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教案(10篇)[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3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过程: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讨论。

4、交流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4个12相加)小组二:12x4x6=288小组三:12x3x8=288小组四:12x20+12x4=288小组五:用竖式计算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第二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6、总结出方法7、研究笔算方法8、巩固法则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2(一)学前准备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西东西南南东南(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2篇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2篇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2篇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1一、活动目标本次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水平,同时也希望通过活动,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活动内容与主题本次活动将围绕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建模、数学应用等方面展开,具体包括:1. 数学知识讲座:邀请数学专家或老师进行数学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发展和应用。

2. 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学应用实践: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统计学、概率论等。

4. 数学小游戏:设置有趣的数学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本次活动时间为XXXX年XX月XX日(周X)下午14:00-17:00,地点为学校报告厅。

四、活动参与人员本次活动面向全校学生,特别是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预计参与人数为200人左右。

在报名阶段,我们将设定一定的筛选条件,确保参与学生的质量和积极性。

五、活动流程与安排1. 14:00-14:30:开幕式,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

2. 14:30-15:00:数学知识讲座,邀请数学专家进行讲座。

3. 15:00-16:00: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建模竞赛。

4. 16:00-17:00:数学应用实践,通过实际案例介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5. 17:00-17:30:数学小游戏,组织有趣的数学小游戏。

6. 17:30-18:00:总结与表彰,对活动进行总结并表彰优秀学生。

六、活动所需材料与设备1. 数学知识讲座需要准备讲座材料和投影设备。

2. 数学建模竞赛需要准备建模工具和相关材料。

3. 数学应用实践需要准备实际案例的相关材料。

4. 数学小游戏需要准备游戏道具和相关材料。

5. 活动期间需要提供茶水和点心等。

七、活动安全保障措施1. 活动期间,保证场地安全,遵守相关规定,注意防火、防盗等安全事项。

小学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小学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活动形式:课题授课式、交流座谈式、演讲式、竞赛式、课外活动等任务:(一)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极大兴趣。

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动手操作、实地考察、亲自测量……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使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学习,把他们的学习意识变被动为主动。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兴趣小组中我将输入更多数学的知识并且更多的是讲述一些数学的相关知识,让更多同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其他各科的功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增加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

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更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

(五)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吸纳每次数学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加入,,以班级为序分别命名为第二小组,第六小组,由自己担任该组指导老师。

策略: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6、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1.增强课堂互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在心里素质上,让学生更自信,并学会去欣赏。

4.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丰富,兴趣得到发展。

三年级数学教案10篇范文

三年级数学教案10篇范文

三年级数学教案10篇范文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出分数,会写分数,掌握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由平均分引出1/2。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前先来个比赛怎么样那就请你们注意认真听,比一比看谁反应快!(1) 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2) 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3) 现在只有一个苹果了,还是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呢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半个,那半个该怎么表示呢同学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苹果的一半吗 (画图、写汉字都可以 ) 生:黑板板演,并简单介绍师: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苹果的一半,你们的办法都很好。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

(板书:认识分数)二、体验感悟二分之一的具体含义1、师:(出示实物图形)你们看,现在我手中有个苹果,想想你可以怎样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呢(切)可现在老师手中拿的是苹果的图片,那你怎么才能得到他的二分之一(对折) 师:为什么对折师:是的,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说明是平均分。

(不说对称)(贴半个苹果图)师:我们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说一说。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找3、4个学生说说)师:那另一半苹果呢它也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为什么小结:(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这是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这是其中的另一份,它也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这两份合起来就是这个苹果。

小学生趣味数学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小学生趣味数学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小学生趣味数学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教案第一次学习活动教学内容:年龄问题教学目标:1、根据爸爸与儿子的年龄差不变建立数量关系。

2、根据题意,构建模型教学过程练习:1、妈妈今年38岁,芳芳今年10岁,8年后妈妈比芳芳大几岁?2、张丽今年12岁,她比爸爸小26岁,4年前爸爸比张丽大几岁?3、妹妹今年6岁,哥哥今年11岁,当哥哥16岁时,妹妹几岁?例题1、11年前,爸爸的年龄恰好是儿子的7倍;14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

请问:今年爸爸和儿子各是多少岁?分析:11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假设11年前儿子a岁,则爸爸7a 岁,他们的年龄差为:7a - a = 6a!14年后,爸爸的年龄为:7a + 25,儿子的年龄为:a + 25,已知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所以:7a + 25 = 2 × (a + 25)解得:a = 5所以,今年:爸爸:7a + 11 = 35 + 11 = 46(岁)儿子:a + 11 = 16(岁)例题2、爸爸今年的年龄是两个儿子年龄和的5倍,6年后缩减为2倍。

已知3年后哥哥的年龄是弟弟年龄的2倍。

请问:今年爸爸、哥哥、弟弟各是多少岁?分析:爸爸今年的年龄是两个儿子年龄和的5倍,涉及三个人6年后缩减为2倍,涉及三个人已知3年后哥哥的年龄是弟弟年龄的2倍,哈哈,只有两个人!假设3年后弟弟 a 岁,哥哥2a 岁,则:今年:弟弟(a - 3) 岁、哥哥(2a - 3) 岁,爸爸:(a - 3 + 2a - 3) × 5 = 15a - 306年后:弟弟(a + 3) 岁、哥哥(2a + 3) 岁,爸爸:(a + 3 + 2a + 3) × 2 = 6a + 12所以:15a - 30 + 6 = 6a + 12,9a = 36解得:a = 4综上,弟弟今年1岁、哥哥5岁、爸爸30岁。

第二次学习活动教学内容:趣味数学教学目标: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习题解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年级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三年级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新源县则克台镇中心小学三年级第二课堂教学方案--月历中数学秘密一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分析、想象等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内容:月历中的数学秘密。

形式:本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小组合作完成。

活动对象:三年级全体学生。

指导思想:教育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

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力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流程:(一)准备阶段。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2014年中的任意一月制作月历。

(二)1 观察“月历表”,了解信息。

出示: 2014年3月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1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 21 2223 24 25 26 27 28 2930 31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张2014年3月的月历表,你能从表上得到哪些信息?生1:我从表上可以知道一个星期有七天。

生2:我知道1号是星期六生3:我知道3月份有31天生4:3月份有我的生日。

师:你的生日是星期几呢?生4:星期五。

师:其他同学能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几号吗?生猜,生4判断对错。

师:月历表中不仅有大家刚才说到的信息,表上数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里面藏着许多的数学奥秘。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这些数学奥秘。

2 探索月历表中的规律(1)在自己的月历表上找一找,数与数之间有什么样的规律?(2)找好的同学跟自己组里的同学合作交流,看看你们找的规律一样吗?3 全班交流生:我是竖着找的,我发现竖着的两个数相差7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合集]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合集]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合集]第一篇: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1)培养分析、想象等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内容:趣味数学竞赛形式:本次活动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模仿电视上的娱乐节目,选出主持人,并以抢答趣味数学问题的形式开展。

活动共分三个环节——必做题,抢答题和挑战题(各个环节有详细规则说明)。

最后,以得分高低决出胜方,并颁发奖品。

三、活动流程 1 引入主持人:也许,在很多同学们看来,数学就是那一成不变的公式、定理。

让人觉得呆板。

如果同学们都这样认为,那么,我可以很遗憾的告诉大家,你们都想错了。

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数学的另外一个国度,让大家领略一下数学的奥妙之处。

(接着主持人公布活动主题)2 竞赛(一)必做题环节,以PPT展示的形式向参赛者展示竞赛题目及其答题规则(同时主持人复述题目和规则并在各队答完后公布答案):答题规则:(1)每道题分A,B,C三小题,先由三个组代表选题,再进行答题。

(2)每道题的答题时间限制为不超过3分钟,3分钟后答不出将直接公布答案。

(3)答对一道题目将加20分,答错不扣分。

第1题 A题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B题五条直线相交,最多能有多少个交点呢? C题有个聚会,每个人头上都戴一顶帽子,帽子有黑白两种,自己看不见自己的,然后熄灯,觉得自己头上肯定是黑帽子的鼓掌,第一次熄灯,没动静,第二次也没有,第三次有了,问几顶黑帽子?答案A 题 9段 B题最多可有1O个交点。

C题 3顶第2题 A题某店来了三位顾客,急于要买饼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6分钟。

几个厨师都说无能为力,因为要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五分钟,一口锅一次可放两个饼,那么烙熟三个饼就得2O分钟。

这时来了厨师老李,他说动足脑筋只要15分钟就行了。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教案(10篇)[1]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教案(10篇)[1]

巧数线段活动目的:1、能有条理、有次序的数出线段的条数。

在数线段的过程中掌握计数线段的方法。

2、能清楚、明白的表达数线段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重难点:能有条理、有次序的数出线段的条数。

在数线段的过程中掌握计数线段的方法。

活动过程:一、学前准备:3个好朋友聚会,如果每两个人都要握一次手,那么一共要握()次手。

二、自主探究1、地铁1号线从世纪城站出发到金融城,中间要经过锦城广场和孵化园两个站,按照两站间的地名不同设置票价,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1)、试一试,你是怎么数的?请你画一画,数一数。

(2)、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A B C D2、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A B C D E3、数线段有诀窍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4、我知道:线段条数=三、巩固练习1、一条线段上有10个点,共有多少条线段?2、一条线段上有30个点,共有多少条线段?四、思维拓展1、什么数字倒立过来会增加一半?()2、2,3,4,5,6,7,8,9,(打一成语)()3、从1到9哪个数字最勤劳,哪个数字最懒()巧求周长活动目的:解答稍复杂的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问题。

活动重难点:解答稍复杂的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问题活动过程:一、情境引入猫妈妈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一个叫猫莎莎,一个叫猫奔奔。

莎莎和奔奔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从学校到他们家有两条路,如下图所示(距离如标示)。

一天放学,莎莎和奔奔分别按两条路线回家。

奔奔觉得自己走的是直线,应该比莎莎早点到家;莎莎却觉得自己虽然路线绕了点,可那是“小路”,因此觉得自己应该更早回家,结果最后奔奔和莎莎几乎同时到家,聪明的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巧求周长”的奇妙世界吧!二、自主探究1、下图是宜家花园小区一块草地的示意图,求这块草地的周长。

(单位:米)分析与思考:此图为不规则图形,可以通过平移,将它转化为长方形来求它的周长。

2、用3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求所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小学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小学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小学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学期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制定如下:一、活动遵循的原则1、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第二课堂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多动口、勤动手,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参加自己喜欢的强项,教师要认真安排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好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3、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培养学生爱学、自觉学、乐于学的好习惯和增强教师自身素质相结合。

二、活动内容第二课堂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小学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内容组织开展。

三、活动地点:第二课堂活动统一安排时间在教室内进行。

四、活动目的与要求:1、班级第二课堂活动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常抓常新,力求周周有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设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更具时代气息的活动小组,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特长,力争使每个学生在兴趣活动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2、为确保第二课堂小组活动的开展,本学期活动必须做到“五定”、“四性”、“五有”。

“五定”为定时间、地点、人员、辅导教师、活动内容;“四性”是指活动内容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五有”是指活动小组要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有反思、有成果。

五、活动安排本学期的活动内容具体安排如下:活动一:帮助家庭记录一个月(或一周)的生活收支账目,妥善保存账目,作为日后家庭理财的参考资料。

活动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把数学的学习应用到具体的时间生活中,从生活中体验数学无处不在。

具体时间:9月1~30日。

数学 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数学 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很多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还能够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这门学科,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数学第二课堂活动。

活动一:数学寻宝
这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寻宝游戏,它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

我们可以将整个校园划分成数个区域,每个区域都设置了一道数学题目。

学生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这些题目,并作出正确的答案。

这项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在玩游戏的同时,学习和巩固数学相关知识。

活动二:数学拼图比赛
这是一种团队合作活动,它要求学生们应用数学知识来完成一些拼图游戏。

每个拼图都涉及到数学上的问题,如图形的测量、分解、计算等,学生们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将拼图完成。

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锻炼团队合作能力,而且还能够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活动三:数学交流会
这是一种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和分享学习心得的活动。

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擅长的数学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分享,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表达和演讲能力。

活动四:数学创意作品展示
这是一种发挥学生创造力的活动,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制作出一些创意作品。

这些作品可以是数学题解,也可以是有趣的数学模型,让学生们可以通过更具体、更直观的方式来体验数学的魅力。

通过这些有趣的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数学变得更生动,更有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表达和创新思维等非常重要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兴趣活动(第二课堂)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兴趣活动(第二课堂)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兴趣活动(第二课堂)教案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2. 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3. 锻炼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4. 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本功,给予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最大空间。

活动措施:1.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及教育教学规律,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数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努力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快乐2.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发现、比较、判断和推理能力,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要使经过奥数训练的学生,思维更敏捷,考虑问题比别人更深层次。

我们教奥数不要只教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3.鼓励和帮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以及战胜难题的勇气。

4.注重理解,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

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不要急于提供解题方法和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

课程内容:(专项例题+随堂练习+课后巩固+智慧岛+小小侦探+脑筋急转弯+数学笑话)教学活动进度计划:第一周巧算加减法课程目标:1 学会“化零为整”的思想。

2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3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

教学难点: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

教学活动过程学习例1:凑整法23+54+18+47+82;解:23+54+18+47+82=(23+47)+(18+82)+54=70+100+54=224;学习例2:借数凑整法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

例如,计算976+85,可在85中借出24,即把85拆分成24+61,这样就可以先用976加上24,“凑”成1000,然后再加61。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第一篇: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2012-2013学年下学期一、活动目的:为了使中上游层次得学生在数学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全面发展。

使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里。

真正做到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二、活动内容:1、培优内容为每周本级段数学老师提前筛选的拓展性题。

2、课堂上未掌握的知识点。

3、作业中的遗留问题。

4、测评中的缺漏。

三、活动时间及形式:1、每周二下午的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由本级段数学老师把各班优等生集中在多媒体教室集中辅导。

2、每周二、周四下午把学困生集中起来系统辅导。

3、分散个别辅导,根据具体情况,有时间的话,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4、安排座位把学困生与优等生安排在一起潜移默化改变学习方法。

举行“一帮一”活动四、活动具体措施:1、集中培优每周本级段数学老师提前筛选拓展性题,提前抄在小黑板上。

每周二下午的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由本级段数学老师轮流把各班优等生集中在多媒体教室集中,先进性系统知识梳理,再通过综合性较强的题,拓展学生思维。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转化“学困生”。

(1)、在教学时,多设计一些接近“学困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及时鼓励和表扬他们,当他们回答不对时,也要加以鼓励。

(2)、课堂板演多让“学困生”也一显身手。

让“学困生”板演,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变无动力为有压力,有动力。

(3)、“学困生”依赖性较强,在引导之初要让他们感到学有靠山。

在课堂练习时,要有目的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当面辅导。

(4)、在课堂上对后进生多提问一些基础知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当学困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

另外,在课堂上对学困生多提问,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1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办学水准,扩大学校的办学影响。

为此,结合我校师生实际,现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了巩固和完善我校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模式,构建和谐校园,丰富和发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效纠正应试教育的偏向,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开辟第二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健康协调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二、活动遵循的原则1、实践性和创造性想结合的原则第二课堂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多动口,勤动手,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参加自已喜欢的强项,教师要认真安排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好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3、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培养学生爱学、自觉学、乐于学的好习惯和增强教师自身素质相结合。

4、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相结合活动课上,力求学生要有积极参与的意识的竞争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把活动内容安排的合理化,新颖化、创新化,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善思、有趣、乐学、有益。

5、全员参与和责任到人的原则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参加一项活动,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承担一项活动。

活动负责老师必须精心组织,认真落实训练计划,保证效果,校队必须在街道以上的比赛获得较好成绩。

6、安全责任原则各项目的老师必须保证活动的安全性,落实点名制度,活动中不得随意增减学生,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最新10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最新10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最新10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怎么写?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最新10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新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潜能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1.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时、分、秒;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三、倍的认识;四、多位数乘一位数;五、分数的初步认识;六、长方形和正方形;七、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八、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2.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

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

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

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帮助他们乐学、会学、学会。

三、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课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课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数字0-100的数词表示。

2. 能够正确拼写和书写数字0-100。

3. 能够正确读出任意数字0-100。

二、教学内容:1. 数字0-100的数词表示。

2. 数字0-100的拼写和书写。

3. 数字0-100的正确读法。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活动1. 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数字0-100,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所展示数字的数词表示。

2. 引导学生发现数词表示的规律: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的读法。

Step 2: 学习数字0-101. 教师板书数字0-10的数词表示,示范并引导学生读出每个数字。

2. 学生独立跟读,并与教师一起进行口头练习。

Step 3: 学习数字11-201. 教师板书数字11-20的数词表示,示范并引导学生读出每个数字。

2. 学生独立跟读,并与教师一起进行口头练习。

Step 4: 学习数字21-1001. 教师板书数字21-100的数词表示,示范并引导学生读出每个数字。

2. 学生独立跟读,并与教师一起进行口头练习。

Step 5: 数字拼写和书写练习1. 教师呈现数字0-100的十块乘法表,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每个数字的拼写。

2. 学生独立完成数字0-100的拼写练习,并互相检查答案。

Step 6: 数字读法练习1. 教师呈现一些数字卡片,要求学生站起来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朗读。

2. 教师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出任意数字0-100。

Step 7: 巩固练习1. 学生完成教材中关于数字0-100的练习题。

2.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和解答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字0-100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资源1. 数字卡片或图片2. 教材练习题3. 黑板/白板和粉笔/白板笔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读出数字0-100。

2. 教师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拼写和书写数字0-100。

三年级数学活动教案优秀5篇

三年级数学活动教案优秀5篇

三年级数学活动教案优秀5篇三年级数学活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直观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数学思考: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3、问题解决:通过使用交互式电子设备多种功能,让学生找一找、圈一圈、说一说、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4、情感态度: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四边形。

教学难点:对四边形的分类,了解不同四边形各自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激发兴趣1、师:播放学校的一段视频,让学生欣赏,这是什么地方?在学校平面图中你能找出几种平面图形?(学生从中找一找图形,一边圈画一边汇报。

)2、师:在我们的校园中,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图形,可见平面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今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种图形──四边形。

(板书课题:四边形)二、初步感知,发现特征师:同学们,你们想像中的四边形应该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师:看,数学王国里有这么多的图形。

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

请学生上台展示。

师:观察,我们找出的“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汇报、互相交流。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合图形得出:四边形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教师板书。

师:请多个学生完整地说出四边形的特征和全班齐读,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知。

师:这些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师:从信封中取出一个图形(露出一个角)猜一猜是不是四边形?(两个特例)为什么是四边形?为什么不是?你能把他变成一个四边形吗?(学生汇报)生活中我们见过许多四边形,现在又知道了四边形的特点,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

(学生汇报)三、动手操作,互动交流1、学具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课堂教学计划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课堂教学计划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课堂教学计划人教版第二课堂教学计划课程名称:数学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3.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数学的基本概念。

2.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准备:1.课本《数学第二册》。

2.黑板、白板笔、彩色粉笔。

3.学生用的小黑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的作用以及数学的基本概念。

2.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是什么,数学的概念是什么。

步骤二:讲解(10分钟)1.基本概念: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关系等概念和属性的学科。

2.加法运算: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示向学生解释加法的概念,如物品的累加等。

3.减法运算: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示向学生解释减法的概念,如物品的减少等。

4.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并给出例子进行说明。

步骤三:练习(25分钟)1.在黑板或白板上出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并解释答题思路。

2.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并互相批改。

3.分组进行游戏练习,比赛哪一组先完成规定数量的加法或减法算式。

步骤四:总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重点强调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激励学生,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方法。

板书设计:1.数学的基本概念2.加法运算3.减法运算4.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的概念,并结合具体例子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

通过练习和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通过总结和激励,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

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将数学概念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基础的概念,清楚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数学习惯。

今天本文库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年级数学活动课堂教案1《认识周长》: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1、剪一剪。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

2、说一说。

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

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

(板书:认识周长)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1、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1、自主探究。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数学教案1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并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学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简单小数的比较问题。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认识小数对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的实际应用。

这些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见过小数甚至用过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旨在将日常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地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加、减法的计算。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里是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出现的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一位或两位,小数的计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做准备,而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课标分析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小数,发展数感。

2.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能读、写小数,会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数线段活动目的:1、能有条理、有次序的数出线段的条数。

在数线段的过程中掌握计数线段的方法。

2、能清楚、明白的表达数线段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重难点:能有条理、有次序的数出线段的条数。

在数线段的过程中掌握计数线段的方法。

活动过程:一、学前准备:3个好朋友聚会,如果每两个人都要握一次手,那么一共要握()次手。

二、自主探究1、地铁1号线从世纪城站出发到金融城,中间要经过锦城广场和孵化园两个站,按照两站间的地名不同设置票价,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1)、试一试,你是怎么数的?请你画一画,数一数。

(2)、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A B C D2、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A B C D EA B C ……4、我知道:线段条数=三、巩固练习1、一条线段上有10个点,共有多少条线段?2、一条线段上有30个点,共有多少条线段?四、思维拓展1、什么数字倒立过来会增加一半?()2、2,3,4,5,6,7,8,9,(打一成语)()3、从1到9哪个数字最勤劳,哪个数字最懒()巧求周长活动目的:解答稍复杂的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问题。

活动重难点:解答稍复杂的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问题活动过程:一、情境引入猫妈妈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一个叫猫莎莎,一个叫猫奔奔。

莎莎和奔奔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从学校到他们家有两条路,如下图所示(距离如标示)。

一天放学,莎莎和奔奔分别按两条路线回家。

奔奔觉得自己走的是直线,应该比莎莎早点到家;莎莎却觉得自己虽然路线绕了点,可那是“小路”,因此觉得自己应该更早回家,结果最后奔奔和莎莎几乎同时到家,聪明的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巧求周长”的奇妙世界吧!二、自主探究1、下图是宜家花园小区一块草地的示意图,求这块草地的周长。

(单位:米)分析与思考:此图为不规则图形,可以通过平移,将它转化为长方形来求它的周长。

2、用3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求所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分析与思考:方法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可以直接利用长方形周长公式求。

方法二,通过观察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3个正方形的周长和少了4条正方形的边长。

3、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周长比原来两个正方形周长的和减少了10厘米。

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分析与思考:要求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先要知道什么?而这个10厘米对我们有什么帮助?三、巩固练习1、把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后,两个长方形周长的和比原来正方形的周长增加28厘米,原来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三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好拼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四、思维训练1、一张长方形的纸长20厘米,宽12厘米,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从余下的纸片中再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最后余下的长方形(涂色部分)的周长是多少?2、如下图所示,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了三个相同的长方形,如果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巧填数字活动目的:能找出简单填数规律,正确填数。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找出简单填数规律。

活动重难点:能找出简单填数规律,正确填数。

活动过程:一、典故引入传说,大禹为了治理水患,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

有一天,他带人来到了黄河支流洛水,突然洛水里浮现出一只大乌龟。

当时,正在思考如何治理水患的大禹见到此龟很是惊讶。

他定睛一看,发现这只乌龟的背上有9种不同的图案,便命人仔细记下图案的分布情况。

回去后经过仔细研究,大禹惊奇地发现,这9种不同的图案竟然能代表1——9九个数字,而且各个数的位置排列也非常巧妙:纵横以及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是15。

(后来有的数学研究者把这种图案命名为“纵横图”或“九宫图”)大禹深受启发,他参照这些代表9个数字的图案把天下政事等都进行了区分,并且把这些数字应用到生活中,诸如:测量、气象等多种领域。

由于背部带有图案的神龟是在黄河支流中的洛水里发现的,而且图案的内容极其深奥像书一样,所以后人便将此称为“洛书”。

二、自主探究把1、3、5……31这16个单数填入图中的小三角形内,使6个大三角形内的4个数之和都等于64。

该怎么填?这样的题如果不掌握填的方法,靠碰数是不行的,因为那既浪费时间,又容易算错。

所以,当你看到这样的题时,首先要注意数的特点,通过观察找到规律。

从1、3、5……31这些数中我们不难看出:1与31、3与29……15与17的和都是32。

不妨用下图来表示。

每个大三角形又都有4个小三角形,因此可以选两组和是32的数,四个数的和正好就是64。

选数的时候要把大小数调配开,可以从中间开始,先选15、17,再选两头的两个数1、31。

这4个数填在一个大三角形里,正好满足要求。

为了简便,填的时候可从左至右,首先填在左边第一个大三角形,它是正着放的,再填左边第二个倒放的三角形。

就这样一正一反,使所有三角形都按要求有一个数字。

下面是其中的一种填法,你能想出别的填法吗?三、练习1、在空格中填入不同的数,使每一横行、竖行、斜行的三个数的和等于15。

2、将2、3、5填在下面的圆圈里,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是9。

3、将6、7、8、9、10、11、12六个数分别填在小圆圈里,使每个大圆圈上5个数的和等于40。

简单的一笔画问题活动目的:1、通过“一笔画”的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一笔画”问题及其结论的了解,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重难点:重点:运用“一笔画”的规律,快速正确地解决问题。

难点:探究“一笔画”的规律。

活动过程:一、情景引入一天,小明做完作业正在休息,收音机中播放着轻松、悦耳的音乐。

他拿了支笔,信手在纸上写了“中”、“日”、“田”几个字。

突然,他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这几个字都能一笔写出来吗?他试着写了写,“中”和“日”可以一笔写成(没有重复的笔划,笔尖不离开纸),但写到“田”字,试来试去也没有成功。

下面是他写的字样。

(见下图)这可真有意思!由此他又联想到一些简单的图形,但小明发现:简单的、笔画少的图不一定能一笔画得出来,而复杂的笔画多的图有时反倒能够一笔画出来,这其中隐藏着什么奥秘呢?能不能找到一条判定法则,依据这条法则,对于一个图形,不论复杂与否,也不用试画,就能知道是不是能一笔画成?其实,早在18世纪数学家欧拉就已经开始研究一笔画问题,这就是著名的“七桥问题”。

二、自主探究1、数数下面每个图中各有几个交点?从每个交点出发各有几条线?分析与思考:图1中有4个交点,从A、C点出发各有2条线;B、D点出发各有3条线。

图2中有2个交点。

从A、B出发各有两条线。

图3中有9个交点,从A、B、C、D出发的各有2条线;从E、F、G、H出发各有3条线;从I点出发有4条线。

图4中有5个交点,其中从A、C、D、E出发的各有2条线,而从B出发的有4条线。

我们把和1条、3条、5条等单数条线段连接的点叫做单数点;把和2条、4条、6条等双数条线连接的点叫做双数点。

每个图形中的点要么是单数点、要么是双数点。

2、下列图形中各有几个单数点?能一笔画成吗?分析与思考:一些连通的平面图形都是由点和线构成的(这里的线可以是线段,也可以是一段曲线)。

能否一笔画成,关键在于图中的单数点的多少,有2个或0个单数点的图形就能够一笔画;其它情况都不能一笔画成。

单数点在一笔画中只能作为起点和终点。

图1中有2个单数点,图2中有0个单数点,都能一笔画成;图3中有4个单数点,不能一笔画成。

三、巩固练习1、仔细观察下列各图形中的点它们分别与几条线段相连?2、下列图形能一笔画成吗?为什么?四、应用拓展下面的图形能不能一笔画,若不能,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改成一笔画成?简单的差倍问题活动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活动过程:一、情境引入三年级植树60棵,四年级植的棵数是三年级的3倍,四年级植树多少棵?(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反馈)二、自主探究三年级植树60棵,四年级植的棵数是三年级的3倍, 三、四年级共植树多少棵?三年级植树60棵,四年级植的棵数是三年级的3倍,四年级植数比三年级多多少棵?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题进行尝试练习,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做两题,做好的同学想想还可以有什么方法。

2、哪个条件用了两次?第一次用它来求什么?第二次用它来求什么?3、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小组合作完成后派代表交流)三、巩固练习1、植树节时,三年级女生去了15人,男生去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女生的人数比男生少多少人?2、植树节时,三年级女生去了15人,男生去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三年级去植树的共有多少人?四、思维拓展选择合适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1) 植树的小学生有500人,(2) 植树的中学生有1500人,(3) 植树的教师有100人,(4) 植树的中学生的人数是小学生的3倍,(5) 去植树的中小学生共有多少人?(6) 去植树的教师比中学生少多少人?鸡兔同笼活动目标:本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在“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枚举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

活动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对尝试法有所了解和体验,并使学生体会假设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个有趣的问题出自于我国大约在1500年前唐代的一部算书《孙子算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问笼中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数学名题之一。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鸡兔同笼问题。

二、解决问题1、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几只?(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派代表汇报)方法一:先假设有1只鸡,19只兔子,脚就有78只,太多,然后又假设有2只鸡,18只兔子,脚还是太多了。

这样试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鸡,7只兔子。

方法二:鸡增加1只,兔子减少1只,腿就减少2条,所以我们没有一个一个的试,那样太麻烦,而是从2只鸡,18只兔直接跳到10只鸡,10只兔。

最后也得到了13只鸡,7只兔。

小结:我们可根据题目的实际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取中列举的方法,由于鸡与兔共20只,所以各取10只,接着在举例中根据实际的数据情况确定举例的方向,这样可以大大缩小举例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