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基础设施

合集下载

财政学专业基础设置

财政学专业基础设置

财政学专业基础设置一、课程介绍财政学是研究财政活动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以及政府如何进行财政管理和运作的学科。

在财政学专业的基础设置中,包括了一系列核心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扎实的财政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二、主要课程1.财政学导论:介绍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对象和任务,以及财政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领域。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了解财政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奠定学习财政学其他课程的基础。

2.财政制度与税法:介绍不同国家的财政制度和税收体系,包括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保障基金等。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了解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税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影响。

3.财政管理:介绍财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财政预算、财政审计和财政监督等。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了解财政管理的原则和程序,掌握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培养财政管理的能力。

4.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介绍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了解财政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过程,了解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5.财务管理:介绍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财务分析、投资决策和资金运作等。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和技巧,提高财务管理和决策能力。

三、教学目标通过对以上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财政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熟悉财政制度和税收法律法规,了解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具备财政管理和决策能力,能够合理配置和使用财政资源;•理解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能够评估财政政策的效果;•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提高财务管理和决策能力。

四、就业前景财政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和事业单位等领域就业,并担任财政管理、财务管理、税务筹划等相关职位。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深化,财政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广阔。

财政学相关概念

财政学相关概念

导论1.财政分配关系: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财政活动只能存在于分配环节之中,因而财政体现着一种分配关系,也就是说,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财政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任务,在财政方面制定的处理各种财政活动的规则和秩序,是对财政关系的强制规定,它是根据统治阶级利益处理财政活动关系的准绳。

3.财政制度:是根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财政工作的依据和规范,即规范财政活动关系的具体形式。

4.实证分析法: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事物,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着重刻画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概括出若干可以通过经验证明正确或不正确的基本结论。

5.规范分析法:即确定若干准则,并据以判断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状态是否符合这些准则,如果有偏离,应当如何调整。

它要回答的问题是“应当是什么”。

1.财政: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活动,或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组织收支活动、调节控制活动和监督管理活动等。

2.社会总产品: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C+V+M)。

3.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物质生产部门新创造出来的那部分价值(V+M)。

4.财政本质:财政本质从自然属性这一层次来看,就是指财政与信用、价格、工资、财务等的质的差异,或者指财政在同一社会或不同社会的共性;就社会属性这一层次来看,除了财政的共性特征之外,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财政,还具有社会(制度)特征,即在不同性质的社会中,财政还有着特殊的差异。

5.社会主义财政本质:基于社会主义财政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基础上的,体现着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整体与局部、长远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可以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来概括。

6.经济:就是指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7.价格分配:是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从而引起价格背离价值的一种分配。

二、基础设施的特点财政学复习纲要...

二、基础设施的特点财政学复习纲要...

财政学复习纲要第一部分:公共财政学复习笔记一、公共财政公共性的具体体现:公共财政的核心是“公共性”,也是公共财政的本质使然。

公共财政的公共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准,要求政府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事务具有以下特征:代表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事务;只有政府出面组织和实施才能实现的事务;企业和个人不愿意举办而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事务。

只有满足公共需要的事务,财政才应提供资金支持。

公共财政“公共性”的具体体现:1、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决定着公共财政的存在,决定着公共财政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效果。

2、公共财政的收入来源由过去的“取自家之财” 走向“取众人之财”。

3、公共财政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财政类型。

政府制定的各项财政政策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客观要求。

4、公共财政的立足点是非赢利性。

公共财政立足于非市场赢利性包括不介入一般竞争性领域,不应“与民争利”;公共财政活动中应做到“以支定收” 。

5、公共财政决策是公共选择过程,充分体现民主集体决策的特点。

公共财政活动不仅仅是政府自身的行为而是全民范围的收支活动,强调的是全民参与,民主决策。

6、公共财政是运行机制法治化的财政。

公共财政运行机制法治化就是说整个公共财政活动都置于法治化轨道上,在法律法规约束下进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依法理财。

二、公共财政如何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共财政通过公共支出例如用于公共建设、农业的支出鼓励并保障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并通过税收政策从人民的社会成果中收集合理的成分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等部分,通过社会再分配以及社会资金的循环利用体现公共财政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效率和公平原则贯穿这一过程的始终,效率准则即帕累托准则,而公平则可通过基尼系数和洛仑兹曲线表现出来。

三、公共财政有那些职能,如何理解这些职能?西方经济学认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能够在自发运行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自身力量的调节,使社会上现有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达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状态。

财政学 基础设施

财政学 基础设施
A.生产基础设施。包括服务于生产部门的供水、供电、 道路和交通设施、仓储设备、邮电通讯设施、排污、 绿化等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设施;
B.社会基础设施。指服务于居民的各种机构和设施,如 商业和饮食、服务业、金融保险机构、住宅和公用事 业、公共交通、运输和通讯机构、教育和保健机构、 文化和体育设施等;
C.制度保障设施。如公安、政法和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 部门等。基础设施水平随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 高,种类更加增多,服务更加完善。
总结
“十二五”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应大力优化投资 结构。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 抓紧制定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支持政策,切实 放宽市场准入,真正破除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鼓 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 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可见基础设施 在我国投资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我们应毫不放松地做 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加快发展社 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努力实现“十二五” 时期良其所在地域或使用性 质划分如下:
➢农村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基础 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四个大类。 (1)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指现代化农业基地及农田 水利建设; (2)农村生活基础设施:主要指饮水安全、农村沼气、农 村道路、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3)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指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体系、 种苗工程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湿地保护和 建设、退耕还林等农民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生计和长 远发展问题。 (4)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主要指有益于农村社会事业 发展的基础建设,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农村文 化基础设施等。

财政学名词解释 2

财政学名词解释 2

名词解释: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政府是公共经济部门的最主要成员。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与经济管理行为的科学。

实证研究:考察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各种政府政策的结果规范研究:试图评价可以实施的各种政策。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博弈论就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

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

市场经济: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指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市场失灵:由于现实中市场体制无法达到完全竞争市场的要求,因而必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信息不完全性失灵、外部性失灵、公共性失灵、垄断性失灵、宏观性失灵、社会公平分配性失灵。

政府失败:描述了现实政府与理想政府的差距公共部门:泛指拥有公共权力,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以谋取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体系,以及由政府投资、开办,并以国有制形式运作的公营企业、学校、医院等组织体系的部门总和。

私人部门:是指企业和家庭。

具有行动方式的分散性和行动目的的自利性。

外部性:一个经济体的行为对另外一个经济体的福利产生了影响,却没有为此支付成本或获得收益的现象。

亦称外部效应、溢出效应。

正外部性:指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得以反映的正经济效益。

负外部性:指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确的,且交易成本较低,则无论最初将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排污权交易:其核心是根据需要控制的污染总量为企业分配不同数量的排污指标,并通过企业之间污染权的交易实现控制排污总量和降低治理污染的总成本。

私人成本:是指单个使用者为了能够使用某一资源而带来的费用指厂商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

身边的财政学现象

身边的财政学现象

身边的财政学现象一、引言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的学科,它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政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税收、社会保障、公共支出等方面介绍身边的财政学现象。

二、税收1.税收种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税收是财政学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现象。

税收是指国家为了满足公共开支和调节经济发展而对居民和企业征收的强制性费用。

根据征收对象不同,税收可以分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多种类型。

2.减免政策除了征收不同类型的税费外,政府还会针对一些特定群体或行业推出减免政策。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减免措施,包括免征部分企业所得税、暂停社保缴费等措施。

这些减免政策旨在缓解企业和个人经济压力,并促进经济发展。

三、社会保障1.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一种由政府或企业提供的社会福利,旨在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和医药费用报销。

在中国,医疗保险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已达到14.54亿人。

2.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指为了满足退休后的生活需求而设立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在中国,养老金主要由职工和企业共同缴纳。

根据最新规定,中国将逐步提高退休年龄,并逐步实现全民养老目标。

四、公共支出1.教育支出教育支出是指政府为了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而进行的投资。

在中国,政府一直将教育事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并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4.13%。

2.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指政府为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而进行的投资。

包括公路、桥梁、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中国,政府一直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并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公共财政基础设施支出占GDP比重为7.9%。

五、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财政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2.公共需要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3.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4.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5.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满足私人需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6.公共提供“公共提供”是指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筹集资金和经费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

7.私人提供指市场提供私人物品满足私人需要。

私人提供的物品,消费者需要付费才能获得。

8.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9.公共定价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1.财政支出效率指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共物品(包括混合物品)的生产效率2.财政支出效益指财政支配资源所产生的效益,是财政支出效率的具体体现3.免费搭车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4.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用于在市场上购买所购买性支出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5.转移性支出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6.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产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7.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财政政策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研究

财政政策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研究

财政政策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研究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被广泛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流程长、投资规模大,财政资金的扶持成为一个必要且重要的政策手段。

因此,本文将探讨财政政策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一、财政资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而财政资金能够提供必要的支持,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的渠道。

首先,财政投资加速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可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进展,从而使这些工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圆满完成,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其次,财政资金可以带动投资,增加市场投资的信心。

政府的财政投入可以成为国家建设基础设施的良性循环,会带动更多的民间投资,并容易成为引入外来的投资的重要策略和手段。

而这些投资也可以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最后,财政资金可以缓解民间资金不足的问题。

在许多情况下,民间投资困难,难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当财政资金投入后,可以缓解民间投资困难的问题,以达到更好的投资效果。

基于以上几方面,财政资金的投入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税收优惠政策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除了直接的财政投入,税收政策的支持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在建设过程中,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企业大量投入,而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从而使企业在建设过程中更加积极投入。

其次,在建设完之后,税收环境优化会提高企业的投资收益率。

税收政策优化会提高企业的收入,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投资回报,从而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最后,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吸引外资的到来。

国家税收的优惠政策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大的吸引力,这无疑会引领更多的外资进入国内市场,一方面会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对国家产业和投资环境的整体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三、债务融资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债券市场是一种融资的重要方式,也成为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一种重要的融资途径。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和第二章1.外部效应: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2.公共物品:由国家或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3.资源配置:广义的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4.财政: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因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5.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第三章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2.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3.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以Eg表示。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 增长率之比。

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4.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MGP表示。

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5.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6.资本—劳动力比率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

7.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

第四章第五章1.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五福所形成的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2.财政投资性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

是财政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基础设施: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

基础设施支出(财政学)

基础设施支出(财政学)

一、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支出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之一。
基础设施对一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 下两方面: 第一,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减轻贫困,促进公平。
二、基础设施支出的总量与结构分 析
从总量上看,基础设施的发展既不能落后于经济发展的 需要,又不能超越经济发展水平太多。政府在规划基础 设施总量时,首先必须认识基础设施发展的阶段性。 基础设施投资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和GDP中所占的比 重,应根据一国经济的发展程度来定。
具体筹资方式介绍
(一)政府财政投资
其局限性为:受国家财力的制约;以财政资金,主要 是税收收入投资基础设施难以保证公平原则;以财政 资金投资基础设施易导致资金使用的低效率,特别是 当政府监管不力时。
(二)国内资本市场筹Hale Waihona Puke (三)引进外资(四)项目融资
基础设施的质量监管
一个健全、有效的质量控制体制一般由三个层次组成: 1、政府监管。首先要确定监管方式;其次,确定政府监 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2、建设单位 ( 业主 ) 监管。根据国际国内的经验,保证监 理工作的效率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规范监理公司的职 责;( 2 )推动监理公司提高素质,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 理。 3、建筑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负责。
财政学
基础设施支出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
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 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 件。 基础设施 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 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设,而且包括教育、科技、 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选择

财政学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财政学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财政学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在这个过程中,财政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财政学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社会的支撑系统,包括道路、桥梁、水电站、通信网络、机场等。

它们为经济和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促进资源的流动和分配,推动生产力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缺乏适当的基础设施会限制产业发展和投资吸引力,阻碍经济繁荣。

二、财政学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决策财政学在基础设施建设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研究如何有效地分配有限资源,以满足公共需求。

基于经济学原理和财政约束条件,财政学可以帮助进行投资决策、资源配置、成本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等。

政府通过财政手段来筹措建设资金,并合理安排开支,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财政政策的应用财政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激励私人投资,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降低税收和提供补贴等措施可以吸引投资者,并提供额外的资金来源。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财政规划,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同时提高财政透明度和监管力度,减少腐败和浪费。

四、财政融资的方式财政融资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征收特定税收或增加公共支出等方式筹集资金。

合理的财政融资结构可以平衡资金需求和偿债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与私人部门合作,进行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承担风险和收益。

五、财政学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财政学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对经济和社会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生产率和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次,合理的财政决策和政策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减少浪费和腐败,提高财政透明度和社会公正性。

最后,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促进区域间的平衡发展,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

财政决策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研究

财政决策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研究

财政决策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研究现代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和财政决策的实际情况密不可分。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基础设施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正确的财政决策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探讨财政决策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社会经济的基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

基础设施通常分为交通、水电、通讯、教育等各个方面。

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民生幸福的提高,其中交通、水电、通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

比如,交通设施的优化将有利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各种行业的发展,水电设施的稳定性保障了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通讯设施的完善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传递和社交活动。

二、财政决策的意义财政决策是指国家、地方政府对于公共财政收支情况的总体规划和决策的过程。

财政决策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进展和社会大局的稳定。

财政决策的好坏决定着国家和地方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能。

财政决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预算、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其中预算是财政决策的基础,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是靠预算来实现的。

在财政决策中,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全面评估公共服务的需求和民众经济负担的承受能力。

三、财政决策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财政决策对基础设施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

举个例子:一旦政府对某个地区进行投资或者优惠政策,必将带动该地区的投资和市场需求,并会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

因此,财政决策直接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此外,财政决策还会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速度造成影响。

公共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且这些资金并不是一次性给出的,而是在各个阶段和时间段逐步发放的。

因此,财政决策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和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基础设施建设对财政决策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对财政决策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民生福祉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更多的投资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政策研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政策研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政策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财政政策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管理。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基础设施短缺的问题。

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方面的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阻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但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低,资金资源相对匮乏。

二、财政政策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财政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方面,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从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财政政策也可以控制农村地区的建设节奏,避免过度造成的浪费。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1、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和补贴。

政府可以通过拨款、贷款、税收优惠等方式,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此外,政府还可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个人给予资金补贴,鼓励民间投资。

2、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出预算。

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出预算投入,尤其需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出的投入,使其更加适应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3、建立财政资金管理机制。

政府需完善财政资金管理机制,防止财政资金的浪费。

4、优化政策环境。

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政策的配套和衔接,提高政策效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政策的优缺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政策的优点:1、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补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2、政府可以控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节奏,避免过度造成的浪费,提高政策效果。

3、政府可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效率。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政策的缺点:1、政府投入资源可能过度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他领域的发展。

财政学对大规模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引导

财政学对大规模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引导

财政学对大规模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引导在现代社会中,大规模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

财政学作为研究财政活动的学科,对于如何有效引导大规模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财政学在这方面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性。

首先,财政政策在大规模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中起到了引导作用。

财政政策通过调节财政支出和税收等手段,影响经济主体的投资决策。

在大规模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通常是主要的投资者和决策者。

因此,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到大规模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方向。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或降低税收等方式,鼓励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市场化的投资活动。

其次,财政学通过资金调剂和风险管理等手段,提供了大规模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支持。

大规模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通常需要巨额资金,而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发行国债、设立基金等方式,筹集投资所需的资金,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此外,财政学还可以通过风险管理手段,如引入投资保险、建立风险基金等,降低投资风险,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到大规模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来。

再次,财政学在大规模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经济效益评估和资源配置的功能。

财政学通过经济效益评估,对大规模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从而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这有助于政府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计划,并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投资的风险。

同时,财政学还可以通过资源配置,优化大规模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分配方式,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大化社会的收益。

最后,财政学在大规模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引导作用还体现在政策评估和监督监管方面。

财政学承担着对财政政策和财政活动的评估任务,通过对大规模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同时,财政学还可以通过监管和管理,确保投资活动的合法性和透明性,防止腐败和浪费行为的发生,保障投资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财政基础设施建设财务制度

财政基础设施建设财务制度

财政基础设施建设财务制度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中,基础设施建设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关键要素。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各个领域,是支撑社会和经济运行的基础。

而要实现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建立健全的财政制度,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使用具有合规性和有效性,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1. 促进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解决运输、能源、通信等领域的瓶颈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2. 改善生活质量:好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更快速的交通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更方便的通信方式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3.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生产效率得到提升,这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 增强国家竞争力: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和投资。

三、财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1. 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财政预算有限,很难满足所有领域的需求。

2. 投资效益不明显:有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巨大,但效益并不明显,很难吸引投资者。

3. 缺乏合理的项目选择机制:有时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选择不够科学和合理,导致一些项目无效投资。

4. 建设过程中存在腐败问题: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巨额资金,容易引发腐败问题,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健全的财政基础设施建设财务制度的必要性1. 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合规:建立健全的财政制度可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合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健全的财政制度,可以更加科学地配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规范政府行为:一个完善的财政制度可以规范政府行为,避免政府滥用权力或进行腐败行为。

4.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健全的财政制度,可以更好地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财政基础设施产业投资

财政基础设施产业投资

财政基础设施产业投资摘要:扩大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既是医治经济紧缩的救急良药,也是积累长期经济增长后劲的有效举措。

但是,财政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也有一个优化和合理选择的问题。

本文认为,只有在投资领域、融资方式与体制等方面进行科学地选择与安排,才能实现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最大经济效益与社会福利后果。

我国经济发展的指标显示,进入9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已开始从短缺经济转为结构性的过剩经济。

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扩大投资、启动内需的需求管理政策便成为宏观调控的主旋律。

199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即通过扩大政府公共投资来增加投资需求,带动消费需求的增长,目前已初见成效。

但是,由于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太多,加之投资体制改革的滞后,现有的投资仍不能为日益增大的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供给。

在现有的财政投资中,由于我们对财政职能的转换方面的理论积累相对薄弱,实践中仍不能抵御旧体制的惯性冲击,使投资不能产生理想的预期经济效益。

因此从理论上探讨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试从这方面提出自己初浅的看法。

一、财政投资基础设施产业最适领域的界定和行业选择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最适领域的界定和行业选择,是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只有单一的政府投资渠道。

无论是新增的基础设施投资,还是对原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都完全由财政拨款来满足。

这种投资体制,一方面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财政枯竭,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严重不足和有效需求日益增长的尖锐矛盾,使得反映我国基础设施拥有水平的许多指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如人均发电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只是平均水平的一半,城市平均污水处理率只有10%,电话的普及率也很低。

这些情况表明,中国的基础设施产业欠帐较多,它在未来需要有个大发展,以满足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生产基础设施。包括服务于生产部门的供水、供电、 道路和交通设施、仓储设备、邮电通讯设施、排污、 绿化等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设施;
B.社会基础设施。指服务于居民的各种机构和设施,如 商业和饮食、服务业、金融保险机构、住宅和公用事 业、公共交通、运输和通讯机构、教育和保健机构、 文化和体育设施等;
C.制度保障设施。如公安、政法和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 部门等。基础设施水平随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 高,种类更加增多,服务更加完善。
农村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施指导方针
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 设施建设。在巩 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基础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 工程建设,发展集中式供水,提倡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质供 水。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 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从2006年起, 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普及 户用沼气,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 改圈、改厕、改厨。尽快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续建配套工程。加 强小水电开发规划和管理,扩大小水电代燃料试点规模。要进一
我国财政投资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 件,抓好了基础设施可以为发展积蓄能量、增添 后劲,而建设滞后则可能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某些区域开发的成功, 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通过率先启动大规模的基础 设施建设,为经济高速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对 此,我们一定要有敏锐的视角和抢抓的意识,超 前谋划,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全国要形成一盘 棋,做到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积极搞好政策对 接和项目衔接,牢牢抓住关键环节,推动基础设 施建设再上新台阶。
权力、义务和责任,明确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与 投资者、经营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通过规定的程序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者和 经营者。
六、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现状
“十一五”期间,新增中央投资1.18万亿元。 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投 资占43.7%,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 和生态建设占15.3%,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占 23.6%,灾后恢复重建占14.8%。服务业快速 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提高2.5个百分 点。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五年建成铁路新 线1.6万公里,新增公路63.9万公里,其中高 速公路3.3万公里,新建、改扩建机场33个, 新建和加固堤防1.7万公里。
1.住宅区、别墅、公寓等居住建筑项目
2.高档酒店、商场、写字楼,办公楼等办公商用建筑项目
3.石油、煤炭、天然气、电力等能源动力项目
4.铁路、公路、航空、水运、道桥、隧道、港口等交通运输项

5.水库、大坝、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环保水利项目
6.电信、通信、信息网络等邮电通讯项目
基础设施按服务性质分为三类
三、基础设施主要内容
基础设施可以按其所在地域或使用性 质划分如下:
➢农村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基础 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四个大类。 (1)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指现代化农业基地及农田 水利建设; (2)农村生活基础设施:主要指饮水安全、农村沼气、农 村道路、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3)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指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体系、 种苗工程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湿地保护和 建设、退耕还林等农民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生计和长 远发展问题。 (4)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主要指有益于农村社会事业 发展的基础建设,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农村文 化基础设施等。
四、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1. 政府筹资建设 (长江三峡工程、宇航事业、核电站)
1)政府提供通常需要多种渠道(税收、公债、基金教 材-三峡工程建设基金)筹措资金
2)财政投融资是政府提供基础设施的重要手段
2.私人出资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
1)可以采用独资、合资、股份制的形式 2)通常需要政府支持(优惠贷款、借款担保、低价提 供土地使 用权、补贴、减免税收)
一.什么是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 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 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 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 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 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 业。
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 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 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管 并重的原则,逐步把农村公路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管护纳入国家
支持范围。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是指为城市直接生产部门和居民生活提供共同条件 和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顺利进行各种经济 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 设施的总称。它对生产单位尤为重要,是其达到经济效益、环境 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之一。总的来讲,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主要包括:
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
基础设施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不同特征。从 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 提供“共同生产条件”。
经济欠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常常经受基 础“瓶颈”的困扰,由于民间经济的财力有限, 政府只能通过财政集中动员一部分资源,以加 快基础“瓶颈”部门的发展。实际上,发展中 国家的财政,除具有一般弥补“市场失灵”的 作用外,还部分地充当着社会资本原始积累的 角色。
3. 政府与私人共同提供(贷款修路,收费还贷)
1)借助股份制的企业组织形式由政府与私人共同出资 2)采用 “BOT”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五、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
审定和监管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 保障市政公用企业通过合法经营获得合理回报。 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投资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