带,在胸前两侧各有一个护心镜,腰系宽带,内穿铠裙,足蹬战靴,双手相叠放于腹前,掌下按带鞘长剑,剑锋向下插于双足之间。

武士身材魁梧,面相威严,整个浮雕雕刻精细,刀法纯熟,无生硬碍眼之败笔,为唐代石雕精品。

朝阳北塔坐落于朝阳市双塔朝阳博物馆收藏的古代佛教造像于秀丽 陈金梅图一编辑|屈梦夏AppreciatION 鉴赏区,与朝阳南塔遥相辉映,为方形十三级密檐式塔,现存朝阳北塔是辽代建筑。

然北塔肇建于北魏,是《魏书》所载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北燕国王冯弘孙女)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立于三燕龙城宫殿旧址上的“思燕佛图”,隋文帝仁寿年间敕建的宝安寺舍利塔就是在“思燕佛图”旧址上重新修建的,后毁于火灾,唐代前期在旧址上均有所重建,名“开元寺”,到辽代,曾于辽前期和兴宗重熙十三年(1043年)进行两次修缮,更名为延昌寺塔,现在的朝阳北塔即是内核为唐塔,外表为辽塔。

此武士像即出土于朝阳北塔的唐代基址中。

与它同时出土的还有几尊武士像,均无头。

二、辽代佛教造像1.泗州和尚石雕像(图2)1尊。

出土于朝阳市辽代南塔东北角大檐下龛内,被犯罪分子盗走,1984年朝阳市公安局一处侦办此案后移交市博物馆收藏。

像高40厘米,座宽25厘米。

砂岩雕刻而成,为佛教弟子泗州和尚形象。

像呈坐姿,盘腿端坐于方形台座上。

头戴帻巾,于颈后打结,遮于肩部及后颈北部,身着右衽长袍,右臂处有一飘带经腹部绕至左臂。

辽宁朝阳县文管所收藏的古代铜镜

辽宁朝阳县文管所收藏的古代铜镜

AppreciatION 鉴赏铜镜就是古人用铜做的镜子,一般是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而成,是古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

古代铜镜中有相当多的精品,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辽宁省朝阳县文物管理所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为朝阳县文化馆文物组,多年来,朝阳县文物管理所通过文物收购、征集、采集、发掘等多种途径收藏了许多铜镜,其年代上自战国,下至清代,在形状上有圆形、方形、花形,形状各异,现藏于朝阳县文物管理所,今选取其中20余件铜镜略作简单的介绍,以供大家鉴赏和研究。

一、战国时期战国时期,随着青铜礼乐器逐渐衰退,铜制的生活用器得到了快速发展,古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战国时期人们使用铜镜的记载,如《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说:“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

……明日……窥镜而自视……”《韩非子·观行》说:“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

”《楚辞·九辩》记:“今修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竄藏。

”说明铜镜辽宁朝阳县文管所收藏的古代铜镜李 莉1编辑|屈梦夏AppreciatION 鉴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1.双钮几何纹铜镜:1件,编号为总0733。

1986年出土于朝阳县十二台砖厂战国墓。

镜呈圆形,以青铜铸制。

正面磨砺光洁,背面上部有竖置的两个宽板状钮,其外为内饰平行直线的三角形纹,近缘处饰有矩形方框,框内饰平行直线或斜直线纹,镜缘呈斜弧状(图1、2)。

镜直径10.8厘米,缘厚0.9厘米,钮宽1.2厘米,双钮距2.5厘米。

1993年,辽宁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二级文物。

二、十六国时期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史大动荡、大分裂时期,由于连年不断的战争,人口减少,经济低迷,此时的铜镜纹饰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与神兽组合纹饰为主要内容,出现的铭文镜主要有“位至三公”等,总之此时的铜镜多在造型和纹饰上模仿汉代,很少创新,处于铜镜停滞期。

巧夺天工——朝阳北塔天宫出土玉器赏析

巧夺天工——朝阳北塔天宫出土玉器赏析

朝阳北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慕容古街,是一座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筑佛塔,现高42.6米。

此塔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是北魏孝文帝的祖母冯太后在三燕和龙宫殿旧址上,为其祖父北燕国王冯弘祈祷冥福而敕建的土木结构楼阁式塔,称“思燕佛图”,后毁于火灾。

隋文帝仁寿年间诏令重建密檐式砖塔,称“梵幢寺塔”。

唐天宝年间维修并施以彩绘,称“开元寺塔”。

辽代两度重修,并更名为“延昌寺塔”。

朝阳北塔融合了三燕、北魏、隋、唐、辽五个朝代的建筑基因,形成了以三燕宫殿夯土台基为地基,“思燕佛图”夯土台基为塔基,隋唐砖塔为内核,辽塔为外表的 “塔上塔”“塔包塔”特殊构筑形式,是全国唯一的一座“五世同体”的宝塔。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1月,在朝阳北塔维修过程中,于北塔天宫发现了数以千计的奇珍异宝,这些文物在材质上有金、银、铜、瓷、玉、玻璃、水晶、玛瑙、珍珠、琥珀、珊瑚等十余种,出土器物有金舍利塔、玛瑙罐、波斯玻璃瓶、金银经塔、鎏金银塔、银菩提树、石香炉等以及砖石题记和各图2:玉玦种材料制成的饰物,其种类之多、价值之大,在中国考古学上实属罕见,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极大轰动,称其是“继陕西扶风法门寺考古之后,我国佛教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

在朝阳北塔天宫出土的众多精品文物中,玉器是最具特色、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美的器类之一,可以代表辽代玉器工艺的最高水平,是研究辽代玉器弥足珍贵的资料。

一、朝阳北塔天宫出土玉器概况及分类朝阳北塔天宫出土玉器数量较多,种类丰富,共发现玉器、半成品及玉料百余件。

笔者根据出土玉器的功能和用途将北塔天宫出土玉器划分为礼器、佩饰、供养器和佛教法器四种。

现分述如下:礼器1.玉璧(图1),4件,大小不一,外径8.6—10.6厘米,边宽2.6—3.8厘米,孔径2.3—4厘米不等,以碧玉、褐玉磨制而成。

2.玉玦(图2),外径5.4厘米,孔径2.1厘米,玉质青黄色,素面无纹饰。

3.玉环(图3),8件,外径2.1-5.8厘米不等,内径0.8-2.8厘米不等,均白色,半透明,玉质莹润光洁。

积石冢·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辽宁朝阳

积石冢·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辽宁朝阳
请您及时更换请请请您正在使用的模版将于2周后被下线请您及时更换
积石冢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辽宁朝阳
积石冢遗址位于建平县富山乡张福店村马家沟村民组西830米、牛河梁山梁南段一鞍脊状山岗上。海拔高程约625米,村 民又称“西梁”。
积石冢总体范围东西长130米,南北宽45米,共占地5850平方米。由六个单元组成。三号圆形祭坛,在祭坛西侧为一、 二号冢,东侧为四、五号冢,北侧是六号冢,因北侧遗迹保存较差,疑似积石冢,所以暂称为冢六,就这样构成了“五冢一 坛”的形式。
积石冢内的墓葬已经体现出等级形式,墓葬规格已有高低之分,随葬玉器的多寡与规格也各不相同。可以说已经形成 了“一人独尊”、“王者之上”的思想理念。陶筒形器是当时极具特色的一种陶祭器,上无盖、下无底,摆放在冢界周围,在祭祀 时起到上通天、下通地的作用,也可以理解为祖先的灵魂可以出入自由。一号冢4号墓出土两件玉猪龙,一青一白,背对着头 向下摆放,双腿交叉,考古界称之为天地交泰,亦为阴阳之和,代表的是风调雨顺,头下枕着典型玉器玉斜口筒形器。三件玉 器的发现,证实积石冢乃至整个牛河梁遗址群是属于红山文化的大型祭祀遗址。一号冢21号墓是红山文化领域单个墓葬随葬 玉器最多的一座墓葬,共随葬20件玉器。二号冢一号墓是第二地点的中心大墓,规格最高,四周砌筑石墙,内部四面砌有石 阶,墓葬深造于基岩,石棺宽大且齐整。不过非常遗憾的事是,这座中心大墓只发现了少量人骨。(中国古人把隆起的坟包称 为“冢”,因此,考古学家便把用石块堆积起来的红山文化墓葬形式,称之为“积石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朝阳出土唐俑看唐代社会风貌

由朝阳出土唐俑看唐代社会风貌

由朝阳出土唐俑看唐代社会风貌唐朝时期,朝阳为营州督都府、平卢节度使治所所在地,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中心。

朝阳作为东北地区唯一发现唐墓之地,出土的陶俑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构思巧妙、制作精细,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朝阳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唐代工匠高超的雕塑水平,堪称中国古代世俗题材雕塑的优秀代表。

本文通过对朝阳出土部分唐俑分门别类地介绍,反映唐代的丧葬习俗,再现唐代的社会生活风貌。

[关键词]朝阳;唐俑;丧葬习俗;社会风貌[]K876.3 []A []1005-3115(2016)10-0038-03为了炫耀墓主人生前的身份、财富、精神信仰,商周时期习惯用活人殉葬。

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用模拟活人俑来代替,其中用陶泥制作,经火烧成的人物形象即为陶俑。

秦汉时期的陶俑制作精细、形体硕大、风格写实,多表现巨大的军阵场面,一般墓葬也常出土陶人陶马、奴仆武士、舞乐杂技人物。

汉代还有表现豪强大族财富和权势的坞壁楼橹、高楼深宅、庖厨圈舍及家禽的模型,这些陶塑模型很多是以群体形象出现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上述陪葬俑,又增加了镇墓兽、步骑鼓吹俑、抚盾执兵俑,以及甲骑部队、鞍马骆驼、毛驴牛车等模型。

到了唐朝,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及厚葬之风的盛行,随葬陶俑较多,且以精细雕塑、华贵妆容打扮陶俑,不仅有彩绘陶俑,还有精美无比的三彩釉陶俑,包括文官武吏、乐队仪仗、男仆女侍、行商艺人以及外国的遣唐僧侣、使臣、客商和丝绸之路载运货物的骆驼骏马,它们不仅是唐代的艺术精品,更能反映唐代雕塑的整体风貌。

唐朝时期,辽宁朝阳为营州督都府、平卢节度使治所所在地,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中心,由此使1/7页得朝阳成为东北地区唯一发现唐墓之地。

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在朝阳市区已发现唐代墓葬近200处,出土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唐俑,其构思巧妙、种类丰富、制作精细,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朝阳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唐代工匠高超的雕塑水平,堪称中国古代世俗题材雕塑的优秀代表。

辽宁朝阳隋唐时期砖构墓葬形制及演变_吕学明

辽宁朝阳隋唐时期砖构墓葬形制及演变_吕学明

〔作者简介〕 吕学明,男,1970年出生,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考古专业,现就职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邮编110003;吴炎亮,男,1967年出生,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博物馆专业,现就职于辽宁省文化厅文物处,邮编110011。

2007年第4期(总第92期) 北方文物N O R T H E R N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N O .4.2007T O T A L 92〔考古发现与研究〕辽宁朝阳隋唐时期砖构墓葬形制及演变吕学明 吴炎亮 〔关键词〕朝阳 隋唐 砖构墓葬 形制 演变 〔内容提要〕朝阳曾是隋唐王朝统治东北地区的边陲重镇,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在这里发现了大量隋唐时期的墓葬。

这些墓葬以砖构墓为主,形制复杂多样,等级差别明显,并具有一定的演变规律。

本文首先总结砖构墓葬的形制,然后以纪年墓葬为标尺分析其演变过程,最后将朝阳唐墓与中原唐墓进行了初步比较。

〔中图分类号〕K 8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83(2007)04-0032-08 朝阳位于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游左岸,自十六国前燕建城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文化传统,朝阳一直是东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据史书记载,隋开皇元年(581年),置龙城县,旋后改为龙山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柳城,大业初,置辽西郡①。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营州总管府,领辽、燕二州、柳城一县,武德七年(624年)改为都督府②。

设置平卢军节度使,镇抚室韦、靺鞨,统平卢、卢龙二军,治营州③。

由此可见,朝阳是隋唐王朝统治东北地区的边陲重镇。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批又一批隋唐墓葬被发现,到目前已发表的隋唐墓葬材料共有20多批,合计墓葬百余座,其中纪年墓14座。

这些隋唐墓葬集中分布在朝阳老城的西南部和西北部,目前发现的朝阳市最外围的隋唐墓葬是北票市哈尔脑乡下杖子村唐墓,距朝阳市区约20公里④(图一)。

第6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农耕文明成熟(练)(原卷版)

第6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农耕文明成熟(练)(原卷版)

第06讲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农耕文明成熟(练)稳拿基础分1.(202 3·辽宁葫芦岛·统考二模)唐德宗为培养近臣,于贞元二年正月特发诏书,以罹灾京畿诸县的名义,亲自从尚书省郎官、御史中拣择10员,外放为京畿诸县县令进行历练。

其所亲选的外放地方官员均为士族出身。

这反映了该时期( )A. 士族阶层垄断科举选官B. 君主亲掌地方官员选拔C. 士族有较大政治影响力D. 以家世门第为标准选官2.(202 3·湖南郴州·校联考模拟预测)唐代皇帝会对奏状中的潜在议题采取“搁置”的做法,不使之成为供大臣讨论的议题。

皇帝的搁置权表现为对文书的“不报”或“留中”,皇帝对表状留而不发、未加批复的处理方式,也就是将议题搁置,暂时不决策。

这一做法( )A. 造成了决策权与行政权分立B. 避免了朝廷决策中的失误C. 有利于君主专制集权的强化D. 破坏了政事堂的议政制度3.(2023 ·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校考二模)唐朝,尚书省既参与机要决策,又掌管国家政务,但尚书令多阙而不设。

对此,《新唐书·职官志》解释:因为唐太宗担任过尚书令,所以臣下都不再担任这一职务。

但《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李世民还曾担任过中书令。

由此可知,对于尚书令多阙而不设的合理解释是( )A. 皇帝不在意中书令职位B. 借此削弱尚书省的权力C. 唐朝基本遵循避讳制度D. 三省体制由此开始瓦解4.(202 3·安徽阜阳·安徽省临泉第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唐代大和四年(830年)以后,朝廷实行户帖制度。

户帖由县一级政府下发给具体的税收征管人员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

户帖以登记的形式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使百姓能够以客观的载体寻找资产归属和所有者。

据此判断,唐代实行户帖制度的背景是( )A.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在加深B. 租庸调制度的弊端已显现C. 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D. 朝廷已经推广实施两税法5.(202 3·海南·统考模拟预测)唐代均田制规定,因军功而获得勋位的人,最多可以获得3000 亩土地:五品以上的官员和贵族最多得永业田1万亩;在职官员的职分田,最多可达2000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