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_第三章_第一节_第二节
《跨文化交际学》第3章(第2节)
人际关系是心理学的概念,体现的是人际间心理距离的疏密程度;
而角色关系是社会学的概念,体现的是人际间社会距离的“权势” 和“一致性”关系。当然,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
第三章
社会环境与跨文化交际
第三章
社会环境与跨文化交际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2.社会因素
指特定地区、特定时代的群体心理取向。 比如就男女关系而言:
在“男女有别”的传统中国社会,人们对男女过于亲昵持非常
保守的态度,而同性之间却可以亲亲热热,甚至可以搂搂抱抱。 在西方社会,异性之间的接触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而同性之
间的过分亲昵行为多数人难以接受。
第三章
社会环境与跨文化交际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二 人际关系的文化对比分析
(一)中国社会传统的差序格局及人际关系
任何社会的人际关系都是以其社会的传统结构为依托的,宗法 社会结构是中国社会最典型的传统结构。尽管当代中国宗法社会结 构已经解体,但宗法制意识的影响却长期存在,渗透在人际关系的 方方面面,难以改变。 维护宗法社会制度并为其服务的是社会伦理,而社会伦理是家 庭伦理的伸延。“国”与“家”彼此相通,君权是父权的伸延,在
无限延伸,变得无限广大。
第三章
社会环境与跨文化交际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二)制约人际关系的因素
1.文化因素
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以及一系列的角色规范。 大陆型农业文化必然导致中国建立起以血缘纽带维系的宗法社 会结构,这也就必然导致中国文化中的人际关系呈等级取向,呈差 序格局,人际关系偏向“权势”类型。 欧洲一些国家属于海洋性商业文化,以契约关系为基础的社会 取代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家族社会,导致平等的人际关系,崇尚 “一致性”。
跨文化交际 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是面向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限选课。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学科,人们对它的研究性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等,在理论上,仍在不断探索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摸索边总结,而不必急于寻求某种定论。
概括说来,专门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矛盾与问题,并探索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科就是跨文化交际学。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他们在全面准确了解中国文化与不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起他们的现代人文精神,宏扬中华文化;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民族责任感、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亦即“精神成人”。
本书吸收了国内外跨文化交际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这一领域的基本理论,同时十分精练地介绍了英、美、德、法、日五国的文化特性。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外语及其他专业文化素质教育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正在参预或者将要参预跨文化交际的人们的知识性读物。
本课程教学共54 学时主要以“研究型学习”课程教学法为主,采用教授、讨论、讲座等互动式教学法。
要求学生按要求事先查阅相关的研究文献、课堂上时常交换、交流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1、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该掌握了解文化、大众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
2、了解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的演变、古今中外学着对交际的认知和了解。
3、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史,以及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状况。
[学时]第一节文化与交际(学时)掌握文化、交际、大众文化的基本概念,了解文化的形成以及人们对交际的认知。
第二节跨文化交际(学时)了解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及其概念,了解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及其发展历史。
第三节跨文化交际研究(学时)了解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了解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基本内容和重要内容。
1、了解英国人的构成,以及英国文化及其文化的演进史。
中西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第三章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第三章答案3.1交际的方式1、口头交际方式具有哪些特征?A、生动形象B、互动性强13C、反馈及时D、易于达成协议正确答案:ABCD2、书信是书面交际方式的一种。
历史上著名的《傅雷家书》就是傅雷夫妇写给谁的书信集?A、傅聪B、傅钦C、傅敏D、傅童正确答案:AC3、社交场所的选择应考虑交际者的哪些因素?A、文化背景B、身高C、年龄D、职业正确答案:ACD4、口头交际相比书面交际具有互动性强、更正式、易于达成协议等特征。
正确答案:X5、网络时代,虚拟交际日益普及。
东西方人运用几近相同的虚拟社交方式及社交软件与家人朋友进行着沟通和交流。
正确答案:X3.2人际交际1、下列关系中,哪种不属于姻亲关系?A、妯娌关系B、翁婿关系C、叔嫂关系D、叔侄关系正确答案:D2、下列谚语中,哪些反映了人际交往中的宽容原则?A、宰相肚里能撑船B、人非圣贤孰能无过?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退一步海阔天空正确答案:ABD3、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真诚的态度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根本。
正确答案:X3.3社交技巧1、在西方,当面拒绝别人借钱或借车的请求,会被认为是()。
A、不礼貌的B、自私的C、合理的D、冷漠的正确答案:C2、在交际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令人不愉快或者是尴尬的局面,()是化解矛盾的法宝。
A、机智B、幽默C、包容D、妥协正确答案:AB3、在交际过程中,适时的给予对方赞美和接受对方赞美能增进彼此关系。
在东方和西方,人们都喜欢当面赞美和接受赞美。
正确答案:X3.4跨文化交际礼仪1、在西方,什么时间打电话会被对方认为是不合时宜的,不礼貌的?A、清晨B、晚8点以后C、下午5点以后D、晚10点半以后正确答案:AD2、英语中有句习语:“英国人的家是一座城堡。
”意思是英国人()。
A、注重个人隐私B、把家视为私人的空间C、都有庄园梦D、崇尚骑士精神正确答案:AB3、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求职面试时,求职者都应着正装来表示对面试官的尊重以及对工作机会的重视。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比照对于改良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跨文化交际概论(全套课件319P)
第二节
一 二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及学科背景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时代必要性
第二章
第一节
一 二 三
文化背景与跨文化交际
文化因素与跨文化交际
价值观念 民族性格 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一 二 三
心理因素与跨文化交际
思维方式 民族中心主义 心理环境
第三章
一 二 三
社会环境与跨文化交际
第一节 角色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概述
第一节
文化、交际和语言
一 关于文化的概念
(一)文化的定义
1.文化
“文化”的概念古已有之,指与“武力”相对的文德教化。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 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
(汉·刘向《说苑·指武》)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晋·束广微《补亡诗·由仪》)
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概述
第一节
文化、交际和语言
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往往会对彼此交际行为的结果进行预
测。交际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和交际情景中进行的,而且交际行 为有其固有的语言规则以及语用规则,因此交际过程是一个交际 双方对彼此的交际行为的结果进行预测的过程。 这种预测可能是自觉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预测的准确程 度取决于对交际环境因素及其与交际行为相互作用的关系的理解 程度,以及对文化和语用规则掌握的熟练程度和运用的灵活程度。
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概述
第一节
文化、交际和语言
后来“文化”一词被日语借入,到近代作为英语culture的
对译词。再后来“文化”作为日语借词又被现代汉语吸收,于
是“文化”就同英语的culture有了直接的词源关系,并衍生 出“文明”、“教育”等含义。
《吴为善跨文化交际概论》课程各章节内容要点
《吴为善跨文化交际概论》课程各章节内容要点第一章跨文化语言交际概述第一节文化、语言和交际一、关于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内涵和特性1、关于文化的内涵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
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如果没有交际,文化是难以形成的。
科学的提法是:“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
”2、关于文化的特性(1)文化由人们的内稳和外显的行为组成。
(2)文化是通过符号被人们习得和传授的知识。
(3)文化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
(4)文化与社会是潜在现实中两种类型或两个层面上的概念。
(5)文化是历史所衍生及选择的传统观念。
(6)文化和交际具有同一性。
(7)文化是动态多变的。
(8)文化具有选择性。
(9)文化是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的意识产物。
(10)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二)文化定势、群体文化、亚文化1、文化定势和群体文化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社团,这些群体或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并发展和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与其相关的交际文化。
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范畴:一是全民族的文化,即整体的文化形象,二是具体的个性文化,即是按个人的社会情况或个人所属文化群体为基础的文化,有的学者把这种文化称之为群体文化或副文化。
2、亚文化与亚群体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对文化分类的一种较为传统的做法是把文化分成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亚文化是指存在于某一主流文化之中的一种非主流文化,某一少数群体的文化,这一文化中的行为模式区别于主流文化的行为模式。
二、关于语言的概念(一)语言是交际工具1、交际媒介言语交际是人类社会中必需的另一种交换活动,交换的是信息、思想、情感。
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一个人脑子里贮存了符号和符号的组合规则,他就可以和别人交际,传情达意,沟通信息。
(完整版)跨文化交际
第一章关于文化、交际及跨文化交际第一节文化一、文化的定义(一)《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化”的解释:1。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2。
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是一个整体,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形成文化系统的具体要素,就是一个个具体的文化现象。
简单归结,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
二、文化的特征1。
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
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
2。
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3。
文化是一个体系。
4.文化在一个群体中具有共享性。
5。
文化是丰富多样的.6。
文化是发展变化的;7.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8.文化常有本民族文化优越感的倾向;9.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是可以传递的。
第二节交际一、交际的概念交际这一词汇communicate来源于拉丁语commonis一词,commonis是common的意思.很明显,交际这一概念与“共同”commonness密切相关,即“共同”或“共享”是交际的前提。
交际是符号活动,它是一个动态多变的编译码过程,当交际者把意义赋予言语或非言语符号时,就产生了交际。
交际受制于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 ,交际不一定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可能是无意识和无意向的活动 .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可定义为: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共享信息的过程。
人们的交际行为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
二、交际的特点1. 交际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互活动;2. 交际的双方是动态的;3。
交际过程一旦完成,所发出的信息是不能收回的;4.交际具有社会性。
三、文化和交际的关系文化会影响到交际。
信息时代的跨文化交际与身份认同
信息时代的跨文化交际与身份认同第一章介绍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惯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跨文化交际和身份认同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对于人们来说,如何在这个时代中进行跨文化交际以及如何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认真探讨。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跨文化交际并不仅仅是一种交流方式,更是一种必要性,尤其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全球化意味着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变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以免出现意外的冲突和误解。
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学会倾听和沟通,以建立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关系。
第三章跨文化交际的特点跨文化交际具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需要我们在交际中予以注意。
首先是语言障碍,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尤其对于那些不具备多语言能力的人来说,语言障碍会成为一种难以克服的问题。
其次,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些文化差异,以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此外,跨文化交际中还需要我们学会尊重和关注他人,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和情感需求,才能建立良好的跨文化交往关系。
第四章身份认同的建立身份认同是涉及到个人认知和社会互动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信息时代,人们的身份认同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它不仅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文化、教育、工作和社交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身份认同建立的过程需要我们经历自我探索、文化接受和社会反馈等多个阶段,其中包括选择、确认和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
第五章身份认同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跨文化交际和身份认同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跨文化交际可以促进个体对外部文化的了解和接受,反过来,个体的身份认同也会影响其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和态度。
此外,跨文化交际对身份认同建立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个人发现自身文化特点、认知他人文化价值和保持自我认同。
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与实践
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绪论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通过各种交际方式构建互动关系的一种交际形式。
由于全球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涉足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已不再是某些人的特权,而成为了人人必须掌握的能力。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阐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的理论2.1 文化维度理论文化维度理论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文化维度,这些维度包括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男性至上等。
通过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这些维度,可帮助人们理解彼此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2.2 社会语境理论社会语境理论认为,语言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与社会环境相互关联的。
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语言使用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交际对象的身份、地位、背景等因素,适时地使用恰当的语言形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不同文化的社会语境是十分必要的。
2.3 文化认知理论文化认知理论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认知是不同的。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认知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例如,东亚文化中,沉默寡言被视为一种修养,而在西方文化中,沉默则可能被误解为无礼或者不感兴趣。
第三章跨文化交际的实践3.1 掌握基本交际技巧在跨文化交际中,合适的交际技巧是很关键的。
比如礼貌用语的运用、尊重对方文化习惯、避免敏感话题等都能让跨文化交际更加成功。
3.2 建立良好的跨文化关系建立良好的跨文化关系需要建立互信。
交流双方需要建立起互相尊重、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同时,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尊重其价值观念,可以成为建立互信关系的基础。
3.3 学习不同文化的礼仪习惯礼仪习惯是文化背景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礼仪习惯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甚至影响双方的交流。
因此,学习不同文化的礼仪习惯,避免因文化差异而误解双方交流的意图,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忽略的一环。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与应对措施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与应对措施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事实。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尽管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沟通障碍,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交流问题,便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本文将会从语言、文化差异以及信仰方面三个方面来讨论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第一章语言方面的障碍与应对措施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是进行交流的最基本方式。
但是不同的语言有时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沟通障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语言沟通障碍及解决方法:1. 语音和音调:不同语言的语音和音调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会导致交流过程中的误解和困难。
例如,在一些语言中,音调的不同会导致单词含义的变化。
解决方法:学习其他语言的音调和语音规则,并且多加练习,特别是当你面对与母语不同的人时。
2. 词汇和语法:不同语言的词汇和语法不尽相同,这会造成交流的困难,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误解。
解决方法:学习其他语言的基础词汇和语法,并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理解。
3. 文化隐喻和语言习惯:一些语言也常常会使用文化隐喻和口语表达,这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被误解或不理解。
解决方法:去了解其他语言的文化特征和口语表达,让自己更好地理解其他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
第二章文化差异方面的障碍与应对措施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跨文化交际中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传统往往是成功沟通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文化沟通障碍及解决方法:1. 礼仪和礼节:不同文化对礼貌和礼仪的理解不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流露出过多的情感是不礼貌的。
解决方法:去了解其他文化的礼仪和礼节,适应其他文化的行为规范和表现方式。
2. 价值和信念:不同文化的价值和信念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家庭比个人更重要。
解决方法:学习并尊重其他文化的价值和信念,并表达自己文化的观点和习惯。
3. 时间和工作:在某些文化中,时间被视为很重要的资源,而在其他文化中,时间并不是一个如此宝贵的资源,每个文化都有不同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效率。
跨文化交际概论课件
第五章
一 二 三
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第一节 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
社会语言差异 合作原则及其文化差异 礼貌原则及其文化差异
第二节 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一 二 三 言语行为理论 语言表达的间接性 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分析
第六章
第一节
一 二 三
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
跨文化语篇差异的相关研究
语篇及其相关概念 语篇的文化差异研究 语篇差异与语境因素
角色概念 角色关系 角色关系的变量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一 二 三 人际关系及其制约因素 人际关系的文化对比分析 人际关系取向及其类型
第四章
第一节
一 二 三
规范系统与文化过滤
行为与规范系统
关于规范和规则 规范和规则系统 规范系统的文化冲突
第二节
一 二 三
代码与文化过滤
文化过滤及代码系统 明指意义和暗涵意义 句法意义和认知意义
第一节
一 二
性别差异、性别歧视 与跨文化交际
性别差异及跨性别交际
性别文化与性别角色 性别差异与交际规范
三
跨性别交际的文化冲突
第二节
一
二
性别歧视与跨文化交际
女权运动与语言性别歧视研究
性别歧视现象在语言中的表现
三
语言性别歧视与跨文化交际
第二节
一 二
语篇结构差异的对比分析
汉语和英语的语篇结构差异 语篇结构差异的相对性
第七章
第一节
一 二
非言语行为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非言语行为的类型与功能
非言语行为的类型 非言语行为的功能
第二节
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一 身姿语的文化差异 二 手势语的文化差异 三 表情语的文化差异 四 体距语的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 师,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训练者和指引者, 他应当具备良好的外语修养和双文化的 意识,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和交际中 文化因素的敏感,强化他们的跨文化意 识。
三、这门课程的安排和要求
死---故、卒、殒、夭折、中殇、谢 世、不讳、不禄、捐馆舍、作古、仙游、 坐化、入寂、迁化、徂落、长眠、牺牲、 逝世、与世长辞、寿终正寝、命归黄泉、 一命呜呼、百年以后
《尔雅》:“崩、薨、卒、无禄、殪
外国学生造句说:“今年夏天我到墨尔本去参 观了我的妈妈。” ----to visit my mum
交际的能力 第八章 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附加)
第一章 关于文化、交际及 跨文化交际
第一节 文化 第二节 交际 第三节 跨文化交际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第一节 文化
一、文化的定义 (一)《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化”的解释: 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 等。 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 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 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外国学生造句说:“我享受我的停留在中国”。 ----to enjoy my staying in China。
外国人夸奖一位中国人:“You speak very good English.” 中国人答:“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kindness. --Not at all.It’s my duty to take good care of old people.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与应对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与应对策略第一章: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到来,跨文化交际变得日益重要。
然而,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常常成为交流中的主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语言障碍以及应对这些障碍的策略。
第二章:语言障碍的类型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障碍可以被归类为以下几种类型:1. 词汇障碍:不同语言的词汇差异导致了理解上的困难。
一些词汇可能没有直接翻译或存在多种翻译,使得沟通变得复杂。
2. 语法障碍: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规则。
因此,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法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不准确的表达。
3. 发音障碍:不同语言之间的发音规则和语音元素也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单词的错误发音或理解上的困难。
第三章:应对策略在面对语言障碍时,以下是一些跨文化交际中常用的应对策略:1. 学习对方语言:学习对方的语言将大大提高交流的效果。
掌握基本的词汇和常用表达将使您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并理解对方的意思。
2.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简化语言表达可以减少语言障碍。
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和难以理解的词汇,而是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
3. 识别并纠正误解:意识到可能存在的误解是解决语言障碍的第一步。
在交流过程中,主动确认对方是否真正理解了您的意思,并及时纠正可能的误解。
4. 使用非语言沟通方式:非语言沟通方式,如手势、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等,可以帮助弥补语言交流中的障碍。
这些方式可以在无法准确表达时传达您的意图。
5. 接受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接受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跨文化交际关系。
6. 寻求帮助:如果在交流中遇到困难,不要害羞,积极寻求帮助。
可以请教对方解释或使用翻译工具提供实时翻译。
第四章: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案例分析,旨在说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以及应对策略的实际运用。
假设一个中国商人正在与一个美国客户进行商务会谈。
他们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然而,由于中国商人的发音存在一些差异,他经常发音不准确导致对方难以理解他的意思。
跨文化交际PPT课件
2021/7/23
5
Level of Meaning
• Cognitive content - stated messages, what is said openly
• Affective content - feelings,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2021/7/23
3
Definitions (cont’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the interaction that is carried out by our bodies, gestures, and tones of voice, in other words, everything except the actual words.
Chapter 3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1.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2. Kinesics 3. Space and Distance
2021/7/23
1
1.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1.1 Definitions 1.2 Importance 1.3 Functions
• Australia and Nigeria - up yours
• Some Asian and Islamic countries - rude and offensive
2021/7/23
15
The Thumb Down Sign
2021/7/23
12
2.2 Gestures
• The “OK” sign • The thumb up and thumb down sign • The “V” sign • Other signs
跨文化语言交际教案
上海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上海市重点课程全国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系列教材之一跨文化语言交际授课教案吴为善2008年5月故事一:英国某小镇。
这儿,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这儿,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
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于是他们屡屡相遇。
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的熟悉。
有一日,我们的女同胞,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不要沿街卖唱了,去做一个正当的职业吧。
我介绍你到中国去教书,在那儿,你完全可以拿到比你现在高得多的薪水。
”小伙子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反问道:“难道我现在从事的不是正当的职业吗?我喜欢这个职业,它给我,也给其他人带来欢乐。
有什么不好?我何必要远渡重洋,抛弃亲人,抛弃家园,去做我并不喜欢的工作?”邻桌的英国人,无论老人孩子,也都为之愕然。
他们不明白,仅仅为了多挣几张钞票,抛弃家人,远离幸福,有什么可以值得羡慕的。
在他们的眼中,家人团聚,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幸福。
它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贵贱无关。
于是,小镇上的人,开始可怜我们的女同胞了。
中国山东,有这样一对夫妇。
刚刚结婚时,妻子在济宁,丈夫在枣庄;过了若干年,妻子调到了枣庄,丈夫却一纸调令到了菏泽。
若干年后,妻子又费尽周折,调到了菏泽,但不久,丈夫又被提拔到了省城济南。
妻子又托关系找熟人,好不容易调到了济南。
可是不到一年,丈夫又被国家电业总公司调到重庆。
于是,她所有的朋友,就给她开玩笑——你们俩呀,天生就是牛郎织女的命。
要我们说呀,你也别追了,干脆辞职,跟着你们家老张算了。
但是,她以及公婆、父母,都一致反对。
“干了这么多年,马上就退休了,再说,你的单位效益这么好,辞职多可惜。
要丢掉多少钱呀!再干几年吧,也给孩子多挣一些。
”其实,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已经非常优越。
早已是中层阶级,但是他们仍然惦念着那一点退休金。
于是,夫妻两个至今依然是牛郎织女。
我们,是一个尚义轻利的民族。
中国人一直是为了某种自己未必真正明白的主义而活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社会角色的要求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新的世纪将是中华民族
实现复兴的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新一代青少年的我们提出了严峻 挑战,要我们逐渐成长并适应自身角色的扮演。作为“恰同学少年”的
当代青少年,对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纵观我们这个社会,由于
一些不良思想、不良风气的侵蚀,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 面临着严峻考验,懒散、矫情、堕落、放纵,无远大理想,无坚定信念,
• 社会因素
• 心理因素 • 地理因素
二、中西方人际关系的对比分析
1、中西方人际关系差异之渊源 中国孔子思想:“仁”和“礼”
西方宗教和哲学: • 基督徒主张“为个体而牺牲” • “即使是单独的一个灵魂,即使它没有一 个亲邻,只要他自为地享受到上帝,那他 就还是幸福的。” • “上帝帮助自助者。”
2、中国社会传统的差序格局和人际关系 ‚五伦‛: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 序,朋友有信。‛
语言学家已经证明,语言就是“权势”和“一致性”关系的标 志。通常较正式的语体标志着交际双方社会地位不平等,而比较随 便的语体则标志着双方可能比较亲密,或者志趣相投等。
(二)角色关系的文化差异
角色关系对跨文化交际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角色关系对交际 的影响可能因文化而异,不同文化可能有不同的方式来标志“权势” 和“一致性”关系。有的文化可能受其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的影响, 偏向“权势”性关系;而有的文化可能正相反,偏向“一致性”关 系。相对而言,东方文化似乎更青睐于“权势”关系,西方文化 则偏爱“一致性”关系。
• 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努力奋斗,锐意 进取。要立志高远,要有广博之学, 有远见之名,有赤子之心,有生活 之趣。运用自己灵活的大脑,充沛 的经历多学多看,做到“会东西之 学,通古今之学,成一家之言”。
鲁滨逊漂流记
第二节
人际关系和跨文化交际
一、人际关系
1、定义: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关系,人们通过 交际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或心理接触,即心理距离。 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间心理距离的疏密程度。 角色关系(社会学):人际间社会距离的‚权势‛ 和一致性‚关系。
2、人际关系的类型
• 血缘关系 • 地缘关系 • 业缘关系 • 政治关系
“六度空间‛理论
《荒岛余生》
3、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 文化因素
中国:大陆型农业文化 → 以血缘纽带维系的宗法社会 结构 → 等级取向、差序结构 → ‚权势‛类型 欧洲:海洋性商业文化 → 以契约关系为基础的社会 → 平等人际关系 → ‚一致性‛
(三)偏离角色行为的允许程度 角色关系对跨文化交际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角色关系对交际
的影响可能因文化而异,相同的角色关系可能要求不同的行为。对
跨文化交际来讲,不同文化可能有不同的方式来标志“权势”和 “一致性”关系,对其解释也因文化而异。在面对面的交往中,有
的文化可能受其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的影响,偏向“权势”性关系,
无高尚追求,正成为青少年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巨大隐患。由此我们必须
自强不息,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
•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 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 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 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 雄于地球。”我们青少年当以国家 进步、民族复兴、民生改善为己任, 努力成为未来合格乃至优秀的劳动 者、建设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优则仕”的思想。应试教育向来是中国的专利,用层层考试来选拔人
才,培养精英。为了孩子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精力和财力,社会上各 种各样的培优班和业余辅导班应、交友、结婚、抚育孙儿等,家长无所不问。
而西方的孩子从小就受到要有独立意识,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都是为孩 子将来的独立生活做准备观念的影响。18岁成年后原则上就要离开父
西方文化则偏爱“一致性”关系。
“强交际环境”中,相对多的信息寓于环境中,相对少的信息 寓于语码中,这样交际行为必须与环境期望保持一致,其可偏离理 想角色行为的程度自然很低,对其可预测性则相对增大。“弱交际 环境”中,相对多的信息存在于语码中,环境对角色交际行为的制 约相对较弱,人们的角色行为的偏离程度自然较高,对其可预测性 也就相对降低。
交际场景:最重要的是物理场景(包括空间场景和时间场景)。
一
角色概念
(一)角色的社会学含义
社会角色就是某一特定社会群体对某一特定社会身份的行为的期 望,人们社会交往从方式到内容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角色。
社会是人际关系组成的,这些关系规定了社会角色,每一个社会成员
都不得不承担某种社会角色。人们通过语言和行为完成各自的社会角 色,同时又通过角色来预测别人的行为。
思想道德信仰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
此外,社会语言学家把形形色色的关系概括为普遍存在的“权 势”和“一致性”关系。
“权势”通常指上下关系、尊卑关系,也可能以年龄长幼、职
业差别、教育高低等情况来确定; “一致性”则指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通常指社会特征的共
同性,也可能彼此经验共享、关系亲密等。
“权势”关系是不平等的关系,是不能互换的; “一致性”关系是平等的关系,是可以互换的。
充当这一角色,而只是按习惯性行为去做。一般说来,当前述的、
形成自觉角色的那些原因不存在时,人们就容易形成不自觉的角色。
从社会角色规范化程度上分类 : 规定性角色指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即对此种角色的权利 与义务、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 开放性角色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这类角色的承 担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 从角色追求的目标上进行的分类 : 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经济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 表现性角色指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
式估计。他们不论与谁交往,总把对方看做是有理智的﹑有感情的 ﹑有血有肉的完整的人,其次才从对方的社会角度考虑。因此,他
们与他人交往时“个性化”的表现程度较高。
• 而处于“弱交际环境”的人们则不然,他们对环境因素不敏感,往往 把个人和其处所的环境分开,把个人的角色行为和其所具有的感情分 别对待,他们习惯以自己或者有关人的社会角色以及对其的社会期待 为依据,很少考虑情感因素,因此他们对客观事物或人的行为态度向 于非个性化,或个性化程度较低。 • 例如:希腊人认为北美人墨守成规﹑呆板冷漠﹑过于追求效率,甚至 到了不讲友情的程度;而北美人则抱怨希腊人在做决定时太看重友情, 过于注重“个性化”表现程度,指责他们分不清什么是工作行为,什 么是情感行为。
如何判断角色在交际中是否达到了某一社会期望?
(1)行为是否符合被赋予的社会角色,即是否选择了准确的角色; (2)角色表现是否恰当,即行为是否已达到有关文化评价的规范 或标准; (3)行为是否令人信服,即是否使人毫无疑问地认为你已合情合 理地进入了角色。
(二)角色规范的文化差异
中国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子女的身上。“望子成龙”,从小灌输“学而
三
角色关系的变量
所谓交际的正式程度,指社会群体 对角色规范的重视程度。角色关系因文 化而异,有些文化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很 悬殊。也就是说有的国家或民族的人们 在交往时出于角色的规范,交际行为较 为正式,有的则较为随便。相对地讲, 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东方国家比较重视 交际的正式程度,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一 些西方国家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照。
中西交际的正式程度差异的表现
• 中国有一句谚语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就是说师生关系的重
要性等同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从古至今,中国都要强调要“尊师”, 那么老师就要有“师道尊严”,言行举止要像老师了,不能随便处事。
这些都是角色规范,师生双方都要遵守。
• 而西方人在师生关系处理中通常比较随便,不拘泥于形式。美国教授 即使在讲台前讲课时也表现得非常随便,衣着﹑姿态都很随和,甚至
中国以及一些东方国家的社会结构属于“严格”的结构范畴,角
色行为的偏离很难被容忍,并往往被视为越轨的行为,甚至会受到社 会的谴责。交往中人们的言语行为趋向高度程式化,可预测性也就大。
美国的社会结构则较为“宽松”。对美国人的社会行为的可预测 性远远低于东方国家人的社会行为。这意味着像美国这样社会结构较 为“宽松”的社会中,角色行为的偏离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容忍的。
二
角色关系
(一)角色关系的社会类型
据人们承担角色时的心理进行的分类 :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 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了自己正担负
着一定的权利、义务,意识到了周围的人都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
观众,因而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 不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一角色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
会坐到讲台上讲课。他们允许学生向自己挑战,敢于公开承认自己在
哪一方面无知,并且从不以此为耻。
中西方在角色关系上产生差异的原因
• 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二者 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中国的古代 文明发展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 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 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 内向。西方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 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 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 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 文化比较外向。中西文化风俗差异 主要是意识形态的差距,究其角色 的扮演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1)服从权威和长辈
夫妻关系: ‚夫唱妇随‛、‚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婚前从父,婚后从夫,夫死从子‛、 ‚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
父子关系:
(2)严格的等级身份制
中国人的‚亲族系统‛
(3)根深蒂固的群体取向和关系取向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是文章‛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中国人的 人际关系正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李树荫) • 以血缘为中心开始转向以契约为中心(商 贸谈判,求职聘任,组织协作等) • 从主从关系向平等互利转换 • 从安分守己转向自由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