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稳态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
稳态失衡时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而发生疾病,但 疾病不一定都是因稳态失衡造成的,如遗传病、 传染病等。
P9与社会的联系:空调病
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 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意力 难以集中、头痛等。 主要原因:体表水分蒸发多,毛孔收缩, 不能正常排汗,以及内外温差大,致内分泌紊 乱等。
小结
(1)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
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
机制。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实验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 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 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 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使pH稳 定在一定范围内,这是为什么呢?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方法步骤: 1、以4人为一组。在记录本中,画一个如下表所 示的记录表。 2、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3、用pH计或pH试纸测试起始的pH,并作记录。
复习:
血浆 组织 细胞
组织 液
淋巴
内环境概念: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 态环境,这个液态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体内细 胞与外 界如何 进行物 质交换?
与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
呼吸、消化、循环、泌尿
细胞与内环境之间、内环境 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 换,会不会影响内环境的稳定?
37.1 ℃ 37.1 ℃ 37.4 ℃
37.3 ℃ 37.5 ℃
37.2 ℃ 37.1℃
37.1℃
36.9 ℃ 37.1 ℃
37.3 ℃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有没差别?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在一个温度范 围内变动 ,变化一般不超过1℃。而且,同一个人的体温 随昼夜变化也不同。 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
2、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
C
A、凝固的状态
B、绝对不变的状态
C、相对稳定的状态
D、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状态
3、当大量饮水后,排尿量也显著增加、其 生理意义是 B A、排出人体过多的代谢废物
B、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C、排出人体过多的无机盐
D、带走人体的热量
4. 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对 BC段 变化的解释正确的 A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衡量肝 功能受损情况的指标,转氨酶存 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肝脏发 生炎症,转氨酶即从肝细胞释放 到血液中,所以肝脏病变可引起 转氨酶升高—>肝炎。
肌酐与尿素氮是衡量肾 功能的指标,当肾功能发生障 碍时,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以 致大量尿素和其他毒性物质在 体内积累,内环境稳态被破 坏—>尿毒症。
1. 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 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包括水、
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 方面的相对稳定。
2. 稳态的特点:
(1)稳态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恒定的动态变化。
(2)不同个体有差异。
理解: 1、各种理化性质不是保持不变的,而是处于 动态平衡中的。 2、波动是在一定范围内的。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体温动态变化过程)
口腔(37.2°C) 腋窝(36.8°C) 直肠(37.5°C)
某家庭体温日变化调查
成员
上午 6h 上午 10h 中午 12h 下午 2h 傍晚 6h 晚上 9h
母亲 37.0℃ 37.0℃ 37.3℃ 37.4℃
父亲 36.8℃ 36.8℃ 37.1℃ 自己
P9
源自文库
思考与讨论提示
1.病人感觉头晕、厌食、恶心。正常体温 是生化反应最适温度,高烧影响酶活性,导致各 种反应出现紊乱,使机体功能异常。应采用物 理方法或药物来退烧。 2. 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此时内环境的 水较多地渗入细胞,造成肿胀,使细胞代谢紊 乱。出现疲倦、不适、恶心、厌食、皮下 组织肿胀等症状。 3. 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使 体内缺氧。说明外界环境变化会影响内环境 稳态。
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记录表
加入0.1mol/LHCl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自来水 缓冲液
加入0.1mol/L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5 10 1 2 2 3 0 5 1 1 2 2 3 5 0 5 0 0 5 0 5 0
生物材料 1 生物材料 2
4、一次加入一滴0.1mol/LHCl,然后 轻轻摇动。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 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将pH测定结 果记入表中。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新陈代谢包括了许多酶促反应,而酶促反应需要 温和的外界条件。如温度、PH 等必须保持在适宜的 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进行。 细胞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稳态破坏 血液中缺钙、磷, 影响骨组织的钙化 血液中高钙 成年人患骨质软化病、 儿童患佝偻病 肌无力等疾病
5、充分冲洗烧杯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来 水.测定并记录起始的pH。再如步骤4, 一滴一滴地加入0.1mol/LNaoH,测定 并记录pH。
注意:氢氧化钠和盐酸均有腐蚀性。应避免它与皮肤和眼 睛接触,也不要入口。若有碱或酸洒落或溅出,要立即用 水冲洗15min,并告诉老师。
6、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液代替自来水, 重复步骤2至步骤5,记录结果。 7、充分冲洗烧杯,选两种生物材料分别 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2至步骤5,记录 结果。
更像缓冲液
2、尝试对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 进行解释。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物质,在加入酸或 碱时,能使pH的变化减弱.
1、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 D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8、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 轴,以pH为纵轴,画出自来水pH变化的曲 线。以实线表示加入酸后的变化,虚线表 示加入碱后的变化。再用其它颜色的线条 分别表示生物材料、缓冲液pH的变化情况, 也同样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加入酸和碱 的变化。
讨论:
1、就加入HCl或NaOH后的pH的变化来说, 生物材料是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
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女性高于男性。
结论: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血液检查化验单
编号 ALT AST GGT TP GLU BUN TG CHOL HDL LDL 项目 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谷氨酰转肽酶 总蛋白 葡萄糖 尿素氮 甘油三脂 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结果 165 ↗ 20 37 71 9.0↗ 4.0 2.05 ↗ 8.69 ↗ 3.30 ↗ 4.91 ↗ 参考值 0-40IU/L 0-40IU/L 0-50IU/L 60-80g/L 3.9-6.1mmol/L 3.6-7.1mmol/L 0-2.26mmol/L 2.33-5.69mmol/L 0.77-1.94mmol/L 0-3.38mmol/L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稳态是怎样实现的)
稳态是怎样实现的 P8
法国:贝尔纳 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 调节。 美国:坎农 提出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 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协调 统一而实现。 目前认为: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 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 度的P9
A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B乳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血液中乳酸浓度
C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D乳酸与Na2HPO4反应生成H3PO4
A
B
C
5.内环境稳态是指
D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 稳定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 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血清葡萄糖是血液中 血糖浓度的一项指标,对于诊 断糖尿病有重要意义。
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是衡量血脂 水平的指标。无论哪个含量增高,都 称为高血脂症。高血脂症与冠心病有 密切关系,尤其是两者都增高的,患 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 结论:
内环境的平衡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 活动的必要条件,健康人内环境的 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 平衡中(稳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等的调节下,通过各 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等的调节下,通过各 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 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