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修饰
组蛋白修饰与染色体结构调控
组蛋白修饰与染色体结构调控组蛋白是一种核心蛋白质,占据了染色体的很大一部分,并且与DNA组成核小体,以此来维护基因的稳定性和遗传性。然而,在维护基因的同时,组蛋白也承担着染色体结构调控的任务。组蛋白修饰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结构调控机制,它通过改变组蛋白结构,来影响基因的表达以及DNA复制和修复等基本生物过程。
组蛋白修饰的类型
组蛋白修饰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化学修饰,包括磷酸化、甲基化、乙酰化等;另一类是DNA结合蛋白修饰,主要是指嗜银蛋白和其他染色体建模蛋白对组蛋白的结合方式。这些修饰可以单独或组合出现,不同组合方式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化学修饰主要是指发生在组蛋白N端的修饰。组蛋白N端是一个富含天冬氨酸(D)和赖氨酸(K)的区域,不同的修饰就是发生在这些D和K上的化学反应。磷酸化通常由激酶来完成,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产生松弛染色质的效果,例如由或激素诱导的激酶呈现的PTM,可以促进转录的开展。甲基化是指添加在K上的甲基基团,它通常与静默染色质有关系,例如在缩合染色质区域上的H3K9甲基化;乙酰化是指添加在K上的乙酰基团,在某些情
况下可以调控转录的激活,例如在DNA缺陷诱导的
H2AX^Ser129的乙酰化。
DNA结合蛋白修饰主要是指嗜银蛋白等啮齿动物的染色体建模蛋白和非啮齿动物的轮廓蛋白等分子。这些蛋白质与组蛋白的结合将影响其结构,例如可以导致染色质的松弛或紧缩;此外,它们还可以通过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组蛋白修饰与转录因子
组蛋白修饰与转录因子是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组蛋白修饰对于调控基因的表达有重要作用。转录因子是一类特定的蛋白质,它通过与基因的DNA序列相结合来调节基因的表达。转录因子最早被发现是与RNA聚合酶Ⅱ(RNAPⅡ)结合,这是因为在大部分真核生物中,RNAPⅡ与转录因子一起调节转录。然而,转录因子并不是唯一与组蛋白修饰相互作用的分子。
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
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
组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核中的蛋白质,它在维持染色体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是两种常见的修饰方式,对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甲基化是指在组蛋白上加上一个甲基(CH3)基团的化学修饰过程。这个过程由一系列酶催化,并且可以在不同的位点上进行。甲基化可以起到两种不同的作用:一种是直接影响DNA的结构,抑制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另一种是通过与其他蛋白质结合,招募特定的蛋白复合物来调节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甲基化的位点和程度可以决定基因的启动或关闭,从而影响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乙酰化是指在组蛋白上加上一个乙酰基(CH3CO)基团的修饰过程。乙酰化主要发生在组蛋白的氨基酸残基上,特别是赖氨酸残基。乙酰化可以通过增加组蛋白的正电荷来改变其电荷性质,从而影响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乙酰化还可以提供特定的结合位点,招募其他蛋白质结合并调节基因的表达。乙酰化的位点和程度也可以决定基因的启动或关闭,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命运。
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在细胞中是高度动态的过程,可以受到内外环境的调控。甲基化和乙酰化的酶活性可以受到DNA序列、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的调控。这些修饰可以在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应激等过程中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和细胞的功能。
甲基化和乙酰化在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癌症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状态,可以揭示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基因调控的机制。甲基化和乙酰化的异常可以导致基因的异常表达和细胞功能的异常,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研究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对于深入了解生物学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
组蛋白甲基化(Histone Methylation)是指DNA结合到组蛋白上后,由甲基化酶在组蛋白上加上甲基团,进而影响基因活性的一种调控机制。目前研究发现,甲基化修饰链有六种:甲基转移酶(Histone Methyltranserases,HMTs)、凝集蛋白眦基因编码基因(Histone Lysine Methylases,HKMTs)、甲基除去酶(Histone Demethylases,HDMs)、去甲基转移酶(Histone Demethyltransferases,HDTs)、组蛋白基因转移酶(Histone Transferases,HTs)以及组抗酶(Histone Protectorases,HPs)等。
组蛋白修饰与癌症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修饰与癌症表观遗传学组蛋白修饰是指对组蛋白分子进行修饰,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和细胞功能的一种生物学过程。这一过程的发现和研究为了解人
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尤其是在癌症表观遗传学中,组蛋白修饰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点。
人类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的调控与组蛋白修饰息息相关,基因
转录调节、DNA修复、染色体结构和维持等生命活动都与组蛋白
修饰密切相关。组蛋白是一种非常基础的蛋白质,与 DNA 紧密结合,构筑出染色体结构,从而对蛋白质和基因的调控起到重要作用。组蛋白通过化学修饰,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
化等,可以影响其在染色质上的结构和特异性,从而影响基因的
转录、复制和修复。
癌症细胞的产生与组蛋白修饰有密切关系。癌症细胞的基因转
录调节异常,导致了一系列基因的过度表达或者抑制,从而造成
了细胞生长、增殖和转移的异常变化。组蛋白修饰通过影响基因
转录的起始和终止,可以影响基因表达量和选择性,从而影响细
胞周期和增殖。例如,在许多癌症中,包括肝癌、结直肠癌和乳
腺癌等,都发现了一些与乙酰化或甲基化相关的不正常基因表达。
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被认为是肿瘤细胞在癌症发生和发展过程中
的一个关键因素。
组蛋白修饰与癌症治疗密切相关。许多癌症治疗方法都需要涉
及到组蛋白修饰的机制。例如,组蛋白去乙酰化剂是常用的癌症
治疗药物之一,用于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组蛋白去乙酰
化剂可以通过调节基因转录,促进癌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从而
达到治疗癌症的效果。另一方面,针对组蛋白修饰机制的药物还
可以在某些癌症领域进行个体化治疗。例如,临床上某些对组蛋
表观遗传学修饰—组蛋白修饰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表观遗传现象包括DNA甲基化、RNA干扰、组织蛋白修 饰等。
组蛋白
组蛋白(histones)真核生物体细胞染色质中的碱性蛋白 质,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特别多。 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是一类小分子碱性蛋 白质,有六种类型:H1、H2A、H2B、H3、H4及古细菌 组蛋白,它们富含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能够同DNA 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相互作用。
组蛋白修饰
翻译后修饰 多发生在组蛋白的N-端尾部 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ADP-核糖基化、泛素化和小分 子类泛素化
帮助其他蛋白质与DNA结合,调控基因转录
复杂的调节机制
同种组蛋白不同残基的一种修饰能加速或抑制另一修饰的 发生
在影响其他组蛋白残基的同时,也受到另外组蛋白残基修 饰的调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泛素化与去泛素化
赖氨酸残基位点
结合
泛素分子的羧基端 泛素—蛋白质连接酶
泛素激活酶 泛素结合酶
动态平衡决定因素:细胞内可利用的游离泛素 组蛋白泛 素化或去泛素化酶的活性
组蛋白修饰
HDACs
1. Class I:HDAC1, HDAC2, HDAC3, HDAC8 (定位于细 胞核) 2. Class II:HDAC4, HDAC5, HDAC6,HDAC7A, HDAC9, HDAC10 (能够在细胞核与胞质间转运) 3. Class III:Sirtuins (SIRT1, SIRT2, SIRT3,SIRT4, SIRT5, SIRT6, SIRT7)
组蛋白乙酰化引起染色质结构改变及基因转录活
性变化的机制: ① 组蛋白尾部赖氨酸残基的乙酰化能够使组蛋白 携带正电荷量减少,降低其与带负电荷的DNA链的亲 和性,导致局部DNA与组蛋白八聚体解开缠绕,从而 促使参与转录调控的各种蛋白因子与DNA特异序列结 合,进而发挥转录调控作用;
② 组蛋白的N末端尾巴可与参与维持染色质高级 结构的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更加稳定了核小体的结 构。而组蛋白乙酰化却减弱了上述作用,阻碍了核小 体装配成规则的高级结构(如螺线管); ③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对相关的转录因子或活化 因子进行乙酰化修饰以调节基因的表达。
蛋白质乙酰化调控基因转录
A. 乙酰化转录因子,使之与 DNA结合能力增强;
B. 转录因子活化的结构域招 募HATs复合物; C. HAT复合物乙酰化组蛋白, 打开染色质; D. 转录激活; E. HAT复合物中的共激活子 也被乙酰化修饰; F. HAT复合物乙酰化之后离 开,转录活性削弱。
组蛋白的修饰和功能调节
组蛋白的修饰和功能调节
组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它占据了染色体的绝大部分。组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包括染色质的稳定和紧密的包裹染色质,以及在基因表达中调节的重要作用。组蛋白分子的功能表现与它们的修饰有关,这种修饰调节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
组蛋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蛋白质家族。它们的修饰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乙酰化、甲基化、泛素化、ADP-核糖基化(PARylation)等。这些修饰可以改变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调节基因表达的能力。
其中最常见的组蛋白修饰是乙酰化和甲基化。乙酰化是指乙酰辅酶A(acetyl-CoA)与组蛋白结合,形成醋酸基团,这个修饰可以增强染色质的松弛程度并增强基因转录的活性。甲基化是指一种或多种甲基基团的累积,在某些情况下会抑制基因表达。
另一种重要的组蛋白修饰是泛素化。泛素是一种小分子蛋白,它可以粘附到其他蛋白质上,改变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泛素化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蛋白质的降解信号,但最近研究表明,泛素化也能够影响染色质构象和基因表达级别。
此外,ADP-核糖基化也是一种重要的组蛋白修饰方式。这个修饰会在DNA损伤和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作用。ADP-核糖基化可
以调节染色质异构化结构和其他蛋白质和染色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和染色质的稳定性。
这些修饰的不同组合和位置可以调节染色质构象和功能。例如,在一些情况下,乙酰化和甲基化可以有互补的效应,进一步增强
或抑制基因表达。泛素化和ADP-核糖基化也可能会影响这些组蛋
白和其他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另外,组蛋白修饰也可以受到其他蛋白质的调节。例如,组蛋
组蛋白乳酰化修饰位点
组蛋白乳酰化修饰位点是指在组蛋白分子上发生的一种乳酰化修饰。组蛋白是染色质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DNA一起构成染色体。组蛋白乳酰化修饰位点的出现可以影响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基因表达和染色质稳定性产生影响。
组蛋白乳酰化修饰位点的确定主要依赖于质谱技术、ChIP-seq 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研究人员可以精确地定位组蛋白乳酰化修饰发生的位置。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组蛋白修饰及其对基因转录的影响
组蛋白修饰及其对基因转录的影响在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基因组的转录调控是一个基础和重要的
问题。在此过程中,组蛋白修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蛋白
修饰是指通过添加或去除一些化学修饰物,以调节染色质的结构
和功能。这些化学修饰物包括甲基化、去甲基化、磷酸化、酰化
和泛素化等。这些修饰可以影响到染色质的紧密度、蛋白质的亲
和力和带电性等性质,从而影响到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首先,甲基化是最常见的组蛋白修饰方式。在甲基化过程中,
酶类作用将甲基基团添加到DNA链的胸腺嘧啶上。这种修饰不仅
可以影响到DNA双链结构的稳定性,还可以影响核酸蛋白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到基因的表达。此外,DNA甲基化还可以通过调节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到细胞分化和成熟等过程。
其次,磷酸化也是一种重要的组蛋白修饰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酶类作用将磷酸基团添加到组蛋白蛋白质的羟基或氨基酸上。这
种修饰可以影响到染色质的紧密度和组装结构,从而调节基因的
转录和表达。例如,磷酸化可以促进染色质松弛和RNA聚合酶的
结合,从而增强基因的转录。
酰化也是一种组蛋白修饰方式。在酰化过程中,酶类作用将乙酰基、醋酸基、脂肪酰基、丙酮酰基等加入到组蛋白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上。这种修饰可以改变组蛋白蛋白质分子的电荷、结构和亲和力等属性,从而影响到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例如,乙酰化可以促进染色质的松弛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从而增强基因的转录。
最后,泛素化是一种较新的组蛋白修饰方式。该修饰维持某些组蛋白蛋白质的稳定性和活性。酶类作用将泛素分子附加在这些组蛋白蛋白质上,从而影响它们的功能。泛素化不仅能够促进染色质紧密度的调节,还能够影响细胞的信号传导等过程。
组蛋白修饰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组蛋白修饰与基因表达的关系组蛋白修饰是指将染色体上的蛋白质分子(组蛋白)上添加化学
修饰而改变其功能的一种生物化学过程。组蛋白修饰可以影响染
色体的结构和状态,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基因表达。因此,研究
组蛋白修饰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对理解生命系统的调节和疾病
的发生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组蛋白是由蛋白和DNA组成的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组蛋
白可以包裹着DNA形成核小体,使得长长的DNA可以在有限的
细胞核中紧凑地储存。组蛋白可以被修饰的位置特别多,包括乙
酰化、甲基化、泛素化、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等多种修饰方式,
这些修饰可以改变染色体结构和组装状态,影响基因的可读性和
可调度性。另外,除了上述化学修饰过程外,还有种独特的组蛋
白修饰方式叫做“histone variant”(组蛋白变异体),它们和常规的组
蛋白不同,可以影响基因表达甚至参与组蛋白体系的稳定性。
不同的组蛋白修饰方式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一些修饰会促
进基因表达,而另一些则会抑制基因表达。举个例子,乙酰化是
一种广泛存在的组蛋白修饰方式,可以使得乙酰化的组蛋白降解,让染色体更容易被转录因子及其他调节因子找到并与其相互作用。这样一来,基因的可读性被提高,基因的表达会增加。相反,甲
基化则可以促使染色体更为紧密,难以转录因子进入,从而抑制基因表达。因此,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之间的平衡关系对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个体的正常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此外,某些组蛋白修饰还可以影响基因表达的选择性表达。例如,组蛋白的泛素化在基因表达的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形成新的调节因子来调节DNA的表达。另一方面,一种被称为SAGA调节复合物的蛋白质混合物包含可以通过乙酰化影响基因表达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并且可以与基因特定的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这样一来,SAGA调节复合物能够通过乙酰化方式选择性地促进某些基因的表达,抑制某些基因的表达。
组蛋白的修饰
甲基化与癌
将能使组蛋白特异性修饰的酶比喻为“写手
( writers )”,将能除去组蛋白修饰的酶 比喻为“擦皮( erasers )”,将能识别组 蛋白特异性修饰并与其结合的蛋白比喻为 “读者( readers )”,这样就构成了“书 写(writing)”,“阅读(reading )”和 “涂去( erasing )”的环路,调节局部染 色质的生物学活性和基因表达。
组蛋白上的甲基化修饰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
组蛋白精氨酸甲基化
组蛋白精氨酸甲基化
组蛋白精氨酸甲基化位点都在 H3 组蛋白上,为 H3-R2, H3R4, H3-R17, H3-R26, 它们都可以增强转录。 真核细胞中,甲基化精氨酸有三种: NG- 单甲基化精氨酸(MMA)
NGNG(不对称)- 二甲基化精氨酸(aDMA)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能够催化组蛋白赖氨酸发生去甲基化反 应。目前发现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有两类: LSD1 和JHDM。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酶1(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1, LSD1), 它是一种氨基酸氧化酶 , 能够移去 H3K4上的甲基, 抑制基因表达。LSD1的去甲基功能有一定的选择性,它能够 移去H3K4me2和H3K4me1上的甲基,但不能移去H3-K4me3 上 的甲基。 JHDM是另外一类含JmjC结构域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它能够 特异性地移去组蛋白上的甲基。JHDM 蛋白现有3 个亚家族: JHDM1、JHDM2和JHDM3。JHDM1能去除H3K36me2和H3K36me1 上的甲基;JHDM2能特异性地去除组蛋白 H3K9me2和H3K9me1 上的甲基;JHDM3(也称为JMJD2)能够移去H3K9me3、H3K9me2、 H3K36me3 H3K36me2上的甲基。现在又发现JARID能够清除 H3K4me3和H3K4me2 上的甲基,JMJD3和UTX 能够特异性地去 除H3K27上的甲基。
组蛋白修饰的经典例子
组蛋白修饰的经典例子
以下是一些组蛋白修饰的经典例子:
1. H3K4me3:这种修饰通常出现在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有助于招募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从而促进基因转录。
2. H3K9me2/3:这些修饰通常与基因沉默和异染色质形成有关。
3. H3K27me3:这种修饰与X染色体沉默和基因沉默有关,通常出现在转录抑制区域。
4. H3K36me3:这种修饰通常出现在基因的编码区,有助于维持转录的稳定性。
5. H4K20me3:这种修饰与DNA修复和复制有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组蛋白修饰相关学术文献或咨询该领域专家。
组蛋白修饰的调控机制和生物学功能
组蛋白修饰的调控机制和生物学功能组蛋白是核小体的基本单位,也是所有真核生物中重要的染色质蛋白质。在细胞分裂、转录调节、DNA修复等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中,组蛋白的修饰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调控机制。组蛋白修饰可以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组成,调节基因表达和染色质的功能。组蛋白修饰主要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过程,本文将重点讨论组蛋白修饰的调控机制和生物学功能。
一、乙酰化修饰
乙酰化修饰是一种将乙酰基添加到组蛋白的修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酰化酶将乙酰辅酶A转移至组蛋白N端,产生乙酰化的组蛋白。具有这种修饰的组蛋白被认为对染色质的亲水性有较大影响,因而导致染色质更加松散。这样DNA可能会更容易被转录因子识别并结合。
乙酰化修饰的生物学功能不仅限于基因转录调节,还能影响DNA修复和细胞周期等细胞生物学过程。乙酰化修饰能够促进DNA修复和细胞周期的进程,而缺乏乙酰化修饰或积累乙酰化修饰则会导致DNA损伤和细胞周期受阻。
二、甲基化修饰
甲基化修饰是将甲基添加到组蛋白上的修饰过程。这种修饰作用于组蛋白N端或C端的赖氨酸残基上。前者产生丝氨酸-甲基丙氨酸组蛋白,后者产生赖氨酸-甲基赖氨酸组蛋白。这两种甲基化的组蛋白在细胞中有不同的定位和生物学功能。丝氨酸-甲基丙氨酸位于典型的转录起始区(TSS)附近,而赖氨酸-甲基赖氨酸则位于基因体区域。
甲基化修饰的生物学功能主要体现在基因表达调节和X染色体失活等方面。甲基化激酶可以促进基因表达和代谢调节,而甲基转移酶则对基因表达产生相反的调节。此外,甲基化修饰还可以促进X染色体的失活和转录调节。
组蛋白修饰及其与染色质重塑的关系探讨
组蛋白修饰及其与染色质重塑的关系探讨
本文将讨论组蛋白修饰及其与染色质重塑的关系。组蛋白是染
色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修饰可以影响染色质结构和功能。组蛋
白修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修饰类型和修饰位点。染色
质重塑涉及多种蛋白质和酶,可以调节染色质结构和染色质功能。两个过程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和调节关系,深入了解这些过
程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学。
一、组蛋白修饰
组蛋白分子由核心粒和连接器组成,核心粒由DNA和八种不
同的组蛋白蛋白质组成。组蛋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修饰,包
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等。这些修饰可以在不同位点上进行,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乙酰化组蛋白位点可以增加染色质的松
弛程度,促进基因表达。
组蛋白修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酶催化。例如,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可以引入乙酰基,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可以去除乙酰基。这些酶在不同的细胞环境和生理状
态下被不同的信号通路和调节因子所调节。
二、染色质重塑
染色质重塑是一种通过多种蛋白质和酶作用于染色质的过程。这些蛋白质和酶可以调节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染色质重塑包括DNA单链剪切、扩张和紧缩,可以在特定位点上产生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例如,嗜盐菌的染色质结构可以通过扩张和紧缩来适应不同的盐度环境。
染色质重塑需要多种蛋白质和酶的协同作用。例如,ISWI和SWI/SNF蛋白家族可以调节染色质结构和功能。ISWI蛋白家族通过ATP酶活性可以在染色质上形成周期性的核小体结构。
SWI/SNF酶能够识别和结合到染色质上的不规则序列,移动核小体并改变染色质的结构。
组蛋白修饰
核小体的功能
除了在细胞核里面给 DNA之间的紧密结合提供支架之外,核小体对于 转录也有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转录启动的初期,核小体能阻止 RNA聚合酶接近细胞不需要的成长区域。当细胞的需求发生改变的时 候,染色质重组因子能改变核小体的部位以永续它们的接近。核小体 同时还是染色质边界的标志,通过调节它们中心组蛋白的N-末端能够 携带表型遗传信息。
A.
一、组蛋白的乙酰化
1. 通常发生在蛋白质的赖氨酸(K)上;
一、组蛋白的乙酰化
2. 可逆的生化反应:
组蛋白乙酰化
(1)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 (>30) 乙酰化酶通常分为两类: A型(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type A,HATA):位于 细胞核, A 型组蛋白乙酰化酶乙酰化细胞核内的核小体 染色质组蛋白,这些组蛋白乙 酰 化酶与转录有关,因此 也是研究关注的重点。
组蛋白的性质和分类
1.
因为组蛋白富含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所以能
够同 DNA 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相互作用,形成
DNA组蛋白复合物。
2.
组蛋白是一类小分子碱性蛋白质。
组蛋白的性质和分类
3.
有五种类型:H1 、H2A 、H2B 、H3 、H4、
组蛋白修饰的化学机制
组蛋白修饰的化学机制
组蛋白修饰是指细胞内染色质上的组蛋白蛋白质通过化学反应而发生的修饰。这些修饰可以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和遗传信息的传递。组蛋白修饰的化学机制对于生命科学和医学级别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组蛋白修饰的种类和作用
组蛋白修饰主要包括磷酸化、甲基化、乙酰化、泛素化等多种化学反应。这些修饰会改变组蛋白的电荷状态、构象和活性中心的结构,会影响到染色质的紧密度和结构。
磷酸化是通过激酶酶催化组蛋白上的羟基、醇基等进行的一种化学修饰。通过磷酸化,组蛋白蛋白质上的亚细胞定位和相互作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巨核细胞的分化和细胞周期的调控。
甲基化是一种通过酶催化组蛋白上的氨基酸进行的化学修饰。乙酰化则是酰化酶催化组蛋白上的醇基或羟基进行的化学修饰。
这两种修饰都会影响组蛋白的染色质紧密度和原核生物状况的调控。
泛素化也是一种组蛋白修饰的化学反应。泛素是一种小分子蛋白,通过泛素连接酶连接到组蛋白蛋白质上的特定亚基上,可以调节基因表达、DNA损伤修复和免疫应答等生命过程的参与。
二、组蛋白修饰的化学机制
组蛋白修饰的化学机制是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的。磷酸化、甲基化、乙酰化、泛素化等修饰都是由特定的酶催化完成。这些酶通常能够在具体的位点定向地作用于组蛋白上。
以染色质结构的调控为例,甲基化是通过了解组蛋白蛋白质上某些氨基酸的分布并寻找甲基化酶来实现的。这些甲基化酶在细胞中都有固定的分布,可以通过定向抑制或激活这些酶来改变特定的染色质结构,进而调节基因的表达。
乙酰化是由某些酰化酶催化组蛋白蛋白质上的醇基或羟基进行的化学修饰。乙酰化反应可以通过某些抑制剂或激动剂调控。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血干细胞髓系分化中相关基因组蛋白修饰特征的研究
造血干细胞是一种多潜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它的多向分化潜能限定于造血系统的全体细胞包括红系细胞、粒系细胞、巨核系细胞、以及T、B淋巴细胞等。伴随造血干细胞系特异分化的是多向分化潜能的丢失和系相关基因的活化与非相关基因的沉默。其具体的调控机制如何,目前尚不清楚。表观遗传学(epigentics)是研究不改变DNA序列而由于其外部修饰引起的基因开放与否的学科,涉及的主要机制有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基因印记、RNA干扰等。其中研究得最多是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组蛋白甲基化,这些修饰与活化或失活染色质的结构形成相关。目前研究显示表观遗传修饰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的多潜能性的维持和向各系分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共价修饰的模型。而表观遗传修饰在造血干细胞的多潜能性的维持和系特异分化中对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尚不明确。因此本课题通过从与染色质状态形成密切相关的组蛋白修饰这个角度去观察造血相关基因在富集造血干细胞的CD34+CD38-细胞和系特异分化后细胞中的特征来探讨了染色质构象在造血干细胞多潜能特性的维持和系特异分化中对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为造血发育、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与移植和白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脐带血来源的CD34+CD38-细胞的体外纯化和向各系的诱导分化目的:建立一个可行的从脐带血中分选出
CD34+CD38-细胞的方法,并在体外摸索出有效的粒系、红系和巨核系的分化体系,为后续实验提供可靠的细胞标本。方法:①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正性分选出CD34+细胞,再通过二次负性分选选出CD34+CD38-的细胞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和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活率。②在体外应用
SCF+IL-3+G-CSF或EPO或TPO细胞因子的组合分别诱导CD34+CD38-的细胞向粒系、红系以及巨核系分化。用细胞计数法绘制其各系细胞的增殖曲线及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分化的效率。结果:①用抗CD34磁珠第一次分选CD34+细胞后,CD34+细胞的纯度可达95.24±1.03%;第二次分选后,CD34+/CD38-细胞的纯度为90.23±2.52%。分选前后细胞活力为均可达99%以上。②体外诱导分化14天时,粒系细胞数增加了
1186.67±106.1倍,红系细胞数增加了894.67±48.22倍,巨核系细胞数增加了
627±49.65倍。③流式细胞术检测的结果表明,在诱导分化的第14天,CD15+细胞的比率为91.49%,CD235a+细胞的比率为95.55%,CD41a+细胞的比率为86.520%。结论:我们建立了有效的MACS分选方法和体外诱导方法,这为我们后续的实验提供了可靠的细胞标本来源。第二部分微小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方法的建立目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ChIP)是目前研究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强有力的技术之一。然而目前的ChIP实验方法最大缺陷要求大量的细胞数,而我们分选的细胞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因此我们的目的是建立一种能在少量细胞中进行的ChIP实验方法,称为微小染色质免疫共沉淀(miniChIP)。方法:综合国外相关文献,在传统ChIP 方法的基础上建立miniChIP实验方法。并通过运用传统的ChIP实验方法和在此基础建立的miniChIP实验方法对诱导前后的MEL细胞中表达的β珠蛋白基因的不同位点的组蛋白4的乙酰化(acH4)水平进行研究,证实新建的miniChIP实验法方法的可靠性和特异性。Β珠蛋白基因的不同位点包括高敏位点2(HS2)、βmaj基因启动子区和Ey基因启动子区。结果:在未处理的MEL细胞中,用miniChIP实验方法观察到HS2和βmaj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一定的acH4水平,而Ey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则检测到极低水平的acH4水平。MEL 细胞经过诱导后,HS2位点和βmaj基因启动子区域的acH4水平大大增加,分别增加了2.87和2,26倍。Ey基因的启动子区acH4水平几乎没有变化。这与我们用传统ChIP实验方法观察到的实验结果一致,也与以前别的研究者用传统ChIP实验方法得出的结果相吻合。结论:在传统ChIP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可以在少量的细胞中进行的ChIP 实验方法称miniChIP。并在诱导前后的MEL细胞中对此方法进行了验证,证实了miniChIP 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第三部分造血干细胞髓系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组蛋白修饰特征目的:观察造血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和基因在CD34+CD38-细胞中以及分化后细胞中的组蛋白修饰特征,探讨染色质构象在造血干细胞多潜能性特性维持和系特异分化中的可能作用。方法:①采用qRT-PCR的方法检测了造血分化相关转录因子和基因在不同类型细胞中的mRNA表达水平。不同类型细胞包括CD34+CD38-细胞和诱导分化后的CD15+细胞、CD235a+细胞、CD41a+细胞。造血分化相关转录因子和基因包括早期造血相关转录因子HOXA9;粒系分化相关转录因子PU.1,粒系特异基因MPO、CD11b;红系巨核系分化相关转录因子GATA-1、红系特异基因EPOR和巨核系特异基因CD41a;淋系分化相
关转录因子GATA-3、PAX5,淋系特异基因CD3、CD79a。②我们用miniChIP-qPCR
实验方法在不同类型细胞中观察并比较了造血分化相关转录因子和基因的启动子区的6种
组蛋白修饰的变化。这6种不同的组蛋白修饰分别为活化性组蛋白修饰包括组蛋白3的乙酰化(acH3)、组蛋白4的乙酰化(acH4)、组蛋白3第4位赖氨酸的二甲基化(H3K4me2)、组蛋白3第4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4me3)和抑制性组蛋白修饰包括组蛋白3第9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9me3)、组蛋白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27me3)。结果:①在CD34+CD38‘细胞中各系分化相关转录因子和基因存在低水平的mRNA表达或不表达,而与早期造血相关的转录因子HOXA9显示高表达。当CD34+CD38-细胞向粒系特异分化后,粒系相关基因PU.1、MPO、CD11b表达明显增加;CD34+CD38-细胞向红系特异分化后红系相关基因GATA-1、EPOR表达明显增加;CD34+CD38-细胞向巨核系特异分化后巨核系相关基因GATA-1、CD41a表达显著增加。同时CD34+CD38-细胞系特异分化后非系相关基因未能检测到,以及HOXA9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②在CD34+CD38-细胞中各系分化相关转录因子和基因都有一定水平的acH4的修饰和稍低水平的acH3的修饰以及高水平的H3K4me2的修饰,但H3K4me3修饰水平很低。③在CD34+CD38-细胞中各系分化相关转录因子和基因都具有低水平H3K9me3和H3K27me3的修饰;④随着CD34+CD38-细胞系特异分化后,该系特异基因的acH3、acH4和H3K4me2水平略为增加,但H3K4me3的水平明显增加,同时H3K9me3和H3K27me3修饰仍维持在低水平。非系特异基因的acH3和acH4修饰水平降低,H3K4me3修饰仍维持在低水平,同时有H3K9me3或/和H3K27me3水平的显著增加;⑤在CD34+CD38-细胞向终末细胞分化后,与早期造血相关的转录因子HOXA9的启动子区上活化性组蛋白修饰包括acH3、acH4、H3K4me2、H3K4me3显著降低,同时抑制性组蛋白修饰包括H3K9me3和
H3K27me3明显增加。结论:①在富含造血干细胞的CD34+CD38-细胞中各系分化相关基因具有一定水平的H3、H4的乙酰化修饰、高水平的H3K4me2修饰以及低水平的
H3K4me3修饰和低水平的组蛋白抑制性修饰。这些基因表现为低水平表达或者检测不到表达。②当CD34+CD38-细胞系特异分化后,系相关基因的acH3、acH4、H3K4me2修饰水平维持不变或者略微增加,但H3K4me3修饰水平明显增加,同时保持低水平的抑制性组蛋白修饰,基因表现为高转录状态,而非系相关基因的启动子区上acH3、acH4的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