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0周业务学习 古人的“姓”“氏”“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语文第20周业务学习 古人的“姓”“氏”“

语文第20周业务学习 古人的“姓”“氏”“

语文第20周业务学习古人的“姓”“氏”“名”“字”一、古人用“姓”来表明出自的世系,目的是“别婚姻”“姓”是由母系氏族公社而来的族号,即母系部族的名称。

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说,我国的姓是从传说时代“五帝”时开始有的。

传说时代实行群婚制,一个女子可以同时成为若干个男子的妻子,生下来的子女“知母不知父”(《吕氏春秋·恃君》),世系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

“姓”就是那个时代不同世系(族)的标志。

因为是从母亲方面来确定的,所以古代的姓有不少以女字做偏旁,如“姒”“姬”等。

古人用不同的姓来表明不同的世系,目的是“别婚姻”,即避免出自同一世系(同姓)的男女通婚。

这是符合优生优育原理的。

据顾炎武统计,《春秋》一书提及的人物的姓共有22个。

二、“氏”的作用是表明子孙所从出,即其近祖是谁古代姓、氏有别,氏是姓的支系。

同一个姓的人,子孙繁衍,分支散居各地,每支各取一个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

其作用是表明子孙的近祖是谁。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人既有姓又有氏的情况,同姓而不同氏的情况也同时出现了。

《屈原列传》一文说屈原是“楚之同姓”,是因为楚国国君的先人姓芈(mǐ),屈原的远祖也姓芈。

“屈”是屈原的氏,楚怀王的氏则是“熊”。

《殽之战》中原轸说秦“伐吾同姓”,也是因为郑、晋两国国君都是姬姓后代。

这样说固然没错,但当时郑、晋两国国君已各自有“氏”,原轸提起这层远房亲戚关系,无非是为了多找一个说服反对派的理由。

在称呼一个人时,古人有他们的“省称”法:女子只称其姓,男子只称其氏(据《通志》)。

另外,在周朝,平民只有名而无权拥有姓、氏。

到了秦汉,姓、氏合而为一,平民也有了姓,陈胜、吴广即其例。

姓、氏合一的结果,是我国有了许多个姓,概称“百家姓”。

三、“名”和“字”是个体为了人际交往而取的代号从本质上说,姓氏是有血缘关系的群体的标志,而名字则是个体为了人际交往而取的代号。

据《礼记》记载,古时婴儿出生三个月,由父亲给他取名。

男子20岁举行冠礼(束发戴帽),取字。

最新一年级百家姓教案优秀范文

最新一年级百家姓教案优秀范文

最新一年级百家姓教案优秀范文最新一年级百家姓教案优秀范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百家姓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一年级百家姓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2.了解姓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作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儿歌第一小节中的6个生字,书写姓,什、么、双 4个汉字.了解常见的姓氏,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一小节并练习背诵.3.结合学生自身的姓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步骤:一、结合学生姓氏,谈话导入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女加生, 女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3.板书课题: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 姓是后鼻音, 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 什是前鼻音, 么读轻声; 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上下结构,木加子.(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法:弓加长,张.(3)指名学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吴双,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3.再读第一小节,巩固识字.(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这一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李、张、胡、吴、徐、许.(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4)重点区别胡和吴、徐和许 .师质疑: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近,当别人没有听清是姓胡还是姓吴 ,是姓徐还是姓许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小结: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学生再次朗读: 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4.游戏巩固.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5.练习熟读并背诵.(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位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三、书写指导1.出示第一小节要求会写的字:什、么、双,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3.师范写讲解: 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双左右相同,左边略小,又字的捺画变成点画.生观察书空.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姓氏,区分了它们的字形,还学习了写字.课下,请同学们继续了解自己的家人还有哪些姓氏,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板书设计:2.姓氏歌李张胡吴徐许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儿歌第二小节中的6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国、王、方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二小节,背诵课文.3.了解有关百家姓的小知识,培养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1.出示生字词卡片:姓氏、什么、张、胡、吴、徐、许,指名认读.2.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师相机板书.3.师过渡:我们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经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里面收集了常见的姓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准字音.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2)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并出示词语卡片:中国、赵、钱、孙、周、郑、王、东方、上官,指名学生认读,强调: 赵、周是翘舌音, 王、方是后鼻音.(3)全班齐读第二小节.3.巩固识字.(1)学生再次朗读第二小节,画出其中的姓氏,再读一读.(2)指名学生交流第二小节中出现了哪些姓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张贴相关卡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3)再次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一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姓.(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如: 赵、钱、孙都可以用第一小节的汉字组合法来识记; 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王是三字中间加一竖.4.了解单姓和复姓.(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黑板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5.游戏进一步巩固: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示例:我姓钱,金钱的钱.6.朗读并背诵第二小节:生自由朗读第二小节,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的姓氏有很多,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姓氏,你们还知道哪些姓氏呢?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拓展学生的识字量.3.师小结:古人也把常见的姓氏编成《百家姓》一书.师简介《百家姓》:此书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并不是按照姓氏人口的多少来排序的.据最新的资料统计, 王李张刘这四个姓氏的人最多.4.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名人、现当代名人姓什么:学生自主交流,师适时板书.(预设:司马光姓司马,诸葛亮姓诸葛,毛泽东姓毛,周恩来姓周,朱德姓朱,王二小姓王,等等.)四、指导生字书写1.出示第二小节要求会写的字:国、王、方,指名认读,口头组词.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笔顺,师给予鼓励和指导.3.教师范写讲解: 国是全包围结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方字的笔顺中,第三笔是横折钩,略呈仰势.学生观察书空.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百家姓》,知道中国姓氏有很多,其实,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来历和故事,希望课下同学们能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上网去查一查自己姓氏的故事,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2.姓氏歌常见姓氏:李、张、胡、吴、徐、许《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单姓)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复姓)一年级百家姓教案优秀范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1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金字旁.3、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7个生字,知道笔画顺序,会组词.【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拼音.2、老师教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3、说一说班上的同学还有哪些姓氏?女兆姚、西早覃、口十叶、尸出屈、龙共龚、山隹崔、言午许、_的黄、符号的符、田地的田、国王的王、方向的向、队伍的伍4、做课本上的问答游戏.二、熟读词语、认识生字、会写生字.1、板书词语: 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古月胡、上官、双方、国王、什么 .(加粗字体是书本上要求必须认识的字)2、老师教读,请学生上台来教读.3、老师随机抽取几个字指一指,认识会读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出来.看谁反应最快.4、根据笔顺歌自己想一想笔画顺序是怎样的?请四个同学上台来,把姓、什、么、双、方、国、王七个字的笔顺写在黑板上,其余同学就在书本上,把这四个字按照笔顺写在田字格中.(笔顺歌: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里再封口.)5、说一说张钱徐国都是什么偏旁呢?弓字旁、金字旁、双人旁、国字框.6、把黑板上的词语一起来读一遍,会读了的就擦掉,较难的词语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读两遍.7、全班一起齐读课文.。

中国古代姓氏文化PPT学习教案

中国古代姓氏文化PPT学习教案
第六种用官职爵位作为姓氏。用官职作为姓氏的有太 史、太师、司马、司空等,用爵位来作为姓氏的有皇、 王、公、侯等。
第七种用凶德吉德作为姓氏。“冬日”氏 、“黥”氏 、 “枭”氏。
第八种用以从事的技艺作为姓氏。巫、屠、卜、匠、 御龙、干将
第九种用所经由的事件作为姓氏。窦、车 第十种用谥号作为姓氏。比如庄氏,出自于楚庄公;
以字释名第98页。/共20如页 :唐代杜甫 字子美,宋代鲍彪字文虎。
(2)名、字意义有类属关系。
名、字有种属关系,如: 周代史鱼名鳅字子鱼,晋代刘现字越石。 名、字属于同一母类,如: 周代卜商字子夏;三国周瑜字公瑾,宋代郑樵字渔仲, 孟郊字子野。
(3)名、字意义相反
周代端木赐字子贡 ,三国吕蒙字子明 ,唐代王绩字无 功,宋代晏殊字同叔,翁卷字灵舒。
第18页/共20页
姓氏排名城市 上海
N01 陈 洁 N02 张 敏 N03 张 伟 N04 张 燕 N05 王秀英 N06 张秀英 N07 张 磊 N08 王 伟 N09 陈 燕 N10 张 杰
广州 陈志强 黄志强 李志强 陈伟强 陈俊杰 陈妹 梁妹 黄俊杰 陈志明 陈丽华
2亿人调查 张 伟 59275 王 伟 55219 李 伟 52372 刘 伟 46530 李 静 46214 王 静 45310 张 静 44455 王 芳 44027 刘 洋 43184 张 勇 42607
僖氏出自于鲁僖公;康氏就是卫康叔后代;宣氏就是 宣伯的后代,还有如文氏、武氏、哀氏、缪氏等都是 用祖辈的谥号作后代的姓氏。
第43页/共20页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 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中华姓 氏大典》中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 南的有1834个,占38%;在当今的300大姓 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占57%;在依人 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个姓 氏的源头与部分源头在河南,无论是李、王、 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 郑、黄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 近年来,我们以“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为 主题举办姓氏文化节,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 认可与响应,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了寻根到河 南、朝觐到河南、拜祖到河南的热潮。姓氏 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

传统百家姓教案——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百家姓教案——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百家姓教案——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一、传统百家姓的教学内容传统百家姓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百家姓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民俗传统等方面的内容。

1.历史渊源对于每一个姓氏,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渊源。

例如:姓“张”的起源是与张伯寿、张仪等人有关的;姓“王”的起源则与周朝的礼仪制度有关。

对于每个姓氏,要了解其起源背后的故事,最好是结合相应的典故或传说来讲述。

2.文化内涵每个姓氏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探讨其文化内涵,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

例如:姓“李”代表着一种“清华颜色”的文化内涵,它意味着清澈纯粹、高洁无瑕等美好的意象;而姓“陈”则代表着一种“厚重”的文化内涵,它代表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坚毅不拔的品格等。

3.民俗传统百家姓中的许多姓氏,都有着与民俗传统有关的内容。

例如:姓“孙”的民俗传统是“小孙子”和“孙先生”,其中“小孙子”代表孝顺父母,而“孙先生”则代表着智慧特别高的人。

通过学习这些民俗传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

二、传统百家姓的教学方法1.小课堂传统百家姓不适合当做一个完整的课程来讲授,更适合拆分成多个小课,以便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

可以利用百家姓的特点,将每个姓氏的知识点当做单独的主题,分别进行讲授。

2.课堂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让学生们自主探讨百家姓的特点和其文化内涵等方面的问题。

透过学生的眼睛,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认知水平,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3.讲解故事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讲一些与百家姓相关的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百家姓的知识点。

同时将这些故事融入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4.互动游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来加强学生们的学习。

例如,可以将姓氏的典故加入到游戏中,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更深入地了解每个姓氏的深层次内涵。

三、传统百家姓教学的意义1.了解中国文化百家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的学习和了解,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强大魅力和深远影响。

教案《百家姓》

教案《百家姓》

教案《百家姓》教案名称:《百家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基本知识,知道自己的姓氏起源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百家姓的由来2. 一些常见姓氏的起源和含义3. 学生自我介绍,分享自己姓氏的故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百家姓的由来和一些常见的姓氏故事。

2. 分享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姓氏的故事,增强课堂互动性。

3. 阅读法: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提高他们的文献阅读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主题(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名字,那你们知道自己姓氏的来源吗?”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讲授新知(20分钟)教师讲解百家姓的由来,以及一些常见的姓氏的起源和含义。

例如,赵姓源于周朝的封地赵,李姓源于商朝的封地李等。

第三步:课堂活动(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分享自己姓氏的故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你的姓氏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你的家族有没有关于姓氏的有趣故事?”第四步:阅读拓展(10分钟)分发相关资料,让学生自行阅读,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姓氏文化。

第五步:总结回顾(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姓氏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尊重和热爱自己的姓氏和文化。

五、课后作业:让学生查找并记录下自己姓氏的历史和故事,下次上课时分享给全班同学。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姓氏文化,同时也能让他们对自己的姓氏有更多的认识和尊重。

《百家姓》教案:巧妙利用百姓姓名讲述中国历史文化

《百家姓》教案:巧妙利用百姓姓名讲述中国历史文化

教案名称:《百家姓》一、教学背景分析《百家姓》是中国古代的姓氏百科全书,也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讲述姓氏的来源和变化,涵盖了中国历史、人物和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扎实推进《百家姓》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姓氏的来源和变化;2、掌握《百家姓》的内容和特点;3、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变化;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1、学习姓氏的起源和发展;2、了解《百家姓》中的主要内容;3、掌握《百家姓》的文学特点。

四、教学难点1、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内涵;2、理解《百家姓》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姓氏来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结合《百家姓》中的人物和事件来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2、阅读法:通过阅读《百家姓》中的文字和人物故事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之间交流对于姓氏来源、文化内涵和历史事件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提问:“姓氏的来源和变化有哪些?”“姓氏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知识主体的讲授(1)姓氏的来源和变化教师通过讲解姓氏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来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的姓氏文化。

(2)《百家姓》的内容和特点通过阅读《百家姓》的文字和人物故事,让学生了解《百家姓》中的主要内容和文学特点。

(3)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变化通过结合《百家姓》中的人物和事件,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3、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对于姓氏来源、文化内涵和历史事件的理解。

4、课堂点拨教师对于学生的讨论产生的问题进行点拨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5、课堂小结教师将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概述,并提醒学生进行课后作业。

教案《百家姓》

教案《百家姓》

教案《百家姓》教案:《百家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姓》的来源,掌握其中一些常见的姓氏及其读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记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知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重点:1. 了解《百家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掌握部分常见姓氏的读音。

三、教学难点:理解《百家姓》中一些生僻字的含义和读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吗?”然后引出《百家姓》的主题。

2. 新授:(1)介绍《百家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百家姓》是一部记录中国姓氏的书,由北宋初年的钱塘儒士编撰而成,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书籍之一。

(2)讲解《百家姓》中的部分内容。

选择一些常见的姓氏进行讲解,如赵、钱、孙、李等,并让学生尝试念出这些姓氏的读音。

(3)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研究《百家姓》中的其他内容。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百家姓》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此来检验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百家姓》对于了解中国姓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性。

5.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关于《百家姓》的作业,比如让学生回家查找自己的姓氏在《百家姓》中的位置,或者寻找一个不常见的姓氏并了解其起源。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既要尊重传统,又要敢于创新。

教案《百家姓》

教案《百家姓》

教案《百家姓》
教案名称:《百家姓》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姓氏文化,认识一些常见的姓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介绍百家姓的起源和发展,理解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难点:理解和记忆一些不太常见的姓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姓是怎么来的吗?在中国,有成百上千种不同的姓氏,它们都有什么故事呢?”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讲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PPT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百家姓的历史源流、主要姓氏及其代表人物等知识。

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他们自己姓氏的由来和含义。

3. 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关于自己姓氏的小海报,包括姓氏的来源、历史名人、独特的风俗习惯等内容。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百家姓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
1. 阅读一篇关于姓氏文化的课外文章,并写一篇读后感。

2. 向家人询问自己家族的姓氏故事,记录下来,下次课分享给同学们。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中国的姓氏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能对自己家族的姓氏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乐趣,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梳理探究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5)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梳理探究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5)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梳理探究”中的一个小专题。

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这个专题的目的是就中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做一些梳理,借此以提高同学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加深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了解,提高学生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促进学生梳理探究能力的发展。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这个梳理探究小专题,教科书仅用短短的三段对十分复杂的古人的姓名字号作了简明解说,简明中有侧重,重点解说了名与字的关联,学生生疏的古人谥号问题。

学生梳理这个繁杂的小专题,可以了解复杂的古人的姓名字号,了解姓名字号承载的文化知识,积累古代文化常识,培养自主学习、对复杂问题进行梳理探究的能力。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于古人姓氏名字号不生疏,因为从初中起学习古诗文、文言文时,都会了解作者字号、生平。

但真正深究细想古人名字号的文化内涵的同学少之又少,即便有同学有此探究的想法,但由于没有时间或其他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搁置一边。

因此,对该课题进行探究,可以起到对整个语文必修阶段古诗文作者进行梳理复习的作用,并以此为“桥梁”,勾连课内与课外,做到“知人论世”,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有着积极的教学意义。

三、设计思想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以及教材编排意图制定专题梳理探究目标,学生通过梳理探究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注重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注重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为了学习形式的花样,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锻炼能力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1、了解姓氏的起源,了解古人的名、字、号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案模板范文姓氏

教案模板范文姓氏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姓氏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姓氏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掌握姓氏的书写和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姓氏文化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姓氏吗?你们知道姓氏的起源吗?(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姓氏,并简要介绍姓氏的来源。

2. 探究姓氏文化(1)讲解姓氏的起源:从古至今,姓氏的演变历程。

(2)介绍姓氏的特点:姓氏的多样性、地域性、历史性等。

(3)举例说明姓氏文化在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体现。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收集有关自己姓氏的资料,如家族史、名人等。

(2)要求每组制作一份关于姓氏的PPT或手抄报,展示在班级内。

4. 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姓氏文化的认识。

(2)强调学习姓氏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5. 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回家后,向父母或长辈询问家族史,了解自己的姓氏来源。

(2)撰写一篇关于姓氏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姓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姓氏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让学生对姓氏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在实践活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五、板书设计一、姓氏的起源1. 姓氏的演变历程2. 姓氏的特点二、姓氏文化1. 姓氏在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体现2. 姓氏文化的重要性三、实践活动1. 收集姓氏资料2. 制作PPT或手抄报。

教案模板范文姓氏

教案模板范文姓氏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我国常见的姓氏及其文化内涵。

(3)学会运用姓氏知识进行社交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形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3)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个人和家族荣誉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我国常见的姓氏及其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姓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如何运用姓氏知识进行社交交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知道自己姓什么吗?你的姓氏有什么特殊含义?2. 讲授新课(1)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 讲解姓氏的起源,引导学生了解姓氏的演变过程。

2. 分析姓氏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认识到姓氏文化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我国常见的姓氏及其文化内涵1. 列举我国常见的姓氏,如赵、钱、孙、李等。

2. 分析每个姓氏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姓氏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3. 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选择一个姓氏,查阅资料,了解其起源、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

(2)角色扮演:模拟一场社交场合,运用姓氏知识进行交流。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姓氏文化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对姓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自己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撰写一篇短文。

2. 收集我国其他姓氏的文化故事,进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姓氏文化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大班教案著名的姓氏

大班教案著名的姓氏

大班教案著名的姓氏教案标题:探索著名姓氏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著名的姓氏,培养大班幼儿对不同姓氏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 引发幼儿对家庭和社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翻页教具,展示著名姓氏的图片和文字简介。

2. 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素材(可选)。

3. 名人照片或相关物品的展示板。

4. 适当数量的纸张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0分钟):1. 创造性引入:在黑板上写下几个著名的姓氏,要求幼儿用简单语言描述他们所了解的这些姓氏。

2. 引导讨论:与幼儿讨论姓氏的含义,以及姓氏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引发幼儿思考他们自己的姓氏的重要性。

探索著名姓氏(20分钟):1. 展示著名姓氏的图片和文字简介,并简要介绍每个姓氏的相关历史或文化背景。

2. 列出每个著名姓氏的关联名人,并与幼儿分享这些名人的成就和贡献。

3. 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素材,让幼儿更直观地认识这些名人。

4. 给幼儿展示名人的照片或相关物品,并让他们观察及描述这些事物。

小组合作活动(15分钟):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著名姓氏。

2. 每个小组通过讨论并合作,设计自己的姓氏海报或展示板,展示该姓氏的相关信息、图片和名人成就。

3. 鼓励幼儿在小组内共同合作,分工合作,提倡交流与分享。

分享和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的姓氏海报或展示板,并分享他们了解到的内容和感受。

2. 引导讨论:与幼儿一起总结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激发他们对名人、家庭和社会的思考。

3. 引导幼儿思考自己所属的家庭姓氏的特点和历史,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拓展活动(可选):1. 邀请一位家庭成员或在相关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来班级进行分享。

2. 在家长会上展示幼儿们的姓氏海报或展示板,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以及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表现。

2. 收集幼儿的姓氏海报或展示板,评估他们对著名姓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百家姓的教案

百家姓的教案

百家姓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姓氏文化,掌握百家姓的基本知识。

2.学习百家姓的发音和笔画,掌握基本的书写方法。

3.培养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百家姓的概述2.百家姓的发音和笔画3.百家姓的书写方法三、教学过程1. 百家姓的概述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姓氏,引导学生思考姓氏的来源和意义。

2.讲解:简要介绍中国姓氏的历史和文化,重点讲解百家姓的由来和意义。

3.活动:让学生自己查找自己的姓氏的来源和意义,并分享给同学。

2. 百家姓的发音和笔画1.讲解:介绍百家姓的发音和笔画,重点讲解一些常见的姓氏的发音和笔画。

2.演示:老师现场演示一些姓氏的书写方法,让学生跟随练习。

3.练习:让学生自己练习一些常见的姓氏的书写方法,并相互交流。

3. 百家姓的书写方法1.讲解:介绍百家姓的书写方法,重点讲解一些常见的姓氏的书写方法。

2.演示:老师现场演示一些姓氏的书写方法,让学生跟随练习。

3.练习:让学生自己练习一些常见的姓氏的书写方法,并相互交流。

四、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和分享,了解学生对姓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通过学生的书写练习,评估学生对百家姓的掌握程度。

3.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讨论,评价教学效果和改进方向。

五、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姓氏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2.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了讲解、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和游戏环节,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教学评价:本次教学评价方式比较简单,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

百家姓教学设计文案

百家姓教学设计文案

百家姓教学设计文案1. 教学目标: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百家姓”这一古代汉字表,并了解中国姓氏的起源和变迁,了解和尊重各种姓氏的文化意义。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背诵并书写“百家姓”,并对其中的姓氏进行初步了解。

3.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中文古代汉字,能够正确地读、写和使用这些复杂的字词。

4. 教学内容:介绍“百家姓”这一古代汉字表的由来,包括各个姓氏的历史渊源和原始含义。

5. 教学方法:采用听说结合的教学方式,以韵律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百家姓,用图像和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古代汉字。

6. 教学手段:黑板、幻灯片、录音机、图片和视频。

7. 教学步骤:首先通过讲解和展示“百家姓”字表,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级朗读和集体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百家姓的读音和书写;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作业,让学生编写自己的家谱表,并分享给同学。

8. 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姓氏意义,了解、尊重他人的姓氏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先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9. 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多多背诵、书写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10. 教学评价:通过日常学习的小测验和课堂表现,检查学生对“百家姓”的掌握程度;通过学生编写的家谱表和对家谱表的分享,了解学生对姓氏文化的理解和态度。

11. 教学拓展: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家族史和姓氏渊源,提倡学生主动了解身边不同姓氏的文化和历史。

12. 教学效果:期望学生通过这个课题,能够对中国姓氏的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13. 教学路径:通过学习和研究“百家姓”,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14. 教学资源:利用课本、多媒体课件、图片、影视资料等资源,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百家姓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15. 教学反馈:通过讨论、问答、小组活动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体会和反馈,以便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案。

课堂趣味介绍姓氏教案及反思

课堂趣味介绍姓氏教案及反思

课堂趣味介绍姓氏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探索姓氏的趣味性——姓氏介绍与反思教案目标:1. 通过课堂趣味介绍姓氏,激发学生对姓氏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姓氏的起源、演变和文化背景。

3. 培养学生的调研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4. 通过反思活动,让学生思考姓氏的重要性和对个人身份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展示板。

2.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所需的材料,如白板、彩色笔等。

3. 姓氏起源和文化背景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一些有趣的事实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姓氏的兴趣,例如某些姓氏的含义、特殊的姓氏来源等。

2.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姓氏的问题,例如“姓氏是如何起源的?”、“姓氏与个人身份有什么关系?”等。

探索姓氏(1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姓氏进行调研。

要求学生了解该姓氏的起源、意义、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情况等。

学生可以使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调研。

2. 学生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所调研的姓氏信息,并分享有趣的发现和观点。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信息。

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姓氏的重要性和对个人身份的影响。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2. 总结姓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强调姓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思活动(10分钟):1. 学生个人反思:要求学生写下他们在这堂课中学到的最有趣的事实或观点,并思考姓氏对自己的意义。

2. 小组讨论:学生与小组成员分享他们的反思,并讨论姓氏的多样性如何影响个人和社会。

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调研报告、小组展示和反思活动的参与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参与度。

拓展活动:1. 邀请家长或其他亲属来讲述他们的姓氏故事,以增加学生对姓氏的了解和兴趣。

2. 组织学生设计自己的家族树,了解自己家族的姓氏传承和历史。

教案反思:在这个教案中,我试图通过课堂趣味介绍姓氏,激发学生对姓氏的兴趣和好奇心。

百家姓教案

百家姓教案

百家姓教案百家姓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百家姓,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姓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了解中国人的姓氏文化和传统。

3.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包括百家姓的简介和课堂互动环节。

2. 打印好的百家姓宣传海报或手册。

3. 学生个人小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百家姓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提问学生,知道自己的姓氏吗?是否知道自己的姓氏的由来?二、学习百家姓(20分钟)1. 展示百家姓的幻灯片,向学生介绍百家姓的背景和含义。

2. 提示学生跟读百家姓,加深学生对百家姓的记忆。

三、百家姓游戏(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做发言人,其他小组成员负责给这个学生写出以他的姓氏为首字母的人名。

2. 设置时间限制,看哪个小组能写出更多的人名。

四、了解自己的姓氏(15分钟)1. 学生用小黑板,写下自己的姓氏,并找到身边同姓的同学。

2. 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了解自己的姓氏的由来和家族的故事。

五、百家姓的意义(15分钟)1. 回顾百家姓的历史,并探讨百家姓对中国人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生思考,自己的姓氏对自己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六、总结和展望(10分钟)1. 学生回答问题:你觉得百家姓对你的影响有哪些?2. 展示百家姓的宣传海报或手册,并让学生带回家和家人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百家姓,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姓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的了解。

通过课堂互动环节和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但教学中仍然需要注意时间掌握的问题,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合理。

百家姓教案范文(精选2篇)

百家姓教案范文(精选2篇)

百家姓教案范文(精选2篇)教案范文篇1活动目标:1、通过认读活动,使幼儿了解《百家姓》,知道自己的姓是百家姓之一,并学习关注周围的事物。

2、让幼儿了解中国古老的.文化史,培养幼儿热爱祖国,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3、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百家姓挂图多幅,调查表,幼儿名单,统计表。

活动过程:一、找自己的姓A、老师介绍百家姓师:你叫什么名字,姓什么?师:在这里有许多挂图,他们组合在一起就是《百家姓》,你们的姓就藏在这么多的字宝宝里面。

小朋友自己找一找,你的姓在哪里?B、幼儿自由认找,老师观察指导。

C、小结: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姓,我们来看一看,都有哪些姓?(集体认读)。

二、找家人的姓a、师:我们的调查表中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姓,小朋友也去找一找,他们又在哪里?b、幼儿再次认找,老师观察指导。

c、你们找到了吗?集体认读。

d、你们发现的什么?e、小结:我们发现,有些人的姓是相同的,而且每个人的姓都能在《百家姓》中找到。

这个《百家姓》是古代一位学者根据不同的姓而编写成的。

人们发现他收集、编写地非常完整,所以这个《百家姓》被一代一代相传下来,流传至今,这个《百家姓》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有,是中国的文化宝贝,作为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

三、统计小朋友的姓a、这是一张大五班小朋友的名字,请两个小朋友相互合作,统计一下,他们班姓“王”“李”、“俞”……各多少人?并统计出什么姓的人最多?b、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c、检查统计结果,并得出结论:什么姓最多。

反思:《百家姓》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是极其宝贵的文化宝藏,源远流长。

此活动,并不是让孩子们去研究,也不是让他们去背所有的姓,而是通过引导孩子们去关注我们周围的事物,让幼儿感觉美好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让他们用美好的心灵去关注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感悟他们。

活动中,我让孩子们从自己的姓名入手,通过找找自己的姓氏,发现《百家姓》的趣味,让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轻松地与传统文化碰撞、对话、生发情感,让复杂的《百家姓》变得简单明了。

百家姓教案

百家姓教案

百家姓教案导语:《百家姓》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名人集锦读物,以百姓氏把姓氏的构造方式进行分类,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姓氏文化。

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们经常使用《百家姓》教材来教授学生们基本的姓氏知识,同时也引导学生们理解中国古代姓氏文化的重要性。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份《百家姓》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百家姓》。

一、教案编写目的:通过《百家姓》教案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们:1. 掌握《百家姓》中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知识;2. 了解中国古代姓氏文化的渊源和特点;3. 培养学生们对自己姓氏的重视和尊重;4. 培养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案内容:单元一:《百家姓》的引入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人,询问学生们都有哪些姓氏;2. 激发学生们对姓氏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如“为什么人们都有姓氏?”;3. 介绍《百家姓》的由来,说明《百家姓》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姓氏集锦读物;4. 分享《百家姓》中的一些热门姓氏,并邀请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姓氏。

单元二:《百家姓》的基础知识1. 学习《百家姓》中最常见的十个姓氏,并了解它们的含义和来源;2. 学习《百家姓》中其他不太常见的姓氏,了解它们的地域分布和特点;3. 分别介绍姓氏的构造方式,如“复姓”、“单姓”、“复姓加单姓”等;4.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编写小册子,介绍各自选择的姓氏。

单元三:中国古代姓氏文化1. 介绍中国古代姓氏的重要性,了解姓氏与家族文化的关系;2. 通过歌诀等方式,帮助学生们记忆《百家姓》中的姓氏;3. 分析姓氏的演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引导学生们思考姓氏文化的传承;4. 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家族文化在自己生活中的体现。

单元四:《百家姓》的现代应用1. 通过引入一些现代姓氏的例子,引导学生们思考姓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2. 分析姓氏在社会认同、文化传承和家庭价值观方面的重要性;3. 探讨学生们对自己姓氏的理解和认同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们进行个人创作,以姓氏为题;4. 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组展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感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第20周业务学习古人的“姓”“氏”“名”“字”
一、古人用“姓”来表明出自的世系,目的是“别婚姻”
“姓”是由母系氏族公社而来的族号,即母系部族的名称。

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说,我国的姓是从传说时代“五帝”时开始有的。

传说时代实行群婚制,一个女子可以同时成为若干个男子的妻子,生下来的子女“知母不知父”(《吕氏春秋·恃君》),世系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

“姓”就是那个时代不同世系(族)的标志。

因为是从母亲方面来确定的,所以古代的姓有不少以女字做偏旁,如“姒”“姬”等。

古人用不同的姓来表明不同的世系,目的是“别婚姻”,即避免出自同一世系(同姓)的男女通婚。

这是符合优生优育原理的。

据顾炎武统计,《春秋》一书提及的人物的姓共有22个。

二、“氏”的作用是表明子孙所从出,即其近祖是谁
古代姓、氏有别,氏是姓的支系。

同一个姓的人,子孙繁衍,分支散居各地,每支各取一个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

其作用是表明子孙的近祖是谁。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人既有姓又有氏的情况,同姓而不同氏的情况也同时出现了。

《屈原列传》一文说屈原是“楚之同姓”,是因为楚国国君的先人姓芈(mǐ),屈原的远祖也姓芈。

“屈”是屈原的氏,楚怀王的氏则是“熊”。

《殽之战》中原轸说秦“伐吾同姓”,也是因为郑、晋两国国君都是姬姓后代。

这样说固然没错,但当时郑、晋两国国君已各自有“氏”,原轸提起这层远房亲戚关系,无非是为了多找一个说服反对派的理由。

在称呼一个人时,古人有他们的“省称”法:女子只称其姓,男子只称其氏(据《通志》)。

另外,在周朝,平民只有名而无权拥有姓、氏。

到了秦汉,姓、氏合而为一,平民也有了姓,陈胜、吴广即其例。

姓、氏合一的结果,是我国有了许多个姓,概称“百家姓”。

三、“名”和“字”是个体为了人际交往而取的代号
从本质上说,姓氏是有血缘关系的群体的标志,而名字则是个体为了人际交往而取的代号。

据《礼记》记载,古时婴儿出生三个月,由父亲给他取名。

男子20岁举行冠礼(束发戴帽),取字。

女子15岁时举行笄礼(结发别
簪子),取字。

所谓取字,就是于名之外再取一个名,“字”就是第二个名。

有了名还要取字,其本意是:“名”只在亲属间称呼时用,“字”则供在社会交往中使用。

《史记》中的一些人物,像庄周、荀况、韩非、贾谊,都没有“字”。

《礼记》中成年时取字一说,大概是贵族官宦人家的规矩。

四、“名”和“字”在意义上往往有联系
拿孔子的名字为例。

孔子是在尼丘山所生,于是他的父亲给他取名“丘”,后来又为他取字“尼”。

“尼”“丘”合起来为“尼丘山”之意。

这是一种只有当事人才知道的联系。

再如屈原,“平”是他的名,“原”是他的字。

从词义看,“平”就是“原”。

知道了古人的“名”和“字”有联系,有助于知“名”后记住其“字”。

文后所附的表,或许能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二者的联系。

五、“字”所反映的长幼排行及“字”的前后缀
不少古人的“字”中含有表示次序先后的字——伯、仲、叔、季。

这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伯”为老大,“仲”为第二,“叔”为第三,“季”为最小的。

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依理,他哥哥的字中该有个“伯”字。

但他哥哥的字是“孟皮”,而不是“伯皮”。

原来,伯、仲、叔、季只是兄弟的排行次序,如果把姐妹也合起来排序,就以孟、仲、叔、季为序了。

在兄弟姐妹中,居长的(大哥或大姐)为“孟”。

春秋时,齐国国君姓姜,因而称齐君长女为“孟姜”。

有的古人的字,后面是个“父”(fǔ)字。

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父。

“父”与“甫”通,是“美男子”的意思,所以有人也在字后加“甫”字,如王安石,字介甫。

“子”则是对男子的尊称,所以有人在所取的字前加“子”字,如子产(公孙侨)、子胥(伍员)。

用“父”“甫”当后缀,用“子”当前缀,都不是硬性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